脉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9:14: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脉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脉象远程复现系统设计研究

脉象自古以来就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窗口和中医判断人体健康的重要依据。但是传统的方法需要在医患双方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医师才能获取患者脉象信息。地域限制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制约更多人享受到较高的医疗水平。基于远程医疗思维设计的脉象远程复现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该系统接收经网络传输来的患者处脉象采集端采集的脉象数据,经上位机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在脉象发生装置还原脉搏搏动,医师在仿生手端便可感受到患者脉象。调研现有脉象发生装置加以总结发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液压系统,通过改变管内的液压及流量以还原脉搏搏动,过程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另一种是利用电磁机械运动模拟脉搏振动,这与真实取脉指感区别较大影响判断。“位、数、形、势”是脉象的四种属性,其中“位”指取脉时脉位的浮沉,“数”指脉搏的频率和节律,“形”指静止状态下指下脉管本身的形态,“数”指脉搏搏动强弱的趋势。当前的脉象复现系统可做到对“数”和“数”复现,其余二者却无法模拟。本文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脉象复现系统,实现对脉象“位、数、形、势”全方位的模拟。

硬件设计

整体设计该脉象远程复现系统包括上位机、主控模块、脉形模拟子系统、脉象发生装置、内压监测子系统、脉位模拟子系统、仿生手。系统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控模块行业曲线linkindustryappraisement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9.21.023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该模块核心控制器采用ST公司的STM32F373微处理器,数字处理能力强且功耗低。配合外部电路可实现通过USB与上位机通讯,输出多种PWM信号调节脉形模拟子系统中微型水泵的工作速度;ADC转换器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脉管内压和取脉压力;DAC转换器接收脉象数据片段进行转换复现。

脉象发生装置

该脉象发生装置采用“液压+机械运动”的思路设计。该装置由振荡器、储液波纹管和限位套筒组成。振荡器的实质为带电导体在磁场中收电磁力作用,在内部稳定的磁场中,脉象数据经主控模块DAC转换生成变化的电流使振动头上下运动。储液波纹管内部存满液体,下部封闭与振动头刚性连接,上部与系统模拟脉管液路相通,振动头的上下运动使波纹管产生形变,所储液体的进出使封闭液路段中液体运动,弹性脉管产生相应的胀缩变化,从而在仿生手处复现了脉搏搏动。限位套筒用于固定振荡器、储液波纹管于一体,限制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降低误差和噪声,有利于系统稳定可靠。脉象发生装置实物如图2所示。脉形模拟子系统脉形模拟子系统包括一个Kamoer微型水泵、两个电磁阀及相应液路。子系统根据主控模块发出的高低电平切换电磁阀开合状态从而控制液路通断,主控模块发出PWM信号控制微型水泵转速带动液路运动,当仿生手液路后端的电磁阀闭合前段液路的电磁阀打开时,通过控制微型水泵的正反工作方向调节脉管处液体量进而改变脉管充盈度,达到模拟洪脉、细脉等不同脉形的效果。脉位模拟子系统医师为患者切脉时为了得到全面的脉象信息,指端施于脉管的压力会有轻重之变,脉管从反馈回的指感也随之而变。为了尽可能的还原实际切脉的体验复现全面的脉象信息,采用脉位模拟子系统实现这一功能。复现时仿生手模拟脉管处施加的取脉压力不断的被压力传感器采集并对应到“浮、中、沉”其中的一个取脉方式上,主控模块根据不同取脉方式复现相应的数据片段。取脉压力与“浮、中、沉”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根据判断结果复现相应的数据片段,流程图如图3所示。。内压监测子系统液压传感器对液路内压进行检测,输出范围0-3.3V。实际实验标定后,当检测到压力转换值大于2.8V时便有压力过大导致爆管风险,小于0.5V时判定液路压力过小有漏液情况。压力值超过设定门限系统便自动停止运行防止产生更大的危险。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流程系统下位机软件具体流程图如图4所示。

实验验证

查看全文

脉象对疾病的诊断及预测作用

为了更好的诊断疾病,鉴别诊断不可避免,而脉学同样具有这一功能,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脉数虚者为肺痿,滑数实者为肺痈”,从脉数虚和滑数实两个方面将肺痿和肺痈鉴别开来。不过这种诊断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技术的冲击下目前已很少有人应用,或者认为其为无稽之谈。而民间脉学家金伟和许跃远发展了这一技术,将传统脉学和西医疾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诊脉可以诊断各种西医疾病,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以脉测病,确定诊断的道路可行,值得临床研究和挖掘。

