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05:06: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林权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深化林权改革讲话
同志们:
眼下时令已进入深秋,天气日渐干燥,植被逐渐干枯,农事林事活动用火趋于频繁、林火发生的可能性逐步增加。从10月1日开始,全县将进入秋冬季森林防火期。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会议。刚才,指挥部副总指挥、林业局局长李振华同志代表指挥部总结了春夏森林消防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了秋冬森林消防工作意见,我表示完全同意。同时,玉岩、枫坪、叶村、裕溪等乡镇作了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讲得很好,他们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做法值得借鉴。关于森林消防工作和林业生产、林权制度改革,我想再讲三方面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森林消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上半年的森林消防工作,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领导很重视、工作很辛苦、投入很及时、效果很明显、形势很严峻”。总的看来,成效明显,薄弱环节和问题也不少。去冬以来,为了遏制森林火灾的高发势头,各级森林消防的会议开了不少,文件发了不少,该布置的都布置了,但一些地方还是发生林火。教训相当深刻,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我看主要原因除了气候条件外,关键还是主观认识不足,工作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具体来看: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地方把森林消防仅仅当作一般性的工作来安排部署,对森林消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存在“重扑轻防”的思想,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等预防性措施落实不够,超前研究不够,等到林火发生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稍有阴雨天气,不少同志思想上就开始麻痹大意,放松了防范。二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年来,对森林消防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物防火林带及阻隔带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阻隔带由于管理措施没跟上,导致杂草丛生,不仅失去防火功能,有的甚至变成引火载体。三是长效机制没有健全。一些乡镇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旦发生林火,措手不及,只能组织经验不足的当地群众上山扑救,消防器材装备不会用,扑救效果差。护林防火互助、野外火源管理、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健全起来,影响了森林消防工作的成效。
当前,全县已进入秋冬森林防火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秋冬季总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略高于正常年份,森林消防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秋收冬种和冬季造林整地即将开始,这期间是野外用火高峰季节,农事、林事生产性用火等明显增加,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林火。对此,各乡镇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森林消防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森林消防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维护广大林区发展、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搞好森林消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森林消防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作为当前林区的一项突出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部署,狠抓防范落实,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
二、健全机制,落实措施,全面深入地抓好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
集体林权制改革培训班讲话
同志们:上个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已正式拉开了帷幕。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全省林改会的要求,今天,省林改办又在这里举办全省林改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使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和参与林改工作的同志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法步骤,扎实开展工作,推动全省林改任务的全面完成。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省是全国重点林区和林业建设的重点省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2280万公顷,林木总蓄积16.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0.27%。同时,我省也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业用地1046万公顷,占了全省林业用地的半壁河山。我省的生态区位与社会、经济、人口状况,决定了林业发展既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6000多万农村群众致富增收和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任务。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中,我省经历了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农业合作化和时期的山林集体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初期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在一定阶段激发了农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并未触动产权这个根本。当前我省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林权纠纷时有发生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权落实到户、到人,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村土地经营的积极性;第二次是免除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减负增收的历史性变革。现在我省正在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是整个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长期以来,由于我省集体林区农民的权益未能很好落实,尤其是处置权和收益权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还不够高,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投入难、科技兴林难等一系列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仍然突出,广大农民守着“金山银山”过紧日子,整个林业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这些制约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迫切要求改革与林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耕地延伸到林地,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护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真正把我省这个森林资源大省变为林业经济强省。(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建设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兼容的现代林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使农民对自己的山林有实实在在的拥有感,将调动千家万户造林、护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木竹产品,实行产销直接见面;允许林权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允许将林权作为抵押、担保入股或合资、合作的条件;允许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养业,开发森林旅游业。通过调整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放宽经营采伐工业原料林的限制,落实更加优惠的林地利用和税收政策,保障农民经营自留山和承包林地的收益,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同时,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所有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将有力地推动农村民主管理进程和政治文明建设。(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林业既是一项重要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基础产业。就其产业属性来讲,其发展始终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因此,林业发展必须做到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多年来,林区特别是集体林区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已经成为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束缚了林业资源潜能的充分释放,直接造成了林业产业效益低下,发展活力不强。