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17:2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绿色工业体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旅游区绿色工业体系调研报告
××省××市以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地区。总体来说,近些年来,××市旅游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税收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市在税收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地方税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市经济过于依赖旅游产业,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旅游,地方税源结构呈现单一性和脆弱性,受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影响较为明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工业,是该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产业结构的失衡状态决定了该市税源结构的不尽合理。20*年××市实现地税各项收入5.73亿元,其中营业税和所得税占76.8%,其他各税占23.2%,形成了以营业税、所得税为主,其他税种参差不齐的格局。此外,××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税收的增长一直处于“大旅游小税收”的状态。以20*年为例,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4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15.3倍、73.9倍、6.2倍,年均增长21.5%、35.98%、13.9%。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大大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据测算,每100元旅游收入应提供7元~10元的地方税收,而××市每100元旅游收入实际只提供3元~4元的地方税收。20*年该市旅游业实现的地方税收仅占财政收入的2.8%,旅游税收的贡献率偏低。
地方宏观税负偏低。20*年××市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3.11%,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省*市20*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4.62%;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如安徽省黄山市20*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7.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例如,区域、产业优惠政策不多。现行税制没有体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税收优惠政策没有更好地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没有给予欠发达地区倾斜政策。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不力。生态环境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就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税种而言,对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发挥作用的税种主要是: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由于这些都是“小税种”,各级税务部门容易产生“抓大放小”的观念,忽视对它们的管理。目前税制中,还没有一个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专门税种,限制了税收的调控力度。
税费比例不协调。20*年××市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为73.4%,低于××省平均比例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比例15个百分点。这说明××市非税收入比例偏大,税费比例不协调。
旅游地区绿色工业体系调研报告
××省××市以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地区。总体来说,近些年来,××市旅游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税收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市在税收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地方税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市经济过于依赖旅游产业,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旅游,地方税源结构呈现单一性和脆弱性,受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影响较为明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工业,是该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产业结构的失衡状态决定了该市税源结构的不尽合理。2008年××市实现地税各项收入5.73亿元,其中营业税和所得税占76.8%,其他各税占23.2%,形成了以营业税、所得税为主,其他税种参差不齐的格局。此外,××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税收的增长一直处于“大旅游小税收”的状态。以2008年为例,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4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15.3倍、73.9倍、6.2倍,年均增长21.5%、35.98%、13.9%。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大大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据测算,每100元旅游收入应提供7元~10元的地方税收,而××市每100元旅游收入实际只提供3元~4元的地方税收。2008年该市旅游业实现的地方税收仅占财政收入的2.8%,旅游税收的贡献率偏低。
地方宏观税负偏低。2008年××市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3.11%,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省*市2008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4.62%;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如安徽省黄山市2008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7.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例如,区域、产业优惠政策不多。现行税制没有体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税收优惠政策没有更好地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没有给予欠发达地区倾斜政策。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不力。生态环境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就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税种而言,对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发挥作用的税种主要是: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由于这些都是“小税种”,各级税务部门容易产生“抓大放小”的观念,忽视对它们的管理。目前税制中,还没有一个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专门税种,限制了税收的调控力度。
税费比例不协调。2008年××市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为73.4%,低于××省平均比例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比例15个百分点。这说明××市非税收入比例偏大,税费比例不协调。
旅游地区绿色工业体系调研报告
××省××市以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地区。总体来说,近些年来,××市旅游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税收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市在税收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地方税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市经济过于依赖旅游产业,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旅游,地方税源结构呈现单一性和脆弱性,受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影响较为明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工业,是该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产业结构的失衡状态决定了该市税源结构的不尽合理。20*年××市实现地税各项收入5.73亿元,其中营业税和所得税占76.8%,其他各税占23.2%,形成了以营业税、所得税为主,其他税种参差不齐的格局。此外,××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税收的增长一直处于“大旅游小税收”的状态。以20*年为例,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4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15.3倍、73.9倍、6.2倍,年均增长21.5%、35.98%、13.9%。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大大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据测算,每100元旅游收入应提供7元~10元的地方税收,而××市每100元旅游收入实际只提供3元~4元的地方税收。20*年该市旅游业实现的地方税收仅占财政收入的2.8%,旅游税收的贡献率偏低。
