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院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10:17: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林业院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林业院校

林业院校思想政治调查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是基础,肩负着构建生态文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而林业院校在创造、传承、传播生态文化方面又具备着其他高校所无法具备的条件和优势。作为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林业科技事业重要责任的林业院校教职工来说,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至关重要。为了准确了解和把握我国林业院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状况,笔者于2017年9-10月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研的形式系统实施。全国8个林业院校1600余名教职工参与。调查内容涉及教职工的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和对院校工作的看法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1670份,回收率98.2%%,其中专任教师占58.72%,管理人员占41.28%,男职工为48.3%,女职工为51.7%,党员占76.45%,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教职工占51.1%。本文依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当前林业院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状况,并对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议。

一、状况分析

调查表明,当前林业院校教职工思想政治状况总体积极健康,拥护党的领导,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注林业事业发展,愿意为高等教育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应看到,林业院校教职工在工作发展和家庭生活中还存在一定的困扰,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林业院校教职工积极关注社会时事热点问题和政策动向,坚决拥护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领会国家各项重要会议精神,充分肯定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爱国热情持续高涨1.政治意识牢固树立,关注国家政策动态,支持推进“一带一路”和开发雄安新区等重大战略决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7年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展现新的局面,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十三五”规划顺利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党员群体党性修养,“打虎拍蝇猎狐”铁腕反腐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种种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党和政府强大的治理能力。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职工密切关注“党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雄安新区”设立等热点时政问题。表明了林业院校的教职工普遍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关心关注国家发展和政策动态,积极支持拥护国家重大战略发展。2.爱国情怀持续强烈,对日益彰显“中国最强音”的大国风范自豪骄傲。党的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90%以上的教职工对“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等建设发展充满期待,高度认同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一半以上的教职工非常关注“四川阿坝州九寨县发生的7.0级地震”,对灾区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对中国政府再次展现的高效救灾能力表示赞许和自豪,更加坚定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二)林业院校教职工密切关注林业动态,充分肯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林业经济蓬勃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1.关心林业热点新闻,积极响应生态建设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调查显示,超七成以上的教职工关注“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引起林业院校教职工的广泛热议,接近六成的教职工关注会议的动向。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积极响应生态建设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林业院校教职工共同追求的目标。2.随着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林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林业院校教职工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超过96%的教职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林业院校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努力。调查结果表明,接近99%的教职工认同生态文明建设要始终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并对林业经济发展充满期待与信心,坚持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林业院校教职工高度认同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但在工作发展和家庭生活中存在部分困扰。1.林业教职工高度认同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8.4%的教职工认同“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观点;98.2%的教职工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93.9%的教职工认为“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说明林业院校的教职工对于高等院校的发展根本和教师职业的使命具有高度的认同,国家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高校没有稳定也一样会停滞不前。教职工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要以教学、育人为中心,教师要担负起教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形成“重教学重育人”的良好教学氛围。2.生活上,教职工面临的主要生活困扰主要在收入、子女成长和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问题。调查发现,林业院校的教职工面临的主要生活困扰主要是“经济收入”“子女教育与成长发展”和“住房”,分别占68.4%、54%和41.6%。当前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普遍不高,林业院校教职工的收入尤其偏低,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子女教育,必然捉襟见肘。此外,“身体健康”、“社会保障”和“赡养老人”也是大家普遍面临的生活困扰,而“家庭情感”则非常稳定,认为其是生活困扰的比例仅为6.8%。通过分析,发现男性教职工对个人现实发展的担心和顾虑更多,在“经济收入”“住房”等问题的关注度上更高,分别高出女性教职工6%和11%,女性教职工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则大于男性教职工,这可能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男性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应承担更多家庭经济负担有关。3.工作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是当前教职工主要面临的困扰,而缺少进修机会也是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不合理。调查表明,教职工面临的主要工作困扰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占51.5%,其次是“负担重,压力大”,占41.6%,然后是“考核机制不合理”和“缺少进修机会”,分别占29.1%和26%。分析发现,教师对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关注高于管理人员7.1%;教师面临的主要工作困扰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管理人员则觉得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同时缺少进修机会也是女性教职工和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工作困扰,二者普遍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不合理;此外,在职业发展方面,女性教师对学术引路人方面需求高于男性教师。(四)通过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因性别、年龄等不同条件,反映出来的教职工的关注点和困扰存在差异。1.在国家政策颁布、社会热点新闻等方面,女性教职工关注度明显不同于男性教职工;但在高校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方面,略有差别。研究表明,一方面,在政治热点关注方面,“男”“女”侧重不同,男性教职工普遍比女性教职工更关注政治事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等事件上,男性教职工关注度普遍比女性教职工高出15%以上;但从“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等社会事件的关注度上来看,男性女性教职工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在职业认同感方面女性教职工在职业认同感和学校发展现状方面和男性教职工差别较小。2.从教学科研及职业前景规划角度来看,专任教师压力较大;但在对学校管理及发展趋势方面,管理人员的信心与认同明显高于专职教师。统计数据表明,32%的专任教师表示教学科研经费不足,仅有8%的管理人员持此观点;20.6%的专任教师苦恼于科研道路没有引路人,而大部分管理人员比较关注如何获得更多的进修机会;管理人员对职业的不认同感高于专任教师15%左右。对学校发展现状、管理水平、教学科研条件及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管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均高于专任教师九到十个百分点左右。

