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23:36: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流域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国的流域管理
2007世界水日
世界各国的流域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一般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或历史沿革的不同而形成或选择较为适合本国条件的管理模式。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趋向于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实行综合管理的模式。法国现行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世界公认的较为成功的模式之一。
一、流域水管理模式及机构设置法国水管理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他们遵循自然流域(大水文单元)规律设置流域水管理机构的模式。历史上,法国曾实行以省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水需求迅速增长,同时伴随着污染的加剧。针对这种情况,法国在1964年颁布了新水法,对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从法律上强化全社会对水污染的治理,确定了治污目标的同时,建立了以流域为基础的解决水问题的机制。将全国按水系划分为六大流域,在各流域建立流域委员会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又称水管局),以期统一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1.流域委员会协商与制定方针的机构流域委员会相当于流域范围的“水议会”,是流域水利问题的立法和咨询机构。委员会组成成员为:用水户、社会团体的有关人士,特别是水利科技方面的专家学者的代表;不同行政区的地方官员代表;中央政府部门的代表。流域委员会的主席由上述代表通过选举产生。流域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每年召开1~2次会议,通过一些决议。其作用是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中的民主性,对流域长期规划和开发利用方针、收费计划提出权威性咨询意见。
2.流域水管局技术和水融资机构法国的流域水管局类似于我国的七大流域机构,是具有管理职能、法人资格和财务独立的事业单位。水管局局长由国家环境部委派,水管局领导层成员中地方代表及用水户代表(所占比例约为2/3)从流域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组成流域水管局的董事会,董事会对水管局进行管理。董事会的组成成员为:用水户和专业协会的代表;地方官员代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环境部、渔业部等)的代表,此外还有一名董事来自水管局的职工代表,总体比例基本上是各占1/3。董事长按国家法令提名,任期3年。董事会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流域水政策和规划、制定水资源开发与水污染治理的五年计划、为公益性水资源工程筹措资金、对公有和私营污染治理工程给予补贴和贷款等。水管局作为董事会的执行机构,主要职能为:征收用水及排污费,制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治理单位给予财政支持,资助水利研究项目,收集与水信息,提供技术咨询。从图看出,流域委员会与流域水管局的关系是咨询制约的关系。水资源工程和水管局的财务计划,如不能取得流域委员会的批准,将不能付诸实施。流域委员会对水管局水政策及流域规划提出咨询意见,水管局董事会将该意见和决定通过水管局,由水管局局长负责实施。框图还显示出,在流域级之上,还有国家一级的水管理与监督。在国家层次上,国家国土规划与环境部是负责水和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政府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国性的水管理政策及法规,制定与水有关的国家标准;审核流域机构水政策、监督水法规的执行情况。在国家一级还设立了国家水委员会(NationalWaterCommittee)负责引导国家水政策的发展走向,起草法规及规章等。在流域机构之下,还有地方层次上的水管理机构。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在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规划的框架下,提出本区域的水资源开发管理规划,负责生活供水及污水处理等。
二、流域水资源管理特点法国在1964年颁布的水法是法国采取流域管理模式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经不断修改、补充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与完善,目前采用的是1992年颁布的《水法》。《水法》中的四项原则,明确指出了“实行以自然水文流域为单元的流域管理模式”。在法规的指导下,法国实行以水文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设想成为现实,并日臻完善,逐渐显现出其卓越和有效性,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流域管理研讨论文
摘要:本文学习归纳了新《水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介绍了几个大型水库管理实例,结合三峡水库管理,指出在防洪调度、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土保持、移民后期扶持、库区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在水库管理体制方面,强调流域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对长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职责。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流域管理;水库管理
新《水法》强调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而大型水库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以下就新时期水资源利用,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大型水库管理进行探讨。
1、新时期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
新《水法》的颁布,将全面推进我国的水利事业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水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新体制、新机制为发展理念,归纳起来有“六新”,即新形势、新问题、新目标、新层次、新体制、新机制,标志着我国将进入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的历史新阶段。
长江流域治理研究管理论文
一、进一步认识和明确长江流域的战略地位。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气候优良,土地肥沃。全流域80%以上的土地面积适宜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全球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大江大河中是举世无双的。长江东西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东通太平洋,西控大西南,区位优势无与伦比。
二、长江上游水能资源的开发、下游深水航道与太平洋的沟通、三峡水利枢纽和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期影响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必须打破行业的局限性,全面统筹,综合规划,统一安排战略性工程项目的实施骤,力争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最优效果。
三、与时俱进,持续深入研究长江流域水情、沙情、水质和河势的变化,正确确定不同时期的江道整治、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点,把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措施。
四、建议重视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规划:
1.水土保持和水利(水电)工程对长江流域和主要支流中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修正典型大洪水年洪水过程,制定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中心,联系上中游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的调度运用,研究制定长江中下游防洪的联合调度运用方案。
2.继续研究三峡工程坝下游分期分段河势变化,分析江湖关系的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长江中下游防洪方案。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最为剧烈,对荆江大堤安全产生新的威胁,必须及早研究对策,及时采取措施。洞庭湖防洪形势,值得特别关注,须研究新的对策和措施;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对鄱阳湖的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
全市河道流域治理管理意见
为切实加强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规划管理,有效遏制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项目开发建设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我市深入推进“西进、北延、中部提升”战略,拉开“一河两城”城市发展框架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市城建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数额最多、带动能力最强的重点项目,对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省会东部新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规划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步建设、规范管理”的方针,按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开发,注重实效,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按规划要求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二、明确规划控制范围,严格审批程序
(一)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控制范围:南起植物园,北至水库,西至煤矿铁路线,东至路,总长约15公里,控制面积约4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约1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4820亩,河道面积约8655亩)。
(二)在项目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河三十里景观风貌带规划》要求,经市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市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并依法办理各项审批手续。
水利流域建设管理论文
1、21世纪水利如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求
中国的水利长期以来没有摆脱农业水利的范畴,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对水利的投入相对不足,因此水利建设的基本特点是:
(一)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国家虽然投资兴建了许多骨干防洪工程,但是大部分堤防是靠群众运动在历史残留堤上培高建成,在堤基、堤身上遗留隐患较多,遭遇大洪水时险象环生。同时大量设置蓄滞洪区,在其中生活的2000万人难以实现脱贫致富,蓄滞洪区使用的难度日益增加。
(二)农民自发兴建的低质量水利工程虽然发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遗留问题日益突出。在合作化运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等政治运动中,全国农民每年冬春自发大兴水利。仅在期间就兴建大中型水库900多座,小型水库更是遍地开花。这些水利工程虽然没有花费国家太多投资,但是没有统一规划、缺少严格地勘测、设计和质量控制,因而病险工程较多。在80年以前,每年溃坝事故都在200座以上,最多年份超过700座,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达8亿亩,但农民自发兴建的农田灌溉系统的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我国的农业灌溉系统除干渠外缺少量水和控制设备,取水随意性大,跑水或超额引水十分普遍。渠系的渗漏、田间蒸发等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由于田间灌溉方式不合理,许多干旱地区灌溉水量远远超过作物需水量,这种农田水利工程是低效工程。
(四)我国有机井372万眼,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干旱缺水地区,机井成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祸首。由于机井所有者为个人或小集团,只要一合电闸就可以抽出水来,很难进行控制,在干旱季节,互相争水,井越打越深,越大越多,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关于县级流域站管理的调研报告
*县地处××丘陵区,东邻××,南接××,西靠××,北抵××,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03.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92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县域地形呈“三山两槽”之势,坡陡谷窄,溪流浅短,加之境内无大江大河,水资源极为匮乏。据统计,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0.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为了珍惜有限的水资源,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吃水”、“用水”问题,1982年,县水电局经报县政府同意,在全县13个区镇成立了水利电力管理站。原创:20余年来,各区镇水利电力管理站作为县级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在贯彻落实国家水利法律法规、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浪潮中,为了进一步理顺基层水利电力管理机制,提高其工作效率,促使其规范、协调运作,我们又将13个水利电力管理站依照流域范围和地理条件划分成了5个流域站。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运作和摸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流域站,完善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大量事实证明,按照水系河流的自然分布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是合理分配水资源,促进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保障发展所需的必然要求。在成立流域站之前,我们县水利局一是派人外出到绵阳、三台、罗江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充分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二是在筹划过程中,充分考虑我县的水系流域特点,结合本地实际,依照流域范围和地理条件,将其划分成为××溪、××河、××河、*河、东*河五个小流域水利电力管理站。三是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阐明流域站在水资源统一管理、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组织抗御水旱灾害、促进农业生产高产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为流域站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源节流,保证流域站经费
我们流域站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财政拨款。县编委将流域站列为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每年根据地方财政收入核定拨款基数。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拨付经费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势头。2005年,县财政给流域站职工的拨款金额为每人7000元。二是政策允许的执法收入中的留成部分。如水土保持、设施补偿等规费收取中的留成。三是场镇供水收入。各流域站负责管理所属区域内的场镇自来水供给,收取一定的水费作为流域站经费。