通过脉象可以推测心理变化

《内经》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它和五行、脏腑有着配属关系,七情是人正常的情志活动,不可太过,过则为病,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等九气之不同,不同的九气又会导致气血的逆乱,表现为不同的躯体疾病,因此脉亦随之发生变化;而《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又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舍脉,脉舍神”,说明脉和人的情志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诊脉可以了解人的七情变化《;素问•经脉别论》则表达的更为直接,认为“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皆为之变”。这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活动均可通过脉象表现出来。因此,现代心理疾病,可通过脉诊来诊断。中医学关于心理疾病的记载有很多,如百合病、狐惑病、癫狂病、痫病、脏躁等数十种疾病,关于心理的脉象亦有很多,如《脉象图说》云“:过喜则脉缓,暴怒则脉急,悲伤则脉短,大恐则脉沉”;有人对古代情志相关的1328例医案的脉象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2],认为弦、数、滑、细、涩、动是常见的情志脉象。中医的七情脉脉象特征比疾病脉更具有特异性,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如惊恐脉,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云“:惊伤于胆,其气乱而脉动掣”“,恐伤于肾,脉当沉而怯”,“恐则气下”,气机下沉,脉位亦下沉,故脉见沉弱;再如《金匮要略•惊悸篇》记载“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因此综合以上两种之说,可以确定惊恐的脉象应为脉沉而动。如果再将七情和五脏相配属,我们可以推测惊恐的脉位应该在两尺肾脉的部位,这种结合部位和脉型的特异脉学特征具有更强的特异性,作者本人验之临床可谓十拿九稳。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推测抑郁症的脉象特征。抑郁症是西医病名,中医并无此病名,但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来看,它和中医的郁证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均表现为“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行为降低等,此多为气机郁滞之象。据《丹溪心法》中记载说“气郁者脉多沉涩”,《脉理求真•新增四言脉要》中亦有“郁脉皆沉,甚则伏结,或代或促知是郁极”的记载,《景岳全书•脉神章》亦云“:凡脉见涩滞者,多由七情不遂,营卫耗伤,血无以充,气无以畅”。现代脉学家寿小云认为肝郁的脉象特征为:“手下有一种酸麻不适的感觉”[3],其实这种“酸麻不适的感觉”就是涩脉,因为涩脉如“轻刀刮竹”,这里的“轻刀刮竹”在手上的感觉除了不畅的感觉外还有一种感觉就是手上有一种震动感,这种震动感就是寿氏所说的“酸麻不适的感觉”。因此纵观各家观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抑郁的患者特异性脉象为涩脉。在进行抑郁症临床研究中,我们亦发现,抑郁的患者均可见到涩脉,但并非沉涩,可有浮涩、弦涩等,其部位多在两手关部。一般而言,沉涩病情较重,浮涩或弦涩病情相对较轻,症状控制相对较好。

通过脉象来推断疾病的转归预后

由诊脉来推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是中医脉学的一大特色,也是脉学的最高成就,自从脉学诞生以来的三千年间,其在推测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方面的作用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中医的最早著作《黄帝内经》就有运用脉诊来推测预后、转归,只是散在于各章之中,如《素问•大奇病论》曰:“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子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详细论述了九种不同脉象的不良预后。后世医家也在这方面不断的努力,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不断补充,形成了脉学专论预后的章节,如王叔和的《脉经》、《脉诀•论杂病生死候歌》,《三指禅•死生章》中记载了“弹石、雀啄、虾游、鱼翔、沸釜”等死脉。上述论述几种预后不良的凶险脉象都有共同的特点,即脉率过快,脉律不齐。《伤寒论》判断病传变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脉,如“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景岳全书•脉神章》又云:“若欲察病之进退吉凶者,但当以胃气为主,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缓,明日更弦急,知邪气之愈进,邪愈进则病愈甚矣”,脉象和缓病情向愈,脉象弦急则病进,预后不良《;三指禅》更加详细地解释了这一原理,云:“缓为一身之气,有十分之缓,即有十分之生,有分毫之缓,即有分毫之生”。因此推测疾病转归及预后的关键因素是脉的动态变化,即这种变化以脉象是否具有和缓之象为特征,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预后,有则病情向愈,无则病情可能恶化。如果这一结论验之临床成为可能,那么运用这一动态变化来推测抑郁症的复发将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通过脉象来推测预后的另一途径是反脉,即脉与病性相反,或与病情相反,往往提示不良的预后,如《素问•三部九候论篇》中云:“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又说“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并指出“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微;形痩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张璐在其《诊宗三昧》中亦说“历陈上气喘咳诸例,皆以软弱缓滑为顺,涩数坚大者逆”。有时候反脉在诊断预后方面可能比脉象本身更有价值。因此对于应用反脉来预测抑郁症的复发度可能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挖掘研究。

