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钉内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10:36: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螺钉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踝关节骨折应用论文
【摘要】探讨可吸收螺钉(PGAPLLA)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1994年3月~2003年8月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皆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用可吸收螺钉横向固定。[结果]全病例得到6个月~5年3个月随访,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2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2%。[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与组织相容性,吸收完全,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全身总数的3.92%,关节内骨折因涉及软骨面的破损,修复难度较大,内固定材料及方式较多。本院自1994年3月~2003年8月期间应用可吸收螺钉(PGAPLLA)作内固定材料,共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50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22例,压砸伤8例,扭伤7例,坠落伤5例。骨折采用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8例,旋后内收型11例,旋前外展型9例,旋前外旋型6例,旋前背屈型3例。另有胫骨干骨折5例(坠落伤)。
剖析骨折内固定拆取时间和过程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对16例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16例病例中包括螺钉旋出困难6例,螺丝钉折断4例,钢丝取出困难4例,髓内钉拔出困难2例。本组病例经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均成功取出。结论术前的详细充分准备、术中的仔细分析判断是顺利取出骨折内固定物的关键措施,不要强求以牺牲骨质为代价的内固定物取出。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对策
内置物取出术是骨科临床工作最常见的手术,由于近年来采用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比例显著增高,相应的并发症也在增多,如钢板断裂、钢钉及髓内针弯曲折断、骨折成角发生畸形愈合等,导致内固定取出难度增加(例如螺钉旋出困难、断钉、钢丝取出困难、髓内钉拔出困难等情况)。现将收治的骨折患者中发生内置物取出困难16例病例资料做一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00年5月~2008年5月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发生取出困难16例,男10例,女6例。其中螺钉旋出困难6例,螺丝钉折断4例,钢丝取出困难4例,髓内钉拔出困难2例。
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困难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00年5月~2008年5月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发生取出困难16例,男10例,女6例。其中螺钉旋出困难6例,螺丝钉折断4例,钢丝取出困难4例,髓内钉拔出困难2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择期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出时间术后最短8个月,最长2.5年,平均1.5年。分别采取臂丛或硬膜外麻醉。
2结果
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C型臂引导下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骨盆骨折患者30例,骶髂螺钉均为7.0mm直径的半螺纹空心螺钉,其中8例行双侧螺钉固定,5例行单侧2枚螺钉固定,17例行单侧1枚螺钉固定。依据术后和随访中详细的神经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评估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55min,平均28min,术中平均累积X线透视时间为4min。术后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2例患者骶髂螺钉欠佳外,其余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未见螺钉移位现象。术后6例患者均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没有再需要手术的患者。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C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关键词】骨盆骨折;C型臂X线机;骶髂螺钉骨盆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高能量损伤。MullerC型骨盆骨折伴有骨盆后环的破坏,骨盆环不仅有横向不稳定,还有纵向不稳定。C型骨盆骨折的治疗对骨科医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良好的治疗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功能。其治疗除早期应用牵引和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外,骨盆后环的稳定性重建也非常重要。国内外文献报道骨盆后环的稳定性重建方法较多,其中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备受推崇。我科自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应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C型骨盆骨折30例,效果良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5~65岁,平均33.5岁。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伤15例,其他损伤7例。骨盆后环损伤为骶骨骨折8例,骶骨关节骨折脱位22例。8例伴有腹腔脏器损伤,2例伴有尿道损伤,2例伴有骶神经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30d,平均8.1d。术后住院时间5~35d,平均13.5d。1.2治疗方法术前在外固定架固定下行大重量(10~20)kg股骨髁上牵引3~5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X线片显示骨盆后环移位基本纠正后方可手术。术中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俯卧,患肢应用牵引床牵引,X线透视证实骨盆后环移位纠正。常规消毒铺单,于髂后上棘旁3~5cm处做一0.5~1cm小切口。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2.5mm导针由切口垂直进入直抵髂骨,缓慢经髂骨、骶髂关节钻入S1椎体。透视下,骨盆正位导针应止于S1中线附近,骨盆侧位导针应在骶管前方S1椎体内,骨盆出口导针应在第1骶孔上方、L5S1椎间盘下方,骨盆入口导针位于骶岬前后缘之间。用钻头沿导针钻孔后拧入7.0mm空心短螺纹松质骨螺钉。术中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及S1的宽度决定单侧2枚螺钉固定或双侧1枚螺钉固定。本组患者中8例行双侧螺钉固定,5例行单侧2枚螺钉固定,17例行单侧1枚螺钉固定。手术时间15~55min,平均28min,术中平均累计X线透视时间为4min。