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5 00:11: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理想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理想教育

乡村教育的理想缺失

摘要:农村教育是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对最迫切需要教育的人1:3,完成政府及国际社会对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教育使命;因而也产生了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向往和期待。但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问题,与理想的农村教育有一定的距离。认清理想的农村教育及其实际。将会使我们理性、现实地进行农村教育。

关键词:农村教育理想缺失原因

任何教育都是功用性与理想性的结合,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农村教育的理想是什么?从农村教育功能的价值标准来看,抽象而言有两个方面,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与之相适应有两种“定位”模式,即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我们习惯于站在社会立场上强调其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个别差异,影响了人的自主能力的发展;而现在农村教育的社会功能又强调了什么?农村教育是否只强调社会功能而无视人的发展在教育中的地位?理想的农村教育在这两者间的施行现实及成因,正是本文力求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理想缺失的表现

(一)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农村教育并未满足农村社会需要,造成教育理想的缺失;表现为教育目标单一,没有形成适应农村需要的教育质量观。

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没有培养出与农村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这与农村教育的目标错位有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应试性、唯城市性和离农性。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学生;不是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不是力图促成学生智力均衡、全面的发展,而是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不是立足于农村实际,而是偏重于传授与高(中)考相关的知识。农村教育把目标定得如此狭窄,其结果是,一方面,本地教育的空疏无用日渐显明,人们对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另一方面,则与升学与否以及升学的质量作为评价农村学校的主要指标,把升学率的高低当作改变农村面貌的同义语。这样,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农村教育不应用精英型教育的质量标准衡量大众化教育的质量。

查看全文

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行为形象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和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在高职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少数青年教师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弱化,都会对个人发展和学生培育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探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必要性;路径

在中共一中全会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事业和生活的灯塔,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地位,也决定了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在2014第三十个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特质,其首要的就是要有理想信念。青年教师是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在与大学生沟通上因为有着年龄优势更有亲和力、亲近感,更能易融入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那么如何加强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1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以“post-80s”为主,包括一些“post-90s”。这一代的青年教师以独生子女居多。优越的生长环境,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具有个性鲜明、思维开阔、勇于创新等特点,但同时,“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也导致他们有年龄小、阅历浅的特点,分析问题、面对困难的能力不足,理想信念容易动摇。此外,这一代青年教师成长的时代正值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外来思想与我国文化、思想交汇的时期,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多元也可能会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树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1.1政治意识淡薄。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关心时事政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国内、国际政治事务。当代青年教师出国留学的机会增加,接触西方文化、思想的机会增加,但因缺少国内实践机会,对我国实际情况不能作出客观而全面的判断,在对中西方意识形态比较、思考时,容易断章取义、有失偏颇,并进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或是言论。周卫东(2019)的调查显示,近21%的高校教师曾出国深造。他认为,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外来的社会文化和思潮,面对西方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冲击,很容易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2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的缺失首先表现在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非党员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张霞、邓淑华(2016)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模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淡薄,调查显示,37.78%的青年教师持怀疑态度或不相信马克思主义,22.22%的青年教师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然而,约14.44%的青年教师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毫无意义。青年教师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欠缺鉴别能力对我国主流文化缺乏深入认识,更易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此外,对理想信念认识不清,也是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缺失的一种表现。1.3价值观念弱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承担较重的科研、教学压力,同时因为青年教师工龄短、职称低,福利待遇相对较差而要承担生活的压力。对于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买房、买车、成家、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等巨额开支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影响。消极的价值观念使部分青年教师丧失了价值抉择力,在课堂内外向学生灌输“金钱万能”的理念,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一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功利倾向。何祥林、吴长金(2016)发现,约17.5%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问题。一些青年教师漠视教师基本道德准则,上课迟到、语言行为不文明,更有甚至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不践行。

2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青少年社会理想教育论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把“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决议》还强调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决议》的这些要求,向我们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社会理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方面颇有成效,但如何把青少年基本品德的教育引导到高层次的社会理想教育上来,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少年思想政治上深层次的问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我们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高度来深刻认识社会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努力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青少年社会理想形成与教育的客观规律,切实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全面地把握社会理想的构成,树立科学的社会理想教育观

社会理想的概念十分广泛。它涉及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人们对社会理想的理解歧义颇多,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对社会理想的正确认识和宏观把握应围绕着这样一个基本核心,即社会理想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总体设计,和社会成员对此设计的奋斗目标的共同追求。社会理想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理想所属的对象(主体)来看,可分为社会的理想和个人的社会理想。

