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12:50: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历史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历史图片与历史教学论文
一、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在我国当前高中历史教材当中,对人类历史的描述主要是问题,这种文字占据了课本一大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厌烦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历史图片是对历史的一种最好见证。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在课堂中加入历史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当中,将图片与文本信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专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促进德育
论历史教学的历史想象
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是历史教学这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历史教学的特征是求真,求真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另一方面,历史教学也需要历史想象,历史教学因历史想象而变得鲜活灵动,充满情趣。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历史想象的意义、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生历史想象的意义
1.从知识层面讲,历史想象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历史真相历史因为时间久远而生疏,因为尘埃掩埋而间断,因此,历史知识的理解需要想象。台湾清华大学张元教授在讲到隋炀帝时,连续提出“范文澜说隋炀帝是浪子,浪子的条件是什么?”第一次问,学生说是会花钱,他说不是,是长得帅,然后用材料证明隋炀帝长得很英俊;第二次问,学生还是说会花钱,他说不是,是头脑聪明,再次用材料证明自己的说法;然后才是胡乱花钱[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脑子里的隋炀帝丰满了。以后再说到隋炀帝,一个张老师给的“浪子”的印象一定会在学生脑中浮现。2.从能力层面讲,历史想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想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譬如,关于秦始皇的身世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秦庄襄王嬴异,另一说是吕不韦。这桩疑案都是司马迁惹的祸,源于《史记》的不同篇目(《秦始皇本纪》和《吕不韦列传》)对同一事情的不同记载。李开元先生通过历史想象(推论)得出结论:“秦始皇嬴政的生父是子异,生母是赵姬,他是秦国第三十三代王庄襄王的嫡长子。”[2]可见,历史创新能力一刻也离不开历史想象。3.从精神层面讲,历史想象能更好地让学生沐浴人文精神其一,历史想象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例如通过想象文成公主西行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的胆识;通过想象丝绸之路上旅客的苦乐,体悟他们的心路历程,由此与历史人物对话,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王世光说:“对历史可能性的想象能够激发学生对曾经可能的历史道路产生探究兴趣,由此产生历史主体的担待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同情之了解,乃至温情与敬意。”[3]其二,历史想象也能让学生臻于审美之境。例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正时古国神游之际,向我们呈现出东汉末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历史画卷。因此,马克•布洛赫说:“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想象力。”[4]
二、培养学生历史想象的方法
既然历史想象在历史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呢?1.综合成像法即运用多种材料叠加合成一种丰满的历史形象。李惠军先生在《笃学行思录》一书中谈到他们工作室一位教师在讲“东方村社”时的历史想象——教师通过“对考古学家的发现、古代思想家的论述、当代史学家的成果、落魄文人的寄情之作、失意诗人的感时之言等各种类型资料所作的深入分析”勾勒出“东方村社”的基本轮廓:原始公有遗风,组织相对封闭,成员早出暮入,小农经济形态。[5]此处即是教师通过综合成像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历史想象丰富“东方村社”的社会历史风貌。2.合理推论法“逻辑推论与历史想象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历史思维中,逻辑推论的骨架,它规定历史玄想运用的范围与限度;历史玄想则如同血肉,在逻辑推论之上形成一副富有表情的外形,使历史意识有了传达的载体。”[6]因此,运用合理推论展开历史想象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例如,《庄子》一书中有庖丁、轮扁、梓庆等一批技艺高超的手工艺人,并对他们极尽赞美之言,但为何很少有关于农业以及农民劳作情况的描写呢?尽管有“春耕种”“夏收敛”的事例,但这些人大多是作为隐者出现的。而庄子的时代,正是铁农具开始普及、农业快速发展时期,是庄子厌恶农业吗?张洪兴先生想象道:“大概的原因就是庄子没有生活在农村而是生活在城市里面,接触不到农民的劳作,而他又曾为漆园吏,有机会能够接触到很多的手工艺人。”[7]此处张先生的历史想象是即是一种逻辑推论。可以说,任何历史想象都离不开合理推论。3.破旧立新法赵士祥先生对历史想象作了他的解读,认为三个“超越”(超越已有情境、超越已有方法、超越已有观点)是历史想象创新的核心阶段。[8]笔者以为,三个“超越”系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从历史教学的视角看,最关键的是超越已有情境,因为方法是一种工具,而观点则是“超越”(或者说是历史想象)带来的必然结果。笔者将赵先生所说的三个超越谓之“破旧立新法”,即打破原有的历史思维框架确立新的历史形态。“‘想象’超越旧情境,其目的是捕捉具有一定启发和暗示性的描述,激发想象的兴趣和欲望,让猜想具有广阔的环境,而不是局限于旧情景(已知条件)狭隘‘再现’。”[9]例如:由于史料缺失,仅《史记》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10]故对庄子的人生之旅知之甚少。如何超越旧情景实现对庄子的人生传奇想象呢?张洪兴先生凭借“春秋以前,学在官府”的时代背景,想象出:即便战国时私学之风渐盛,受教育对象扩大。但能够接受教育的人还是很有限的“条件”;且在当时书籍(竹简)抄写、流传非常不便,私人藏书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庄子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能够博览群书,还能够达到“无所不窥”的程度,一般人肯定是做不到的。这样,超越已有情景的“机会”就成熟了,从而得出合理的历史想象:“庄子是贵族的后裔,有着显赫的家世,小时受到贵族‘官学’的严格训练,长大后能够阅读国家的各种藏书,只是可能后来家世没落。”[11]4.先验还原法对于一些从未遇见的历史境遇,师生通过历史想象还原历史真相,一般需要依托人类的一种先天的认知结构。这种先天的认知结构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和康德所说的“物自体”,通过这种人类先天的认识结构展开历史想象,从而建构历史的方法,即先验还原法。例如,建构一个人的生平时,人们可能会从家庭出身、早期教育、人际交往、婚姻家庭、情感性格、人生遭遇、工作业绩等方面去展开历史想象,而人物的命运可能是喜剧、悲剧或者闹剧等等。当然,这种历史想象也不是臆想,而是建立在一定的证据和推理基础上的。
三、历史想象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教学探索论文
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提高学法指导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远胜于掌握一些现存的结论。基于此,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标,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步:确立目标教学的核心地位,教会学生读书。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学期、单元、课时、专题教与学的目标,规划知识要点及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编拟预习提纲,紧扣重点难点设计出启发性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标准作用,使历史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太平天国运动》一章为例:
预习提纲(按照最具代表性的“三级目标”提出能力要求):
(一)、运动的历史背景(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技巧探讨
摘要:初中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更是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授课方式刻板、授课内容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增加课堂活力,教师就应充分结合新课标要求,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技巧加以研究,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刻板的授课方式,改变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改进,革新教学理念,探究教学技巧,才能达到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计划,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赋予历史问题以新的生命力,使课堂教学的主题更加鲜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1组织历史知识竞赛