2结果本组患者30例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2例患者骶髂螺钉位置欠佳,术后CT显示1例患者骶髂螺钉进入L5S1椎间隙,另1例患者骶髂螺钉位置偏前在S1中线处进入S1前方,但2例患者未出现异常的临床表现。其余患者骶髂螺钉位置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螺钉移位现象,无螺钉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后6个月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其中6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需要间断性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2例伴有骶神经损伤患者明显恢复;其余22例患者回到了以前的工作岗位。3讨论对C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推荐的标准治疗程序包括:早期抗休克,骨盆外固定架固定骨盆以减少出血和腹腔、盆腔脏器进一步损伤,早期大重量牵引以纠正骨盆垂直移位,当条件允许时行内固定以重建骨盆前后环的稳定性。对于骨盆后环的稳定性重建,传统的方法为切开复位后应用骶髂棒、钢板等内固定。自Matta等[1]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以来,骶髂螺钉技术逐渐受到推崇。这种固定是在影像学引导下,经皮拧入空心螺纹钉,经髂骨、骶髂关节到S1椎体以固定骨盆后环的方法,系一种“中心性固定”,其强度可超过钢板内固定,并且避免了开放复位内固定较多的失血、较高的感染率、较长的手术时间等缺点[2]。骶髂螺钉技术的手术体位通常有仰卧位及俯卧位两种,仰卧位的优点在于可同时行骨盆前环内固定,但骶髂螺钉置放难度较大;俯卧位骶髂螺钉则更容易置放[3]。本组患者全部采用俯卧位。骶髂螺钉技术中良好的影像学引导必不可少,C型臂X线机引导被认为是标准的方法,术中应进行骨盆正位、骨盆标准侧位、骨盆入口位、骨盆出口位的透视检测。Xu等[4]认为,骨盆入口位上螺钉应位于骶髂的前后缘之间,最容易观察到螺钉是否进入骶骨翼前方;骨盆出口位上螺钉应在第1骶孔上方S1椎体下方,其最容易观察到螺钉错误进入第1骶孔中或S1上方。Hilgert等[5]认为,在骨盆侧位上螺钉应位于骶管前方S1椎体中,其最容易观察到螺钉错误进入骶管或S1椎体前方;在骨盆正位上螺钉头最好位于骶骨中央,不要进入对侧。我们在手术中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引导螺钉进入,术后CT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螺钉位置良好,证明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可以非常准确的植入。近年来也有应用双C型臂X线机、CT等作为引导的报道。Smith等[6]比较了CT引导与C型臂引导的差别,结果提示螺钉位置错误在CT引导下与C型臂引导下均可能存在,但CT引导进一步提高了螺钉位置的准确性。Peng等[7]比较了单C型臂X线机引导与双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技术的差异,结果证实两种技术下均未发现临床并发症和螺钉位置错误。双C型臂X线机引导缩短了骶髂螺钉的植入时间,减少了术中累积X线透视时间。骶髂螺钉技术的适应证尚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术前应纠正骨盆后环的垂直移位,骶骨及骶髂关节应无发育异常,否则术中螺钉植入难度会加大,并发症会明显提高。Routt等[8]认为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很复杂,它要求外科医生对骨盆后环解剖非常熟悉,并且要了解S1的解剖变异。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影像学介导、外科医生的错误以及固定失败产生的。Smith等[6]认为,对于骨盆后环损伤,经皮骶髂螺钉技术应用于纵行骶骨骨折的固定失败率要高于骶髂关节损伤。但近年来,绝大多数报道认为经皮骶髂螺钉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技术,其医源性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螺钉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非常少见。螺钉进入S1前方和上方很少引起需要处理的临床表现。在我们的病例中也未见到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感染、骨不连、螺钉移位以及因螺钉位置不佳引起的临床并发症。这可能是因为影像学介导方法越来越精确,外科医生对骶髂螺钉技术掌握越来越好,以及内植物越来越优良和便于操作有关。经皮骶髂螺钉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成人患者,Ko等[9]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儿童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通过S1进行骨盆后环固定,还可通过S2进行固定。Moed等[10]报道了经皮S2骶髂螺钉治疗49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术中未发现医源神经损伤,除2例患者因为骨量丢失需再手术外,其余患者恢复良好。他们认为,经皮S2骶髂螺钉也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慎重使用。总之,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治疗C型骨盆骨折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1]MattaJ,SaucedoT.Internalfixationofpelvieringfracture[J].ClinOrthopRelatRes,1989,(242):8397.[2]ShulerTE,BooneDC,GruenGS,etal.Percutaneousiliosacralscrewfixation:earlytreatmentforunstableposteriorpelvicringdisruptions[J].JTrauma,1995,38(3):453498[1][2].[3]RouttMLJr,KregorPJ,SimonianPT,etal.Earlyresultsofpercutaneousiliosacralscrewsplacedwiththepatientinthesupineposition[J].JOrthopTrauma,1995,9(3):207214.[4]XuR,EbraheimNA,RobkeJ,etal.Radiologicevaluationofiliosacralscrewplacement[J].Spine,1996,21(5):582588.[5]HilgertRE,FinnJ,EgbersHJ.TechniqueforpercutaneousiliosacralscrewinsertionwithconventionalCarmradiography[J].Unfallchirurg,2005,108(11):954.[6]SmithHE,YuanPS,SassoR,etal.Anevaluationofimageguidedtechnologiesintheplacementofpercutaneousiliosacralscrews[J].Spine,2006,31(2):234238.[7]PengKT,HuangKC,ChenMC,etal.Percutanenousplacementofiliosacralscrewsforunstablepelvleringinjuries:comparisonbetweenoneandtwoCarmfluoroscopictechniques[J].JTrauma,2006,60(3):602608.[8]RouttMLJr,SimonianPT,MillsWJ.Hiosacralscrewfixation:earlycomplicationsofthepercutaneoustechnique[J].JOrthopTrauma,1997,11(8):584589.[9]KoPS,KouSK.Ararecomplicationofpercutaneousiliosacralscrewinaverticallyunstabiepelviedisruptioninachild[J].Injury,2001,32(2):159161.[10]MoedBR,GeerBL.S2iliosacralscrewfixationfordisruptionsoftheposteriorpelviering:areportof49cases[J].JOrthopTpauma,2006,20(6):378383.
