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18:0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流动性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股市流动性风险测度研究论文
引言
证券的流动性是指证券的变现能力。从证券流动性的概念来看,其本质是指在现在价位不变的情况下或在价位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卖出证券的数量或金额,如果能够卖出的数量或金融较大则该证券的流动性较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流动性还指在现在价位不变或在价位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能够买入证券的数量或金额,这也是证券市场比较普遍存在的流动性问题。个人投资者对流动性的要求较低,而机构投资者则异常关注流动性的风险问题。如封闭式基金分红、开放式基金面临巨额赎回时都会遇到资产变现的问题,尤其是后者。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较大,在市场上涨时,基金管理者希望提高仓位来获取股市上扬带来的收益;但市场下跌时经常出现交易量急剧减少的情况,如果这时出现较大数额的基金赎回申请,基金需要进行仓位调整,这就涉及到资产的变现问题,基金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将最终影响单位资产净值。近期开放式基金扩容速度不断加快,前期市场讨论的封闭式基金转开放的问题也已经浮出水面,基金银丰契约中规定1年后由封闭转开放,届时封闭转开放将会成为市场趋势,这也对目前封闭式基金投资运作中的仓位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研究、测度就成为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另外,固定受益证券如国债、企业债相对于股票而言,市场的流动性较低,因此基金在买卖国债、企业债时,较难获得合理的价格或者要付出更高的费用。
本文就是针对这种需求,利用金融工程的有关理论来对基金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研究的。
文献综述
由于交易机制的不同导致流动性的成因也存在差异。在报价驱动市场(做市商)中,做市商负责提供买卖双边报价,投资者的买卖委托传送至做市商并与之交易,因此做市商有责任维持价格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与之相反,在委托驱动市场(竞价交易)中,投资者的买卖指令直接通过交易系统进行配对交易,买卖委托的流量是推动价格形成和流动性的根本动力。
早期欧美证券市场均以做市商制度为主,因此迄今为止的几乎所有流动性研究都是围绕做市商制度展开的。其中又分为两个理论分支:以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核心的理论认为,市场微观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而价格是影响流动性问题的实质所在。Kraus和Stoll研究了纽约交易所市场上大宗交易对流动性的冲击;Garmam研究了随机库存模型的价格影响;Garbade和Silber研究了市场出清价格与流动性的关系;Glosten和Milgrom将信息经济学引入流动性研究,主要考虑了信息成本对流动性的影响。另一个分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易量、价格与流动性的关系上;Hasbrouck和Seppi通过流动性指标分析得到指令流对收益的影响。
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财务公司是隶属于企业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本文立足财务公司的特殊性,提出了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具体策略,同时认为积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有利于促进财务公司战略发展。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管理;财务公司;战略发展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义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业务范围主要局限于企业集团内部,对集团公司的依附性强。在资产的期限结构上,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集团各公司的存款,具有明显的短期性,而资金运用却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负债结构调整能力较差。一旦出现流动性不足,资金融通渠道少,难以通过变现资产、减少债务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等手段来筹集资金。因此,当财务公司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先后有上海国际财务公司被清盘,华诚财务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财务公司被撤销,珠海珠光财务公司、中新财务公司等实施重组。这些财务公司被清盘、撤销或重组,流动性风险失控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关乎财务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二、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策略
流动性风险爆发频率低、发生速度快、影响大,财务公司作为植根于集团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具有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的自身特点。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财务公司应着眼于行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流动性管理策略。
股市流动性风险研究论文
证券的流动性是指证券的变现能力。从证券流动性的概念来看,其本质是指在现在价位不变的情况下或在价位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卖出证券的数量或金额,如果能够卖出的数量或金融较大则该证券的流动性较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流动性还指在现在价位不变或在价位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能够买入证券的数量或金额,这也是证券市场比较普遍存在的流动性问题。个人投资者对流动性的要求较低,而机构投资者则异常关注流动性的风险问题。如封闭式基金分红、开放式基金面临巨额赎回时都会遇到资产变现的问题,尤其是后者。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较大,在市场上涨时,基金管理者希望提高仓位来获取股市上扬带来的收益;但市场下跌时经常出现交易量急剧减少的情况,如果这时出现较大数额的基金赎回申请,基金需要进行仓位调整,这就涉及到资产的变现问题,基金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将最终影响单位资产净值。近期开放式基金扩容速度不断加快,前期市场讨论的封闭式基金转开放的问题也已经浮出水面,基金银丰契约中规定1年后由封闭转开放,届时封闭转开放将会成为市场趋势,这也对目前封闭式基金投资运作中的仓位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研究、测度就成为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另外,固定受益证券如国债、企业债相对于股票而言,市场的流动性较低,因此基金在买卖国债、企业债时,较难获得合理的价格或者要付出更高的费用。
本文就是针对这种需求,利用金融工程的有关理论来对基金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研究的。
