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18:37: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绿色农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摘要:农业是当前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也开始越来越注重饮食的健康,这就给农业种植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种植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于农作物的高质高产都有很积极的影响,而且当下人们都非常注重饮食健康,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新时期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追求。主要对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推广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绿色农业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其欢迎度也非常高。绿色农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需要广泛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业种植人员看到它给农业种植带来的效益。但是在实际推广中有很多原因限制了农户对新技术的掌握,制约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很多农业种植户对其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农业种植户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就更别说应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对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广工作还有所欠缺。对于这种情况,应提高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度,对当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明确分析,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实施有效的推广策略。
1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关系
绿色农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绿色农业技术,另一部分是绿色农业产品。绿色农业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负面影响,在农业管理中秉承绿色理念对农作物进行绿色用药与施肥,以满足当前时展下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农业种植户在农业种植中应用先进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使先进的技术在当下能够被广泛应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将推广工作充分地落实下去。而且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配合,了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提高推广工作的效率,从而让更多的农业种植户对其深入了解并且广泛应用,实现农作物高质高产,进而提高种植户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生活质量[1]。
2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摘要:目前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据了重要比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五位一体”战略的提出,农业经济逐渐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途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实现稳定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主要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效益以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推进农业种植技术过程中,发展生态经济能够更好地保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绿色植物能够更加健康生长。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绿色发展模式一直是我国近些年重点发展的经济模式。和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绿色发展模式主张的是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这样更好地解决了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问题,是我国实现“五位一体”的重要举措。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于农业种植技术来说,一方面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外一方面要减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破坏,尽量减少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绿色农业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了农业技术和农业产品。发展新型技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保障,应加强机械化技术和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而推动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加强技术改革和技术推广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较,具有以下的优势。第一,安全性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追求的是绿色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减少对周围物种的破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在农作物中的残留,这样种植的农作物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第二,具有品牌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产品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各农业地区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来推广自身的农业产品,建立品牌,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第三,具有很强的资源性。通过推广农业技术,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乡村战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推广农业技术过程中,还需要切实考虑到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推广方案[1-2]。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
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绿色发展是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内容。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对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农业;绿色发展;基地;现状
绿色农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理念,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以“三品”为主的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品牌培育中凸显引领带动作用。
1绿色农业发展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5.1亿亩(主要为产品面积、基地面积)。新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1883万亩,与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模相比,占3.7%。其中北疆绿色农业面积11883620万亩,占全区的86%,南疆263万亩,占全区的14%。目前,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发展数量上,全国“三品”总数已达10.3万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9万个,绿色食品2.1万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0.3万个。新疆“三品”总数1356个,占全国的1.3%,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10个(种植业产品781个,畜产品67个,水产品212个),绿色食品277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69个。到2014年底,南疆四地州发展现状为:无公害农产品124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16个,分别占全区的12.3%、15.5%、23.2%。从全区整体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绿色农业发展比例已经达到30.3%,基本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年—2020年)》及其评价指标,但与全国发展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差距大。
