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22:29: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旅游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研究
以低消耗、高附加值为特点的文化产业已然成为21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已然成为众多国家经济转型的首选。当前我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当中也在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使得文化产业在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样,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本身就涵盖多个产业,集多种产业功能为一体,对于地方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效应。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政府也日益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本质属性来看,文化与旅游两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属性,而旅游则是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和价值实现途径。伴随着我国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契机。因此,探讨如何挖掘旅游产业中文化元素,实现其价值提升,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已经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研究指明了方向,即通过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来增加其产业中的文化含量,进而提高产业附加值。
一、文献回顾
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大多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耦合问题。如王振如(2009)就着重从生态农业的角度探讨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模式和结构优势①;张海燕(2011)则围绕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问题②;鲍洪杰(2010)通过定性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来构建指标体系,形成模型评价标准,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③;张建(2009)则结合产业链理论来分析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链条环节,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众多的相似性,这也形成两者耦合的基础④;张洁(2011)指出文化是旅游业的发展根基和资源元素,突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购物休闲旅游产业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进而提出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互动发展的对策⑤。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引入耦合量化分析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如张琰飞(2012)以3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来构建模型,进而来实证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的区域差异⑥。刘定惠、杨永春(2011)则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来验证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⑦。周叶(2014)则通过灰色系统分析理论来验证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⑧。应该说,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研究热度的不断提升,关于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但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验证阶段,虽然有部分学者尝试着结合数据和模型来验证两者关系,但尚未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福建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对福建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验证,以此为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耦合现象主要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虽然其是从物理学当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但产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由具有类似于生命机体组织属性的企业组织系统和周边产业环境系统组成的,因此近些年来耦合原理也被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产业耦合系统是指两个产业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进行信息、技术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交换、渗透与循环,并在整个产业业态进程当中进行竞合和联动,从而形成良性的共振关系。在整个产业耦合系统运转当中,产业关联是产业耦合的技术支撑,而产业耦合发展到高级形态也就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即是产业融合为一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相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两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复合有机体,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这主要体现在两者产业要素流动、产业政策互动支撑及产业布局等方面。首先,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根源,而旅游产业可带动文化资源价值的增值和延伸创新。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外延,提升其经济效益,因为通过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挖掘出新的文化产业主体,赋予原有旅游产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比如当前类似主题公园、创意园区及影视基地等新型的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中,从而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资源的跨区域传播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资本,拓宽了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渠道,进一步壮大文化市场规模。特别是随着国内民众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增加了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比如会展旅游及文化展览会的举办,本身也可有效提高文化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升旅游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相关文化资源价值增值。其次,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汇集了众多人力、资本要素,在各个区域形成了优势领域,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图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图而文化产业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相关优化。因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空间交叉布局,形成了相互承接的耦合关系,促使了技术、劳动力及资金等产业要素的动态调整,从而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带动了两者相关边缘产业的优化,两者的耦合关联性见图1。