以脉测病与复发性抑郁症

查看全文

正常人的脉象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受检者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这些脉象时,必须注意辨别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关键词】常见脉象正常人比率

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除了出现平脉外,还可出现28脉中的多种脉象,可反映不同的机体状况,对防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脉诊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要能准确客观地定脉,以往对脉象的研究中,定脉或是单以医师诊脉结果为依据,或是单以脉象仪检测结果为依据,而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因此,笔者试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以准确测定脉象,对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观察对象共1062例,为2003-04~2007-01广西中医学院进行脉诊实验课程学习的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医疗美容、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的大学本、专科学生,均身体健康,无全身器质性病变病史,无任何自觉症状,无阳性体征;年龄19~23岁;男524例,女538例。

1.2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医生转正年度个人工作汇报

在医院跟随我们自己中医系的老师见习,颇有好处。面对熟悉的老师们,无论是严厉的批评,还是亲切的鼓励,同学们都能虚心地接受,认真地学习。见习了一个学期,我们都受益颇多,但又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特总结一下,以利于以后的学习。

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尽管只是肤浅的,但是门了。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首先,中医被人们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这些基本的几种。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通过见习,我们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了解药物还要进药方,真正的到药物的性质。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的过程。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查看全文

脉搏波研究论文

【摘要】脉搏波蕴含着丰富的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已成为中西医共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脉搏波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了中西医对脉搏波信息提取和利用的现状,提出应对脉搏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之成为一个沟通中医和西医的桥梁。

【关键词】脉搏波模型理论脉诊客观化中西医结合

Abstract:Pulsewave,aresearchfocusinbo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whichcontainsawealthofhuman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information,hasalwaysbeentheconcernofmedicalpractitioners.Onthebasisofthereviewonthedevelopmentofthepulsewavetheoryanditsapplications,theexistingproblemsinthisfieldarediscussedinthispaper.Onthebasisofthestatusquoofpulsewaveinformationextractionmethodsandtheutilizationofpulsewavein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amoreindepthstudyonpulsewaveisproposedtomakeitabridgeconnect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Westernmedicine.

Keywords:pulsewave;models,theoretical;objectifyingpulsetaking;integrativ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当心脏周期性地收缩和舒张时,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冲击主动脉瓣和血管壁,产生的振动将以波的形式自主动脉根部发出,沿动脉树向外周动脉传播,此波称为向前波。当向前波受到动脉分支和外周动脉等因素的作用时,产生与之方向相反的反射波。反射波沿动脉树向心脏方向传播,与向前波叠加后形成具有不同波形特征的脉搏波。脉搏波的传播过程不仅受到心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沿途动脉和周围组织器官状况的影响,使脉搏波蕴藏着丰富的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另外,由于脉搏波的检测不需要复杂而昂贵的仪器,操作简便,而且无创,因此关于脉搏波深入细致的研究,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

1脉搏波理论发展

查看全文

医生转正自我工作总结

在医院跟随我们自己中医系的老师见习,颇有好处。面对熟悉的老师们,无论是严厉的批评,还是亲切的鼓励,同学们都能虚心地接受,认真地学习。见习了一个学期,我们都受益颇多,但又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特总结一下,以利于以后的学习。

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尽管只是肤浅的,但是门了。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首先,中医被人们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这些基本的几种。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通过见习,我们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了解药物还要进药方,真正的到药物的性质。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的过程。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查看全文

中医针灸实践汇报

在医院跟随我们自己中医系的老师见习,颇有好处。面对熟悉的老师们,无论是严厉的批评,还是亲切的鼓励,同学们都能虚心地接受,认真地学习。见习了一个学期,我们都受益颇多,但又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特总结一下,以利于以后的学习。

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望、闻、问、切”,知道了如何“理、法、方、药”。尽管只是肤浅的认识,但毕竟是入门了。现在,一个不太复杂病情的病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再手足无措,懂得从哪里着手,诊断处方。

首先,中医被人们认为最神奇也最考验医生技术的就是把脉了。通过临床的见习,我们跟随老师认识了几种常见的脉象,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并且我们还懂得了要把我们得出的脉象与病证相结合,分析各种脉象出现的原因,考虑药物的应用。当然,我们都只是粗劣的认识这些基本的几种。很多脉象根本就无法感受出来,比如濡脉,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强这发面的体验。

