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04:39: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聋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聋校语文教学见解

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使得在写作中的语序经常是颠三倒四,到了高年级也同样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问题。我也不例外会为这些问题烦恼,经常会在脑子里思考在教学中该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模式?在我的教学中我是要求学生以说为主,虽然他们都是聋哑学生,说话对他们来说他们首先会有自卑的心理,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学生,每当我上课让他站起来读课文的时候,他首先给我的第一个手势意思就是(我不会说,所以我说的不好)然后就摇头。我一直都给鼓励他,只要学生发音正确我都会表扬他,渐渐让他树立说话的自信,由于他不爱开口读课文,所以他在写作上出现语序的错误要比那些喜欢读书,说话的人要多得多,以下是他在三年级第一单元写的一篇看图写几句话:提示:这是一个什么标志,请根据你平时了解的知识写几句和它有关的话。

晚上的时候,我和爸妈一起打开电视里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五个是颜色的蓝,黑,红,绿,黄色的。

我们看很高兴。

首先他对题目的要求不能理解,这是在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题目是他们以往没有接触过的,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难度,看到他写的这几句话,我真的很为他感到高兴,首先他比原来写的句式通顺了很多。他能达到这个教学要求我也就已经满意了,我不能要求学生能将我教的东西完全吸收,只要我看到他们的进步就达到我的教学要求。

在我的每堂语文课中我都要和学生一起一遍一遍的陪读,从读课文的语速,发音,感情中去理解课文的意思。把语文教学变成一堂说话课。和前面的学生相比较,在课堂上爱开口说话的学生在写作上就大不一样了,同样的作文她写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公务员之家:

2008北京奥运

查看全文

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研究

一、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内涵

在日常教学中,聋校数学教师不知不觉已经有了跨学科教学的尝试。例如,数学教材中行程问题与物理学科知识的整合,数学概念、定义、法则的文字解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利用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可以画出蝴蝶图案、剪纸从而与美术学科的整合,等等。但是这些尝试过于零散和无意识,教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明显。

二、聋校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整合各学科知识,开发数学跨学科课。程资源鉴于聋生存在听力障碍,对聋生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目的与对普通学生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目的类似但又有区别。二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大多数聋生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独立生活、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更趋浅显,更具生活化。聋校数学新课标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聋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7]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聋校数学学科教师要利用跨学科教研平台,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将聋生未来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提炼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场景,“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了解所学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8]学校还可以选择优秀教案编写校本教材,为以后的跨学科教学积累经验,既丰富了聋校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资料,也是对教师研究成果的肯定。(二)实施跨学科教学,开拓聋生知识视野。1.聋校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众所周知,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对思维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语言教育也应贯穿于聋校数学教学的始终。”[9]中学阶段的聋校数学教材相比小学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文字表述内容,对聋生书面语的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聋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课题组曾就“一个数同另一个数相加”中的“同”字的意思掌握情况,分别对三个聋职高班的25名聋生进行调查,竟然只有一名来自聋人家庭的聋生打出了“和”的意思,其余聋生则认为“同”是“相同”的意思。鉴于此,聋校同一任教班级的语数教师要经常进行交流研讨,了解本班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业水平及数学教材中超出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语言文字,以便进行跨学科备课,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语文学科的一些知识运用于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例如,在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点时,课题组上课教师首先给出了三个成语:“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无始无终”,然后用手语解释这三个成语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所理解的成语意思判断这三个成语分别指向哪一种图形。通过把三个成语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引起了聋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点,激发了聋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类似的语数跨学科教学,让聋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学会了用“一般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又学会了用“特殊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进而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语言教育也应贯穿于聋校数学教学的始终”的要求。2.聋校数学与科学学科的整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校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材中涉及众多科学学科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其中的一些知识进行整合,借此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理性地观察分析周围的世界。以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为例,教材呈现了各种形状的树叶,由于听觉障碍,聋生对自然界的一些树木只知其形不知其名。教师将这部分学习内容与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材下册《叶和花》有关“叶”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教学不仅让聋生知道了数学教材中呈现的各种树叶的名称,还教会了聋生有关树叶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如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的树,树叶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似,以及一片叶子包括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等等。课上教师又要求学生拿出课前采集的每种树叶的10个样本,分别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记录在统计表中,然后比较10片树叶的比值,算出10个比值的平均数,让聋生在分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到:尽管树叶有大有小,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是比较接近的,而形状明显不同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聋生经历了“动手测量、记录数据—计算比值、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实现数学学科及科学学科提出的“能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的要求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科学、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聋校数学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听力障碍既严重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又严重影响聋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给数学学习带来困难。”[10]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借助美术学科教学元素,把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利用图形帮助聋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想象,实现数学问题与图形之间的转化,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在“复习巩固”环节安排聋生动手剪一剪雪花、蝴蝶、蜻蜓、裤子等对称图形,让聋生通过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到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动手创作出轴对称图形图案,既加深了聋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又让聋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到数学的美。(三)采用多元评价,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个智能发展水平不同,但又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认识到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聋生多种智能的基础上,给他们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聋生不同的兴趣点和潜在智能,让每一个聋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传统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片面、形式单调、主体单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聋校数学新课标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聋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聋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聋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及语言表达、沟通交往等潜能的发展,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11]可见,新课标倡导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关注聋生多元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其教学评价方式也必然是多元的。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坚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把对聋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进而促进聋生个体的主动和谐发展。聋校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应着眼于培养聋生综合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不同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要重视学科间功能的整合。新课标背景下,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是对聋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它不仅服务于聋校数学学科,也服务于其他各学科。只要我们尊重聋生的认知特点,尊重聋生个体间的差异,不断探索研究数学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间的联系,采用适合聋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促使每个聋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聋生人人获得适合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聋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

