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8:00: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绿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沙漠绿洲开发研究论文
提要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43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关键词绿洲开发;环境变化
1引言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占据着地球陆地的近1/3。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开发和利用沙漠绿洲。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来越重要。然而,地球环境的变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反之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也会影响局地环境的改变。在我国现有的沙漠中,有不少的古代城镇及水利设施的遗迹。这些遗迹的废弃原因,大多与河流的改道和断流以及战争相关,有的还不清楚[1]。近年有学者提出东亚游牧民的南迁与气候的变化相关[2]。许多学者研究认为,随着全球变化,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在
变干[3~6]。然而,作者近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别是近15年来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干旱区西部和东部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我国干旱区环境变化与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总结沙漠绿洲气候特点、绿洲防风林效益,结合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及沙漠绿洲开发和利用的变化,阐明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今后绿洲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高新绿洲——金凤村
麻丘镇金凤村位于南昌高新区南部,西临青山湖区罗家集,南靠抚河支流,交通方便。全村4个自然村、共438户,总人口1721人、其中劳动力813人。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634亩,占可耕面积的76%。近年来,金凤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立足全村实际,发挥高新优势,以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为突破口,引导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蔬菜种植业在该村迅速发展,已成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全村有98%的农户种植蔬菜,真正形成了“一村一品”、辐射周边,远销广州、深圳等地的喜人局面。种植品种由单一的萝卜种植发展到萝卜、蔬菜、豆类、瓜果套种,年经济效益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增加1600多元。
金凤村属抚河冲击地带,沙质土壤。过去多为传统旱地经济作物种植,大多数年份是“望天收”,麻丘人习惯称为“金凤洲”,曾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贫困,的小村,2000年被列为南昌市纪委、监察局的挂点扶贫单位。
划归高新区后,麻丘镇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为使金凤蔬菜上档次、高效益、树品牌,一方面,狠抓产销配套。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麻丘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察局,筹资万元,为金凤村开挖了排灌水渠,修建了3公里的水泥进村公路,实现了路、桥、涵、枧相配套,生产设施高标准。从此,该村走上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金凤萝卜。二是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2002年,镇政府投资万元,新建了占地70亩的武溪萝卜批发市场和占地108亩的麻丘商贸城,年销售蔬菜8000吨,加上其它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亿多元。如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金凤蔬菜。三是壮大蔬菜经纪人队伍。在广东、福建、浙江、武汉等一些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在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开设了金凤蔬菜直销窗口,实行连锁经营。菜场的摊主直接与菜农挂钩,形成“头枕基地,背倚市场”的格局,基地与市场更加衔接。现有经纪人113人,运输车辆124辆,把蔬菜运到四面八方,他们长期在外寻找销路,联系客户,提供信息,研究行情,分析市场,引进技术,为促进蔬菜和农产品快速进入市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知名度的提高,逐渐拥有一部分固定的客户,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已形成“金凤蔬菜天下卖”的格局。四是发展订单农业。按照高新区“依托高校,服务城市”的思路,镇村两级积极与昌东高校园区、市内各大酒店联系订单种植。如今,金凤蔬菜进大学校园、如各大酒店、上市民餐桌。金凤蔬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五是着眼于提高蔬菜品质。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2001年,该村引进了20多个蔬菜新品种,并推广了蕃茄、辣椒、茄子扦插再生新工艺和设施栽培“四改”新技术。即:改常规育苗为护根育苗;改普通棚膜为长寿无滴膜;改单层覆盖为多层覆盖;改一茬利用为多茬利用。另一方面,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双带”致富工程结合,二是与小康文明建设相结合,三是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相结合。
如今的金凤洲变成了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一年四季,青菜、辣椒,瓜果、扁豆,萝卜、白菜,番茄、蒜苗轮番套种;春夏秋冬,郁郁葱葱。昔日的荒洲变成了如今的绿洲。
金凤村计划今年进一步扩大蔬菜生产规模,要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洲农业发展资金供求思索