社会的理想对个人来说,是前进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社会来说,则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们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离开了未来社会的理想,个体的理想追求就会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离开了个体的理想追求,社会的理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社会理想是社会的设计与个体的追求的统一,亦即社会的理想与个人的社会理想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的社会理想仍属于个人理想的范畴,它与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是并列的关系。那种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割裂开来甚至绝对地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一种机械的观点。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理想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社会理想无论是社会的设计,还是个体的追求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道德的等方面的理想。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理想却往往仅指政治理想这一方面,这显然是不够的。还有的把道德理想仅仅看成属于个人理想的范畴,这也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政治理想在社会理想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也不否认道德理想在社会理想中的重要意义,但我们毕竟不能以偏概全,以部分等同整体。

我们探讨社会理想的构成,是为了确立全面的科学的社会理想观。科学的社会理想观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其一是社会理想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律和时代的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其二是社会理想必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成为一定社会、阶级、集团成员的共识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使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一定社会、阶级的绝大多数成员对社会设计的认同和对奋斗目标的追求,就凝结成为一种共同的理想。我们今天所说的对青少年的社会理想教育就是特指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教育。

查看全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最近读的新书《我的教育理想》。首先来说说这本书的作者朱永新先生是一位颇不平凡的人物。他自改革开放以来由大学本科而后硕士、博士、博士后,所学的专业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现在是苏州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又是一位官员——苏州市的副市长。在苏州这一人文荟萃之地,从事文教的官员,历史上常有清闲、风流、儒雅之士,但朱永新教授似乎并不清闲,因为他有“我的教育理想”,因而便有了这本《我的教育理想》。

他这本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陈述自己的教育理想,二是思考和研究当今的教育政策,三是展望中国的教育未来。这三者是用“理想”这根主线贯穿起来的,所以我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他对教育理想的陈述上。在这一部分他分几个方面来谈: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我心中的理想父母。这五个方面合起来,就是“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从理想的教师这一方面来看。他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算得上是“十全十美”了吧。我的看法是必须“全”,也就是一项也不能缺;至于“完美”则是理想,是努力的方向。

在这一章里,不乏许多闪光的思想和见解。它介绍美国的教师是如何给刚上学的孩子上人生第一课的。刚刚上学的美国孩子被老师带进图书室随便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里,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定能写这样的书。”老师接着问:“哪个小朋友也能给大家将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音在厅中回荡。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下面,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画接了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作者的姓名、插画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人生的第一课结束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某种“灌输”。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

在作者看来,理想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想就是寻求理想的人。其中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脸红心跳。我想我缺少的就是那份理想和自信。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有些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然而大多数人离理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只要理想在,进取的过程中同样会有诸多的收获。正如朱教授所说,教师,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弯路,会荒废时间。

查看全文

邓小平理想教育思想分析论文

邓小平关于理想教育思想的本质诠释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灵魂所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也就没有了精神支柱,也就不会有凝聚力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将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邓小平经常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用什么样的理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呢?就是要“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我们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是,由于“”和西方势力的“和平演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信念,对此,邓小平指出:“现在,特别是在青年当中,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一定要大力纠正”,“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还要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面对来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挫折的冲击,邓小平再次明确指出:“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提出的理想与我们的不同。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正是这种宣传和教育,才使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始终抵制住了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强大年代精神保证和动力。

邓小平理想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

(一)“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群体的某种理想能否树立和被坚持,关键在于这种理想是否具有客观历史必然性,是否符合这个群体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使我国全体人民树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必须使全体人民认识到,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我们的根本利益。如何使人民认识到这一点,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历史教育,使人民深刻懂得这样的历史逻辑,即过去→现在→未来。“现实认同要靠历史教育来说服”。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是符合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查看全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我的教育理想》中的这段话,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充满梦想,富有理想,并能为之不懈追寻的人。对朱永新的名字早就耳闻,偶尔在中央教育台的《教育人生》栏目中看到了对他的采访,让我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于是我浏览了他创办的新教育网站,并且认真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作为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正在影响着一大批从事教育的人,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着他走上了追逐教育理想的道路。

当我读完这本《我的教育理想》,我被他的文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一个把教育当作伟大的使命,并对教育充满思想的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三个词“激情、自信、追求”,无论是作者的本身,还是文字中所传递给我们的理想校长和理想的教师形象都可以用这三个词来囊括。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起,我也一直在追寻着,以前是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现在是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园长,如何创办一个理想的幼儿园。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我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心里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幼儿园。在这样的一个幼儿园里,我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每一个成人的脸上始终荡漾着浅浅的笑意,唇齿间流露出的都是柔声细语,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洒满了阳光和花香,眼神里闪烁着灵动的光芒,而我则穿梭于孩子之间,被他们的歌声、笑声所包围。

我的梦想很温馨,但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画面却是要付诸于很多的努力才能实现,朱教授对我心中理想的学校的阐述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有特色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的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的接受,人格在萎缩。”

