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行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09:06: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伦理行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伦理行为

记者在微博媒介使用行为及伦理争议

在新媒介技术推动下,新媒介形态愈来愈多地涌现出来。传统大众传媒在与新媒介的竞争中走向媒介融合,力图以新的传播形式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媒介技术革命冲击并改变了人们的媒介使用方式。记者也在这个大潮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事实上,在传统大众传媒“触网”、入驻新媒介之前,就有记者出于种种原因主动尝试使用新媒体。

一、记者在微博上大规模亮相

在媒介技术发展位居世界前列的美国,早在上世纪末就出现了一批“博客记者”,即在自己的博客而非传统大众传媒上新闻的新闻工作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就是被博客记者率先披露。其后,随着微博技术的发展,其影响力逐步取代博客,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客在网上传播新闻信息,“微博记者”(TwitterJournalists)也应运而生。这些都对传统新闻传播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我国,微博于2009年开始流行。“新浪微博”内测版于2009年8月启动,是国内首个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尽管在微博引入中国的阶段,我国曾经出现过饭否、嘀咕、叽歪等中国式微博网站,但新浪公司通过邀请明星、名人、记者开设微博的方式推广微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星效应加上热点议题,使得普通网民对微博的关注和参与迅速升温。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2月,新浪微博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在新浪微博的带动下,一个微博时代在我国悄然来临。现在,我国不仅有综合门户网站微博,还有新闻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独立微博客网等各种形式的微博提供给受众。2009年12月22日,人民网也推出了微博服务“人民微博”,意图将其打造成一个网络问政的新兴平台。2010年2月22日,“人民微博”上出现了国家主席的名字。“胡主席‘开’微博了”的消息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仅仅一天的时间,该微博的注册粉丝数量就达到8088人①。

微博被逐步培育成反映社会问题、设置公共议题的重要舆论场域,其影响力连传统媒体都不能小觑。对此,传统媒体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包括在新浪等综合门户网站开设微博账号,将其作为信息的平台之一,以及在自己的电子媒体上推出微博版等。如2010年2月,羊城晚报与新浪网、金羊网合作推出“两会微博”,同时开辟“微博版”,“短短6天时间,超过1.3万名网友关注并发表数百条评论”。作为新的媒介技术,微博受到受众的欢迎与积极参与。媒介融合技术正逐步将政治信息传播带入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时代,改变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民众参政议政的社会路径。受众欢迎权力社会化过程中逐步提升的公民权②。传媒与记者必然要尝试以更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受众注意,传递有效信息。对此,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来。一些记者的个人微博甚至成为争议性报道与争议性话题的发源地。这一点,在2010年两会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在2010年两会期间,不少在会场上进行新闻采访的记者在现场直接将各种突发事件上载到自己的微博。如果事件的公共性比较明显,其同行以及其他媒体人还会广泛转发。在一些焦点事件的微博报道过程中,记者在微博上出现了集体亮相的盛况。有研究者发现,在微博的介入与传播特征下,新闻事件“完成一个公共话题所必须的社会情绪酝酿和发酵”,并成为一次“公民动员”,每个环节都只需要24个小时③。传媒人作为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积极信息,而其微博影响的受众面又极为广泛,再加上传媒人之间的转发与关注,其推动的舆论风暴往往会成为改变事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当然,和所有社会公民一样,记者可以选择匿名或者实名微博信息。因此,微博上记者的媒介使用行为可以分为实名与匿名两种。但是,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微博信息传播活动中,记者往往选择实名的方式进行。可以说,记者对于微博的使用仍然是具有职业性的,而以其身份特征的差异,我们可以将这些实名的记者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一,在新闻单位自己的官方微博上进行信息传递的记者,如在新华社等传统媒体自己的微博上,为大家提供第一手报道的记者;其二,以私人身份开设实名微博,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上传微博的记者。其微博上传播内容不囿于公共事件信息,也包括个人感言,例如曾子墨利用手机,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分享了许多难以见诸传统媒体甚至媒体微博的新闻事件相关信息。

