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02:47: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岭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岭南

岭南古建筑文化探讨

摘要:岭南古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寄托。其建筑技术及工艺是人类的知识魁宝,同时对后人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先从岭南古建筑的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展开论述,并从园林艺术、装饰艺术、建筑风水、文化交融四个方面来阐述其蕴含的文化价值,研究岭南古建筑的现状与其遭受的文化冲击,为岭南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寻道路。

关键词:岭南古建筑;传统建筑;文化价值

1文化背景

1.1自然环境特征。岭南是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了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省部分地区,北依南岭,南靠南海。而在唐代以前,中原地区的居民对岭南地区的情况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再加上南岭重岩叠嶂的地理环境,岭南人难以跨越南岭进入中原地区,使岭南地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域。正是这种独特地理条件,使得岭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但却有利于岭南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及民族文化的沉淀,从而孕育出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是形成岭南古建筑种类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岭南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雨水充沛、原始森林茂密且常受台风吹袭。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建筑需具备通风、隔热、防潮、防腐、防虫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都非常注重建筑材料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这体现了富有智慧的岭南人为了守护家园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的精神。1.2人文环境特征。岭南先人属于百越民族,自秦代统一以后,岭南地区开始大规模地融入了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岭北汉文化。直至明代,由于朝廷的政治波动和地区的自然灾害,大量官员和厌倦动荡的中原人迁徙到岭南地区,因此带来多种外来建筑文化。而当时的岭南建筑文化较为落后,对于外来文化几乎是全盘接受,也间接的把不同的建筑文化融合在一起。从明清时期开始,岭南地区开始大兴土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这段时期里建造的建筑,开始融入北方特色文化,逐渐形成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城市景观建筑相继被兴建,其中著名的岭南古建筑有镇海楼、振成楼、岭南第一楼等。在岭南地区,百越民族传统民俗众多,其最为突出的是迷信巫术、崇拜神灵。也正是这种民族风流,使得岭南庙宇建筑繁杂。移民种族群居,严格保持原有的宗族文化与血缘关系,使得宗祠建筑遍及城乡。岭南地区的本土建筑文化在与外来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逐步形成反映岭南建筑风格的岭南建筑文化。

2发展历程

岭南古建筑的发展历经两个发展阶段。2.1第一阶段。此阶段中,岭南古建筑以明清的岭南书院和祠堂建筑为代表。岭南古建筑文化在这个时期已经极具地方特色,建筑的布局愈发成熟,建筑种类也逐渐多元化起来。其中以岭南建筑装饰精致著名,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建筑是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以聚贤堂为核心,六院八廊犬牙交错,进深三进,大大小小共19座单体建筑青云巷相隔开且各自独立又联系紧密。而陈家祠还将不同风格的工艺品广泛采用在厅堂、偏间和厢房等建筑中作装饰物,反映了岭南居民的闲情逸致和生活追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大气磅礴,格局紧密联系,井井有条,享誉中外的陈家祠,无愧是岭南古建筑装饰艺术上的一朵奇葩。2.2第二阶段。该阶段的岭南古建筑以清代末期的西关大屋、镬耳屋和结合西方建筑文化的骑楼建筑为代表。这个时期的岭南古建筑已经初步融入现代建筑的风格,并在保留岭南古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加入了适应岭南地区气候的建筑结构,例如青云巷、天井、满洲窗等。而这些符合建筑物理且极具岭南特色的建筑结构,在现代建筑中仍有广泛应用。以供富商巨贾居住的西关大屋为例,建筑沿中轴线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高耸的外墙起到了遮阳的作用,避免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室外设有青云巷,室内设有冷巷,此建筑结构符合伯努利定律和文氏效应,可以引入自然风。自然通风的问题得到了改善,而针对房屋过度密集设立的天井起到了良好的采光效果。室内装饰清幽典雅,如满洲窗,木雕花饰,槛窗等,极具岭南韵味。

