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6 00:52: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管理本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本科

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区就业思考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景区就业意愿分析

(一)旅游管理本科生行业就业意愿分析

旅游管理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内的就业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行业就业率较低和行业内部流向不平衡[7]。通过对旅游相关行业就业选择的调查,发现约32%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酒店行业,其次是旅游行政部门及非旅游直接相关行业,旅行社、旅游教育部门、旅游规划与研究方面因为行业认知度低或门槛太高,意愿率较低。景区景点和会展公司的意愿率虽然稍高于旅行社,但总体而言,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吸引力非常弱(图1)。在选择景区景点作为就业意向的学生中,其中女同学(25%)高于男性(8.11%),农村学生(22.58%)高于城镇学生(13.95%),非独生子女(24.67%)高于独生子女家庭(3.57%)。可见,对于家境较为优越的同学来说,景区就业倾向性更小。在有限的旅游管理专业行业就业范围内,景区就业意愿更低,这更加剧了当前景区人才缺乏与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局面。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景区就业意愿分析

假设本科毕业生愿意在景区就业,对其就业景区的区域、类型、级别、所有制等进行意愿调查(表1),发现:从景区所在区域来看,60%以上的同学首选华东地区的景区;其次是华南景区,约占20%左右;东北、西南、中部地区很少,而西北地区景区就业意愿率则为零。可见,从景区区域意愿来看,学生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和距离因素,意愿选择趋向于离家乡较近或经济发达地区,偏远地区的旅游景区不受学生的欢迎。若针对其他地区院校学生调查,区域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但经济和距离作为学生景区区域意愿的主要考虑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由此产生的就业扎堆现象将会增加景区就业压力,加剧同学之间或同区域同行业同学的竞争。从景区类型来看,40%以上的同学首选旅游度假区,其次是自然旅游景区和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格调优雅,是同学们比较青睐的景区类型。历史人文景区的意愿就业率最低,说明同学更注重其工作的自然环境,而忽视了景区的文化氛围。文化是景区发展的灵魂,也是留住游人和工作人员的重要吸引力,学生的文化忽视可能是导致景区从业人员的高流失率原因之一。从景区级别来看,级别越高的旅游景区越能吸引学生前往。80%以上的同学首选5A级景区,因为景区级别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景区设施与管理的完备与否,也即关系着其工作环境。此外,新开发景区对少数同学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前往新开发景区,往往成为新开发景区的拓荒者,潜力的发挥与职位晋升具有很大的空间。从景区所有制来看,约50%的同学选择国有企业,其次是外企和集体控股,而私人控股和民营企业选择则很少。景区所有制影响同学们就业后的工资、奖金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在中国现有国情下,这关系着毕业生工作的长远性及稳定性。总体来看,本科生最倾向的景区所在区域、类型、级别及所有制中,女同学均高于男同学,城镇学生均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可见,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其择业倾向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三大旅游行业就业意愿比较分析

查看全文

综述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危机与创新

提要: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规模扩张,但现阶段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暴露出来的学生对口就业等诸多问题,使得教育面临危机。为此,本文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提出四个创新。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危机;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层次从高职高专到研究生,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852所高校开办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达49.84万人。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旅游业形式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地位日渐突出。但发展中也潜伏着制约和影响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不利因素,诸如高校办学理念、生源素质、师资结构和学生就业等。这些因素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专业知识不精、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等危机,从而形成了三大突出性矛盾:一是旅游本科生知识面广与专业知识不精、动手和操作等实践能力低的矛盾;二是旅游业对旅游人才需求“饥渴”与旅游本科生对口就业率低的矛盾;三是旅游本科生职业要求过高与学生不愿吃苦、缺乏职业精神和理念的矛盾。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那时,中国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一方面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旅游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旅游业人才缺口日渐扩大,当前社会转型期这种旅游企业、院校规模和旅游教育质量的矛盾还有扩大的趋势,作为旅游教育主体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必需承担起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责任,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旅游本科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层面加以分析,并创新高校旅游本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

二、危机分析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本科复合型人才培育思索

目前,有的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理念不清、学生专业思想不牢、教学环节偏重理论化、忽视对学生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问题,因此,需要转变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笔者在此提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其内涵是知识储备复合、拥有多种能力、创新意识较强和综合素质较高,以下是我们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改革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对以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相对封闭、僵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进。根据学校建立通识课程体系的要求,我们对2008级及其以后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改革,采用了通识课程与模块式课程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总体上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7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师范专业方向50学分、非师范专业方向3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师范专业方向74学分、非师范专业方向80学分),个性发展课程(6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又包括学术型课程模块(师范37学分、非师范39学分)、应用型课程模块(师范25学分、非师范27学分)、复合型课程模块(师范12学分、非师范14学分)和实践教学环节模块(23学分,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专业见习或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二、打造优秀师资团队