他在书中提到了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对全世界的学校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最后评出十所最好的学校,其中一所意大利迪亚纳学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前教育效果特别显著,看上去与其说是幼儿园,不如说是一所欢腾喧闹的温室,墙上贴的、窗上挂的、天棚上挂的都是孩子的手工艺品,教学的内容是围绕着让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艺并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来组织的,他们把0—3岁孩子进的学校称为“窝”,3--6岁孩子进入的是母亲学校,其实从这个名称就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定位,它让孩子感受就是安全的、温馨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孩子,他的内心才会是自由的,开放的,阳光的。

查看全文

高校大学理想教育的现实探究

摘要:高校扩招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而产生的,它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但高校扩招以后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才环境、就业方式等都与扩招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这就给高校的德育实施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情况。特别是在大学生的理想塑造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高校扩招背景下对大学生理想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望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扩招;大学理想;现实思考

一、高校扩招后大学理想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削弱

高校扩招后,各高校均把扩大招生规模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尤其是许多高校把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摆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造成扩招后的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削弱,对高校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增加了大学生理想教育实施工作的难度

查看全文

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讲话

同志们:

区委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在全区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在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这两项工作。主要讲三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在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这两项工作,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的新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于2000年2月首次提出,广大党员干部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了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但是如何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就是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的新举措。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要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去组织、去推动、去实践。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堡垒,从而为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使党员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促进者、实践者,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实现者,从而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到党员的思想上,落实到党员的行动上。

这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重大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我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责任意识淡薄、能力水平不高、形象作风欠佳,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等等。抓紧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基层党组织政治更加坚定、组织更加坚强、作风更加务实、制度更加完善;使广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增强执政为民责任、塑造干净干事形象、提高促进发展能力。

查看全文

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探析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来讲,与其他信仰一样,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行为的终极伦理归宿,使得现时的、短暂的行为得到永恒的价值支撑。从哲学角度讲,他是“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古老命题的答案之一。但是,从实践角度讲,我们还必须解决另一个由休谟提出的问题:如何使“行为之应该如何”与“行为之事实如何”得到统一。实际上,从思想、邓小平理论到“*”重要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在努力为这个统一提供现实指导。但是,从理想信念到我们各个时期党的理论,只是完成了“实践——理论(元理论:理想信念)——实践(近代后各时期中国现实)——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谐社会思想)”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之后必须是每个人将理论重新回到个体的实践中。

一、信念的传承

信念的传承绝非理论知识的简单累加,就理论知识而言,从“五四”至今汲汲然数十年,我们时代的许多人在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其知识丰富程度与“纯粹”程度远甚于、陈独秀等前辈,然就其信念而言,有几人能望其项背?正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但又有几人能真正体味这句蕴藏了中国当代最伟大导师之一毕生情感的话语?

长期以来,由于受知识化的影响,我们将感情看作变化的、不可靠的,但是,信念本身不是一种对终极关怀的感情吗,不是一种精神皈依吗?并且,这里的情感可以归结为由本民族文化传统导致的心理积淀的显现。所以,我们在理想信念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陷于科学主义的框架。否则我们会陷于科学与信念的循环论证之中:一方面,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信念,因为它是科学的;而另一方面,它的科学性却因为我们信念它而无须论证。而事实上,笔者认为,科学化的知识与信念是两个层面上的东西,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正如掌握理想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与共产主义信念决不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将理想信念与“生命”作一个比较。求生作为人活着的一种本能,更是人类作为一个族群延续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目的,还是人的一项基本义务。但是当这个基本义务面临来自精神上的本原性的追求,就必须要放弃这个目的乃至基本义务。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党员来说,“共产主义”比“活着”更为必须。显然,这不是某种科学论证的结果。可见,科学也许可以将一种理论凌驾于另一种理论之上,但是它无法让一种理论凌驾于生命之上。实际上,我们看到,当年共产主义为中国所接受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科学性,更因为它能使中国独立、富强。同样的,爱国主义也不是一个科学论证的结果,百年来我们的行为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祖国的落后而抛弃她,也不会因为她不符合世界潮流而怀疑她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我们永远首先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思考中国,这正是出于对祖国的感情而非理性分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与、邓小平等先辈的差距不在理论的丰富,就在于爱国的感情。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认识上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大学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浪潮下,纯学术、纯思想性的研究无疑被边缘化了,换句话说,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现实了。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五四”时代的浪漫主义、爱国热诚、学术精神的向往却是深入骨髓的,可以说,在中国,只要谈到理想的大学时代必定是哪个学术争鸣、爱我中华的年代。显然,前一方面是社会现实的,是理论上可以认识的,却也无法得出、导致信念,但后一点却涉及到大学生的身份认可,一种精神存在,从而是现时期信念产生的依据。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中必须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并且,这种教育必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情感上的而非科学分析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扮演一个精神导师的角色而不是管理者、推理者的角色(关于管理者角色扮演的错误与解脱下文将详细说明),这才是思想工作的落脚点。

