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品牌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4:01: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品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厦门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思索
对旅游品牌的研究是建立在已有旅游形象的基础上的,旅游品牌与旅游形象密不可分。对旅游形象的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但由于对形象形成过程和可操作性的研究不够,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学者开始转向旅游品牌的研究。①而国内对旅游品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主要从品牌一般性的研究延伸和演绎而来,目前主要在其概念、特征及内容构成的基础等方面。2002年李树民提出了旅游地品牌的概念,并且详细地阐述了旅游地品牌和旅游地形象的不同,提出了旅游地品牌构建的一些途径。②后来,梁明珠指出区域的品牌除了由旅游地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及其组合外,还应由质量、服务、管理、文化、广告、形象、环境、创新等八大基本要素组成,并系统地阐述了旅游地品牌的构成。③
一、打造厦门旅游品牌的重要价值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海洋文化旅游更是朝阳产业。厦门具备海西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台湾自由行的开放也为其旅游品牌的提升创造了机遇。厦门要凸显地域文化特点,建立系统、综合的立体旅游城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而抓住机遇再次打造以厦门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品牌则是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对打造系列海洋文化、海西文化品牌以及旅游产品设计的深入探讨,是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提升错位竞争优势,形成更完备的旅游产业链的先决条件。要不断挖掘海西地域的文化底蕴,将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直接用于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而厦门作为海西旅游城市的首选,提升其城市形象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开拓思路,发挥现代设计的创新精神,走出一条厦门旅游的特色之路。
二、厦门旅游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城市辨识度弱
《福建省厦门市旅游发展规划文本》指出,厦门市行政辖区陆域面积15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40平方公里,是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接待国际游轮最多的口岸之一(2002年全市接待旅客达1020万人,其中境外游客67.2万人,旅游创汇3.65亿美元)。能反映厦门城市形象的称号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④尽管如此,厦门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香港、巴黎等相比仍很弱。如香港以美食、大型游乐园、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系和国际性都市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城市标志以龙形为主,形象代言选用成龙这位国际动作巨星,这对城市形象再度塑造与提升有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厦门在城市视觉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力度上尚有很大的欠缺,形象过于概念化,没有整体与系统的独特形象,缺乏让游客形成深度记忆的视觉辨识系统。
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研究
摘要:在旅游品牌营销新价值时代,基于游客感知角度进行营销策略的研究,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价值可更好地得以彰显。本文依据调查数据,对沙溪古镇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及游客对古镇文化旅游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清晰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定位,明确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目标市场,加强古镇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加大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传播。
关键词: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旅游感知
1引言
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给古镇旅游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古镇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了丰富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古镇文化旅游品牌价值逐渐彰显,日益影响旅游者的消费选择。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务必在古镇文化和游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和品牌定位,影响游客的感知,增强其对古镇文化的感知度[1]。太仓沙溪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既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古镇区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见表1),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明清临水建筑、幽深古老的小巷、古朴雄浑的古桥及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等。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面临着探索可行策略,关注顾客情感需求,设计文化旅游优质产品,鼓励顾客体验互动,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鉴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调查沙溪古镇游客对古镇文化旅游品牌的感知,进而提出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
2沙溪古镇文化旅游品牌游客感知调查与分析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1日至3日,在沙溪古镇老街上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国内游客进行现场发放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86.2%。
旅游品牌营销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品牌营销时代,本文在分析了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步入营销时代,对如今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度假地反映其生活方式,反映其社会群体归属。据调查,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距离、时间、交通方式、旅游成本等因素外,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地的品牌。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目的地在21世纪将成为时尚的附属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从旅游目的地城市甚至国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采用品牌化技术来营销自己形象并实现形象的差异化。作为“千年州郡”、“潮人故里”的历史悠久的潮州市,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城市旅游品牌营销运动中是怎样营销自己的?