二、微博上记者身份混淆带来职业伦理困惑

记者使用微博存在着使用媒体的官方微博和个人使用私人微博两种情况。在前一种情况下,记者假以媒体的公共身份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其行为必然受到新闻伦理法规的约束。但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记者在商业网站的微博如新浪微博上新闻信息,其媒介使用行为是否依然需要受到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的约束,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遵守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呢?出现在商业网站微博上的记者,既以记者的身份发言,也常常以一个普通网名的身份发表议论。对于非自己采访报道的事件,记者往往以“转发+评论”的方式将信息发散传播。而对于自己采访报道的事件,不少记者也选择在商业微博如新浪或腾讯微博上第一时间信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两个商业微博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均采用实名认证的方式,将记者以加“V”的方式推向信息交流的前沿,让记者成为比普通用户更易为人关注以发挥其舆论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如此一来,在这些商业微博上加V的实名认证者不仅以其私人身份在传递信息,更携带其公共身份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平台。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他们,他们每个个体其实已经成为自己所属媒体的一个个子报、子台、子网站。作为一种职业,“记者”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媒体从业人员,即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一方面,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职业身份只是他个人身份中的一个部分。他们当然有权利在自己的微博中记载生活随感等非职业活动内容,其个人微博的私人性应该得到承认并受到尊重。另一方面,他们的确是以实名的身份在微博上活动,从而聚集起数量众多且快速递增的粉丝。而且,他们在微博中发表了大量报道性信息,这完全可以视为他们的职业活动的延续,我们也有理由从职业上将其与普通微博用户个体区分开来,并对他们的新闻活动提出相应的职业伦理期望。

查看全文

小议社会工作是市场化的伦理行为

摘要:社会工作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属于市场化的伦理行为,其价值依据和伦理基础是现代契约政府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他人的自由和生存权力的尊重与保护。社会工作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工作就不仅仅是一种伦理行为,而且也是一种市场行为。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市场

一、社会工作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1947年联合国调查各国社会工作教育概况时,曾收到33个国家对社会工作所下的33个不同的定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背景差异和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理解。中国当代社会研究中心主席田森认为,社会工作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助人,如何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科学。”[1]也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从19世纪60年代起,社会工作始终关注弱势群体,注重解决社会问题。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和政府职能具有相似之处。

今天,社会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以价值观和实践为基础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活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5月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首次被载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其中对社工的职业定义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所以这种专业活动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协调社会关系。

政府的行政职能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会随着任务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职能的内容及行使手法、管理方法也应随着形势、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不论政府职能如何变化,社会管理都是其中不可少的。在政府的社会管理无法深入的地方,社会工作就充当了社会自发的对政府职能的补充。我们要建立高效率的小政府,一些社会问题就更要在政府的引导下由社会自己解决。

查看全文

大学生性行为伦理分析论文

1大学生性行为的伦理规约

为了使作为个体存在物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满足。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活动服从自己理想,使自己获得人之为人的幸福和价值。人类性行为需要一定的规范。婚姻关系就是直接产生于两性关系的禁例。一夫一妻制的“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此外,人的性行为本身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交配活动,人的性行为是有意识的活动,不仅表现为能够认识、预见和调整自己的行动,表现为富有幻想和殷切的渴望。而且能使人的性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性教育的基本伦理观,把人类的身心两面结合在一起,强调心灵与身体之间的正确顺序。主张以真爱为中心的性行为。当性行为提升到心灵的层面,并服务于心灵的目的时,便神圣化、理想化、价值化、尊严化、伦理化、道德化了。因此,在强调大学生自我发展、自我需求满足的同时,有必要倡导基本的性伦理规约来规范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性行为,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1生命价值原则

