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子女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20:23: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留守子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探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力度越来越大,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以“四川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课题组调查为基础,结合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力求探索出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留守子女;教育;寄宿制学校;流动人口
在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农村流动人口数量就一直呈递增的趋势,随之所带来的留守子女数量也是逐年递增。由于农民工子女的“留守”,外出打工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在思想品德、学业、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探索出适应农村留守子女现状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益突出的留守子女及教育问题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留守子女概念及其现状
留守子女,从其内涵上讲,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需要他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已有2200万的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左右。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部分随父母到工作地就学的子女也陆续返回家乡学校学习。所以,中国留守子女的数量近几年都将一直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
留守子女问题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外出务工的热潮蜂拥而至。在农村,占90%以上的年轻人离乡背井,外出务工,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或者是亲戚看管,于是,留守子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据调查,镇共有25000多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4000余人,留守子女有180余人,占全镇未成年子女的5%左右。如何使他们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在温馨、舒适、安宁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留守子女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外出,孩子多半由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照看。一方面,老人年纪大了,思想落后,与孙子之间有代沟,孙子不想与爷爷奶奶沟通,爷爷奶奶也不可能与其主动沟通,使之心理话无处倾诉,情绪无法释放;亲戚更是只限于让他吃饱穿暖,对孩子的坏毛病、不良行为不能有效地纠正和约束,也不可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外出务工后,由于工作忙,压力大,一心想挣钱,让孩子过上好生活,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甚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根本就不关心,只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所以,一般留守孩子分为两种性格,一种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语,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另一种是性格叛逆,无所畏惧,野蛮放纵,不受管教。这些都是因为亲情的缺失造成的。
(二)教育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摆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孩子从出生,最先接触的是来自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摇篮。可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缺失,加上监护人多由老人或亲戚担任,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科学,管理不严,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使这些留守孩子大多学习成绩不好,自卑心理严重,不愿意上学,辍学率很高。
(三)社会问题。一是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由于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的政策,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来配置这些新生的劳动力资源,双向选择不可能一次成功,毕业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毕业即失业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有部分留守孩子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但是,由于他们文化程度偏低,社会经验不足,常常成为不良青年利用的对象。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拦路抢劫等等,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二是受网络的影响。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父母的监护,没有玩伴,只有上网消遣,一些黄色的网站及图片,像鸦片一样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理扭曲变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关爱留守子女的建议及对策
留守独生子女关爱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关爱留守独生子女行动,以实际行动庆祝“六一”暨第五个关爱留守独生子女日,根据宿卫家庭〔2016〕5号文件精神,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认真排查留守独生子女底数
结合县民政部门牵头组织的家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对辖区内留守独生子女、特困在校留守独生子女的家庭构成、生活照料和教育监护等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和登记,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库。
(二)对特困在校留守独生子女进行集中关爱
“六一”期间,“两帮一”挂钩帮扶人员要加强与留守独生子女及父母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其学习、生活等情况。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要广泛开展慰问活动,为其送去书包、文具、书籍等学习、生活用品,以及生活补助金或慰问金。
关爱留守独生子女行动实施意见
为巩固关爱留守独生子女行动成果,立足人口计生部门实际,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落实长效帮扶机制,给予留守独生子女更多的关爱,现对进一步开展关爱留守独生子女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农村留守独生子女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和服务保障机制,给留守独生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行动内容
(一)关爱留守独生子女
1、每年为留守独生子女赠送一份关爱保险;
留守子女教育困境应对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笔者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与此相对应,留守儿童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居绝对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探求农村留守子女学校教育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每年递增人数10%,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之多。在全社会关注教育的今天,留守儿童成了家庭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盲区。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做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分析
前言
入学率底,学习成绩差,人格发展不健全,思想品德问题较多,是这些儿童的突出表现。他们之中,有多少人沾染了不良习气,又有多少人酿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生活中留守儿童的60%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也因此成了教育这些孩子的主阵地。学校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教育方法,采取下列措施,使这些孩子能在一个健康、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开展相关法制安全讲座,减少儿童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自制力较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易受到广播电视及犯罪团伙的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长期以来,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事故频频发生。学校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可使儿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自己的那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从而大大减少各种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街道开展关爱留守独生子女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全区统一安排,结合我街道实际,决定对全街道留守独生子女开展关爱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的