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使广大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林业经营的主体,使他们把山当田耕,把林当粮种,在林地上实行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同时,通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规范流转,促进资金、科技、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盘活林业资源,使林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扎实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央确定的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惠民工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改革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全省1046万公顷集体林的工作任务、状况各异的林情民情、千差万别的林地类型、复杂多样的林种结构和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纠纷,我们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务必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生态建设是否加强、林业产业是否发展、运作机制是否规范,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牢牢把握政策,加强工作指导,深入检查落实,确保改革依法、有序进行,达到优一方生态、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目的。(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改革步伐。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全省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改革任务。今年加快试点,明年全面推开,后年全面完成。各地在改革过程中要按照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范围和方法,先试点,后推开,有步骤、分阶段,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在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是要确保农民得实惠。这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改革,还山于民、还林于民、还利于民。从改革开始的方案设计,到中间的组织实施,到事后的检查评估,都要把农民是否得到实惠作为一条基本准则,对农民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好的服务要搞好,真正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之举和民心工程。二是要确保生态受保护。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守的一道防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绝不能牺牲生态,更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要把保护好森林资源与农民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变少数人管理为千家万户护林,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认真吸取过去一些地方分山到户,放松管理而出现乱砍滥伐的历史教训,对以发展经济为名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征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三是确保产业增效益。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宗旨。不抓生态建设,改革就会迷失方向,不抓产业发展,改革就会丧失活力。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始终把兴林富民放在首位,把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带动,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木竹加工、林产化工、生物质能源和森林旅游产业,积极培育带动农户多、综合效益高的林业龙头企业,真正使山头绿起来,产业活起来,林农富起来,农村经济壮大起来。(二)尊重农民意愿,保持政策稳定。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各地要把让利于民、权利平等作为改革的主要原则来落实,认真处理好尊重农民意愿和规范办事的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山、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一是对过去已划定的自留山应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制收回,不得随意调整;对已分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对责任山、自留山已“两山并一山”的,应稳定不变;自留山、责任山被集体以行政手段收归统一经营,三分之二以上群众要求归还的,应归还农户经营;对目前尚未确权到户的集体山林,要按现有户籍人口折算山林面积,确权到户。二是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原则上要分到户,但应赋予农民以选择权。对经营效果好、群众比较满意且不愿再分的山林,可以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但要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均股均利到户到人,明确经营主体,按股分配经营收益。在还山还林于民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断探索明晰产权的实现形式。三是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宜林荒山荒地,经大多数农户同意后,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的方式,依法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其他社会经营主体。但在同等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享有优先承包权。四是对已经依法流转的集体山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切实维护,但对群众意见较大的,要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妥善协调处理。对借改革之机,违法强行流转山林、与民争利的行为要坚决纠正,严肃查处,绝不允许低价转让山林、造成林地流失、生态破坏以及严重侵害农户利益的情况发生。(三)严格改革程序,依法规范操作。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到改革的主要范围、主要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务必认真贯彻执行,依法规范操作,切实做到改革不走过场,经得起历史检验。一要把党的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先行省的经验与本地情况结合起来,在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森林资源状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制定改革方案,把全省1046万公顷集体山林,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区别不同改革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山头地块,按程序、分阶段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各市(州)、县、乡(镇)一直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方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方案,一定要大多数农民同意,并经报批、备案后,才能执行。二要把改革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先试点、后推开和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对每一个改革进程,检查验收和配套政策都要紧紧跟上,不要留下隐患。三要严格按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和法定程序,规范操作。在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前提下,改革方案、招投标方案、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民主决策后实施,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实现全过程的“阳光操作”。四要本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发生的林权纠纷要依照相关政策和法规,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纠纷调处工作。对有纠纷的山林,应先调解后确权。对暂时难以调解的,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核发林权证书。要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做好当事各方的工作。五要切实加强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把林权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改革档案,是林权改革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地权利人合法利益、稳定和完善林地承包关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档案法》和配套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同步进行的原则,做到改革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到哪里,确保林权改革全过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与系统。三、完善各项制度,推进配套改革主体改革完成后,林木林地确权到户了,林农如何经营林地、处置林木、获得收益,怎样确保林业发展、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摆在我们面前,要通过配套改革切实加以解决。这也是本次林改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林业“三定”时期改革最大的不同。如果只进行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而不开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配套改革,“绿色银行”只准存、不准取,那么,林改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为此,各地要在明晰集体林产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配套改革:(一)建立健全“四大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林业经营体系。