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02:26: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零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零基预算研究改革论文
摘要:根据零基预算在我国中部某财力紧张省份的实施情况,该文发现,2000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开始推行的零基预算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预算框架,基本的预算框架是一种控制预算。在控制预算的框架内,零基预算主要被运用于专项经费的决策。即使在该领域,由于财力紧张、政治体制的制约等因素,零基预算并没有改变预算过程和结果。
关键词:零基预算;预算过程;预算结果
传统预算模式是一种基数预算,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预算拨款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预算基数的形成和增量的决定都主要是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所以,预算决策的理性程度就比较低,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基数的存在,使得公共预算很难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理性预算改革。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ing,ZBB)就是这样一种改革。从理论上讲,零基预算要求政府支出机构每年都为它的全部预算进行辩护,预算基数不再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个预算年度进行预算决策的基础。因此,这种预算模式被称为零基预算〔1〕。虽然零基预算在美国的实施并不成功〔1〕,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对许多国家的预算改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验零基预算,如海南、湖北、安徽等〔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预算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目前,无论是国内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主流的观点都将零基预算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模式。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什么采用零基预算?他们的零基预算是不是真正的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否改变了地方政府的预算过程和预算结果?现有的文献主要探讨零基预算的理想形式、实施零基预算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而很少关注零基预算在真实世界中的实施情况。最近,黄佩华等人调查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发现零基预算的影响范围很小〔3〕。但是,零基预算并非这一研究的重点。马骏和叶娟丽调查了我国某省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发现零基预算的实施并不理想。不过,由于篇幅限制,他们没有全面地总结调查发现〔1〕。总之,在现有的文献中,没有一项研究全面和系统地调查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目前,零基预算在我国地方政府已经推行多年,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预算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此,2003年8月本文的研究者在我国中部某省(以下简称A省)调查了该省的省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
一、研究设计
由于A省在1993年就开始引入零基预算,因此,它无疑是一个调查零基预算的最佳选择。本文的研究者在A省访谈了12个部门,包括19个预算官员,主要是财政部门、各个支出部门和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预算官员(参见访谈附录)。虽然A省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将零基预算引入预算过程,本文主要研究A省采取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2001年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零基预算并没有系统和全面地实施。首先,在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预算编制主要是采取财政部门“代编预算”的做法,各个部门并没有真正参与预算编制。即使零基预算已经被引入,其运用范围也主要局限在财政部门,而对部门的支出决策没有影响。其次,在部门预算改革前,财权非常分散,在财政部门之外,除了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门等拥有资金分配权之外,由于预算外财政的膨胀,各个部门都对自己掌握的预算外资金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这意味着,财政部门以及它所强调的零基预算并不能影响和控制这一部分资金的分配。2000年以来在地方一级开展的部门预算改革为零基预算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因为,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且强调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各个部门的预算。该省财政部门这几年下达的部门预算改革文件都明确要求各个部门运用零基预算编制部门预算。
本文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于预算过程的调查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由于中国的政府预算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政府部门的预算官员一般都不愿意接受比较深入的访谈,尤其是那些旨在评估他们的改革成效的调查。所以,在中国进行预算调查,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首先必须能够“进入”,并建立信任关系,其次必须选择恰当的访谈策略。为了能够进入政府部门调查并建立信任关系,本文的研究者主要利用各种熟人关系进行调查,并承诺不透露调查省份的名称和被访谈者的姓名。在访谈中,为了获得关于零基预算在该省实施的真实信息,本文的研究者对被访谈者隐瞒了本文研究的真实目的,即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一项关于零基预算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者只是告诉被访谈者这是一项关于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性研究,目的是了解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情况。所以,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要求被访谈者回答一些关于部门预算的“开放性问题”,例如,请谈谈所在部门的部门预算改革情况,他们是如何决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等等。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访谈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访谈者都会自动地介绍零基预算在他们的部门是如何运作的(事实信息)以及他们对于零基预算的看法和意见(观点信息)。只有当被访谈者没有自动地谈及零基预算的时候,本文的研究者才直接就零基预算提问。此外,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没有使用录音设备。本文的研究者采取的办法是,在访谈中,记下关键的用语、数据和观点;每次访谈完成后,马上进行笔录。这种办法虽然不能保证访谈记录的完全性,但是,它有助于消除被访谈者的疑虑,鼓励他们透露更深入的信息。