二、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潮州旅游资源现状
旅游品牌色调认识设计综述
旅游品牌涵盖面广,涉及旅游城市品牌、旅游景区品牌、旅游酒店品牌、旅行社品牌、旅游交通品牌、旅游商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院校品牌等,比如亚洲国际都会香港、黄山旅游、假日酒店、中国国际旅行社、南方航空、探路者户外用品、九寨沟旅游集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旅游品牌。面对形形色色的旅游品牌,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漂亮的品牌标志,常常忽略其科学的色彩识别设计。色彩不仅仅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更是情绪情感,它通过视知觉刺激于人的心理,科学的色彩识别设计,都有情感的诉求,力求得到受众的共鸣和认可,是提高旅游品牌视觉识别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色彩识别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旅游品牌的内涵品质和识别性。
一、CIS形象设计与色彩识别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创造未来。品牌作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已被公认为不可模仿、不可抄袭的“无形资产银行”。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旅游品牌建设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
(一)CIS形象设计
打造旅游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品牌形象设计。品牌形象是受众基于接触到的品牌信息,经过自己的选择、加工,在大脑中形成的有关品牌的印象总和。品牌形象是品牌与受众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品牌不断发展的根基。完善的品牌形象必须通过完整、正确的品牌形象设计来具体体现,告知受众“我是谁”、“我做什么”。具体地讲,CIS形象设计就是品牌形象设计。CIS形象设计是构成品牌大树的原始根基。CIS是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意为品牌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3部分,即MIS(理念识别系统)、BIS(行为识别系统)和VIS(视觉识别系统)[1],其中的核心是MIS,它是整个CIS的灵魂,包含了品牌经营的理念宗旨、目标战略、精神文化等。MIS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S、VIS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S这个核心展开的,成功的BIS与VIS就是将品牌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地表达出来。简言之,CIS形象设计是品牌内在的各种文化信息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它对外可以增强竞争力,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目前,很多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公司等都导入了CIS形象设计,比如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即是如此。其目的就是塑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努力提高竞争力。
(二)色彩识别设计
旅游品牌营销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品牌营销时代,本文在分析了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步入营销时代,对如今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度假地反映其生活方式,反映其社会群体归属。据调查,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距离、时间、交通方式、旅游成本等因素外,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地的品牌。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目的地在21世纪将成为时尚的附属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从旅游目的地城市甚至国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采用品牌化技术来营销自己形象并实现形象的差异化。作为“千年州郡”、“潮人故里”的历史悠久的潮州市,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城市旅游品牌营销运动中是怎样营销自己的?
二、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潮州旅游资源现状
贵州体育旅游品牌构建分析
一、全域旅游的产生背景及内涵
2015年8月,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首次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并明确提出全面推动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的发展思路。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正式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遍布30多个省区262家。之后,发展“全域旅游”、开展“全域旅游”工作成为全国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任务。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域旅游”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视,由此也拉开了全国各地发展“全域旅游”的大幕。“全域旅游”有人称为“全景域旅游”、“全空间旅游”或“全景区旅游”。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3]。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全域旅游是一种理念、一种发展模式,是融合发展、是全产品的开发、是全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全域旅游并不是一种学术概念,而是一种发展的哲学,或者是一种政策导向,其实际意义是无景区化的旅游目的地;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则认为,全域旅游是发展的新模式、新战略,是旅游目的地的新形态、新品牌,是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也是新的复合型空间,更是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4]。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教授指出,全域旅游核心不在“全”,而在“域”,通过全域旅游的实践,实现旅游的空间域、产业域、要素域及管理域四个方面的完备。综上所述,“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与旅游发展模式,它所追求的不仅是旅游数量的提升,而且是旅游品质的提升。当然,全域旅游并不是遍地开花,而是依据旅游优势产业,以“地域特色”为基础,通过政府转变思路、调整体制机制、优化旅游产业链等有效措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全域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
二、贵州构建体育旅游品牌的价值与意义