针对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感情缺失、心里障碍、监护不力、自闭孤单等问题,积极探索关爱留守独生子女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留守独生子女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和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独生子女的良好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工作任务
为学前留守独生子女提供早期发展教育、监护人培训、妈妈等服务项目;为在校留守独生子女提供周末家庭学业辅导、集中文娱活动;为留守独生子女提供与父母电话和网络视频等亲情交流服务项目;为留守独生子女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
三、实施步骤
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自信心培育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农民工留守子女自信心的培养;要让农民工留守子女在体验成功和体验信任中增强自信,要教会农民工留守子女面对挫折、自我调节、增强自信的方法,还要善用评价手段增强农民工留守子女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体验成功,挫折
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农民工留守子女的自信心。
一、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自信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是人类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农民工留守子女在过去的学习情景中愈成功、愈有成就,自我感觉就愈好,持续学习的动机也就愈强烈,自信心也愈足。相反,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则会伤害自我形象、削弱动机,继而丧失自信心。成功是每个农民工留守子女应该得到和能够得到的,因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成功经验。笔者在教学中对难度较大的内容采用“分散难点”的方法,让农民工留守子女体验到了成功,对增强农民工留守子女自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对练习中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暂不作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应用的增多再慢慢提高要求。这样做农民工留守子女容易接受,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笔者还创设各种条件,使每个农民工留守子女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例如,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我经常搞一些小难度的限时训练。这样既及时反馈了我的教学情况,又给不同层次的农民工留守子女创造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使农民工留守子女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而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的自信心,又使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学习获得了巨大的动力。
二、体验信任、增强自信
科技城居民小区建设情况调查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该县数以千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其中大部分人长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子女”问题,由于这些“留守子女”长期缺少亲情,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其状况令人担忧。
一、基本情况
该县1—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生42180人,留守子女14758人,占总数的35%,其中住校生10647人,占留守儿童少年总数的72.1%。这些留守子女主要由隔代亲人或其它亲戚代为教育管理。
二、问题与现状
(一)生活中缺失亲情,心理健康堪忧。由于经济原因,民工回家次数很少,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用物质弥补,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些打工父母因自己文化少,在外出打工中体会到了因读书少所受到的各种冷遇,发誓要让子女出人头地,不切实际地向孩子提出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但又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的成绩好,但表现差,有的成绩差,表现也差。同时,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农村留守老人保健品消费社会学分析
摘要: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对B村的实地调查发现,留守老人存在热衷保健品消费的现象,不仅会给健康带来危害,也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老人热衷保健品的原因有身体健康不佳、经济条件改善、日常照顾缺失以及精神慰藉匮乏。通过送诊下乡、防诈骗讲座、子女关爱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引导老人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等,可以积极改变农村留守老人热衷于“三无”保健品消费这一现象。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保健品消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浪潮中,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留守老人的数量不断上升,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有着良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保障,与之相对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杨云彦提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留守老人的比重不断提高”[1];詹鸣认为,“子女外出务工不仅能够改善留守老人的生活条件,也能也能增强其医疗保障能力”[2]。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王全胜的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对老年人的经济、精神支持减少,有时也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增加困难,使之生活更加窘迫”[3];胡强强运用地方的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子女外出务工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导致老年人出现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4];谢敏指出,“要发展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5];蔡蒙指出,“要通过社会化养老服务,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6]。以往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老人的成因、存在的问题,对留守老人的研究仍留有余地。笔者根据B村留守老人热衷保健品(主要是三无保健品)消费这一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中所涉及的留守老人是指子女外出务工后,在老家承担家务农活和照看孙辈的老人。
一、B村留守老人保健品消费热
B村位于河南中部,既是一个自然村也是一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半工半耕”型村庄,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与B村相邻的是由两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由于地处平原,包括B村在内的3个自然村在外形上呈团块状分布,且村与村之间没有特定的界限。B村不仅是3个村子中人口最多的,而且有着唯一的小学、超市等公共基础设施,3个村子内部的人际互动相对密切。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闲暇时节村内的居住人口多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从2016年秋季开始,尤其是春秋季节村内青壮年外出务工之后,越来越多有关保健品的广告在B村进行。笔者在2017年和2018年的寒暑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村内的保健品广告十分频繁,进入村内向留守老人作推销的主要是一些不知名公司生产的保健品,尽管生产厂家不一样,但销售模式和目标群体都是围绕留守老人展开。大致的过程主要有“动员—集合—表演节目—饥饿营销—赠送礼品—散会”六部分。首先,任何一场保健品广告在进入该村前都会先在村内勘测地形和人流量,通常会选择在B村中部比较开阔的小广场(多以村文化广场为首选),接着由工作人员开着宣传车在3个村子(自然村)内部通过不间断的喇叭宣传吸引听众,告知集合时间,动员老人准时集合参加活动。然后活动开始是调动气氛,由工作人员表演节目,多是演唱戏曲选段、歌曲以及舞蹈,不断吸引老年听众。其次,通过饥饿营销的策略告知老人们本场活动限量销售①,若限定额已达到但老年人的购买欲望仍很强烈,工作人员还会向领导打电话申请赠品,例如送给购买者驼毛被子、电加热足浴盆等,同时其他想买而未买到的老年人可以先交一部分定金等下次活动时优先拿到产品。未购买产品的老年人也人手一份礼品,在活动开始前会给每个参与者发放号码牌,在结束后凭号码牌所有参与者可以免费领取生活用品,多是梳子、掏耳勺、洗菜盆、水果刀等廉价的小物件。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当面成交商品,一旦有一人心动购买,其他老年人就会争相购买。每场活动的销售数量是已定的,显然一场活动不能满足附近三个村子的购买需求,就会多次进行广告,隔几天就会有一场活动。有些老年人只要有保健品推销就去参加,参加的多了就会购买。在每场活动进行中间,会有工作人员不断地对老年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生出一种错觉,这些工作人员比自己的子女还要关心自己。农村留守老人热衷于保健品消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社会现象,背后也折射出农村留守老人的一部分生存困境。
二、留守老人保健品消费的危害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留守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