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集群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22:32: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产业集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探究论文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必由之路,而产业集群品牌的塑造是旅游企业打开市场、赢得竞争力、取得利润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突破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塑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意义,阐述了旅游产业集群品牌与旅游企业个性品牌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塑造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品牌旅游企业个性品牌品牌塑造
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经济实力的大小和竞争力的水平。对旅游企业来说,品牌是其实力、地位、信用的体现,是打开市场,赢得竞争力,取得利润的重要保证。
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旅游产业仍存在着“散、小、弱、差”的问题,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旅游特色不明显、旅游企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对我国旅游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旅游产业集群
发展旅游产业集群途径探求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产业集群的特性和旅游产业集群类型。通过分析旅游产业集群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指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表明我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的延长,旅游产业集群的合理运作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培育和壮大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竞争能力发展
我国旅游产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当前,我国旅游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产业集群是目前世界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也出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我国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产业集群特性与旅游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基本内容
“集群”概念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引入,用于对围绕某个(些)产业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集聚这种经济现象的描述。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包括企业、支撑机构及政府等参与者在地理上围绕某个(些)产业而集中形成一个网络,网络内部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商业关系支持着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就是把集群联系在一起的是“包括供求关系、共性技术、共同的市场导向、共同的劳动力市场和地方性文化等在内的一系列因素”。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摘要: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文献回顾
自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集群(Clusters)的概念后,集群被看作一种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式。2000年秦立公[1]提出“培育生态系统型旅游企业集群”的对策,2003年3月袁莉等[2]在《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对旅游集群进行了探讨。尹贻梅等[3]从旅游业是否具备集群的特征研究角度,认为旅游业具备集群存在的两个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一是旅游目的地企业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发生密切的产业联系;二是旅游业具有创新性,并从集群产生的效应角度证明了如昆明、大连、深圳、桂林、杭州等已出现了旅游集群的雏形。李鹏飞[4]认为,从“游客需求精致化”、“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面对合作的要求”等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
目前,对旅游产业集群存在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集群理论和旅游产业的认识,以及从国外文献中引入国外案例展开的。学者们对于中国旅游产业集群存在地区是出于一种学术直觉得到的判断,也是基于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来判断的。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更没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来论证。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
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及发展对策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具有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投资优势,主要发展模式有生态养殖产业群、生态农业示范群、生态旅游产业群、乡村旅游产业群。当前面临的不足表现为区域经济有待发展、相关制度有待健全、公共设施有待完善、品牌效应有待形成。区域应树立生态理念,发展区域经济;健全相关制度,保障产业集群;完善公共设施,推动招商引资;并发挥整体优势,打造品牌效应。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公共设施;品牌效应
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早在2009年12月,国务院就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到2020年,构建地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这对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改善和保护周围环境,提高附近人们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如何整合当地优势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这是非常关键的内容。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
目前关于产业集群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学术界对其内涵已达成共识:产业集群的基础是相似且具有差异的旅游资源分工和协作,不同旅游资源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相对集中,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1]通过产业集群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竞争优势,主要类型包括资源型、政府驱动型等(见图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省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拥有以下优势。(一)区域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长江中游,京九铁路、武九铁路、沪昆客运专线、大广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从附近经过,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发达。靠近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三角经济区,区域优势十分明显,有利于旅游产业集群。(二)资源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同时,区域内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面积多,为农业发展创造便利。区域内森林面积达27.6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达到31.8%。总之,区域内资源丰富,为旅游产业集群创造良好条件。(三)环境优势。鄱阳湖总面积达4125平方公里,湿地生态系统复杂,物种繁多,历来就有“候鸟乐园”“珍禽王国”的美誉。