我们考虑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少接触旅游行业实践,几乎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针对这种现状,旅游学院可考虑联系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同时,利用寒暑假的机会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锻炼,以熟悉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另外,除引进外,还可通过举办讲座、外派访问学者、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实行主辅修制与双专业双学士制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新疆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当前新疆高校中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盲目考证的现象,其目的是给自己拓宽就业面,但因对未来缺乏规划,因此考证都是随波逐流。注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将来有个更好的规划,有目的的面对就业及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学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增强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后的适应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进行岗位培训和理论培训,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必要的实践任务放在课堂实习中,不仅有利于探索高校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也有利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无缝联接。塔里木大学是新疆南疆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早,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学校的特色专业。目前有37个校外实习基地,遍布南疆四地州的各县市;在校内有西域文化博物馆、三五九旅纪念馆、南疆干部培训中心等多个具有先进水平的实训基地。学生就业范围大多集中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因此对南疆的旅游发展有着较大影响。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

1.旅游管理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旅游管理是一个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的专业,其目的是为旅游行业培养专门的管理、服务人才。它是一个多个学科支撑的交叉学科,主要以管理学、经济学为学科背景,融入了生态学、地理学、历史学等专业,向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拓展专业方向,因此旅游管理是一个应用型而非学术型、复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专业。由于旅游管理注重实践性,因此,在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加强实践性培养。旅游业向游客提供的商品就是“服务”,因此,服务属性也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旅游管理专业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国际视野,同时在职业道德、文明素养方面也应该有较强的要求,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2.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本科产学研一体化探索

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培养知识面宽,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模式有3个特点:一是以旅游学理论为核心的理论性学科基础;二是以智能实践为主导的实践性教育;三是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产品开发能力,而且能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除了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和转化到实践中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灌输,课堂教学学时相对较多,实践(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学时较少,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构建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以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宏观上让大学、产业和科研3要素以合作的方式组成更大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系统,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形成教育系统功能的综合优势。其关键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丰富的智力源泉,企业的资金和完善的实践场所是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基础。高等院校的优势在于:有众多知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容易接受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科研院所的优势在于: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和高素质的科研队伍,能准确把握本行业最新动态,拥有领先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对企业而言,其优势在于:有国家、政府大力的支持,有雄厚的资金来源;有众多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套从上到下的管理体制和一套完整的生产运行机制,能提供完备的生产实践基地。

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产学研合作,共建一体化平台。学校通过对旅游行业的调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企业及科研院所作为合作伙伴;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人才规格、工作要求、考评规则等作深入了解,并且与科研院所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三方协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签订符合法律要求的合约,具体写明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明确校企科研院所三方的权、责、利,最大限度利用各方优势,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可选派一些教授、研究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产学研教学工作组,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和指导教学。让研究所专家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到学校兼课或作讲座,通过三方互动,使专业设置更贴近社会需要,确保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能适应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需要,使学校对学生培养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状态中;另外,产学研工作组也可把工作中的新信息和新形势、新流程等带到学校,还可为教师提供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2.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最佳教学模式。由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十分重要,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循环,合理衔接。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第一,借助资料,通过理论研究,构建“理论—实践”循环的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指导教学实践为核心,设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案。第二,借助实验室或实习企业,在实践研究上,探索“理论—实践”循环的教学过程,寻找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运行规律,检验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效率、效益上的实际效果。第三,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关注课程改革,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一是认真做好专业教育工作,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加深学生对专业内容、培养目标、专业性质的了解。二是重组理论教学内容:一方面,去除陈旧的、与实习实践严重脱离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及科研成果等新内容。三是强化与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1)关注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保证“专业实习”环节,制定合理的专业实习教学大纲和专业实习计划,在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并做好实习工作的总结。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熟悉操作过程,为后一阶段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准备必要的实践基础;(3)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本科CRSP教育研究论文