药量的运用是一大学问,我们挨了不少批评,主要就在于不善于从病情分析,考虑整个药方的药量,病有多重,得用多大的量;寒热虚实,方该便温还是清,或补或消。还有我们甚至不知道很多药物的性状,把质轻的药开得很大量,把质重的药量开得很小量,惹了很多笑话。通过见习,我们掌握了不少药量的运用方法,也懂得了要深入了解药物还要进入药方,真正的认识到药物的性质。

而且见习期间,同学们大都捧着方剂和中药书在开方,实际上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我们巩固了方药知识,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这是很一大收获。所以我觉得以后的见习中,更应该及时复习运用到的知识,真正的吃透这些知识。

查看全文

综合治疗中风病对策探讨

中风柰属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的范畴之中,其中包括以下两类:1、出血型的脑出血;殊(纟网)膜下腔出血等;2、缺血型的暂短脑缺血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梗塞,脑血栓形成等,发展迅速,且病情复杂,严重而多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种之一;现代医学虽然对比病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解决本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目前还是个难题,探讨祖国医学之中药和针灸方面,对於中风的发病机理,治疗规律,还是有很大的成功之处,现将目前我对中风病的认识和治疗,谈一下我的肤浅之见,抛砖引玉,与广大的同道和有志之士共同研究和提高。

一般资料:

自1981年至1994年治疗的20例中,男八例、女十二例。36岁——50岁的七人,51——80岁的13人,当病至10天的八人;10日至30日的七人,一个月以上的五人。中经络的七人,中脏腑的八人,后遗症的五人。

对本病的认识1、特点:突然发病、昏迷神志不清、不醒人事、进而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治疗不当,往往致死致残。

2、病因病机,诱发本病的病因:风、火、痰、毒、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可涉及到心、肺、肝、肾四个脏器;由于以上四个脏器阴阳失调、平时房劳过度,劳累、嗜酒,生活无常,膏梁厚味,肉食过度而发生。

治疗方法:(分类)

查看全文

内科临床带教认识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对其在校期间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理论知识、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实习生走向临床工作前的最关键的塑型和训练[1]。带教查房是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环节,在每一位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的过程中都会留下深刻的烙印,关系到学生向医师“转变”的速度与质量。我院为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也是一家重要的教学中医院,每年都有大量的实习医师入院培训。中医教学医院同时要承担中医和西医的临床教学,任务繁重。且内科涉及的医学基础知识多,病种复杂,理论更新快,给临床带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在临床带教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同时掌握运用中西医知识和技能,是中医教学医院临床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一位内科带教医师所面对的难题。本人通过近年的内科临床带教,有以下体会,撰写如下。

1合适病例着重讲解

内科是一门理论知识运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对病例进行反复的分析、观察才能培养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实习医学生抱怨“实习三部曲”:被动地跟着带教老师询问病史,抱着病历查房,僵硬地书写病程记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而增加其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带教老师首要思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进行教学,能使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事实,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记忆深刻,然而临床病例多而杂乱,带教查房的时间又有限,选择少数合适的病例着重讲解尤为重要。首先应选择常见病、多发病中病情较为典型的病人,且具备比较完整的病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典型病案完成从问诊、查体、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预后这样一个完整的临床过程,基本掌握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遇到类似病例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其次要注意选择难易适中的病例,过于简单,难以给学生讨论和鉴别诊断的空间;如果过于复杂或罕见,则会使带教查房变成填鸭式的教学讲课,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疾病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要注意病例选择的中医特色,可安排一些多证型相兼或者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辨证的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的辨证思路,使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临证时应有的思维技巧和治疗思路。此外,还可以选择中医和西医两方面都具有可争议性的病例,争议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当然,查房前应提前告知第2天的查房内容,让学生翻阅病例,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事先查阅该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对需解决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及疑问,有利于查房时的师生互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问诊体查样样基本

