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22:42: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流行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语言学下网络流行语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有大量的网络语言涌现出来,同时也有许多曾出现过的网络语言消失。网络语言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网络用语有时因为不受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而会对使用者的母语产生威胁。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意义进行探析。同时,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语言生态的平衡、规范网络语言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网络流行语;多样性;动态性

一、引言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研究,是一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生态语言学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指出语言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语言系统归于自然生态系统来思考。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语言使用的社会以及语言使用群体的态度决定了语言的生存环境和语言的生存发展状态。语言的生存、发展、消亡,濒危语言保护,语言活力,语言规划,语言与现实世界的互变互动关系,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态系统与文化系统等等都成为现在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热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网络语言的和谐、规范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用发展的理念去使用网络语言,使网络语言在语言生态环境中健康,规范的发展。

二、理论基础

基于目前的研究,生态语言学目前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1]:1)豪根范式(Ecologyoflanguage);2)韩礼德范式(Ecologicallinguistics)。197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豪根(Haugen)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语言生态学”的概念。在1972年的论文集《语言生态学》(TheEcologyofLanguage)中系统、完整地论述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他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任何特定语言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thestudyofinteractionsbe-tweenanygivenlanguageanditsenvironment)。这里的“环境”代指“使用某种语言作为语码的社会”(theso-cietythatusesalanguageasoneofitscodes)[2]。这种范式将“语言与其使用环境的相互关系”比喻为“生物(动植物)物种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种研究模式“韩礼德模式”更加关注人类话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和影响。尽管两种研究范式的观点不同,但却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互为补充。总之,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从整体性、动态性两方面对语言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状态。国内对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期主要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和介绍。理论研究方面,范俊军(2005)对生态语言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学科定义、研究领域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冯广艺撰写了国内第一本题为《语言生态学》的专著。黄国文(2013)对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做了系统的论述。应用研究上,许多学者将生态语言学理论与教学相结合。王艳萍(2010)以生态语言学为指导,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测试等方面的生态化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何芳芝(2016)将语言教学与学习过程看作微观生态系统,研究系统中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英语教学进行生态设计。韩军(2013)对生态语言学的发展作研究综述,张青荣(2012)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地位,作用进行研究。近年关于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濒危语言等)保护,语言多样性,网络语言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网络流行语可以理解为“由网民自己创造,在互联网上广为流行和使用并可以延伸到现实中的各种符号、词汇、短语及句子等”[3]。目前已有许多的学者从网络流行语的组成、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及网络语言的语用功能等视角进行研究。网络流行语被称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特定的社会方言”[4],因其形式上的多样性及趣味性而得到广大网民的使用,并渐渐发展用于日常交流。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也为语言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由于网络语言的来源不能确定,故无法保证其规范性。所以,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流行的过程进行审视显得必要。

查看全文

网络流行语在包装设计的表达

摘要:目的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来源和其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自身优势特性和设计表达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其如何在特定产品包装中进行应用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流行语产生来源中事件本身的延伸、中外语言和谐音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网络流行语在包装设计中提高产品信息传播效率、凸显产品设计的创新性与时代性及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应用优势,进一步说明网络流行语在包装设计中的设计表达策略。根据网络流行语的特性对消费群体和产品类型进行定位,根据产品的特性,改编与品牌产品相关的网络流行语,根据网络流行语的特性,开发相关的产品包装设计。结论网络流行语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包装的信息传播效率,增加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时代性,迎合青少年的消费习惯,增加产品销售。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产品包装;设计表达;特性;优势;表达策略

随着互联网及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带动了语言的新发展和新变革。网络流行语以网络和自媒体为载体,伴随着各类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迅速风靡于网络且成为强大影响力的热门词语。具有趣味性和隐喻性特征的网络流行语对同样追求个性化、识别性高的产品包装设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语汇为包装设计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传播效果。