三、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模型构建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而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促农增收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龙南县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将客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当中,着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既推介客家文化,又促进旅游产业,*年,龙南进一步开拓创新,以建设“客家名城”、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以构建“赣粤客家旅游后花园”为定位,依托“客家文化年活动”这个载体,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在海内外进一步唱响客家品牌,助推旅游经济迅速崛起。
一、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
*“南大门”龙南,其境内穿越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大广高速公路,独特的区位优势及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为龙南提供了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优良基础和环境。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对弘扬客家文化、助推旅游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是挖掘传统文化,推介客家文化的重要手段。龙南客家文化独具特色:370多座客家围屋犹如珍珠散落大地;客家服饰朴素、大方,体现农耕生活习性;客家婚嫁习俗保留了中原汉族之古风,极尽慎重、郑重和隆重之仪;风格火辣的客家山歌,表达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旅游这个平台推介传统客家文化,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体现。
其次,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是唱响旅游品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雄峻多姿的小武当山、苍翠如画的九连山、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树群、九曲十八弯的龙头滩……龙南诸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龙南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唱响与众不同的客家品牌,由此打造特色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二、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做法
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内容摘要】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紧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2020年张家口举办冬奥会的重大机遇,推动“旅游+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的旅游资源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河北省的四届旅游发展大会,来探讨河北省是如何来进行旅游产业开发的。
【关键词】旅游业;产业发展;旅发大会
一、河北省旅游资源现状
河北省是既享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西临太行山,东临渤海圈且内环绕京津,又是集悠久的历史、多彩的自然风光、耳熟能详的红色文化于一体的资源丰富的省。河北省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依托以旅游业为基础,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基本类型,可谓是繁华盛开,百花齐放。是全国唯一兼有各种地形的省份,堪称中国地形地貌的一个微缩景观。河北省有以下几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一)红色旅游资源。河北省有着很长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所以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河北省就有14家红色景区入选: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旅游革命区、邯郸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武安市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保定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最为代表性的有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涞水县野三坡平西抗日根据地等)、唐山市乐亭县故居和纪念馆红色旅游纪念区、邢台市邢台县抗大纪念馆以及前南峪村、承德市烈士陵园及纪念馆、张家口市张北国防教育基地,而这些景区几乎包含了河北省所有的省市所有的县级市,足以可见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二)绿色旅游资源。河北省绿色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形式为两种:一是青山文化,二是草原文化。因其西倚太行山,所以其青山资源主要包括有秦皇岛的祖山、承德兴隆县的雾灵山、张家口境内的长城岭(崇礼群山)、小五台山、河北省来源境内的野三坡、白石山、省会石家庄周边的托梁、天桂山、苍岩山等。而提及到草原文化,则主要是指围场坝上(木兰围场、丰宁坝上、张北坝上)等区域,其中较为著名以及受游客欢迎的是京北第一草原和乌兰布统大草原。(三)白色旅游资源。因2020年河北省张家口承办东奥会的召开,使得张家口这个城市的名字开始被世界认识,被世人熟知。张家口崇礼因独立的地理位置,使得冬天常年被冰雪覆盖,因此这也构成最近几年形成热潮的“滑雪热”,而京张铁路的开通,更是大大缩短了人们在路上的时间,同时也吸引着更多游客到这片白色旅游资源去度假。(四)金色旅游资源。金色,也是黄色,又同皇,是皇家的色彩,构成河北省独特的皇家旅游,清朝的两大墓地———清东陵、清西陵分为位于河北省的唐山遵化和保定易县。皇帝冬天在北京办公,夏天的时候离开了紫禁城到承德避暑山庄,秋天去木栏围场打猎。河北应该说是清朝皇帝生生死死离不开的地方,是晚年安息的地方,也是休闲度假的地方。(五)蓝色旅游资源。蓝色,是蓝色的大海,河北省拥有四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最有名的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在秦朝的时候皇帝向世界开放,这里就成为了达官贵人暑期避暑进行政务活动的地方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度假场所,可与美国的夏威夷相媲美。现在的北戴河,因其特殊的山丘地势,再加上其路边有各式各样的欧式风格的老房子,构成了北戴河独特的风情味道。秦皇岛历史非常悠久,这个地区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的名字命名的地区。曹操等诗人也在这儿留下了很有名的诗篇。以北戴河为中点的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都构成了河北省独特的蓝色旅游资源。
