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18:33: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绿色贸易壁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借口,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包装、绿色环境标志、绿色补贴、绿色卫生检疫等手段,以限制或禁止外国的商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在当今关税壁垒逐步弱化的形式下,作为非关税壁垒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其表面上的合法性和隐蔽性,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适用。
近年来,绿色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形成的压力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片面认识,似乎所有绿色贸易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绿色贸易壁垒又特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因此,绿色不是特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绿色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总趋势,绿色贸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经贸历史发展的进步,其核心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贸易壁垒是对WTO自由贸易体制的扭曲,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要实现社会经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就应顺应绿色贸易发展的潮流,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抵制和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巨大。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贸易相当部分是初级低附加值产品,而产品的出口市场又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国家。但这些国家的环保行动起步早,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其中欧盟国家最先意识到并研究绿色贸易壁垒,成为设置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制定了苛刻标准和严格的合格评定程序,因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市场的范围和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纸张、服务贸易、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影响更大,涉及到的主要标准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机电、玩具产品的安全性指标,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受控物质等。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据报道,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农药从原来的29种新增到62种。日本将自中国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量从原来的65项检测指标增加到104项,其“植物检疫法实施细则”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出口遭到禁止。绿色贸易壁垒还影响到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和实施必然要求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形成一个无公害、无污染的管理体系,因而企业就要增加环保投人,增加相关产品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及费用,从而导致产品成本的提高,降低了我国产品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带来的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绿色贸易壁垒还对我国进口产品种类与结构及引进外资产生影响。近20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伴随着外资的大量引进,一些海外投资者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及人民较低的环保意识,抓住有些部门和地区强烈的经济发展欲念,将诸如化工、印染、电镀、农药等在发达国家遭到绿色法律法规限制乃至禁止发展的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增加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压力。综上所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针对绿色贸易和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应对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不仅包括制成品,还包括中间产品;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加工生产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和消费处理过程。绿色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绿色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绿色贸易壁垒分析论文
摘要:中国加入WTO将推动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当前,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已不可回避,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更容易受其影响。本文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进行概述,接下来,联系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农产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原因。最后,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研讨论文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以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形式多样,包括绿色关税、环境配额、环境许可证、绿色补贴、绿色标签、绿色包装等,具有虚假性、广泛性、隐蔽性等特点。
二、WTO规则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WTO法律框架之下,有关绿色贸易的条款主要见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以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农产品贸易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规则中。
由此可见,环保浪潮对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产生了一定影响,在WTO的有关文件中均涉及环境问题。但是,WTO在此问题上的态度不明朗,条文不具体。一方面,WTO原则上承认各个成员为了保护各自的公共秩序和防止环境污染,有权制定本国的环保政策并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则要求这些政策和措施不能妨碍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行,使环保措施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手段。
就上述规则本身而言,绿色壁垒也对WTO的基本原则造成了冲击,主要体现为:首先,它背离了自由贸易原则。自由贸易是WTO要追求的目标,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制定高标准的环境标准,使发展中国家丧失比较优势,从而使WTO的自由贸易的目标也就失去了根基。其次,违反了普遍取消数量限制的规定,这是实现贸易自由的重要保证。虽然不像配额许可证那样明显,但绿色壁垒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相同的。再次,它违反了非歧视原则。在国际贸易中,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是WTO的最基本原则,依该原则,各成员国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复杂而苛刻的环保要求,会使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从而造成对发展中国家事实上的歧视。第四,为了实现实质上的贸易平等,WTO规定了发展中国家享有差别于发达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发达国家统一实施环保标准,使WTO主张的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与特殊待遇无法体现,更无法实现。此外,国际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制裁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发达国家就采取国内一整套环境法规来监管国际贸易,单边措施产生的溢出效应,使得绿色壁垒对WTO原则的背离更为严重。
绿色贸易壁垒背景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高涨,国际贸易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由此催生出名为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实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手段的环境贸易措施——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措施大多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准、技术发展水平等为参照标准而制定,势必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研究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因应之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世界性环境恶化问题,特别是涉及全球环境的臭氧层耗竭与生物多样性缺失,以及环境污染对食物链的危害等,使人类认识到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由于环境所具有的外部性特点,使得某一地区的环境破坏产生的污染,可通过空气、河流、贸易以及人员的流动而造成地区性和全球性环境外部性问题。因此,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聚焦环境生态保护,并演化为当代全球绿色浪潮,主要表现在:
——国际性组织高度重视。1950年代之前,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才6个,目前已制定签署了180多个,其中20多个含有贸易条款。这些成就的获得,得力于联合国、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GATT/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推动。联合国于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环境大会,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此拉开了全球环境合作的序幕。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有全世界178个国家的118位国家首脑和万余名政府官员参加。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等重要文件。这次大会是人类发展史上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里程碑。GATT/WTO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在其《1994年关贸总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农产品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文件中,均包含相应的环境政策。在WTO宗旨中,增加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同时,在WTO组织结构内设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直属总理事会。许多国际环境公约对以往国际贸易中忽视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规范,增加了贸易在内的制裁条款。
