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17:33: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绿色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建筑绿色化发展研究
节约能源资源、回归自然,对环境无害,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又可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正用它的“绿色化”底蕴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竭尽全力。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20亿平方米,并全面实现了新建建筑节能,已为我国建筑“绿色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政策激励稳中精进
公开资料显示,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于1992年。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我国正式颁布;2012年5月,《关于加快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2013年,国家及地方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出台;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战略与目标要求;2019年8月1日,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正式实施。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层面及地方鼓励推进绿色低碳建筑的推进力度的新政策更是频出。2020年11月,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2021年6月,1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县城新建建筑要落实基本级绿色建筑要求,鼓励发展星级绿色建筑;加快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节水标准,加强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房。”政策大力激励,让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倍受鼓舞,并在稳中精进中积极推动建筑“绿色化”,使得绿色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示范项目和标杆项目。
节能低碳助力“双碳”
2020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重为77%,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到2.47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5.69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也实现增长,超额实现“十三五”时期绿色建筑发展目标。2021年,我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85亿平方米,已为“十四五”时期绿色建筑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随着规模化发展,节能减碳、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绿色建筑对能耗降低、环境保护起到的正向推动作用逐渐凸显。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充分地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能耗可以降低70%~75%。“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绿色建筑如何继续发力建筑节能减排,备受期望。2022年3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出台,明确“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7月,《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再次提及“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与“建设绿色低碳住宅”两大要求,明确“到2025年城镇地区新建建筑亦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到2030年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为推动“十四五”时期绿色建筑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提供了重要举措。细化《规划》目标,到2025年,我国将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实现目标,《规划》提出了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等九大重点任务。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低与近零能耗建筑建设,到绿色建造的装配式建筑、能源替代提升能源效率,全面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建筑必定会在节能低碳方面绽放光彩,助力“双碳”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实验化学绿色化改革分析
实验化学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生物、医药、农学、材料、环境、食品等诸多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涉及面非常广,学生实验数量多,该课程按照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合成制备实验、化学物质的分析等内容,具体实验内容涉及到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开设该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一般原理知识和通用方法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每学期同时开设实验化学课程的包括不同学科专业的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超过千人,实验药品试剂用量大,种类繁多。实验中这些药品试剂所产生的大量实验废弃物,如有机废液等,易于挥发,并且有一定的毒性,随意排放则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部分实验化学的内容进行绿色化改革,明显节约了资源成本,减少了废弃物排放。绿色化学[1-2]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即减少或消除危险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化学品和过程的设计,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其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有机溶剂是最常见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无溶剂反应、水相反应是绿色化学研究重点,也是我们实验化学的重要改革内容。
我们主要从常量实验改小量、微量半微量实验、水相反应和无溶剂反应、溶剂的回收利用、实验设备的串联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微量半微量实验方面,我们主要对甲基橙的制备、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和內型[2.2.1]-2-庚烯-5,6-二羧酸酐的合成进行了改进,这几个合成实验的共同点是产物均为固体,都可以通过重结晶进行提纯,无需蒸馏等操作,即使进行微量半微量改进,学生仍然可以得到相应的固体产品。在甲基橙合成实验中,对氨基苯磺酸的用量从5mmol降到了1mmol,只需要称取0.21g即可,N,N-二甲基苯胺,亚硝酸盐,浓盐酸等试剂也相应的减少为原来的五分之一。最终可以得到大约0.25g左右的甲基橙粗产品,进一步重结晶提纯,可得到0.2g左右的产品。
由于醋酸酐是易制毒的管制化学品,购买和使用困难,我们改用水杨醛和丙二酸酯的Knoevengel缩合反应制备香豆素-3-羧酸。水杨醛用量由原来2.5g的常规用量,减少为0.5g的半微量用量,丙二酸酯、浓盐酸、催化剂等也相应的减少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可以得到0.6g左右的香豆素-3-甲酸酯,然后进一步水解酸化,可得到0.4g左右的香豆素-3-羧酸粗产品。在利用Diels-Alder反应制备內型降冰片的实验中,常量用量一般为2g马来酸酐固体和2mL环戊二烯,改为微量实验后,用量分别为0.2g马来酸酐固体和0.2mL环戊二烯,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分别用1.0mL即可。反应容器由原来的烧瓶改为15mL的试管,其他操作不变,最终可以得到0.2g左右的降冰片产品。以上这些实验均为微量半微量实验,所用实验仪器为微量反应仪器,体积容量等比常规实验要小很多,这对学生操作要求更高,需要课前进行认真预习,课上细心操作,稍有操作不当,则不能得到产品。通过实践发现,微量半微量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改为微量半微量实验,实验所需的药品、试剂、酸碱等都大为减少,实验所产生的化学废弃物也明显减少,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水相反应和无溶剂反应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反应中有机溶剂的消耗量。我们参考查[3]等人的水相合成步骤,并加以改进,把水相中Barbier-Grignard反应作为一个基本实验。烯丙基溴和活化锌粉现场生成的有机锌试剂可与新蒸的苯甲醛亲核加成得到二级醇产物。本实验用到萃取、干燥、旋蒸、柱色谱分离等操作,我们把萃取用的乙酸乙酯用旋转蒸发仪蒸馏出来以后,加以收集,用于下个班级的萃取之用,实现了有机溶剂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污染。另外,我们参考张等人的报道[4],引入了无溶剂法氧化制备苯甲酸反应,通过该反应,学生了解了绿色化学中的无溶剂反应,并且可以顺利得到苯甲酸固体产物。