2绿色农业发展成效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途径分析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发生根本性转变,人们越发关注农产品的绿色健康。而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追求,为绿色农产品带来广阔市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绿色产品生产关键,然而,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形式,影响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绿色产品市场难以真正做大做强。对此,文章对其的推广展开探讨,以期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高群众饮食的绿色健康。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途径
我国农业种植多数地区的农产品种植仍以使用农药、化肥为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情况,作为农业大国,无疑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农民所种植农产品的销售。对此,国家应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特点与内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以生物的循环再生为基础、展现自然生物的发展规律、使生态环境保持原貌的一种种植技术。绿色农业主要包含2方面:绿色农产品与绿色农业技术,主要是指以绿色农业技术为主,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充分发挥绿色农业技术的节能、环保、绿色作用,以此产出绿色农作物并推广。在绿色农业技术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占据重要地位,当前,该技术已经逐步推广,成为新时代下人们健康追求的农业种植方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具有以下鲜明特征: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先进农机设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绿色农业概念有效融合;保障了农产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安全;增强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并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应用中,主要具有以下内涵:其倡导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绿色产品的生产,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农村种植环境;倡导以人为本,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产品表面的毒素,产出营养合理、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倡导农业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以此保障绿色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充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绿色农业的核心为科学、高效、安全、和谐。因此,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作为绿色农业中的重要技术,其推广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
2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中存在的弊端
绿色发展生态农业研究
1我国生态农业情况
1.1农业本身生产阶段引进外来农业品种的影响。在农业生产阶段,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农业品种越来越多。大部分物种都隶属外部引入品种,导致本区域许多动植物被影响与种族结构与数目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并且,引进物种的生产使用了转基因科技,有着高产、抗病害的功效,引进物种与它类物种在成长阶段,互相杂交让相异的基因融合,导致大部分生物品种出现危险,甚至有灭种的风险[1]。1.2农业生产阶段所用的化工商品的影响。当代农业已经变更了传统的农业望天收获、依赖环境均衡发展、产出能力弱、没有保证等局面。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使用科学技术,催生了推动农作物成长、提升农作物抵抗病害功能的新式农药与化肥等商品。然而,大批次的运用新式农药、化肥等化工商品,提升亩产量,也让农药、化肥等化工商品在环境中大批留存,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生物绝种,引发生态风险。1.3农业产业结构调节的影响。为了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愿景,达到共同富裕,只依赖农业生产农作物会让农业发展的格局变得极小。所以农业对种植构造、产业链等的调节,组成以农作物为核心的产业链,能够让一部分农业发达的地区先富起来[2]。在该阶段,农业引进了大批经济农作物为种植受体,比如,蔬菜水果、中药材、花朵等,农业增产功效明显。然而在该阶段引进了新的污染源,比如,相异的天敌、新型农化药物、土壤等新的模式,都加速了农业生态的不均衡发展,导致生态被破坏。1.4农业深加工产业、体系化产业影响农业工业化是当代乡村的一大特色,以农业商品为下游资源,在乡村构建深加工公司,完成农业产业链的打造。比如:面粉公司、食用油炼化公司、牲畜公司、牲畜屠杀公司等,农业产业链也开始向当代化靠拢。并且,当代农业对生态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影响更为恶劣[3]。
2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农业人发展的策略
2.1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生态健康、平衡发展、高产能化。怎样让传统农业经济向生态农业经济转化,是我国当代农业建设需要面临的课题。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来说,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界对农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缺陷,例如人口基数变大与土地紧缺的冲突、土地污染日渐恶劣并且使用率偏低、农业生产力滞后等,给出了农业经济应关注可持续发展,就是说构建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师本世纪农业经济进化的一种态势,是一类农业生产系统与农业经济体系互相融合的循环经济体系,就是说是一类稳态经济。其扬弃了传统模式——过分依靠化学商品、矿物燃料而对资源、生态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发展方法,倡导农业生产应具备可再生性、繁杂性,这也是农业发展模式要和生态体系的繁杂性、生物的多元化维持内在统一。因此,怎样调和农业、生态与资源的关系,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科学发展四生态农业经济进步的前提与基础。在价值观层面,生态农业经济需要耕地的价值健康,人类与生态间的价值健康。所以,在发展方式方面,生态农业经济需要提升农业产能,要和人类、资源、生态等平衡发展,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够同时获得,进而让整个体系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互换位于低消耗、有效合理的资源循环再使用的可持续的态势。因此,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参考何种经济价值观,也会导致效果的不同。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农业产出过度倡导经济增速,却忽略对资源、环境的维护,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与盐碱地丛生等难题。这样的难题已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比如,1980年代,对生态农业怎样发展等课题,专家学者从学识与实操两大层面实施了研讨:学识方面,解析证实了农业生态体系与构造、农业生态经济生产观、生态经济的需求观与生态经济价值理念等中心议题,深入探讨其内有的价值是否合乎准则;运用方面的研究是是否能找到一类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设计思路、策略、预案等。目前,以绿色发展观念为理论基础的农业进步态势,为当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就是指平衡、低碳、新欢、无风险、清洁、节省、高生产效率的发展模式。具象化地来说,生产模式应洁净环保;资源使用应低碳并确保二次使用、节省高能;产业链应生态平衡、秩序井然、高能高产;商品构造是绿色有机、保质保量,优先考虑生态[4]。2.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方法论准则——整体共生、体系优化。被当做生态农业经济价值旨归的生态经济价值观倡导农业产出不但要保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进步,并且生产方式、生产观念均要遵守整体、有机、生态经济、生态德行的准则,并需要保证土壤、资源以有机、整体性、生态的伦理关注。因此可以想见,生态经济价值观的方法论准则应整体化与生态化。当中,整体化以生态学为理论源头,倡导人类与生态是有着繁杂特征、多元性并最终趋同的整体,并在此前提下深入谈老一致性与多元性并存的可能。这是由于在生态体系内,物种多元性是保证整个体系均衡的前提和基础;反之,体系的完备性也有助于保证体系的多元性。有鉴于此,在绿色发展观念的引导下,以生态经济价值观为前提的生态农业经济进步应着眼于共生性准则。体系优化性准则为方法论准则。整体共生性准则倡导的是生态、人类与社会间关系的整体性、内在关联度与并存性。其目标是,透过有机单体、物种、生态体系、寿命过程的实体性与其相互间的互为补充、共生共灭对的关系,变更人类对生态的征服与冷漠的心态,进而让人类在与生态共处时不但应遵守自然定律,还可以让自然本身敬畏自然。既应从道德的视角敬畏自然,也不应单从个体的利益或地区经济权益为切入点去维护生态环境。这是由于生态体系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而不单是个体的道德规范。在以生态经济价值为旨归的生态农业产出阶段,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并存并协调发展,以规避因为农业产出给生态带去永久性伤害。体系优化性准则则倡导整体价值的最优化,就是指透过人类、生态与社会三大子版块间的和谐并存的良性循环,让人类与生态的复合生态体系能够长期位于和平的态势,让系统价值优化不再是空谈。