文献综述
由于交易机制的不同导致流动性的成因也存在差异。在报价驱动市场(做市商)中,做市商负责提供买卖双边报价,投资者的买卖委托传送至做市商并与之交易,因此做市商有责任维持价格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与之相反,在委托驱动市场(竞价交易)中,投资者的买卖指令直接通过交易系统进行配对交易,买卖委托的流量是推动价格形成和流动性的根本动力。
早期欧美证券市场均以做市商制度为主,因此迄今为止的几乎所有流动性研究都是围绕做市商制度展开的。其中又分为两个理论分支:以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核心的理论认为,市场微观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而价格是影响流动性问题的实质所在。Kraus和Stoll(1972)研究了纽约交易所市场上大宗交易对流动性的冲击;Garmam(1976)研究了随机库存模型的价格影响;Garbade和Silber(1979)研究了市场出清价格与流动性的关系;Glosten和Milgrom(1985)将信息经济学引入流动性研究,主要考虑了信息成本对流动性的影响。另一个分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易量、价格与流动性的关系上;Hasbrouck和Seppi(2001)通过流动性指标分析得到指令流对收益的影响。
目前关于竞价交易市场中流动性研究的文献极为有限,Niemeyer(1993)、Hamao(1995)、Biais(1995)、Hedvall(1997)、Ahn(2000)等学者研究了竞价交易下买卖价差和流动性的关系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研究
[摘要]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划分为基本流动负债及承诺、基本流动资产、同业资金净额、交易性金融资产净额、可售金融资产总额,以及其他短期资金流动净额6个部分,构建流动性风险直接度量模型,将其应用于我国国有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和对比分析中。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度量模型;商业银行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实务界引起了很高的关注。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要从流动性风险的概念、识别及其度量方面层层递进,把握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关键要素。已有学术研究大多停留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层面,较少从管理视角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尝试从管理视角提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模型。
一、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进行。直接度量法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加权得出流动性风险综合值。间接度量法从商业银行获取外在流动性或支付流动性的能力来反映其自身流动性情况。国外学者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展开研究。Imbierowicz和Rauch在研究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之间关系时,用银行持有资产负债及未来承诺的具体情况来度量流动性风险。Caggianoa等使用贷款承诺、存贷比等单项指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刻画。Craig等用商业银行在回购市场中持有回购资产及回购期限描述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鉴于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国内学者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中较少使用间接度量法,偏向于建立流动性风险度量指标体系进行直接度量。付强等采用方差最大化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刘妍和宫长亮通过R型聚类分析筛选指标,设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钟永红从流动性储备、负债稳定性等6个维度对中国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价。国内学者较少关注导致银行未来流动性不足的根本性资产负债问题,指标赋权方法可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值,但不便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做出风险管理决策。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管理视角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模型。
二、基于管理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论文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1.流动性缺口客观存在。从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的实际情况看,流动性供给无法充分满足流动性需求,客观上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缺口。
2.资本杠杆比率偏高。近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越来越高,近两年均超过50%。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年下降。即便如此,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所处的社会制度背景、经济金融环境及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变化,经营的安全性已不能用单一的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日益发达从而金融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即使资本充足率达到警戒线以上也已不足以保证银行经营系统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3.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标准衡量,合理的资产形式及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形式单一的问题,资产的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属于固态资产,其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个资产的流动性。
4.信贷资产质量低,资金沉淀现象严重。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已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成为流动性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使得占全部资产较大比重的信贷资产缺乏流动性,从而影响了资产的总体流动性。
5.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潜在风险加大。目前各商业银行流动性负债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大了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我国股市流动性风险测度论文
