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14:42: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绿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绿地系统生态规划探讨
1淮南市基本情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地跨淮河两岸,南部为延绵起伏的丘陵岗地,北部属淮北平原。东连凤阳,南邻长丰,西接颖上、利辛,北望蒙城、怀远。东西长78km,南北宽51km。市域总面积2121km2,建成区面积80.60km2。年平均气温14.3~16.4℃之间。市境累年年平均降水为937.2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雨量的50%),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城市作为华东地区的煤炭、电力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工业结构以轻、化工业为主[1]。
2淮南市绿地生态系统现状
根据目前对城市绿地的定义,整个城市范围内,主要组成载体为绿色植物的空间地域都属于城市绿地,如林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苗圃、果园、水体等。淮南市的城市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七类[2]。根据2017年的统计结果,城市内绿地面积共1356.70hm2,人均公共绿地2.51m2,绿地率16.83%,绿化覆盖率为21.00%。除去陆地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绿地也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淮南市内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包括淮河、架河、泥黑河、茨淮新河、石涧湖等。淮南市的主要水域生态系统就是淮河的生态系统,通过对2015年和2010年的淮河水质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淮河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非离子氨年平均值、氰化物等水体污染指标都在下降,淮河的水体质量正在逐年改善。并且,淮河在淮南市流域的出境水质要明显优于入境水质。可见淮南市的水域生态系统的现状正在逐渐好转。
3淮南市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淮南市绿地生态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点:能源原材料工业伴随的结构型污染依然制约着环境质量的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根本改变,煤烟型大气污染仍居主导地位,加之“西气东输”工程使城市燃气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上升,能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淮河水资源矛盾加剧,生活污水使有机污染负荷居高不下;煤矸石与粉煤灰堆存量持续增大,污染物形成蓄积性影响,环境污染负荷加重。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矿产资源受破坏情况严重,采矿区的开采沉陷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受到限制[5]。3.1煤炭工业对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煤炭型工业对淮南市的水域系统、林地、大气造成了极大的损伤。煤炭型工业虽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煤炭型工业对城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巨大破坏,使得煤炭矿区工业城市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李允洁等人的报道,淮南市的过度开采已经造成了煤矿区的地层塌陷,而且煤炭型工业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造成了淮南市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漏斗[4]。并且,因为淮南市绿地的缺少,植物无法吸附消除煤炭工业排放出的废气和粉尘,而这些废气和粉尘又造成了植物的死亡,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3.2水域环境的质量问题。淮河作为淮南市的主要生活和工业用水水源,淮南市的最主要水域生态系统就是淮河生态系统。目前淮河在淮南市流域内的污染问题包括三个方面:①点状分布污染源,即淮河沿岸工业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和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放的生产污水。②线状分布污染源,即淮河沿岸的城市排污沟所排放的生活污水。③面状分布污染源,指的是淮河沿岸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地膜被降雨冲刷后,进入淮河造成污染[5]。这三种污染源中,对水域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作为点状污染源的工业企业。淮南市的工业产值结构中,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比较大。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淮南市经济总产值的83.21%,处于主导地位。同样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主要为煤炭工业)的废水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总排放量的88.2%[6]。因此,实现经济转型或者控制工业污染对淮南市的生态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3.3绿地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滞后。虽然从建国以来,淮南市就一直重视对绿地的建设,但是由于缺乏对绿地生态功能的全面深入认识,一直没有开展详细的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工作。再加上人民对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绿地系统建设长期处于落后的水平。即便是城镇建设区域,绿化工作也一直被有意无意地放在次要或边缘位置。这就造成了淮南市迁就现状和填补空缺多,发展总量不足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现状。而城市内的点状绿地建设也存在着管理粗放、缺少认真规划的问题。同样的,由于管理观念滞后、管理措施不严等问题,部分人工森林界线不清,土地产权不明确,执法力度不足,规划绿地被侵占、绿地被蚕食的现象也绝不少见。
城市绿地生态管理
1城市绿地管理
1.1城市绿地管理的概念
城市绿地管理是指政府组织作为公共管理部门行使公共权力,通过运用良好的计划、健全的组织、适当的人选、正确的领导方法、有效的内部协调、迅速而准确的报告系统和严格的控制手段,对城市绿地这种为其所掌握和运用的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1],统筹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2城市绿地管理的任务
城市绿地管理的研究历史比较短,真正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正在逐步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分支。现代城市绿地管理工作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健全行业规章,坚持以法治绿,从而科学化、系统化地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二是园林绿化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将有限的人员、资金和机具进行有效配置,即主要依靠市场运作对绿地进行直接管理[2]。应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科学地组织、指挥、协调各项生产建设活动:一方面要借鉴其他行业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结合行业实际创造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不断总结实际经验,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建设,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生产力,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高的效益。
