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2:17: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经济

旅游局旅游经济调研报告

旅游工作汤原现场会,明确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抓好旅游业的具体措施。为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我区将进一步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全面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卓越秀美的旅游名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一、实施政府主导,突出旅游业发展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产业。因此,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纵深推动”的工作方针,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

1、明确旅游产业地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旅游兴区”战略,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建立起与全区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旅游业,区政府邀请专家制定了《*西部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指导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旅游产业进行调查,提出了“*”的旅游发展思路,即以松花江为轴心,以同三公路为纽带,建立松花江两岸的娱乐、垂钓、餐饮旅游经济带;建立猴石山风景区,发展渔猎文化与民族文化;建立卧佛山风景区,突出发展冰雪文化与地貌景观,培育旅游新特色。

2、加强领导与协调。区委、区政府要定期召开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和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各有关部门参加,同时制定协调解决旅游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制度,针对旅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重点解决。要发挥人大、政协在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旅游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和检查活动,以议案、提案、建议、决议等形式,为政府抓好旅游产业和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

3、实行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要建立旅游年度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逐步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区乡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坚持以年度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任务指标为重点,政府区长与各乡镇长签订责任书;以年度旅游经济分项指标、工作量、完成时限为重点,由分管旅游工作副区长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年底由区政府组织工作组对全区旅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查看全文

经济新常态旅游经济发展特征及对策

摘要:旅游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不仅在上行周期中呈现出极强的发展潜力,还在下行轨道中彰显出其对地方经济和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旅游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需求显著上升、营销模式发生转变、业态愈发丰富等特征,旅游产业应明确打造具有环境系统性的旅游产品、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深化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发展路径,优化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及动力机制,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驱动升级,促进新常态下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经济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低速增长,并通过以创新为驱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式推动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收入上升、政策扶持、市场庞大等多种因素的支撑下高速发展,但由于部分旅游景区过分依赖旅游资源、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给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为此,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转变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结合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特征,探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而合理应对经济新常态带给我国旅游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一)旅游需求显著上升

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旅游产业总产值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国民GDP增长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2.9%。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同比增长3.3%。可以见得,我国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从单纯的观光需求转变为涵盖观光、度假、运动、体验等多种要素在内的旅游需求。从旅游消费方式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市场兼顾大众和小众旅游,且自驾游、探险游等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兴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旅游消费趋势,并逐步进入旅游发展新常态阶段。

查看全文

循环经济下旅游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循环经济的要求是人类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美好的环境。人类应该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促使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成果已经颇为丰盛,本文主要从循环经济出发,研究旅游经济管理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策略,为后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循环经济;旅游经济管理

1引言

以循环经济为背景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旅游经济管理而言,循环经济的思想十分符合旅游经济管理的属性和发展需求,以循环经济为立足点,创新旅游经济管理方式,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经济,促使我国的旅游经济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我国旅游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2.1旅游经济市场不健全。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对旅游经济管理市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旅游经济管理市场发展的速度。其中可以表现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旅游组织机构以及现代化的旅游经济管理制度。因此,我国现今的旅游经济管理模式比较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旅游管理层已经注意到旅游经济管理的劣势,并积极推进旅游经济管理的创新。2.2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当今,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中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旅游经费的投入不足,所以导致旅游行业的产业链得不到扩展。旅游行业涉及人们在旅游途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吃、住、行、购等环节。有一些地方的民生设施财政支出巨大,地方政府没有更多资金去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导致旅旅游市场基础设施不健全,影响旅游景点发挥其自身旅游资源的优势,制约旅游经济的管理。2.3旅游经营者重开发、轻保护。旅游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收获短期的利益,经常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从而违背自然资源的发展规律,导致旅游资源的匮乏,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期,而且也出现在中期甚至后期。过度地开发资源只会造成后期旅游资源治理变得费时、费力、费钱。甚至对自然资源造成永久性的毁灭。这不应该是旅游经营者想看到的,更不是我国人民想看到的。2.4旅游产品缺乏个性。为了盈利,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大多大同小异。旅游经营者采用陈旧的产品设计方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自然而然也就缺乏个性。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个性化的社会,如果不能设计出满足当今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那么必然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个性与文化相结合更加能够赢得游客的喜欢,在未来,旅游业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创新产品设计。

查看全文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经济意义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查看全文

乡镇旅游经济发展

人们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喜欢到悠闲的环境中放松。一些投资商看准商机,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乡村旅游日渐兴旺的发展趋势,已经渐渐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主力。当今社会倡导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呢?