在溶剂的回收利用方面,主要对柱色谱和萃取所产生的废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溶剂,通过收集、利用旋转蒸发仪蒸馏纯化以及标准样品标定等步骤,进行回收利用,100多个班级实验所用部分溶剂,有近一半的用量可以使用所回收的溶剂,且不影响实验效果,每年可以节省几十万元溶剂费,并且显著减少了废液排放。新疆地区干旱缺水,水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在有机实验中,蒸馏和回流是最常用的操作,这都要用到冷凝水。冷凝水实际上是干净的自来水,一节课回流或者蒸馏30分钟,即使冷凝水是中等流速,一个30人的班级也可消耗900升干净的自来水,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我们设计了串联冷凝装置,同一试验台的学生将所有的回流冷凝管或直型冷凝管用橡胶管进行串联,只开启一个水龙头,这样自来水的用量直接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在冷凝出水口末端,我们用大的储水装置储存流出的冷凝水,用于后续的仪器洗涤等用途,这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通过这些改进明显提高了大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通过实验化学的绿色化改革研究实践,将当代绿色化学技术与传统实验化学相结合,通过微量半微量反应、水相/无溶剂反应、以及溶剂、冷凝水回收等创新,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排放。同时,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环保意识,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药学实验室绿色化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是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绿色化学便是科学家在研究环境问题和环保方法时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初,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预防化学污染的一些科学方法、措施。人们将这一新科学技术命名为无污染化学,或命名为环境良好化学以及原子经济化学等,最后美国环保局采用了“绿色化学”这一词,后被人们普遍采用。绿色化学指在生产和应用化学物质时,应最大效率地利用原料,并尽量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危险的试剂及溶剂,从而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使得化学工业可持续不断地发展。其目的便是节约资源,并从源头上防止或减少污染。绿色化学最显著的两个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
1无机化学实验室绿色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无机化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近年来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做实验的学生也相应增加,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液也随之增加。无机化学实验为我校中药学、药学、制药学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实现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不仅能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而且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及资源的观念,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途径
2.1将绿色化教育融于无机实验教学中
无机化学实验为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一门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与环境化学有关的知识与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行为,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并同时在实验室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加强废弃物处理方法、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无机物造成的常见污染及治理方法和防范措施,并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流程,节约药品并减少环境污染,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治理污染的新途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化学药品的危险性以及它们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
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
摘要:文章以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地级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基于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单区制和两区制空间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了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间城镇化发展状况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邻地级市城镇化发展对本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省域外的相邻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高于省域内相邻地级市。
关键词: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绿色生产效率;两区制;长江经济带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过度追求产量的农业粗放式生产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与耕地资源破坏,农业绿色发展遭受巨大挑战[1]。工业化和城镇化产生的污染物逐步向农村转移,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逐步加剧,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同时,与农业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正通过大气、水和农产品等途径扩散至劳动力和耕地,导致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2,3]。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容量约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障碍,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之所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主要有:农村教育、农业保险、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异质性人力资本等[2—4]。也有部分文献开始关注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但是,由于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样本年限存在差异,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5,6]。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8—2017年1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同时采用两区制模型检验省域内外的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非对称效应,深入分析由于地级市所处省域的异质性造成的城镇化溢出效应的差异。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城镇的就业岗位缺口和优越的生存环境吸引农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部门,其身份也由农产品生产者逐渐转变成农产品消费者[7],这部分群体衍生出的高质农产品需求会诱导农户改变传统粗放式经营方式向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转型,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8]。此外,城镇化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挤压农业用地,造成农村可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也推动着大量城镇资本逐步回流至农村,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向集约化生产转型,进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升了农业绿色生产效率[9]。假设1: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是工业和服务业集聚的空间载体,不仅能够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资本等要素向城市集聚,城镇化发展成果也会通过回波效应向相邻地区溢出,推动相邻地区的发展。