胫骨骨折手术论文
摘要:将确诊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使用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皆获临床愈合,优良率87.6%。临床中注意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手术能达到优良的疗效。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2005年4月~2007年2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分析了胫骨平台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几个相关因素,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64岁,平均(37.9±5.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4例,压砸伤8例;按Schatzker分型[1]: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2例,V型9例,Ⅵ型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侧副韧带损伤5例,交叉韧带损伤1例。
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依据骨折类型采用前外侧、前内侧及前内侧前外侧联合切口。采用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带垫圈的松质骨拉力螺钉12例倒L型钢板固定,T型钢板和高尔夫钢板加骨栓.螺钉固定20例。12例关节面复位后其塌陷>10mm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垫起。术后予以抗感染,3个月后根据骨折修复情况下地逐渐负重行走。
防滑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按DenisWeber分类的40例B型踝关节骨折外踝的固定方法。方法内踝用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踝以螺钉或可吸收钉内固定,外踝采用钢板固定,将钢板置于外踝后方。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征予以评定,优3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将钢板置于外踝后方能有效的固定骨折,减少内固定物外露的可能,减少钢板对外踝皮肤的刺激,更利于患者接受内固定物的存在;踝关节骨折应视为急诊手术,争取在局部组织水肿之前手术治疗;指导患者早期踝关节锻炼,使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关键词】防滑钢板;B型骨折;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B型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对外踝的解剖复位以及选择适合的内固定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作者自2003年至2006年采用防滑钢板手术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37.5岁。左踝22例,右踝18例,均为单侧。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35例。所有病例按DenisWeber分类法均为B型骨折。1.2治疗方法本组35例在伤后8h内手术,5例在伤后1周内手术。取健侧卧位,外、后踝固定后取平卧位,行内踝手术。双踝骨折先固定外踝,三踝骨折固定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手术入路取外踝后侧纵形切口和内踝纵形切口。外踝用钢板固定,将钢板置于外踝后方,拉开腓骨长短肌腱,钢板远端置于肌腱鞘管入口上方,骨折远端打入2~3枚全螺纹松质骨钉,骨折近端打入相应皮质骨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块累及关节面大于1/4者,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或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内踝用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例经骨折固定后均无不稳的迹象。术后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石膏外固定2~3周,其余病例均无需外固定,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2结果本组4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表现予以评定[1],优32例,良4例,可4例,本组病人优良率90%。该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患者术后诉钢板处有“错动感”,未予特殊治疗,钢板取出后症状消失。3讨论踝关节手术时机的掌握对于手术操作的难易以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踝关节骨折8h以内局部肿胀为血肿所致,张力性水疱未形成,此时软组织条件尚好,皮肤弹性好,有利于牵拉显露,且骨折为新鲜骨折,复位简单,手术容易操作。关节内积血流出后皮肤可无张力缝合,预后效果好。3d左右软组织肿胀达到高峰,多形成张力性水疱,加之胫距关节脱位,距骨多向外侧移位,致使内踝骨折处压迫皮肤,极易造成局部皮肤的缺血坏死及破溃,影响术区的手术条件,造成显露欠佳,皮下组织变脆因而缝合困难,后期有内固定物外露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软组织挛缩,骨折端血肿机化、纤维化,致使骨折复位困难,难以解剖复位,有因强求复位造成医源性骨折的危险,增加手术难度。因此,强调对于踝关节骨折的病例,应急诊手术治疗。对于骨折时间较长局部软组织水肿明显的以及并存基础病无法急诊手术的病人,应予以骨折脱位初步复位后石膏固定,积极消肿,治疗基础病,1周左右手术治疗。距骨关节面在单位面积内所承受的压力是全身关节中最大的,当它不稳或者稍微倾斜都会显著地增加其承受力,最终造成创伤性关节炎。距骨的稳定性取决于外踝的精确复位及可靠的固定。腓骨负重占体重1/7~1/6,因此外踝不仅为髁穴的外侧壁,还是承重的重要结构。外踝上移后造成踝穴增宽,加之外踝的侧方移位及旋转移位,使腓骨短缩踝穴外侧增宽,距骨在踝穴中失去稳定而发生外移致使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Kellen[2]指出,骨折初期移位和骨折破碎程度并非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决定因素,而关节面解剖复位的精确程度与创伤性关节炎是密切相关的。Burwell和Charnley统计复位不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为100%[3]。因此外踝的精确复位及牢固内固定至关重要。术中必须恢复腓骨长度,矫正旋转移位使其位于结节间沟内,保持外踝正常的外开角,从而恢复踝穴正常的解剖关系。手术操作时取健侧卧位,外踝后方纵形切口,逐层切开,将腓骨长短肌腱向后方拉开,向前方骨膜下剥离,充分显露骨折。骨折复位后将预弯的钢板置于外踝后侧,钢板远端达肌腱鞘管入口水平。