疾病都具有一定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病史、症状的收集在于医生的“问功”,而阳性体征的发现在于体格检查的正确与否。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面对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的脱节,在问诊时常常思路不清,主次不分。带教老师应针对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及应变能力、缺乏独立性的弱点,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增强其临床实践的思想性和科学性,避免随意、盲目性。另一方面,由于临床思维的对象是不同的病人及其不断变化的病情,要认识到观察和判断有明显的动态性[2]。学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习如何尊重病人,如何把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如何引导病人述说病史,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医德医风,获得可靠的病史资料,都有切实有效的帮助。体格检查手法生疏且不规范,检测顺序错误,遗漏阳性体征是医学生的常见表现。带教查房时对每个病人都进行系统全面的体检示范是难以办到的,带教老师可以对轮科的每一批学生作一次全面的体检示范,以后每一天的查房中有顺序地针对某一个体检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和示范操作,次日再对另一个体检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如此连续进行,把众多的内容分解消化在每一天的查房之中,学生容易消化,老师也不用屡次示范操作[3]。在实习生进行专科检查时,带教老师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的同时,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所查病人重要的阳性体征及其在病程演进中的变化,培养学生操作的细心、耐心,学会从体查中寻找临床诊疗的线索。善于运用舌象与脉象寻找辨证依据,是中医院内科带教的特色和重点。刚进入实习期的学生常会感到难以掌握舌象、脉象的辨证要素。可首先让学生结合八纲辨证,学会用舌象辨寒热、脉象辨虚实的基本运用,再逐步深入。舌诊时注意提示学生从舌形、舌态、舌质、苔色、苔质、舌底络脉等各个角度观察、比较;切诊时一边结合患者的典型脉象,一边让学生默默回忆相关脉象的文字描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

3师生互动好问连连

查看全文

徐经世治疗哮喘分析论文

摘要:徐经世老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和阴阳两虚,治疗应抓住缓解期,立足治本,肺脾肾三脏同治,以宣上纳下、化痰和络、扶正固本为治则。喘证病机多属肺、肾二脏病变,须辨虚实,实证易治,虚证易累及于心,应益气养阴、纳气平喘,佐以通利之剂。若病久耗气伤阴,易生瘀滞,故在补肾纳气治本之中,常寓活血通络。

关键词:徐经世名医经验哮喘验案

徐经世,男,号筱甫,安徽巢湖人,1933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安徽省首届名中医,先后荣获全国首届“中医继承特别贡献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药学会顾问、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徐经世老中医在长期临证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治疗哮喘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临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扶正固本,宣上纳下,佐以化痰和络

哮喘是呼吸系一种常见病,图治颇为棘手。中医将其分为哮病、喘证。丹溪承前人之学,把“哮”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名,并以发作性的特点而区别于喘证。所谓“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而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的宿根是痰浊,故“专主于痰”;喘为短气,不能接续,以气为病,治以纳气。因为肺主气,肾主纳气,即使喘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应属肺、肾二脏病变。不过在转归中,如新感宿邪相引,痰气相击,哮鸣有声,即由喘而发为哮。如张景岳“喘有宿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徐老析之,认为两者存有内在演变,久喘即伤肺气,又可影响脾肺功能,而至脾虚生痰,肾不纳气,由实转虚。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阴阳两虚,是由阳虚日久,阳损及阴,导致阴阳俱虚的病理过程。治疗分急性发作和缓解期,发作以治其标,缓解图之其本,虽所用方药颇多,能获一效则难以寻求。徐老认为,应抓住缓解期,立足于本,主以三脏同治,宣上纳下,化痰和络,扶正固本的治则,可收良效。

案例一:周某,女,29岁。2002年11月19日初诊。哮喘病史数年,每遇风寒或刺激物则发作,今又复起,喉中痰鸣,痰多色黄,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来弦数,此乃痰浊壅塞、肺失肃降之征,拟以清化痰浊、肃肺平喘为先,方药:南沙参12g,杏仁10g,炙桔梗10g,瓜蒌皮15g,葶苈子15g,苏子10g,莱菔子10g,蝉蜕6g,夜交藤25g,炙麻黄3g,车前草15g,粉甘草5g,7剂。二诊:自进药后症状缓解,热痰已除,转偏寒象,大便偏稀,舌淡苔薄,脉象缓滑,仿甘桔二陈加味为用:炙桔梗10g,光橘红10g,姜半夏10g,炙五味10g,炙麻黄5g,川干姜3g,蝉蜕6g,夜交藤25g,金沸草10g,车前草12g,粉甘草5g,10剂。三诊:经诊两次,服药10余剂,咳喘已平,夜能平卧入寐,饮食、二便如常,拟方以图其中,扶土泻木,方药:生黄芪25g,关防风10g,焦白术15g,广橘红10g,炙桔梗10g,杏仁10g,炙麻黄3g,川干姜3g,蝉蜕6g,夜交藤25g,炙五味10g,粉甘草5g,10剂,病已缓解,注意生活起居,避免风寒及刺激性事物,如有不适,再药投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