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8:21: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麻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麻风日主题

2007年国际麻风日主题: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2005年国际麻风日主题是:持续控制,共享文明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给流行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积极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叫做国际麻风节。1954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待遇,促进消灭麻风病的伟大事业的发展,为人民造福,决定将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国际防治麻风病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于1987年11月27日决定,自1988年起国际麻风节也作为中国麻风节。

为控制麻风病,2004年中央加大了投入力度,转移支付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800多万元用于麻风防治工作。2005年初,卫生部对全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整体经费需求又进行了测算,其中包括麻风院村建设,病人发现、治疗、康复,病人的生活和医疗补助等项。今后几年,卫生部将在现有经费投入水平上,继续增加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费,同时将协调残联、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合作解决麻风病人目前面临的问题。

2003年1月26日是第50届国际麻风节,主题是“积极防治麻风,关爱畸残病人”。

查看全文

卫生厅麻风病防治计划(省)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发病后如未及时治疗和处理,可致严重的畸残,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对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麻风病被列为丙类传染病。为推进我省麻风病防治进程,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我省麻风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形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控制现状

麻风病在**流行已有很长的历史,我省原属麻风病中等流行区,防治初期,全省有*个县市为高流行区,28个中流行区,38个低流行区及4个非流行区,患病率最高为19**年的0.2775‰,全省的病人集中分布在杭、嘉、湖和宁、绍平原,浙南和浙西病人较少。到19*年底全省患病率降至0.0099‰,19**年为0.0032‰,在全省实现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并全部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19*年12月通过卫生部审核予以确认,是全国第4个“达标”省份。至20**年底,全省共累计发现病人*例,尚有现症病人**例(其中外省流动病人21例),较20**年(**3例)下降5.83%,

患病率为0.0**1‰,其中35个县(市)已无现症病人。近年来,由于部分县(市)在外省流动人口中发现麻风新病例较多,个别县(市)疫情出现了波动,超过以县(市、区)为单位基本消灭的部颁标准。

全省近5年新病人的发现方式以报病、皮肤科及专业机构门诊居多,而主动发现者较少,20**和20**年各发现一例儿童病例,麻风新发现病人中每年仍有25%左右存在II级或II级以上可见性畸残,大多数麻风病人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也有个别发现较迟的,年平均病期为3年左右。

目前,我省有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约7000余名,其中约50%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约近500名治愈残老者滞留在全省13所麻风院(村)内,麻风院(村)的建设和麻风病人及其治愈者的医疗、康复、生活等问题,迫切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查看全文

联合化疗后麻风反应论文

【关键词】联合化疗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7岁,农民,因手足麻木,面部水肿,背部生疮,于2004年1月31日到我科就诊。查体见:双眉稀脱,面部中度浸润,全身胸部及四肢中度浸润并伴散在性麻风结节,以四肢为重,色泽桔黄至暗红,个别有色素沉着斑,黄豆大小,质硬,个别较软。双侧耳大神经轻度肿胀,质软;右侧尺神经、腓总神经轻度肿胀;左侧尺神经、腓总神经中度肿胀,无明显压痛,双足踝以下触觉明显减退。实验室检查:细菌指数(B.I)3.33。确诊为瘤型麻风(LL型)[1],于2004年3月9日实施联合化疗(M.D.T),多菌型(M.B)治疗方案[2]。经服药12个月后,上述症状完全消退,服药24个月后体检,全身皮肤深度着色,无麻风性皮损。双侧耳大神经,双侧尺神经,双侧腓总神经无肿大,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细菌指数(B.I)1.66。疗效判定:显着进步,符合联合化疗停药标准[2],给予停药。整个疗程中无麻风反应和药物严重毒副作用出现。

2006年9月13日,患者已完成联合化疗后半年,感觉手足关节疼痛,面部轻度水肿,在当地卫生院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后又到会东县人民医院求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给予抗风湿治疗,仍无效果。于10月18日到本中心慢病科检查。经查体见面部,右手,左脚轻度水肿,全身无麻风皮损。双侧耳大神经,双侧尺神经,双侧腓总神经轻度肿大,质软,有轻微压痛。诊断为化疗后轻度I型麻风反应。给予常规强的松口服,以及复合维生素B等对症处理,并到门诊随诊,疼痛有所减轻。后因路途远,自2006年10月~2007年6月,病员自购强的松不规则治疗,2007年6月下旬,病员出现关节疼痛,面部、手足水肿加重,四肢酸痛,发热,即到当地卫生院就医,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继之出现畏寒、乏力、不思饮食,面部、胸部、背部、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疼痛性结节,触痛、微硬。在当地按皮肤过敏治疗无效。于7月15日到县医院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85%,血沉增快46mm/h,尿检:蛋白(++),白细胞少许。诊断为肾炎,风湿热。建议住院治疗。患者未住院,随即来我科咨询求医。