地方宏观税负偏低。20*年××市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3.11%,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省*市20*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4.62%;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如安徽省黄山市20*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7.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例如,区域、产业优惠政策不多。现行税制没有体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税收优惠政策没有更好地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没有给予欠发达地区倾斜政策。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不力。生态环境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就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税种而言,对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发挥作用的税种主要是: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由于这些都是“小税种”,各级税务部门容易产生“抓大放小”的观念,忽视对它们的管理。目前税制中,还没有一个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专门税种,限制了税收的调控力度。
税费比例不协调。20*年××市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为73.4%,低于××省平均比例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比例15个百分点。这说明××市非税收入比例偏大,税费比例不协调。
旅游地区绿色工业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省××市以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地区。总体来说,近些年来,××市旅游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税收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市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市在税收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地方税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市经济过于依赖旅游产业,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旅游,地方税源结构呈现单一性和脆弱性,受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形势影响较为明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工业,是该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产业结构的失衡状态决定了该市税源结构的不尽合理。20*年××市实现地税各项收入5.73亿元,其中营业税和所得税占76.8%,其他各税占23.2%,形成了以营业税、所得税为主,其他税种参差不齐的格局。此外,××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税收的增长一直处于“大旅游小税收”的状态。以20*年为例,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4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分别是1994年的15.3倍、73.9倍、6.2倍,年均增长21.5%、35.98%、13.9%。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大大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据测算,每100元旅游收入应提供7元~10元的地方税收,而××市每100元旅游收入实际只提供3元~4元的地方税收。20*年该市旅游业实现的地方税收仅占财政收入的2.8%,旅游税收的贡献率偏低。
地方宏观税负偏低。20*年××市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3.11%,相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省*市20*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4.62%;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如安徽省黄山市20*年地方税收宏观税负为7.9%。
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例如,区域、产业优惠政策不多。现行税制没有体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税收优惠政策没有更好地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没有给予欠发达地区倾斜政策。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不力。生态环境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就地税部门征收管理的税种而言,对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发挥作用的税种主要是: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由于这些都是“小税种”,各级税务部门容易产生“抓大放小”的观念,忽视对它们的管理。目前税制中,还没有一个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专门税种,限制了税收的调控力度。
税费比例不协调。20*年××市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为73.4%,低于××省平均比例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比例15个百分点。这说明××市非税收入比例偏大,税费比例不协调。
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原则论文
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摘要】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
【正文】
一、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藕合互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不同工业型态比较看:传统工业经济的特征是征服自然,指导理论是社会财富论;目标体系是高增长、高消费,最大限度创造社会财富;价值观是金钱至上、竞争;经济要素是劳力、土地、资本;资源状况是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原则下的工业经济特征是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体系是全面建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要素是劳力、资源、资本、环境、科技智力资本;资源状况是逐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新型工业化包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五个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兼顾和统一。因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的、以信息化带动的、依靠科技创新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是一致的。二、按照循环经济原则,构建恩施州生态工业体系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重点包括建设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和绿色服务业体系,其中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1.明确生态工业发展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目标着眼生态工业化建设,恩施州新型工业化应确立四大目标体系: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目标。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狠抓“清江流域环境保护”,加强“鄂西林海”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利用水能、风能和硒铁磷等矿产资源、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既是产业开发,更是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优化整个经济结构为目标。从产业结构分析,“十五”期末,全州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0年的44.1:24.9:31调整为41:23.5:35.5,但二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的组成中相对偏低,并且二产内部本身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州第一、二、三产业增长目标分别为3%、11.5%、9.5%。从城乡结构看,2005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1.3%,分别低于同期全国43%和全省47.3%,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从劳动力就业状况在三次产业中的构成讲,在二产中所占比重相对偏低,按照成熟工业化阶段的要求必须占到15%以上。从所有制结构看,2005年民营经济总产值占全州总产值的比重为70%以上;其中,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85%以上。