作者:王琦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查看全文

聋校数学教学特殊性研究论文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所谓“特殊教育”一直指对特殊教育对象的教育。然而最近三十多年,这一概念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特殊教育发展成为特殊需要教育,即“特殊教育”中的“特殊”不再把教育对象的特殊而是指教育需要的特殊,这一观念的转变使特殊学校的教师认识到教育和教学上不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缺陷的补偿和残疾的矫正上,而应放在学生特殊需要的满足和潜能的开发上。

把上述思想应用到聋校的数学教学研究上面,所产生的变化之一就是从强调聋生听觉障碍造成的学习困难转变为强调如何满足聋生特殊的数学学习需要。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聋童有着与健听儿童相同的学习需要,这程共同的需要是主要的,因此,聋校的数学教学与普校有许多相同的原则、规律。但失聪儿童与键听儿童比起来,也有一些特殊的学习需要,这些需要尽管没有质的差异,却有量的不同。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聋校的“隔离”的环境中,失聪儿童不能“自然习得”有声语言,因此聋生的语言发展总处于一种迟缓的状态。根据调查,聋校六年级学生的语言平均水平还不到普校三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语言的发展滞后于思维的发展,这是聋生普遍的现象。然而思维的发展又依赖于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数学思维的发展。由于数学思维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如果学生不掌握相应的数学语言,那么他的数学思维就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聋童可以轻而易举地伸出三个指头,再伸出两个指头,然后数一数共有五个指头。然后如果不教会他掌握“三加上二等于五”及×加上×等于×这样的语言,他以后的数学思维就很难达到心算的水平。要给聋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语言环境,就要为他们创造提供更多的看听和说写数学语句的机会。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语言的源泉,要引导聋生多读,教室布置可考虑经常出现一些配合数学学习的语句。墙报要开辟数学园地专栏。要给学生提供水平合适的数学课外读物。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精当,务使聋生能够听懂或看懂,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和完整地回答问题,教会学生准确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培养聋生语言思维的习惯。学生完成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读几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聋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语言。

二、补充基础的数理经验

查看全文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设置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聋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聋校的课程设置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体现聋教育的特点,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通过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聋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1.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查看全文