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区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由相关性引致的溢出效应和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10]。一方面,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劳动人口的流动深化了城乡间信息、知识和资本的转移和传播,会显著推动相邻地区间农业生产知识的交流,革新地区农业生产观念,激发农业技术创新,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专业生产信息嵌入生产环节,最终显著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效率[11]。另一方面,随着中央环保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强,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环境治理意识会逐步增强,且中央政府将环境因素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中,出于相邻地区间官员考核竞争机制的压力,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会出台较严的环境治理条例,不仅会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也会对邻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而促进地区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12]。假设2: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相邻地区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于地区基础和发展条件不同,我国不同地级市间城镇化发展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也会有所不同[13]。假设3:城镇化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即地区间非对称效应显著存在。
2研究设计
物流作业环节绿色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绿色物流的科学内涵;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发展绿色物流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更是我国当前提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物流是20世纪后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政策法规不健全,资源浪费较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管理水平低、作业环节不科学,各种污染较严重、思想观念不更新,绿色观念较淡薄、人员素质不够高,专业人才较缺乏、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政策法规、改进作业环节,实施绿色物流、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绿色意识、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教育投入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异军突起,有效刺激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地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致使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绿色物流应运而生。文章分析了绿色物流时代内涵,指出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0引言
发展绿色物流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更是我国当前提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因此,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从事绿色经营,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做到物流与环境共生存,与社会共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1绿色物流的科学内涵
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研究论文
一、国际贸易的“绿色化”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经济的“绿色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说,WTO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工业化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提出来的崭新发展观。WTO准则强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协调,所以,有人把WTO之下的国际经济和贸易称之为“绿色经济”、“绿色贸易”。而绿色经济和绿色贸易必将促使各国把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加强环境资源立法,把经济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目前,在世界市场上,绿色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绿色革命方兴未艾。据调查,84%的荷兰人、90%的德国人、89%的美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85%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80%的加拿大人愿付出多于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利的产品,77%的日本人只挑选和购买有环保标志的产品。据美国商务部称,目前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美元。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占据了全球环保市场85%的份额。随着新兴绿色产业的不断进步,环保产业的发展将快速增长,而亚洲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绿色消费市场的兴起和扩大,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认识到环保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出口环保技术、设备最多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环保产品与技术的出口在1995年是142亿美元,1999年已增长到213亿美元,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绿色食品的贸易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在欧洲几个国家相继发生口蹄疫和疯牛病后,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日益青睐,并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如今,有机食品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1998年美、日、德等10国类似我国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的贸易额达到10亿美元,而1999年的贸易额猛增到200亿美元。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其世界市场的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
进入新世纪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投入,绿色生产、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入注目。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为:(1)虽然这些年来在环境冶理上加大环保投入的力度,但还是政府在唱主角,政府包揽环境保护事务的格局已显现出其局限性。(2)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对生活质量需求并不很高的阶段,人们对绿色食品标志、环境标志产品的印象还不深。(3)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还停留在治理环境污染的阶段,涉及预防污染特别是发展绿色产品方面的法律法规未形成体系。(4)我国与世界绿色技术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绿色技术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到使用后废弃回收的整个过程,所涉及技术遍及生物、材料等所有高科技领域。发达国家对绿色技术的研发高度重视。如美国白宫设有多部门的绿色技术工作小组,鉴于绿色技术多部门的特点,由美国环保署牵头专门制定了一个计划,在政府多部门之间建立联系。美国对环保生物技术的投资占到整个生物技术研发的50%以上。
二、国际贸易“绿色化”对FDI环保化发展的要求
绿色宜居村镇经济监督规范化研究
摘要:绿色宜居村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下的人本经济发展,是在全面贯彻村镇发展规划的同时推进乡村清洁及宜居住宅建造。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不仅局限于经济建设,经济监督规范化管理是村镇协调发展的重点内容。利用三级审计助推绿色宜居村镇经济监督规范化,是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三级审计”;绿色宜居村镇;经济监督