要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提高人均GDP;通过生态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生态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小康恩施”。以强化科技教育为目标。尽可能利用高科技,是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共用原则。要加大科教投入,促进科技与经济圆满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合理使用现有科技专业人才,合理引进紧缺人才,科学配置各类人才,从而使人才结构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态需要;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施科技强州和人才强州战略。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生态恩施”。2.重点构建“特色资源开发型”工业体系。为实现生态工业目标,要选择循环经济增长方式,结合州域资源特色,充分发挥水力电力、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和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工业。支持卷烟工业适应结构调整,渐近培植烟草产业的替代产业。支持电力工业加快优质电源点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扶持药化工业拓宽市场空间,做大做强中药材及成品药工业,实现稳步发展。培育壮大富硒绿色食品工业,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引导建材工业科技创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科学规划、开发和利用各种矿产资源,建成特色矿产工业基地。科学谋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特色生态资源工业体__【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以信誉求生存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实现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探析
(一)发展有机农业
农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是第一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尽管2000—2009年第一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由15.1%下降到10.3%,但对GDP的贡献率却上升了0.1个百分点;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与农业相关的农产品出口由2000年的79.383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82.37亿美元,年均增长19.09%。榆更为重要的是,农业还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可见,农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以重开发轻保护、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环保和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许多诸如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及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发展有机农业应运而生。1.有机农业的定义。“有机农业”一词最早出现于LordNorthbourne(1940)[9]的著作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的有机农业是指最传统、最古老的农业形式,即传统农业,是通过人工(或畜力)播种、管理和收割等最古老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施人畜有机肥使其自然成长的生产方式;或使用传统谷物等粮食饲养的家禽家畜。曹志平等(2010)[10]认为,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相对现代农业而言的,对比有机农业,现代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工原料已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比已有定义,本人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基于传统农业生产流程,通过使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如抗性品种选择、轮作、间套作、设施农业技术、微滴灌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等)进行集约化生产,并遵循农作物本身生长与发展规律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2.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联系和区别。对比以上概念可知,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是在农业发展演化过程中一脉相承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生产过程具有“播种—管理—收割”的生产共性。不同的是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环节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产技术和不同管理模式的影响各有差异。传统农业是沿用长期以来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以人、畜力进行耕作,生产中精耕细作、小面积经营,其特点是生产具有可持续性、产品无污染,但机械化程度低、产出低。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等并辅以现代生物技术(如杂交物种和转基因物种)进行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具有现代农业的特点,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而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和转基因物种,遵循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3.有机农业的特点虞。(1)在保持物种基因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间套作等先进生产技术,遵循物种生产的自然规律等实现物种的生产和延续。(2)保持物种原始基因,禁止使用转基因产物及技术。(3)建立作物轮作体系,利用自然土肥、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培育土壤、保持土壤养分循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采取物理、生物食物链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以此将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5)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发展低碳工业
低碳工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工业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1]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而两次“气候峰会”的召开加速了世界各国积极寻求一种新的工业发展模式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此背景下低碳工业应运而生。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构建的庞大工业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以资源型经济增长路线和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生产模式为主导,中国经济的崛起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巨大的环境压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发展低碳工业的重要性。(1)发展低碳工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是传统工业发展的命脉,石化燃料的勘探、开采、加工、使用等过程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石化燃料的不可再生、有限的蕴藏量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高碳工业的发展难以为继,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逐步实现由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变。2009年,中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1.3%,其中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80%左右,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状况较为严重,增加了能源消耗。[12]实现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高碳工业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而全球庞大的工业体系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石化能源。