聋校多媒体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聋校课堂教学之中,尤其对于聋校语文的教学,不仅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难题,更提高了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聋校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拓宽了聋生视野,丰富了聋生的知识,助力聋校有效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化;聋校语文教学;有效课堂

“除听音外,聋人可以做世界上任何事情。”这是美国著名的盖洛德聋人大学校长金约旦(聋人)的一句名言。聋生的感官代偿功能决定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聋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引进多媒体教学,不仅对聋生起到扬其“长”避其“短”的作用,而且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审美情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聋生由于听力缺陷而表现出对非听力感官(主要是视觉)的依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及感官代偿规律,运用多媒体在聋校的语文课堂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必然促进聋校有效课堂的生成。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最终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由于聋生受其自身特点及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对离自己生活实际较远的生活、现象、情感的理解能力都比较低。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多方面刺激聋生的求知欲,满足聋生感官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需要,能更好地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聋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更容易创设一种真实生动的教学氛围,使聋生不仅“乐于学习”,而且进一步“爱上学习”。多媒体教学兼具“声音、颜色、图画、音乐”等各种生动形象的功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各种声音、五彩斑斓的颜色、生动可感的画面、优雅动听的音乐,这些都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当聋生置身其中,其声、其色、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极易调动聋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动、静态演示,刺激聋生的感知觉,把眼、耳(有残余听力的聋生)、口、脑等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将课文制作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故事课件,一开场聋生就被小壁虎完全吸引住,很快进入课文动画中,跟随文中的小壁虎或悲伤、或着急、或意外惊喜,在生动活泼的动画课堂教学中聋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加上教师妙趣横生的讲解,轻松快乐地完成了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聋校有效课堂的生成。

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激发了审美情感,陶冶了聋生乐学情趣

查看全文

聋校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聋校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既要进行语文的训练,又要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因素的渗透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本身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有些什么方法呢?及要实施什么方面的德育内容呢?下面就我个人的想法,与大家一同探讨。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又称为隐形教育。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性,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必须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景物来实现。例如《的睡衣》,课文紧紧围绕睡衣加以叙述,通过讲的睡衣上已有好几个补丁,七十多岁的邓奶奶还在给补睡衣,说明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又通过讲年轻护士手捧睡衣,感动得眼睛湿润了,表明年轻一代对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十分敬佩,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课文的内容给以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习、邓奶奶艰苦朴素的精神。

2.概括性原则

查看全文

(聋校)学生拒绝使用助听器原因分析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十几年中,有不少学生、家长向我咨询,反映助听器不能帮助孩子对语音的接受,有些学生不喜欢佩戴助听器,下课时常常将助听器拿下,更有一些孩子,在上课时,虽然戴着助听器,但已将电池偷偷去掉。不少学生表示外面的声音太吵,使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生;助听器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学生佩戴的助听器不能正常使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适配的助听器

(一)助听器验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选配适合的助听器是保证听力损失者可以进行有效听力补偿的首要条件。但是如何能够使每个听力损失者都佩戴到适合的助听器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助听器验配是一个非常专业性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听力障碍者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也会因为其“质量”问题而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这是我们在助听器佩戴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查看全文

情感教育在聋校德育的作用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残疾孩子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爱和关注,耳聋学生是属于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听觉的障碍给他们的自身成长带来的是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而且聋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贫寒,小小年纪独自一人来到学校远离亲人的关爱与照顾,聋生相对于健全学生内心更加的敏感和脆弱,更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比方说自卑、多疑、懒惰、偏激、逆反、暴躁等,容易产生道德方面的偏差。这些肯定不利于聋生将来融入社会。因此,加强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聋生思想道德教育,让聋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单纯的传授知识,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几年,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到德育工作在一个聋生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造就了聋生对人生不同的态度,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在聋校的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情感沟通作为通向聋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是聋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在聋校的德育工作中,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在爱心和亲情感召下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爱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尤其是面对残疾学生。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特殊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特殊教育。