远端打入2~3枚全螺纹松质骨螺钉,近端依次打入皮质骨螺钉。有后踝骨折的病例如后踝骨折块较小,不影响踝关节稳定,可不予固定,但是当后踝骨折块波及关节面大于1/4时,应予以固定,否则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由皮下向后方剥离,自腓骨长短肌腱和跟腱之间进入,至后踝骨折处,此时后踝骨折已基本复位,踝关节背屈,向下顶压骨折块使之解剖复位,以2枚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操作完成后平卧位行内踝手术,内踝采用纵形切口,向前方剥离可直视下观察内踝复位后关节面是否光滑平整,骨折复位后以2枚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须强调的是要用2枚螺钉固定以防止内踝骨块旋转。钢板放在外侧需要良好的预弯,钢板要和外踝良好贴附,否则会人为地造成外踝外开角的变化,使外侧踝穴增宽或变窄,引起创伤性关节炎。骨折远端较短,固定螺钉有限,由于担心螺钉过长进入关节,大都选择较短的螺钉或者仅固定一侧皮质,因此固定强度大打折扣。外踝处软组织菲薄,加之内固定物的存在,拆线时有可能致使皮肤裂开、钢板外露,给治疗带来麻烦。由于钢板的长期“压迫”致使皮下组织萎缩,形成“皮包钢板”现象,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外踝骨折后远端一般向外后侧移位,大多数病例向后侧移位明显。钢板置于外踝后方能有效控制外踝向后方的滑移,从而有效地起到防滑钢板的作用;由于有肌腱的覆盖,钢板外露的危险大大减少;螺钉由后侧向前方打入,不存在进入关节的危险,可以从容操作;外踝的前后径较长,可以用相对长的螺钉固定,对于一般患者远端可用长24mm或26mm螺钉固定,对骨端把持力增强;骨折多为螺旋形,在远端打入螺钉的基础上经钢板用螺钉对骨折矢状面加压固定,增加骨折的稳定性。防滑钢板适用于B型骨折的治疗,对于A、C型骨折优势不大。术中远端螺钉要垂直打入,避免螺钉穿透外踝内侧壁,下胫腓水平螺钉避免穿入下胫腓前结节。钻孔时如方向正确,于对侧皮下可触及钻头前端。术后如果没有C型臂,可被动活动踝关节,如活动良好,关节内无异响,说明螺钉旋入的方向及长度合适。由于腓骨长短肌腱的影响,术后应加强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少数患者术后有钢板处错动的感觉,考虑肌腱在钢板上滑动所致,对功能没有影响。【参考文献】[1]林博文,黎伟凡,朱杰诚.三踝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11(1):35.[2]KellamJF,WaddellJP.Fracturesofthedistaltibialmetaphysiswithintraarticularextension:thedistaltibialexplosionfracture[J].JTrauma,1979,19(8):5933.[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01116.[4]WilsonFC.Fracturesoftheankl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J].JSouthOrthopAssoc,2000,9(2):105.
微创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后,横行钉固定结合我院自行研制的反牵复位器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后小切口暴露螺钉内固定及反牵复位器治疗32例37足。结果32例37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皮缘坏死及不愈合发生,优15足,良18足,可3足,差1足。结论撬拨复位横行钉固定与反牵复位器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关节内跟骨骨折;微创;横行钉固定;反牵复位器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而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75%[1]。其治疗难度大,尚未有较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从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复位后小切口暴露螺钉内固定与反牵复位器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32例37足,初步获得较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31例,女1例;年龄20~58岁,平均34岁。单侧足27例,双侧足5例。其中坠落伤28例,车祸伤1例,压砸伤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双足侧位和轴位X线片及患足的水平位CT片。术前测量Bhler角为-8°~16°,平均6°;跟骨增宽幅度3~20mm,平均15mm。合并有脊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2例,肢体其他部位骨折6例。按EssexLopresti[2]分类,舌形骨折5足,关节压缩骨折20足,粉碎骨折12足。2手术方法与步骤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或骶管麻醉下进行。先行手法整复,患者俯卧位,将小腿抬起与床面呈约30°角,足跖屈,使跟腱松弛,术者双手环抱足跟,掌跟部夹紧足跟两侧,向后下方反复地牵引、晃动、挤压及拔伸,恢复跟骨的外形。常规的跟骨外侧弧形切口,长度2cm左右,避开腓肠神经终末支及肌腱鞘管,皮下不做分离,直达骨膜,显露跟骨外侧壁及距下关节外侧面,若显露不彻底影响复位,也可辅助内侧小切口,显露跟骨内侧骨壁、骨折线和载距突边缘。将窄骨膜剥离器插入外侧骨折线内撬拨,将膨隆的跟骨外侧壁复位,使距下关节复位,恢复跟骨高度和Bhler角。然后安装我院自行设计的“U”型半轨道导向器[3],套管头端抵住跟骨外侧壁螺钉进钉点,另一端抵住载距突处,从跟骨外侧套筒打入导针。斜横向固定1~2枚空心拉力螺钉,第1枚螺钉一般应先固定在载距突,选择骨皮质好的另一部位完成第2枚螺钉的固定,螺钉均达对侧骨皮质并适当加压,螺钉固定也可选择由内而外。紧贴跟腱外缘从距骨后突处向距骨体内钻入1枚3.0mm骨圆针,继而在跟骨后缘结节处横行骨折线上方经皮钻入另一枚钢针,两针之间安装反牵复位器,调节可伸缩螺杆旋钮改变螺杆长度,将两个钢针尽量撑开并保持适当张力。完成固定后C型臂X线机透视跟骨侧位及轴位,检查Bhler角、跟骨宽度、高度及距下关节面的恢复满意后,缝合切口。3结果32例37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切口均按期愈合,无感染和皮缘坏死及不愈合发生。2例跟骰关节轻微疼痛,2例出现足背外侧感觉减退,4例发生距下关节炎,无腓骨肌腱炎及足内侧肌腱刺激征象发生。后期按国内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系统[4]进行评定,优15足,良18足,可3足,差1足。4讨论近年来跟骨骨折治疗的预后有了较大改观,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关节外骨折可行闭合复位简单撬拨钢针固定,但是各种关节内骨折,缺乏适用于各种类型骨折的可靠内固定物和安全入路等。对于关节内骨折,非手术治疗很难达到解剖整复,且不能维持复位,以至于遗留足跟增宽、高度丢失、关节错位,最终使足部生物力学改变[5],引起疼痛和跛行。钢板内固定能较好地恢复跟骨形态,但由于术中需较大范围剥离,术后易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造成局部皮肤挛缩与瘢痕,进一步加重关节病损,临床上有时只能采用亚急性期的切开复位术[6],从而增加了骨折复位的难度。