查看全文

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分析

[摘要]岭南客家山歌的优点就是能够让听众从中听出来歌唱者的情绪变化,它以动人优美的旋律著称,而且在岭南客家山歌中加入了形象的歌词描绘,让其更加富有内涵。岭南客家山歌主要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歌者的情感,同时加上简明的歌词,让山歌变得更加委婉动人,这是许多人喜欢岭南客家山歌的最大原因。

[关键词]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

一、岭南客家山歌概述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歌曲作为最主要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欢迎,尤其是更加接地气的岭南客家山歌,更能够用淳朴的声音打动人心。新山歌、革命山歌、叙事歌、杂歌等不同类型的山歌体现出了不同地区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品质,岭南客家山歌的表现形式也同它的种类一样丰富。[1]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人口数量较多,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客家省,广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以前。有关资料记载,从数百年前开始,许多客家人因为各种原因从外地迁移到现在的广东地区,由于他们与广东地区本土人在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因此就以客家人自称,以此区分外来人与本地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些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华民族一道靓丽的风景。岭南客家山歌严格来说是传承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民歌,其中重叠、双关、赋比兴等表现手法都完好地继承了下来,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其他不同的元素,让岭南客家山歌变得更加具有特色。[2]在古代时期,大量人口的南迁形成了现在广东地区的客家人,可以说大多数的岭南客家人都是中原子女的后代,所以岭南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岭南客家人最为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这种特色语言是在长期的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与岭南客家人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够反映岭南客家人在数百年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能够反映出岭南客家人的淳朴民风。

二、岭南客家山歌特点

岭南客家民谣中的九腔代表着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九种不同的口音,这些不同的口音经过了岭南客家人的糅合,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而十八调则代表着在岭南客家民谣中所运用的声韵,包括了七个仄声韵以及十七个平声韵。岭南客家山歌的特点较多,主要有几下几种:第一,音调起伏较小,整体节奏平稳;第二,岭南客家山歌整体讲究循序渐进;第三,岭南客家山歌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总的来说岭南客家山歌的唱法较为自由,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种类的山歌,包括五句板山歌、叠板山歌、快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正版山歌等等[3]。岭南客家山歌的民间艺术气息较为浓郁,其歌词相当简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描写烘托出高雅的意境,而且岭南客家山歌的结构简单,内容并不复杂。常见的客家山歌一般都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岭南客家山歌歌词虽少,却讲究一个押韵,句与句之间要对仗工整,韵声契合才行。在岭南客家山歌歌词中还能够见到多种表现手法,其中赋、比、兴是最为常见的,在种类不同的山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岭南客家山歌曲调优美、歌词简明、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岭南客家山歌的整体旋律较为平缓,音调的变化讲求循序渐进,很少会出现跳级。而且在岭南客家山歌的曲调中都会掺杂一些倚音、滑音、颤音,让岭南客家山歌的曲调更为曲折委婉。虽然岭南客家山歌分为多种类型,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岭南客家山歌都是以简洁、优美的旋律著称,在一曲终了的时候都会以相差无几的腔板结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追捧[4]。由于地区的不同,各地区岭南客家人生活习惯上会有一些小小的差异,而岭南客家山歌在发展过程中会融合不同的元素,包括韶关新丰山歌、陆丰山歌、惠阳山歌、连平山歌、河源山歌、兴达石马山歌等。岭南客家山歌的创作较为自由,没有刻板的曲调变化规定,所以在歌曲中运用的节拍也较为多变,常见的四一拍、八五拍、四三拍、四四拍、四二拍都是其节拍多变的表现。而且岭南客家山歌的节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能够和旋律引起共鸣,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变换节拍。类戏曲“流水版”型、节奏自由类说话型、节奏交替出现型、乐句末任意延长型、流畅轻快叙事型、“前紧后松”型、规整明快型等都是岭南客家山歌中常用的节奏,这些不同类型的节奏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整体偏向于轻快、明亮、自由[5]。很多的山歌都是人们在劳作、休憩时随口唱出来的,所以岭南客家山歌的节奏都比较不拘一格。曲调与歌词共同构成了朗朗上口的岭南客家山歌,其结构明朗,一般都是把整首岭南客家山歌分为几个不同的乐段,每一个乐段都是由两个或者四个乐句组成,虽然也偶见三五句的,但是其创作条件较为苛刻,对岭南客家山歌的对仗要求较高。其次就是岭南客家山歌的结构中都会加入一些诸如衬词、引子等其他元素,来提高岭南客家山歌的整体效果。结语经过无数人数百年的积累,岭南客家山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地区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体现。