经详细询问病史,疼痛性结节反复发生已20天左右,并伴视物模糊,四肢关节疼痛加重。查体:面部轻度水肿,潮红,四肢远端肿胀,面部有7~8个蚕豆大小皮上,皮下结节,半球形,色泽浅红,棕红,还有2~3个棕褐色色素沉着癍。胸、腹、背、殿及四肢等部位,有数十个鲜红、暗红、褐色蚕豆大结节,触痛,质地较硬。以小腹部、臀部、大腿两侧为重。双侧耳大神经;双侧腓总神经均轻度肿胀,质软,无明显压痛。双侧尺神经中度肿胀,质硬,有明显压痛,全身无麻风皮损。眼结膜充血,流泪,心肺听诊(--),肝脾不肿大,皮肤涂片查菌阴性。诊断为瘤型麻风联合化疗后II型麻风反应(表现为结节性红斑)[1]。

治疗:口服反应停400mg/d,顿服;强的松40mm/d,顿服;因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同时加用联合化疗(M.D.T)多菌型方案(M.B)药物,服用时间与激素治疗同步[3]。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C、B1、B6等辅助用药,用抗生素可地松眼液滴眼,1~2滴,每天3~5次。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不做重活,低盐饮食。

查看全文

麻风病护理分析论文

1病例概述

患者,男,1969年出生,多年在云南从事宰杀家禽工作。2003年7月出现面部皮疹曾多处就医均按一般皮肤病材料,用药无明显好转。2005年1月经四川省皮肤病医院确诊为瘤型麻风病。同年7月查体时已有右侧面瘫、双侧兔眼、双上下肢均有麻木及感觉异常、左尺神经损害出现鹰爪手、左胫神经损害出现轻微的爪形趾和足弓塌陷,于是回到潼南在家服MDT联合用药化疗。2007年9月判为临床治愈。

2康复期足底溃疡情况

2007年9月因在稻田劳作时左脚前掌外伤,¢约2cm,当地卫生院外科处理后,用云南白药+油纱包扎。每周换药3次。连续1月痊愈。2008年1月因烤火取暖时致左脚后跟灼伤,¢约5cm,于是同上治疗用药,但溃疡经久不愈,后彻底清创以及加用地米,并停止劳作和制动,3月后创口基本愈合。

3自我护理是麻风病康复期防止溃疡反复发作的关键

此病例已有明确的Ⅱ级畸残。特别是胫神经损害更是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最重要原因。但因患者家境窘迫,又缺乏劳动力,既而忽略了病后需终身康复期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为了防止溃疡的反复发作造成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和加重经济的双重负担,患者要尽可能的做到康复期的自我护理,这也是避免已不可逆损害的神经造成皮损反复发作的唯一途径。本文仅以足底溃疡为例浅述康复期的自我护理方法。

查看全文

麻风性尺神经炎患者临床分析

[摘要]神经损伤是麻风病患者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导致麻风病患者畸残的首要原因,可发生于正在医治和未医治患者,甚至已经完成抗麻风杆菌医治的患者也会发生神经损伤。麻风畸残会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带来重大负面影响,造成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负担。该文介绍了1例误诊的麻风性尺神经炎病例通过显微镜手术治疗得以确诊的过程,探讨了显微镜在麻风性尺神经炎患者手术治疗和诊断中的优势,总结了该病例误诊、漏诊和最后确诊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麻风病;尺神经炎;显微外科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丙类传染病,由挪威医生阿姆斯特朗·汉森初次觉察该菌[1]。未经医治的麻风病患者是本病的首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携带麻风易感基因的个体、和麻风病患者有血缘联系的亲属是感染麻风的高危人群。本院收治了1例以尺神经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被误诊为周围神经病变的麻风病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以加强医务工作者对麻风病的认识,避免和减少误诊、漏诊及畸残的发生。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因“发现左上臂包块伴左上肢疼痛、麻木1个月”,于2021年2月24日在本院骨科行住院治疗。1个月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左上臂包块,生长缓慢,伴局部放射痛及麻木,麻木范围逐渐扩大,左手小指不能伸直,无皮肤红肿发热,无头晕、头痛,无潮热、盗汗等,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病,经止痛及营养神经等药物医治,效果不佳,后转入本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双侧眉毛外侧2/3缺如;左上臂远端尺侧可扪及一大小为3.0cm×4.0cm的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楚,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包块处有压痛;左侧尺神经粗大;左手环指和小指弯曲呈爪形,小指内收,大拇指对掌功能受影响,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明显萎缩;左手前臂外侧、左手小拇指及环指尺侧半痛温触觉减退,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肢端血运可,夹纸试验及Froment征阳性。神经肌电图显示,左尺神经肘上5cm处中度稍偏重损伤。左侧肱骨核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左侧肱骨内侧髁见小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界模糊;左上臂内侧软组织内见条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边界模糊。初步诊断为:左尺神经炎。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医治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于2021年3月4日择期臂丛麻醉下行“显微镜下左尺神经探查松解活检术”(图1),术中发现左尺神经在上臂中下段明显增粗、变韧、有神经内干酪样病变,神经外膜、束膜广泛纤维化,神经束持续受压、水肿。在显微镜下对神经进行充分松解切除纤维化神经外膜、束膜并送活检。病理结果支持神经外膜、束膜广泛纤维化,部分神经变性,未找到抗酸杆菌(图2)。图1显微术后追问病史,患者3年前于某院确诊为麻风病,经联合化疗后,于2019年9月临床治愈。术后修正诊断为麻风性尺神经炎,并予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术后次日,患者神经症状迅速得到改善,疼痛消失、左手功能得到明显恢复。1周后患者疗效满意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神经症状消失,左手功能已恢复,左小指、环指肌力5级。