(一)贵州构建体育旅游品牌的价值。旅游产业要赢得市场,就需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多数消费者认为只有品牌的东西才有质量保证,具有可信度。品牌与名称不同,品牌所体现的是一个事物的个性与品格,是被大众所认同的一种文化,具有附加值;而名称则是用来区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个体的称呼。当然,一个品牌的价值与影响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品牌经营者对品牌机制的传播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一个地域性的品牌,要想在众多市场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与生命力的品牌,需要品牌自身既具有特色与个性,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促进品牌的不断提升。这一系列的手段包括品牌营销、传播、推广及管理等。品牌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善于运用品牌的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对促进产业发展,树立、宣传与传播地域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产业,构建具有贵州地域特色与地域特色文化的体育旅游文化品牌,其核心在于实现地域特色文化与体育旅游品牌的融合,形成能凸显贵州地域特色或个性化的地域文化品牌。(二)贵州构建体育旅游品牌的意义。当前,随着CCTV1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的持续传播与营销,使“多彩贵州”这一文化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重要法宝,成为宣传贵州与传播贵州品牌形象的重要策略。在“十二五”时期,贵州就着手以统筹发展和差异化推进相结合,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打造“多彩贵州”品牌。贵州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创新山地旅游业态,建设“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5]。可以看出,贵州在“十三五”时期把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作为目标,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定位。2016年2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调研贵阳市旅游业发展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坚守两条底线、推动脱贫攻坚”的战略选择基础上,不断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实现贵州旅游的“井喷式”增长。可以看出,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发展贵州全域旅游,塑造“多彩贵州”品牌,不断打造与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这一文化旅游品牌成为贵州旅游产业与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并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及体育旅游文化品牌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
(一)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目前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或集群化的体育旅游产业,但是贵州体育赛事旅游产业与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固定性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山地户外旅游产业或项目。1.贵州省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州省体育赛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带动了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2010至2018年贵州省体育局先后举办了多项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如安顺紫云格凸河国际攀岩节、毕节百里杜鹃全国山地自行车赛、黔西南万峰林徒步大会、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黔东南超100km跑国际挑战赛、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六盘水山坡滑翔赛及贵阳、六盘水、镇宁国际马拉松赛等。尤其是全民健身性的贵阳国际马拉松赛和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举办期间,仅其参赛人数就达到了上万名,其中来自国内外的观众也达到了上万名,这些赛事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性。2.贵州省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2011年,贵州省明确提出建设山地户外运动大省的目标,并制定了《中国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大省建设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围绕念好“山字经”,书写“水文章”的原则,把发展山地户外旅游作为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重心,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又发挥山地优势的山地户外体育项目与户外体育旅游,如开阳南江大峡谷漂流、马岭河地缝漂流、兴义万峰林徒步与露营大会等一批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产业。目前贵州省已建成21个山地户外休闲基地,同时成立了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体育漂流公司和体育协会,使得贵州的户外休闲运动全面展开,贵州各地州市均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户外运动旅游项目也在不断扩展。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2018年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落户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连续四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省山地户外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贵州地域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产业。3.贵州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线路)的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体育旅游项目与体育旅游线路作为支撑,体育旅游项目的规模与数量影响着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围绕山地旅游为主体,不断融入体育元素,在各地旅游景区和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区域,广泛打造具有贵州地域性特征的体育旅游项目与精品线路。自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组委会开始组织举办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进项目评选活动以来,贵州省先后有58项体育旅游赛事、景区与线路(基地)入选中国体育旅游推荐项目,其中12项获得“十佳精品项目”,精品项目数量与入选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另外,贵州省建立了一批生态体育公园项目库、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项目。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完善了硬件和软件条件,将有力地促进山地特色体育和生态体育融合发展,助推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4.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分布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就多达17个。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排全国第4位。长期以来,贵州省多民族杂居所形成的具有贵州省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1000余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达400多个。经查阅资料发现,贵州省自2011年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召开以来,各地州市都在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借助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来带动当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贵州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地区和黔南地区,并形成了一批以民族传统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及体育旅游节,如黔东南开发的凯里国际芦笙节、镇远龙舟节、台江独木龙舟节以及黔南水族赛马等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与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节。5.