二、河北省旅游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散步凌乱,没有形成全域旅游。河北省具有丰盛的旅游资源,但是大部分资源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旅游线路或者是旅游区域。比如说云南,很多游客一提及云南,往往能想到那些耳熟能详的线路,昆明-大理-丽江,或者是昆明-大理-丽江-版纳,这样线路的形成无形中就成了吸引游客停留时间更长的有利工具。而河北省,往往面对游客时,想到的只是其中的某一个城市的固定地方。(二)旅游产品宣传不到位,不出名。河北省有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比如:正定的隆兴寺,拥有六个全国之最,其文化价值之高,但很多外地游客甚至是本地人都单纯地把它当做一个烧香拜佛之地。再比如保定的直隶总督署,盛名在外,可是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非常少,很多人更是不知道保定有这样一个地方。像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就使这些丰盛的文物古迹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三)旅游资源产品特别是文化古迹保护不到位。旅游作为对外展示整体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如果仅是某一个景区的治理不到位,留给游客不堪的印象之后,对整体城市的印象也会下降很多。比如:赵县的赵州桥,从小语文书上耳熟能详的一篇文章,充满着神秘的神话色彩,但当游客满心期待进入景区之后,河下的水污浊有异味时,顿时丧失了所有的兴趣,进而对整个城市印象分都会大幅度降低。
旅游产业论文:小议旅游产业的发展及战略
本文作者:冯晓工作单位:舟山市旅游委
目前现状进入本世纪初以来,舟山市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文化用品制造业和批零贸易业开始起步,以海洋、佛教为特征的旅游工艺品进入全新时期。以市场为导向尝试了与渔民画有关的工艺品创作与订单制销售,先后开发创作了布贴画、书简旅游商品、工艺画、海螺渔民画、黑陶彩绘渔民画、杨枝观音碑、金箔金刚经、心经、工艺贝雕画系列、大悲咒系列、青铜器、水晶系列制品、纯银纪念章、银金纪念章、船板画等。其中,青铜杨枝观音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展览品博览会金奖;杨枝杯(青铜器)获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览会金奖、浙江民间艺术品展览金奖及浙江民间艺术作品展银奖;贝雕工艺品“东海鸟岛”获2000年浙江新优旅游商品奖。2003年开始,舟山夏奥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舟山国际沙雕有限公司、舟山三合商务有限公司、舟山市普陀美艺雕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朱家尖旅游商品开发公司等依托国际沙雕节开发沙雕系列纪念品获得成功。之后,舟山旅游工艺品将佛教文化、海洋文化融入其中,舟山贝雕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夏雨缀等设计、生产的贝雕产品逐渐成为一份文化大礼,进入旅游市场。舟山贝雕、舟山渔民画、系列佛教用品再次形成规模,并再现了舟山经济发展的时代气息,终于成为舟山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旅游工艺品制造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贝雕、渔民画、船模、船版画等备受中外游客欢迎。舟山渔民画走出国门,先后应邀在法国、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博览会展出,并走俏欧洲市场。在此基础上,舟山渔民画又相继延伸出系列居饰、织锦渔民画、渔船船模系列、船板画作品和绳结系列产品,使舟山渔主题工艺品成为一种最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工艺品,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同时,依托佛教文化开发的系列产品也在管理提升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如佛像、檀木佛珠、鎏金五方佛、杨枝观音、青铜钏鼎、佛教经典、中式日式香炉等金铜工艺制品获得了新生。活动主题产品,如“哥德堡号”如意书签、纪念笔礼盒装、金银纪念币、琉璃金属茶叶罐、水晶烟灰缸、名片盒、仿哥德堡号船模、沙雕笔筒、烟灰缸、仿古竹筒、山水诗画、沙雕旅游纪念品基本站稳了市场立足点,进一步推动了舟山市旅游工艺产品的深度开发和规模发展。
从产业发展路径来看,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本地材料、本岛工艺、本土人才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产品特色。比如船板画创作、渔民画创作、船模制作等,既具有对周边内陆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面,更具有东海海岛地区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新意与独创的一面,这正是舟山工艺美术得以发展与壮大的文化根源。二是本地工艺美术发展进程的快慢与当地城市的产业转型有极大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十年间,舟山的主导产业经历了由“渔、港、景”到“港、景、渔”的痛苦转折,也正因为这一转折过程使当地的海洋旅游产业提到了应有的地位,以旅游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旅游工艺品才得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地方化、规模化、标准化开始迈出了新的步伐。从产业结构特点来看,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地旅游工艺美术的产业纵向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主要侧重主导产品的系列衍化创作和批量加工,佛教用品系列、渔俗饰品系列等同一产品的创作形式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多角度延展与多元化发展的倾向。二是从当地旅游工艺美术产业的横向结构来看,在处理创意与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垄断与价格竞争等方面明显倾向于前者,这与当前业界盛行的“小创意、大作品”、“在保护中前行”的理念和发展策略仍有较大的差距。舟山市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舟山贝雕、沙雕等雕刻类等很有当地的文化特征,但限于作坊式的数量规模无法进入省级保护项目。目前舟山贝雕工艺品多限于政府或部门间的市内消费,且并未进入地方政府公务性礼品采购之列,民间前来收藏或者购买的数量很小,只有少数国外游客或特殊爱好及收藏者才对这类手工艺品产生兴趣。尽管贝雕原材料在舟山分布广泛,但很难将此提到产业高度加以推广。二是缺少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和旅游商品购物商场。旅游工艺品是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六大要素“购”的重要环节,但舟山旅游工艺品没有放到应有的台面上,缺少专卖店及专业销售市场,更缺少一支专业营销队伍,导致旅游工艺品收入占旅游购物收入的比例偏低。三是新的旅游工艺品研发落后,同质化旅游工艺品多。据不完全统计,舟山市工艺旅游品市场包括普陀山八大景区270余个柜展和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等市场,年销售产值只及亿元水平,且舟山市本地产品仅占市场份额的2%~3%之间,大多是外地进来的“舶来品”。四是缺少全市旅游工艺品系统开发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研发、推介、销售分工协作互为关联的整体力量。表现在商业、旅游、服务等各系统、单位和个人条块各自为政,没有系统整合、利用好当地的旅游客源资源优势。舟山市旅游工艺品中虽然有几大系列的产品品位较高,但由于推介功能的欠缺,难以形成组合性批量生产和大众化消费氛围。