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1:06: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管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

实践旅游管理论文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1实习观念存在偏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积累一定理论基础后的一次实践,是学生体验真实教学环境、找到自身不足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能够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正视自己针对自身不足找到改善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提供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用重大。实际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过程只是校方强加安排给学生的形式主义,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实习过程可有可无,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帮助,在最终的验收环节应付式的提交一份实习鉴定草草了事。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并未将教育实习当做是一次历练,而是将其当做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

1.2实习环节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培养自己专业素养的机会。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并未针对性设置实习内容,仅让学生从旁协助,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学生难以从实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导致实习失去其原有意义。实习模式基本沿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学生并未注重对自身创新理念的培养,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实习任务,很多学生都是照搬原先的任务模式,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即可。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并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忽视实习对学生的影响,评价手段过于单一。

2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效果的策略

2.1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正确的实习观念是学生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前提。实习作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一环对其整个职业生涯都有重要影响。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并未养成正确的职业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仍旧很模糊。通过实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日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形成初步职业体验,并在实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针对性改善。缺乏正确的实习观念将会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虚度光阴,无法通过实习获得经验,甚至会对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2.2创造多变的实习环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就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良好平台。一成不变的实习环境难以带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在实习中仅以旁观者角度时,其实习热情将快速被冷却。教师可以适当在实习中加入一些突发事件,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提升。未知的实习环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敬之畏之,端正实习态度,并将全身心投入到实习过程中,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

查看全文

理论知识旅游管理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开办高等旅游管理教育的院校达到400多所,呈现了旅游管理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还有一些不足存在。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远远大于实践性课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只是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听”阶段,现在的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互动和课后的创新相对较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缺乏。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与方向教

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分三个层面:How:授课———方法;What:授课———学生;Why:上课———目的。传统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被动地位,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我就旅游管理教学发展方向提以下意见。

1.充分应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所不同,在其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相应的声、影等多媒体资料,才能够把有关知识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缺一不可。在这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有效完成。现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相关纪录片以及旅游景点做的旅游营销广告灯等资料来展示所要讲授的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恰当运用实地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有这方面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还是要适当运用实际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去进行实地考察、介绍、演示等等,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情况反思旅游资源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身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查看全文

专业导论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一、专业导论的教学目标与意义

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密切相关。对于刚刚进入一个具体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专业导论最一般的教学目标应是让学生明白,通过该专业学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如何通过该专业学习成为专业人才,以及该专业人才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可能实现的自我价值。专业导论最一般的教学意义应是让学生实现对该专业的整体把握与全貌认知,以及产生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系列行为变化。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有助于上述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意义的体现。它既有专业介绍,也有思想教育。但其核心应该是,如何通过专业学习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普遍面临着专业学习的迷茫与困惑,导致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甚至在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不少学生依然对所学专业方向及其未来发展定位缺乏清晰、完整与系统的认识。像旅游管理这样的专业,学生更难对它有清晰、完整与系统的认识,因为它是一门专业,但不是一门学科(至少目前还不是)。它是多学科的综合,是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文化学等等的综合,而不像有的专业那样既是专业,又是学科,要对它有一个整体把握与全貌认知实属不易。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更有必要。专业导论,一是要让学生知晓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接受的基本训练,以及应该具备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二是要让学生知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素养与人文素质;三是要让学生知晓专业人才所能从事的职业(事业)、适应的岗位。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导论就应让学生知晓,该专业是以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经营、旅游管理、旅游策划、旅游咨询、旅游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而只有当旅游管理专业导论课使学生产生了专业学习与成才的内在动机,并为此而付诸实际行动时,该课程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二、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教学内容设置中的问题目前高校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的设置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上文述及,专业导论课都是侧重用来做专业介绍,或者也用来做思想教育。事实上,据笔者观察,不少专业导论课内容过于庞杂,不仅有专业介绍、思想教育,有的还包括道德教育,新生生理、心理、生活教育。涉及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环境、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建立大学人际关系、如何做职业规划等等方面,以致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专业导论课的学时是有限的,从现实条件来看,一般为8~16学时。内容庞杂加上有限的学时,就会分不清主次,抓不住专业认知这一重点,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专业导论课也应有思想与道德教育,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与道德教育,而是专业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导论与“职业规划”关系密切,但专业导论不能替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专业的认知只是做好职业规划的基础。其它新生生理、心理、生活教育,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环境、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建立大学人际关系等等则是心理辅导讲座、《思想道德修养》课、主题班会等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随意性。由于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加上教材建设的滞后,教师在上课时就不知道该讲什么,哪些为重点,讲课过程中讲到哪儿算哪儿。旅游管理专业是多学科的综合,而教师有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或不同专业的教师倾向于讲授自己熟悉的内容,从而存在教学内容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有的由一名教师来完成导论课教学,则容易出现教学内容单一、片面的问题。这都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使学生无法把该课程与以后的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影响了教学效果,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再次是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专业导论课还存在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内容上重复的问题。专业导论也会涉及相关概念、原理与研究方法,但它应注重的是“面”的广度,而不是“点”的深度。这一尺度应把握好。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教师应该通俗易懂地讲解有关概念、原理与研究方法。这些讲解仅仅是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把握与全貌认知,而不能像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那样具体深入,否则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与理解上的障碍。如,现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导论教材中关于旅游需求与供给、恩格尔系数、效用理论、乘数效应等概念与原理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后续课程旅游经济学教学内容重复,且这些概念与原理需要具体深入地探讨。因此,这些教学内容导论课中大可不必安排。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