湖中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浮游生物266种、鱼类122种、豚类2种、已鉴定的贝类87种。鄱阳湖候鸟有300多种,其中水鸟115种,珍禽50多种,约占全国225种水鸟的51%。区域内盛产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业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有石钟山、湿地公园、老爷庙、大孤山、南山秀迹、吴城古镇、天鹅湖、鄱阳文庙、长山群岛等,近些年来,当地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兴起并取得较快发展,吸引广大旅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旅游产业集群创造有利条件。(四)投资优势。根据《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到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人口将达到3400万,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同时,区域内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丰富,这为投资和企业发展创造条件。除国务院颁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之外,江西省政府还制定《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注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动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落户。此外,还注重改善区域内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吸收并利用外资。[2]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不仅有力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还有利于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
保定市旅游产业集群化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逐渐的发展和壮大,从旅游业的发展实践能够清晰的看出,只有进行集群化的发展,才能够给地区的旅游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对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优势进行分析,并对保定市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加以阐述。
关键词:保定市;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
河北省保定市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再一次的强调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旅游跨越发展”的口号。保定市以旅游业为基础,以此来带动旅游交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完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等,以此来带动保定市经济建设获得全面性的突破发展。
一、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河北省保定市具有“首都南大门”、“京畿重地”等称呼,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保定市拥有2处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8处4A级国家旅游景区以及14处3A级国家旅游景区。同时,保定市还具有历史悠久的革命历史,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市内还开办了3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从旅游商品角度来看,保定市的旅游商品样式齐全、种类繁多。例如,白沟箱包、曲阳定瓷、安国中药以及顺阳桃木剑等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地区特色,成为保定市旅游行业的重要经济支柱。
二、保定市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化的优势
旅游产业集群分析论文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产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借用产业集群概念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可以将旅游产业集群界定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旅游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关注的是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旅游价值链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特征,关联性特征,经济外部性特征,动态特征等。
1.新疆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区位商法是用来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
区位商公式:LQ=EijEiEkjEk
式中Eij指i地区产业j产值,Ei指i地区总产值,Ekj指国家k产业j的产值,Ek指国家k的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相对专业化;大于1.12,即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在产业集群识别中,LQ大于1,就可以认定产业集群形成[2]。
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策略
摘要: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首先对滇西北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的三个方面,旅游市场现状、旅游资源现状和旅游相关设施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其次引入区位熵研究方法对滇西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滇西北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整体和内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滇西北地区;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发展态势,使得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滇西北地区是云南省六大旅游热点地区之一,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的首选。滇西北地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被划分为四大片区,分别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滇西北总占地面积为8794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总面积的25%。滇西北是云南省六大旅游区其中之一,地位显著。其中旅游产业是滇西北地区发展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部分地区旅游产业并不完善,区域旅游产业聚集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分析滇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利用区位熵计算出该区域旅游产业集群集聚程度,提出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策略。
1滇西北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1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滇西北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滇西北地区四个州市的累计旅游总收入为2354.91亿元,占云南省旅游总收入的五分之一。滇西北地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3071.47万人次,占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的16.34%。滇西北地区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为298.26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五分之二。相比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滇西北地区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在这整个云南省比重更大,所创造的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也更高。由此可见,滇西北地区在云南省旅游市场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国内外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等都在省内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探究论文
