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1:13: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管理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编撰
随着我国旅游“大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小学科”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教材建设来讲,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而且实现了由多学科生硬对接到学科独立建构的转变。然而面对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和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编写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问题,急需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加以改进。
一、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多,精品少。
随着旅游学科30年的发展,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也经历了从无教材或仅有几本教材(20世纪80年代)到专业系列教材出版(20世纪90年代)再到多种系列教材并存(21世纪以来)的发展阶段。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发展到今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从数量上讲,旅游管理专业一般课程都能找到数十本教材,至于其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教材基本上都突破了百本大关。从品种上讲,各种规划教材、新视野教材、创新性教材等等,也开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在旅游教材日趋繁荣的背后,纵观30年来旅游教材的质量,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像李天元《旅游学概论》、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等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并不多见。有些教材一出来就无人问津,有些教材用不到一年就要修订,甚至有些质量不高的教材还以不同的名称在多家出版社出版。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重复多、协调少。
一个学科专业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系统知识又是通过系列教材有序传承的。一套系列教材编多少本、编哪几本,哪本在先、哪本在后,甚至哪一部教材应该编什么,都应该有一个明晰的范畴界定与序位安排,这样才能保证专业教学循序渐进与有效传承。可惜的是,目前出版的许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虽然表面上都属于旅游管理专业范畴,但实质内容上并没有按照专业的知识系统在“系统”上做好文章,总给人以想编几本就编几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的感觉,从而导致所谓“系列教材”中教材重叠、知识重复的无序与混乱。如旅游资源学与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与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旅游市场营销与旅游服务营销、旅游心理学与旅游服务心理等,都存在着体系混乱、内容重叠和知识重复的现象,极不利于教学的科学实施与知识的系统传授。
旅游管理专业生态课堂探究
[摘要]由于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存在种种失衡现象,人们转而探寻一种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课堂,即旅游管理生态课堂。概述了生态课堂与旅游管理专业生态课堂的内涵,从师生互动、课堂氛围与考评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堂的生态现状,提出了自由民主、综合创新与科学适度三个构建旅游管理生态课堂的原则,并从课堂专业交流会、微笑教育与新型考评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旅游管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生态课堂;生态现状;原则;构建策略
一、引言
随着时展,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2017年我国旅游全年总收入达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初步计算,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然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所培养的人才却远远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大相径庭,因此,课堂改革迫在眉睫。生态课堂的基本理念即用科学的、生态的、民主的教学观组织课堂教学,培养理论、实践与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与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本文致力于探索旅游管理专业与生态课堂的完美结合,实现旅游与生态的有效对接。
二、生态课堂的内涵
(一)生态课堂内涵。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Waller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开始将生态理论引入教育课堂;1990年,南京师范大学吴丁福教授与诸文蔚学者合作发行了我国第一本研究教育生态学的专著《教育生态学》,自此,学界开始将教育与生态相结合,致力于构建健康且充满活力的生态型课堂。学界虽然对生态课堂进行了若干年的探索与实践,但各位学者对生态课堂的内涵众说纷纭,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生态课堂是对“以师为尊,以材为心,以课为中”的传统课堂的摒弃与继承,是以生态学和谐共生的思想为指导,以新型民主的教学理念、原则、设计与评价等为基础,以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工具,以当代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打破时空限制的教师、学生与环境间平等互动、平衡自由、绿色健康以及科学发展的课堂。同时,它也是一种追求本真,强调各生命体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享受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见闻,追求真理的课堂形态。(二)旅游管理生态课堂内涵。目前,学术界并未深入研究旅游管理专业与生态课堂的联系,未将生态理念引入旅游教育中,因此本文重在研究旅游管理课堂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探索旅游管理生态课堂这一新型课堂模式。通过研究与探索,笔者认为旅游管理生态课堂,即运用生态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旅游情境,使师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旅游相关知识的转化与吸收的体验式课堂。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摘要]增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对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以及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含义,立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及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策略
随着社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旅游教育为社会旅游行业输送了诸多一线专业人才,是社会行业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保障。近些年,职业教育校企协作持续深化,但是依旧无法充分满足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本文积极探究基于职业能力培育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而为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一、校企合作的概述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学校和社会企业相互间创建的一种特殊协作模式。现如今,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注重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运用和社会企业合作的模式,有方向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为社会企业培育优质人才,十分重视人才的专业性以及实用性。而且校企合作属于一种重视培育质量、重视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重视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另外,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打破了以往教育形式存在的弊端,从特定角度突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使得学校和企业能够双向参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培育具备综合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优质人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形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和社会企业展开深层次的合作,为培育专业旅游管理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改革