零基预算过程设计发展思考
摘要:根据零基预算在我国中部某财力紧张省份的实施情况,该文发现,2000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开始推行的零基预算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预算框架,基本的预算框架是一种控制预算。在控制预算的框架内,零基预算主要被运用于专项经费的决策。即使在该领域,由于财力紧张、政治体制的制约等因素,零基预算并没有改变预算过程和结果。
关键词:零基预算;预算过程;预算结果
传统预算模式是一种基数预算,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预算拨款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预算基数的形成和增量的决定都主要是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所以,预算决策的理性程度就比较低,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基数的存在,使得公共预算很难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理性预算改革。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ing,ZBB)就是这样一种改革。从理论上讲,零基预算要求政府支出机构每年都为它的全部预算进行辩护,预算基数不再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个预算年度进行预算决策的基础。因此,这种预算模式被称为零基预算〔1〕。虽然零基预算在美国的实施并不成功〔1〕,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对许多国家的预算改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验零基预算,如海南、湖北、安徽等〔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预算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目前,无论是国内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主流的观点都将零基预算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模式。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什么采用零基预算?他们的零基预算是不是真正的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否改变了地方政府的预算过程和预算结果?现有的文献主要探讨零基预算的理想形式、实施零基预算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而很少关注零基预算在真实世界中的实施情况。最近,黄佩华等人调查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发现零基预算的影响范围很小〔3〕。但是,零基预算并非这一研究的重点。马骏和叶娟丽调查了我国某省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发现零基预算的实施并不理想。不过,由于篇幅限制,他们没有全面地总结调查发现〔1〕。总之,在现有的文献中,没有一项研究全面和系统地调查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目前,零基预算在我国地方政府已经推行多年,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预算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此,2003年8月本文的研究者在我国中部某省(以下简称A省)调查了该省的省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
一、研究设计
由于A省在1993年就开始引入零基预算,因此,它无疑是一个调查零基预算的最佳选择。本文的研究者在A省访谈了12个部门,包括19个预算官员,主要是财政部门、各个支出部门和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预算官员(参见访谈附录)。虽然A省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将零基预算引入预算过程,本文主要研究A省采取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2001年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零基预算并没有系统和全面地实施。首先,在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预算编制主要是采取财政部门“代编预算”的做法,各个部门并没有真正参与预算编制。即使零基预算已经被引入,其运用范围也主要局限在财政部门,而对部门的支出决策没有影响。其次,在部门预算改革前,财权非常分散,在财政部门之外,除了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门等拥有资金分配权之外,由于预算外财政的膨胀,各个部门都对自己掌握的预算外资金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这意味着,财政部门以及它所强调的零基预算并不能影响和控制这一部分资金的分配。2000年以来在地方一级开展的部门预算改革为零基预算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因为,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且强调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各个部门的预算。该省财政部门这几年下达的部门预算改革文件都明确要求各个部门运用零基预算编制部门预算。