五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的“人文景观”和海洋资源,来体现舟山地方的深刻内涵,导致旅游工艺品的“特色”和“品牌”效应无法得以正常发挥。更新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理念。传统旅游工艺品产业正面临蜕变和再生的考验,适者生存的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文化产业。要把传统技艺与当代的审美需求结合起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对老题材、老工艺进行创新,不断使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政府相关部门应首先通过对本市民间工艺品创作、推介、销售的深度调研,调整发展观念,引导设计开发出有真正舟山地方特色的“海派”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地方标志性礼品。其次,要组织和动员研究机构及企业,加大对观音佛像系列、船模系列、海洋生物系列、渔绳结系列的等地方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力度,研究新的发展模式。工艺品产业的发展必须体现创新主题。“十二五”时期,舟山旅游工艺品要围绕“渔、船、佛”,形成大旅游观念和创造大旅游经济氛围,即以旅游带动工业、带动交通、带动三产消费等大旅游经济发展格局。形成旅游景点、旅游三产、旅游工艺品行业的统筹开发规划,形成互相协作配套的一盘棋格局,打响舟山旅游工艺品牌,加快产业品牌与城市品牌同步推进。形成自己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特色。舟山旅游工艺品的市场空间巨大,舟山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支出19%左右,这个消费比例落后于浙江省内其他地市。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舟山现有的海洋文化资源和客源条件,在推广大众化旅游纪念品与个性化工艺品的同时,形成多个有潜力的拳头产品;做好“海、佛、沙”字的深化文章,以旅游景点为支撑,着重在“特、精、专”上下工夫,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地方标志性礼品为产品主题,形成各自的产业基地,并通过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逐步形成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用建立旅游工艺品开发基金,实施扶持工艺旅游品开发的贴息政策,鼓励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版权保护、专利申请、命名宣传等对策,提升海洋文化、渔文化、海岛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的文化含金量及品牌价值;再是,可适时建成工艺品专业市场,推动销售网络体系建设,并引导产品生产与推广销售适当集聚,形成开发、加工生产和销售相互衔接的“一条龙”企业集群,通过实行“放水养鱼”和“养鸡生蛋”的办法,努力促进本市旅游工艺品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局面的形成。建立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规范、加强自律和信用建设,将部分管理权授予行业协会是政府实施柔性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组织市场营销、引导产业分工、抑制无序竞争等方面协会将会发挥更好的协调与控制作用。支持相关企业尝试筹建专业方向、自愿组合、企业化运作的研发中心、信息中心、推广中心,引导旅游工艺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保护海岛民间传统工艺和传统工艺品。作为海洋文化的一个亮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舟山贝雕作品曾被很多收藏爱好者收藏或作为高中档礼品作馈赠之用。后因种种原因,贝雕生产企业先后倒闭,艺人散失,贝雕工艺几近失传,所以对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舟山贝雕画应进行有效的保护抢救和传承发展。目前《舟山渔民画》的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经过重新包装,使其由单一的观赏性提升为既有地方特色和个性,集新颖性、纪念性和工艺性为一体并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旅游工艺品,使《舟山渔民画》作为海洋文化的特色品牌得以推向国内外市场,《舟山渔民画》已成为舟山民间文化的一种延续。同时对舟山其他民间艺术如木雕、根雕、石雕等加以发扬光大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并与旅游等配套联动,使地域文化特色得到充分展示。
舟山工艺美术品历经百年历史。作为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保护、培育本土艺术家已是当务之急。加快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既要推行民间学艺及名师带徒,又要与中小学的乡土教材、兴趣爱好体验课程结合起来,还要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在中职专业中开设工艺美术职业班,通过奖励、免费、优先入职等办法鼓励学生选择工艺美术专业,以此不断改变现有从业者的业务素质。通过建设专业市场,消除舟山旅游工艺品产业的“小、松、散”现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组织生产,形成规模优势。
农垦旅游产业论文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1.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大部分农牧场是“一场一县”,而且位于市县的近郊,如齐齐哈尔种畜场是齐齐哈尔市的近郊,依安农场、富裕牧场在依安县和富裕县的近郊,或巨浪牧场、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在大庆市境内。2.生态资源上的优势。管理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该局有耕地206万亩,草原80万亩,林地81万亩,水面13万亩;其中有6个农牧场环绕着扎龙自然保护区,共有草原面积68万亩,水面30万亩,属于国内最好的寒温带草原,其中齐齐哈尔种畜场和巨浪牧场有26万亩草原在扎龙湿地缓冲区,拥有林地面积5万亩。3.大农业资源上的优势。在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是北大荒集团的代表,是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如克山农场旱作农业、查哈阳农场水田种植、克山农场马铃薯加工技术等都是垦区现代化农业的标兵。4.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优势。几年来的小城镇建设,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目前该局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撤队并区,小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2年已达到80%。同时也加快了生态城镇的建设,重点加强了绿化、道路、森林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建设,加强了小城镇的物业和环境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小城镇整体功能和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5.文化方面的优势。该局大部分农场建场时间早,并且农场组建的方式不同,有兵团时期组建的,有地方政府组建的,也有省政府直接组建的。由于建场的时间早,组建方式不同,全局各场的文化源头不同,其特点也不一致,有兵团文化、有移民文化,也有知青文化。如查哈阳农场的金界壕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悠久的历史;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迄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6.旅游产业已经有所发展。