现阶段,绿色宜居村镇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强调以人为本思想下的经济建设,同时强调村镇特色产业格局的布局和调整。面对绿色宜居村镇经济监督规范化现存的村镇经济审计人员职责不清、村镇经济审计调查取证工作受限等问题,加强绿色宜居村镇绿色监督审计已尤为重要。以“三级审计”助推绿色宜居村镇经济监督规范化,需要关联多种审计方法并实现经济审计普法。
一、绿色宜居村镇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快的当下,传统村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差距逐渐拉大,部分村镇在推进经济建设过程中会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而绿色宜居村镇经济发展强调绿色经济,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这主要体现为,绿色宜居村镇经济发展的相关负责人员在统筹村镇发展规划时,高度强调对村镇环境的保护,村镇建设内容涵盖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两个方面。对于村镇经济相关的住宅建造、建筑施工及能源配置等都尽可能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为重心。(二)强调以人为本思想下的经济建设。根据绿色宜居村镇的特色,绿色宜居村镇强调乡村系统清洁,这意味着绿色宜居村镇在推进经济建设时,并不是以破坏村镇环境为代价的。绿色宜居村镇尽可能强调以人为本思想下的经济建设,是在不破坏乡村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加强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并重,能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的贯穿。尽管在绿色宜居村镇建设过程中,部分村镇会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但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强调同样不能被忽视。(三)关注村镇特色产业格局的布局调整。近年来,绿色宜居村镇的经济社会建设速度有所加快,村镇发展不仅局限于传统产业发展,还关注村镇特色产业格局的布局与调整。在布局村镇特色产业格局时,绿色宜居村镇的相关负责人员结合三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加强对村镇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视,除了在诸多候选产业中优先选择经济附加值较高的特色产业外,村镇负责人也会结合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权衡做综合对比。而调整特色产业格局,则是结合绿色宜居村镇经济建设的实际效果,提高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
二、绿色宜居村镇经济监督规范化现存的问题
钢铁工业绿色化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着,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给我国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愈来愈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主要论述钢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和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钢铁绿色化的必要性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钢铁工业绿色化环境
1引言
中国的钢铁工业历经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是,钢铁工业也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的产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全国工业水耗的9%左右;而且,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的先进水平。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一系列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中国钢铁绿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化迅速发展的状况
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我国钢产量一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2002年实现钢产量1.8亿吨,到2003年钢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2234万吨,2004年全国共产钢27279万吨,比上年增长22.7%,生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25185万吨与29723万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下。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从1991~2003年钢产量增加近2.13倍,总能源消耗量只增加1.84倍;吨钢耗新水量下降了75.2l%;吨钢废水排放量下降了82.56%。尤其是吨钢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去年我国重点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764.06kg/t,比1991年下降50.53%;吨钢可比能耗为741.48kg/t;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0.59%;废气处理率达到98.31%,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
一、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意义
化学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与科技的的进步,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化学科学在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也掺杂着对环境、对人类的危害,因此应不断加快促进化学研究的绿色化进程,绿色化突出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环境与生态平衡的特征,不仅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选择。化学科学的研究促进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但研究的过程会给人类环境造成威胁,甚至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久而久之,化学慢慢和污染、危害形成一体,因此许多人不敢再触及化学领域,甚至对它提出许多质疑,也让学习化学科学的学生对其充满恐惧。因此,必须促进化学绿色化,降低甚至杜绝有害物质的污染与危害,也促进化学研究过程的和谐发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绿色化教学,它可以优化教师的实验方案,减少实验产生的污染,也通过绿色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观念,促进学生更加爱护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得学生的绿色观念更加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高中化学实现绿色化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可以以自身为标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做到精准的药品用量,及时回收处理废弃物,合理运用实验装置,严格避免有毒物质排入环境,并在严格执行的同时也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现一些不正确使用化学物品而导致的污染和危害,让学生认识到不正确使用的后果。促进学生绿色观念和环保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二)指导绿色化学方法
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方案
发展绿色食品原料(高粱)是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食品加工业优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精神,依照我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十二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心,通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全县建设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2万亩,到2012年发展到3万亩;建立2个单元基地即半壁山农场、龙港镇各1000亩核心示范区,同时,各规划出一个连片的10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基地。培育省优质名牌农产品1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区域化布局指导、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指导思路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县高粱种植优势统筹安排实施,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四个坚持”:即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三、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