积极引导林农自愿组建家庭联合经营、股份制等形式的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扶持各类林业专合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二是建立林业服务体系。抓紧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和产业服务体系,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合作平台,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引导农民建立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防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积极探索社区共管、村民联防等森林管护的有效形式。四是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体系。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尽快制定森林、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实施办法,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流转平台,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商品林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二)进一步落实林主的处置权。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放活的关系,按照省政府林改《意见》和分类经营的要求,在坚持严管公益林的前提下,改革现行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等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放宽对商品林利用的限制,进一步落实林主的处置权,切实保障林主的收益权。(三)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等各项税费政策,依法制止乱收费、乱摊派行为。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涉林收费项目以外,各地自行制定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要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工作制度,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和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四)创新林业管理体制。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廉洁高效”的要求,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新型林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林权确认、转让交易、办证登记、行政审批和信息等一站式的管理服务,提供优质的行政管理环境。整合执法力量,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为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林改质量林改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宣传发动、摸底调查、方案制定、外业勘界、合同签订、确权发证,到档案建立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下一个环节的错误,所以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要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能等到林改结束时才检查,那时发现问题再改正,就可能要从头再来,使工作更加被动。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督查指导队伍,指导基层林改,做到摸底调查要扎实、方案制定要细致、纠纷调处要耐心、合同签订要严密、档案建立要规范。在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后阶段,县乡级林改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开展自查,对外业区划勾界、林权登记、微机录入与建档等工作及其成果进行全面验收。省、市(州)将联合抽查,并组织省级验收,对经验收评定为优秀的地方进行表彰。五、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开展培训省政府林改《意见》是指导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在林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要坚持舆论先行,作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标语专栏、明白纸、公开信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省政府林改《意见》,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方法步骤等,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农民,使广大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各县(市、区)要以省政府林改《意见》为基础,向林农印发公开信。省林改办要编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汇编”和“政策问答”,以指导全省林改工作。各级林改办要负责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和业务培训。省林改办负责各市、州林业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县(市、区)林业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培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乡(镇)主要领导、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村(组)改革工作人员等进行全员政策业务培训,确保每一个参与改革工作的同志都充分认识林改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法规,统一方法、步骤和标准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改革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志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希望大家认真参加好这次培训,掌握好改革的要领,回去后,组织好当地培训,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谢谢大家。
集体林权改革措施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农村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深刻变革,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30年前,我国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耕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林地同耕地一样,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延伸到林地,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实现“山有其主”,这必将使林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再次得到充分释放,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其意义十分重大,是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辟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新空间,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充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有近6000万亩集体林地,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41%,相当于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6%。特别是我省南部一些山区,不仅耕地面积少,而且质量也不高,其优势在林、潜力在山。但长期以来,集体林地并没有完全成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农民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主体,从而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制约了林区的经济发展,许多林区群众成为生活较为困难的群体。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承包给农户,广大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通过集约经营林地,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同时,农民还能得到国家在营造林方面的补贴,直接得到实惠。林改还可以盘活林业资产,必将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发展,农民增收,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动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将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林业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加强生态建设,不仅要靠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体制,确立农民对集体林地的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必将调动广大农民兴林营林的积极性,农民就会像经营耕地一样经营林地,对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同时,林地、林木成了农民的重要财产,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必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资源总量,对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林产品供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意义十分重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比当年的耕地承包难度大得多。