经过几年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该局旅游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富裕牧场柯尔克孜民族村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被评为“3A”旅游景区;绿色草原牧场的沙坨子旅游已开始开发建设,齐齐哈尔种畜场花卉基地及采摘业开发已有一定规模,北大荒鹤城鲜花港被省政府评为2A级旅游景点,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农垦企业长期以来是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虽然近几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垦区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把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各级领导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2.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科学规划。目前该局各农牧场旅游产业没有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划,有些是盲目发展,尤其是在投资上没有制定科学有序的投资计划。3.旅游产业基础投资不足。从该局所属各场旅游产业投资看,尚未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盲目,很多投资不是围绕发展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造成旅游重点设施、关键项目没有投资,形成不了投资规模收益,旅游基础设施落后。该局所属农场大部分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设施档次和规模不达标。4.缺少旅游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该局旅游产业开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也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关系没有处理好。很多农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上脱节,造成旅游景点尚未投入正式运营,土地和环境管理已出现了问题。
三、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产业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旅游产业政策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旅游产业政策是国家加强和改善旅游业的宏观调控,保障有效发挥旅游的经济效益和优化服务的质量,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旅游产业政策的概念、分类、对比、内容以及发展等方面,专家学者们陆续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据此,就已有的旅游产业政策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括,以便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旅游产业政策;政策研究;综述
1旅游产业政策概念研究
大部分研究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旅游行业的产业政策性质进行界定,应用“产业政策”的概念来定义“旅游产业政策”。就目前经济学领域而言,虽然还未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已产生了几点共识,首先确定了产业政策是政府政策的总和这一主体;在时间上指出产业政策主要指向未来,能够干预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在目标上强调用产业政策进行逐步推进,以弥补失灵的基础市场,从而增强某一区域的旅游产业横向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整体实力。1.1国内学者对于旅游产业政策的界定。旅游产业政策的探究,在整个经济学领域中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关于旅游产业政策这一概念,相较于国外学者,国内学者则是更多的强调旅游产业政策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效用。高舜礼从政策探究的角度进行了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讲解,认为“当前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是由国家相关产业职能部门制定出来的,有针对性的旅游方面的约束措施”。张辉以时间维度的特定性为基础,将旅游产业政策定义“是有针对性的旅游方面的政策指导纲要”。宁泽群从空间维度出发,对旅游产业政策的定义是“为了地区内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规章制度”。罗明义侧重于国家广域性和地区局域性的空间,认为旅游产业政策是“国家或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为促进旅游全面发展所制定出来的利好引导方略,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制度、方案的总和”。王洪滨则定义旅游产业政策为“是一种为了催生旅游,定向的,有计划性的促进方法和策略”。对于旅游产业政策系统的概念,我国只有极少部分人做了相关研究。陈友华将基础于政策课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旅游政策系统”。虽然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却未对其进行详细的划分和具体的界定。而苏振对于机关的各种旅游政策进行了分类,在公共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旅游公共体系:“金字塔型”。1.2国外学者对于旅游产业政策的界定。国外对于旅游产业政策的研究分析多侧重于对政策“战略框架”的制定。查尔斯、布伦特等人认为“旅游产业是一项有计划性的、全方位的、能够起到正相关作用的规范战略,其能够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正面促进作用”。斯洛博丹.翁科维奇提出“旅游相关的政策是我国最高职能部门,为了实现旅游的正向发展,所制定出的能够催动旅游业全面发展的相关行为准则”。
2旅游产业政策分类研究
学者们在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政策的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根据旅游产业政策的功能,张凌云将其归纳成产业结构政策,组织、周边信息技术、产业周边衍生、产业聚集等相关的促进推动政策。分属于扶助重点产业,设计规模经济及保护竞争,支持与推动技术创新活新技术适用,影响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促进产业实现诸如充分就业等社会目标。万先进和张素芳以当时旅游业所处的阶段、经验、问题等现状为依据,认为旅游产业政策存在十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其进行具体分类,即“旅游产业的定位、指引、导向、规划、周边建设、投入情况、相应的周边组织规划、技术周边、法律保护等相关的政策。”。沈姗姗对2008年之前的关于旅游政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归类总结,将旅游产业政策系统的区分为基本和特殊两类政策,产业结构规划为产业、组织、技术相关、布局、周边设施等五个具体类目,当前的一些特殊旅游产业政策则细化为市场和产品两个类目。
体育旅游产业论文
一、产业发展背景
