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23:12: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地质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可持续发展包容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已上升为一种哲学高度的当代伦理观,因此它可以渗透到人类意识和理念之中,并能指导人们去思维和实施行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特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对策

旅游地质资源的涵义

关于旅游地质资源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对旅游地质资源定义为“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冯天驷在《中国地质旅游资源》中把地质旅游资源概括为“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本文结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纲要》中的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从旅游的角度为旅游地质资源进行界定,认为旅游地质资源应该是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由此产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地质事物和地质现象,它包括地质遗迹和地质体、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和地质现象等。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陈安泽认为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直观、可读性的天然记录,是提供研究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地壳演化、海陆变迁、生物进化的样本、典型和天然资料库。它属于自然遗产,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它具有科研、教育、科普、生物环境、历史与文化性。地质遗迹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地质遗迹就是指地质景观和地质现象。地质景观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保留在岩层中的生命遗迹和地质构造遗迹。狭义的地质遗迹是指古生物化石产地、古冰川遗迹、地质灾害遗址及遗迹、地质构造剖面等。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

查看全文

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论文

内容摘要:可持续发展包容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已上升为一种哲学高度的当代伦理观,因此它可以渗透到人类意识和理念之中,并能指导人们去思维和实施行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特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对策

旅游地质资源的涵义

关于旅游地质资源的涵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对旅游地质资源定义为“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冯天驷在《中国地质旅游资源》中把地质旅游资源概括为“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本文结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纲要》中的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从旅游的角度为旅游地质资源进行界定,认为旅游地质资源应该是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由此产生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地质事物和地质现象,它包括地质遗迹和地质体、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和地质现象等。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陈安泽认为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直观、可读性的天然记录,是提供研究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地壳演化、海陆变迁、生物进化的样本、典型和天然资料库。它属于自然遗产,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它具有科研、教育、科普、生物环境、历史与文化性。地质遗迹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地质遗迹就是指地质景观和地质现象。地质景观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保留在岩层中的生命遗迹和地质构造遗迹。狭义的地质遗迹是指古生物化石产地、古冰川遗迹、地质灾害遗址及遗迹、地质构造剖面等。

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

查看全文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论文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分析

1.古生物化石及遗址

黔东南自治州古生物化石丰富,从震旦系至第三纪均可以发现化石。例如从江、黎平一带的震旦系地质剖面,迄今8亿~6亿年,化石层中有丰富的微生物化石;丹寨南皋地区中寒武统甲劳组的遗迹化石[1];岑巩县侏罗纪古动物化石等。有的成群分布,如寒武纪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凯里古生物化石群、杷榔动物化石群、凯堂—翁项—虎庄志留纪化石群、渔洞—万潮石炭纪化石群、凯里江口二叠纪化石群等。其中,台江和凯里化石群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宝库,早寒武纪的台江古生物化石群含有9个门类,50余属,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其中的化石wiwaxia属于珍稀的化石;中寒武纪的凯里化石群包括11个门类100多个动物化石[2],以及一些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杷榔动物化石群,其中发现的迄今5.25亿年前的始海百合动物化石,是目前全球在下寒武纪地层中唯一发现的棘皮类动物古生物。

2.地层及地质剖面

黔东南州地层从元古代的四堡群和下江群到第四系均有出露。贵州是研究中国震旦纪的地层(称为震旦系)的重要地区之一,震旦系主要分布于黔东。在黔东南州,震旦系分布在自治州西部的丹寨及台江—三穗、岑巩等地,黎平、从江一带亦有成片分布。贵州的寒武纪地层分布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是中国寒武系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3]。而寒武系地层在黔东南州境内分布较广泛,镇远—凯里—丹寨以西有大面积出露。境内有凯里翁项剖面、台江番召剖面、隆里剖面等国内典型地层剖面。同时,有八郎中下寒武系国际层型剖面,且凯里古生物化石群被确定为国际寒武纪中下阶“金钉子”。另外,有丹寨南皋地区寒武典型的剖面、雷公山变质岩剖面、沉积岩剖面、从江火山岩剖面等。