1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来源

网络流行语由本体含义和外延含义构成。本体含义是指文字的表面直观含义,外延含义是在本体含义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而来的,是在本体含义和外延含义相互结合和形成过程中由众多因素交织形成而成。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影响,现代汉语的构词法有了新的发展,在古汉语指示、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大构词法的基础上,增添了以下因素[1]。1.1对事件本身的延伸。在一些新闻事件中,人们巧妙地对其概括总结和延伸,形成了极具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网络用语。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子游泳选手傅园慧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洪荒之力”由此迅速走红网络,一时间成为网友嘴边调侃的网络流行语。成功入选了《咬文嚼字》公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紧接着基于“洪荒之力”的公司名称、广告语和音乐作品不断出现[2]。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并配上的卡通人物头像,以刷屏态势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和媒体,广大网友一致点赞[3]。1.2来自中外语言的结合。有些网络流行语来源于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的融合变异。“Hold住”一词来源于中国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一位名叫MissLin的国外网友所说出的“hold住”一词流行于网络,成为2011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中的最流行大奖[4]。在青少年喜爱的日本动漫中,一些词语和现象受到玩家的推崇,比如“萌”、“宅”,继而成为广被接受的流行语。1.3谐音修辞的运用。利用中文谐音修辞的手法产生的网络流行语也比较常见[5]。在“蓝瘦香菇”事件中,“难受想哭”发成了“蓝瘦香菇”的语音。在其走红网络后,深圳市蓝瘦香菇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5]。可以看到,网络流行语在广告中的名人效应极为明显。还比如“杯具”、“神马都是浮云”和“围脖”等都是基于谐音修辞的运用而产生的网络流行语[6]。

2网络流行语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查看全文

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浅析

摘要: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普及和上网群体的异质性增强,这种信息表达的渠道仍将朝多元化趋势发展。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划分了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类型,进而对这些基本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和功能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因果分析;功能分析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对于个体而言,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产生强制性的影响。在社会学研究中我们要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看待。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事实时,我们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备的功能。——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

一、网络流行用语的产生及其基本类型

互联网正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交流的普及,中国网名的人数日益攀升,他们经常聚集在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等里面聊天、发表文章和见解,久而久之,他们彼此间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网虫”),圈内也出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表示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比如“^-^”表示很开心的一张笑脸,“@%&¥%&”是骂人的话,这些都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轻人不但在网络中频繁使用网络用语,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用语也流行了起来。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新的语言现象,它本身具有一定合理性和特点。笔者对一些网络用语作出如下分类:

查看全文

传播学角度分析当前流行语的特点

摘要:流行语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典型产物,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人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从传播学角度,采用调查、搜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流行语依次从语音、词汇、语用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以探析流行语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传播学;流行语;语音;词汇;语用

流行语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众所周知,并被大家广泛使用、宣传的词语。它以生动风趣、诙谐幽默、个性鲜明、传播迅速的特点,堪称当代最有生命力的“语言试验田”。流行语对语言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传播低级、封建迷信等低俗文化,对社会文风气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对待。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认为,文化传播有三种社会功能:监控环境、协调社会以适应环境、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监控社会环境和协调社会适应环境两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流行语的语音特点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流行语又是语言中的一种独特词汇现象,不管是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都展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从语音角度分析,流行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单音节流行语A式

查看全文

春晚流行语艺术语言学探析

摘要:艺术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独具特色。艺术语言学强调语言艺术遵循情感逻辑而非理性逻辑;艺术语言学注重语言的变异,是一种追求异变美的语言艺术。春晚流行语充分体现了艺术语言的特色,春晚流行语的情感活动和语言变异突显了艺术语言的风采。从艺术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春晚流行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春晚流行语的语言魅力,也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艺术语言学。

关键词:春晚流行语;艺术语言学;情感逻辑;语言变异

艺术语言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非理性逻辑,这种情感逻辑就是想象、直觉、意象等思维活动。情感逻辑的实质就是发话主体对客体的属性所产生的主观的心理反应。艺术语言的运用遵循情感逻辑,是为了充分体现和理顺发话主体的情感思绪和情感结构,因此,艺术语言的特点有别于规范语言。春晚流行语会打破语言的常规形式,忽略固定的意义或用法,创造出奇特醒目的变异形式。春晚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变异形式。“从艺术语言的语言形式来看,它可分为词语的语音变异、词语的义位变异、词性类属变异、词语的组合和搭配变异、词语色彩变异等。”[1]春晚流行语变异形式主要是词语的义位变异、词语的色彩变异、词语的搭配变异。

一、词语的义位变异

词语的义位是指一个词所具有的各个义项。词语的义位变异是词义的超常用法,也就是词的各个义项在句子中具体运用过程中发生变异。艺术语言学中的曲解、反语等就是由词语的义位变异而形成的。春晚流行语中有大量的词语义位的变异,主要通过曲解的形式突显。曲解是一种自觉的语言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和目的,有意地歪曲地解释某些词语的意思。春晚流行语曲解的运用,活跃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加了语言幽默诙谐的特色,有时也能达到辛辣嘲讽的效果。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外国生的,就是外甥。——相声《五官新说》人们常用“暗送秋波”来比喻男女间暗中眉目传情,表达相互爱慕之义。其中“秋波”是指美人如秋水的眼波,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秋波”含义是很明确的,没有任何歧义。但在这里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故意歪曲解释成“秋天的菠菜”。同样把“外甥”曲解为“外国生的”,也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荒唐有趣的解释增加了春晚流行语幽默诙谐的特色,使人印象深刻。