绿洲农业是干旱区经济的基础,绿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干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资金支持是绿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所以绿洲农业发展的资金供求分析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供求研究方面的文献主要有:王川,张峭,杜彦坤(2007)从农业资金需求的角度研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理论需求量和实际资金需求量的需求缺口[2]。庞守林(2006)测算了农业财政金融资金对贫困地区科技进步的贡献程度不断下降,对其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促进作用较大[3]。王春岭,庞守林(2005)以回归模型对农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农业财政金融资金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对资金的投入依赖程度逐步增强;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或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是改善贫困的重要举措。王东胜(2010)以新疆昌吉州为例分析了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支持力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5]。金媛媛(2006),季方等(2000)分别从农业自身特点和宏观环境、金融机构运作发展情况分析农业发展资金供给短缺的内外成因,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来改变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现状和国家应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以上文献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供求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帮助,同时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从资金供给主体和资金需求安排上分析绿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供需问题;2)没有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绿洲农业发展的资金供求问题。文中以新疆1989-2009的相关数据应用金融相关率和资金供求理论从两个方面研究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供给和需求:1)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研究绿洲农业发展的资金供给和需求;2)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资金的供给主体,资金的需求安排,资金需求缺口产生的原因。
1相关指标和数据来源
1.1相关指标
(1)理论资金需求量。根据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了金融相关率[8](FinancialInterrelationRatio以下简称FIR)用以衡量绿洲农业经济金融化的程度,以计算绿洲农业发展的理论资金需要量。绿洲农业FIR=新疆农产品商品化率×全国FIR(1)绿洲农业理论资金需求量=绿洲农业FIR×新疆农业GDP(2)。
(2)实际资金需求量,即资金需要的实际满足量。实现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包括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经营费用资金;农机、家具、生产用房等建筑材料的生产性固定资产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土壤改良、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文中的实际资金需求量是绿洲农业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费用支出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总和。
(3)资金需求缺口。理论资金需求量与资金需求的实际满足量之间的差额。
竹笛独奏曲绿洲音乐风格探讨
【摘要】竹笛是具备较高社会文化传承价值与独特艺术表现力的乐器,是一种本土化的音乐艺术,在美学表现上有着多样化的特色与较为突出的艺术感染力。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莫凡所创作的竹笛独奏曲《绿洲》是新时代竹笛艺术发展的代表作,这一作品在保留了北派竹笛演奏豪放、刚劲的风格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派的表现形式,革新了竹笛艺术的创作思路与情境构建方法,具有独树一帜的地域性音乐风格,描绘了我国新疆地区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集体歌舞表演场景,营造出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特艺术情境,具备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竹笛独奏曲《绿洲》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风格,并指出了其音乐风格在不同方面的具体表现,总结了演奏竹笛独奏曲《绿洲》必须把握的基本要点。
【关键词】竹笛演奏艺术;《绿洲》;音乐风格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竹笛演奏的音乐风格开始发生融合,音乐家逐渐将南北各流派的创作思路与演奏手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并在学习、借鉴西方音乐创作理念与作曲思路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传统创作思想的束缚。现代音乐家莫凡所创作的《绿洲》展现了鲜明独特的地域性艺术风格,在乐曲中大量使用“叠”、“吐”等演奏技法,促进了竹笛独奏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引领了新时代竹笛演奏技法的创新,将南北技法融为一体,强化了竹笛演奏的艺术表现力与演出效果。
一、竹笛独奏曲《绿洲》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风格分析
(一)美学价值分析
