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10:50: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落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愚昧的落后

主题词:土地外出务工思想观念愚昧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占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农民便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封建社会,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受尽了地主的剥削,过着穷苦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了土地,过上了好日子。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002年,国家颁布了土地承包法,进一步规范了中国的土地制度。同时,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的政策,以推动农村的更快发展。但历史的遗留,使中国农民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拥有土地,耕种土地,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农民完全被禁锢在了土地上。这就导致了中国农民的贫穷,而且虽然贫穷,他们也固守在家中,固守着贫穷。在贺村,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河南省兰考县贺村,是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每个村子里的村民分得的土地是不同的,不仅是数量上的,还有质量上的。人均土地最多的有2.5亩,最少的只有0.6亩,有的土地地势高些,有的土地是洼地,而且最近几年嫁过来的媳妇以及他们的孩子还是没有土地的。他们种地所得的粮食除去各种税费,仅仅可以满足一家人吃饭的需求,有的甚至还不够吃,如果遇上气候条件不好的时节(例如去年和今年由于雨水多,很多洼地被淹,估计收成都不到往年的一半),那日子就更难过了,更不用说能有闲钱留下了。可是尽管如此,他们也依然固守自己的土地而不考虑去另谋生计,例如,外出务工。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民种的粮食都不够全家人吃的,于是我们借此问道:"为什么不去外面打工呢?"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出去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还不如在家种地","没文化,怕出去被人骗,在家种地比较有保障","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我走了没人照顾"之类。不可否认,很多农民工在城里干活是拿不到钱的,但也不乏在外打工挣到钱的。从访谈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去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是最不容易拿到钱的(我认为这是全国都存在的现象),而去南方沿海城市工厂里打工的农民则比较容易拿到工资且较高。由此看来,外出务工还是可行的谋生之路,可为什么大多数农民还是不愿意去呢?

农民固穷,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基本的知识和本领。在农村,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的一代人大多数都没上过学或者只上过几年,接近于文盲,同时又没有什么技术或手艺,正如他们自己所言,外出打工也只能是干体力活,而且很容易被骗。而他们的孩子,虽然按照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制的有关规定上学,但其中不乏"混"的人。农村的孩子除了少数学习特别好的或者家庭条件较好的之外,大多都上完初中就不再上学了,有的甚至连小学都没上完就中途辍学了。原因不外乎自己不想上,或家里没钱供等等。同时,农村的教育条件也大大限制了农村孩子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样,农民的下一代还是不能摆脱继续当农民的命运,还是无法摆脱继续贫困的命运。即使将来出去打工,也是跟他们的父母一样去从事体力劳动,虽然也是挣钱的一种方式,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和农民自身的贫穷。

农民固穷,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由于农民知识上的缺乏,导致了他们见识的短浅和思想的落后。

查看全文

县落后产能提升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提升一批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落后产能,促进工艺、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根据上级相关法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整治非法、淘汰落后、规范提升”的总体思路,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提升,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力争到年底:非法或违规产能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国家、省明令规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本完成,一批落后设备在升级换代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批低效行业效能得到显著提升,淘汰提升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基本确立。

三、淘汰提升对象与界定标准

查看全文

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措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保增长、调结构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增强淘汰落后产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使落后产能顺利退出。