证券的流动性是指证券的变现能力。从证券流动性的概念来看,其本质是指在现在价位不变的情况下或在价位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卖出证券的数量或金额,如果能够卖出的数量或金融较大则该证券的流动性较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流动性还指在现在价位不变或在价位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能够买入证券的数量或金额,这也是证券市场比较普遍存在的流动性问题。个人投资者对流动性的要求较低,而机构投资者则异常关注流动性的风险问题。如封闭式基金分红、开放式基金面临巨额赎回时都会遇到资产变现的问题,尤其是后者。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较大,在市场上涨时,基金管理者希望提高仓位来获取股市上扬带来的收益;但市场下跌时经常出现交易量急剧减少的情况,如果这时出现较大数额的基金赎回申请,基金需要进行仓位调整,这就涉及到资产的变现问题,基金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将最终影响单位资产净值。近期开放式基金扩容速度不断加快,前期市场讨论的封闭式基金转开放的问题也已经浮出水面,基金银丰契约中规定1年后由封闭转开放,届时封闭转开放将会成为市场趋势,这也对目前封闭式基金投资运作中的仓位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流动性风险研究、测度就成为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另外,固定受益证券如国债、企业债相对于股票而言,市场的流动性较低,因此基金在买卖国债、企业债时,较难获得合理的价格或者要付出更高的费用。
本文就是针对这种需求,利用金融工程的有关理论来对基金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研究的。
文献综述
由于交易机制的不同导致流动性的成因也存在差异。在报价驱动市场(做市商)中,做市商负责提供买卖双边报价,投资者的买卖委托传送至做市商并与之交易,因此做市商有责任维持价格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与之相反,在委托驱动市场(竞价交易)中,投资者的买卖指令直接通过交易系统进行配对交易,买卖委托的流量是推动价格形成和流动性的根本动力。
早期欧美证券市场均以做市商制度为主,因此迄今为止的几乎所有流动性研究都是围绕做市商制度展开的。其中又分为两个理论分支:以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核心的理论认为,市场微观结构的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而价格是影响流动性问题的实质所在。Kraus和Stoll(1972)研究了纽约交易所市场上大宗交易对流动性的冲击;Garmam(1976)研究了随机库存模型的价格影响;Garbade和Silber(1979)研究了市场出清价格与流动性的关系;Glosten和Milgrom(1985)将信息经济学引入流动性研究,主要考虑了信息成本对流动性的影响。另一个分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易量、价格与流动性的关系上;Hasbrouck和Seppi(2001)通过流动性指标分析得到指令流对收益的影响。
目前关于竞价交易市场中流动性研究的文献极为有限,Niemeyer(1993)、Hamao(1995)、Biais(1995)、Hedvall(1997)、Ahn(2000)等学者研究了竞价交易下买卖价差和流动性的关系问题。
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与流动性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融资性担保业务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融资性担保业务为很多群体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服务,因此迅速发展壮大。因为发展速度过快,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关于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与流动性收益平衡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首先研究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然后对担保公司的收益平衡进行研究,最后为发展担保公司业务和控制担保公司流动性收益平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担保公司;收益平衡;融资;风险管理;流动性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融资担保产业就开始发展了,商业担保作为当时担保的支柱,主要以私人投资为主,构成商业担保的主体就是私人资金。随着这几年担保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担保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尽管商业融资担保机构的盈利已经或多或少减轻了中小企业和农村商业资金的可获得性,但由于融资担保的水平很高,仅仅靠这一点盈利是完全不够的。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被很多因素所制约,比如投资资金、时间、成本和收益都算在内。在21世纪全球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直接让担保行业的弊端外露,融资担保业从此被大众所认为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一些商业融资担保机构也开始减少或终止其融资担保业务。一直到七八年以后,国家领导人在会议上呼吁开展创新和投资信息业务。这种创新式发展要求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商用企业的融资问题,打破融资担保的困境。政府领导和有影响力的融资担保机构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和涉农商用企业的支柱。通过担保服务将有更多的财务资金涌入中小企业和“三农”中来,这可以加速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促进企业家进行大规模的创新业务,并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想实现融资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作为融资担保行业的从业者落地实施,研究认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增强自身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认真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有效的责任监督和澄清,还有风险管理和利润管理,都能够促进融资担保公司规范运作和创新发展。在担保的进程中,由于社会的性质不同,我国的担保产业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担保产业。融资担保的建立一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代偿与收益率不匹配,低放大倍率不合理以及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分担不均衡等问题都包含在内,并严重限制了担保体系政策职能的执行。此外,由于疫情于2020年初爆发,疫情的爆发也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经营。利用担保体系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已成为各国政府实现经济发展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可见担保的功能十分重要。但是,在保证担保体系稳定运行的同时,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抗击担保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已成为担保行业面临的新问题。面对这种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从多公司收入的角度出发,探究影响融资担保体系多公司收入的因素,并分析多公司收入的主要参数机理,最后提出解决融资担保业问题的措施。