查看全文

品牌设计角度岭南文化视觉符号研究

摘要:岭南文化是岭南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化为品牌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该文从品牌设计角度出发,对岭南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探究品牌设计对岭南文化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岭南文化视觉符号进行提炼研究,并以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木版年画等为例,将品牌设计加入岭南文化视觉符号,不仅增强了品牌的文化内涵,还彰显了品牌个性。

关键词:品牌设计;岭南文化;视觉符号

提炼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澳门与香港五大区域。这些地区具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此外,岭南地区具有十分密集的河网,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实力雄厚,是一个具有本地特色,集美景、美食、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区域。相似的地理、人文环境,使这一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对这一区域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觉符号进行提炼,并将其运用于品牌设计,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展示、交流和传承,而且能促进品牌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岭南文化与品牌设计

1.岭南文化的内涵岭南文化是岭南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渗透社会的诸多领域,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岭南建筑、木版年画、粤剧等颇具岭南特色的艺术门类。这些均体现了岭南文化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岭南文化的发展史就是岭南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历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具有新的特征。以岭南建筑为例,其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吸取北方建筑与江南建筑的特色,将建筑艺术和人文精神融合,从而使这些建筑产生了崭新的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这种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使岭南文化历久弥新。

2.品牌设计对岭南文化的促进作用(1)广泛传承技艺,促进文化展示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口头传颂和媒体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品牌设计是促进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重要途径。品牌设计需要依托实物,实物由具有传统技艺的人创造而来,因此,在岭南文化的传承中,技艺的传承不仅促进了文化展示,而且对品牌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岭南文化中,武术文化、木版年画等项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防止这些文化消失,对其技艺进行广泛传承势在必行。制作工匠或大师亲自开门收徒,倾心相授,传承匠心,将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传递给下一任继承者,通过代代相传,促进了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搭建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岭南文化中有许多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设计师要在立足品牌设计的同时,从文化视角出发,整合企业品牌资源,学习国外的设计风格、设计理念,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保留岭南文化精髓的同时,兼容并包,使岭南文化具有国际风范,走在时尚前沿、走向世界。

查看全文

小议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

摘要:介绍了岭南园林的类型,论述了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并以珠江公园为例进行了岭南园林的实例分析,以期为岭南园林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岭南园林;类型;园林文化;造园手法;实例分析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1,2]。

1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2岭南园林文化

查看全文

岭南文化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精神水平与物质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群众对包装物品的精美程度也有了全新的高度与认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现代包装设计更是收到了诸多民族因素与传统设计元素的影响,特别是岭南文化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而言影响更是深远的。本文结合岭南文化对于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展开研究与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岭南文化;现代包装设计影响;探讨

新时期下的现代包装设计,不仅要充分融合社会的发展形势,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来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同时也要提升个人认知与专业理念的转变来实现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延伸与创新,为提升整体设计水平与设计质量提供保证。而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更是为新时期下的现代包装设计带来了诸多影响。下面就来结合实际经验展开讨论。