本文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于预算过程的调查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由于中国的政府预算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政府部门的预算官员一般都不愿意接受比较深入的访谈,尤其是那些旨在评估他们的改革成效的调查。所以,在中国进行预算调查,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首先必须能够“进入”,并建立信任关系,其次必须选择恰当的访谈策略。为了能够进入政府部门调查并建立信任关系,本文的研究者主要利用各种熟人关系进行调查,并承诺不透露调查省份的名称和被访谈者的姓名。在访谈中,为了获得关于零基预算在该省实施的真实信息,本文的研究者对被访谈者隐瞒了本文研究的真实目的,即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一项关于零基预算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者只是告诉被访谈者这是一项关于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性研究,目的是了解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情况。所以,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要求被访谈者回答一些关于部门预算的“开放性问题”,例如,请谈谈所在部门的部门预算改革情况,他们是如何决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等等。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访谈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访谈者都会自动地介绍零基预算在他们的部门是如何运作的(事实信息)以及他们对于零基预算的看法和意见(观点信息)。只有当被访谈者没有自动地谈及零基预算的时候,本文的研究者才直接就零基预算提问。此外,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没有使用录音设备。本文的研究者采取的办法是,在访谈中,记下关键的用语、数据和观点;每次访谈完成后,马上进行笔录。这种办法虽然不能保证访谈记录的完全性,但是,它有助于消除被访谈者的疑虑,鼓励他们透露更深入的信息。
我国零基预算改革论文
摘要:根据零基预算在我国中部某财力紧张省份的实施情况,该文发现,2000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开始推行的零基预算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预算框架,基本的预算框架是一种控制预算。在控制预算的框架内,零基预算主要被运用于专项经费的决策。即使在该领域,由于财力紧张、政治体制的制约等因素,零基预算并没有改变预算过程和结果。
关键词:零基预算;预算过程;预算结果
传统预算模式是一种基数预算,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预算拨款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预算基数的形成和增量的决定都主要是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所以,预算决策的理性程度就比较低,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基数的存在,使得公共预算很难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理性预算改革。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ing,ZBB)就是这样一种改革。从理论上讲,零基预算要求政府支出机构每年都为它的全部预算进行辩护,预算基数不再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个预算年度进行预算决策的基础。因此,这种预算模式被称为零基预算〔1〕。虽然零基预算在美国的实施并不成功〔1〕,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对许多国家的预算改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验零基预算,如海南、湖北、安徽等〔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预算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目前,无论是国内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主流的观点都将零基预算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模式。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什么采用零基预算?他们的零基预算是不是真正的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否改变了地方政府的预算过程和预算结果?现有的文献主要探讨零基预算的理想形式、实施零基预算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而很少关注零基预算在真实世界中的实施情况。最近,黄佩华等人调查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发现零基预算的影响范围很小〔3〕。但是,零基预算并非这一研究的重点。马骏和叶娟丽调查了我国某省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发现零基预算的实施并不理想。不过,由于篇幅限制,他们没有全面地总结调查发现〔1〕。总之,在现有的文献中,没有一项研究全面和系统地调查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目前,零基预算在我国地方政府已经推行多年,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预算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此,2003年8月本文的研究者在我国中部某省(以下简称A省)调查了该省的省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
一、研究设计
由于A省在1993年就开始引入零基预算,因此,它无疑是一个调查零基预算的最佳选择。本文的研究者在A省访谈了12个部门,包括19个预算官员,主要是财政部门、各个支出部门和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预算官员(参见访谈附录)。虽然A省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将零基预算引入预算过程,本文主要研究A省采取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2001年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零基预算并没有系统和全面地实施。首先,在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预算编制主要是采取财政部门“代编预算”的做法,各个部门并没有真正参与预算编制。即使零基预算已经被引入,其运用范围也主要局限在财政部门,而对部门的支出决策没有影响。其次,在部门预算改革前,财权非常分散,在财政部门之外,除了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门等拥有资金分配权之外,由于预算外财政的膨胀,各个部门都对自己掌握的预算外资金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这意味着,财政部门以及它所强调的零基预算并不能影响和控制这一部分资金的分配。2000年以来在地方一级开展的部门预算改革为零基预算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因为,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且强调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各个部门的预算。该省财政部门这几年下达的部门预算改革文件都明确要求各个部门运用零基预算编制部门预算。