1.学科门类与专业发展概况专业导论中有关专业类别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知晓所学专业的性质与学科归属,为以后的学习确定方向。宏观上,我们习惯于把专业大致分为理工类、文史类、综合类等。旅游管理专业,它既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利用与保护、旅游规划工程项目管理等理工专业内容,又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文史类专业内容。具有应用性、复合性的特点,应该说是不同专业的交叉渗透,可归入综合类专业。所以,招生上旅游管理专业一般文理兼招。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旅游管理为一级学科,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3个二级学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让学生明白这3个二级学科是相近学科,它们之间许多课程内容是可以替代互补的,从而引导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依兴趣确定发展方向。导论课这部分内容还应讲授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简史、本专业在高校中的开设情况、本专业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本专业领域知名学者以及本科生导师制、双学位、大类招生等专业发展概况,为学生将来在本专业领域的继续发展指明方向。

查看全文

景区生态旅游管理论文

一、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

旅游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鸟兽虫鱼、奇石绝景等为载体。因此,在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景区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始、自然和完整,便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九寨沟景区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始终坚持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强力保护和合理开发,不为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弃生态保护的长远目标,为中外游客保存了一个原始古朴的自然环境,从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为了贯彻生态旅游的理念,九寨沟成功地实现了“沟内游、沟外住”的构想。从2001年4月30日起,九寨沟关闭了景区内的所有宾馆;2003—2004年,大规模拆除景区经营性房屋建筑和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恢复植被2万余平方米,有效遏制了景区城市化现象,维护了世界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景区每年拨专款836万元作为景区居民的生活保障费,组织景区居民入股,建设并运营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优先安排沟内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相关旅游服务工作,保障居民利益,引导居民致富,有效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的世界性难题。

九寨沟景区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的新理念。九寨沟的“绿色旅游”将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资源、满足“绿色消费”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管理和发展中,主要表现在:科学测定环境承载量,实施“限量旅游”政策,严格控制日进沟游客数量;开通绿色环保观光车,尾气排放达到欧三标准,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影响;拆除景区内的所有旱厕,引入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生态厕所和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从而实现了景区内污染物零排放;景区内的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以旅游咨询、环境教育为主要功能;开发以绿色为主题的原始森林旅游路线等。九寨沟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精髓的传播,将旅游和自然、文化、人类生存环境结为有机的整体。

九寨沟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使其生态旅游管理进一步向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其举措包括:每年外派专业人士出国考察,不断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景区员工的素养提升,以改善景区服务质量;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就环境工程、环境教育和森林生态学等内容进行科研合作;与四川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合作,成立“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配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九寨沟开展实地调研,并与建设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共同合作开展“中国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项目”研究。正是由于景区采取了科学、生态的管理方式,保持了九寨沟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将自然的韵味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才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慕名而来。

二、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

查看全文

教师促进高校旅游管理论文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现状

从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看,除中文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专业课教师外,其他非传统文化专业的教师,主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涉及也不深,基本以中学曾经学过的语文课内容为基础,对于比较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的相关书籍如《四书》、《五经》等大多没有读过,如有涉及也是相应专业书籍涉猎的某一点或某一面,没有系统的掌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师也大多如此,即便如“旅游文化”等设计文化方面的专业课程,专业教师也未必了解中国文化。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认为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没有关联性,因此也较少进行此方面的阅读。还有极少数专业教师认为以上书籍是落后的表现。但是,如果不了解本民族文化,如同树木无根,无论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都很难真正深入,只能是不断重复他人的成果,而这种成果也很难被本民族利用进而服务社会。同样,没有文化的专业课,会使学生的知识难以升华。将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传统文化,重新理解旅游专业知识及旅游专业中相应的国际化理论,最终能够完成国际先进知识的本民族化过程,进而升华自己的专业知识。