3小结
生态农业是对接传统农业完成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新业态,其倡导生态保护、绿色无害,是生态文明构建的体现。以“绿色发展”观念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应倡导以生态学为主的生态经济价值理念,而生态绿色、均衡循环、高产能化是基础发展模式,整体共生、体系优化等是其发展准则。在具象化的操作中,生态价值取向是对整体共生性准则与体系优化准则的最完美的诠释。生态价值取向对价值的解读也是生态环境特点的,怎样在绿色发展理念下解决生态农业发展难题,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术界探讨的焦点问题。
绿色农业途径分析论文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绿色农业模式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沿点。在世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部门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及农业机械装备,依赖大量的投入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用高投入换取高产出。这种农业即使考虑到生态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不很全面,因此这种现代农业是不完备的。
关键词:环境绿色农业意义途径
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实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绿色、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起涵养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自从有农业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日益加剧。然而,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在最近50年来迅速扩大的,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在建设生态省的工作中将保护黑土地,合理退耕作为一顶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在现代农业的架构下,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50多种农业模式。现行的这些农业模式有各自的特征和不足,都是从某一方面、某一技术层面上提出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绿色农业则站在现代大农业的高度,用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相互和谐的理念贯穿到绿色农业的全过程之中,因此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
绿色农业为现代农业领航成为亮点和优势
在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中,如何减少农业面临的污染?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中,如何实现农业与生态共赢?在进入产业化程度大发展时期,如何确保赣牌农产品畅销市场?*在向现代农业大踏步行进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悄悄发生质变——
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必须先确保数量安全;在确保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确保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
当我们从全国甚至全球的视角审视*农业时,压力与动力与生俱来: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七成,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不间断输出粮食的省份之一,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从未改变;另一方面,入口安全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如何冲破层层技术壁垒,顺利走向市场,是*农业长期必须正视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经全省人民深入思考和广泛实践,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踏步前行中,思路已日渐清晰——发展绿色农业,让绿色基因加速向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渗透。
绿色农业成为*农业的亮点和优势,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各地绿色农业从迷惑到尝试再到踊跃参与的过程,是绿色农业发展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我们对绿色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食品安全与农业绿色特色产业发展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概括分析德宏食品安全和农业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前面临的问题,作者指出加强德宏食品安全生产和经营的监管,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和扶持德宏特色农业品牌,维护农业特色品牌权益是实现边疆民生安全、建设美丽边疆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德宏;食品安全;特色产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市场秩序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德宏是多民族的边境农业州,历年来,德宏州人民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出台各种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把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加以关注。但受当地多民族、边境互市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特色产业科技技术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特色产业转化为食品中的安全度和健康度还没有一个标准,食品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问题凸显,由于没有统一标准,特色食品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及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都存在隐患。如何加强农业特色产业链管理,将食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系统地链接在一起,是解决德宏特色食品安全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宏州三县两市(芒市/瑞丽/盈江/梁河/陇川)相关方面的工作调研,试图分析德宏食品安全与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及德宏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强食品安全与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德宏州食品安全工作与农业绿色特色产业工作情况
(一)德宏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现状
截至2015年6月30日,德宏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6582个,其中: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9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96家,食品经营单位10623户,餐饮服务单位5371户。农资经营户1095户,规模养殖产906个,畜禽定点屠宰场71个,动物产地检验报检点53个,生鲜乳收购点5个,饲料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0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27万亩,畜禽198万头,全州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707个。除了大米和蔗糖等少数产业外,德宏州的食品企业呈小和散的状态。