本文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于预算过程的调查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由于中国的政府预算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政府部门的预算官员一般都不愿意接受比较深入的访谈,尤其是那些旨在评估他们的改革成效的调查。所以,在中国进行预算调查,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首先必须能够“进入”,并建立信任关系,其次必须选择恰当的访谈策略。为了能够进入政府部门调查并建立信任关系,本文的研究者主要利用各种熟人关系进行调查,并承诺不透露调查省份的名称和被访谈者的姓名。在访谈中,为了获得关于零基预算在该省实施的真实信息,本文的研究者对被访谈者隐瞒了本文研究的真实目的,即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一项关于零基预算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者只是告诉被访谈者这是一项关于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性研究,目的是了解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情况。所以,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要求被访谈者回答一些关于部门预算的“开放性问题”,例如,请谈谈所在部门的部门预算改革情况,他们是如何决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等等。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访谈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访谈者都会自动地介绍零基预算在他们的部门是如何运作的(事实信息)以及他们对于零基预算的看法和意见(观点信息)。只有当被访谈者没有自动地谈及零基预算的时候,本文的研究者才直接就零基预算提问。此外,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没有使用录音设备。本文的研究者采取的办法是,在访谈中,记下关键的用语、数据和观点;每次访谈完成后,马上进行笔录。这种办法虽然不能保证访谈记录的完全性,但是,它有助于消除被访谈者的疑虑,鼓励他们透露更深入的信息。
美术“零基础”教学实效分析
摘要:由于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科重新划分,美术学院对其招生方式的改变致使生源有了根本性变化,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出现了美术“零基础”的新状况。面对本科一年级的美术“零基础”学生,其基础教学模式既无法绕行,也无法照搬传统的模式,因此亟待新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以零基础教学两年来的实效为依据,梳理了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针对美术“零基础”学生的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一方面总结经验,希望以此为新的出发点继续深化教学研究,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这个探索方向提供其他的教学改革进行比对与参照。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学科建设;零基础;基础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建设逐步向体系化迈进,高等美术学院的教学伴随学科发展不断深入,基于学科视域的教学研究实践成为新的探索方向。在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是位列第13位的独立学科门类,美术教育作为一个老牌的专业归属在艺术学科的二级美术学科目录下。近年来依据学科调整,将原来在艺术学科门下属于1304美术学类的专业被划分至教育学科门下0401教育学类的艺术教育专业下。这样的划分使该专业的招生不再以美术专业考核为主进行录取,因而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出现了部分美术“零基础”的学生,即所谓进了美术学院才正式从零开始进行美术专业培训的学生。这无疑为美术学院本科一年级的专业基础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为从学院的顶层设计到一线教师都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学院因势利导顺应国家对高校规范与发展的同时,依托西安美术学院传统学科与专业的优势平台,结合实际打造出多学科与专业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符合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的新教学模式。经过被动调整与主动适应,逐步明确了艺术教育学院教学的目标定位,形成两大学科三个专业的基本构架,以教育学科的艺术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门类的音乐学专业交互组合、共建发展。更以自身的美术专业课程优势进行共享与优化,不断发掘出新的教学效益,使美术“零基础”的专业基础教学成为新的教学研究亮点。
教学要有的放矢,只有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精准实施的办法。调研发现美术“零基础”学生的优势在于:较高的文化素质——相对以前以专业为主录取的学生,此类学生以全国二本的文化分数线录取,高分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较好的文化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领悟能力及可塑性也较高,利于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理解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是人才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而其不足在于:缺乏最基本的专业训练——专业学习起步较晚,训练得少;缺乏对于美术概念的整体认知;对知识原理、技能掌握不足;审美赏析、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较传统生源有明显的落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转化不足成为西美艺术教育学院教学研究的聚焦点。这两年学院以调动学生的优势而凝练出具有引导性质的专业课程,有效开展教学,通过精心研发的课程让学生获得高品质的“第一口奶”,为其专业学习提供优质养分,为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艺术教育专业2019级秋季第一学期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设置,来具体了解突破“零”的教研思考及探索轨迹。首先开出具有引导性质的专业第一课《速写日记》。课程设计的初衷以“零基础”学生的文化课优势为基底,结合容易上手学习的速写方法,将文字记录和视觉表达融合为一,让学生以兴趣为突破口找到其表现方式。课程的具体内容为:1、对生活进行敏锐的观察并从中提取视觉形象进行图文并茂的记录。2、根据速写日记转化为创作训练,并书写500字以上创作文本。通过兴趣的导引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艺术的关联,建立了对于艺术世界的理解。教学开启了学生艺术观察、思考与表达的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该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速写和创作关系的把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借助文字发现与判断学生的特点,并因材施教使其从自己的角度形成对自然物象主动的视觉建构。正如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所说的:“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媒介。”