(一)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性需要通过民族化来完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因此需要教师有较深的本民族文化素养,只有自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专业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自如地完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使这种结合不漏痕迹,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民族文化素养不够,很难完成上述工作,更无法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和谐发展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

(二)自我意识的提高

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后,应通过自学的手段进行提高,系统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阅读相应书籍。但在众多书籍中也不乏大量糟粕存在,寻找适合的书籍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南怀瑾先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应书籍很好的对于本民族文化加以阐释,其内容包括反映儒家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等,也包括道家的《老子他说》、《庄子喃哗》等,从不同的方面系统的诠释中国文化,可以作为基础。曾仕强先生的书籍则从应用的层面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阐释,尤其是在管理角度,值得我们借鉴,在此之上应进一步阅读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原著。其中读史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可以进行适当的阅读和探讨。

查看全文

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一、工学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政府提倡、行业主导不够。

虽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业内认为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但存在政府保障制度不健全、行业主导不力等外部环境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在思想认识上要进一步提高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制订和健全相关政策制度,起到组织、领导、保障与统筹规划、监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旅游行业协会有待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与教育界一起加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指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行业协会主导的研究成果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有助于科学、正确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企业参与程度不深,工学难以协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都是建立在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合作,由于企业未能在政策层面上获得明显的税收等优惠措施,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旅游企业对实习生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得“急功近利”。如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很多都没有被安排过跟团或考核,就带团出游;而在酒店,学生仅仅接受两三天的简单培训,就被安排上岗,对客服务。这种工学难以结合、协调的方式只使得学生充当了廉价劳动力,不仅达不到学校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且容易引起学生抵触情绪,甚至消极怠工。

3.学校精心组织实施难以保证。

查看全文

班主任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探索了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中,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高职班主任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这就宣告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创新创业的时代。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最直接、最基础的实施者,与学生联系,沟通最为紧密。因此,高职班主任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成为高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难成为许多大学生面对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显得更加必要。2.高职培养目标转变的需要。对高职生开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因为旅游服务业的特殊属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放在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很难被激发,更别提创业能力的培养。3.满足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社会需求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创业型人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为旅游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也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机会。因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旅游行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查看全文

国内旅游管理论文

摘要:提起旅游业,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国际旅游业。其实,国内旅游业也是旅游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1980年底,全国居民积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积余购买力,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积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积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民积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吸纳居民积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积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5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查看全文

高职学校旅游管理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推行工学交替的意义

(一)体现了旅游业的行业特点

对岗位相关的服务技巧和艺术所需要的环境是校内实践条件难以还原和模拟的;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仅靠课堂培养同样是不够的,它需要在真实的工作中反复锤炼才能提高。行业特点决定了酒店业的人才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培养。

(二)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江苏联合职技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和实际工作才能真正培养出来。工学交替模式正是人才培养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滚动循环培养模式。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不断深化、实践能力得以加强,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市场,这体现了五年制高职持续学习、反复强化实践的教学内涵。

(三)反映了职业教育社会性特点

查看全文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1现状

1.1存在的问题现代旅游产业的营销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等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在快速的提升.可是,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科学研究对此却未做出及时反应,未及时预测和判断时代社会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依旧以理论教育为本位,重视理论知识,轻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造成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在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方面明显不足,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区内外旅游行业前沿水平的专业人才,从而造成了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实际从业能力弱,不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错位.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二是过于重视学院式的应试教育;三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和教材建设滞后.

1.2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手段.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掌握理解理论知识,增加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计划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性课程较少,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基础性知识比重较大,实践性、应用性知识比重偏少等问题.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1.2.1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设计旅游业要求旅游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有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这就需要有特点、类型、内容等完全不同的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以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包括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知识的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而目前大学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偏于表层化,实践教学类型单一,涉及的课程较少.实训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教学和公共实践教学的个别课程和环节,如导游讲解、礼仪实训、客房餐饮服务实训等方面.其他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几乎为空白.

1.2.2实训实践平台建设投入有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校内实训室与校企联合办学,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相关实训平台建设不力的问题.由于经费投入有限,校内实训室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实验训室建设无法落实到位.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实训室设置较少,只限于导游模拟、酒店前厅、客房、餐厅等个别课程的实训实践;甚至有些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基本没有校内实践场所,对学生根本不开展实践教学训练.再者就是实训场所设施简单、缺乏整体设计,仅仅可以开展相对简单的操作训练,不能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校企合作形式简单单一,多流于形式和表面,“产学研”结合有名无实,主要因为旅游产业化运做机制还没有形成,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管理体系,企业缺乏参与共同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同时,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都使目前的校企合作不能更加深层和有效的开展,从而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

1.2.3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理论教学相比,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设计、考核手段方法、管理规范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