因此,在有效复位的基础上减少暴露,简化内固定是临床努力的方向。波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原则上应力争解剖复位。汤荣光等[7]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距下关节后关节面不在承重上起重要作用,压力主要集中于后关节面的前外侧部分,应力争恢复距下关节面的结构。首先选择外侧切口,有利于该处关节面的整复,同时修复爆裂增宽的跟骨壁。螺钉加压固定后可防止复位的外侧骨块反弹移位,并保持跟骨的外形。跟骨周围软组织覆盖少,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易出现皮肤坏死、愈合不良的并发症。小切口螺钉内固定可避免广泛剥离,创伤小,简单有效。跟骨骨折中载距突最稳定,因其上方有跟距间韧带附着,很少发生移位,因此横向螺钉贯穿至载距突,以其作为螺钉固定时的力学支点,使固定更加牢固。螺钉的横行挤压固定,能有效地限制跟骨宽度的增加,防止后期突出的外侧壁和新生骨痂挤压腓骨肌腱、腓肠神经,或撞击外踝引起的疼痛。若固定后跟骨结节仍有上移趋势,Bhler角恢复不满意,结合我院自行设计的跟距反牵复位器持续固定,在撬拨复位基础上施以持续牵引,以对抗跟腱的收缩,防止复位后再移位。经多年临床验证,该方法对于跟骨结节舌行骨折块的复位、Bhler角的纠正及跟骨高度的恢复效果满意[8]。采用撬拨复位后小切口的有限螺钉内固定与反牵复位器治疗方法,较单纯撬拨复位更能保证足弓的恢复、Bhler角矫正、跟骨宽度和高度的恢复,复位效果好。与各种钢板内固定相比,能尽快地处理骨折,操作简单,避免了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的风险,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距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参考文献】[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01233.[2]EssexLoprestiP.Themechanism,reductiontechnique,andresultinfracturesoftheoscalcis[J].BrJSurg,1952,39(157):395419.[3]冯云华,王景彦,谭光颜,等.导向器导引下的跟骨螺钉固定术[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98699.[4]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0,2(20):117120.[5]唐三元,徐永年,郑玉明.跟骨骨折(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5(2):169170.[6]顾湘杰,章永德,任颂扬,等.累及距跟关节的粉碎性骨折的亚急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2,3(12):190193.[7]汤荣光,盛为,戴鮨戎.距下关节接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8):484487.[8]王京彦,徐怀安,单素鸿.可调式跟距反牵复位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J].中国骨伤,1994,7(1):2829.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骨折按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24例,四部分骨折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9~14个月),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8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松动或肱骨头坏死。按Neer评分:优21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4.2%。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效果满意。【关键词】肱骨骨折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的4%~5%[1]。Neer一部分及二部分骨折患者一般考虑保守治疗;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患者因肱骨头多与软组织分离,且多发生较大旋转和移位,加上广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通常需作内固定。传统的内固定方法较多,如螺钉、克氏针、张力带、“T”形钢板、三叶草钢板等,但效果均不甚满意。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笔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proximalhumeral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18~76岁,平均52.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9例,压砸伤5例。合并肩关节脱位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根据Neer分类[2]:三部分骨折24例,四部分骨折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2~18d,平均6.5d。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在臂丛或全麻下进行手术。由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入路,保护头静脉,三角肌的前部纤维可酌情于锁骨下1.5cm处切断增加显露。有肩关节脱位者予复位,骨折近端的组织尽量不做剥离,显露肱骨近端,注意保护关节囊及肩袖组织血运,复位骨折后以克氏针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将LPHP安放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m,结节间沟后1cm处,钢板近端安装导向器,在其引导下向肱骨头拧入2~4枚锁定螺钉。根据术中情况,可使用拉力螺钉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或使用标准螺钉完成动力加压固定。用锁定螺钉将LPHP固定于肱骨干,视术中情况以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修复关节囊及肩袖,冈上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用10号丝线固定于钢板近端的缝合孔上,检查肩关节活动良好后放置引流,关闭切口。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d,12~14d拆线。术后前臂屈肘90°三角巾悬吊3d,术后第1天即开始肩关节摆动锻炼,2周行肩关节上举锻炼。术后4周起,视骨痂生长情况逐步开始主动功能锻炼,加强前屈、外旋、内旋、内收锻炼。术后每月摄片复查,直至骨折愈合。2结果本组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4个月,平均11.5个月。