绿色农业发展的困境及路径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绿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生产运输条件有待改善、农民绿色发展意识淡薄、缺乏科技和人才支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实现绿色农业生态转型。因此,必须加快发展绿色农业,通过改善绿色农业生产运输条件、增强农民绿色发展意识、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等途径提升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这对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农业;困境;路径
新时代绿色农业发展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人民幸福、国家发展和人类前途。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农业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农业的发展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内涵与外延
摘要: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是农业绿色生产的必要活动过程,科学界定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内涵与外延对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前后延伸,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进行了概念辨析。由此,提出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概念,总结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具有要求节能、降耗、减污,强调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用、追求全产业链绿色化、注重多重效益的统一等基本特征;同时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从产前绿色生产行为、产中绿色生产行为、产后绿色生产行为三个方面论述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
关键词: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内涵;外延
一、引言
农业绿色生产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2017年9月,我国了第一个农业绿色发展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的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每公顷使用的肥料量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所用化学农药的平均数量是发达国家的2.5~5倍[1]。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农业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行动手段,是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的绿色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上。目前,学界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还缺乏明确的界定与深入的解读。因此,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概念内涵是当前值得研究且必要的基础理论课题。学界对农业的绿色生产、绿色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由于我国对农业绿色生产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具体到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较多的关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主要通过实证方法研究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后农业的增产[2]、增值效应,农药化肥的减量效果,以及生产成本的节约等[3]。二是考察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从农业相关主体的内部和外部出发,主要从主体特征、绿色生产技术[4]、政策、组织、信息[5]、监管[6]等因素来分析具体的影响程度。三是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学者们主要从农业绿色生产培训[7]、农业绿色技术、相关激励机制[8]、宣传与教育、农业生产组织结构、集约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监管力度[9]等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总体来说,学界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一是缺乏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明确定义,已有研究多是探讨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等相关话题。二是更多地将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视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外延明显要大于前者。三是较多地关注农业生产环节的绿色生产行为,而对于其他环境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概念,并尝试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进行界定,以期丰富农业绿色生产研究的相关理论。
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内涵
(一)概念辨析与内涵界定。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相关理论溯源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10],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11]。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源头,也是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目标。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IE/PAC)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清洁生产”的概念开始广泛使用。1994年,我国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我国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但可以明确的是,清洁生产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发展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同时也强调从原料到产品使用的全过程控制,最终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也有学者提出了“绿色生产”的概念,它是以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将绿色思想应用于生产之中,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清洁使用、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健康可回收为核心的现代生产模式[12]。清洁生产是绿色生产的前期说法,但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更加丰富,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清洁生产行为在农业领域的外延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内涵的认知,可从行为本身谈起。行为,即举止行动。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基于个人的意志而具体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关于行为的产生,理性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意愿主要受到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而行为意愿是决定个体实际行为的直接因素,但该理论也存在对客观条件影响的忽视的缺陷[13]。而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是由行为意向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引起的,而行为意向则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共同支配[14]。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生产主体受到自我绿色生产意愿和社会生态环保诉求而展现的农业生产活动。在行为的基础上,延伸到生产领域。生产行为则指的是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按照投入产出相抵收益最大的原则,对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品产出进行决策的行为过程,其本质是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选择过程。