因此,为了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继续使用石化能源的同时,必须要开发新的可再生低碳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的石化能源;另一方面,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通过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初次使用效率,并另辟蹊径尽可能提高下游能源的重复利用率,不断延伸能源的产业链,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现有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此外,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围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沼气、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调整各自的产业结构,限制和淘汰污染产业和污染产品的生产,使低碳产业成为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和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2)发展低碳工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费。从节约能源的目的出发,减少石化能源消费量是发展低碳工业的目的,而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发展低碳工业的重要手段。为了应对中国“责任论”,节能减排是缓减全球气候变暖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解决当前中国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质量每况愈下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由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低能耗、高产出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清洁生产、低碳生产、低成本生产、低代价生产的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简称“三低三高”)发展目标的着力点。2.低碳工业的发展模式。低碳工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工业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工业发展模式就是以“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和节能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13]就中国而言,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是中国低碳工业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初期,宜采用自上而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突出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于低碳工业发展的经济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策扶持、降低税率、提供补贴等方式优先发展低碳工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同时,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产业准入长效机制引导高耗能产业向清洁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产业退出长效机制逐步淘汰不能转型的高耗能产业。当低碳工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后,自上而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被自下而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而代之。在这一阶段,中央政府应逐步退出市场,低碳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应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动调节,而低碳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应由政府、民间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监管。
(三)发展生态服务业
1.以生态文明促进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生态,在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精神成果和生态成果的总和。[14]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积极倡导和鼓励生态服务业的发展,须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优缺点进行继承或扬弃,以信息文明为管理手段,强调服务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生关系。首先,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的底线[14],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基本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因此对安全的需求已成为当前中国人民向更高需求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确保生态安全是实现其他安全需求的前提条件。其次,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底线,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表明[15],社会文明的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的发展相协调。因为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人与自然彼此相互制约,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遭到破坏,社会文明的发展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与生态文明发展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把人类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的同时,也要尊重生态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不仅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这就要求人们从更宽的视角和更深的层面去不断探索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最后,生态文明是企业文明的底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文明的发展不是要战胜生态文明,而是要兼顾生态文明,只有遵循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才能使企业文明得到延续。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恩格斯的教导[15]“:我们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2.以绿色消费促进生态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传统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步性,不能实现时空的转移,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即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生产停止则消费停止。因此,传统服务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绿色消费在注重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和平等人道(Equitable)的同时,强调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再生利用(Recycle),即所谓的“三E”和“三R”原则。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也就是说,生态服务产品的生产决定着消费,而绿色消费观念反作用于生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对企业研发、生产服务产品具有导向的作用。因此,正确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树立新型的绿色消费模式是确保生态服务业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3.以绿色服务促进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使消费者接受并更多地消费其绿色产品的目的,除产品本身的质量外,产品服务的质量也是消费者选择该产品的重要信息。产品服务的质量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产品服务的质量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质量,用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表示;第二,产品服务的质量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为环境提供服务的质量,用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程度来表示。为了促进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和绿色服务的过程中,要围绕纯生态、原生态这一主题展开,并体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绿色产品的特征。塑造绿色企业的形象、建立绿色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大绿色服务运营投入是服务企业提升绿色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总之,提高企业的绿色服务质量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企业的培育和扩展以及公众的消费和反应,为绿色服务的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
区长在全区循环经济安排会讲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产业体系讲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我区工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面对的挑战