初中历史教师应抓住中学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主题竞赛,教师设定相关主题,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如鸦片战争,学生就应搜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的过程以及该战争对我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等。在竞赛中教师提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或设定辩论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对表现出色的一方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通过这种竞赛方式,学生能够在较长的准备过程中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资料的搜集,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究精神,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情感教学
历史典故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文章先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历史典故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再从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历史典故进行了探讨,即注重历史典故的选取;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主题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典故;语言风格
历史典故是教学中传输历史知识有效的、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发挥历史典故的价值导向作用,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保持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教学。
一、历史典故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
(一)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人类的发展,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演化出很多丰富多彩,意味深长的历史典故。我国历史可以列举出来的典故数不胜数,包罗万象,如凿壁偷光、完璧归赵、惊弓之鸟、三顾茅庐等等。历史典故无论是发生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还是分支,都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增加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充分理解[1]。此外,典故的风格也是宽泛的,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每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风格不同,发展史各有不同,充分体现了我国历史的包容性。因此,教师将典故与历史课堂通过有效的结合,创建成熟的历史典故课堂势在必行。(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往的历史课堂过于枯燥,教学方式单一,这对意志力薄弱,兴奋度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严重影响了此类学生对历史的喜爱与兴趣。理性的课堂缺乏多元的情境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低迷、消极等情绪,导致学生不能表达自身对历史的看法,以至于厌倦学习,放弃历史学习。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感性的历史典故材料,让学生学习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2]。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历史典故
历史教学的时尚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常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肃认真,一板一眼,正如历史的厚重感一般。近来,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尝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将历史和网络、娱乐热点、时政等相关信息结合,发现原来历史课堂也可以很时尚。本文就从历史课堂要时尚的必要性,如何使历史课堂充满时尚感和教师平时要做哪些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历史课要时尚的必要性所谓的时尚就是结合流行的元素和小细节,经过拼凑和搭配,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品位。时尚比流行前卫得多。现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追求个性、追求时尚的时代,时尚这个词常常在多数人的嘴中说出。现今所对应的学习主体——学生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追求时尚,彰显个性,传统的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的效果也就愈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法调动并不断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中彰显个性,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是促进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
二使历史课堂充满时尚感的方法
1.适时适当运用网络用语在历史课堂上,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笔者常会使用网络用语,如淘宝体:“亲,准备好了吗?”学生会心领神会的回答“准备好了,亲”。遇到需要当堂背诵的部分,或者有难度地问题,本人会说:“能hold住吗?要hold哦。”诸如此类的网络用语,本人常会挂在嘴边。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也使历史课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成绩自然就能提高。
2.历史课堂中注入时尚热点问题例如,在讲“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中,提到唐宪宗时唐朝女子的另类装束时,笔者提到了时尚新宠ladyGaGa。同学们对ladyGaGa并不陌生,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大家的兴趣,又使他们对唐朝女子装束有了形象的认识。又如,讲到“宋金南北对峙”时,讲到岳飞抗金,本人提到2005年的10月22日,上海一家艺术馆展出秦桧夫妇“站”像,笔者结合近期某些明星为了博出位,不惜以丑为美的例子,要求学生以“知荣拒耻是做人的底线”为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对此参与度很高,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与历史教学论文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课堂不仅仅属于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思考知识以及提升自我的地方。只有真正将学生作为独立平等的个体来开展教学互动,才能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体制,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适当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探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激发学生对古今中外时事政治的关注,并通过以古为鉴,指导个人树立正确的观点和立场。
2.创建特色教育环境
历史课是一门充满文化氛围的课程,要求教学氛围具备多样的文化特质,在丰富的文化氛围熏陶之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博大精深。教师可将历史教学灵活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中的空谈,更是与当今社会密切相连。此外,为了创建良好的历史教学课堂氛围,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让师生以平等的关系来探讨历史,教师更需要科学地评价和鼓励学生的观点,创建和谐的历史教学氛围,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历史内容相对枯燥乏味,不需要数理化中的思维灵活度,没有语文、英语的口语操作性,在课堂上,学生一般兴趣不高。而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中单一而枯燥的“说—听—记”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维方式,对历史有更为直观的感知,尤其是一些具有重要记录性的影像资料更能够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如反法西斯战争留下的一些珍贵资料、唤起民族自尊心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影像资料等,直观地将那段激情澎湃、轰轰烈烈的记忆放在学生眼前,这些资料对学生产生的意义可能超过老师课堂上的千言万语。