1乡村旅游的有关问题

1.1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与其他的旅游形式不相同,它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观光、度假、健身以及购物的旅游活动。它可以使游客在休闲、游乐中学习到一些乡村生活方式及民俗,村民亦能从这种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1.2乡村旅游对游客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乡村旅游大受欢迎?它与风光的独特魅力,生活方式有关的休闲,这也体现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要。最吸引游客的就是乡野农村的美丽风光,悠闲地生活方式,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生活空气,朴素的生活活动。这些乡村特点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要。在大都市这座“钢铁丛林”中生活久了,就会对复杂的、商业化的、高强度的都市生活方式产生厌烦,而有别于都市生活方式的小型乡村的独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就会对这些都市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人类都有怀旧情结,特别是具有历史气息的古旧乡村更是城市居民旅游的首选。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行为动机,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持了乡野气息的乡村来放松。同时,对于长期居住在都市的儿童少年来说,到乡村旅游,可以达到扩大知识视野,了解大自然,了解农村,了解农事,陶冶情操的目的。

查看全文

旅游经济中储备金运用

1旅游储备金一般应用模式

旅游储备金一般应用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为:旅游业监管部门对具备一定运营实力和较好信誉的旅游企业进行信用授信,使得该类旅游企业具备吸纳旅游储备金的行业资质。有远期或短期旅游消费需求的旅游者将少量的闲余资金交付给取得旅游业监管部门授信的旅游企业,当旅游者未来发生旅游消费行为时,再按一定的优惠比例冲减旅游费用,并且在旅游行为发生时可以获得更优质更完善的服务。旅游储备金的所有权仍归旅游者,使用权则归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对旅游储备金的自主使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用作旅游服务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可以用作旅游中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的改善,以提高服务质量的品质;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委托贷款、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将旅游储备金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给旅游消费地,进一步解决旅游消费地相关产业的资金困难,支持和增加旅游消费低的各项投入,以此改善旅游设施和培训相关从业人员,提高旅游消费地的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旅游企业还可以从融资中获得一定的贷款利息所产生的资金回报,不但可以持续增加企业的资金量,还可更有力地保证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服务品质的投入资金,进一步使旅游者得到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旅游储备金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后的应用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各经济实体业务往来实际方式来看,要想真正将旅游储备金应用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程度,需要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这样才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使这一应用真正有效、健康地实施。从一般认识上讲,参与的实体越权威,人们对其的信任度越大。比如,人们往往最信任的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参与得越多,信誉度也就越高。但我国经济法、公司法等诸多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界定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不得进行担保等经营性活动。因此,我们把诚信保障体系纳入旅游储备金的引用系统的时候,可以将旅游业监管部门去除,使这类政府部门虽然在旅游储备金的这个大系统中,但是并不直接参与到诚信担保体制这个小系统中。这也保障了旅游储备金体系真正规范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在担保各方对象确认的问题上,本文认为应遵从一般市场规则,即和谁发生主要业务资金往来,就同谁担保。很明显,旅游储备金应用的体系中,担保双方是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在旅游储备金的一般应用模式上,引入具有极强诚信保障功能的担保公司,才能使得旅游者交付给旅游企业的的资金有第三方的保障。诚信担保体制的具体操作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通过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协议,主要担保内容应为服务升级。如果旅游客户在发生旅游行为时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则发生旅游储备金相关合同的违约,旅游企业负责按照相关合同向旅游者赔偿。如果旅游企业无力或者以各种理由不履行赔偿行为,则达到第三方担保公司履行担保合同中赔偿的条件,担保公司须进行赔偿。另一方面,旅游者交付给旅游企业的旅游储备金是预付消费款,是归旅游企业支配的资金,通俗的说,旅游储备金是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投资,是旅游企业的负债。因此,旅游企业无需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担保。