1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
1.1健全公司组织结构
现在,一些担保公司已经完全重组为国有企业。拥有公司绝对控制权的国有股东未能在公司治理中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因此出现了许多经营惨淡的公司。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投资的主体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导致股权过于集中,项目拓展形成“一言堂”,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国家的关于担保融资企业公司结构改善的文件表明,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国有担保企业的战略重组,逐步淡化担保企业所有制,增加国有担保企业的规模,改善担保企业的市场适应性。目前,应实施减少担保公司国有股份制度,变现国有担保资产,放宽担保投资限制,以及将非国有担保企业资本证券化,以此来改善现有担保企业的状态。与此同时,还可适当减少担保企业股东中的中资比例,促进担保企业多元化发展。此外,还可以考虑鼓励一些担保企业间业务合作产生的债务转换为担保企业间的权益问题,通过形成担保公司内其他投资实体的相互制衡机制,为规范担保公司和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创造条件。
改善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考究
无论是在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还是金融动荡时期,流动性问题始终是金融市场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来,按照监管指标测量,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并不总是很理想,甚至有时处于流动性比较紧张的状态,而实际上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一直非常充裕,因而监管指标反映的情况和实际情况存在相背离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重视和反思,如何改进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指标设计,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实际,真正成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流动风险的指针,特别是立足中国金融业的实际,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和各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改进金融监管的趋势,来思考完善中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找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设计相应风险监控指标来加强管理。
在此过程中,关键要从流动性的实质入手,分清流动性,管好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美国储蓄机构监管局(OTS)2010年1月15日的《监管通报》给出了四种流动性定义:“流动性,是利用资产融资以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性,是持有的现金和能够无显著损耗地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其他资产总量”;“流动性,是以合理或可接受的成本满足负债偿还或承诺兑现所需资金的能力”;“流动性,本质含义就是需要钱的时候有钱”。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流动性的实质是两个:一是现金流,二是取得现金流的代价。
一、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应立足中国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实际
银行的流动性与金融市场体系以及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状况、银行体系及其资产负债结构等密切相关。这些方面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与国外成熟市场有很大不同。突出表现在:
一是市场广度、深度不同。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市场发达,参与主体众多,工具多种多样,跨国界形成一个快速反应、快速流动、相互影响的整体;中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并且比较封闭,受国际影响相对小,金融体系的主体仍是商业银行,其他参与主体的市场份额还不大,其参与市场运作的工具如短期融资券等都是短期的,中长期的很少。
二是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及运作特点不同。由于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比较少地依靠市场发行债券、票据等批发性融资;而国外成熟经济体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金融工具非常多样化,银行资金来源更多地依靠金融市场,存款比较少,存贷比普遍超过100%。根据涵盖东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42个国家商业银行存贷比(存款中未计入不含CD等证券所筹资金)资料,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水平在全球从高到低的排序中为倒数第二;有超过一半(25个国家)国家的存贷比高于100%;韩国自2004年以来,银行业的存贷比就超过了100%,到2009年第一季度其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存贷比已达到135.9%商业银行也已达到116.7%;泰国也超过了80%。IMF(2009)《金融稳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08年年末,在其所考察的全球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商业银行存贷比仅为0.8,处于最低水平之一,仅有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阿根廷三国比中国低,为0.7,大量新兴经济体存贷比超过1.0。
大学生创业初期流动性风险防范策略
摘要:大学生创业初期大多面临着资金问题,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将引起流动性风险的产生,这会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深入剖析大学生创业初期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更好地防范流动性风险,让企业能够平稳健康的度过初创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流动性风险;防范策略