[1]作为艺术专业学习的第一课,课程让学生拥有了发现之眼,从而看到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第二个是强调动手实践的课程——《图形拼贴》。课程的设计匹配新时代视觉多语义环境的发展,选择美术史脉络由现代向当代转折的坐标点,承上启下为学生打开广阔而丰富的艺术视野,并鼓励学生运用和自身关联的图像方式进行多元化的表达,这种尝试对于视觉艺术的认知和拓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课程内容为:1、图形拼贴元素的选取要求介入现实生活形象,提取视觉素材在平面上组合运用,探索拼贴图形的多语义内涵。2、图形拼贴元素的创作再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诉求来提取视觉图形,主动使用视觉素材进行明确的视觉创作表达,书写500字以上创作文本。课程在广阔的历史人文背景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了审美的多维度;同时通过选取、剪切、拼贴等创造性的实践,提高了学生对视觉图形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扩展了图像的多元意义。可以说课程让学生在多次的修正与重塑过程中,不断突破和建构自我,产生了深入艺术腹地去探索的勇气和力量。第三个是特色赏析课程之一——《书法艺术》。艺术教育既是对人类文明历史的继承,又是对人类文明新的续书。[2]课程设计源于对文化自觉的思考及践行。众所周知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辉煌,还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书法书体对赏析、领悟其笔墨法度、审美情志;更是通过“书画同源”脉络的梳理发掘中国艺术的精义,并以此弘扬中国文化的价值。课程内容为:1、通过历史上优秀的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赏析,讲授书法的理论知识和审美观念,提升学生对中国书画乃至文化内涵的认识能力。2、通过对经典碑帖的临摹,使学生达到对书法品质的领悟、法度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书法表达能力。该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我们自身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并让学习成为参与国家文化建设的一种自觉行为,因为现在的学生作为未来工作在幼教、中小学教育及社会其他艺术教育层面的主力军,文化自信价值观的输出必然始于当下对其的播种与培育。我们知道,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全面的“人”。人的发展,就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即受教育者自身诸因素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3]因此美术“零基础”的专业基础教学的课程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非简单的技能提升。课程的设计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充分反映了教育教学贯穿的理念。首先,不能因为学生绘画基础差,就直接“喂鱼”来填饱他们,教学应当是“授之以渔”的理念。
虽然美术“零基础”生源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头脑里没有概念或是概念混乱,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较好,因此通过对其认知的提升,让他们理解“鱼”和自身的关系,并掌握“渔”的方法,靠自己去收获更多的“鱼”才更重要。“授之以渔”的过程其实就是提升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即“由理入道”——强调从理论认知出发,从学术高度去理解艺术的本质,从而充分指导学习实践。提倡由理入道的学习正是基于美术“零基础”学生的特点,比较符合他们的学习习惯。新课程设计强调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掘自我认知,激发自信心与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更主动、自觉地学习,使教学发挥出更多的效益。从以上三个课程分析中不难发现,西美艺术教育学院针对“零基础”的教学研究虽然是在新领域的探索,但它仍秉持了西安美术学院基础教学“博观约取”的学统建构理念。因为一个学院的学统建构与课程的学理研究兼具认识的高度和知识的广度,故而确保了“博观约取”的内涵品质。学生经过这些经典的熏习,转化成为自身素质的内核,成为促进其进步与提升的驱动力。因此,西美艺术教育学院面对学科建设中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不是空投的,它既有以承继优秀传统的借古开今,也有结合时代需求的与时俱进。他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优化的课程,把“零”视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生长点,实现对美术“零基础”专业基础教学的真正突破。
行政事业单位零基预算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大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加速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尽管零基预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零基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难点,探寻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零基预算改革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零基预算;改革;难点;对策
预算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预算编制与实施很大程度上调节着财政资金的收支平衡。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行,行政事业单位更是将预算编制与执行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零基预算作为良好的预算工具,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受现有行政体制与零基预算改革体制的影响,零基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准确,零基预算执行过于随意、进度缓慢、大量资金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无法应对新预算法给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为了缓解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经济环境下的财政资金和债务压力,以零基预算为突破口,加强零基预算改革,构建与行政事业单位实情相配套的零基预算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一、新经济环境下零基预算的适用性