全部病例均一期愈合,无畸形愈合、感染、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折断等。26例在8~12周骨折愈合,7例在12~18周内愈合,2例陈旧性骨折在24周摄片时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采用Neer评分[3],优21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4.2%。3讨论由于肱骨近端骨骼为松质骨,Neer一部分及二部分骨折病人骨折部位少、移位小、粉碎轻、骨折后愈合快,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所以Neer一部分及二部分骨折病人可考虑保守治疗。Neer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病人肱骨头多与软组织分离,且多发生较大移位和旋转,加上广泛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若保守治疗则必定延迟肩关节的功能锻炼,而导致肩关节僵硬、长期疼痛、继发性腋神经损害、废用性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尤其是中老年人,保守治疗对功能的完全恢复较困难。因此,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病人需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由于肩关节粘连是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所以肩关节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对于治疗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目的是争取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以期肩关节早期活动,从而最大程度的恢复肩关节功能。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内固定方法较多,以往常用的内固定物有螺钉、克氏针、张力带、“T”形钢板、三叶草钢板等,但均不同程度存在退钉、断钉、感染、肩峰撞击、疼痛、肌萎缩、肱骨头坏死、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缺点,这主要与内固定强度差、手术损伤大、复位欠佳、内固定位置不当、内固定不牢靠、术后关节制动时间过长等有关[4]。LPHP的出现改变了肱骨近端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无合适内固定物的局面。LPHP的优点主要有:a)改变了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特征,通过钢板与螺钉的锁定使钢板螺钉一体化,实际上可理解成是一个内固定支架[5,6]。通过钢板与螺钉的锁定使钢板螺钉形成一个整体,可防止螺钉退出、内固定松动;螺钉具有较好的锚合力和抗拉力,钉板本身和单侧骨皮质具有稳定性;肱骨头固定螺钉方向呈放射状设计,提高了内固定物抗拔出力,对骨折端产生了良好的稳定作用,特别适合于肱骨近端粉碎严重和骨质疏松患者。b)LPHP改变了传统钢板与骨骼间以摩擦力为基础的固定模式,允许在接骨板和骨骼之间存在一定空隙,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骨膜和骨的血液供应[7]。c)根据术中需要,可以使用标准螺钉完成动力加压固定,或使用锁定螺钉达到稳定的成角固定;术中还可以使用拉力螺钉技术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d)接骨板近端有缝合孔,可用于关节囊及肩袖损伤修复。e)由于其内固定可靠,肩关节可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使肌肉骨骼复合体得到应有的生理刺激,大大提高了骨折的愈合能力,防止了关节肿胀、僵硬、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及术后需注意的一些问题:a)正确使用导向器,确保螺钉锁定准确无误,才能充分发挥接骨板与螺钉锁定结构的优势,否则锁定结构作用失效,可能出现螺钉松动;b)接骨板放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m、结节间沟后1cm处,以防止肩峰下撞击的发生;c)伴有大、小结节骨折者,一定要将其复位固定。对有关节囊或肩袖损伤者,需妥善修复,才能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d)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压缩明显,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局部有骨缺损,术中需适当植骨,以增强螺钉的把持力;e)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避免螺钉突出肱骨头关节面;f)术后放置负压引流,避免因关节腔积血、感染而致关节粘连、僵硬;g)术后最重要的问题是肩关节的功能锻炼,早期的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LPHP具有坚强稳定的结构,使肩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因此,术后督促病人进行早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和按时的随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重要环节。总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参考文献】[1]McKoyBE,BensenCV,HartsockLA.Fracturesabouttheshoulder:conservativemanagement[J].OrthopClinNorthAm,2000,31(2):205216.〖1〗[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87496.〖1〗[3]程飚,林建平,陈峥嵘,等.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42例严重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1):9294.〖1〗[4]张磊,杨海涛,曹前来,等.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28731.〖1〗[5]HaukeC,MeisserA,PerrenSM.MethodologyofclinicaltrialsfocusingonthePCFixclinicaltrials[J].Injury,2001,32(2):2637.〖1〗[6]EijerH,HaukeC,ArensS,eta1.PCFixandlocalinfectionresistanceinfluenceofimplantdesignonpostoperativeinfectiondevelopment,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ults[J].Injury,2001,32(2):3843.〖1〗[7]王满宜.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83286.