3旅游储备金体系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文通过对实际旅游经济产业市场各方业务方式分析,当旅游储备金体系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后,可能会遇到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服务费用分配问题。当第三方金融信用保障担保机构纳入到旅游储备金体系中后,会增加一个比较重要的服务方,因此,针对担保方的服务费用问题,就突显出来。从市场运行机制上来看,付给担保方的服务费用,即可以是旅游企业,也可以是旅游者。如果旅游企业负责支付给担保方服务费用,则会增加旅游企业的资金负担,消减旅游储备金对旅游者提升服务的作用。如果旅游者负责支付给担保方服务费用,则会增加旅游者的资金投入,直接消减旅游者参与旅游储备金体系的积极性。因此,针对这一双重矛盾问题,本文认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为旅游企业从旅游储备金的融资贷款利息中,支付给第三方担保公司的服务费用。这样一来,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旅行者,都不会因为第三方信用保障担保公司的引入,而多支付资金,保障了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使得完善的旅游储备金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和健康。二是旅游行为更加繁琐。第三方金融信用保障担保机构纳入旅游储备金体系后,会直接使旅游者发生旅游行为时和旅游企业提供旅游服务时的往来行为繁琐。旅游企业、旅游者和担保公司三方均需要签订相应的服务合同,首先旅游者同旅游企业签订旅游储备金服务合同,其次旅游企业同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合同,最后担保公司要同旅游者签订担保履行合同,这就使得旅游储备金体系的实施非常繁冗。因此本文认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是,首先旅游企业同担保公司签订标准担保合同,这一合同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缴纳旅游储备金的旅游者,即针对旅游储备金业务服务的一揽子合同;然后旅游企业同旅游者签订旅游储备金服务合同。这样一来,既不存在繁琐的服务程序,也使得旅游者得到的升级服务有了保障。

查看全文

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思考

【摘要】邓小平积极倡导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就对我国如何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对于我们今天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前瞻性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及推进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是我国旅游经济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对于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把被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所忽视的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并形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思想。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1978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我国地方大、名胜古迹多,要搞好旅游景区的建设,要有电、有路、有旅馆,还要搞好城市建设,搞好服务业,千方百计赚取外汇。他的这番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使当时全国上下认识到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及旅游活动的经济价值,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

邓小平提出中国应大力旅游业发展时,中国的旅游业还没有起步。1978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只有180.9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只有22.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63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41位;国内旅游基本上是一张白纸。而即便是涉外旅游,其实更多的政府接待型服务,根本谈不上经济效益,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也明显缺乏经济意识。

查看全文

浅论旅游循环经济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提高旅游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废弃物排放,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实现旅游经济和环境的共赢,促进旅游业的科学发展。通过对旅游循环经济的人文精神研究认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旅游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依托力量;是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人文精神

一、引言

循环经济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代表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3R”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22号)明确提出,“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中长期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逐渐实施开来,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的旅游业也不例外。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履行循环经济实践,以生态效率为目标,把旅游资源纳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和生态技术来组合和设计旅游产品,减少旅游环境污染,从根本上缓解旅游业、环境的矛盾,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何为“人文”,思想史中,“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易·贲卦》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在西方思想世界,“人文”思想主要被用来描述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以反抗中世纪对人的压抑而产生的人本主义思想,但“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世界观,则早在古希腊时代就诞生了,是以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权利的追求、维护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目的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是人类追求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不仅体现了旅游经济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积极追求,更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二、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旅游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经济增长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美化城镇环境,也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区域经济的增长。以河南省嵩县为例,利用协整方法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都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乡村旅游业发展拉动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效应比新型城镇化的拉动效应要大,同时,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更加明显,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今后嵩县应着力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开发,注重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促进三大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推动嵩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嵩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

乡村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规模大、发展快、关联广的特点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很多相匹配的地方,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就业吸纳力强,对吸引城镇人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新型城镇化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加快城镇开发,美化城镇环境,巩固新型城镇化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空间创造提供更多有利条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关注点和热点,而推进乡村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共同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让其形成较大的产出,以促进地区经济稳步持续增长[2]。可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科学引导新型城镇化,与地区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间内在关联与影响效应到底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命题。本研究结合河南省嵩县实际,探讨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