3.喀斯特地貌

查看全文

发展洞穴旅游资源探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洞穴旅游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岩溶的是指地下和地表水对可溶岩石,进行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形成过程、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石钟乳的最初形态、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幔状沉积物而得名、洞穴生物、真洞穴动物、在洞穴中生活,离开洞穴环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洞穴动物、能适应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拟洞穴动物、整个洞穴形成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洞穴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洞穴的类型、一些洞穴开发利用欠佳,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以喀斯特溶洞为例,阐述了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主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洞穴旅游的消极方面来说洞穴旅游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给洞穴本身带来的影响。

关键字:生态环境洞穴旅游地质地貌

前言:

岩溶的是指地下和地表水对可溶岩石,进行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并由此而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现象的总称。我国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约130万km2占全国意面积的14%,是世界上碳酸岩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一生态环境

查看全文

地质公园的发展形式与战略

一、熊耳山简介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枣庄市山亭区东南部,主峰海拔483米,东西延绵6公里,南北宽两公里,其主峰远看像一只大熊耳,故称之熊耳山[1]。熊耳山隶属沂蒙山区,是泰沂山脉南部的岱崮群体。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以熊耳山为主体,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龙抓崖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作,是“山东仅有,国内罕见”的石灰岩地貌奇观。

二、熊耳山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研究

地质旅游是指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利用地质遗迹进行旅游活动,大力宣传与之有关的地质科学知识,尤其是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规律,以期提高人们的地学知识和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对其旅游开发的深入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概念、分类、资源及建议等方面法规建设、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还不成熟。结合中国地质公园科技旅游的开发现状,借鉴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旅游开发经验,寻求地质旅游开发的理论和规范,探讨开展地质公园旅游的方式方法,对保护资源环境、释放资源潜能具有重要意义[2]。

三、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规划忽视地球科学的指导,缺乏地质专业人才。熊耳山地质公园只重视对游客的服务,而忽略了景区中广泛分布的地质资源,在景区的规划、设施设计和布置、游客的安全和教育、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常常对地质因素缺乏考虑和说明。

查看全文

地质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查报告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的工作安排,院党政领导班子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交流谈心、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和思想实际,突出“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的要求,深入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制定了改进措施。现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和形成的共识

建院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总理关于地质工作“两个更加”的重要指示,把握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定位与服务方向,努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矿产资源保障,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地质技术支撑与服务,坚持实施“立足中原、开拓西部、走出国门”战略方针,围绕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取得了一系列地质找矿、地质调查与科研重要成果。

一是地质找矿硕果累累。在省内,开展了“攻深找盲、排查摸底”等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豫西南地区找矿成果被列为“国家地质工作十大重要进展之一”,新发现矿产地20余处,使豫西南地区列入全国重要成矿区带;深部找矿成效显著,在豫西地区深部找到大型隐伏优质铝土矿,控制资源量超亿吨,豫南新蔡地区新发现大型隐伏磁铁矿床,预测铁矿石资源量1.6亿吨;在豫北濮阳、滑县新发现两处大型煤田,填补了河南省在东濮凹陷深覆盖区找煤空白。在省外,坚持“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方针,在青藏铁路沿线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提交拉屋、尤卡朗、亚贵拉等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处,被中国地调局列为近期可以实现重大突破的重点地区;在新疆西昆仑地区新发现矿产地6处;在内蒙古北部地区开展的10个图幅的1︰5万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矿产地9处,圈定找矿靶区17处。在国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非洲一些国家实行“资源换项目”的政策机遇,与国内大企业联手,在非洲津巴布韦、刚果(金)、塞拉利昂建立了矿产勘查基地;中亚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矿产勘查,已获得2个锡多金属矿区的探矿权。