一、研究背景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能满足学生、学校、企业单位三方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是走出校园、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培养其扎实的实践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学校而言,实习环节有助于学校把握市场所需,定向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降低教学成本、改善培养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实习可以节省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财政输出,减少培训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学生“重管理、轻技能”,学校“重理论、轻实践”,企业“重实践、轻人文”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所需依然存在明显矛盾。基于此种现状,国内许多相关学者提出了“校企一体化”的改革模式,但由于“校企一体化”还缺乏一定的推广深度和广度,人才的供求失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层次各异,但是培养具有成熟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是培养方案的共同特点,管理型人才培养必须把应用作为基础。为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适应时代形势,充分认知实习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实习,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常见问题
(一)三方难以达成一致目标
如前所述,学生、学校、企业单位在实习的环节各有侧重,实习目标难以高度一致。学生没有强烈的企业归属感,不会在真正意义上去参加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和正式员工相比,实习生对实习企业单位的贡献较少,常常被边缘化,缺乏存在感和价值感。学校的实习课程一方面出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如何培养时代所需的毕业生,通过实习环节,根据企业所需人才改善培养方案,这是组织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对于实习企业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充分重视实习生的存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更倾向于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虽然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忽视了实习生的企业适应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可谓得不偿失。
(二)实习时间集中,空间不确定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初探
1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合作模式
1.1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既是国家领导政策的方针落实,也是我国现有产业模式下的必然产物。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可塑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过系统知识,能够在企业的相关岗位进行工作,学校可与企业签约,例如约定该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即将毕业的优秀人才。而作为企业,他所能提供的是实习的机会,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在实习中可以学到相当多的技能和经验,而且要比学校所学更为生动和印象深刻,在学生真正走进社会之前,企业能够凭借自身优势,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同时也可以得到相对便宜的劳动资源。同时,他会培训学生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会用到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借此宣扬自身的企业文化,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总而言之,校企合作体现的是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初探文/陈洪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如何在传统的教育上进行创新,使人才在脱离学校后尽快的与工作进行无缝对接,是每个教育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校企合作是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所催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解决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战略,目前就校企双方如何进行合作,模式还处于试探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合作模式。摘要种双方共赢的思想,甚至可以说是三方共赢:学校输出人才,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很多实习学生会直接就在实习企业),打响了学校的知名度。企业吸纳人才,企业可以用一种低廉的成本在大量学生中间挑选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并且大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企业的认可程度和忠诚程度一般要高于其他人。作为大学生,既得到了工作,又学到了知识技能。总之,这是一种多赢的策略,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国家也鼓励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这种合作,共同培养优质人才。1.2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由于校企合作在我国大规模推行的时间还不久,所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并没有十分成熟的模式。目前采用的主要两种模式,一种是顶岗实习模式,一种是订单培养模式。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都有各种很难弥补的缺陷。校外顶岗实习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最初形式,与传统的学校相比,一年的实习时间让学生对于融入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准备,但是这种方式的漏洞也很明显:学生走出学校后,每天的工作情况学校并没有办法精确的掌握,这样也就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旅行社和酒店所能够接纳的实习人数有限,并不会像传统大型企业一样一下接纳几百人,所以实习生们实习的地点可能十分分散,具体工作也很杂乱,这更增加了学校对学生实习状况追踪的难度。所以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提高是有限的,他只能学习到那些他能接受并且理解的准则和技巧,但是对于一些自身的潜在问题的认识是十分不够的,这就是缺少老师针对性指导所必然的缺陷。还有一共合作方式是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以具体职责为最终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定向为企业输送专业性的人才,学生离开学校后可以直接进入指定企业工作,企业接受后对学生继续进行培训,与学校联手打造合格的人才。这种模式下一般来说学校和企业之间会签订订单协议,企业会根据协定固定招收人数。这种模式能够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连接,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出优秀人才。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源于此,学校和企业同是抓教育,这种教育体制,看似十分圆满,实际上实行很困难,因为双方就教育的参与程度很难困难,如果企业培养或许积极,会导致学校培养学生十分被动,而且学校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最佳场所,如果长时间被动授课,必然会导致学校的名誉受损。如果企业过于放手,那么学生在企业中很难学到东西,那么所谓的订单培养依然是学校的单方面培养,订单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
2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校企合作是有些重大意义的战略措施,如果应用得当,他将会彻底解决被人们诟病的大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他也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工作学习无缝对接的最有效手段,虽然现在我国校企合作还没有非常推广普及,尤其是大学院校因为种种原因拒绝这样的合作,但是在高职院校中还是见到了很大的成果。我们也因此意识到,学校和企业都是青年时期大学生的教育场所,只不过一个是理论上的教育,一个是实践上的教育,两者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还有一点重大意义就是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事实上,作为一个迅速成长的大国来说,旅游管业专业人员是十分缺失的人才种类,在市场上有很大的缺口。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为旅游产业输送了更多的优质人才,这是我国旅游产业所急需的,作为服务型行业,旅游管理人员的态度和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顾客的旅游体验,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具有相应的素质。综上所述,无论是对于学校、学生、企业来说都是,校企合作都是一件好事,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对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结束语