(二)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坎作用。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三)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约束和激励。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改制落后思考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就逐渐地被提上日程,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都希望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进展得快一些,最好能走在经济改革的前面,至少也能和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呢?一般地说,促使人们关心政治体制改革的大约有如下的一些因素:第一,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怀。生活本身的经验告诉人们,好的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保障,而不好的政治体制则会成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要想使生活不断地得到改善,就要通过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而要想使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顺利地进行,就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好的政治体制。第二,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的不满。人们通过横向的比较(主要是知识分子)会感觉到我们的政治体制在结构、制度、程序、运行机制方面不完善、不理想。为了追求更理想的政治体制而产生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第三,对社会生活失序状态的不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社会生活秩序正在经历着一个深刻的转变,原有的秩序逐渐地瓦解,而新的秩序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从而产生了社会生活的失序状况。而在这种失序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政治腐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便寄希望于政治体制改革。第四,对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的状况不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眼界的开阔,人们对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便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人们就会深感现有的政治体制的不理想、不完善,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第五,对某种具体的不良政治遭遇的感受。在平时的政治生活中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政治腐败等原因,往往使人们遭遇到一些不公正的甚至是伤害性、灾难性的对待。当人们在反思这些遭遇时便会产生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等等。正是这样的一些因素才会把人们引向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关心和期望。但是,当人们开始关注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人们便会陷入矛盾之中:这就是人们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这种愿望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就说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单单有愿望是不够的。要想使政治体制改革真正能够向前发展,不能靠愿望,而要靠动力。因此,探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问题乃是弄清楚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寻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契机的根本性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究竟来自何处?从道理上来说,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首先应该来自广大的人民群众改变政治存在的要求。其次是来自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从现实生活来看,则情况要复杂得多。为此,我们就需要了解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的特点。由于我们的起点是全能主义的政治体制,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不论来自何方,最后都必须经过党和政府自上而下地采取一系列放松政治控制或改变政治控制的重大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而放松和改变政治控制,则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我们知道,一种政治体制就是一种政治控制体系,政治控制体系要想正常地运转,必须在控制主体和被控制对象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而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要在某种程度上放松控制,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放松控制所形成的局部的不平衡来建立适应新体制需要的新的动态平衡。如果由放松控制所引起的局部不平衡没有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而是造成整体性的动态平衡的破坏,那么就会产生政治动乱甚至会使原有的政治结构发生解体。这对于当权者来说是灾难性的。因此,即使是具有改革理想和抱负的领导者也不会愿意去冒这种风险。其次,政治体制改革也会与各级领导层的既得利益发生矛盾。政治体制改革意味着政治权力的大调整,或者叫做政治权力的再分配。与此密切相联系的是掌握权力的各个机构的利益的再分配。作为各级当权者来说,原有的政治体制是同他们所掌握的一定的权力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权力本身就是利益而且是更大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总是向着放松控制因而是减少权力的方向转变,因而就不可避免地使当权者丧失权力和利益。而上述的风险性本身也是一种重大的利益风险。因此,对于那些具有改革抱负的领导者来说,改革的实现最好是能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它们一方面会使领导层感到风险很小,另一方面又不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但是实际上这种理想的状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在现实中政治改革从来就是有风险的,而且是会损害领导层的既得利益的。因此,政治改革对于各级领导层来说,从来都具有被迫性。面对政治体制改革,各级当权者往往既不敢于也不愿轻易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各级当权者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不现实的。正因为上面这两种原因,便造成各级当权者对政治体制改革缺乏动力的状况。但是另一方面各种政治体制改革又必须通过各级当权者才能实现。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便只能来自外部的压力了。也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往往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的:即如果不改革,则会冒更大的风险和丧失更大的利益,这样,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形势之下,改革便有可能被迫地实现。因此我们就需要研究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情况如何才会发生?是什么样的形势和力量才会推动这种情况发生?

在了解了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特点之后,我们就要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两种可能的动力会如何造成改革的形势。如上所述,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应该来自人民群众对改变政治存在的要求,即人民群众对政治存在的不满。政治体制对每个个人来说,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政治环境,从而也就关系到人们的政治存在的问题。所谓政治存在是指人们的政治要求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政治环境不能满足人们的政治要求,人们就会对自己的政治存在产生不满,这样就会生长出改变政治环境的要求。这就是来自人民群众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习惯势力等等的影响,人民群众在和平发展的时期对于政治存在很少提出异议,即使产生不满,也很难表现为明确的改变政治体制的要求。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人们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才会逐渐转移到政治存在上来。那时人们就会对政治存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转化成为改革政治体制的动力。所以,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的政治改革的要求是要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提到日程上来的。这就决定了来自人民群众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的动力是很不容易成长起来的。完全指望这方面的动力的成长,政治体制改革恐怕就要被推到遥远的将来去了。因此,要想使这种要求变成真正的动力而造成改革的形势,则是一个非常曲折、艰难而且需要长期酝酿的过程。