一、岭南文化的含义

地域上来看,岭南文化主要分为桂系文化、珠江系文化以及海南文化三大板块。其中又主要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为先导,通过多年的演变目前已经成为了岭南文化的主体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岭南文化对于哲学、政治、学术、经济、艺术、工艺以及生活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岭南文化更是乘借高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为先驱者,为全国的文化复兴、经济复苏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特别是在进入本世纪以来,岭南文化在新文化时期的作用下更是搭乘着粤式生活、粤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格局,对于整个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更是有着独具创新的认知。

二、岭南文化对于现代包装设计的作用与现状

查看全文

岭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继承和发扬。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分学段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的人物故事背景和充满艺术性的人文视角下所传承的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俗文化等贴合地方生活,也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需求。幼儿教育过程中将岭南文化独特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征、核心价值理念等植根于幼儿的精神血脉,成为幼儿成长的文化素养和品质塑造的基石,可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拓幼儿园本土课程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来实现。

一、挖掘岭南木偶戏课程文化的意义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木偶戏不仅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还是个国际性的剧种,许多国家、民族都有将木偶戏引入幼儿教育的先例。例如伊朗研究者在德黑兰的十所幼儿园开展利用木偶表演来开展无烟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训练儿童了解吸烟的危害和自我照顾;巴西圣保罗东区的一间日间托儿所使用木偶剧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研究者以伯克利木偶访谈的形式对幼儿的心理症状进行研究;用阅读疗法和木偶疗法相结合增加学龄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当下,东西文化的融汇、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激增都使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国学热的兴起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园的课程是奠基课程、教育的开端、启蒙性的课程,传统文化中晦涩难懂、背诵念经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而充满岭南风情的地方木偶戏作为传统戏剧艺术,除音乐、舞蹈、故事背景外,还将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融汇其中。木偶戏经过历史的沉淀,所甄选下来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既体现岭南人民勤劳、勇敢、务实、开放、兼容、乐观等个性特征,又向幼儿传递了岭南人民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更建立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将岭南木偶戏汇编到幼儿园本土课程中,让幼儿在成长中体验和领会岭南文化的精髓,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有效整合。岭南木偶戏来源于生活,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表达语言、背景音乐等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幼儿对外部事物的观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建立起感知认识,再对事物与生活的关联来进一步获得价值取向,从而逐渐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以岭南木偶戏来构建本土文化课程中要对收集的岭南木偶戏资源分类整合,将成人化的部分进行重构,将人物角色替换成动物或少儿形象以增强代入感,同时故事内容精简且有教育意义,便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合理的筛选和改编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岭南木偶戏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本土课程系统、科学的开发。(二)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环境创设。岭南木偶戏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不仅仅在于本土课程的教授,环境的创设也至关重要,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到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既能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岭南文化精髓,又有助于幼儿的性格塑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1.环境的布置岭南木偶戏融合了音乐、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多种要素,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形式的环境创设。首先,根据幼儿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将木偶外形丰富的色彩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配以对应的音乐或语言描述。其次,在场景布置的设计上应当注意贴纸和陈设物相关故事的层次和完整性,驳杂的人物形象容易让幼儿产生混乱的认知体验。最后,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的教学主题对贴纸和陈设物进行替换或变更,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幼儿对木偶戏的兴趣,从而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2.活动区的布置为便于幼儿进一步体验岭南木偶戏的魅力,将幼儿园的岭南木偶戏体验区设置为以下区域:阅读区:以手工绘本为主要读物,辅以角色卡片。让幼儿对岭南木偶戏形成初步的认知,获取岭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后续活动提供先行体验。美工区:以木偶制作、涂色为主,辅以衣物制作、编织。让幼儿进一步接触岭南木偶戏的核心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木偶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在参与木偶的制作过程中,让幼儿产生人物角色的代入感,从而产生对岭南木偶戏的兴趣和感知。角色区:利用手工区制作的木偶,通过绘本中的先行体验,观看或参与表演。引导幼儿根据绘本来进行设计角色、让幼儿选取喜欢的角色、汇编故事剧本、幼儿角色扮演,形成角色的社会化具现获取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科学区:以视频普及岭南木偶戏的传承与现状,让幼儿获知岭南木偶戏的起源、发展与困境。游戏区:以玩偶、手工制作、涂色、绘画等综合形式,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具有自我特征的人物形象,以岭南木偶戏的形式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探索,获取对社会不同角色的认知和构筑初始的世界观、人生观。(三)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主题活动实施。在岭南木偶戏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中,应当切合幼儿个体发展规律,探索和开发出一系列以岭南木偶戏表演为核心,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语言发展、艺术陶冶、健康习惯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活动创设中,岭南木偶戏的引入内容与方式尤为关键。在学期初,木偶戏的专题表演、木偶戏艺人的专题访谈、木偶戏的历史探究等一系列活动都有助于幼儿近距离地接触到木偶戏。下一步再参与木偶戏相关的环境创设,制作彩纸、贴纸、手工绘本、木偶人像等,摆放、粘贴各种手工制品来美化环境,用手工制品模仿艺人对岭南木偶戏的表演,再到幼儿游戏活动中即兴创作剧本进行互动,最后将幼儿园接触到的岭南木偶戏文化传递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分享,展现岭南木偶戏的独特魅力。在相关的主题活动中,从观看表演到近距离的手工制作,再到环境创设、模仿表演,最后的自我构建和与家长的互动表达正是对岭南木偶戏文化的认知逐层递进发展的过程。

