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流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20:12: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留守流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积极探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努力构建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为一体的多方位的关爱服务体系,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构建关爱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成效
针对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护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命题,我市经历了一个探索、推广、实践、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过程。2005年,我市由文明委牵头,在三县3个乡镇开展关爱“留守孩子”工作试点。之后,妇联、教育、关工委、团委等相关部门各自为阵,发挥优势。2007年,市妇儿工委争取市政府重视支持,在全市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去年,又将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通过建立“四项机制”、完善“四种模式”、打造“四个品牌”,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妇联协调,各方共管”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关爱服务体系。
(一)“四项机制”推进,倾心构建关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2007年,经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研究,明确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由各级政府妇儿工委牵头实施,宣传、教育、卫生等12个部门为责任单位,以“十百千”行动(每个县区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村、居、校建立10个“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培训100名班主任或临时监护人、聘请1000名“爱心家长”)为载体,开展关爱活动。市财政每年拨付15万元关爱工程专项经费。2010年,在省妇联的支持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又纳入了政府的民生工程,省财政为每个活动室配备2万元的物品,由市妇联牵头组织实施,各县乡镇长为责任人。目前,首批17个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已建成。市、县区和民生工程项目乡镇三级组织领导机制的完善为构建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在7个文件中确立目标:在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五项工程”解决“两纲”重难点问题的意见》中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其中;在《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市妇联关于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创建活动的意见》中确定了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的目标措施;下发的《市妇儿工委关于组织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的方案》、《市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市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使我市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有章可循,有效管理,有序运行。
乡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意见
为切实从源头上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推动全街道上下切实关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以优化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动员社会支持,提高家长素质为着力点,通过“共享蓝天”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四大行动,切实推进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档案。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结对帮扶、寄宿优先等制度,抓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开展关爱活动,营造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开展“家长”、“亲情电话”、“城乡少年手拉手”、组建“留守小队”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副市长在留守流动儿童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
当全市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紧锣密鼓地迎接奥运圣火在我市传递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妇儿工委2010年度工作会议,暨实施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程推进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总结交流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务,进一步动员各方力量,不断开创我市妇女儿童工作新局面。刚才,同志代表市妇儿工委全面总结了2009工作,对2010年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安排意见,我完全同意。市教育局、县、区村街道汲桥社区等部门,交流了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各具特色,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认真实施《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2年)》、《市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2年)》,强力推动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市妇儿工委及各成员单位围绕实施“两纲”,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切实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特别是在推进生育保险、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等方面成绩突出,走在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的全力支持配合、与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和市妇儿工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认识是一句老话,但绝不是套话。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工作到位;只有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才能开拓创新,才能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占总人口数三分之二的妇女儿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状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视和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体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平等、两性协调的社会,注重下一代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社会。没有妇女的幸福,难有家庭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没有儿童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未来的发展和希望;没有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难有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就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流动儿童是指在本地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但户口在本地以外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居住在户籍所在地但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我市乳泉小学学习的儿童共538名,所有儿童均无严重疾病且调查配合度较高。在所有儿童及其家属均签署实验责任书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269)和对照组(n=269)两个小组。实验组均为留守儿童,其中有男生154名,女生115名;儿童年龄在8~12岁,平均(10.5±1.4)岁。对照组均为流动儿童,其中有男生163名,女生106名;儿童年龄在8~12岁,平均(10.4±1.1)岁。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测量身高和体重。由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的专业人员担任测量,使用统一配置的学生体检器材进行测量,测量身高时要求所有儿童脱鞋帽,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手自然下垂,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45°;足跟、臀、肩胛部三点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保持眼耳水平位,两眼平视前方;测试者立右侧,轻移滑测板向下直到与头顶点接触,并记录测量数据,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0.1cm。测量体重使用杠杆式体重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调节零点;被检者穿单衣裤,赤足轻轻踏上秤台,直立于正中或坐于板上,手不乱动或接触其他物体;检测人员面向受试者,调整砝码至杠杆平衡,记下读数,以公斤为单位,体重数据精确到0.1kg,同时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每一名儿童的BMI指数。1.2.2评估营养状况。根据《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综合评价》中的相关标准对所有儿童进行评估,若儿童的身高比对应年龄和性别的界值更低则表示儿童出现生长迟缓情况,若儿童的BMI指数比对应年龄和性别的界值更低则表示儿童为消瘦状态,若儿童的BMI指数比对应年龄和性别的界值更高则表示儿童为超重或肥胖状态。1.2.3质量控制。在实验开始前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明确研究方法、研究器材等内容,同时组织专业人员维护实验现场的秩序并进行质量监控。1.3统计学分析。将实验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24.0软件进行计算,对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格式表述并通过χ2检验,对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格式表述并通过t检验,若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情况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身高与体重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同时对照组儿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且对照组儿童的整体身高、体重以及BMI水平均明显好于实验组。数据之间对比结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数据如表1所示。2.2两组儿童的营养状况对比。实验组儿童的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则远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结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我国曾多次颁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其中明确强调在改善各类人群营养状况的同时,要着重抓好儿童等弱势人群的营养改善工作;同时近年来也不断有报道指出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与后天的营养支持密不可分,良好的营养供给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营养缺乏则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水平,甚至引起各种疾病[2]。从实际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出现生长迟缓和消瘦等发育问题的原因如下:①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照料,日常饮食不容易保持规律性,饮食质量也会出现下降;②许多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等长辈抚养,而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与儿童有较大差异,且老年人对发育、营养等概念的理解也不够充足[3]。而流动儿童出现超重和肥胖等营养过剩问题的原因如下:①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快餐等高热量的食物往往也比较常见,儿童过度食用则会导致脂肪堆积;②务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营养均衡等养育策略不够重视;③打工子弟学校各项资源都比较缺乏,无法为学生提供合理搭配的营养餐[4]。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儿童的整体身高、体重以及BMI水平均明显好于实验组,同时实验组儿童的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则远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均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其中留守儿童的发育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和消瘦,并且流动儿童也逐渐出现超重和肥胖等营养过剩问题。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专家的研究报道也是一致的[5]。