目前来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账目还属于试水阶段,他已经初步的提现出了他所具有的优势,但很显然,这些并不是校企合作所能发挥出来的真正实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校企合作同样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和短板只有一一解决或者是避免,校企合作才有可能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贵州省旅游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给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客源市场格局的改变、游客旅游体验方式的转变以及贵州省文化旅游建设等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与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再次成为热点问题。通过对已就业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和旅游企业员工发放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现实期望,并针对这些现实期待,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求能对贵州省高校培养旅游人才提供建议。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实期待
目前贵州在推进旅游强省的伟大战略,全省旅游企业度对本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特别那些高素质、具备相当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呢?高校又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一、贵州旅游企业岗位人才匹配现状
1.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结构。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往往要求年富力强的人员从业,年轻员工在其单位所占的比例最大,使得大部分人认为从事旅游就得有“青春”资本,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旅游饭店服务人员、导游;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招收行政管理人员时候比较看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如景区管理人员、旅行社高管等。此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调研,当前贵州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当中高中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大致是10%-15%,基层服务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85%—90%。2.旅游企业提供的岗位及薪酬。对旅游及相关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透视,新进员工一般是餐厅服务员、客房部服务员、市场营销、大厅服务员、导游员等,部分旅行社导游员还兼接待、票务、文员等基层岗位。除导游工资月基本工资300-500元外,其他基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贵州全省平均在200元左右,地区不同工资略有不同。3.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据调查,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容貌等比较讲究。甚至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候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女生身高1.60米以上等条件明确列入应聘条件。除此外,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将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列为首位,然后比较看重学生的为人处事和沟通协调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毕业生实操能力、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心理素质等比较讲究。在同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企业在决定应聘者是否录用的时候,往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精神、实操技能以及为人处事甚是关注。因而旅游企业的员工都是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技能。因此,具备综合技能的学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实期待
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酒店实习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直接与学生的实践和管理水平和能力相互联系。目前,由于很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方向的观念较为落后,一些酒店管理培训学习不到位,高职院校一方缺少对于学生的实时指导训练等等多方面的原因,让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着很多不容乐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影响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而且对于学生自身的就业和人生职业的规划和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就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仅供各方作为参考并作出指导。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各行各业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进步,各个地区中的不同类型,不同等级规模的酒店业相继发展壮大起来,在为人们出行旅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的同时,也为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发展机会。近年来,随着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各个高职院校也纷纷作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不断地为酒店行业输送大量的人才。但就目前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每年毕业的学生中,真正适用和胜任酒店管理工作的人才少之又少,学生的理论基础、道德素养以及外语水平等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和进步。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酒店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较为全面完善的培训,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酒店实习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日益突出。(一)学生职业观念落后。目前,很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今后职业发展的观念比较单一,学生自身往往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发展缺乏比较周全的认识和规划,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念,这样就对其在酒店实习的机会造成了很大的抵触心理。缺少足够的酒店实习经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就会十分有限,从而造成整个实习经历的不理想。(二)酒店管理培训不到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最终一个阶段都已学生的酒店实习为主,通过在酒店中实际操作学习培训,学生可以把几年中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应用,酒店与院校也形成了友好合作,将培养的人才定向输送到酒店工作岗位中去。但目前,很多酒店为了自己的利益,将院校输送的实习人才变成了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很多岗位都打着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工作岗位的旗号,对实习生进行变相压迫,以至于对学生的实践培训不到位,缺乏对于实习生的细心考量和研究,安排的岗位与其专业不相匹配,不能发挥实习的真正作用,学生也就无法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三)高职院校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很多高职院校认为将学生输送到实习岗位后,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就算结束了,在学生酒店实习工作后,学校成了“甩手掌柜”,对于学生的酒店实习状态和问题根本没有关注,对于学生的实习经验总结和学习情况没有科学系统的跟进计划,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质量,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培养也付之一炬。最终很多学生成了“为了实习而实习”,在酒店实习成了敷衍了事,应付学校的事情。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我国旅游局对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的旅游专业学生直接从业人员980万,并保持平均每年增长50万的速度,缺口至少有200万。近年来,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并有广阔的用人空间,在许多工作领域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数据进行了公布,国内比较有名气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100%。