我国竹笛音乐的艺术特点在于贴近自然与生活环境,相比其他乐器能够更好地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听众的艺术鉴赏需求与审美需求,可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情境,给观众带来立体化的视听体验。由著名艺术家莫凡先生所创作的独奏曲《绿洲》创造性地运用了竹笛的音色与音程,使用了具备地方特色的艺术素材。竹笛独奏曲《绿洲》带有鲜明的新疆地区音乐风格,创作者在乐曲中主要描绘了我国新疆沙漠边缘地带的美丽自然风光与欢快、愉悦的集体歌舞场面,将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代表的东方音乐元素与以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为代表的中亚传统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深厚戏剧色彩与流畅音乐语言的艺术风格。这一著名音乐作品在演奏中为观众营造出优美、深远的艺术意境,使音乐文化元素获得了升华与重构,对传统竹笛演奏方式与创作思路做出了结构性调整与优化,在充分吸收东西方音乐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品音乐情绪积极阳光,乐句悠扬简短,旋律变化起伏有致,生动地展现了辽阔高远的沙地“绿洲”风情[1]。
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基于策勒国家野外站长期监测与研究成果,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总结分析指出,当前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还是以水资源为主线的绿洲适宜规模开发。在认识论层面,需要对绿洲化进行再认识,强调荒漠化与绿洲化的本质统一,即在极端干旱背景下,荒漠化或风沙危害加剧的深层原因还是绿洲“入侵”的不合理性。在方法论层面,需要重视绿洲规模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并在充分考虑自然与社会各模块基础上,提出绿洲适宜规模不确定性的概念模型。最后,强调多学科交叉、长期监测网络在绿洲研究中的重要性。总之,解决新疆极端干旱背景下风沙危害治理、实现绿洲生态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探寻绿洲与荒漠共存的平衡点(阈),进而对绿洲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绿洲;可持续发展;风沙危害;不确定性;策勒
引言
塔里木盆地南缘是指西起和田地区的皮山县、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跨越1400km的狭长地带。其南部直面昆仑山脉,北部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接。区域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百余片绿洲,其中较大规模的主要有皮山、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等绿洲(图1)。极端干旱少雨与多风是该区域主要不利气候特征。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使得山前绿洲主体区域年降水量少于50mm,而潜在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0倍以上。因此发源于昆仑山大大小小的融雪型河流对绿洲的演变、更迭施以决定性作用,限定了绿洲发展的规模、尺度与方向。此外,风沙危害又使得荒漠化治理更为困难。然而,这里有着十分有利的光热资源,可以满足特色农业与林果业的发展。作为生态与社会问题突出的区域,塔里木盆地南缘一直是学者与政府关注的焦点。熊黑刚等[1]对绿洲变迁历史进行研究,钟巍等[2]通过孢粉研究了近4000a来环境变化状况,高前兆[3]对水资源开发与绿洲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阐述,万的军等[4]对近50多年的沙尘天气变化特征进行阐述,刘新春等[5]、李红军等[6]针对塔里木盆地分别就大气降尘、春季沙尘暴频次与大气环流关系进行分析,马金珠等[7]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2007—2012年执行的“973”项目“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更是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荒漠化、绿洲化设定为一个课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绿洲化演变过程的同时,亦对社会人文状况进行细致探讨。2008—2013年执行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生态综合整治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把重点放在防沙固沙、防风减灾关键技术基础上,探讨如何兼顾农民增收,即如何将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做到可持续发展。位于塔南中部策勒绿洲、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国家野外站———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简称策勒站),自1981年建站以来,长期致力于该区域风沙环境、绿洲生态安全研究,无论应用技术还是理论研究,均做出了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本文将在前述研究,尤其策勒站多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区域特征,以该区域绿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结合当前该区域的研究成果,系统讨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及实现该区域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和现实基础,并给出相关建议。
1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
1.1风沙危害与治理
迎新年“绿洲”杯首届少儿钢琴大赛方案
关于举办镇江市迎新年“绿洲”杯
首届少儿钢琴大赛的方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我市少儿钢琴的学习热潮,目前我市有着较广泛的钢琴教育基础,根据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检验我市艺术教育的成果,培养和推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二、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化局、江苏嘉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办,镇江市文化馆承办。
绿洲管理部第二季度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业主/住户:
今年第二季度,是我管理部按照年初确定的“内抓管理,外抓服务,用行动提升形象”工作思路抓落实的关键时期,管理部全体员工以对业主、对小区、对公司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91天中,物业前台接待业主来电来访4088人次,受理重大投诉18件,安排工程维修2693单,维修公共区域316处。上半年接到业主赠送锦旗5面,收到表扬信21封,很多业主都在不同场合对今年物业工作的新变化给予了肯定和积极评价。
一、下大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绿洲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一季度,在公司领导的直接参与下,我们将所有历史问题梳理归类,确定了“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工作思路,从四月份起,对照“账单”逐一解决、清理。