这项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集体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尤其是我省是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省份,造林的难度又十分大,经不起任何折腾。因此,在推进改革中,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把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充分,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向前进,真正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总体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符合农村生产力水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把耕地的家庭承包制度引入林地,根据林业的特点和农民的愿望,通过均山、均股、均利等形式,将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平等落实到户,使集体经济内部的成员平等享有集体林地的权益。可以看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承包到户,通过承包落实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是平等公平,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平等享有承包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还山于民”。
领导在林权改革挑战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日会战动员会,主要目的就是对前阶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刚才,林业局谭局长通报了前阶段全县的林改情况,各乡镇和财政局、司法局负责人汇报了林改相关工作,稍后,龙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查找前阶段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全县林改的紧迫感
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林改工作的部署和试点先行的要求,去年11月份以来,全县在金果坪乡、水布垭镇、清太坪镇36个村进行扩大试点,其它乡镇也相继确定了2个试点村,截止到5月底,全县已启动201个村的林改工作,有78个村、625个组完成外业工作。通过先行试点,典型引路,扩大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荣获全州林改工作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全面推进林改工作积累了经验,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
但从前阶段林改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进展缓慢。5月份,州委、州政府督查室来我县督查林改工作时,指出我县林改最大的问题就是进展缓慢。目前,全县完成任务量还不足10%,若不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在年底完成80%的确权发证任务将是一句空话。二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乡镇、村对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识还不到位,思想有顾虑,担心出乱子,以至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三是领导力度不够。少数干部在前阶段林改工作中职责不明确,认为林改工作只是林业部门的事,导致对林改工作支持不力。四是群众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一些乡镇农民对林改政策不甚了解,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群众广泛参与支持林改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厚。五是技术力量不够。我县山林面积大,在全州排第三位,而能够参加林改的技术人员还不足50人,无法保证林改工作的进度。六是勘界确权质量不高。林改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国家、省、州都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我县在林改前期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地方,比如表格填写不规范,“四至”描述不准确,接界人签字由一人代签或没有签字等情况。七是毗邻界线认定难度较大。因我县位于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接界,北边与神农架林区接界,东边与宜昌地区接界,界线认定上往往争议较大,需要与接界的省、县、乡镇人员共同上界,组织协调难度大。同时,县内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界线也需相关部门协作,短时间内难以认定,影响了林改工作进度。
二、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日会战活动,确保完成全年林改的目标任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讲话
同志们: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机制,对于构建山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是全县重点林区之一,是林改的重心区域,林改成败直接关系到全乡各方面的发展。在全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乡党委、政府决定召开全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省、市、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安排部署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依托热区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发展机遇,稳步推进,确保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
下面,结合我乡林改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林改试点经验,面对现实,团结一致,进一步坚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党在农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其地位和作用不亚于过去任何一次社会变革,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乡当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依托热区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稳步推进××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乡造林和林林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县是一个山区县,林地资源丰富,“八山半水分半田”,全县林业用地266.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8%,人均占有林地4.7亩,远大于人均耕地面积。近年来,我县林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林业的潜能远未发挥出来,丰富的山地资源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应有的财富,相当一部分农民只能守着大山受穷,如何解放林业生产力,把林地资源盘活,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当前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作为全市集体林改的试点县之一,我县从20*年4月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截止今年6月底,完成了县乡两级13个村林改试点工作,7月份全县全面推进工作已经展开,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顺应发展规律、顺乎农民意愿、合乎农村实际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解决好为什么改的问题
我县的林业产权的演变和全国各地基本一样,经历了20世纪的分山分林到户、农业合作化山林入社、山林集体所有、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和“两山合一”(自留山、责任山合并为家庭经营山)四个历史阶段,反复的变迁使山林产权关系逐渐模糊,林农对山林逐渐失去了拥有感,尤其是1985年实行的“两山合一山”政策于*年到期后至20*年是我县农村林业政策空档期,政策间断时间长达7年,再加上搬迁户、死亡户遗留下来的山场、山林管理比较混乱,存在很多隐性的林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些村甚至自行制定了一些与上级政策不相符的管理办法。集体林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林业产业发展缺乏动力,严重影响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启动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次以林地权益为核心的森林资产权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是从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建设上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全面落实林业产权的综合性改革。