1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催生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创业的主力军。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境。麦克思数据研究发现有50%的大学生创业者会在3年内退出,3年内仍然存活的仅为1%。是什么原因让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在初期便宣告夭折?《2017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显示,61.37%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缺乏创业资金是面临达到最大困难,由此可见,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善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大学生创业初期企业破产倒闭多数是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的,资金链断裂是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不善最为严重的表现。对企业来说,资金缺乏流动性是极其严重的财务问题。在创业初期,如何改善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防范流动性风险,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大学生创业初期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胡成玉,2005)。一般来说,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现金不足风险和变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连,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大学生创业初期而言,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国内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规模较小的银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规模较大的有着较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国际性银行也因流动性枯竭而遭受重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的漏洞以及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完善流动性管理。阐述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梳理金融危机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对我国流动性监管的发展进程、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并从压力测试、加强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以期能对我国银行业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发展进程;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情况,极易引发其他各类风险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影响区域金融稳定。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众多金融机构破产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国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危机是金融危机的最终表现形式。花旗集团等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国际性大银行也遭受了巨大损失,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这促使学术界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对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是:商业银行无法及时,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加和清偿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可分为资金与市场两个层面,其中资金风险主要是指在正常经营的背景下,银行可能存在的现金流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导致的银行不能够较容易地在市场价格平稳的状况下对冲或消除资金头寸的风险。我国银保监会2018年对流动性风险最新的定义是:“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爆发突然,破坏性大,传染性强,处置成本高,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其他种类的风险紧密相关。流动性风险往往是由其他风险引起的,也称之为“继发风险”,与其他风险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绝大多数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流动性危机。二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一定的亲周期性。在经济上行阶段,信贷规模扩张,企业扩大产能,商业银行流动性资金比较充裕。在经济下行阶段,融资流动性受到冲击,银行“惜贷”又进一步引发市场流动性供给的紧缩和资金成本上升,通过市场获取流动性的压力会增大。三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传染性强,处置成本高。各金融机构业务往来联系紧密,单一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可能会使其他经营正常银行也受到影响,扩大流动性危机影响的范围,进而导致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金融危机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一)巴塞尔协议框架下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1.流动性风险监管制度出台进程。次贷危机后,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巴塞尔委员会2008年公布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提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十七项原则;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9月出台了《巴塞尔III: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以下简称“巴塞尔III”),新增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以及披露要求,从监管模式、方法和体系上确立了现代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2.巴塞尔协议中流动性相关指标达标要求。为确保平稳推进,巴塞尔委员会对指标的达标时间设定了较长的过渡期,以方便商业银行较为弹性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从而能够按时达到最低监管标准。其中,流动性覆盖率标准2015年为60%,每年提高10%,从而2019年达到100%的最终标准。净稳定资金比例则设置了观察期,各成员国2018年引入净稳定资金比例即可,2019年底达到100%,各国的监管部门应结合本国银行业发展特征设定更加严格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