那么,在来自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还没有真正变成动力的时期内,政治体制改革会不会发展和怎样发展呢?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往往是靠一种间接的力量来实现的。这种间接的力量就是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力量。因此,我们就应该很好地研究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是如何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在现实的过程中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对于政治体制是从反面提出问题的,它们对政治体制所发出的信息就是“不改革不行”。换句话说,经济生活中的力量是通过危机的方式来推动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地说,因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政治体制构成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每前进一步,都必然要受到原有的政治体制的阻碍。这样,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每前进一步,都会不同程度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从而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来。这种动力虽然是间接的,但又是及其巨大的,往往是政治力量所无法抗拒的。也就是说,实际的情况是,当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遇到政治体制的阻碍时,就会产生经济生活的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经济生活破坏所造成的社会后果是任何一个政府都不能不正视、不能不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这就促使政府必须下决心来改变阻碍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原有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从而使政治体制的改革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这是目前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的途径。因此,如何借助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力量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一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事情。在目前,当来自人民群众的改革动力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就应该放在探索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将会如何具体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要求?而当这种要求遇到原有政治体制的阻碍时,又会引起什么样的社会后果?这种社会后果又会怎样地影响领导者的决策选择?当领导者做出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选择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又如何克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发展、经济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是从反面提出的,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相比,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这方面说,要求同步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似乎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想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如果要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找到一种在经济生活之外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的动力。但是至少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找不到这种动力。有人认为知识分子可以成为这种动力。不错,知识分子的确对政治体制改革十分关注,并经常提出强烈的要求。因此,他们无疑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他们的人数较少,又不掌握权力,因此,他们的实际作用是很有限的,还不足以成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的力量。也有人认为,最高领导层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理想和愿望可以成为这种动力。不错,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层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确有很强烈的理想和愿望。这种理想和愿望当然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的力量。特别是渐进改革的特点就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因此,这种推动便更加重要。但是,我们的最高领导层的决策不可能仅仅从理想和愿望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现实出发。现实的政治稳定的大局,现实的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状况,都是他们不能不优先考虑的。在这种情况下,理想和愿望便只能服从于现实的需要。所以,实际的情况仍然如上所述,最高领导层一般只能在经济生活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强大压力下,才能下决心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仍然只是在来自经济生活的强大压力的对比之下,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之下,才能把政治体制改革一定程度地提到日程上来。这就是生活的现实。还有人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外部推动力,足以使政治体制改革大大地向前发展,从而改变其滞后的状况。不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确可以成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与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所达成的协议条款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政府的管制权力的。因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定会使我国的政府管制的改革成为一项硬任务。但是政府管制的改革还只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较浅的层次,而且其过程本身也正是表现经济要求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也就是说正好是滞后的表现。

查看全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0〕70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全面完成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2010至2012年,全市要重点淘汰钢铁、化工、琉璃瓦、热电、水泥、印染、化纤、制革等行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二)深入开展钢铁行业整合整治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整合整治3年(2010—201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锡政发〔2010〕89号)确定的整合整治范围及标准,按期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控制粗钢和钢材产量,完成城区钢铁企业“退城进园”目标,对装备落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措施得不到有效保证的企业,限期退出钢铁产业。

(三)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9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化工行业整合整治3年(2010—201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锡政发〔2010〕88号),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进一步压减我市化工生产企业数量,推进化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提升我市化工产业发展水平。

(四)深入开展琉璃瓦行业整合整治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琉璃瓦行业整合整治3年(2010—201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锡政发〔2010〕90号),按照相关标准对琉璃瓦生产的企业进行综合整治,淘汰使用落后设备和工艺企业。

查看全文

淘汰落后水泥生产通知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近年来,我省水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年,全省有水泥企业272户,水泥生产能力6209万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22.8万吨,水泥实际产量33****万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657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008万吨,占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43.1%。全省共有水泥窑379条,其中立窑288条,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227万吨,占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47.8%;湿法窑23条,水泥熟料生产能力311.8万吨,占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6.7%;干法中空窑5条,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1万吨,占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0.5%。全省水泥生产平均电耗110度/吨,水泥熟料生产平均煤耗140公斤标煤/吨。随着我省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部分地区水泥市场出现供大于求、价格大幅跌落的现象;今年全省还将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水泥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继续加剧。