——政府组织大力推动。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是推动政府组织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动力。在许多国家,特别在发达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生态环境问题,而是政党政治问题。在选择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时,选民往往以该党的生态理念、环保政策为重要考量标准。因而各国政党、政府或首脑日益重视环保问题,在执政中更加重视培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国家的政府积极推动环境立法,实施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制定绿色贸易壁垒。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绿色消费、废物绿色回收处理的法律法规。
论中国服装绿色贸易壁垒
1引言
纺织工业是中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2001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创汇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7%,其中服装出口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0%,即312亿美元。中国加入WTO后,纺织业将是受惠最大的产业之一,服装行业也将受益匪浅。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日前,江苏某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品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而另外一家公司出口欧盟的30万件夹克被迫回销,理由都是因为这些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这些案例提醒国内服装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服装产品进入其他WTO成员国的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虽然将逐步取消,但也要看到,中国服装要进入发达国家,面前还横着一道“绿色贸易壁垒”。
2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1]。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近年来,质量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也大范围地进入了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领域,人们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目前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已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欧盟已禁止进口服装纺织品使用含镍在0.5mg以上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钮扣、拉链、服饰等金属物等。这些规定,已经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潮流,发达国家有关法令规定,销售和进口纺织品需通过有害物质检测,这给纺织品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国际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重大问题,而环境保护则是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以服装为例,过去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
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论文
我国入世以来,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影响农、畜、水等产品的出口,且有加重趋势:(1)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品种多。受阻的农产品从蜂蜜到冻鸡,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和水产品。2002年1—5月,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产品。(2)对中国农畜等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从发达成员(欧盟、美国、日本)扩展到部分发展中成员(韩国、新加坡)。(3)中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2002年1~3月,美国药品管理局扣留的进口产品共达12025批次,其中,中国为1140批次,占同期被扣产品总批量的9.48%,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4)对中国进口农、畜产品的检验项目增多,检验加强。如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的检验增加到62种。日本厚生省2002年4月25日宣布,从中国进口的蔬菜中存在严重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决定对18种蔬菜进行抽检。(5)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发达地区省市的出口。2002年1—3月,我国沿海地区被美国药物管理局扣留的产品累计896批次,占我国被扣产品总量的78.6%,其中,广东省为240批次,占21.05%,居第一位;福建为201批次,占17.63%。2002年1—4月,经深圳口岸出口的冻鸡出口数量和贸易额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2001年,我国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6)我国上述产品不断为绿色贸易壁垒所阻,可能会引起扩散和连锁效应,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面对日益加高的绿色贸易壁垒,笔者认为我国应采取应对措施,增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一、认真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出现的时代背景
1.“绿色贸易壁垒”根源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康健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1972年,联合国首次举行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与环境问题,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开始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方式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效益平衡的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对衣、食、住、行的条件以及用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迫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对生活用品的卫生和安全要求予以保证,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当然不能例外。
2.世贸组织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持肯定态度。世贸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规定成员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以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的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为此,世贸组织成员可采取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时,该协议鼓励世贸组织成员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如无国际标准或认为不合适时,可自行设立标准,但要以科学为依据。设立后,要对世贸组织成员非歧视地实施,保持透明度,对达到要求的出口产品等同对待,还可根据有害生物风险程度确定自身的保护水平,对发展中成员采取这些措施时,应给予特殊的考虑,并在技术上予以援助。该协议强调,在规定和实施这些措施时,要把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3.发展中国家环保意识薄弱,环保相关法规滞后。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国民对衣、食、住、行的质量和生活用品安全与卫生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发展中国家整体上环保意识淡薄,相关法规落后,有的国家甚至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有的沦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一些重视环保的发展中国家,也因财力不足、检验技术落后,缺乏对产品标准的科学检验手段,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难以跨越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颁布了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为世界各国企业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为企业在各项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消除环境污染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发达国家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取了它的认证,而发展中国家获取认证的企业寥寥无几。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论文
纺织工业是中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2001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创汇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7%,其中服装出口约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0%,即312亿美元。中国加入WTO后,纺织业将是受惠最大的产业之一,服装行业也将受益匪浅。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远非如此。日前,江苏某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品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的罚款,而另外一家公司出口欧盟的30万件夹克被迫回销,理由都是因为这些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这些案例提醒国内服装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服装产品进入其他WTO成员国的配额、关税等贸易壁垒虽然将逐步取消,但也要看到,中国服装要进入发达国家,面前还横着一道“绿色贸易壁垒”。