近年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保障民生、脱贫攻坚、化解重要风险方面的资金支出压力,形成了新的经济环境,迫使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不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1]。而零基预算强调资金支出从零开始,摒除对往年预算的考量,强调以现阶段年度计划的实际情况为导向,结合具体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进行预算编制,以便将单位的资金真正用到急需、必要项目中,从而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这在新经济环境下是一种十分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更适用于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其一,零基预算能够有效缓解财政压力,均衡财政收支。当前,随着刚性支出的增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压力日趋可见,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预算编制,会让预算结果越来越大,加上各部门的预算比例都在增加,就目前行政单位的财政状况来说,难以满足自上而下的预算要求。但采用零基预算,优先将资金使用到必要、紧要、迫切可行的项目上,并对以往项目支出进行新的评审,砍掉不合理的项目,或是缩减支出,积极做好资金结转回笼工作,按照新的预算编制结果支出,不仅能减少资金闲置,还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收支平衡。其二,零基预算能够增加财政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一直追求财政数据信息的透明度,便于广大民众监督。零基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中严格按照项目优先顺序开展,形成了独立的决策事项,通过自下而上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问责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的透明度[2]。同时,零基预算还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管理,让预算报告也变得更加科学准确,并利用相关管理平台将信息公布给广大民众,强化财政监督,也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福建省财政厅、农业厅、民政厅推行的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运用“制度+科技”实现对扶贫资金从省级到乡镇的申报、分配、审核、下达、拨付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管,有效提高预算资金透明度。其三,零基预算能够推动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在新经济环境下,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形成了零基预算改革的共识,未来还会从政府部门扩展到企业、社会组织中去,然而规模、人员、技术等都可能影响零基预算执行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推进零基预算的改革,让其在各地区、各行业与部门中的应用更加稳定。而在深入零基预算改革时势必会推动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只有健全、科学、合理、高效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才能为零基预算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零基预算改革面临的难点
包装设计专业素描零基础教学的探索
摘要:文章以高职包装专业零基础学生设计素描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从积极性、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评价策略等方面提高设计素描教学效果。
关键词:零基础;设计素描;教学;探索
随着招生生源压力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包装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对象逐渐由有素描基础的学生变成零基础的学生,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多方面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改革。设计素描作为高职包装设计专业学生造型能力的基本功,是包装专业的必修课程,关系到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如何合理地因材施教,使学生掌握设计素描技能,是很值得教师探索的问题。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零基础学生入学后对设计素描认识不清,他们搞不清包装专业为何学素描、有何用处,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具体细致的说明,告诉他们学习素描的重要性、对专业学习有何帮助等。设计素描学习是较为枯燥、辛苦的,教师可用艺术化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要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除了介绍艺术性、技巧性的美学元素,更需要教师用心、耐心、细心。教师发现学生的亮点之后,要以艺术化的处理手段、灵活的设计手法和深刻的美学思想指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举例实证,可带领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和往届零基础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现场对某学生进行写生示范,让学生感受素描的魅力,加强他们对设计素描的认识,等他们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出学好素描不仅是学好专业课程的需要,更是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要途径。
二、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设置
零基础老年学员油画教学方法
[摘要]为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内蒙古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学院应运而生。在老年开放教育中,零基础学员学习油画是一个教学难题,内蒙古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学院油画班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逐渐总结出一些针对老年群体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对零基础和老年学员这两个特征的分析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这些特征与开放教育融合的教学方法还需探索。
[关键词]老年;开放教育;油画;色彩;零基础