二、词语的色彩变异

查看全文

网络流行语亲属称谓的隐喻分析

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亲属称谓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语言的变化反映了人们认知的改变。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亲妈”一词为例,结合网络语料,分析亲属称谓类网络流行语的词义衍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亲属称谓;“亲妈”;新义衍生

一、前言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作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自此隐喻开始进入语言学研究领域,从作为修辞语言现象研究转向作为普通语言现象研究。认知语言学诞生到相关理论引入中国语言学领域时间尚短,学界从认知角度观察和研究语言,结合隐喻分析网络流行语始于二十一世纪,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隐喻与网络流行语的结合研究,主要围绕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特点分析,以及单个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分析展开。亲属称谓作为网络流行语在网络空间使用由来已久,网络的发展极大促进了非亲属关系中亲属称谓的使用,越来越多的亲属称谓词进入网络语境,并获得了新的用法和语义,从“x哥x姐x叔”到现在的“亲妈、亲爹”等,人们的认知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反映了人们网络社交距离的不断拉近。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以网络流行语“亲妈”为例,对网络语境下亲属称谓类网络流行语的新词义衍生机制进行探讨,并分析新义衍生的影响因素。

二、“亲妈”的词义衍生机制

(一)“亲妈”在词典和网络语境中的释义

查看全文

流行语设计教学论文

一、字体设计教学现状

字体设计课程作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之一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领域,字体设计广泛运用于海报、书籍、封面、企业标识、产品包装等形式中。我国的字体设计概念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并反映在各个时期人们对它不同的称呼和叫法上,最为常见的如“美术字体”“装饰字体”或“变形字”等。它们分别反映了人们对字体设计不同时期的不同认识与理解,甚至还出现一种较为片面的观点,认为字体设计就是对字形进行笔画上的装饰变形或美化。导致在这门课程中,很长一段时间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字形本身的变化、装饰而进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自觉性,因此,作品也多出现雷同和照抄现象。近十几年来,由于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新的艺术思潮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使得字体设计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在许多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新的尝试性的成果。比如把流行语引进字体设计教学就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总的来看,还没有被大多数院校所了解,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只有经过我们高校教师的不断实践才能够不断完善。

二、文化与字体设计和流行语的关系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多少文化精华,并且诞生了表音的汉语和表意的汉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汉字发展的历史也是字体设计的历史,在文字结构定型以后,字体设计开始以基本字体为依据,采用多样的视觉表现手法来创新文字的形式,以体现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字体设计在技术与观念上的改进,人们开始讲究艺术效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强调色彩、形态、调子及质感的运用。使得汉字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新时代的汉字应运而生出更多的字体设计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任何好的字体设计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造出来的,它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就是这个字体设计作品的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体设计作品的涵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字体设计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特征。这两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字体的特征、字体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字体设计对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样,流行语作为语言的先行者,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由于受到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的影响,因而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字体设计是具有表现力的汉字,流行语是具有时代性的汉语。用字体设计表现流行语是即符合共同文化的出发点,又可以更好的发扬中国的文化特点。因此我们在利用流行语进行字体设计教学时,要以文化作为设计的根基和源泉。

三、利用流行语提高学生学习字体设计的兴趣

查看全文

校内流行语社会心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流行语社会心理语言时尚

[论文摘要]高校流行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变异现象,反映了深层的社会心理:从众扎堆心理、压力宣泄心理、语言游戏心理、尚简求快心理、猎奇求新心理、委婉含蓄心理等。对待高校流行语现象既要有宽容心态,又要加以适当地引导。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同处于共变之中。社会波澜壮阔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在语言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影响着语言的改变。流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盛行,使得语言也开始表现出“另类”的模样,成为一种时尚。高校流行语正是运用于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时尚语言。