1、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差异,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中钟爱于户外体育运动的人群日益增多,户外体育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拓展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的现象,这种经济区域分布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为经济有待开发的区域仍然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具有古朴的风土人情,而经济发达的区域有外出旅游的经济实力。体育旅游主张的是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旅游不仅不会使环境遭到破坏,而且还可以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为游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氛围。体育旅游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使得民族风俗和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并对其做出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为我国体育旅游注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素。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素养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旅游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加深。
二、产发展的现状研究分析
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旅游阅历越来越丰富,旅游消费者从原来物质方面的需求转变为对精神享受和旅游高品质体验的需求,旅游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必将影响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面对旅游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产业融合所生产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新业态(会展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旅游地产、旅游演艺、体育旅游、旅游电子商务、民俗旅游等)是满足新时期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旅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时期,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热点,掌握旅游产业融合规律对推动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大多关注旅游产业融合的应用型研究,如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特征、模式、路径、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很少涉及旅游产业融合普及性的理论研究,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融合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进行研究,期望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十三五”规划期间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旅游产业融合概念界定
产业融合对旅游业巨大的推动作用早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国内有关旅游产业融合的学术讨论和各项政策不断涌现,使旅游产业相关科研成果不断被转化为生产力。但是,截至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10余种,例如:徐虹强调“系统理论的渗透”、严伟强调“产业结构的变化”、程锦等强调“产业关联的作用”等。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融合进行定义时主要侧重于旅游产业的关联。本文中所提到的旅游产业融合是指当在遗传机制作用下所继承的原有惯例不能带来满意的利润时,旅游企业重新搜寻和创造新的惯例,将有针对性地与目标产业进行融合作为旅游产品创新的主要路径,通过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继而引起同行的模仿和追随,最终扩散至整个旅游产业的过程。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是真正生产融合型旅游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种线上线下旅游企业,这些旅游企业直接或间接生产和培育出各种旅游新产品和旅游新业态,客体是各种融合型旅游产品和旅游新业态,包括实体型产品与服务型产品,旅游产业通过自身或其他行业的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战略性产业。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激励机制
旅游产业进行跨界整合以及生产融合型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大方面。激励机制是旅游产业融合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旅游产业融合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外部激励。外部激励基本上是在人类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外部激励一方面给旅游产业融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包括旅游行业内部的压力和其他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给旅游产业融合带来了发展的动力,旅游产业借助外力帮助实现自身产业融合升级。影响旅游产业融合的外部激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不管是20世纪60年代的航空技术,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科技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之大已毋庸置疑,进入21世纪,在“互联网+”时代,高新科技正影响着人们生活,其中移动互联网、虚拟科技等技术正推动旅游业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随着各种高新科技的涌现,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往关注旅游生活中的吃、住、行等基础层面发展为逐步重视旅游活动中游览、娱乐、体验等深层面,旅游产业融合创造的多种新型旅游产品正是人们强烈的旅游需求下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强力推进,旅游企业通过与这些高新科技的融合,在市场营销、信息搜集、企业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景区门票销售系统、酒店网络预定系统、旅游旅行社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等,大大提高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第二,产业分工的升级。按照传统产业分工,一、二、三产业分工非常明确,彼此并没有太多交叉与结合。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整体经济条件的持续向前发展,人们可随意支配的闲暇时间和收入呈逐年涨幅趋势,因此,人们外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外出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从而导致旅游市场需求个性化、多元化,要求旅游产品种类多元化。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线上线下的旅游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经济效益,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生产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但是,我国传统的产业分工体系由于相互交叉和结合的内容很少,因此根本无法满足新时代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因此,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各种产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重新分工和升级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内部激励。