(一)工程类
1、按照“逐栋恢复,步步为营”的解决办法,先后修复了6#、1#、7#、8#、9#楼门禁系统,使这些楼宇的安全系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解说词:向生态绿洲型工业新城迈进
(男)九曲黄河,滔滔奔涌,阅尽人间春色,汇聚百川壮美。
(女)乌海,这颗伟大母亲河金腰带上的璀璨明珠,这个联接华北与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正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向生态绿洲型工业新城阔步迈进。
(男)乌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成立于1976年,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有蒙、汉、回等25个民族,辖海勃湾、乌达和海南3个行政区。
(女)乌海,又是一座从荒漠中崛起的工业城市。地处乌兰布和、毛乌素和库布其三大沙漠交汇处,年均降水量不足160毫米,蒸发量达3200毫米。“风吹沙石走,飞鸟也不留”,“全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描述的就是当年乌海贫瘠荒凉的情境。
(男)回首1958年,乌海地区作为正在建设的包钢煤焦基地,拉开了“万人上山夺煤大战”的序幕。亘古荒原顿时勃发出无限生机。
(女)然而,单一的煤炭采掘业,在漫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沉重的历史包袱日积月累地压在了乌海人的肩上。
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特征及成因研究
一、新疆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空间格局及特征
(一)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空间格局特征
绿洲是新疆传统村镇的依托,历史文化村镇与绿洲呈现“共轭分布”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二者具有一致性、均质性。按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所属区域绿洲群分析,其空间布局以3个集中区为中心单向扩散,环状延伸为相对集中区和过渡扩散区。通过对109座样本数据分析,昌吉州、吐哈盆地绿洲群分布24座,占样本总数22%,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占4座,国家级传统文化村镇7座;北疆天山北麓伊犁河谷绿洲群分布15座,占样本总数13%,因面积较其他区域小,历史文化村镇最为集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2座;北疆额敏河及布尔津河绿洲群分布11座,占样本总数10%,所占区域较大,分布相对松散,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座,国家级传统文化村镇2座;南疆喀什噶尔绿洲群与叶尔羌河绿洲群所分布22座,占样本总数20%,国家级传统文化村镇1座;和田河绿洲群所分布24座,占样本总数22%,国家级传统文化村镇1座;焉耆冲积洪积扇平原绿洲等其他区域占11%。
(二)新疆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形态特征
通过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分析得出,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在地理空间单元上整体呈现4个特点。第一,空间分布上“大分散、小集聚、低密度”;第二,区域位置,“环天山两麓、沿山前及平原水区”呈点状、斑块或片状分布;“沿河流、顺川道”呈串珠状、群带状分布;第三,绿洲型传统村镇与水的空间分布规律,“逐水草而居、随渠井而扩散”形态。从历史文化村镇分布格局和数量现状分析得出,新疆各地区的各级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工作基础薄弱、申报积极性整体较弱且不平衡,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申报积极性高,数量多;而在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的南疆等地区则相反,但特色历史文化村镇总量最多,国家级项目立项少。基于以上分析,新疆历史文化村镇的申报、定级、研究及保护等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与以下因素有着直接关系,即所处区域的绿洲资源禀赋优劣、依托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申报主体政策导向积极性、各级评定标准的局限等。
二、地域资源约束下绿洲型历史文化村镇类型研究
水循环要素管理论文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全球气候有增温趋势[1,2],研究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已成为水文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田绿洲气候变化引起了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蒸发和空气湿度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降水异常现象出现;由于人口增长,灌溉面积扩大,引水量显著加大,导致河流径流显著减小。
1和田绿洲概况
和田绿洲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绿洲内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洲小气候。和田绿洲内有墨玉县、和田县、洛浦县及和田市,绿洲与沙漠交错分布,生态环境极其脆弱[3]。和田绿洲降水稀少,蒸发剧烈,光热资源丰富,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绿洲内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一个以灌溉农业为生存依据的经济落后地区,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导致
河流径流锐减,威胁了绿洲的生存。和田绿洲年降水量3.4~100.9mm,多年平均为36.4mm,农作物依赖和田河水灌溉。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和喀拉昆仑山北麓,流出高山峡谷,浇灌了和田绿洲,自南向北纵贯塔北克拉玛干大沙漠,汇入塔里木河,目前是塔里木河三大源流之一。和田河多年平均流入和田绿洲的水量为44.8亿m3,由于绿洲用水以及沿程蒸发渗漏损失,注入塔里木河多年平均水量仅10.47亿m3。和田河属冰川融雪及降水混合补给型河流,丰枯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绿洲内各种经济活动,也影响向塔里木河干流的输水。
2气温变化
和田绿洲内有洛浦、和田、墨玉3个气象站,分析中采用了1954~2000年实测的年平均气温,以及1971~1995年的月平均气温。
- 上一篇:履职职责范文
- 下一篇:连指导员上任讲说文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