贵州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与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随着贵州山地户外运动与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推进,贵州省体育旅游市场逐步确立,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贵州省已建立生态体育公园项目库273个,拟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00条,重点赛事活动120余个,成立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会组织1022个,各类全民健身站(点)近2300个,建设了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8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3个,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36个[6]。体育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业,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关乎着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贵州省各高校在体育旅游或山地户外运动人才培养方面并未形成规模,只有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先后开设山地户外体育运动专业,培养山地户外体育人才。(二)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三五”时期,贵州省面对日益增长的国内旅游需求与全域旅游的不断深化,如何把贵州省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贵州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已使贵州旅游产业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性。自2010年以来贵州省旅游产业总收入逐年升高,并且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8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同比分别达到30.2%、33.1%,实现井喷式增长[7]。贵州“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并明确了“构建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山地旅游大省”的旅游主要发展目标和“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的文化品牌。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以“山地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产业成为贵州相关旅游产业(包括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对贵州旅游资源梳理及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尽管拥有大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保护公园,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风情、气候条件,还拥有已开发和尚未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存在与开发对发展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从总体来看,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始终未能与拥有的资源优势相匹配,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其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也未能有效地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获得相应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贵州省体育旅游产业规模整体较小、本体产业市场开发不够;体育旅游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优化滞后;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人才缺乏,主要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体育旅游开发与管理人才,以及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协作开发、管理与监管不足等。为此,如何根据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跳出问题看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或发展的前景。基于以上思考,贵州体育旅游产业要想获得长久可持续性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要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贵州体育旅游文化品牌,以品牌构建反哺或带动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方案
近年来,随着"中国秘境"旅游品牌在全国的叫响,旅游业受到国际国内旅游业界的高度关注,取得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打造"中国秘境"旅游形象品牌,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形成旅游资源产品整体宣传效应,推进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旅游资源产品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委行署关于"做强''''中国秘境''''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与第三产业龙头"的战略要求,以《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为指导,做好旅游市场宣传与营销工作,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市场发展方向,引用和拓展先进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构筑立体化宣传促销模式,引领旅游时尚趋势,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效果
结合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不断创新营销体制与机制,步调一致,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管理模式,以聚合资源,打造大旅游品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区自为战、零散营销,缺乏必要统一协调的局面,形成旅游拳头产品,实现市场规模化推介营销体系。
三、组织机构
旅游品牌营销现状分析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步入营销时代,对如今的消费者来说,选择度假地反映其生活方式,反映其社会群体归属。据调查,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考虑距离、时间、交通方式、旅游成本等因素外,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地的品牌。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目的地在21世纪将成为时尚的附属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从旅游目的地城市甚至国家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采用品牌化技术来营销自己形象并实现形象的差异化。作为“千年州郡”、“潮人故里”的历史悠久的潮州市,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城市旅游品牌营销运动中是怎样营销自己的?
二、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1.潮州旅游资源现状
潮州市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处,北回归线穿越期间,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南国古郡,是闻名遐迩的“潮文化”发祥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的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粤东文化古迹荟萃之地,拥有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众多独到的文化品牌,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还拥有“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潮州菜之乡”等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城市名片”。但是,在众多的旅游城市中,潮州的“旅游强势”并未能如期待的那样引人注目,其原因是什么?