二、对策建议

此次调研的数据表明,新形势下林业院校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明确学校定位,在全面推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教职工精神和物质需求,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1.以院校发展为根本,提升教职工实际获得感。接近50%的教职工认为影响林业院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对林业院校的投入和学校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接近16%的教职工认为学校的发展定位对高校发展十分重要;认为学校管理制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高校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比例分别占10.1%和6.7%;仅有3.4%的教职工认为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成分。另根据提取主观题“对当前林业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中的关键词频次分析发现,教职工普遍认为国家和相关部委应加大对林业院校的支持和投入,立足中国国情,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理论和实践人才,提升林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国家的青山绿水生态战略服务;高校教育无论依托教学还是科研,本质都是在开展育人工作,而林业教育则重在突出林业的特色,将林业教育融入整体生态环境教育中,围绕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人才;另外,林业研究与应用要相辅相成,林业人才培养要兼顾素质教育和实际应用,要服务于我国绿色事业发展需求。2.以积极跟进国家政策为目标,加强院校科研能力建设。课题调查了教职工对本校的发展现状、管理水平、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等情况的评价。结果表明,教职工对本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最高,满意度达70%,其次是对“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和“学校发展现状”的评价,满意度分别占60.5%和56.9%。同时,65%的教职工对学校提供的进修机会表示不满意,57.7%的教职工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条件表示不满意。由此,也映射了前面所提到的当前教职工面临的工作困扰,主要是“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和“缺少进修机会”,这也是意见和建议的高频词分析中“教学”和“科研”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由此可见,提升教学科研配套服务、改善考核机制、加强课题申报培训等是提高教职工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林业院校发展最为迫切的现实需求。3.以提升院校整体素养为途径,满足教职工物质文化需求。研究发现,林业院校教职工在高校发展、教学科研建设及个人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态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院校整体素养和教职工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相辅相成等的。对本校工作的评价中,有73.1%的教职工对教职工待遇表示一般甚至非常不满意,恰与68.4%的教职工认为面临的生活困扰主要是经济收入是一致的;51.5%的教职工认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42%的教职工认为在工作过程中感到负担重压力大,与54.6%的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水平不太满意又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应尽可能多为教职工提供一些进修机会,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满足教师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素养,并进而提升教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缓解生活压力。

作者:倪潇潇 刘苏仪

查看全文

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探析

自1956年开始,林业部筹办函授教育以来,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经历了创建期(1956—1966年)、停滞期(1967—1978年)、学历补偿期(1979—1990年)、规范办学期(1990—1999年)、规模扩张期(2000—2012年)和综合改革期(2013-至今),虽历经风雨,但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为我国林业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对于提高我国数以亿计社会成员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文化素养和国民素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但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相对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处于弱势与边缘地位,而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信息化程度都落后于其他行业,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如何与时俱进,不被其他行业院校或教育机构挤压和取代,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势在必行。