性行为不仅要有利于人类的繁衍。确保新生命的遗传素质的质量,而且要有利于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性传播疾病。一部婚姻发展史就是对性行为的约束规范史。为此,应该尽量避免不合理的性行为方式以及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性行为关系,以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同时,从预防性病的角度来看。避免性行为导致性病传播是性道德基本原则。在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交往日趋频繁,原来散布于各个地区的不同性病,也随着人群的大流动而不断地传播蔓延。性病是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其中淋病、梅毒、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因此,为了杜绝性病的传播和蔓延,就必须遵守性道德规范。事实证明,性行为的道德约束有利于人类的生命健康。

1.2尊重与相爱原则

在人类社会中,区别于动物的性活动,就在于人类有超乎于动物界的思想与情感,因而在性活动中具有对异性的、尤其对特定的“某一个”异性的爱情,就成为人类性伦理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社会,人对异性的要求不是简单地以自然方式、而是以复杂的社会方式进行的。人以恋爱的方式使性欲人格化了,当性的快乐被爱这种精神因素所维系的时候,它就更高涨并且有动物所不具备的持久性。另外。尊重原则不仅体现在对恋爱对方上,还体现在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尊重。首先要自尊。在恋爱过程中,不能为了获得一时爱情去卑躬屈膝、牺牲人格,更不能以自杀、以性等方式去搏取所谓的爱情。其次要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特别是在追求对方的时候,不可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甚至不顾对方是否愿意,死缠赖打。最后要尊重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其行为不能仅顾自己的感受。而要考虑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包括对性行为可能产生后代的尊重。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

传统规范伦理学有三种形态,即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道义论和功利论,都可以转化为德性论。

故此,先从道义论与功利论讲起。

一、日常生活中的功利论与道义论

何为功利论、何为道义论

何谓功利论?功利论作为一种道德理论,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凡行为结果给行为者及其相关的人带来好处,或带来利大于弊的行为,则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

当代美国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给功利论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说:“功利原则十分严格地指出,我们做一件事情所寻求的,总的说来,就是善(或利)超过恶(或害)的可能最大余额(或者恶超过善的最小差额)”(引文加重点为原作者所加)。“这里的‘善’与‘恶’,是指非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注:[美]弗兰克纳:《善的求索》,辽宁出版社1987年版,第73页。)功利论又分行为功利论与规则功利论。所谓行为功利论,是说不依据规则,而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决定行为,只要它能够带来好的效果便是道德的。规则功利主义是依据规则能够带来好的结果的行为即为道德行为。

查看全文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论文

传统规范伦有三种形态,即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道义论和功利论,都可以转化为德性论。

故此,先从道义论与功利论讲起。

一、日常生活中的功利论与道义论

何为功利论、何为道义论

何谓功利论?功利论作为一种道德,它主张人的行为道德与否,看行为的结果。凡行为结果给行为者及其相关的人带来好处,或带来利大于弊的行为,则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

当代美国道德家弗兰克纳给功利论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说:“功利原则十分严格地指出,我们做一件事情所寻求的,总的说来,就是善(或利)超过恶(或害)的可能最大余额(或者恶超过善的最小差额)”(引文加重点为原作者所加)。“这里的‘善’与‘恶’,是指非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注:[美]弗兰克纳:《善的求索》,辽宁出版社1987年版,第73页。)功利论又分行为功利论与规则功利论。所谓行为功利论,是说不依据规则,而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决定行为,只要它能够带来好的效果便是道德的。规则功利主义是依据规则能够带来好的结果的行为即为道德行为。

查看全文

公共行政行为研究论文

一、公共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思考层次与伦理选择模式

公共行政行为的伦理选择,离不开行为主体即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的伦理思考。虽然在日常公共行政实践中,很少有人表现出对基本价值观的长时间的艰苦思考,但是,这并不表明政府在做出公共行政行为选择的过程中,抛弃了其内在的理性的选择逻辑。

关于公共行政行为的伦理思考,可以分为既相互明显区别又相互密切联系的四个层次,它们是表达层次、道德规则层次、伦理分析层次和后伦理层次。公共行政行为的伦理选择就是在这四个层次中展开。