爱学生尤其是爱耳聋的学生是每位聋校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每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聋生的内心深处渴望的。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心与心之间距离的拉近,一声温暖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的对聋生来说就是心灵上巨大的慰藉。只要聋校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聋生的品德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要注意与聋生进行情感交流,尤其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变化,进步了要及时表扬、肯定;遇到困难时,要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帮助鼓励聋生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要经常同聋生对社会上和身边发生的事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可以使聋生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善良的、诚实的、正直的人。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

情感教育也体现在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遇事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把学生当做朋友。教育者不仅自己要换位思考,还要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多跟学生说一说:“这件事如果是你该怎么办”。这样教会学生遇事要设身处地的多思考,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宽容。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学会理解他人。榜样教育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生喜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电影故事中,教会学生要坚强、勇敢,做任何事都要坚持有信念,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用张海迪的故事、视频,让聋生感受到同样是残疾人张海迪用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还有世界闻名海伦•凯勒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盲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作为一位特殊的残疾人,她的故事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教师可以用这些典型的榜样教育聋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尊重自己。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尤其是听力有障碍的聋生,模仿是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要做到“身正为范”。教师还可以把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的经历讲给学生听,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行为教育是聋生在情感上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法。教育者要尽量多创造机会,让聋生走出校园,逐步接触社会。比如:到社区做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甚至是在路上帮助盲人过马路;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儿童让座,用点滴的小事让聋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互相需要,要让聋生认识到任何人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多创造机会让聋生和健全的学生进行联谊活动,让聋生感受到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平等,让聋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同学、顾全大局,有集体的荣誉感。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难发现情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真正地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于德育工作中,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情感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样。但其精髓不变,那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学生。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你、信任你、爱你,才能真正的与你做朋友,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有事情愿意向你倾诉,你才有机会真正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尤其是面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更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倾注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去用爱来温暖和感召那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

本文作者:卢炜工作单位:吉林省四平市聋哑学校

查看全文

聋校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突出个性,培养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创造个性化写作的机会,宣扬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聋校;个性化;作文教学

一、以个性化为指导思想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以班级学生所呈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运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念,开发创新的写作教学方案,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所呈现的局限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人物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父亲和老师等人物形象限定的思维,以教材中的主人公为形象让学生进行写作。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感,让他们描写一些人物,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呈现出自己的个性,使写作教学更具创新性。

二、鼓励学生自由写作

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它不限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内容。这种自由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受课堂范围的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周记或者日记,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进行写作,让学生写下他们想要写的人,最喜欢的动物,最难忘的事。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北方的人”为题目进行写作,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这个题目要讲的是什么,教师此时就需要告诉学生:“你们只需要按照你们的思路来进行写就行,不需要局限于这个题目的具体意思。”从而使得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题目也是没有范文做参考的,最终学生写出的文章有歌颂北方的人坚毅品质的散文,也有学生通过构造一篇小说来描写北方的人,而有的学生通过几个实例的论证来表达自己对北方的人的感受,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几乎没有雷同的现象,每个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文字所带来的魅力。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激励学生思考,开阔视野,让学生思考他们想写的东西。最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合理的评估,以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查看全文

聋校思品课的生命力探讨论文

【摘要】思品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聋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对聋校思品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用事实说话,以课堂设计为主,一一阐述课堂提问及思品中直观和举例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聋校思品课课堂生命力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在新课标指导下,对聋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新的也是长久的重要课题。以下就思品课课堂形式谈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运用方法。

1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由于聋生理解能力和正常学生相比,局限性比较明显,针对八年级思品选用的是普通教材这一事实,应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如教学《要管得住自己》一课,讲完故事后设计这样几个问题:①故事的主人公他改掉了什么习惯?②他是怎样改掉吃甜食的习惯的?如果他不改掉这个习惯,结果会怎样?③从达尔文改掉吃甜食的习惯这件事,你懂得了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既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达尔文顽强的意志力,又循序渐进地指导了学生思维的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