2生态管理
公园绿地促进园林构建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地、居民小区的景观建设也越来越好。如何成功运用园林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乃至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其中公园绿地的建设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园绿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改善环境的社会需求,人们发现营建公园、绿地乃是最好的措施之一,并从此使公园绿地的建设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破坏的城市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开始将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由此改变了工业革命初期的那种拥挤、杂乱、污染的所谓“近代城市”形象。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尤其是二战之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建筑一样,公园绿地两样存在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功能的意义更大些。公园绿地固然在近现代城市中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但更有满足市民日常的散步休闲、锻炼游憩、舒缓压力的精神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对后者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将城市难以利用的隙地予以绿化种植以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城市主要地段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公园绿地建设会与经济开发在用地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人产生对经济效益的担心。因为有人以为,同样的地块若用于公园绿地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这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在之后得不到任何回报,而且还需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和养护。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故常有不是对公园绿地建设缺乏热情,就是用低质量的种植来降低成本的情况出现。其实这种担忧实属多余。公园的建造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所以公园一带的居住区就成了这部分人置业的选择,从而引起地块的升值,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在今天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如上海浦东开发之初,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建设改善了环境,使周边的土地得到大幅度的增值。相反,在一些居住区的开发中,有人片面认为增加建筑密度就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于是不顾应有的建筑间隔及环境质量以求得到最大面积指标,但事与愿违,最后往往失去了本应有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在公园绿地的建设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间并无矛盾和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园绿地的建设甚至还能优化城市的整体环境,促进投资,从而取得更佳的经济回报。
二、园林城市的定位
城市绿地规划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引言引出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必要性,在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下,澄清它与“生态规划”、“生物多样性规划”的区别和不同。以厦门和青岛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绿地规划的范畴和具体内容。
关键字:绿色空间;生态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生物多样性
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在我国,随着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污染等生态破坏现象也由城市逐步扩散波及周边的农村。城市化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尖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失衡矛盾,都要求我们从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去认真考虑解决问题的出路。
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命离不开绿色,人类呼唤绿色。绿色空间,能给城市和建筑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环境。因此,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乐”的生活理想。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绿色城市”的理想模式,在二战之后前苏联与东欧等国家的城市重建中开始大规模的付诸实践。
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这就是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与之相应,世界各国规划师的工作领域,也逐渐从较小尺度的城乡物质环境建设规划,走向了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发展规划。大地园林化,成为人类聚居环境营造活动所共同追求的一种崇高理想。
城镇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以河南省民权县五岔路口绿地设计为例,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和种植特色方面提出契合民权县五岔路口绿地的设计方案,实现自然美观、简洁大气、绿色屏障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关键词:城镇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生态环境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愈演愈烈,而城镇街头绿地作为一种公共开放空间也备受人们关注。街头绿地作为整个城镇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一个城市容貌的窗口,城镇街头绿地的合理规划可以缓解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压力。同时,良好的街头绿地环境可以丰富城镇道路景观和居民室外活动,对改善和保护已有的城镇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1城镇街头绿地的概念及作用