公共行政行为伦理思考的第一个层次是“表达层次”。在日常公共行政行为中,表达层次仅仅是就一些公共行政问题或公共行政事件表达自己的情感,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自我的抱怨,比如“夹在上司和组织中间,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政府组织中的人际关系让我不知所措!”这些情感的表达,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经过思考的、自发的、包含着公务员个人好恶的,或许也是公务员价值判断的最常见的形式。这一层次的伦理思考既不需要提供有关公共行政事态的证据和详细的事态描述,也不会为公共行政事态的解决提供理性的处理方法。但是,根据这些情感表达是由谁发出的和达到何种强烈程度,可以成为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下一步进行系统和理性选择处理公共行政问题方式的起点。

公共行政行为伦理思考的第二个层次是“道德规则层次”。这是严肃提出公共行政问题并予以严肃回l答的第一个层次。从这一层次开始思考、指出与公共行政问题相关的行为方式并开始评估各种可能的办法及其后果,其依据往往是被政府奉为道德指导准则的规则、格言、谚语,例如“以诚待人”、“做一名人民的公仆”、“永远为公众服务”,等等。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往往在最初的情感表达过后,一方面思考可替代的公共行政行为方法及其可能性后果,另一方面将道德规则运用于公共行政行为选择中,通过公共行政行为与道德规则的比照,对公共行政行为做出判断。虽然这中间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理性和系统的思考过程,但总的来说,还是有限和零碎的。在基于实际公共行政后果和对道德规则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大多数的公共行政行为选择会在这一伦理思考层次完成。

公共行政伦行为伦理思考的第三个层次是“伦理分析层次”。当可利用的道德规则无助于解决具体的公共行政问题或者相互冲突时,就需要对道德规则进行基本的再思考。在一般的、常规的公共行政行为中,不需要进行这种基本的对道德规则的再思考。然而,有时候所面临的公共行政问题非常复杂、没有先例或者影响范围太大,以至于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需要反思常规行为标准中所隐含的伦理准则,即进入伦理分析层次。例如,“以诚待人”,在特定场合可能不妥,“诚”不一定要求“永远说真话”,可以将“说真话”加以限定,可以将这个准则变通为“除非会严重地伤害无辜的第三者,否则永远说真话”,这样“以诚待人”就避免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因为说真话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这个伦理思考层次,不仅需要对冲突的公共行政价值观进行审查,以揭示这些价值所支配的相互排斥的公共行政行为方式,而且需要将抽象的公共行政价值观陈述为直观的伦理准则,以便将一种价值观和对应的公共行政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然后将具体的公共行政行为准则应用到公共行政伦理问题的解决中去。在伦理问题中的对抗性价值被确认并被明确地转化为准则后,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便会依其重要性进行排序,选择更为重要的价值观所对应的具体公共行政行为,从而做出选择。能够做出这种选择的政府组织以及公务员也随之达到了道德上更加自觉、更加自如的程度。

查看全文

网络伦理问题分析论文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新型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获得空前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东西,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现象,产生败德行为,即在网络上出现一些与传统道德和伦理相违背的现象,我们姑且叫它“不伦理”现象。这些“不伦理”的现象并不是虚拟的,它根植于现实社会这块肥沃土壤中并得以发展,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1]。本文从网络伦理表现形式谈起,而后分析网络伦理成因所在,通过分析网络伦理产生的根源,最后对网络伦理进行规范和构建。

一、网络伦理的表现形式

本文从伦理范畴三要素出发,即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角度分析,认为网络发展主要带来的伦理问题有:道德意识方面,表现为道德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道德规范方面,传统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表现为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道德行为方面,网络上出现许多有悖于传统道德的行为,网络上不道德行为正在蔓延,有时超乎人们想象。