一、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因国家发展战略正处于结构调整期,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政策导向、行业需求、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具体面临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提出新要求。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习在“”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林业承担着建设保护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圈三区五带”的林业发展新格局。一切以生态发展为优先的法则给林业人才的培养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森林、草原、湿地监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设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由自然资源部管理,现已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大格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设立,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以及国家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归于一家,形成系统治理大格局。超140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200个地质公园以及10个国家公园试点区为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二)教育发展政策的调整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挑战。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着力加强继续教育质量建设”等举措给现有继续教育办学结构和办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6〕7号),该办法对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明确了范围和界限,要求学校只能开设与本校全日制本科教育相一致的专业,使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从原有的规模化阶段进入到规范化、质量化、精细化的阶段。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受教育政策的影响较大,其生源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见图1。图12009—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情况(三)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机遇。继续教育相对于高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来说,社会化参与度高。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国内迅速崛起,使网络教育逐渐进入到舞台中央,给高校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先后颁发的《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教电〔1998〕1号)、《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等文件支持广播电视大学和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年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18万人发展到2016年的248万人,超过当年夜大和函授招生人数的总和,但林业高等院校无一进入教育部68所网络教育试点院校。网络教育由于门槛低、学习方式便捷、自主性高等优点,迅速占领了继续教育的生源市场,致使林业院校传统的业余、函授教育办学资源受到严重挤压,生源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见图1。2012年,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s)在国际上迅速兴起,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打破了教育部网络教育试点院校独享在线教育模式的“先天优势”,将在线学习切切实实地带到了每一位学习者的面前。2013年,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标志着中国慕课时代的到来。随后,果壳网旗下的MOOCs学院、中国大学MOOCs、好大学在线、爱课程、网易云课堂等慕课平台相继涌现,使在线学习成为新时期教育产业化的“弄潮儿”[1],也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四)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指明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学历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做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工作,使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协调发展。因此,发展非学历教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拥有着丰富的教师队伍和科技储备,在服务社会和服务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各级各类非学历进修及培训年结业人数已由2004年的200多万人发展到2017年近1000万人次,见图2。据统计,北京大学从2010年以来,全校有近40个办学单位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每年申报立项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都在1200个左右,年均培训学员在60000余人,辐射全国所有省区,并已经逐步形成了10多个具有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精品项目[2],这给林业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基层林业人才的紧缺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基层单位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致使基层林业单位饱受专业技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之苦。据统计,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林科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林业相关岗位工作的人数不足该校林科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3]。另据了解,基层林业单位的管理干部相当一部分是非林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解决此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加大林业继续教育的投入,通过在职培训的形式获得专业知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林业相关单位在岗职工有150余万人需进行在职培训,给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带来新的任务。(六)保障性制度的缺失对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产生制约。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在6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硕果累累,但在新形势下,也因保障性制度的缺失面临以下问题。1.缺少顶层设计截至目前,林业主流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均未出台保障继续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2.网络化程度不高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网络化程度都远远落后于时代主流,在线学习平台大多处于正在搭建或运营测试阶段。3.教师参与度不够优秀教师的参与是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但高校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激励政策不到位。4.市场化手段不够灵活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进修培训等非学历项目的运作,多为“守株待兔”式的等待,未有专职人员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宣传策划推广等工作,因此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长久发展。

二、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林业继续教育领域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技术更迭缓慢以及教育资源、教育水平地域性差异显著等方面的矛盾。因此,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只有转变发展思路、优化内部结构、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拥抱市场竞争,才能永葆活力、再创佳绩。(一)深化继续教育改革,激发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源动力。1.转变发展思路,体现责任担当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3大职能之一,而继续教育则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重要途径。在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新形势下,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应在理清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紧扣时代主题,充分体现责任和担当,紧紧把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服务林草行业发展、服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站位,使发展规模由偏重学历教育增长向非学历培训增长转变、发展思路由单一办学向众校协同办学方向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混合教学模式转变。2.完善管理机制,提供坚实保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均有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对继续教育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高校目前在继续教育发展领域均未出台专门的制度,需出台关于继续教育发展指导性意见,以夯实林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石。笔者建议各高等林业院校建立由学校统一领导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成立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将继续教育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的统一布局中,在继续教育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支持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运行等方面出台相应的制度,形成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各院系发挥优势的继续教育共赢格局。(二)顺应时代潮流,探索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新途径。1.有序推进林业继续教育集团化发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近年来,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教育格局,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各类行业性、区域性继续教育集团和联盟相继成立。2014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推动建立了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在线教育联盟,重点组织推动了服务于一带一路、依法治国、新农村建设、全民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等10类国家战略的36个E行动计划。同时,教育部还鼓励教育联盟制定各联盟内、联盟间的学分互认制度,这给非网络教育试点院校开展在线学习扫除了政策阻碍。在此背景下,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实施了“生态学人E行动计划”。其中,作为该计划任务之一的“全国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联盟”于2016年正式启动,该联盟就是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该联盟将建立由课程学习、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用户自助服务与相互协作、教学管理与评价等模块组成的综合学习服务平台,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教育的同校同质。2.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明确提出“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有质量发展,将一流教师的授课带到每一位学习者的面前,使偏远林区林业从业人员共享一流的教育资源。这就要求高等林业院校要打破现有的业余、函授与自学考试等传统的教育模式,加速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实现校内的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着力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使继续教育学生在线完成注册、报名、交学费、考试等服务。3.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打造继续教育新“引擎”非学历培训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以中短期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林业行业,如营林造林、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岗位,对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岗前培训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笔者建议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要立足校内优势教育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发和推广特色培训项目,建立“在线学习+面授学习+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努力打造培训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另外,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还要尽快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将非学历培训课程通过学分转换成为学历教育承认的学分,打破非学历培训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为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打下基础。