1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豫西伏牛山生态核心区,位于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总面积3009km2,辖16个乡镇322个行政村,人口62万,其中农村人口53万,人均耕地不足0.8亩,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景观秀丽,人文景观独特。山岳奇石景观方面,有白云山、玉皇顶等;森林景观方面,有唐代银杏林、高山杜鹃、原始森林等;潭瀑水域景观,有高山天池、陆浑水库、九龙瀑、双龙瀑布等;物候气象景观方面,春有鲜花、夏有绿萌、秋有红叶、冬有雪韵。这些自然景观天然而成,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而在人文景观方面,有以两程故里、伊尹祠、庆安禅寺、万氏佳城等。近几年,嵩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抓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通过景区带动、公司合作、社会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搬迁等方式,让嵩县的发展因旅游而富,让乡村因旅游而美,让贫困县因旅游而兴,形成了“旅游带动、脱贫加快”的良性发展局面。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37.6亿元,旅游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达68%,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6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67万人,嵩县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旅游带动城镇开发以及经济发展新路子。近年来,嵩县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践路径主要是:以白云山、木札岭、天池山景区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通过旅游的带动功能发挥,推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商业全面协同开发,实现当地居民就地就业,推动就地城镇化。如2014年9月,瑞贝卡集团入驻白云山景区,建设白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涵盖车村、白河两镇,面积近600km2,形成了四大旅游综合体,既连通了景区,也开发了当地的城镇,还发展了地方经济。木札岭景区的龙王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原来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农家宾馆150多家,标准化床位超过6800张,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目前,农家宾馆已经遍布周边5个行政村,当地农民逐步向商业零售、旅游客运、旅游工程等行业延伸,实现了旅游服务与乡村开发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有效对接。嵩县县政府也加大对景区投资开发的力度,在景区建设、乡村旅游住宿与商品生产等领域进行扶持或奖励。带动了这些区域的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及一些旅游新兴业态的产生,也带动了一些项目的建设与完善,如天桥沟自驾游营地、滑雪场、木札岭漂流等建成开业,初步形成了“白河-天桥沟-木札岭”旅游住宿一条线。直接带动了白云山和木扎岭景区当地农民的就业,初步统计约500多人实现就地就业。而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解决了当地农民就地就业1万余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

1.2变量选取与方法,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一方面研究旅游与城镇化关系的相关文献。如舒小林,刘东强,齐培潇[3]利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88—2012年之间的城市化率和旅游收入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城市化率在30%左右,城市化率和旅游业发展之间有一些差别,他们得出城市化率在30%之后,旅游业对城市化率的作用效果会更加明显。王兆峰,龙丽羽[4]以凤凰县为例,分析了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指出旅游业在政策制度的外部环境下,通过宏观动力——旅游经济效应、中观动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差异化布局,以及微观动力——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需求和交通可达性的动力机制系统,驱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唐鸿,刘雨婧,麻学锋[5]在新型城镇化内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就业及收入效应表现较好,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表现突出。另一方面分析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如赵磊[6]采用多种精细前沿性计量经济方法对1999—2009年之间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并归纳了旅游业通过作用于城镇化,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得出旅游业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徐春红,丁镭,董鸿安,苏攀达[7]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2000—2015年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面板计量回归方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率时空演化格局,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及11个地市的旅游业发展在前一段时期内与经济增长率总体都呈现递进上升趋势,但经济增长率在后面一段时期却出现降低的趋势,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蒋韬[8]基于生态足迹的视野,计算出了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两方面的综合得分和两者的协同度。实证发现,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呈现勉强协同或者不协同的状态。此外也有少数文章研究了旅游与城镇化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刘佳,杜亚楠,张广海[9]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探讨了在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黄震方,陆林,苏勤[10]指出要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应用,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尤其要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加大投入,实现城乡旅游业互补和协调发展,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现有研究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研究空间可以弥补: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以分析旅游业与城镇化两者关系的文章居多,比较缺乏对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某个具体区域实证或案例的研究比较缺乏,如对县域方面的具体研究几乎没有。而乡村旅游的重点和核心正好都在县域,县域有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各城镇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因此,解剖县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发展新阶段深化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助推河南省嵩县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试做初探。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指标选取、研究方法上的一些经验做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记为DQSCZZ),选取人口城镇化率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记为XXCZH),选取乡村旅游业增加值与旅游业总值的比值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指标(记为XCLY),在数据收集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查找《河南省嵩县统计年鉴》两条途径来收集,以河南省嵩县2000—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为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限于篇幅,不再对具体数据一一列出),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消除直接回归带来的系数过大现象,通过取对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DQSCZZ、lnXXCZH、lnXCLY,用dlnDQSCZZ、dlnXXCZH、dlnXCLY分别表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运用Eviews8.0计量软件进行协整分析。