1.观念层面上,个人自由主义盛行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延伸,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言行更自由放松,一定程度上,网络空间里表现出来的自我更接近真实自我,是自我内心的释放与展现。同时,道德虚无主义、自由无政府主义膨胀[2]。网络道德虚无主义特征是:怀疑道德、否定道德,将个人视为自己网络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甚至为实现内心自我而不顾他人感受,忽视社会传统规范和礼仪甚至法律,造成不必要伤害,前段时间“网络暴力第一案”就是很好佐证。同时,无政府主义者在网络上宣言“完全自由”与“彻底民主”,主张取消政府,不要法制,不要道德,这和自由的实质是相违背的。而“黑客”成为“电脑英雄”代名词,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并效仿,将个人主义推向极致。这些个人主义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扩散,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2.规范层面上,道德规范运行机制失灵

查看全文

教育管理伦理缺位对策

1教育管理伦理的出现

在管理的工作中引入伦理道德,关注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作用,已经是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伦理道德进入到企业管理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伦理已经是管理学科中重要的部分。在伦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对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得到极大的推广与认可。公共管理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模式,是第一个建立在伦理道德、原则、观念基础上的模式。在公共管理中,引用伦理与道德已经是普遍的管理理念。相较于伦理精神在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更需要伦理精神的参与。教育管理伦理意思是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以及管理的关系、理念、行为在伦理方面的规范以及道德。在教育管理中,一定会充溢着价值以及道德,教育管理不可能成为一种单纯的技术化的管理。任何的管理都会充溢着道德、伦理精神。教育领域同其他社会领域相比,担负着社会的发展重任。教育是促进社会健康、有序、良好发展的手段,是推动人类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管理人员的行为与成效,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着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教育管理的伦理具有重大意义。

2伦理缺位的现状

相较于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伦理精神的运用,教育领域中的伦理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些管理者不能够很好地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伦理的缺位。根据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形,很容易看出教育管理伦理缺位的现状。(1)侵害公正。公正是道德的基本体现,如果没有公正,道德伦理就不复存在。公正能否体现,是需要管理人员的伦理精神以及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规定、制度。公正体现在道德制度的基础之上,其中与很多的政策、制度有很大关联,比如高考加分环节,三好学生、优秀的学生干部等这些学生都可以加分,这就体现着不公平的政策。在这种规定下,违法的事情很容易发生。这种制度的不道德相较于个人的不道德,更加严重。制度伦理的缺位,影响深远。(2)践踏了尊严。在我国的教育中,学生的隐私是不受重视的。考试成绩全校公示,有的学生谈恋爱,学校会在全体师生面前进行通报批评。以教育的名义,践踏学生的尊严,隐私也随之被盗走。在教育管理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学生尊严被践踏的同时,管理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教育为借口,剖析学生的隐私,践踏学生的尊严。教育管理只有具有价值才有意义,如果失去了教育的价值,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管理的价值与教育的价值不能同日而语,两则要同时存在,以牺牲一种价值换取另一种的存在,是价值观的错误。学生具有接收教育的权力,同时也有受到尊重的权力。(3)漠视生命的意义。在教育管理中,如果遗失了伦理精神,就会有生命被漠视的情况发生。学校应该是学生的乐园,但是,校园里常常出现令人难过的事情。例如,对学生的谩骂、殴打等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事情时常发生。人在社会上遭到谩骂或殴打,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解决,学生在教育管理中,面对这些事情,却难能依靠法律,很多行为的发生介于法律的边缘,需要伦理道德进行约束。教育对人的生命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对精神上的。