一、学习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学情分析
目前,老年群体对于油画专业的学习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学习油画的老年学员有以下特点:1.文化素养比较高。从实际报名学习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文化素养来看,大多数老年学员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多数老年学员退休前在各自的工作单位取得了专业技术高级职称,有一部分老年学员退休前从事过教师工作。2.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学习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到课率非常高,很少有人迟到、早退、请假,而且在绘画过程中往往非常投入,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下课时间。3.对油画有着强烈的兴趣。学习油画的老年学员都有过接触绘画的经历或者出国参观教堂和美术馆的经历,之前就萌生了对油画的向往和学习油画的想法,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和愿望才使他们退休后决定投身到油画的学习中。4.零基础老年学员占比大。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绝大多数是零基础,有个别学员曾经参加国家开放大学举办的线上油画班学习或画过一点国画。5.学员年龄、性别的构成。油画专业的老年学员绝大多数年龄在55到70岁之间,女学员是男学员的四到五倍。6.学员工学矛盾分析。老年学员虽然已经退休,没有工作压力,但多数老年学员已经承担起照顾孙子、外孙的责任,相对中青年学员工学矛盾较轻,但依然存在其他事务与学习矛盾。
二、零基础老年学员学习油画的教学方法
(一)绘画工具的选择
经济管理论文: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摘要:根据零基预算在我国中部某财力紧张省份的实施情况,该文发现,2000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开始推行的零基预算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预算框架,基本的预算框架是一种控制预算。在控制预算的框架内,零基预算主要被运用于专项经费的决策。即使在该领域,由于财力紧张、政治体制的制约等因素,零基预算并没有改变预算过程和结果。
关键词:零基预算;预算过程;预算结果
传统预算模式是一种基数预算,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预算拨款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数额,预算基数的形成和增量的决定都主要是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所以,预算决策的理性程度就比较低,政府支出的持续增长也就不可避免。同时,由于基数的存在,使得公共预算很难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理性预算改革。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ing,ZBB)就是这样一种改革。从理论上讲,零基预算要求政府支出机构每年都为它的全部预算进行辩护,预算基数不再理所当然地成为下一个预算年度进行预算决策的基础。因此,这种预算模式被称为零基预算〔1〕。虽然零基预算在美国的实施并不成功〔1〕,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对许多国家的预算改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验零基预算,如海南、湖北、安徽等〔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预算改革,主要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改革。在部门预算改革中,零基预算被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编制模式。目前,无论是国内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主流的观点都将零基预算视为一种最佳的预算模式。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中国的地方政府为什么采用零基预算?他们的零基预算是不是真正的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否改变了地方政府的预算过程和预算结果?现有的文献主要探讨零基预算的理想形式、实施零基预算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而很少关注零基预算在真实世界中的实施情况。最近,黄佩华等人调查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发现零基预算的影响范围很小〔3〕。但是,零基预算并非这一研究的重点。马骏和叶娟丽调查了我国某省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发现零基预算的实施并不理想。不过,由于篇幅限制,他们没有全面地总结调查发现〔1〕。总之,在现有的文献中,没有一项研究全面和系统地调查和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目前,零基预算在我国地方政府已经推行多年,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预算模式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此,2003年8月本文的研究者在我国中部某省(以下简称A省)调查了该省的省政府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
一、研究设计
由于A省在1993年就开始引入零基预算,因此,它无疑是一个调查零基预算的最佳选择。本文的研究者在A省访谈了12个部门,包括19个预算官员,主要是财政部门、各个支出部门和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预算官员(参见访谈附录)。虽然A省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将零基预算引入预算过程,本文主要研究A省采取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实施零基预算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2001年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零基预算并没有系统和全面地实施。首先,在部门预算改革以前,预算编制主要是采取财政部门“代编预算”的做法,各个部门并没有真正参与预算编制。即使零基预算已经被引入,其运用范围也主要局限在财政部门,而对部门的支出决策没有影响。其次,在部门预算改革前,财权非常分散,在财政部门之外,除了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门等拥有资金分配权之外,由于预算外财政的膨胀,各个部门都对自己掌握的预算外资金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这意味着,财政部门以及它所强调的零基预算并不能影响和控制这一部分资金的分配。2000年以来在地方一级开展的部门预算改革为零基预算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因为,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且强调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各个部门的预算。该省财政部门这几年下达的部门预算改革文件都明确要求各个部门运用零基预算编制部门预算。