总之,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在高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曾一度被许多高等林业院校当做“钱袋子”,使其发展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但随着高校对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重视,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笔者在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些改革思路和建议,但如何在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找到平衡点,仍需各高等林业院校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和探索。

查看全文

林业院校学生思品教育思索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f以下简称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林业中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生的现状,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林业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

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职教育,并给予中职院校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中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但生源质量却令人担忧。

1、报考中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学习成绩较差、没有就业能力的孩子,这些学生文化素质偏低,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无论是对文化知识还是专业技术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

2、现在的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比较娇惯,很多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平时比吃穿、比时尚,花钱大手大脚,很多家长是勤俭节约地供养自己的孩子,但是多数学生却不懂得感恩。

3、初中毕业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学生都有叛逆思想,抗拒教师、家长的教育,尤其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表现更为突出。

查看全文

普通林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综述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扩招后,普通林业院校教学质量出现的滑坡与其他院校有所差异,其根源在于生源发生了显著变化。为稳定及提高教学质量,应抓好入学教育、实施导师制、改革教学方法、严抓风纪管理等。

[论文关键词]普通林业院校;教学质量;对策

一、生源状况分析

教学质量问题主要受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的影响。主体因素指学生的生源质量、综合素质、学习动机、上进心、使命感等;客体因素指教学环境、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实验手段、图书资料等。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主、客体影响因素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不能片面地夸大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普通林业院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其主要根源在于扩招后,主体因素发生了变化,与扩招前相比,学生的素质下滑了。以北华大学近几年本科学生生源情况为例录取情况除了较好的专业如医学类等热门专业外,其余如林科类大部分专业则不容乐观:首先是录取率较低,招进来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按第三志愿以后录取的,有的甚至是补录及调剂来的,尽管如此,仍招不满额。从学生的来源来看,这部分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及在中学受教育的条件都较差,还有一些是对口升学的学生,学生整体素质相对来说要差一些。

二、学生学习成绩分析

学习成绩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学习能力制约其他能力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以《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例,分析林科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成绩存在的差别(见表1)。

查看全文

小议林业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论文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通过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开设综合性实验—有机化学大实验的实施与实践,对高等林业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高等林业院校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知识和能力,将“素质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七五”、“‘八五”期间,我们主要致力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立足点放在结合林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淘汰某些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实验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开设综合性实验,从而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1、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

1.1实验指导书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

(1)基本操作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色谱技术和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基本操作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编人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的绝大部分基本操作既有独立的实验,又结合在有机化合物制备和天然有机物提取分离这两部分内容之中,且涉及每项基本操作在生物学科特别是在林业上的应用,强化了学生把基本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林业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水蒸气蒸馏属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广泛用于植物中易挥发成分(香精油等)的提取,与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关系密切,而一般的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都是通过含杂质苯胺的提纯,使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操作。实验人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选用含杂质的正丁醇作为苯胺的替代物,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适于初学者掌握操作步骤。除此以外,实验指导书中还安排了供选做的水蒸气蒸馏的应用性实验:松脂含油量的测定。通过前一个实验内容,对于真正掌握水蒸气蒸馏这一基本操作的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松脂含油量的测定。