查看全文

经济范式旅游变革论文

摘要: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旅游业在应用新技术、技能提升以及结构重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引入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即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以分析旅游业中市场变化、产品更新、劳动技能改进、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等方面变化的规律性特征,并由此总结出旅游业从基础理论的丰富到传统旅游企业改造、网络旅游服务公司兴起等具体实践领域发展的总体趋势。关键词:技术经济范式;旅游业;新经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也不例外。众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于旅游业中,使旅游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孔。但是,旅游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无规律可言?旅游业又会朝着哪一个方向发展?有没有一种理论来解释并指导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学界的研究多从旅游业表面的变化或细节的改变来进行,而较少触及促进并支撑其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一层面。我们认为,如今覆盖整个经济系统的“新经济”,其实质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带来了整个经济结构和系统的变革,从而由表及里地促使旅游业从应用新技术、技能提升到结构重组,社会支持甚至基础理论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技术经济范式(一)技术经济范式的含义范式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学专家托马斯·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G.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中,提出了技术范式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而根据这种技术范式解决问题的常规活动模式就是技术轨道,它是由技术范式中所隐含的对技术变化方向作出明确取舍的规定所决定的。此后,C.佩雷兹在1983年发表于《未来》的论文《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迁与新技术吸收》中又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从而将技术范式与经济增长直接联系了起来。1988年,另一位著名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弗里曼与佩雷斯又在合作发表的《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一文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概念,认为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它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的范围,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即它所研究的变革就特殊产品或工艺技术而论超出了技术轨迹,并且影响全系统的投入成本结构、生产条件和分布”。技术经济范式意味着常规,而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经济范式即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主导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的范围、规模和水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不断打破原有范式、建立新范式的动态调整的过程。(二)技术经济范式的特征1.关键生产要素。弗里曼率先提出,在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中,关键生产要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生产要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低成本;无限的供应能力;可使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新经济这一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条件下,关键生产要素集中体现为信息技术。2.新技术经济范式的特征。从生产者角度,在厂商和工厂水平上,逐渐出现一种新的“最切实可行的”组织形式。同时出现更多地利用新关键要素的产品,此外,劳动力的技能状况也正在发生改变。企业组织形态上,新发明家—企业家型的小厂商进入到新的迅速扩张的经济部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开创全新的生产部门。大厂商则通过迅速发展或经营多样化,集中于最充分利用关键生产要素的经济行业。从消费者角度,人们的商品和服务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从社会环境和支持角度,出现了新的投资模式和投资市场,同时,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高潮正在进行中,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二、基于新技术—经济范式的旅游业发展趋势解析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那么,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本文拟从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特征的角度对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作一分析。由于旅游业涉及范围太广,为使分析更有针对性,故侧重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类型。(一)新的组织形式:现在被广泛倡导的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同样体现在旅游业中国外旅行社的垂直分工体系为我国旅行社业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即旅游经营商(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旅游商),我国的旅行社组织结构以及分类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充斥着价格战的阴影,行业整体利润低下,急需改革。饭店业亦在进行着组织扁平化的改革,压缩管理层次,增加信息流畅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组织效率。其他相关的旅游业组织结构,如旅游管理部门、景区景点亦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组织形式的变革。(二)充分利用新的关键要素的产品:即虚拟旅游被广泛接受的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艾斯特定义),其重要特征便是异地性和生产消费的同时性。但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一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旅游景区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其资源的网络化,旅游者可通过互联网欣赏美景,配以文字、声像解说,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传统的旅游产品消费模式发生了彻底转变。(三)新的劳动技能经济人—社会人—复杂理性人—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性假设,证明了我们对人的认识的逐步加深。“人”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知识的主要承载体,各行各业都由人事部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员工发展计划;专业研究方面也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广泛开展。旅游业中亦是如此。因为旅游业素来存在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的状况,因此应更加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旅行社、酒店、管理部门等都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改善和进步。(四)充分利用新关键要素的根本性、渐进性创新这一特征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产生的应用性科技成果。这里仅举几例以作说明。DM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它以互联网为平台,结合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营销技术,把基于互联网的高效旅游宣传营销和本地的旅游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全程的周到服务,可以极大地提升目的地城市的形象和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GPS(全球定位系统)和PDI实现旅游过程中服务的自动化,如地理位置的确定、解说服务等。