二、信念的内化

这里需要指出,在突现人的价值、发挥个体的创造性上,理想信念教育与人本主义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运用和发展。当然,这种内化有各种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便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我们即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讨论理想信念内化过程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的成就(包括共和国的建立)源于我们所信念的思想(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但今天的社会现实是,我们信念的价值及其传播却需要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包括许多软强制。笔者认为,这不是我们信念本身的问题,而是信念的传播方式,即理想信念的内化途径产生了问题。

查看全文

教育局理想责任能力教育党会发言

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先进性是*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失去了先进性,*主义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因此,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省委把“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符合广东实际的重要决策。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实现形式以及先进性与“三有一好”的辩证关系,各级领导已经作了充分的论述。总书记在《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点基本要求。省委张德江书记在*月*日的党课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团结带领群众的旗帜,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出色的能力是落实一切任务的保障,良好的形象是赢得民心的力量。市委*书记在*月*日举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作了《争创“三有一好”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报告,报告分六个部分,内容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给在场党员干部上了一节语言生动、论述深刻的专题党课。*局长在3月2日给局机关党员上了“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的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教育意义,听了以后深受启发。今天,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我与大家学习“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这个专题,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很难再进行更深透的论述,只能就如何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谈一些学习体会。下面,我从如何把握先进性标准、永葆先进性须具备什么素质、林业战线如何实践先进性的要求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把握先进性标准,践行“*”重要思想和牢记“两个务必”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事业兴衰,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要永葆先进性,要求全党践行“*”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走群众路线;要求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二、党员永葆先进性须具备的素质(一)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支柱,失去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灵魂,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黄苇町在《*共亡党十年祭》一书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东崩溃首先是信念的崩溃。因为信念是一种精神支柱,如果党和国家、民族的这个支柱坍塌了,就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如果共产党员个人的这个支柱坍塌了,就会成为错误思潮的俘虏,甚至腐化堕落;如果在一级党和政府的组织内,或者说在一个小环境内这个支柱坍塌了,这里也就发生了部分质变。这一点,无论对于当年的*东国家,还是对于今天的我国,都同样适用。”可见,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和中国当代的深刻变革,党员要永葆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个精神支柱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想信念来武装头脑,打牢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思想基础。总书记就曾经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有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而理想和信念并非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坚定理想和信念,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学习,真正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其次,要把改造世界观作为强化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从而使我们的价值取向真正摆脱利己的束缚,在各种诱惑前岿然不动,牢牢把握住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牢牢把握好坚持“*”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水准的高低,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人格品质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更是党的先进性的伦理基石。因此,共产党员要永葆先进性,就必须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先进性的培养和修炼。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道德,弘扬当代共产党人的优良思想道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三)具有创造一流业绩的能力党员先进性的表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周围的群众做出表率,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从而影响和激励广大群众开创更大的局面。要创造一流的业绩,必须注重提高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它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不但要敢于面向未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运用新知识来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要创造一流的业绩,还必须努力增强职业技能。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思维方法,努力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切实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并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四)具有良好的党员形象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对党员的形象来认识一个政党,判断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决定对一个政党的态度。因此,党员永葆先进性,就要努力维护和树立起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如何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我认为要做到三点:第一,牢固树立*主义群众观。只有这样,党才能执好政、掌好权,才能永远保持先进,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所讲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第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们要按照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重在治“虚”治“假”,勇于治“漂”治“浮”,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第三,努力做廉洁自律的楷模。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两个务必”,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清白做人、干净干事,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强化宗旨意识,并把这种意识体现在自己的全部言行中。三、实践先进性要求,以先进性教育的成效推进创建林业生态市工作当前,我市林业系统正团结一致,共同推动我市创建林业生态市和林业工作其他问题的解决。前不久,局党组对我市2005年林业工作作了部署,即是紧紧抓住创建林业生态市“一个中心”,始终坚持森林资源培育、依法治林“两手抓”,着力突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生态公益林保护“三个重点”,全面促进从传统造林向科技兴林转变、从依靠行政手段发展林业向市场带动林业发展转变、从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机关作风向务实转变“四个转变”,努力完成林权换发证、林地利用总体规划、今年造林任务、林业站体制改革调研、封山育林调研“五大任务”。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效突出放在创建林业生态市这个实践中体现出来。一是提高素质,进一步增强党员学习实践“*”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做到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与时展同步,与群众感情交融,与责任义务相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增强执政为民责任,提高促进发展能力,树立干净干事形象。二是提高能力,为创建林业生态市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加强林业科技人才培养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抓好各项培训工作,重点办好森林派出所民警培训班、丰产林技术培训班、山林纠纷调处业务培训班,加大林业人才培养力度。三是树立形象,为创建林业生态市提供组织保障。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切实找准和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风、政风、行风明显改善,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明显提高。还要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努力形成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内组织生活、党员教育培训等制度,使党建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