查看全文

高职林业人才培养浅析

湖北高职院校培养林业人才的困难和不足

湖北是教育大省、强省,高校数目达60所之多,但培养林业人才的高校或专业屈指可数。林业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林业人才的重任,如果不计算部属院校华中农业大学,目前湖北独立承担林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只有一所,即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办了相同和类似专业,一些学校开办了园林类、生物类专业,但从其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来看,都不是以林业类专业为主体,不能成为承担湖北林业教育发展任务的主力军。林业高等教育在整个湖北高等教育中出现逐步萎缩的趋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林业技术、林业信息工程、园林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木材加工技术和园艺技术等涉林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1500多名高素质技能型林业人才,这些毕业生只有30%左右能够从事林业或与林业相关的工作,由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大多数林业类毕业生未能进入林业系统就业。在这些涉林专业中,各专业发展很不平衡。近几年来,园林技术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发展很快,目前在校生人数接近4000人,传统的林业技术专业如林业技术和林业信息工程专业却陷人了尴尬的境地,在校生人数不足200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国家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但考生的专业选择自主度扩大,考生普遍不愿进人林业院校尤其是林业类专业学习。高等林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工作艰苦、条件差、待遇低、择偶难和子女就业难等状况,使“招生难与就业难”一直成为困扰高等林业院校的突出问题。从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传统林业类专业(林业技术、木材加工技术和林业信息工程)招生与就业来看,都不尽人意。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从2002-2008年基本停招,从全省的范围看也是如此。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升格为高职高专后,连续3a招收了林业技术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但由于招生情况并不理想,从2005年起停招3a,直到2008年又恢复招生,并且实行自主招生,但招生情况更加糟糕,每年招生人数不足40人。2012年,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享受每月200元生活补贴的优惠政策,本年招生数首次突破100人,但入学后仍有部分学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改革现行的招生与就业办法,高等林业院校“招生难与就业难”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解决湖北高职院校培养林业人才困境的措施

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上,瞄准市场,做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标准,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适时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的基本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对传统的林业技术专业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实践比例各为50%,以湖北省林业厅在全省推广油茶产业为契机,增加一些实训项目,把林业专业的学生推到第一线实习,让该专业学生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及时调整修订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把油茶等内容纳入教学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林业行业对林业信息人才将有大量需求,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年及时开设了林业信息工程专业[2]。针对我省林业人才学历偏低的实际,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和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在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设教学点。办学层次高端化,有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有函授形式和自考等形式。通过和重点高校的联合办学,全省林业系统有100多人获得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有1000多人获得了这些重点高校的本专科文凭,大大提高了全省林业系统职工素质。林业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林业人才的重任,为了夯实林业基础,改变基层林业干部职工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现状,加强林业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和素质建设,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在省林业厅和各地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对各地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开展培训。培训以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为出发点,结合现代林业的实际需要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林业基础知识类、林业生产技术类、林业实用技术类、林业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类、森林资源管护类、林业重点工程类等6大类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师配备上,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既挑选本院专家为学员讲授林业专业理论,又聘请具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为学员传授林业技能,还邀请湖北省林业厅管理专家就湖北省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和提升行政管理能力等内容为学员开办讲座,切实提高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管理能力。举办培训班以来,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为阳新、钟祥等地林业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毛义成工作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林业经济管理课改综述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高等林业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高等林业职业院校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好的前景,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但有许多问题函待解决。促进林业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除了国家需要制定更有利的政策,加大对林业高职教育的投人,加强宣传导向,提高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外,学校必须树立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确立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目标,坚持走与市场结合办学的路子,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专业设置和课程的改革。本文就林业高职院校作为林业等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林业经济管理》课程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林业经济管理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任务。