CRM(客户关系管理)为旅游企业的定制化服务提供了条件,便于对顾客实现全面管理和完全的个性化服务。(五)小企业大量出现并构成一个新的产业部门这里的小企业并非指其本质特征,而是指其在成立之初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这种企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会在经济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并最终可能成为中流砥柱,如微软等。在旅游业中则重点体现在旅行社的分工体系上,旅游商或旅游零售商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即众多的小旅行社“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网络化实际上是由旅游需求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在我国已经普及,其结果是旅游需求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为了便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旅游社营业的场所必须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这必然需要众多的小旅社进行或零售的改造。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有效的发展模式,其实现还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2][][](六)大企业通过迅速扩张或经营多样化集中于生产和应用关键要素密集的部门体现在旅游业中即是大型旅游集团即旅游经营商的形成。旅游经营商是指在旅游业中购买交通、住宿以及独立的服务要素并将其组合成套,然后直接或间接向顾客销售的企业。旅游经营商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规模经济,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营商之后,其基本业务包括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销售业务则主要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或零售,这期间需要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大型的旅游经营商把全部资源集中于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旅行社行业也因此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模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体现在酒店业中即是酒店的集团化经营。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竞争的激烈,我国日益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这对我国酒店的传统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以国际上成功的酒店运作模式———酒店集团化为指导,进行相关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提高效益。(七)形成新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模式:网上消费在旅游业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旅游电子政务:金旅工程,是中国旅游业的信息化系统工程,通过内部办公网、管理业务网、公共商务网建设和完善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与之对应,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及消费者都可以以网络为工具便利消费和获得服务。网络旅游服务公司:一种新型的旅游服务公司,以携程、易龙为代表,通过网络实现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等传统旅游企业的职能,日益成为中国旅游市场上的一支劲军;这类网络旅游服务公司业务量的不断攀升也说明了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旅行社、酒店、景区、航空公司的自主经营网站:各旅游服务企业纷纷通过建立网站强化营销攻势,提升形象,提高竞争力。(八)新的投资模式和投资市场在整个经济范围内最明显的体现便是风险投资。在旅游业中则是出现了新的投资市场———旅游地产。虽然目前关于旅游地产的讨论比较多,但对于旅游地产的概念如何界定,业界仍然存在不少分歧。目前市场上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认为,旅游地产包含四类:第一类是旅游景点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为游客活动建造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等非住宿性质的房产;第二类是旅游商务地产,主要指在旅游区内或旅游区旁边提供旅游服务的商店、餐馆、娱乐城建筑物及关联空间;第三类是旅游度假地产,主要是指为游客或度假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的各种类型的地产,如度假村、产权酒店等;第四类是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指与旅游区相连接的各类住宅建筑。52的生活工作方式、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及带薪假期的推行,为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人们提供了难得的休闲放松时间。“假日经济”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一批批颇具特色的旅游住宅、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在市场上连连走红,就是一个佐证。(九)形成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高潮这里的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邮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它是指信息高速公路。它通过信息高速通道、信息资源、信息处理与控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波及旅游业。此外,一批针对旅游企业的各种新式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成为旅游业特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十)新的发展观:可持续旅游发展人们通常认为,美国海洋学家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1962年的出版是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关注的标志。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亚特兰大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性界定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引申到旅游中就是要求人们以长远的眼光从事旅游经济开发活动,以及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超越旅游接待地区未来亦有条件吸引和接待旅游者来访的能力。那么在实践旅游活动中,就需关注旅游承载力、旅游管理能力等问题。三、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适应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一)旅游基础理论的丰富虚拟旅游的出现对传统旅游的定义提出了质疑;网络营销理论丰富了传统的营销理论,网络营销的兴起要求对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助导游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旅游业高接触性的特征。(二)传统旅游企业的改造包括旅行社分工体系的调整,酒店的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景区的产权改革等。(三)网络旅游服务公司的兴起携程旅游服务公司以其不同于传统旅游服务公司的全新经营模式在竞争极度激烈的市场中迅速占领了行业制高点,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携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说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在旅游业中的最好体现。综上所述,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旅游业自然也处在了新的范式条件下,这要求旅游业从其基础理论,到商业模式、战略管理,到具体的操作方式都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才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顺利实现行业转变和进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