历史教学策略思索
以前的历史不被我们所重视,2008年纳入中考考试后才把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凸显得淋漓尽致,从学校、教师到学生都在不断加深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历史学科知识点繁多,所以记忆知识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法。本文就此对新课程下的初衷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浅探,以供同行参考。
一、改变教材功能观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是权威、是真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凝聚了人类的文明与智慧的精华,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是一种单向性的传播过程。当然教学是以教材为根本,作为教师肯定要吃透教材,做为学生也要努力掌握教材的知识,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冲击,单纯的传授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所以传统的教材功能观受到一种新的教材功能观的严峻挑战,新的教材功能观这样认为: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掌握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就要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二、把当今实事与历史事实相结合
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添加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作为历史教师要把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部讲述,让学生知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比如说,我们可以把香港、澳门失陷和香港、澳门回归结合起来,把日本人侵略台湾和当前的台湾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例如,我们在讲授《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时,新课标要求从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授课,如果单纯的靠教材,则无法达到课标要求,实际授课中,我们就要把历史和当今实事相结合,拉近现在与历史的距离,让德育有机渗透在整个历史教学中。再如,在讲授《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中欧共体的形成时,就要联系欧洲联盟来讲解,为了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我们教师可以扩充欧盟的东扩过程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还有欧盟主席普罗迪与我国总理的互访,让学生深刻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还有在讲授《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时,我给学生讲到当今世界的动荡局势,联系到前不久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现在的利比亚战争,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十分投入,这也让他们知道我国周边局势,懂得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也深刻感悟到加强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历史教学影视素材作用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日常教学经常会使用到影视材料,影视资料是一种集视听效果于一体,能通过声音和影像把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生动、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资源。那么,影视材料这样一种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好奇心强,对于新事物、新方法和新手段比较感兴趣,吸收也比较快。影视资料是动态的、立体的、有声的。是形、事、图、文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提高注意力,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形成非常深的记忆,也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使用影视材料使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单调的图片和教师语言描述的糅合,而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了更为直观、形象的了解。因此,影视材料视听并用的特性不但能通过塑造历史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容易形成历史表象,加深对历史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据心理学研究: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60%,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O%,三天后则下降为40%。如果视听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获得知识的90%,三天后为75%。上述结果说明,视听并用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并有利于学生对这些教学信息的记忆。
二、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影视材料是教师拥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史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征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影视材料有利于教师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发展的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有利于丰富并活跃历史课堂。
做好历史教学认识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一课。上好历史课,提高教学质量是历史教师的工作和职责。怎样才能搞好历史教学呢?笔者根据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是搞好历史教学的前提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潇洒的教态,风趣的语言,甚至教师的长相、风度、穿着打扮、习惯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教师的教风、教态、教法、语言等产生了好感,就会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其次,要因材施教。学生对历史课的认识和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有兴趣但不求甚解;有的只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有兴趣;有的只对分数有兴趣,只从考高分出发。我们应根据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不同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兴趣。再次,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历史课本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特别是有许多很吸引人的历史故事、传奇人物等,教师在讲课时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改变单调乏味的讲述,变历史知识为有血有肉的、具体的生动画卷。
二、注重讲授方法和教学艺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历史课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学条件和环境不同,教师本身的素质特长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等,采取灵活多样、适时对路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导演,达到美、活、实的艺术效果。我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条件先后采用过参观总结法:参观历史展览、革命胜地、古代建筑,然后让学生根据我拟定的提纲写出总结;专题讲座法:对重大历史事件采用讲座法;读议法:阅读教材后进行讨论;历史知识竞赛法;比较对比法:将历史上相关联的内容加以比较,既可学习新的知识,又可巩固就知识,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读(书)测(试)讲(解)法:将新课知识点拟成测试题,上课后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答题,然后我进行要点讲解,并使之系统化。
三、史情、史理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