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22:46: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留学教育变迁
一、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1872~1911年)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1847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
在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
1854年,容闳作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启程回国。他回国后始终坚持“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留学生监督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此后三年,每年均按计划派出幼童留美,这四批幼童共120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2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1881年,剩余94名原留美幼童分三批遣送回国,由容闳提出、洋务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这一项开拓性举措就此功败垂成[2]。
留学教育研究论文
一、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1872~1911年)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1847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
在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
1854年,容闳作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启程回国。他回国后始终坚持“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留学生监督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此后三年,每年均按计划派出幼童留美,这四批幼童共120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2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1881年,剩余94名原留美幼童分三批遣送回国,由容闳提出、洋务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这一项开拓性举措就此功败垂成[2]。
出国留学协议书
出国留学协议书(参考式样) (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简称甲方)的法定代表人(姓名)委托本单位(姓名)为人与(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简称乙方),就甲方派遣乙方出国留学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方根据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派遣乙方出国留学,乙方按受甲方的派遣。
第二条甲方派遣乙方以身份赴国留学,期限为年个月(自出国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甲方指导乙方制订具体的留学计划,甲方和乙方商定的留学内容是:
乙方须达到的留学目标为:
第四条甲方在乙方出国留学期间,指定(姓名、单位、职称)
引进海外优秀留学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有关科研机构,有关留学人员创业园,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引进力度,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建设适应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内用人单位(下称“国内用人单位”)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界定
“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着眼于吸引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第二层次:着眼于吸引一大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促进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留学教育探究论文
[摘要]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留学教育的性质和特征,结合近现代史的分期,将近代以来的留学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分阶段进行历史回顾,评述各时期的历史贡献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关键词]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国教育
中国留学教育历史悠久,但政府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留学教育政策,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始于19世纪中后期。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留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今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1872~1911年)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1847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留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对外交流合作的加强,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为了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接轨,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近年来,遵义医学院(下称本校)也积极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并成立了留学生专门管理机构———国际教育学院/贵州-东盟医学教育学院。本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下称本教研室)承担了本校留学生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医学遗传学是现代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课程之一。从未来医学发展的层面来看,医学教育者和工作者应能够利用医学遗传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在培养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本教研室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以期为本校留学生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1留学生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语言交流障碍
课堂上教学知识的传授及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均离不开语言的媒介[3]。首先,大部分留学生留学之前均没有接受过汉语言的专业培训,汉语基础较为薄弱,虽然具备了简单的汉语沟通能力,但是对于专业汉语词汇仍然欠缺。其次,一些留学生英语口语发音中也带有较为浓重的地方口音,本校大多数教师均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在英语口语表达上还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与留学生沟通交流。因此,语言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克服的一个障碍,也是教师教学授课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1.2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每个人的文化基础水平各有差异,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一。此外,本校开设的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所在国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由于之前没有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医学遗传学教学授课内容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与留学生的本国基础教育相互衔接和互补,甚至导致了某些知识点的重复授课。
药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育探索
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需求的国际化,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与欧美日存在差异,然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合作发展空间巨大。通过国内外调研,构建起我校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和管理监控制度,经过首届留学生完整培养实践,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也促进本土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校学生规模,还是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我们都居世界首位。随着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层层深入,政府对高等教育愈加重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日益关注。在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目标的提出,从而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十分明确肯定了教育,尤其是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直接责任,也为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和主流理念,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国竞相提出产业升级换代内在需求,中国医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和参与其中[1]。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单元,大学只有真正融入教育国际化理念,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实践活动,才能在国际化教育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具备世界性竞争力。高校如能抢先抓住教育国际化这一重大机遇,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就获得了参与教育国际化竞争的优先权,最终就有可能赢得教育、科技和服务的国际化优势。
一、教育国际化,产业全球化