2.潮州市旅游品牌营销缺憾
浅谈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保护、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目的是实现经济、文化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与乡村文化传承的有效结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对乡村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挖掘,构建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黄埔古港旅游品牌建设的发展策略,分析了现阶段黄埔古港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当前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黄埔古港;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一、引言
广州市于2012年底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黄埔古港所在村落为广州市首批建设的美丽乡村,目前已经建成粤海第一关纪念馆、黄埔税馆、黄埔公园等景点,修复旅日华侨楼、梁氏宗祠、胡氏大宗祠等古建筑,成为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二、黄埔古港旅游品牌建设的策略
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北靠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广州环城高速,东与长洲岛相临。黄埔古港借势瑞典新“哥德堡“号回访广州和2010亚运会等国家重大事件,对古港古村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修复与环境整治工作,使黄埔古港的岭南古村落风貌得以逐渐恢复。同时,整合当地历史文化与资源,树立起独特的旅游品牌,极大地促进了黄埔古港的发展。
科技与旅游品牌建设
本文作者:杨帅工作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科技成果转化中产学研合作与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事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方面是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在2007—2010年四年时间里,我国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点(区)等其他旅游企业单位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企事业单位由2007年的48747个增加到2010年的51859个;旅游院校由2007年的1641所增加到2010年的1968所。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在旅游企业自主品牌方面应有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科研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对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作用还不够明显,旅游企业自主科研能力还不够成熟,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严重滞后,以科技为支撑的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旅游企业弱、小、散等问题依然突出,行业企业单打独斗仍然是市场的主流,科技成果转化中产学研合作与产业融合还不够深入。(二)科技成果转化中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保护意识不足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3月29日,我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一举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00346件,累计商标注册量6892999件,稳居世界第一。这充分显示出实施商标战略、培育自主品牌、促进经济创新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从旅游业来看,截至2009年3月,全国60%以上的重点旅游景区(点)名称被抢注为商标,其中部分旅游景区(点)商标被抢注并高价转让,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一旦被抢注,损失不可估量。(三)科技成果转化中服务质量依然是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主要障碍高新科技在旅游业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企业改变自身形象,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建立企业自主品牌的有利时机,作为服务行业而言,旅游企业更要如此,品牌形象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问题,这也导致旅游行业一度成为被顾客投诉最多的行业之一。
(一)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相结合2011年6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质检质联[2011]329号)》指出:“十二五”时期,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切实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努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科技成果转化要注重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旅游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塑造企业先进文化,打响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不断加大企业产品和服务推向国内外市场的力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来完成。(二)科技成果转化要为旅游企业自主品牌价值增值服务从2002年在湖南举行的首届中国旅游品牌高峰论坛,到北京举行的2008品牌(旅游)高峰论坛,再到海南举行的2010中国旅游品牌(博鳌)论坛,中国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从探讨“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与未来旅游战略选择”、“中国旅游品牌营销”、“旅游品牌策划与传播”、“企业品牌营销与管理创新”“、品牌营销与资本经营的整体策划”等重要课题,到全面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和品牌现状,再到为促进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献计献策,都说明了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三)把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到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中来中国旅游标准化自2011年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体系渐趋完善,截至目前已拥有22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200多项,旅游企业标准2万多项;机制不断创新,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委员会”;树立了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标杆,在1个省(四川省)、10个城市、67家企业展开试点等等。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选择一批对旅游标准化基础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旅游院校作为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把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有效地促进旅游标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促进旅游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促进旅游行业科技成果与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四)科技成果转化要与旅游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相协调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国内旅游企业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服务的范例比较多,如九寨沟的“数字九寨”、河南鸡冠洞网络企业电视台、安徽黄山打造的人工影响天气近地层远程控制撒播系统、海南的数字旅游指南针、融合了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旅游资讯系统的云旅游、云南打造的智慧旅游网络体系、山东省扶持和培育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示范企业”,这些措施无不说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旅游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有利时机,同时也是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五)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是多学科、跨地域、跨国界开展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的环境,是科技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内科技与旅游产业结合成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平台,首先要发挥政府对公共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平台建设的合力。其次通过技术咨询、政策咨询、投资咨询等方式,为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积极引进海外先进的适用科学技术与先进理念,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最后要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旅游集团,大力开发对旅游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集团。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增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旅游业未来的竞争力。旅游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品牌工程,必须树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要用品牌占领市场、开拓市场,这样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市场。可以说,中国旅游品牌经营刚刚迈步,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更存在令人焦心的隐忧,要在国内国际名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还需要走过一段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只有充分利用好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有利时机,才能真正使中国旅游业产业的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发展成为以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体系广泛融合的服务业,充分满足对质量高、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管理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