二是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战略目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遥感地质等专业的调查与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增强地质工作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域地质调查,按照“西部填补空白,东部提高程度”的部署,承担完成数十项国家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项目,填补青藏高原一系列地质调查空白区;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首次进行控制密度最大、研究程度最高的地质调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的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在遥感与GIS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了“汶川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评价”工作,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表彰嘉奖。水文地质调查,密切关注我省东部平原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开展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下水勘查、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等工作,建立了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下水勘查与供水模式;为24个市、县规划了29个大型洁净地下水源地;建立了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河南)数据库。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成果被列为200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环境地质调查,开展全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调查与研究、黄河下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源区的矿山环境调查评价等。首次从地学角度评价了黄河悬河稳定性,确定了黄河悬河不稳定段以及黄河影响带宽度等数据,为下步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城市地质调查,紧密结合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开展中原城市群多目标、多参数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对中原城市群具有共性的地质背景有了新认识。采用三维可视化模拟技术,真实、直观地表达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圈定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大型和超大型城市后备水源地。农业地质调查,他们组织实施部省合作项目“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完成黄淮平原农业地质调查8.2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性调查任务,获得各种测试数据320多万个,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土壤中54种元素的分布状况,初步圈定调查区95%为绿色土地,探寻特色作物地质背景,证明“中原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为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提供基础地质依据。旅游地质,是近几年新兴的将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的专业学科。从2000年开始,开展河南省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黄河“三山一河”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先后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郑州黄河等7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林州红旗渠等6个省级地质公园的规划、申报和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工作。这些地质公园的相继建成,不仅推动河南省旅游地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还将这一新创的地质工作专业品牌打到了省外,承担了山西壶关、大连滨海、西藏羊八井等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

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强壮。一流的工作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在河南地调院300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河南省学科技术带头人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59人;先后承担国家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300余项,累计提交新发现矿产地33处。

查看全文

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发展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在生态旅游概念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采取重视旅游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等措施,拓宽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开发;问题;建议

1993年9月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会议(北京)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并于1995年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的关注;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998年10月在桂林市召开“亚太议员环发大会”第六届年会主题为“旅游与环境保护”;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首次承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的“中国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推向高潮,1999年前后是我国学术界发表有份量的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高峰期。2001年国土资源部建立11个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挂牌,意味着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向理性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由于不规范的过度开发和落后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旅游废物的处理并不比处理传统工业三废容易,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超负荷运行必将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旅游景区的毁灭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的。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历史短,发展快,存在问题多。

一、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界定方面存在误区:

查看全文

剖析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现状与建议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在生态旅游概念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采取重视旅游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等措施,拓宽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开发;问题;建议

1993年9月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会议(北京)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并于1995年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的关注;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998年10月在桂林市召开“亚太议员环发大会”第六届年会主题为“旅游与环境保护”;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首次承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的“中国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推向高潮,1999年前后是我国学术界发表有份量的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高峰期。2001年国土资源部建立11个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挂牌,意味着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向理性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由于不规范的过度开发和落后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旅游废物的处理并不比处理传统工业三废容易,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超负荷运行必将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旅游景区的毁灭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的。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历史短,发展快,存在问题多。

一、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界定方面存在误区:

查看全文

生态旅游研究开发问题及建议剖析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在生态旅游概念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采取重视旅游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等措施,拓宽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全新的理论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开发;问题;建议

1993年9月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会议(北京)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并于1995年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的关注;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998年10月在桂林市召开“亚太议员环发大会”第六届年会主题为“旅游与环境保护”;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首次承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的“中国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推向高潮,1999年前后是我国学术界发表有份量的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高峰期。2001年国土资源部建立11个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挂牌,意味着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向理性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由于不规范的过度开发和落后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旅游废物的处理并不比处理传统工业三废容易,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超负荷运行必将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旅游景区的毁灭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的。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历史短,发展快,存在问题多。

一、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界定方面存在误区:

查看全文

南通旅游开发与城市品牌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深入开发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与旅游地形象的新阶段。南通市应大力挖掘文博旅游资源内涵,形成特色突出、参与性强、寓教于游、主题突出、科技先进的组合产品,促进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

关键词:特色旅游;城市品牌;构建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深入开发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与旅游地形象的新阶段,〔1〕旅游区域竞争也在加剧。如何进行地区特色旅游开发,构建城市旅游品牌,体现功能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常我们把某个地区或是某个空间所拥有的相关旅游品牌总和称之为旅游地品牌,它们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一个城市在旅游业方面的发达程度。〔2〕消费者往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旅游地品牌进行识别,而旅游地品牌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将地区旅游资源特色进行深入考虑分析,然后对资源和市场进行细分,并且与地区品牌定位相结合。

一、南通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东濒黄海,背依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区内拥有5A级旅游景点濠河、4A级旅游景点狼山,风光绮丽,文化独特,但是南通的旅游资源产业开发和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却明显滞后于城市自身发展和周边其他城市。

(一)旅游资源文化特色不凸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