三、狠抓“五大体系”建设,基层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水库跨界流域管理体制研究
摘要:指出了官厅水库流域水体位于河北、北京、山西三地,存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管理政策不配套、库区周边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粗放等问题。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创新流域区域联动机制,提出了构建官厅水库跨界流域管理体制,建立协调机构,突破行政壁垒,实现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防治和监测,从管理机制上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以促进官厅水库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库;流域;官厅水库
1历史沿革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始建于1951年10月,于1954年5月竣工。1989年工程改扩建和除险加固后,水库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官厅水库为大(I)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等别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官厅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上接斜墙坝,基础处理采用帷幕灌浆形式。水库总库容为41.6亿m3,调节性能为多年调节。正常蓄水位相应的水面面积157.01km2。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3402km2,占永定河流域面积的92.8%,是根治永定河及其流域开发的大型控制性工程,是一座兼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多种功能的综合利用工程,也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之一。官厅水库管理处成立于1954年,隶属于水利部,由水利部工程管理局领导,负责除电站以外的全部水库工程和库区范围的管理工作。1971年1月1日划归北京市,直属于北京市水务局至今。管理处成立后,加强了工程技术管理,开展了工程检查、工程观测、养护维修、防洪兴利调度及库区水质监测等工作,保证了枢纽工程的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了水库的防洪兴利效益。
2水资源情况
2.1监测水质
流域洪水管理论文
一,海河流域防洪工程现状
海河长期以来洪水威胁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几次大规模的防洪规划与治理,海河流域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294亿m3,控制山区面积的85%。其中,山区大型水库31座,总库容260亿m3,防洪库容148亿m3,占61%。修筑堤防4000多千米,使流域内堤防总长达到2万km,相当于全国堤防总长的10%。开挖、疏浚骨干行洪河道50余条。在流域中下游地区规划保留了蓄滞洪区26处,设计蓄滞洪能力170亿m3。目前流域工程防洪能力为10~20a一遇,综合防洪能力约为20~50a一遇。现有的防洪设施在保证城市、工业、矿山企业的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农业生产的保护作用也在逐渐增加,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虽然在最近几十年中,海河流域防洪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由于泥沙淤积造成河床不断抬高加重了洪水威胁;现有防洪工程未达到设计能力,影响工程正常发挥效益;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迅速,难以正常启用;现代化的洪水预报信息技术体系不完善。
海河流域大部分水库建于“”和“”时期,并受邢台、唐山两次大地震等影响,大多数工程存在着标准低、质量差等问题。流域山区共有大型水库31座,虽经过历次除险加固,尤其是近几年的大规模整治,巳使部分水库达到保坝安全要求,但目前仍有10座未达到部颁防洪标准。
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堤防隐患严重。海河流域多数河道堤防为沙土填筑,基础防渗差,堤身质量差,内部隐患多;此外,地下水严重超采,引发大范围的地面沉降,致使河道泄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各河现状行洪能力只相当于设计标准的20%~70%。
海河流域洪水具有洪量集中,突发性强,预见期短等特点。多年来建设的水文测报系统大多是以水库为基本单元的单个系统,技术设备落后、标准不统一、信息传播时间长,特别是流域性防洪减灾指挥决策系统没有按规划实施,对上游雨情、水情的预测、预报结果不能及时传到决策机关,影响防洪调度、抢险决策等。
二,海河流域洪水特性
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论文
1塔里木河流域基本情况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之间,东西长1100km,南北宽600km,面积102万km2(包括境外流域面积2.4万km2),占新疆国土面积的61%。塔里木河流域包括巴音郭楞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州、和田地区5个地州共42个县市和兵团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和田农垦管理局共56个农垦团场。据1998年统计,流域人口826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47%;其中少数民族681万人,占流域总人口的82.5%;国内生产总值350亿元,耕地136.3万hm2,分别占新疆全区的31%和44%。
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盆地内的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开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与库车河、克里雅河和车尔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多年平均径流量312.5亿m3(国外入境水量63亿m3),主要以冰川融雪补给,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30.7亿m3,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29亿m3。历史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九大水系均有水汇入塔里木河干流,但由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等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前,车尔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已相继与干流失去了地表水联系;40年代以后,喀什噶尔河、开都河—孔雀河、渭干河也逐渐脱离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有天然地表水联系的只有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三条源流,以及通过人工干渠向塔里木河输水的孔雀河。
目前,源流区总面积为24.1万km2,其中山区面积17.12万km2,占71%,平原面积6.98万km2,占29%。源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52.4mm,主要集中在山区,年降水量可达400mm以上,是主要产流区;平原降水量大多在40~70mm之间,产流很少,属干旱地区。在源流区中,阿克苏河由源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两大支流组成,河流全长588km,经依玛帕夏闸汇入塔里木河干流。国内流域面积4.28万km2(境外流域面积1.95万km2)。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和喀拉昆仑山北坡,有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条支流,河流全长319km,由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后汇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面积4.93万km2。叶尔羌河发源于喀拉昆仑山北坡,由主流克勒青河和塔什库尔干河、柯克亚河和乌鲁克河等支流组成,河流全长1165km,叶尔羌河出流域灌区流经200km沙漠后到达塔里木河干流。国内流域面积7.70万km2(境外流域面积0.29万km2)。开都河发源于天山中部,全长560km,最终注入博斯腾湖。博斯腾湖是连接开都河和孔雀河的枢纽,它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发源地。随着入湖水量的减少,博斯腾湖的湖水已无法通过自然落差流入孔雀河。1976年以来,借助于所建成的扬水泵站及输水干渠,实现博斯腾湖向孔雀河供水,进而向塔里木河干流供水。