本文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于预算过程的调查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由于中国的政府预算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政府部门的预算官员一般都不愿意接受比较深入的访谈,尤其是那些旨在评估他们的改革成效的调查。所以,在中国进行预算调查,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首先必须能够“进入”,并建立信任关系,其次必须选择恰当的访谈策略。为了能够进入政府部门调查并建立信任关系,本文的研究者主要利用各种熟人关系进行调查,并承诺不透露调查省份的名称和被访谈者的姓名。在访谈中,为了获得关于零基预算在该省实施的真实信息,本文的研究者对被访谈者隐瞒了本文研究的真实目的,即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一项关于零基预算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者只是告诉被访谈者这是一项关于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性研究,目的是了解部门预算改革的一般情况。所以,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要求被访谈者回答一些关于部门预算的“开放性问题”,例如,请谈谈所在部门的部门预算改革情况,他们是如何决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等等。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访谈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访谈者都会自动地介绍零基预算在他们的部门是如何运作的(事实信息)以及他们对于零基预算的看法和意见(观点信息)。只有当被访谈者没有自动地谈及零基预算的时候,本文的研究者才直接就零基预算提问。此外,在访谈中,本文的研究者没有使用录音设备。本文的研究者采取的办法是,在访谈中,记下关键的用语、数据和观点;每次访谈完成后,马上进行笔录。这种办法虽然不能保证访谈记录的完全性,但是,它有助于消除被访谈者的疑虑,鼓励他们透露更深入的信息。
“零基预算法”下工商部门如何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
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内容,部门预算是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的重要措施,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也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础。我市市本级从2000年起试编部门预算,2005年起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预算编制方法以“零基预算法”代替“基数法”,“零基预算”要求区别不同类别部门的行政成本差异,参照历史上的经费供给水平,建立定额标准体系,并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的要求安排项目支出资金。工商部门自1999年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以来,浙江省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原有财务隶属关系不变,各项经费收支仍纳入同级财政管理,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经费保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财政部门对工商系统的经费预算,参考其业务支出、办案经费开支范围和有关装备项目、标准及财力可能,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的原则统一核定、统筹安排,人员经费严格按编制部门确定的人员编制数和有关规定核定,公用经费按高于当地一般行政机关的开支水平核定,专项经费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及财力可能逐项编制。
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在“零基预算法”下,如何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本人结合近几年来工商部门预算编制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内部预算编报程序制度
编制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系统内各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明确分工,我市工商部门按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市工商局本级及下属四个分局财务隶属市本级财政管理,岱山、嵊泗两县局财务归当地县财政管理,应按市、县财政部门的管理口径,分别成立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负责人、主办会计等人员组成,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有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才能把预算编得完整、透明、接近实际。
根据财政预算编报“二上二下”的程序,在确定预算编制信息来源范围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内部预算编报程序制度,即在财政部门提出预算编制政策和总体要求后,及时召开由预算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的预算编制工作会议,传达学习财政预算会议精神,兼顾系统自身的需要与政府财力的可能提出初步意见和总体框架,由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汇总,采取财会人员集中汇编,统一编报口径,拟出预算初稿,提交局党委集体会审后向财政报送“一上”单位预算建议,待财政“一下”预算下达后,根据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调整本部门预算建议,形成预算建议草案,报送“二上”预算,做到内部预算编报程序制度化。
二、整合各部门基本情况数据,逐步建立完善系统部门预算数据库
论积极财政政策选择
预算办理是国家预算方式及预算实验和监视全历程中各项制度、业务范例的总和,其内容重要包罗对预算方式、实验和监视三方面。在大众财政的框架下,预算办理的要求是:
1.预算办理的引导头脑要表现大众性。
我国要创建的大众财政是用来餍足大众须要的,这就要求作为财政主导要害的预算也要表现大众性,在预算方式、实验和监视全历程中要以餍足大众须要作为出发点,并筹划干系的制度部署保证大众性的实现。
2.从发达国家大众财政的经济看,预算方式要表现以下原则:
(l)果然性。指全部预算出入必须经人代会(议会)查察答应,并向社会发表,使之置于人民监视之下。
(2)完备性。指国家预算应包罗它的全部财政出入,不准少列出入、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容许的预算外出入,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响。
热门标签
精品范文
10零基础学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