2讨论

查看全文

卫生局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工作计划

各区卫计局、局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育才卫生院:

2017年1月31日是第63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9届“中国麻风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中国残联和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7〕19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宣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扎实推动各项防治措施的全面落实和《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现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今年主题“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实现消除麻风危害的目标,任务紧迫,需要动员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加速行动,积极履行承诺,切实消除麻风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活动时间

2017年1月31日

查看全文

麻风病监测项目工作方案

为建立麻风病预警工作机制,落实省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更好地完成麻风病监测点项目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

推进我市麻风病监测工作机制建设,早期发现麻风病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二、指标

(一)全市每年度至少报告10例以上麻风病疑似病例;

(二)市皮肤病防治所和各级医疗机构执行麻风病监测“四个”制度100%;

查看全文

麻风病防治机构改善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麻风病防治能力、改善麻风病患者的医疗及生活条件、提高麻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目标,建立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市、县两级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保障麻风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建立麻风防治中心

(一)管理体制

为财政全额供给正科级事业单位,麻风防治中心在县麻风病医院基础上组建。实行市县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由市政府委托县政府代管。该中心属全省六个区域性麻风病防治中心之一,业务技术接受省级麻风病防治机构指导。

(二)工作职责

查看全文

副县长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县“两会”即将召开之际,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麻风病防治项目启动暨培训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刚才,局长传达了全区消除麻风病危害项目启动暨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县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任务,对医改工作进行了再安排。一会儿,县疾控中心还将对麻风病的相关知识进行集中培训,我完全赞同,请与会同志集中精力开好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患者皮肤及其周围神经,经常导致患者肢体畸残,是一个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麻风病防治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防治麻风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是树立新形象,是配合完成省、地整体工作部署和提升全县卫生水平的需要。

近年来,我县的麻防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通过麻防工作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始终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积极防治,控制传染”为原则,以宣传和发现患者为中心,全面使用联合化疗,取消强制隔离,由防疫医生走村串户送药上门,采取查治结合、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等措施,发现和治愈了一批麻风病患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全县的麻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专业人员相对不足,麻风病流行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据专家预测,在我县仍有少数现症病人尚未被发现,与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公众对麻风病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流动较大,麻风病患者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全县现有麻风病治愈存活者114名,其中65名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11名治愈残疾老人滞留在麻风村内,其余麻风病患者均已康复。麻风院的建设和麻风病人及其治愈者的医疗、康复、生活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患病率和畸残率较高,居全区中上水平,防治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各级各相关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和医务人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原则,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切实做好麻防工作。

查看全文

疾控中心麻风病防治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及早实现消除麻风病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

县疾控中心领导对麻风病防治项目工作高度重视,坚持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力争消灭的原则,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狠抓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病例发现、疫情监测等工作,督促指导县康复医院对麻风病人治疗管理、畸残预防;建立了与医院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确保麻风病防治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我县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引导和带动社会公众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这一特殊群体。全年出动宣传车1车次,下发自制宣传资料1000余份,图片展览5次,口头宣传100余次,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为病人主动就医创造良好氛围。同时,在2014年6月对现症病人居住地柴井乡的乡村医生共10余人进行了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诊断水平,促使我县麻风病人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