3教育管理伦理建设的现实对策

(1)推进教育管理伦理学科的发展。在教育管理伦理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教育管理伦理学科起到指引的作用。现在,教育管理伦理学科各国都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研究到教育管理的深层次,这对于教育管理的伦理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这个建设才开始不久,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要从基础入手,渐渐深化这一区域,推进教育管理伦理学科的发展。(2)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的建立。教育管理伦理法律框架是经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为校园管理人员制定的道德准则,并且必须遵守。通过制定法律条款来约束管理人员去进行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一些国家,伦理规范很多被引入到法律体系中。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甚至一些职业性质的管理机构颁布了伦理方面的法律。所以,确保教育管理伦理,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3)完善管理人员的责任机制。通过法律框架确保教育管理伦理的同时,也要制定关于教育管理伦理的制度以及相关的程序,进而约束教育管理人员的行为。伦理和道德具有很多的性质,比如不确定性,多元化等等,所以,伦理以及道德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同时,还要一定的程序,确保责任机制的有效执行。(4)管理人员的行为伦理准则的制定。在教育系统中,管理者的行为伦理准则在涉及管理人员责任以及相应的义务的同时,还包括一些行为的约束。行为伦理准则是体现教育管理的价值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行为的限制,界定管理人员的权限的同时限制管理人员的行为。(5)公众的参与及监督。在推动教育管理伦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网上投票等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相关人员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通过外来力量,增强监督的力度,使管理决策更加规范化、准确化。

查看全文

公立医院管理中行政伦理失范治理措施

一、公立医院管理中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

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已有二十余载,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确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医德医风问题日渐突出、医疗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医患矛盾越积越深等等。而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公立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一)服务意识淡薄,官僚主义突出

人民群众赋予政府治国理政的权力,而病人患者赋予医生看病救人的权力,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医务人员就是患者的公仆。但是现实中,不少行政医务人员,以领导自居,服务意识淡薄,人道主义精神淡化,面对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生、冷、硬、顶、推的现象。在处理医患关系问题上,摆官样、耍官腔,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有的行政医务人员,专断独行、不深入基层、不听取群众意见,主观臆断地指挥工作。

(二)渎职失职屡见,享乐主义不止

渎职失责主要是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玩忽职守、推卸责任,而对社会产生危害的行为。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医务人员在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后,不切实履行职责,尸位素餐,享乐主义严重。对待医院决策和部署说得多、做得少,工作落实停留在口头。同时,不能守住权力边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出现问题,推脱责任、不愿担当,对医院管理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查看全文

小议财务伦理的架构与培育

摘要:财务伦理是财务的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财务活动遵守的隐性规范。本文基于伦理的基本内涵,从财务和伦理相耦合的层面来界定财务伦理,并按照财务活动的不同将财务伦理划分为融资伦理、投资伦理和分配伦理三个层面来架构企业财务伦理,提出通过提升财务伦理思辨能力、设立财务伦理委员会、建立财务伦理评价体系、将伦理纬度纳入公司治理等手段来培育财务伦理,实现企业理财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的有效融合,从根源上防止发生财务舞弊行为。

关键词:财务伦理;财务行为;道德推理

伦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已经成为各国文明发展的一部分,所以。伦理必定影响行为。西蒙曾说过:“一切行为都包含着对特殊的行动方案所进行的有意无意地选择”。论文百事通不难发现,人们的价值倾向已渗透到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财务领域亦是如此。由古至今,不论是中国的德、义、礼,还是西方的康德理论,都开启了德法并重的治理先河,并将伦理理念融入财务实践。对企业而言,如果缺乏伦理道德,就可能会选择“不道德”的财务行为,发生财务舞弊现象。但如果以正确的理论道德作为指导,那么理智的行为主体一般都会选择符合伦理道德的财务行为。所以。伦理道德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财务行为,并为隐性财务制度的存在提供了价值根基和精神支持。

一、财务伦理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关于财务伦理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寥若晨星。目前,对财务伦理的界定尚无权威的说法。笔者试图从伦理的基本内涵入手,考察财务和伦理相耦合的层面来界定财务伦理。

伦理,按照徐慎《说文解字》的解释,“论,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立,治立也”。所以,“论”是区分人的辈分、长幼以及由此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规范和秩序;“理”,原意是玉石的纹理,意指事物内在的“纹理”,也就是事物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伦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和规范。即为“论”;二是事物本身内在的规律、规则,即为“理”。二者合一,即为“伦理”,就是事物交互过程中根据各自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规范和准则。所以,任何事物或学科的伦理都要基于自身规律去考察相互关系的某些特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