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疗效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至2007年间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Ⅰ至Ⅳ型骨折60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至24个月,除1例髋内翻并低毒感染,1例断钉外,余58例均骨性愈合。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该病具有年轻化趋势。治疗不当常遗留髋内翻。过去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都主张采用手术治疗以提高疗效。动力髋螺钉是近年来用于该类骨折较好的内固定器械。通过髓内拉力螺丝钉的滑动加压作用,使骨折端保持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下床活动。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骨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88岁,平均67.5岁。致伤原因:车祸28例,跌倒30例,重物压伤2例,左侧21例,右侧39例。伤后手术时间:最短7d,最长13d。骨折按Evan分型:Ⅰ型24例,Ⅱ型19例,Ⅲ型11例,Ⅳ型6例。
1.2方法持硬或全麻,平卧位臀部垫高,在股骨粗隆部做一股外侧直切口,依侧方钢板长度,切口一般为15~20cm。患者仰卧位,适当垫高患臀,做牵引复位,透视示复位满意后,在股骨粗隆做切口,显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干上端,在粗隆下2~3cm处,按135°方向经钻入导针,导针应在股骨头颈正中央或正位偏下,位置准确后测量其深度,选取合适粗纹螺丝钉,攻丝后缓慢拧入,钉头离股骨头软骨面约1~1.5cm,选取合适长度的套筒钢板,保持钢板与股骨干皮质相贴,固定后拧上尾加压螺丝钉,逐层关闭伤口。术区内置负压引流管。术后24~48h拔除,术前半小时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次日即可坐起活动患肢,1周后可坐在床边伸屈膝关节锻炼股四头肌,对骨折不稳定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延长至8周后可扶双拐下地负重行走。
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8例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用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关键词】颈椎病;减压;内固定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ixatingwithSlimLocSystemfor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ZHAOPinyi,WUYingyong,ZHAOGangshengetal(DepartmentofOrthopaedics,YiwuCentralHospitalinZhejiang,Yiwu32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treatedwithdecompressionandSlimLocanteriorcervicalsystem.MethodsEightpatientswithCSMunderwentanteriordecompression,fusionandinternalfixationwithSlimLoc.ResultsAllFatientswerefollowedupfor7to12months(mean8months),Neurologicaldeficit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Astablebonyfusionaccordingtoradiologicalcriteriawasachievedinallcases6monthspostoperatively.Therewasnoimplantsbreakorloosening.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CSM,anteriordecompression,fusioninternalfixationwithSlimLocobtainimmediatestabilityofcervicalspineandahighrateofsuccessfulbonefusion.Theplatesystemcanaffordasafeandeffectiveanteriorcervicalstabilityforthefusionofbonegraft.SlimLocanteriorplateiseasytouse.Keywords:cervicalspondylotic;decompression;internalfixation颈椎前路钢板国内自1996年开始报道应用于颈椎损伤以来[1],目前逐渐用于颈椎退变性疾患及颈椎椎体肿瘤等。由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可为植骨提供有效固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cervi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骨科常见病,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1~71岁,平均58岁。患者均呈慢性发病,且进行性加重。病程1.5~7年,平均4年。病变累及1~3个节段。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CT和MRI检查。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脊髓受损征象,以锥体束征为主,伴下肢乏力僵硬、行走不稳及胸腹束带感等脊髓受压症状。1.2内固定材料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颈前路SlimLoc钛板系统。该钢板是一种半刚性内固定系统,自身具有一前凸的弧度,适合大部分的解剖要求。长度为22~47mm,宽8mm,厚2mm,螺钉有固定螺钉和锁定螺钉。SlimLoc钛板系统备有自攻螺钉,不需要攻丝。自攻螺钉整个螺钉均标色,容易识别。1.3手术方法患者仰卧,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肩下、颈后、头下垫枕及头圈,头略后伸位(切勿过伸)。常规消毒、铺巾,取颈前右侧横切口或胸锁乳突肌内缘斜切口,沿血管鞘和内脏鞘之间进入达椎体前,双侧颈长肌内缘置1.5cm的定位针,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显露病变椎体,椎间盘及上下各一个节段的椎体。单间盘突出采用环锯法切除间盘,相邻两间盘突出行椎体次全切除后,切除上、下间盘并对上、下椎体后缘潜式减压,直到椎体后纵韧带,若后纵韧带增生或骨化则予以切除。常规取左侧髂骨,修剪成合适大小髂骨块,在台下助手牵引头部的同时,植入减压后的骨缺损处。放置合适长度的SlimLoc钢板,上端用2枚15mm配套螺丝钉固定于髂骨块的上方椎体,下端用两枚15mm配套螺丝钉固定于髂骨块的下方椎体,C型臂X线透视钢板螺钉位置确切,并选钢板中间合适的螺钉孔用1枚13mm的螺钉将髂骨块与钢板固定。螺钉在钢板内的方向必须正确:典型的螺钉置入角度横向均内偏5°~10°,纵向为上方的螺钉头向头端及下方的螺钉头向尾端置入分别为7.5°。术中行减压暴露硬膜囊时常规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以减轻脊髓水肿。手术时间90~120min,出血量150~450mL,平均300mL左右。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4~5d拆线。术后3d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颈托保护3个月。术后6周及3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的稳定情况,需观察脊髓减压是否彻底或脊髓病变恢复情况者则行MRI检查。