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1:02: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管理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一、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人才定位

所谓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就是不仅拥有一定的专业管理水平,而且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要具备较快的反应能力、一定的团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根据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市场定位,旅游管理类学生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旅游市场需要的是兼备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加实践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创新实训项目

学校在制定年度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该删除那些与专业技能操作无关的课程,缩减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践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上完理论课之后,也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实训活动,例如: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项目设计等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快地自我纠正,不断提升。

(二)依照实践教学的具体需求,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顺序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类学生职业英语培养

1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研

为了了解省内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毕业生职业英语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本项目组成员于2009年6月至12月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省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在校学生和省内十几家旅游从业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在校生问卷200份,毕业生问卷50份。另外,我们还对通过电话或网络对本院前几届毕业、现在全国各地任职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1.1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英语能力调查结果

本调查问卷共设问题22个,其中客观选择题20个,主观题2个。本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毕业生中男生占38%,女生占62%,和相关专业在校生男女生比例基本相当。接受调查者84%为2007年之后从高职院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其中在西安工作者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8%,其余分布在河南、江苏等地。被调查对象中有半数以上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从事酒店业的人数最多,占到近55%,其余分布在旅行社、旅游景区、餐饮业和教师岗位,在会展中心和高尔夫球场就业人数为零。

有40%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英语达到四级水平,28%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达到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水平,要求学生英语达到六级水平的只占到2%。受调查毕业生32%取得了英语四级合格证书,52%英语水平达到了A级或B级水平。在调查毕业生现今的工作岗位上是否会运用到英语时,答“经常用到”的占到30%,很少用到的占22%,选偶尔的占38%、从不的占10%。68%经常用到英语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酒店及餐饮服务行业。在回答工作中使用的英语是否是在大学里学到的时,有近三成人选择基本不是或完全不是。58%的人认为英语对当时自己就业很有帮助,42%的认为有帮助,没有人认为英语对自己没帮助。

查看全文

高职旅游管理类平台课程建设与实践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得到完善,并开始被运用到教育领域。现如今,新媒体技术已经开始全面融入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类课程。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挖掘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优势,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并在高职旅游管理类平台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围绕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类平台课程建设对其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类平台课程建设水平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新媒体时代下,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旅游管理类平台课程建设当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从而使新媒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新媒体在高职旅游管理类平台课程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新媒体平台在高职旅游管理类平台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师生方面与管理方面。新媒体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提升了管理效率,是管理手段的创新。

(一)师生方面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关系越来越紧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越加频繁,“旅游+”成为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新思路,无疑对旅游人才的应用技能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旅游环境需求及现行广西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应用技能;培养模式改革“旅游+”

一、广西现行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课程教学。

1.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旅游业是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在“旅游+”浪潮下,广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与旅游结合发展,旅游业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及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促使旅游知识技能更新与创新,使旅游知识体系面临不断修改、扩充和整合的局面,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增加了难度。我国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知识实用性不强、知识内容过于单一,不符合实际需求的现象,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特点,使学生应用技能无法适应“旅游+”潮流的需求。

2.专业设置缺乏创新。我国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基本集中在旅行社、饭店管理等传统项目上,而对旅游规划、休闲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营销等这些对旅游业未来有长远影响专业涉及很少,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现在的专业设置不能根据市场需求体现多样化的专业方向,导致学生应用技能与岗位不匹配,造成结构性失业,不仅使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还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类专业国际化发展途径探索