与此同时,我省水泥工业结构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经营粗放,生产集中程度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例如立窑等落后技术装备所占比重超过54%,生产规模小于20万吨的企业数占全部水泥生产企业的65.4%,水泥行业煤耗、电耗分别占全社会的11%和4.98%。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国家下达我省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性指标,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做好我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淘汰目标

到2010年,全省完成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不少于1****4万吨。具体为:2007年453万吨;2008年411万吨;2009年不少于139万吨;2010年不少于61万吨。

查看全文

促进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和任务

近期,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先后下发国发〔〕号和发〔〕号文件,部署了近三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务。市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对象是钢铁、造纸、酒精、炼油、化工、卷材、电力、水泥和镁砂等9个行业。经前阶段努力,有6个行业分别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和任务。

其它3个行业是市今后三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重点。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规定及淘汰期限要求,将采取“分批淘汰、逐年落实”的办法,促进市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1.电力行业。目前有3座热电厂,其装机容量均为落后产能,因是热电联产机组,故国家暂缓淘汰,原则上执行“以热定电”政策,对非供热期供电煤耗高出上年全省火电机组平均水平10%或高出全国火电机组平均水平15%的热电联产机组,实行限制发电或停止运行。在淘汰落后方面按照“先建设后关停”或“先改造后关停”的原则予以逐步淘汰。市热电厂待市规划新建的华润电厂正式运营后予以关停、拆除,另2座企业热电厂目前尚无改造计划。

2.水泥行业。目前有4户企业,其装置设备多为落后产能。按照国发〔〕号和发〔〕号文件要求,于三年内分批完成淘汰落后任务。

3.镁砂行业。目前有14户企业。其中电熔镁砂炉电容量在1200千伏安以上的有19台,其它41台均在1200千伏安以下;烟尘排放浓度在200毫克/立方米以下的有16台,其余44台无环保检测报告。按发〔〕1号文件规定,到年底前淘汰1200千伏安及以下的电熔镁砂炉、烟尘排放浓度大于200毫克/立方米的生产设备。县44台电熔镁砂炉无烟尘排放浓度监测报告其中41台电熔镁砂炉变压器容量在1200千伏安以下,均为今年底前淘汰对象。对保留的镁砂产能按照全省淘汰落后产能会议部署和省镁砂办要求,将通过“差别电价”进一步规范高耗能企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落后产能剔除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考核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办发〔〕95号)精神,做好我区淘汰落后产能日常考核工作,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须的行政手段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目标清晰、组织健全、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逐级考核的总体要求,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落实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企业责任,确保如期完成淘汰落实产能目标任务。

二、考核对象、内容

(一)考核对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企业。

(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等。

查看全文

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特制定市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保增长、调结构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增强淘汰落后产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发挥市场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使落后产能能顺利退出。

(二)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坎作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查看全文

探讨服务业落后的阻碍因素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它们有比较发达的服务业是分不开的。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有的国家(如美国)达到70%以上,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经达到50%上下。

2003年,**市GDP总量为1787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56.03%,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论文百事通相比之下,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2003年**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7.7%,低于长三角地区40.5%和浙江省39.7%的平均水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倒数第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总量名列前茅的“身份地位”显得极为不称。

一、**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城市化水平的落后,导致了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不足

从需求的角度看,城市化水平的落后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200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是549.07万人,而其中的非农人口仅占30.74%,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最后,目前,**市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为满足占总人口不足31%的市镇非农人口的需求,2003年,市区出租车数量和公交车数量均处于15城市落后的位置,市内公交车客运量也排在末位。城市化水平的落后严重降低了人口、资本、资源、市场的聚集效应,弱化了城市功能,极大地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使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不足。

200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仅为99.7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也处于副省级城市末位,而且与其他同类型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也说明在目前居民的消费观念影响下,生产企业形成了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尚没有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培育,这也是制约**市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因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