2结果本组8例无术中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8例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87.5%,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随访中无植骨块滑脱移位或塌陷等。用日本矫形外科学评分标准[2],判定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改善率大于等于75%为优,5例;改善率50%~74%为良,1例;改善率20%~49%为好转,1例;改善率0~19%为无变化,1例。手术有效率为87.5%。3讨论CSM是骨科的常见病,诊断标准为:a)具有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b)X线片示颈椎退变,MRI证实骨赘压迫脊髓;c)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及末梢神经炎等疾病。原则上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由于致压物大多来自于椎管前方,颈前路减压是治疗CSM最有效的方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能有效地清除突向椎管前方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解除压迫,并可同时植骨融合,缓解因椎体不稳定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Smith和Robinso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70年代Cloward应用此种术式治疗颈椎外伤。对于CSM,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能有效地解除颈脊髓前方受压,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颈椎前柱的稳定性。但也存在以下几种常见并发症:a)术后脊柱不稳定,从而引起植骨不融合;b)术后植骨块脱出或塌陷;c)颈椎生理曲度畸形,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畸形。据文献报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在15%~25%。鉴于单纯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的诸多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颈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颈椎前路内固定广泛应用于临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具有即刻稳定和张力负荷作用,植骨块固定牢靠,使融合节段内环境更有利于植骨融合,融合率可达96.1%~100%,并可使减压更彻底,避免再次手术。袁文等[5]报告103例手术,其临床优良率80%,植骨融合率97.7%(97/99)。本组融合率也达100%,与文献报道相近。此外,钢板有支撑功能,特别是当颈屈曲时,使恢复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弧度得以维持,避免因椎体塌陷造成继发性神经损害。颈前路钢板固定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颈前路钢板有两大类:a)以AOOrozeo钢板及Caspar钢板为代表的双皮质螺钉类型。b)以Morscher钢板及Orion钢板为代表的单皮质螺钉类型。单皮质螺钉钢板系统有如下优点:a)锁定螺钉使钢板和固定螺钉为一体;b)避免单一螺钉的松脱;c)螺钉无须穿透后侧骨皮质;d)螺钉可被锁定于钢板,从而减少了螺钉的松动和移位,同时又因螺钉无需穿过椎体后侧皮质避免损伤脊髓[6]。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单皮质螺钉种类很多。近年来,侯铁胜等探讨了Orion、Secuplate等单皮质螺钉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7]。结果表明,这些单皮质螺钉具有操作简单、可获得良好疗效,但也都存在不同的缺点。Orion钢板较厚,术后有[1][2]部分病例出现食道刺激症状,锁紧装置为分体式,可影响其可靠性。Secuplate颈前路钢板系统无固定植骨块的螺钉,必须时需用粗丝线将植骨块固定于钢板上。SlimLoc钢板属颈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在设计上具有如下优点:a)SlimLoc钢板是半刚性材质设计,与骨骼的弹性模量相接近,轻微骨吸收能达到部分加压作用,有利于植骨融合;b)采用单皮质螺钉固定在颈椎体前方;c)该钢板自身具有一前凸的弧度,适合大部分的解剖要求,无须预弯;d)SlimLoc有两种类型的钻孔导向器;e)SlimLoc钛板系统允许不同的螺钉置入角度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解剖需要;f)SlimLoc钛板系统备有自攻螺钉,不需要攻丝。本文结果表明采用颈前路扩大减压植骨加SlimLoc颈前路钢板固定可使颈椎术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能保持颈椎间高度和生理弧度,植骨融合良好。同时钢板宽度较窄,较适合国人。应用本系统手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a)在多节段减压时应将椎体大部分切除,切除上下两个椎间盘,单节段减压可只切除椎间盘,彻底去除致压物,必须时行潜行减压,但应保留上位椎体下面和下位椎体上面的软骨终板下骨皮质,以免植骨块向骨内下沉;b)嵌紧植骨块,使其植入槽内后能达到嵌紧和牢靠的要求。如植骨块上、下端未牢固接触或接触面太小,可影响骨块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c)钢板放置时应跨越整个椎体融合节段,尽可能采用最短的钢板,避免影响到邻近椎间盘的活动。正确选择钛钢板长度,确保螺丝钉能置入椎体高度的1/2部位以上,以增强内固定的牢固性;d)安装过程必须从上端未累及的椎体中点至邻近下方未累及椎体的中点,这样可以防止螺钉拧入椎间隙。应使钢板和椎体获得最大接触,若有骨赘形成,用咬骨钳去除,以达到最大的骨接触面积。e)如螺丝钉尾部留得过多或角度不合适,在锁紧自锁系统时,常难以达到锁紧的目的,此时不能强行锁紧,以免损伤自锁系统。应将螺钉进一步拧紧或调整其角度,以达到锁紧目的。【参考文献】[1]袁文,贾连顺,戴力扬,等.AO纯钛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的初步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4):161163.[2]OnoK,EbaraS,FujiT,etal.Myelopathyhand.Newclinicalsignsofcervicalcorddamage[J].JBoneJointSurg(Br),1987,69(2);215219.[3]TakahashiT,TominageT,WatabeN,etal.Useofporoushydroxyapatitegraftcontaining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forcervicalfusioninacaprinemodel[J].JNeurosurg,1999,90(2suppl):224230.[4]EmerySE.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diagnosisandtreatment[J].JAmAcadOrthopSurg,2001,9(6):376388.[5]袁文,贾连顺,倪斌,等.颈椎带锁钢板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4):198200.[6]McCullenGM,GarfinSR.Spineupdate:cervicalspineinternalfixationusingscrewandscrewplateconstructs[J].Spine,2000,25(5):643652.[7]侯铁胜,李明,赵杰,等.Secuplate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