摘要:教育国际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只有通过海南高等职业旅游教育产业的国际化,才能促进海南旅游产业的国际化,进而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国际化。本文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为例,从课程建设、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合作办学、招生就业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高职院校;发展的途径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教育国际化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国际化,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繁荣本土文化,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提高本国综合国力的目的。根据课题调研计划的总体安排部署,课题组对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类专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对海南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国际化发展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一、海南国际化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八大重点旅游区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领跑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间,海南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0118.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10.74亿元。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海南省累计接待游客20118.96万人次,年均增长11.7%;实现旅游总收入2210.74亿元,年均增长16.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6%,较2010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5.5%,较2010年提高了2.9百分点;旅游对住宿餐饮业、民航和铁路客运业、文化娱乐业、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分别达90%、80%、50%、40%;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37.28万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约140万人,其中带动农民就业2万余人。虽然海南旅游业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海南旅游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旅游业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行业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旅游国际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推进,游客满意度仍需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海南旅游业向国际化水平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举行新闻会,首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争取经过20年的努力,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设施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环境生态化、旅游安全社会化,特色鲜明、安全保障、中外游客向往的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因此,探讨海南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高职教育教育国际化如何服务于海南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国际化进行了阐述。高晓清(2001)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产业化的动机,指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国际化的一些具体措施。曲波(2008)总结了中国旅游高等教育30年的发展,并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对推进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出了发展战略。王晨光(2009)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热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制约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组要问题,包括国际化目标不明确;国际化前提不规范等。喻晓聪和李阿利(2010)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特色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内地可以借鉴的经验。钟焜茂(2011)在分析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优势现状和政策策略基础上,探寻并总结了其经验以及对福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指出在特色学科建设、外语强化、教师队伍、招生以及科研等方面国际化,才可以真正实现福建高等教育国际化。刘海蓉(2011)总结了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不足,并提出了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建立学院特色,提供优质教学环境,合作办学等高职教育国际化举措。杨立军和方宗祥(2011)基于战略管理理论探讨了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魏东波和金寒光(2011)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表现出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迎接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双向留学和建立国际化师资队伍等发展趋势。

二、海南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国际化发展研究意义

查看全文

独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就业影响因子思索

1、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据旅游行业发展报告,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业,在未来10年间,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边是旅游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高需求,一边是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此外,即使部分旅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对口就业,往往从业时间都不长,很快就跳槽到其他行业。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独立学院旅管专业学生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2.1社会因素。(1)由于旅游业发展还不够完善以及自身的特殊性,该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涵养,要尽量做到完美。然而,旅管专业学生社会阅历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较差,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到位,知识只停留在书本层面。这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之一;(2)旅游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试图增加员工工作量,压低工资。而大学生原本就有点自命清高,对工资待遇要求较高。这一对矛盾是影响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最极端的是有的企业甚至从根本上排斥刚毕业的旅管专业学生,以某些旅行社为例,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招聘自己的导游,而是当接到业务后再到导服公司去聘请兼职导游,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稳定高薪就业的难度;(3)旅游企业的日常工作量大,工作辛苦。无论是酒店还是旅行社,学生实习和刚刚正式工作都是从基层做起,从端盘子、打扫卫生、导游服务这些基础工作开始做起,必须经过一个辛苦而漫长的过程,这与当代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冲突,因而成为影响旅管学生就业的又一因素。

2.2学校因素。(1)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有待改进。由于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方面还不到位,导致学生就业时竞争力不强,就业压力大;(2)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还不到位。虽然独立学院经常开设有关就业指导的讲座,搞一些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等,但学校缺乏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队伍和完善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类实践教学措施

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旅游专业又是实践性和专业指向性非常强的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因此旅游实践在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经验,拟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一、实践课程的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高校几乎都有旅游实践课的安排,但是实践课的安排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课占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比例一般偏低。现在大多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为公共课约15%,基础课约30%,专业课约40%,实习与技能约15%。重课堂理论的讲授轻实践教学,这与该专业的学科特点是不相适应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应当提高旅游实践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2、实践内容单一,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根据旅游管理的专业指向性,旅游实践一般应安排在酒店、旅行社和景点。而大多数的高校往往把实践场所定在星级酒店而很少涉及旅行社和旅游景点。星级酒店接受能力强,便于集中统一的管理而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往往要安排好几家,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高校往往不安排旅行社,把所有实习的学生都安排到星级宾馆。学生想去旅行社或景点实习的愿望无法实现,学生在旅行社方面的技能得不到锻炼,强制性的实习安排会使学生失去对专业学习的乐趣,对于我们培养优秀的,素质全面的旅游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旅游实践的安排有运用多种形式,全面系统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训练。