三、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反思

查看全文

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论文

【摘要】本文在查阅大量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一时期的岭南医学文献具有承前启后、注重实践、形式多样、临床分类清晰及引进自然科学成果等特点,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岭南医学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医文献岭南医学特点民国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素问·异法方宜论》就认识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所聚也”。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群,由于生活习惯、人群体质的差异,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证候和防治方法有其特殊性,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医家风格和医疗特色。岭南医学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建成于1924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的基础,该校所收藏的民国时期岭南中医文献比较齐全,这部分藏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岭南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近年来在整理这部分藏书的同时,总结了这一时期岭南医学文献的特点。

承前启后,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民国时期,中医著述沿自清代以来的特点,重视对古典医籍整理研究,并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对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籍,不是原本照搬,而是经过系统整理及收集后世各家之说而予以补充,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如陈伯坛的《读过伤寒论》林清珊序云:“仲景书必跳出旁门可读,……先生收回唐宋以后之原书还诸仲景,而仲景不亡。其编曰《读过伤寒论》,不读则拾人牙慧,……是书乃伤寒论之文谰,先生即张仲景之书记,两本书若作一本读,则此解如蔓藤,觉有伤寒论为之前,是书宜今亦宜古。”[1]在近代教育体系确立之后,以一部经典、一家注疏作为教材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必须适应发展需求,将中医典籍的研究与新式教育体系相结合。对中医理论不仅作系统的整理,而且联系实际,去粗取精,进行发挥和提高。如卢朋著的《药物学讲义》务在“博取众说,去其重复,撷其英华,发挥药性之本能,提挈药用之纲要,……又益以各种医书,补其未备,旁及西说,作借镜焉”[2],尽量采用各家之长,以启迪思路。

查看全文

林则徐 岭南文化 学术尊严

90年代又见文化热:文章多,会议多,名目多(中西文化、中国文化、地区文化、校园文化……乃至饮食文化),会长也多。五彩缤纷,目不暇接。是喜是忧,众说纷纭。但方家杰士大概都会同意,培育正常的文化学术环境,让人们自由评点,放言争议,必当有助于激浊扬清,百舸竞进。

笔者不敏,近年涉足文化讨论,亦有一二感慨。野人献曝,略抒所见。窃以为治学尤其是治史必须有根有据,切忌信口开河。大哉文化,亦不妨由两件小事略窥其秘。(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林则徐纪念馆《前言》风波说明什么