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关于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留守和城市流动人群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并将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去年,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把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和家庭作为基层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和家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日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少军同志也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具体办法措施。我区是商贸聚集区,人员流动性大,目前全区有留守流动妇女儿童近10万人。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仍面诸多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基层工作的重点,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实际困难,使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抓手,以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优化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长效机制,提高留守流动妇女增收致富能力,保障留守流动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留守流动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到2015年,每个镇都要建立一所寄宿制学校,每个行政村居(社区)都要建立有固定活动场所、功能齐全的“妇女之家”,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学校都要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
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发挥农场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在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中积极作用,切实改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原则,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使留守、流动儿童分别建档率均达100%。
妇联关于妇女儿童调查汇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男工女耕”的“留守现象”,城市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为全面了解我市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现状,切实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维权与保护工作,市妇联于2011年4月至5月,对全市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基本情况
市女性总数为100.45万人,0-18岁的儿童35.62万人。
1、留守妇女整体情况。全市现有留守妇女4709人,占全市妇女总数的0.47%。其中,18-30岁以下的805人,占17.1%;31-45岁的2490人,占52.9%;45—60岁的1251人,占26.6%;60岁以上的163人,占3.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522人,占32.3%;初中文化程度2934人,占62.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53人,仅占5.5%。
2、流动妇女整体情况。全市有流动妇女20520人。其中,18-24岁的5666人,占流动妇女总数的27.6%;25-49岁的12220人,占59.6%;50岁以上的2634人,占1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4871人,占7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649人,占28%。流动妇女中,市内县区间流动7254人,占35%;市外流进13266人,占65%。
3、留守儿童整体情况。全市留守儿童3574人,占全市儿童总数的1%。其中,高中阶段的55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5.6%;初中阶段的1508人,占42.25%;小学阶段的969人,27.1%;幼儿阶段的541人,占15.1%。中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居多,占69.3%。
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
近年来,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团县委积极履行职责,围绕“监护、服务、关爱”做文章,扎实推进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县留守流动儿童概况
县共有留守儿童2901人、流动儿童1688人。在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2%,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约占总数的73.3%、14.3%。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253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3.2%。留守儿童主要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约占87%,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约占3.9%,寄养在朋友家里的约占4.9%。在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总数的10.7%,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占总数的72.5%、14.5%。据了解,留守流动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薄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长辈们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较少,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问题突显。许多留守流动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伤害严重。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管护,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城镇化背景下,由于人口的大规模社会流动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在受教育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教育保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社会流动的视角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上面临的困境,分析导致困境产生的人口流出地与人口流入地教育保障政策问题及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获得上的先赋性与后致性影响因素限制,在此基础上建议形成一个政府为主导,“家校联合”,社会为依托,以留守儿童自我为中心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流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留守儿童。本文对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务工4个月以上,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的儿童。
2.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两个基本类型,分别指个人或社会价值变化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方向上的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这种社会流动可以称之为水平变化;相反,则称之为垂直流动。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市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年9月信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步工作,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局面,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稍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振亭要作重要讲话。我先把近年来全市开展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情况向大家作以通报,并就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日益突现。据统计,我市现有外出务工人员130万,留在农村或随父母进入城市的留守流动儿童27万余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20.8%,而且还呈增长趋势。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护严重缺失,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情感脆弱、自私冷漠等性格缺陷和厌学逃学、抽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最需要关注关爱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妥善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成长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是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和帮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齐抓共管,关爱帮扶合力初步形成。06年11月,由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妇联、市关工委等8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07年9月,全省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信阳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成立了安阳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展关爱帮扶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安阳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工作方案》,以强化政府行为、动员社会支持、提高家长素质为切入点,开展了“共享蓝天”全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促进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题工作组,积极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留守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