《林业经济管理学》是高等林业职业院校根据林业等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这门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与相关林业科学交叉的产物,或者说是经济学在林业经济领域的具体化,因而,林业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它是以经济学和现代林业为其理论基础,研究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问题。其任务就是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森林利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正确评价各项政策的得失和提供新政策的依据,对林产品贸易的趋势和利弊进行分析,充分重视森林的环境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人工林,以期改变森林的经济结构和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真正把林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统一的“大纲”。对于普通高等林业院校,“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对《林业经济管理学》教学《大纲》进行过研讨和审定;对于中等林业职业学校,20的年在“国家林业局中等林业职业教育教材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完成了编写和审定工作。作者本人也参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与开发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已于2000年12月经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并由教育部于2001年8月在全国颁布实施。而林业高职院校“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处于“真空”,无“纲”可循,一方面为该课程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2、没有统编的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普通高等林业院校己有成熟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有谢家佑、邱俊齐主编的<林业经济管理学》(1995年11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和邱俊齐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林业经济学》(1998年10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两部教材;中等林业学校林业经济管理教材已于2O0(〕年12月经林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并由教育部于2001年8月在全国颁布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林业高职教育虽然起步晚,但也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而这一领域的教材建设尚属空白。

查看全文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新农科建设的影响下,各地方农林院校的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培养转向信息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过程需要对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若教学模式不进行创新,则易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从补充教学内容、构建完整教学体系;接轨科技发展、确保教学要求;推动政产学三方合作、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新农科;农林院校;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为各地农林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方向,为培养高素质现代林业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保障,使各地农林院校成为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在新农科背景下,各地院校积极完善专业建设,因此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成为各地农林院校培养人才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需内容,为林业领域培养专业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尤为重要。新农科教育思维对大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各农林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1开展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1.1地理信息技术(GIS)的发展

近年来,科技发展带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3S技术成为农林专业必修课,利用信息化与数字化采集空间数据、获取地理空间具体情况已成为农林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微波遥感及激光测距技术的提高,解决地理信息系统在采集空间数据方面的问题,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将其数据管理能力、分析能力、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为各领域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查看全文

甘肃林业发展与林业教育革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林业空前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要求越来越高。林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甘肃省林业四大工程的启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一个明显的亮点。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新定位,不仅使林业生态建设获得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而且给长期从事林业生产的广大林业职工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了适应我省林业跨越式发展,积极有效的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风固沙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林业教育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库、先进文化的辐射源、技术创新的推进器,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1林业教育创新是我省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林业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偏低,人均产值低。与浙江省146.51万元/人林业产值相比甘肃省林业人均产值只有11.1万元/人,这说明甘肃林业欠发达,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林业处在低效益阶段。大量资料分析表明,我省林业人才数量少,素质低,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极不适应,因而林业教育和培训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加大林业教育投资历力度,林业院校要继续扩大办学规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以保证后备人才有稳定而可靠的来源和渠道。

2观念创新是林业教育创新的先导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从事林业工作是造福全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理想选择,林业工作者是绿色使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忠诚卫士,林业职业是光荣的职业,必将得到全社会地承认和尊重,全社会应提高对林业工作者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林业教育是不断提高从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的教育行为,是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催化剂,必将为我省林业事业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因此应在全省形成学林爱林的良好风气,通过改善林业职工的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林业行业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从而吸引大批有志于林业建设事业的热血青年,投身于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中来,为保证林业教育人才出口畅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3制度创新是林业教育创新的关键

查看全文

林业行业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林业行业培训工作汇报材料本文转载自网

一、形势

×福建是全国林业大省,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居全国第一位;竹林面积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林业产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商品木材、人造板、纸浆、松香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森林旅游、花卉、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在年月日举行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福建省委、省政府围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要求,对全省林业生产力发展进行了重新布局,规划了五大生态建设工程、五大资源培训基地和五大产业发展支柱,到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继续领先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和林业产业总产值分别达、立方米亿立方米和亿元,基本实现林业现代化。

×●五大生态建设工程:系指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工程、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森林灾害防治工程。到年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全省森林面积的,沿海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提高到,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面积比重从目前的提高到。

×●五大资源培育基地:系指丰产竹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珍贵树种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种苗和花卉基地、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到年,全省竹林面积达万亩,桉树、相思树、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林基地面积达万亩,樟树、楠木、红豆杉、柳杉等珍贵乡土树种和枇杷、橄榄、锥栗等名特优经济林基地面积达万亩,优良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和水仙花、兰花等花卉基地面积达万亩。

×●五大产业发展支柱:系指人造板工业、制浆造纸业、林产化工业、木竹制品工业、森林旅游业。到年,人造板产量达万立方米,产值亿元;造纸万吨,产值亿元;森林旅游人次达万,产值亿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