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有一部分选择从事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相关岗位,还有一部分也选择到国家旅游业相关部门机关和其他行业工作。旅游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行业,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对旅游实际业务更熟悉,吃苦耐劳,更加符合旅游企业的全面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2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中国目前的旅游行业企业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远远大于人才供应,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的比例却越来越小,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多方面的。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2.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旅游行业的一线人员,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来说,一线人员的工作具有高变动性,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动。所以,高校教学培养的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工作的需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创建时间较短,原有的教学基础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不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虽然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但是由于学校在专业硬件或师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校内的实践起不到真正的效果。所以,高职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旅游行业的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最终是否选择在本行业就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具备的各种技能是否与旅游行业需要的相吻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在学校最后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能力的实用性与岗位针对性,改进毕业设计内容与方法,使毕业生既具有适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思考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设计是教育管理部门考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其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思考,以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撰写理论性论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是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并不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否则便脱离了高职教育本身的办学宗旨。第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结合实际岗位情况,贴近旅游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很难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或者参与企业实习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关键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应用联系不密切。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脱离其他教学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与其他教学环节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脱节,进一步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第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和诚实守信的态度。由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熟练掌握论文撰写技巧,有时毕业论文的要求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造成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大量抄袭其他学术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些问题都有悖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长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探讨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综合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工作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学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发展前景持保守态度;性别、地域来源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关联性不强,但高考志愿填报动机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和对旅游行业就业前景认知具有显著的关联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和价值观更加务实;九种因素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具有影响,其影响力由高到低分别是择职能力与人际技能因素、单位保障因素、课程教学因素、单位声望因素、人才培养因素、实践因素、个人特质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工作地及专业对口性因素。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特征,提出从学校、个人、企业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3.25万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11%。而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断扩大。早在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而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全部旅游就业已达7600万人。旅游从业人员的大幅提升,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拉开了序幕。之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从专科教育到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但是在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非本专业就业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一直没有改善。一方面是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强烈,另一方面是旅游管理毕业生有业不就,造成就业难。有学者研究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本行业就业率约为50%,但是三年后的流失率高达90%。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此种现象无疑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其就业观,对于引导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为旅游产业发展积累人才意义重大。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倾向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就业因素及对策、就业倾向影响因素、就业观等方面的探讨上。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探讨。在研究角度上,侧重于单角度的分析,而缺乏系统的视角。在研究层次上,侧重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探讨,而缺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在旅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从业人员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对于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选取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问卷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汇总处理,综合采用卡方检验、交叉列联表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学生的就业倾向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二、研究结果
(一)就业意愿及行业感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