生存者行为理论认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竞争生存的根本准则,而生产行为就是生产主体对劳动、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按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要素最佳配置的决策过程[15]。因此,利润最大化原则支配着生产者的行为。而在农业领域,作为生产行为的分支,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应忽视经济效益基础功能的作用而片面强调生态效益。只有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生产能力大幅进步的同时,环境压力也迅速加大,绿色生产行为愈来愈受到关注。进入21世纪,绿色生产的概念开始广泛普及,之后向各种产业延伸,并逐渐转向研究具体的绿色生产技术,而农业绿色生产的概念也渐渐被提出来,而农业绿色发展最终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略。绿色生产行为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生产种植行为,具有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能够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于一体,不同于传统的生产种植方式[16]。此外,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让很多学者开始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亲环境行为”这一概念。亲环境行为与绿色生产行为的核心思想相吻合,指的是人们以生态环境或者阻止环境恶化为行为目的,所展现或塑造出来的人类活动[12]。在国内的研究中,亲环境行为通常也被称作环境友好行为或环保行为。刘贤伟和吴建平[17]将其定义为:基于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责任感,个体有意识地表现出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亲环境行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发展,它从行为主体本身出发,变得更加具体,但其核心思想与前者是一致的。相较于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亲环境行为更加宏观,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亲环境行为在农业领域的活动表现。综上,在本文看来,所谓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指农业相关行为主体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在农业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中,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生产污染、能耗的,且能够达到相关检验标准的,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在理解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概念和内涵时,可以将其分为广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和狭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广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绿色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具象化,是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为一体的可持续行为系统。而狭义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指的是我们常说的农业生产环节中的绿色生产行为。(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特征。特征是事物本身所特有的属性,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反映概念的侧重点,也助于深化对概念本身的认知。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绿色理念的能动反应结果,其特征反映与先前的相关思想有传承的印记,同时也有自身的新发展,但其核心的思想诉求与前者是一脉相承的。1.要求节能、降耗、减污。节能、降耗、减污是农业绿色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以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目标,从而达到减少原材料投入、降低农药残留的效果[18]。此外,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还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技术,对农业污染进行科学的污染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排放[19]。2015年,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农业部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强调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用。绿色农业技术旨在生产安全、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并将传统农业技术、常规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优势有机结合,呈现出“现代”“节量”和“少污染”等特点[8],采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是生产主体进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特征。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采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至关重要。如沼气技术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等等。2018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有关部署,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写了《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出台了10余项具体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着力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发展指导(见表1)。3.追求全产业链绿色化。过往的很多研究更多地是关注农业生产环节的绿色生产问题,不少学者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进行过相关研究,但农业绿色生产行为是一个包含产前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中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撑与经营管理,产后农产品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式的一体化行为过程。具体而言,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应始终坚持环保原则,并贯穿在产品开发、材料选择、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及废物收回和再利用过程中,并且将上述过程对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限度[20]。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仅仅只涉及终端产品,同时也强调过程监督与管理,以达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21]。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应只注重“生产”二字,它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应当是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行为过程。4.注重多重效益的统一。首先,绿色生产行为的本质要求是要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采用绿色生产行为的初衷目的是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效应。其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作物品种;市场主体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业化的形式组织生产,生产成本降低,品质安全得到保障,产品价值提升,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突出[22]。再次,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也重视社会效益的发挥。通过农业绿色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收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绿色投入,产后的加工与流通,按照相关环保要求,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也促进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不仅是对生态效益的追求,同时也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没有三者的有机统一,农业绿色生产行为也难以可持续进行。农业绿色生产行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它是全产业链的一体化行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