从我县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乡镇和试点村高度重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干部积极、群众拥护,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对这样重大的改革,人们难免有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忧,不敢改、不愿改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人认为,经过林业“三定”,山权林权稳定了,责任山确定了,自留山分到户了,没有必要再搞什么改革;也有的人认为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太大,林权纠纷多,矛盾复杂,有畏难情绪;还有的人担心,把集体林权落实到户会引起新的一轮乱砍滥伐,甚至将落实林权看成是瓜分公共资源的最后晚餐;还有少数年龄较大的村干部,有“船到码头车到站”之感,懒得站好最后一班岗,缺乏动力,不愿林改。对于这些疑虑和担心,我们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高度,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广大干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切实把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此后,在中央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又多次提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林业得到加快发展、生态得到有效保护。这是中央在正确把握林业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和改革试点地区经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符合山区林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要标志的改革。耕地和山林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村最敏感、最重要,与农民利益最密切的生产资料。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定把耕地落实到农户,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林业生产责任制落实还不到位。我县67.8%的土地为林业用地,其中,有集体林地259.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7.1%,集体林业用地占有绝对比重。大量事实表明,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不到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就是不完整的,改革也是不彻底的。因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林业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又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林业领域的丰富和完善。
林权制度改革会讲话一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标志着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在全省即将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际,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从战略全局高度,率先在全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区介绍了林改试点的成功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项金如副主任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王书记下面还将作重要讲话。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化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要性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和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广大林农的基本利益、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市是林业大市,80%的土地是山场,70%的人口在山区,集体林地占有较大比重。改革开放后,通过开展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扩大林业经营自主权和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但由于部分集体林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流转不规范、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明确等原因,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的集聚,导致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为此,必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改革,才能有效消除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只有改革,才能有效释放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生产潜力及调动其他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双重属性和林业的多种功能;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保持林区的稳定;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
这次林改不同于以往历次林业改革,它是一次对以林地权益为核心的森林资源资产权益进行进一步明确,是从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建设上的综合性改革,是从明晰产权关系入手,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给予林农真正意义上的物权改革。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林权制度改革的依据、范围、目标、任务等基本问题。
区县林权改革考核情况报告
按照淄考发〔2010〕1号文件和淄考办发〔2010〕19号批复要求,1月5日到10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5区3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核组织
为做好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度考核工作,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准备,周密组织,一是制定了《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改革考核细则》;二是下发了《关于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对考核内容、方法、要求做出安排部署;三是市林业局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考核工作。
二、考核方法
考核采取区县自查和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区县自查。各区县对照《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改革考核细则》规定的项目和内容,对本区县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自查,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并自查打分。
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平安乡共有林地和宜林荒山亩,涉及5个村32个社,3047户,其中部分林地主权不明晰,经营主体未落实,影响了林木经营管理和林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上级政策,现对集体林权制度实行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党在农村中的一项重大改革,为切实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根据县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平安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对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乡政府决定成立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农村林权制度改革论文
马峰村位于嘉禾广发乡西北部,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564户3000余口人,现有水田1300亩、旱土1800亩、山林6100亩。大集体时代,该村曾是嘉禾林业的一面旗帜,是嘉禾重点油茶林基地之一。责任制后,山林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村民小组经营的集体林地,占80%,二是由农户自行经营的自留山,占20%。随后,由于长期山林产权不明,经营机制落后,林业生产严重倒退,“有人砍树无人还林,有人摘果无人护林”现象十分突出。到2000年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以组经营的4000多亩油茶林陆续被烧光。从2002年起,马峰村按照上级林业改革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有序对林地、荒山有偿流转,走出了一条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活跃林地流转、大户承包规模经营的好路子。
2002年10月,村民李华、李知春、李井元等3人,通过公开竞争承包租赁取得了被山火烧光的1000亩集体油茶林地的经营权20年。当年他们就投入30余万元对林地进行垦复、林道修整,随后几年通过公开投标又陆续与有关村民小组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取得有关林地的经营权。目前李华等三人承包经营该村林地荒山5000余亩,其中已种植桉树3100亩、种植国外松800余亩、种植风景林400亩。
一、马峰村林地流转的做法
1、组建班子,制定规划。在广发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该村组建了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林地流转专门班子,并结合马峰村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县林业局及时下派工作人员搞好技术服务,协助勘测规划。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工作班子始终把政策宣传、发动群众放在首位,采取发公开信、逐层开会、印发资料、刷写标语,办专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加林改。同时,还与有意向承包租赁的本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广泛联系,向他们传达林改精神,真正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林改氛围。
3、全面调查,摸清底细。坚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一是摸清村级土地面积和耕地、林地、荒山面积和原有山林管理情况;二是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各组各户人口、家庭劳力、需林地流转的面积和林权证发放情况;三是收集对村组集体山林流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