摘要:旅游产业财务管理关涉到企业正常运转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实现,对其优化路径的深度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加大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增强财务监控力,优化财务管理时效性,构建有效的资金流,信息流、管理流运行机制。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优化路径
一、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的立体检视
时下,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难度显现在四个层次。其一,陕西旅游产业会计核算体制行业特性缺失,制定的该产业核算体系缺乏操作性,会计核算操作的技术线路只能按其产业性质与相似的其他产业作为参照。其二,陕西旅游产业运行当中财务制度不完备,其营业收入和运营的成本费用存在核算失真,被动地将真实的财务信息隐藏,其三,陕西旅游产业财务指标设置基本到位。但存在对财务指标评估体系的建构。为旅游产业集群空间拓展和时间链接产生“阻抗”效应。其四,陕西旅游产业财务管理流程不精益,财务活动偏离其行业的会计核算准则。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其渊源于下列枢机,(1)公司利益层面,会计账簿及会计科目设置有意识地不规范,少开或不开发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少缴税金等,其目的在于增加收益。(2)内部财务管理层面,为规避税收征管,账务处理有意识不规范。如营业收入没有按取得收入时应开具的旅游业发票记账联进行收入核算,而是按旅游团事先约定的金额确认收入;营业成本应以取得的合法原始凭证为依据,而有些景区是以与对方签订的结算单为依据入账。(3)收入核算层面,旅游地对单位组织的旅游活动因对方会索要发票报销,而在账上如实反映这部分营业收入,但对自费旅游的个人因没有索取正式发票的要求,则以自制收据收取旅游费不将这部分收入入账,造成营业收入不真实。(4)运营成本层面,旅游地成本费用核算依据庞杂,无统一的参照范式,主要体现为,一是成本费用凭证不全,景点门票等凭证未全部装入会计凭证中;二是未将与该经营中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的原始票据装入凭证中,无法核实账上列支的费用是否是其经营过程中的必要支出;三是收支核算不同步,特别是景区的维护管理费,是为维持景区的正常经营早已在账上列支,但与营业收入的发生不匹配。(5)价格机制层面,陕西旅游产业定价弹性曲张度较大,造成行业内所得税监管难度加大。旅游产业有公认的贡献率却没有公认的利润率,这诱使旅游地景区利用这一价格弹性,对成本费用进行不真实核算。
二、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管理良性运营线路分析
财务管理是旅游产业集群经营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是从价值链上对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循旅游产业的经营目标,有效调配资金链,合理配置资金流向,整合资金资源,规制财务策略,达至财务管理和控制水平的优化流程。其优化路径的实现依赖于两大线性思路:
旅游产业集群分析论文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产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借用产业集群概念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可以将旅游产业集群界定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旅游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关注的是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旅游价值链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特征,关联性特征,经济外部性特征,动态特征等。
1.新疆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区位商法是用来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
区位商公式:LQ=EijEiEkjEk
式中Eij指i地区产业j产值,Ei指i地区总产值,Ekj指国家k产业j的产值,Ek指国家k的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相对专业化;大于1.12,即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在产业集群识别中,LQ大于1,就可以认定产业集群形成[2]。
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策略
1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大庆位于黑龙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闻名遐迩的石油城市,因此整体经济水平和居民人均收入较高。相关部门对于体育旅游产业十分重视,并将其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来看待。大庆具有种类多样的旅游资源,如土地草原、冰雪旅游、湿地湖泊旅游等。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认识,大庆体育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开发了石油文化,滑冰、滑雪、冰雕雪塑,湿地游览,赛马、冬泳等。目前,大庆市体育旅游市场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空间较大、市场前景喜人。
2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的建设相对不足。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是需要很多基础和辅助设施,因为它们为集群化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交通、体育活动场所(馆)、宾馆、餐厅、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等,这些设施共同组合才能形成集群化,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基础环节设施的建设不足、落后均有可能影响声誉。但是,目前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中的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的建设相对不足或落后,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像大庆文化体育旅游集团这样能够将各个方面集中在一起组建的大集团,涉及到文化、体育、旅游等为一体的非常少。
(2)关键要素的开发不平衡,并缺乏紧密性。目前,大庆市的旅游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全市的旅游景区大部分只注重门票收入,对于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中关键要素的开发不平衡、不深入,进而忽略了关键要素开发所产生的效益。从横向发展的角度看,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之间缺乏紧密性。如虽然大庆市冬季的冰雪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好,带动了相关的项目如滑雪、滑冰、冰球以及一些东北传统的冰雪民间小运动等不断地发展。但仍局限于冬季运动或休闲项目的开发,夏季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还先相对较少。集群化中的关键要素如体育项目、体育及旅游服务、餐饮、住宿等缺乏整体的开发或者整体开发比较单一,有的项目未涉足;同一要素之间、城乡之间、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体育旅游业的开发以及发展不平衡,相互之间缺乏紧密性。
(3)尚未形成专业的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结构。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蕴含着很多方面,常见的有旅行社、体育活动场所(馆)、旅游景点、酒店、交通等。各个方面在一颗主线上有机地联系,相互间具有横向、纵向、交叉的产业联系,形成了产业链和系统的框架结构。但是目前大庆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中各个方面或企业间只是简单的堆积,内部各个方面的一体化程度很低,分工尚未精细化,经常发生部门分割、利益冲突的现象;很多体育旅游单位在产业链上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市场开发整体上表现出较为零散。如开展较好的冰雪项目的各种器械的设计、开发、生产等均来自于外地,同类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严重的初级竞争的关系,距离高级的合作关系还有很大的距离;集群化中生产性的企业较多,辅助性服务的单位(咨询企业、研发机构等);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人为障碍较多,严重割裂了集群化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援助的局面尚未展开,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的有序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管理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