三条源流的水资源总量201.39亿m3,其中地表水196.61亿m3,地下水4.78亿m3。径流量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也有少量的地下水和泉水补给,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表1)。阿克苏河是目前惟一的一条常年有水补给塔里木河的河流,是塔里木河最主要的源流;和田河在每年洪水期有水补给塔里木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季节性源流;1985年以后,叶尔羌河已无水供给塔里木河,仅在1994年发生特大洪水时,有部分余水输向塔里木河。三条源流河流入干流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87亿m3,其中阿克苏河占73.0%,和田河占23.9%,叶尔羌河占3.1%。此外,从1976年开始,通过博斯腾湖扬水泵站及输水干渠,每年向孔雀河供水约10亿m3,其中约2.5亿m3水量通过库塔干渠输到塔里木河干流的下游灌区,以解决该地区的春季生产生活用水。
2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
流域管理立法内容与体系组成
1流域管理立法
对于流域管理立法有2种界定,一种是把它理解为针对流域管理事项创制法律法规的活动,即将其定性为动态过程;另一种则将其理解为名词,即与流域管理有关的立法,具体来讲就是指旨在调整流域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重在强调立法的成果。依据我国的立法制度和流域管理实际,流域管理立法是指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有权进行立法的机关所进行的与流域管理有关的一系列立法活动。可见,流域管理立法是立法机关为规范流域管理开展的立法活动过程,这一过程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必然会形成一个体系即流域管理法规体系,这一体系是对一系列立法机关的有关立法活动的概括。“流域管理法规体系”是“流域管理立法”的结果。
对于流域管理立法的概念,需要克服2种误解。一种是将流域管理立法理解为流域管理机构的立法。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性质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立法权,所以不存在流域管理机构的立法之说。另一种是将流域管理立法理解为对流域管理机构管理事项的立法。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事项不都属于流域管理,因此,并非所有与流域管理机构管理事项有关的立法都属于流域立法。例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虽然规定了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所管辖的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活动的监督检查,但这种监督检查与流域管理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该规章不属于流域管理立法范畴。
2流域管理立法的主要内容
2.1流域管理体制流域管理体制解决的是有关各方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其他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在流域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权限划分、相互关系等问题,确立的是管理主体、管理职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目前流域管理之所以较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流域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因此,在开展流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时,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完善流域综合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实现。进一步明晰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事权和职责范围,实现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第二,探索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基于流域良治的需要,探索基于生态系统的流域综合管理新模式,建立由中央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级政府组成的流域委员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的流域管理协调委员会体制。第三,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的综合执法监督权。目前我国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在执法中面临诸多困难。有必要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执法地位,赋予流域管理所属机构必要的执法权力,增加处罚手段,完善执法程序,维护水事执法的权威和秩序,为流域管理创造规范的环境和条件。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和流域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2.2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按照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强化流域层面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第一,完善流域规划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在规划编制、协调的职责,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责任和责任追究权限,明确流域规划的地位、主次关系,明确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审批程序、修改完善的程序等。第二,建立健全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需要把完善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作为关键内容,包括建立健全严格的监控措施,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对区域水量分配的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第三,完善流域水权制度。重点在于流域取水权转让制度,尤其是流域层面上的取水权转让制度,涉及到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需要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强化流域取水权转让监督管理。第四,建立流域水量调度制度。建立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主要决策和执行主体之一的水量调度管理体制,建立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主要负责主体的流域水量应急调度制度(包括抗旱应急水量调度),明确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主的水量调度监督管理制度等。第五,建立流域水能资源管理制度。在流域层面编制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并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水能资源的利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流域及区域防洪与生态用水的需要,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等。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制度、流域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制度、流域水生态补偿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