(一)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食品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区在提出“工业二次创业”以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理论,以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坚持项目建设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本相结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大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企业正在成为带动和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支柱。现已形成酒类酿造、玉米淀粉精深加工、小麦面粉及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调味品加工、果蔬储运加工、医药化工、马铃薯加工、亚麻纺织、造纸及印刷包装业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食品工业体系。
从技术应用上来看,一方面我区食品工业企业具有较为先进的硬件装备,如面粉生产线、马铃薯全粉生产线、葡萄酒生产线、味精生产线等均与国内先进或最先进水平相同步;而在另一方面,全区食品工业技术含量和总体管理水平较低,初加工较多,精深加工较少。利用食品工业已有的影响和企业已经具有的加工基础,努力扩大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食品的生产规模,调整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在大力提升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化食品,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构建食品工业循环体系,无疑是我区工业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从我区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来看,人口密度高,环境承载力弱,资源匮乏,特别是水资源严重缺乏,也基本没有可开发的矿产资源,流域内对污染废弃物的分解自净能力非常有限,这与工业增长的矛盾十分尖锐。就目前我区工业发展的整体状况而言,我区仍有一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效率低下,生态产业链条短,企业之间共生程度低,关联度小。区内还有一些企业既是资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表现为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资源高投入和废物高排放的状况依然十分突出。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加快发展循环型工业,彻底转变工业系统的物质代谢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生态化。
贸易投资与环境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依赖
(一)发展低碳经济
不可否认,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约占全球总量的20%,据估计到2020年约占全球总量的28%,中国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速较快的国家之一。[3]但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气候峰会”上,中国政府明确承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排放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选择。其原因在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确保现实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而且通过必要的能源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可以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由此可以预见,能源技术革命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1.能源技术创新是关键。长期以来,高投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995—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水平在0.20左右,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18%;而北方和南方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25%和0.20%,中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目前,众多发达国家正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以英国为例,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市场机制、设立碳基金等。英国成功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借鉴。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中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强国,实现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是推进中国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进口国外清洁能源产品可加速中国对新产品的开发并进行替代型生产,因为新产品的输入对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将产生“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清洁能源产品的进口不仅能直接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可以节省研发的时间和成本以及规避研发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FDI流入将国外拥有清洁能源生产技术的企业引进来,FDI的流入不仅可以促进中国资本形成质量的改善,而且可以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的义务,这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的转让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兑现承诺,技术转让的实际进展与预期相去甚远。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立足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同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新能源技术。2.降低能源消费增长率是基础。1990—2003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占世界的25%,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34%。据国际能源机构(IEA)认为,2007—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会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是这一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②对比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一次能源消费量(见表1)可知,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Hu等(2006)[5]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到2050年,基准情景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考虑能源技术创新的政策情景下一次性能源需求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景相对基准情景而言,仅减少27%的能源消费和39%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见,中国必须通过提高能源消费与产出之比降低能源消费率,才能真正实现在“气候峰会”中所承诺的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2000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为38714.0亿元,2010年迅速扩大到173087.0亿元,以年均16.16%的增速快速发展,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长率10.49%和15.20%,高出GDP增长速度1.17个百分点。2000—2010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由39%上升到43.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却由34.8%快速上升到38.5%,相对第一、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增长最快的产业。③随着中国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将不断增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0%,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中餐饮、酒店、交通运输、建筑、商业等传统产业占据第三产业的大部分比例。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传统第三产业的10大门类、112个小类产业迅猛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增大,尤其是商业、饮食业、广告业和娱乐业发展过程中的白色垃圾、光和噪音,旅游、房地产业的建筑噪音和建筑垃圾,交通运输业的噪音、汽车尾气,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时域、空域和频域三方面产生的电磁波等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第三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是无形的,其商品结构的特殊性使无形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因而在短期内难以发觉并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6]。