2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其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外产品进口[1]。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近年来,质量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也大范围地进入了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领域,人们对纺织品和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目前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已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欧盟已禁止进口服装纺织品使用含镍在0.5mg以上与人体接触的辅料和附件,如钮扣、拉链、服饰等金属物等。这些规定,已经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贸易壁垒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新潮流,发达国家有关法令规定,销售和进口纺织品需通过有害物质检测,这给纺织品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国际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的重大问题,而环境保护则是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以服装为例,过去对中国出口产生重大影响的纺织品配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存在着两类技术壁垒: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指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壁垒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生态纺织品的生产。有些经济发达国家专门立法,规定进入本国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
绿色贸易壁垒影响与措施
一、绿色贸昌丝垒的特征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服务进行限制的手段和措施。绿色贸易壁垒从性质上分应归于非关税壁垒一类,但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较又有它独具的特征。
1.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保护先进的特点绿色贸易壁垒与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其保护对象的不同。纵观世界贸易的发展,历史上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国家都是在对外贸易地位上处于不利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采用贸易壁垒是为了保护本国相对落后的产业。而处于相对发达地位的国家一向强调自由贸易,主张取消任何贸易壁垒,这些无论从19世纪末法、德等国与英国的比较,还是二战后英、法、德与美国的比较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首先采用的,是针对自己正逐步丧失竞争优势地位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而实施的带有贸易保护色彩的措施。其保护的不是落后而是自己的优势地位,其保护的目的是利用这些优势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领先距离。
2.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绿色贸易壁垒虽属非关税壁垒,但与传统的进口限制措施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多数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的。关贸总协定对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区分为:数量限制、许可证制度、产品标准、外汇管制、价格、垄断、其它等几种。而绿色贸易壁垒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的环保政策、法规和环境标准制度为依据和基础的。例如,在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上作出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在人类首次环保大会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宜言》,以及在联合国地球首脑会议上签署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等。这些决议和宣言都是各国政府代表各自国家人民向世界做出的保护环境的承诺,在世界趋于开放,融合的今天,这些承诺都代表各自国家的信义和形象。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大作文章。1990年10月,美国宜布禁止进口墨西哥金枪鱼及其制品,理由是墨西哥在东太平洋的热带海域捕捞黄鳍金枪鱼的同时,把与金枪鱼群结伴而行的大批海豚也都捕杀了,违反了美国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以及《保护海豚消费者资讯法》。这是一起典型的借环保之名,行保护贸易之实的例子,因为明眼人一看就知,美国的法律管得太宽,管到公海及属于别国管辖的海域去了。
3.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手段上的独特性在当今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下,各种经济活动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中,农产品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技术贸易等问题就被纳人到了WTO体制中。所以,当今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涉及保护有关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的初级产品、资源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而且扩展到了技术贸易、旅游贸易和服务贸易等领域。就其手段而言,除了上述立法手段外,以环境标志为特色的环境标准制度已风靡全球,从1978年德国行使如蓝色天使”起,各发达国家在这点上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环境标志已成为进人这些国家的市场通行证。
4.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方式上的隐蔽性因为绿色贸易壁垒措施都披着合法的外衣,所以其方式就显得很隐蔽。绿色保护主义者的口号并非是赤裸裸地要保护贸易,而以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为名,抓住了公众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的心理,借此对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和制裁。与进口数量及配额等传统非关税壁垒相比,从表面上看,它不象前者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它以绿色保护为掩护,把人们的视线从对贸易进行限制的实质目标转移到别处去。而且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环保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绿色贸易壁垒分析论文
自从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物质、精神享受的同时,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保护贸易政策。但有些国家却利用人们渴望环境得到改善的善良本意,颁布复杂多样的所谓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等,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来限制甚至是禁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新的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s)——绿色贸易壁垒(GBT-GreenBarrierstoTrade)。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涵义﹑实质与实施的手段
“绿色贸易壁垒”又被称为环境壁垒(EnvironmentTrade)、绿色保护主义等,是一种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和法规,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本国的贸易壁垒。它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纷纷仿效,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产品进行种种限制,其后,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关于绿色贸易壁垒一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和手段。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利用全球性环境状况趋于恶化这一现象,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来自境外产品进行限制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和手段抬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门槛,以防止他国产品对本国产品造成冲击,从而起到保护本国相关产品和本国市场的目的。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待绿色贸易壁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加强对环境的重视和监管,可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是符合国际贸易发展的总的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目的的,反映了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的提高,这种绿色壁垒其实是绿色保护措施。这是其合理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和市场,以环境保护为名在贸易规范中设置种种苛刻的要求,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壁垒。这是世界各国人民所不能接受的,也违背了环境保护的初衷。
绿色贸易壁垒本来是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的共生物,它产生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威胁人类与动植物健康的贸易活动,其初衷在于通过控制乃至于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来减轻其对进口国的环境压力,本质上讲它并不具有贸易壁垒的特征,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政府对贸易的干预不断加深,当某些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名,在贸易规范中设置种种苛刻要求,以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时,就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其实质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直接导致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环保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遭遇重重困难。实施以来,引发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日益增加,破坏了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
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手段主要有:(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发达国家常常打着环境保护的旗帜,对一些影响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的进口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2)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为了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制定了卫生检疫指标。(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无环境污染、能循环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4)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这种貌似公正,实则不平等的环保技术标准,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5)绿色环境标志。也称环境标志或生态标志,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这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行严格控制。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