高校流行语研究的简单回顾

流行语是一个时期内在特定的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综合因素的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和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1]。流行语现象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而是伴随着语言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只不过是近些年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语言的影响显著加剧,致使流行语现象特别引人关注罢了。高校学生作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年轻一族,在语言运用上力求翻新造奇,形成了强大的视听冲击波,从而使流行语成为一道特色景观,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目。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生》杂志开始推出大学生评流行语活动,结果评出了十大大众流行语,此后,社会上陆续有人调查十大大众流行语和行业流行语:郑欣调查了1999年大学校园的“十大流行语”;沈杰、杨长征[2]网上调查了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并作一定深度的分析,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是高校学生。[2]陈思对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比较深入的剖析。[3]高校流行语的研究主要有杜艳红关于大学生言语社区特色的研究;[4]韩希明关于校园流行语的概括、流行语的载体和流行的原因的研究;[5]高玉萍关于流行语词汇特征分析以及呈现这种特征的原因分析;[6]王春玲关于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和来源、校园语产生的背景、校园流行语的双重影响和用语失范现象的研究;[7]潘世松关于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分析;[8]张艳玲关于大学流行语的语言风格特征概括和辞格运用分析;[9]钮灵芝侧重于谈校园流行语的来源和特点以及对待流行语的态度。[10]郭熙在其社会语言学著作中专门谈到了流行语及青年流行语问题[11]。限于手头上现有的资料和文献以及通过网上查阅,我们发现,高校流行语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语的释义、分类、来源、内容、原因、辞格的分析与归纳上。

陈思指出“,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高校流行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独特文化心态。”[3]但是目前的研究对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理关注不够,因此本文主要谈高校流行语所折射出来的大学生心理,兼谈如何正确对待高校流行语。

查看全文

新媒体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弘扬并传承中华文明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新时期背景下,新媒体冲击了各行各业,中西方文化交融冲击了汉语言,也使得汉语言文学发展遭遇了困难和阻碍。积极解决汉语言文学发展问题,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因此,相关学者应加大力度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发展状况,优化汉语言文学推广之路,为中国文化全球化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思想、政治不断交融。西方国家的文化对汉语言文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计算机互联网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在便捷人们交流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交流,然而也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氛围,进一步的冲击了汉语言文学。将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发扬光大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正因为此,加大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研究重要且必要,相关学者需对之加以关注。

一、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特征

(一)快捷多样。互联网具备及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处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想要谋求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善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自身传播、共享,拓展自身的影响范围。与此同时,多媒体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学习者可以借助媒体技术以及相应的移动终端查看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有利于丰富汉语知识,提高汉语言文学素质。(二)可塑性。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创作和学习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汉语言文学学习为例,学生可以借助各种搜索引擎搜索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的梳理自身头脑中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构架,进而突破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三)互动性。汉语言文学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应用性能极强。在旧媒体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学的相关交流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而在新媒体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学的交流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等,相关人员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就汉语言文学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有利于促成良好的汉语言交流氛围形成,进而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

查看全文

影视翻译发展方向要素

影视字幕翻译伴随着影视国际化传播出现,说得简单点,影视字幕翻译就是将某一种语言的影视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显现在影视作品的下面,帮助观众理解影视作品。随着大量的外语片引进或中国功夫片打入国际市场,我国的影视字幕翻译技术或策略有了快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翻译策略,像缩减法、增词法和意译法等,还有各种翻译理论、像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论理论和关联理论等都为影视字幕翻译添砖加瓦。本文认为要深入挖掘影视字幕翻译的内在潜能,从哲学观的角度来了解影视字幕翻译,从影视字幕翻译的发展趋势来研究字幕翻译,进一步深入分析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本文从语言的发展和意识形态两个角度来研究影视字幕翻译。

一、语言的发展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思想不断涌现。El常生活语言发生了许多本质的文化,语言形势向流行化、网络化趋势发展。

(一)流行语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忙忙碌碌,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作为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最广泛的语言系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发展,语言发展正在朝流行方向发展。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人们生活过程中非常流行的语言,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这种语言的翻译。流行语反映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类人群的语言习惯。流行语一般具有比较特殊的含义。被一类人在广泛地应用。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现象,反映一定的社会事件,反映某些层面上的社会属性。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概念等。流行语正因为被某一类人认可。流行的面通常比较广,时代性也比较明显,文化性比较突出。我们从流行语中可以感受到当代经济发展的脉搏,生活变化的轨迹,文化潮流的走向,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大众思维、观念和心态的种种变化。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语言的发展的变化,影视作品中也使用到许多通俗简练的流行语。2009年非常流行的电视剧<爱你没商量>,这一1418胃癌口强E盈蜀圃个电视剧的名字中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没商量”。这个词还不仅用于这里,表示非常肯定的意思,还用于其他拓展词中,例如“恨你没商量”“宰你没商量”“骗你没商量”等。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新闻传播媒体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流行语出现。“我爸叫李刚”“富二代”“官二代”“海外派”等,这些流行语广泛应用于影视作品中,给影视字幕翻译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但也丰富了影视字幕翻译理论。

(二)网络词汇的盛行对影视字幕翻译的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