一、CRSP各阶段的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

1.认知性实践阶段。认知性实践一般安排在学生的第一学年的学期中或者暑假期间。实习的方式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实践类课程(如旅游服务礼仪、沟通技巧等)专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的塑造,针对学生文明礼貌、微笑服务、善于沟通、精于陈述的表达能力的训练。第二,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如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开发等)的理论教育中穿插的实践教育环节,由于每门课程的教育内容不同、授课教师风格不同,实践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网络资料查询、学习心得分享等。第三,为了加深学生对旅游业的感性认知,在学期中利用课程实践教育环节、班级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等机会,组织相关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博物馆、旅游商品购物点等的参观,组织学生观摩市级、区级的饭店技能大赛和导游技能大赛,增加学生对旅游行业的感性认识。第四,利用节假日做旅游市场的观察,观察旅游者的流向、旅游者的消费等。2.调研性实践阶段。调研性实践是在认知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升级。这个阶段主要有两种实践教育方式。一是课程依托型,以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等)等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为主,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确定不同的调研主题前往相关企业、旅游地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统计等工作,以增加对行业的理性认识。二是学校所在地或更大区域的旅游业的专门调研实习,在我校这个实践项目是被安排在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将集体前往昆明、楚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瑞丽等地对云南省滇西北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组合设计、旅游市场状况、游客旅游体验等进行观察和调研,完成旅游资源问卷调查、旅游资源统计、旅行社座谈等项目。3.技能性实践阶段。技能性实践阶段一般开始于学生二年级下学期的技能型课程,并延伸到二年级暑期或者三年级寒假。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实践课程依托型学习,以部分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饭店服务技能)为实践课程,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室,如饭店实训室、导游讲解实训室等完成模拟状态下的操作技能的训练。第二,前往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实习单位进行“蹲点式”实际训练,这要求实习学生将实训室中模拟情景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习单位的实习工作当中。第三,利用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机会,动员学生进行“零星式”实习,让学生参与会议服务、展览组织、宴会服务、外事接待等活动,主要锻炼学生应对大型活动和特殊活动的操作能力和协调能力。4.职业化实践阶段。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的是四年级下学期全员全时段实习制度,即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四年级下学期不安排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毕业实习单位,深入到具体的业务部门全方位地熟悉相关领域的工作内容、规范和运作过程,促成知识向技能的初步转化,并逐步达到融入。在实习期内或实习期结束,学生即可与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大大缩短了学生的入职时间,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职业机会和晋升机会。

二、CRSP阶段渐进式实践教育体系的保障因素

1.实践教育的考核。按照CRSP阶段渐进式模式所设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育的方法很多,总结起来说主要包括独立的实训课程、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旅游资源调研专门实习、旅游企业技能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毕业实习等。对于独立的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的考核,我们采用的是教育过程的评价方式,从教育目的、教育结构、教育准备、教育过程、教师素质和教育效果六个方面对教育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考核项目中比较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价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同时对教育前的准备工作也做了详细的要求。对于调研性的专门实习、企业技能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来说,我们不是评价实践教育过程本身,而是评价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原因是以上的实习活动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并指定了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多年的观察,指导教师的指导理念和指导行为对实习效果的影响非常深远。在这个评价标准当中,将教师的教书育人、教育准备、技能训练、指导方法、成绩考核等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加上了实践教育指导工作创新的评价项目,促进实习指导教师勤于思考,提高实习指导的成效。2.师资水平的提升。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学习发生的具体环境,否则课堂上学习的东西难以应用和迁移于课堂之外的环境。课堂教育在实施理论讲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专业操作流程模拟与案例、场景,引导学生参与模拟操作、案例讨论、情景创设,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造与实际环境相似的真实情境。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与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将本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就提出了要求:第一要求专业教师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及其关系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复的实践教育环节的设计和实践教育活动的安排。第二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演示能力,而且具备实训项目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活动的协调能力。第三要求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并具有在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行政管理单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等实践的经历,或具有相关培训认证机构的培训经历和认证证书。第四要求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校外兼职机会,具有广泛的人脉关系。3.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保证教育实践效果,应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校内和校外两类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情景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酒吧实验室”、“旅游规划设计室”等,并配备相关教育资料。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则更多地以旅游企事业单位为阵地,通过密切与各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其实是不同的两种情境,校内实训基地大多是模拟型的情境,学生的操作失误是被允许和被原谅的,也有一部分校内实训基地是处于真实情境的。而校外实习基地却不一样,学生的操作失误将会给实习基地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如何从模拟情境到真实情境的迁移是老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的问题。4.职业导师的设立。如果把校内的专业教师称为指导教师,那么,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在技能性实践阶段和职业化实践阶段设立职业导师。职业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绝大多数为曾经在旅游相关企业任职多年并表现突出者或者为正在公司担任培训、管理等职位的专业人士。职业导师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学生实习进行恰当的计划、组合与管理,以确保学生学习到更多企业所需的经验、技能、能力,同时职业导师的个人技能、管理思想和处事态度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5.学生的参与。前面的设计再优秀,没有实践教育的参与主体———学生,一切都变成了徒劳。因此,我们激发学生对实践教育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设计让学生有所收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收获成就。努力与实习企业沟通,促使企业重视和爱护实习生,不简单地把实习生当作企业的“短期廉价劳动力”,让学生在实习单位有工作尊严、有生活保障。