从成本效益角度,推进具有高校特色、引领社会需求、符合全球潮流的在地国际化战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第一发展阶段的最佳选择。而“在地国际化”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时期有机会接受国际理念与跨境文化的影响来提升自身能力和资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的需求。”无疑在地国际化的重点在于自有学生的培养国际化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海外短期如一周半月文化考察和教学体验项目,也可以是效果更好的学生交换项目,本科生、研究生的在长和规模上有差异,从而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够得到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认识[2]。诚然不同层次的学校也面临着一些认识和经费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家庭来共同解决。仅有本校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发展这还不足以完全体现国际化,我们还必须扩大国外生源的本地教育和培养,实现外国学生的在地国际化。因此我们提出申请开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教育计划,得到当时学校分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发起药学国际化教育,还与本地国外商会活动有关,他们在非洲大陆经营多年,发现很多国家医疗水平整体落后,常用药物短缺,药学人才严重缺乏。原本考虑与国内药企联合在非洲建立药厂,而人才培养得先行,因此也就与我校联系是否可以招收当地学生来我校药学培养,学成后回国到所办药厂工作,这样如能招收学生并培养,学生就业也解决了,会形成良性互动。如此好的机会,更加激起我们兴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培养的兴趣。然而后因商会所在国发生战乱,药厂没有办成,而我们留学生教育事业却做了起来。
二、内外调研,构建方案
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思考
摘要:医学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涉及的人文学科及人文教育相对较少。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介绍本系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思考及实践。
关键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病理学;留学生
诺贝尔奖得主卢里亚曾指出,“医学既包含了自然科学,也包含了人文科学,人文对医学的发展进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三峡大学医学院自2004年招收MBBS留学生以来,已为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但医学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涉及的人文学科及人文教育相对较少[2]。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内容繁杂、枯燥的传统教学内容中贯穿有血有肉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病理学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医学人文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现将本系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留学中国计划》的要求,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患者,目的是帮助人们治愈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关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医治疾病,而且希望得到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这就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4]:(1)具有医学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完整三维知识结构;(2)积极、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3)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4)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包括人际交流能力、协调能力;(5)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品质。人文精神是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人文素质的欠缺将会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医疗实践中难以较好地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既不能与患者顺畅地沟通,又无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医学留学生中结合病理学专业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尤有必要。
二、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医学教育的国际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医学院校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教学为例,对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做了介绍。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科的研究进展构建多样化、多维化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并结合网络进行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留学生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不仅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学历留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生源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留学生生源已从过去以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为主逐步扩大至欧美和大洋洲。据2019年4月教育部的最新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外国留学人员,非洲学生占16.57%;美洲学生占7.26%;亚洲学生占59.95%;欧洲学生占14.96%;大洋洲学生占1.27%(图1)[1]。由此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多国留学生的青睐,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生源增长的发力点。
1“一带一路”的实施为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带来了契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医学人才紧缺,急需医学教育资源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勇担使命,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中[2]。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为沿线国家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是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举措[3]。如今,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占到留学总人数的70%以上。截止到2017年,在华留学生总数超过44万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西医)的留学生达到了25.38%,位列各专业之首[4]。由表1可以看出,中南大学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由十多年前的不足百人,增加到2019年在校生留学生为1631人,占在校生的2.8%左右(表1),其中医学留学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为我校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授课面临的主要问题
医学留学生教学问题分析
l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不够
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并予以评价,进而采取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身心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1]。然而现有的矛盾是,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分割开来,尤其在临床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预防医学部分的授课比重小,知识内容严重缩水,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只会解决个体疾病问题,缺乏预防观念,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另外,我校留学生多为临床专业,留学生本身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逃课、不认真听课、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问题。留学生听课人数过少或课堂效果不佳可能导致教师备课、授课积极性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2语言交流不畅
目前的留学生教育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南亚的留学生英语口语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与教师平时学习及接触到的英美式英语有较大出入,而且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使得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障碍进一步加大,尤其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教师英语水平不一也是影响语言交流和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大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全英语教学的经验,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过于紧张,不够自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受语言的限制,无法很好地讲解教学内容,与留学生的互动非常少,尤其是预防医学中的理论较为抽象,从而使得这种矛盾更加凸显。由于语言交流不畅的原因,师生的磨合适应期明显延长,教学前期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影响留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1.3预防医学教材缺乏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