为了促进第三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对预防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政府层面。政府在如何有效防治和处理第三产业发展与环境关系问题时将起主导的作用。首先,政府在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时应着眼于全局发展,不能以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对第三产业的规划、生产、运营和监管,要辅以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正确引导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开发,打破国内区域各自为政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现状;其次,根据中国国情和不同的区情,在承接第三产业转移或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时,政府要主导建立高效、可行且易于操作的环评机制,对企业的选址与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要对企业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在确保清洁企业进入的同时将污染产业(特别是高污染产业)拒之国门之外;最后,对第三产业贸易产品要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同时通过优惠税率或减税、免税等措施鼓励清洁产品的进出口,在正常的关税水平下通过增设碳关税和碳配额许可证等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限制或禁止高污染产品的进出口。2.企业层面。企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企业的性质(此处指污染强度)和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区域环境的发展取向,根据“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污染强度的差异承担不同的环境责任。首先,企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环境因素已成为制约中国贸易、投资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符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发展规律,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7];而且还要符合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固有的发展规律。其次,企业要树立绿色经营和绿色服务的发展理念。绿色经营可以避免在企业运营中支付高昂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绿色服务可以使企业在产品售后服务中获得额外的利润,因而绿色经营和绿色服务可以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最后,企业要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理念。社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企业一旦丧失社会责任将孤立无援,使企业陷入困境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3.社会层面。第三产业与环境是否和谐发展,公众舆论和社会反响的最初表达是环境问题最及时、最直接的信息输出渠道。因此,相对政府和企业而言,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更能真实、快速地反映企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首先,强化环保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实地宣传、媒体、散发宣传册等方式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污染企业—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的关系。其次,强化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8]强化公众绿色消费要从满足人类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出发,以有益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最后,强化法律意识。众所周知,中国环境问题的产生除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政府执法力度不强外,公众法律意识的极端薄弱也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众多信息表明,基层政府、基层环保执法机构与污染企业“与狼共舞”是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较企业而言公众是弱势群体,当公众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时只能保持沉默。因此,要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公众的参与缺一不可,而强化公众环保意识、绿色消费和法律意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卸任讲话
首先,**市委对***市级领导班子做了调整,对市委的英明决定我表示拥护,坚决服从。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领导班子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大发展,我提出不再担任市委书记,让富有朝气、更有能力的**同志接任。使我欣慰的是,***市委同意我的要求。同时,对本次荣升、荣转、荣退的同志我都表示衷心祝贺。
我自从到**任职以来,和几个班子的同志们一道,带领全市人民实施了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通过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工业组建了国家级龙头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米、豆、药、蜂为主导产业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体系;绿色食品销售顺畅,口岸过货成番论倍增长,特色旅游业初具规模;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关怀和支持的结果,是我市市级四个班子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结果。尤其是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对我本人的帮助和支持,可谓轩风气和,我本人心情舒畅。在此,我这个前任市委班子的班长,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在工作中,有时对同志批评得过于严厉,借此机会向这些同志表示谦意,我们可以永远做朋友。
**市委新一任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尤其是***、***同志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必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会更加富裕。
离开***以后,我将继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一如既往地为党、为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会惦记着大家,也希望你们常去看望我。
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事业兴旺!祝愿全市人民幸福安康!祝愿****的明天更加美好!
卸任发言
首先,市委对市级领导班子做了调整,对市委的英明决定我表示拥护,坚决服从。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领导班子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大发展,我提出不再担任市委书记,让富有朝气、更有能力的同志接任。使我欣慰的是,市委同意我的要求。同时,对本次荣升、荣转、荣退的同志我都表示衷心祝贺。
我自从到任职以来,和几个班子的同志们一道,带领全市人民实施了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业通过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工业组建了国家级龙头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米、豆、药、蜂为主导产业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体系;绿色食品销售顺畅,口岸过货成番论倍增长,特色旅游业初具规模;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关怀和支持的结果,是我市市级四个班子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结果。尤其是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对我本人的帮助和支持,可谓轩风气和,我本人心情舒畅。
在此,我这个前任市委班子的班长,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在工作中,有时对同志批评得过于严厉,借此机会向这些同志表示谦意,我们可以永远做朋友。
市委新一任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尤其是、同志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必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会更加富裕。离开以后,我将继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一如既往地为党、为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会惦记着大家,也希望你们常去看望我。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事业兴旺!祝愿全市人民幸福安康!祝愿的明天更加美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