翻开3月28日《光明日报》,第二版头条以“展出面积缩小,《前言》错讹频出,不该如此整修林则徐纪念馆”的大字标题登出一条该报的专讯。一口气读完,可令我吃惊和苦笑不已。

请先看看《前言》如何“错讹频出”:

“展厅《前言》约300字,差错至少10处以上。《前言》中数字大写与小写混用,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前言》中的差错以‘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一句为最。这句林则徐名言原文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辞海》对夷字解为外族或外国人。林则徐的名言体现了可贵的开放思想。把‘夷’错为‘敌’,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查看全文

小议岭南园林设计文化艺术特色

摘要:介绍了岭南园林的类型,论述了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并以珠江公园为例进行了岭南园林的实例分析,以期为岭南园林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岭南园林;类型;园林文化;造园手法;实例分析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二、岭南园林文化

查看全文

岭南文化资源在高职德育的运用

摘要:本文根据岭南文化开放与兼容、开拓与创新的鲜明特征,论述了岭南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开发,并基于此,分别从学科建设、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三个维度,提出了岭南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运用路径。以期利用独特的岭南文化,引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岭南文化资源;德育;开发;运用路径

广东位于岭南地区,而岭南文化是基于土著南越文化,将中原文化作为主体,同时汲取其他各族与地方文化的精髓,经历几千年的整合、改革、交汇以及升华而逐渐形成的特色区域文化。岭南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内陆农业文明与沿海地区商业贸易文化交融的成果,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广东当地的高职院校来说,运用自身先天的地理优势,充分将岭南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有利于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从而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这对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岭南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有效开发

(一)开放与兼容。岭南民间风俗文化对内先后共经历了四次移民,对外从汉朝起就接受了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文化,这让岭南民间风俗文化具备了与众不同的内核,赋予强大的包容性,铸造了岭南文化显著的开放与兼容性特点。对于各地高职院校来说,面对这样复杂的多元理论,想要实现教育特别是德育基础理论课程的积极功能,就需要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文明体现出来的是文化,它的价值取向与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对此,文化素养以及文化价值理念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与核心。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只有依托文化这一有效载体才真正具有意义,德育教育事实上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而文化教育需要依据特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超越特定知识迈向另一个精神思想境界。文化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文精神建设,人文的根本意义首先应是人学,即人自我反思、自我审视之学。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作用中的充分发挥,正是利用不同地方文化来实现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积极能效,不仅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和提高广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有效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强劲动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1]。(二)开拓与创新。岭南文化的诞生及发展,和历代移民的印记密切相连。岭南文化实际上属于一种移民文化,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开拓与创新,从汉朝起就对东南亚、美洲以及欧洲等国家展开了贸易往来,这使得岭南文化具有了海纳百川的不凡气度。漫长的中原移民以及对外贸易历史构成了岭南独特的民俗文化,它基于古代南越民族文化,融合了中原与西方文化的特色内核,逐渐具有了强大的包容性和接受能力,对新鲜事物极其灵敏,可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对源自四面八方的不同文化元素缺少良好的整合力,导致岭南文化形成了多样品格。在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意味着第三次浪潮即将掀起,生活在创新社会中的人们,因中西两国社会体制从原有的对立转变成了相互包容,传统与先进价值观在不断撞击中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过去的理想、信仰以及信念均面临着巨大挑战,部分人开始丧失了坚定的信念与信仰,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德育在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并利用岭南文化的海量资源,强化历史文化教育,挖掘岭南文化,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切实做好文化典故整理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对外文化互动,汲取其他国家先进文化成果,以此来提高岭南文化的综合影响力。从个体精神内涵层面上看,建设精神家园的本质是构筑人们信仰和理想信念,德育作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阵地,主要宗旨是积极帮助人们确立科学合理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探寻人生的真正意义,关注发展目标,解析生命价值,从而有效培养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2]。

二、岭南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运用路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