作者:唐玲萍孟丽杨丽萍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查看全文

PBL教学法在本科旅游管理的实施

摘要:PBL教学法主要就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工作。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采用PBL教学法,能够改善教育工作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工作模式,而是在PBL教学法的支持下促使学生团队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良好发展,有着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因此在相关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工作中应重点应用PBL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旅游管理实践操作知识、岗位工作技能的学习环境,培养优秀的岗位人才。

关键词:PBL教学法;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用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领域中应重点采用PBL教学法,分析目前在教育工作中所存有的问题,按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日常学习需求等创建PBL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有关的教育工作内容和体系,促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实施和发展。

1PBL教学法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1.1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法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领域中,旅游管理专业领域之内的学科界限十分明确,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联系,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很差,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而在采用PBL教学法期间,可使得各种知识点之间相互贯通,专业领域中不同学科的知识也能互相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与横向学习思维;传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属于课堂的主体,学生属于听众,只能被动性、机械性的学习知识,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之后学生自主学习巩固。而在使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属于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对其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学生自主性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其创新创造思维能力、拓展性的操作能力;传统的教育领域中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中教育指导、总结知识点,开展统一性的考试活动,学生所学习的内容非常固定,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模式。而在应用PBL教学法之后,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学生自主性的查阅资料,然后分组进行探讨分析,教师针对性总结研究,学生在探讨活动中积极踊跃发言,综合性的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够形成知识延伸的良好作用,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提升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研究能力。

查看全文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市场定位

现代化建设中,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其市场定位应为高级技术应用型旅游人才,以在促进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可知,高级技术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尽可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相适应,才能培养出当地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需要在对人才需要、素质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后才能确定,以不断转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等不断完善。

(二)主要特征

与普通理论型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层次、教育特性等方面有着一定独特性,虽然都是本科性质,但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在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后将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最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练习,学生可以更快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更偏向于招聘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人,所以,应用型本科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应用、实践和技术等方面都要比普通本科学院培养出来学生有更大优势,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与一般应用型专科学院的学生相比,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学生拥有更全面的理论知识、更扎实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更全面的拓展知识,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能力、处事能力等都更强,有着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与旅游业实际发相适应的显著特征,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增强自我提升意识的自学能力,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查看全文

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影响

摘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的就业率,使旅游教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对于学生、高校和旅游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流失率高。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等旅游行业自身特点是造成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旅游行业;就业;影响

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到国家的战略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保障。旅游高校承担着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的任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成为旅游业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而言,“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严格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难”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到旅游行业“就业难”,更确切地说是到旅游企业“就业难”,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人才就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诸多的原因中,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导致这个问题更加明显。

1就业门槛低带来的影响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产业的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很多,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有需求,就业容量大,包容性强。旅游业作为最大的服务产业,在缓解就业方面有着显著的能力与优势,尤其是在吸纳妇女就业、无工作阅历的年轻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更是如此。由于就业门槛低,劳动就业的培训成本较低,很多旅游企业吝惜用人成本,在招聘时追求短期效应,只求能尽快上岗,表现为向初级技能劳动者倾斜。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的学历结构和专业知识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过于偏低。另一方面,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都是通过基层的不断磨砺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要成为一名管理人员通常要从基层做起,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大学生通常都要从基层服务员做起。长期的一线艰苦劳动很难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进一步抑制了本科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的积极性。

2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带来的影响

查看全文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旅游,产生了一批在线旅游企业(OTA),如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驴妈妈等,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足以反映出在线旅游企业作为服务类电商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在线旅游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传统旅行社的冲击不小,传统旅行社也积极寻求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优势。总之,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相比之下,为旅游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高等旅游院校对旅游人才市场供需变化反应迟钝,使原本就滞后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更加跟不上旅游市场发展的步伐。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在旅游人才市场竞争力很低,甚至不如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突出,本文试图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去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文探讨的旅游企业主要是指传统旅行社以及在线旅游企业,通过对传统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近几年的招聘信息检索出他们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类别和要求。检索后发现,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初中级岗位主要是旅游销售顾问、导游、领队、和计调。目前旅游人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就是旅游销售顾问,招聘要求比较集中在熟悉旅游线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上;导游需求更多集中在外语导游,尤其是有小语种优势的导游;随着我国出境游的高速增长,领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在私人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自驾游市场增长迅速,招聘户外自驾领队的旅游企业也逐渐增多。随着人们出游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团队游、半自助游、自助游、定制游等对计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出的旅游产品需要更加贴合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旅游企业的招聘信息里不难发现,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整体上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同时,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如何通过在校四年的学习培养自己在旅游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呢?

三、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定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从旅游企业需求的角度厘清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内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