街头绿地是指道路红线以外,沿街道而设,面积较小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盘、花园、广场以及街头小游园都属于街头绿地的范畴[1]。街头绿地是城市开放性公共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化城镇、提高环境质量、装饰街景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游憩、娱乐场所[2]。根据用地面积大小、所处位置及其功能,一般将街头绿地分为装饰性绿地和供游人活动的街头休息绿地2大类。根据国家标准城镇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公共绿地细分为公园和街头绿地,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则使用街旁游园和带状公园,街头绿地小游园属于公园类型之一(在规范的条文说明中称之为带状绿地)[3]。城镇绿地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服务市民、净化空气、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以及开展各种重大社会活动等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2五岔路口位置概况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1人性化
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引言引出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必要性,在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下,澄清它与“生态规划”、“生物多样性规划”的区别和不同。以厦门和青岛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城市绿地规划的范畴和具体内容。
关键字:绿色空间;生态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生物多样性
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在我国,随着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污染等生态破坏现象也由城市逐步扩散波及周边的农村。城市化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尖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失衡矛盾,都要求我们从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去认真考虑解决问题的出路。
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命离不开绿色,人类呼唤绿色。绿色空间,能给城市和建筑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环境。因此,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乐”的生活理想。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绿色城市”的理想模式,在二战之后前苏联与东欧等国家的城市重建中开始大规模的付诸实践。
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这就是近百年来有关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与之相应,世界各国规划师的工作领域,也逐渐从较小尺度的城乡物质环境建设规划,走向了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发展规划。大地园林化,成为人类聚居环境营造活动所共同追求的一种崇高理想。
城市绿地规划研究论文
摘要总结了城市绿地系统概念、特征及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绿地规划现状及成功的理念,探讨了我国绿地规划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绿地模式、规划特征、规划新方法方面指出了未来城市绿地规划的趋势。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绿化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进展
1城市绿地系统
1.1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毕业论文能的空间,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1],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3,4]。根据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5类[5]。
1.2特征
城市滨河绿地设计论文
一、滨河带状绿地的优越性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浅析城市绿地景观设计
1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概念及相关模式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可以从2个层次来看待,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包含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与城市的面貌息息相关;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是城市中的具体景观节点的体现,例如:城市道路绿化、街头游园、城市公共公园、居住区绿化等。自英国工业革命带动整个社会发展至今,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5大发展理念,其中明确将环境生态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而针对目前中国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态势,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势必要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由此,城市绿地景观便需要着力解决人居学、规划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宗教学等综合性问题。此外,应该去多多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去守护的东西。基于此,伴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设计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便呈现出多种模式,具体为功能趋势、生态趋势、人文趋势。
1.1功能趋势
任何设计不能离开功能这一特质,设计的首要目的便是满足相关的功能需求。从罗马建筑的“适用、坚固、美观”原则到我国提倡的“适用型经济”,两者都把功能放在首位[1]。当然,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也是如此。例如在城市滨水公园绿地景观设计中务必要考虑水系的航运、防汛、灌溉等一些最为基本的功能,其次再满足游憩休闲的功能。
1.2生态趋势
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两者彼此联系,为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拓展了全新的方向与思路。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始终把城市绿地景观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进行谋划,从宏观上调和人与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城市绿地景观设计在传统意义上是用全新的事物代替原有的事物,用通俗些的话语来说就是人工形式替换自然形式的事物;而生态型的设计方式则是用自然生态的原理来设计自然,其中所体现的是现代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区域中自然特征较为丰富的绿地类型之一,因而在设计时要以乔灌木和地被造景为主,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大环境的生态修复,通过合理地运用地形及错落有致地种植,形成滨水绿地景观特有的韵律美。再者,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以乡土植物为主,坚持生物多样性,通过模拟河流生态群落结构,着力恢复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实现城市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