3、校内实训室的管理不规范。有的高校没有旅游实训室,有的高校有实训室但没有责任人进行管理,物品不能及时更新与补充,不能及时的清洁与整理。有的高校实训室建立起来以后用过一两次就荒废了,变成了堆放物品的仓库。当专业课老师带领学生再次实训时,看到里面杂乱无章,到处都是灰尘就放弃了。因此实训室必须要规范化的建立,有序的管理,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物品设备。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类实践育人模式研讨意义

育人是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任务,因此做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摇篮的高校应将育人做为主题发展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不断以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充实实践育人的内涵,是强化高校育人教育理念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时实践教学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乎已经成为高校旅游教学界和旅游业界的共识。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社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将会成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酒店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因此作为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应强调厚基础、强能力的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从而达到通过实践教育出专业技能强,理论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旅游管理人才。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的意义

全国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及类似专业教学部门均不同程度地给合自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具体实际,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然而,总体而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并未根本消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缺失以致在就业市场的“相对过剩”正危及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无疑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客观上使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显得既重要又紧迫。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的建议

查看全文

翻转课堂在高职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国内兴起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浪潮,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翻转课堂上,传统教学形式受到颠覆,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而新媒体的环境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多维度多渠道的辅助。作者立足于新媒体的时代背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模式,并以自身教授的课程为例,进行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新媒体;高职旅游管理类课堂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传统老师课堂讲授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固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本位”、“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的推行顺应了这种变革要求。

一、高职课堂教学现状

在对本校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体现高职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技术性的特点,教师授课面临困惑,单向的师生传递,师生缺少互动,教师的付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肯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枯燥的理论、一对多问题讲解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不仅不会学习,而且不愿学习,甚至排斥学习。部分学生认为课前无须预习,课后复习缺乏指导,部分学生感到课堂参与度低,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学习效果欠佳。如何解决高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

二、新媒体环境下推动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类校外见习基地建设

北京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成立于1984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联合办学、开放办学,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与公办院校的学生抗衡。那么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只依靠在学校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能适应社会企业需求,他们需要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2009年被评为特色本科专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加大投入,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建设了模拟导游实训室,针对专业特色和专业目标购买了硬件和软件,并配备相应的管理老师,但是模拟的情景与企业真实的环境和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完全凭借模拟导游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对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决定应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务必建设好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

一、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国旅游院校和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且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和旅行社。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共16家,如下表所示。据表可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旅游景区占比例较小,最多的是旅行社,其岗位分布在会展、计调和夏令营带团。其实这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关:

1、学校与实习基地很难做到互利共赢当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企业性质要求公司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客户的满意度最大化。这就使在旅游行业淡旺季的特殊经营体质下,把学生实习当成了廉价劳动力,派往比较辛苦又没有机会运用专业知识的岗位。相反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上面希望企业能安排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双方立场上的不同导致实习基地建设很难继续持续性发展,使得学校在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的计划难以落实,导致个别实习基地变得名存实亡。

2、学校与实习基地合作形式过于单一。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点。在实习方面只追求在高峰期的浅层次的工作,其他时间基本沟通很少,很多时候项目更换了负责人也不知道。

3、对实习基地缺乏明确的管理细则和评估指标体系优质的实习基地是为学生提高实习活动质量的前提和条件。优质的实习基地并不仅仅体现在的良好生活环境和优质的硬件设施,更应该体现在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校方与基地方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化。然而目前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尚未对实践基地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评估指标体系,造成目前有个别实践基地没有高质量的实习活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