内部激励是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相关旅游企业自发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在力量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旅游产业融合的内部激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旅游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具有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旅游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过于依赖原有的市场惯例,止步不前,便会陷入被动,并逐步退化。因此,旅游企业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才能不断保持与提升自身的优势,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较高的创新能力正是旅游企业不断学习和提升的重要体现,其中,旅游产业融合型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第二,高端旅游复合型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各类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作为旅游企业宝贵的无形资源,是旅游企业相互争夺的焦点。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旅游产业将与农业、工业、文化和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更多旅游业态,新旅游业态的出现必将需要新型旅游人才的加入,这些高端旅游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他们为旅游产业融合制定方向和目标,从而引领整个行业积极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安徽省旅游产业增长要素分析
一、引言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应特别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近年来,安徽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5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增长20.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6亿美元,增长23%,国内旅游收入3980.5亿元,增长20.3%。而支撑安徽旅游较快增长的资源要素正在逐步转换,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下行趋势,但本质是旅游产业结构问题。在过去10多年里,安徽旅游业发展相对不充分,旅游业发展只注重规模,不注重效率和质量。随着安徽省旅游产业比重提高,大量资源流入旅游业,如果不加快现代化步伐,就会导致安徽省劳动生产率的整体下降。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提高旅游业劳动生产率是必由之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常态时期,笔者拟借鉴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影响因子和全国或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相关研究,以C-D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运用索洛余值法从供给侧测算安徽省旅游产业增长的要素贡献,探讨要素贡献发展不平衡的内在原因,为安徽省旅游产业的高效持续增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1,2]。
二、研究方法及指标数据
(一)索洛余值法模型
经济增长不仅需要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增加,科技进步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1957年,索洛提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并建立了索洛模型。索洛剩余是指除劳动和资本投资贡献外,由综合要素生产率带来的产出的增长[3]。为了研究供给侧各要素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增长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C-D生产函数的索洛剩余值法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增长的要素贡献进行测算[4]。基本思路是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要素的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设总量生产函数为C-D生产函数:Y=AKαLβ(1)其中,Y为实际总产出,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α、β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为估计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α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对方程(1)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有:ln(Y)=ln(A)+αln(K)+βln(L)(2)在规模收益不变的约束条件α+β=1下有:ln(Y/K)=ln(A)+αln(K/L)(3)估计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α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后,带入下面方程可以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ΔA/A=ΔY/Y-αΔK/K-(1-α)ΔL/L(4)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处理
生态圈旅游产业论文
一、旅游产业生态圈提出的背景
(一)产业化时代,旅游产业聚合发展
在产业化时代,伴随着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民休闲意识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层级化、集聚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产业以整合互补共赢为导向,以传统旅游产业为核心,旅游文化业、旅游服务业、旅游金融业、旅游信息业等相关旅游产业迅速实现产业集聚,由传统的单维度的旅游链转变为三维度的旅游产业集群,再进化为多维度的旅游产业生态圈。
(二)市场化时代,旅游企业竞争加剧
在市场化时代,旅游产业的发展更依赖于运用市场的“无形的手”来实现旅游资源与旅游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旅游效率。近年来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更多的行业巨头转变投资方向,开始涉足旅游产业。传统旅游企业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努力做大做强。同时由于旅游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萌发出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因此,旅游产业生态圈内企业数量迅速增长,伴随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旅游企业竞争逐渐升温。
(三)大数据时代,旅游技术手段变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管理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