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4 01:25: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领导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领导者

领导者社会互动艺术研究

【摘要】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组织负面事件的传播速度极快、关注人群极广、延伸异化极易、影响效力极强。想要消解事件的负面影响,领导者就必须确保回应的及时性、立场的客观性、策略的透明性、措施的针对性。具体而言,领导者应做到摆正心态而不护短,端正取向而不糊弄,及时表态而不拖延,妥善解决而不敷衍。

【关键词】组织负面事件;社会互动;领导者;主动权

通信工具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信息的迅速、大范围传播,这就使得事件从发生到处理结束的整个过程完全呈现于大众视野。若突发事件属于激励人心的正面事件固然可以迅速引起公众共鸣,从而积极传播正能量;但若突发事件属于负面事件,则容易激起民愤,从而使涉事组织陷入遭受舆论谴责的被动境地。对于领导者而言,须通过迅速且合理的社会互动而引导公众形成客观理性的思维,并为组织争取一定的处置时间,以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时代,领导者应对组织负面事件的技能水平与艺术策略,已成为其强化个人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信息时代组织负面事件的新特征

1.传播速度极快。在通信工具尚不发达的时代,从事件发生到为公众所知晓的间隔时间往往很长,且必须借助权威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方能实现有限范围的传播。但当下社会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通信工具的急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事件传播的速度,其无须等待特定时间进行播报,而是可随时随地报道。以目前传播速度来看,从事件发生到信息广泛传播,其间隔时间往往不超过10分钟,以抖音为代表的小视频传播工具更是能够进行事件直播,实现了事件发生与信息传播的同步性。这就意味着一旦组织负面事件发生,其负向影响就会随之迅速传播,给予领导者的反应时间已大大减少,很多时候领导者知晓与公众知晓基本同步,这就必然影响组织应对负面事件时的主动性与自主性。2.关注人群极广。伴随信息传播速度提升的是阅读、参与人群的增多,在通信设备不断更新的当下社会,信息传播不仅已完全实现了速度的高效性,更兼顾了声音与视频等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全面性。这就使得事件本身可以被完整记录,只要大众打开相关通信工具就可随时了解整个发生过程与处理流程,且还可针对事件与处置结果实时发声,以点评或参与讨论的方式阐述个人意见态度。这就必然导致组织负面事件的关注人数急速增多,其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晓整个处理过程,还可针对组织处理态度与方式实时评论。这一言论自由性的提升也将进一步引致大众参与激情与行为的同步强化,导致领导者在处理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情绪态度不断增多,自主决策范围被显著压缩。3.延伸异化极易。综上所述,公众参与激情与行为的不断强化,所引致的直接后果正是事件本身评价视角的多样性与意见态度的多元化,不同立场之人有着彼此各异的利益诉求,其态度意见往往也相差巨大,甚至完全对立[1];不同教育背景之人对于问题深度把握的差异,也会引致彼此关注焦点的差异。这就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对组织负面事件评价产生多种声音,可能原本只是发生于特定领域的突发现象,在被多层次、多角度地不断解读后就会完全上升为更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若分析延伸能保证合理性与客观性,尚能使领导者确保应对措施的正确性;但若解读片面极端而形成一边倒态势,则会严重影响领导者思维,加大理性、正确决策的难度。4.影响效力极强。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必然导致负面事件负向影响的同步扩大,再加上公众参与热情和参与行为的高度积极,更无形中放大了事件本身的影响效力,且公众参与范围越广、回应越迅速,说明其关注度越高,对于事件处理结果的合理性诉求也越强烈。对于组织领导者而言,这无疑加重了自身的责任。此时,作为组织的决策者和掌权者,领导者若无法兼顾公众意愿与态度,而仅立足个人立场进行决策,就可能招来护短的质疑;若处置不及时或解决问题不彻底,又会使公众感觉处理过程中存在遮掩的投机行为。迅速合理地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同时又全面深刻地剖析解决问题,就成为当下领导者必须掌握的管理新技能。

二、及时妥善消除负面影响的关键点

查看全文

企业领导者素质

一、组织决策的职权和良好的政治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领导者必须具有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基本知识,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在面临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处理,在大方向上不会发生错误。企业领导者只有自身拥有一身正气,作风正派,遇事大公无私,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在工作中才会理直气壮,员工也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戴,也才能保证全局的稳定。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工作的动力之源,一个领导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才会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尽心尽职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这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这要求企业领导者对业务知识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对企业的利益要全心全意地维护,在各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工作中能够大公无私,有所作为。

3、办事公正。在企业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企业的职工都希望能够在一个公平对等的环境中工作,领导者在处理各种关系、矛盾中要能够平等待人,推行制度中要一视同仁,衡量工作成绩要客观真实,要赏罚分明,公正待人。

二、任用人才的职权和识人辩才的素质

1、合理选拔人才。选拔人才需要领导者具有“慧眼识英才”的本领,不能仅凭工作简历、他人评价等材料草率行事,而要与员工多多接触,深入了解,发现每个员工身上的长处,切实找到闪光点,并量才使用。如: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富有系统观点,有较强组织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销部门的人员应待人热情、性格外向,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有很强的责任心,甘愿吃苦耐劳;研发部门的人员应勤于思考,专心钻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生产部门的人员应熟悉流程,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等等。同时,领导者还要有勇气将那些经验、才学、知识超过自己的人用在重要的岗位。

查看全文

领导者提升领导效能转型路径

摘要:企业中的领导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领导者的素质关系到领导效能的高低以及企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领导者能否选择合适的企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亦是关乎领导者影响力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企业中的领导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将中国管理哲学方法与西方的管理科学理论有效的结合运用,以提高领导效能。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中领导者素质的构成因素,梳理影响企业领导者的领导效能常见问题,探索提高领导效能的策略。领导者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树立持续学习观念、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领导效能,实现企业的持久发展。

关键词:领导者;领导效能;素质;转型

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不断融合进步,公民权利意识也逐渐觉醒,人们日益认识到领导者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管理理论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领导者的管理理念的及时更新。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企业中领导者的管理、决策及服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中亦存在领导者行为及能力与职务不符、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待更新、领导者处置危机事务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领导的素质与领导效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领导者探索提升领导效能的路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领导者的内涵及素质构成

(一)领导者

在美国的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P.Robbins)和玛丽·库尔特(MaryCoulter)主编的《管理学》中认为,“领导者,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目标能够实现的人”[1]。在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主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认为,“领导者,是创设一种工作情境,使人们能够舒畅的在其中工作。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能够完成管理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2]。在美国的丹尼尔·A·雷恩(DanielA.Wren)和阿瑟·G·贝德安·(ArthurG.Bedeian)主编的《管理思想史》中认为,“领导者,是在组织中执行特定职能的人,从而有效配置和利用组织的各项资源,推动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3]。在张康之、郑家昊主编的《公共管理学》中认为,“领导者,即在管理实践中所有的组织都需要至少一个领导人,或者称为协调者、组织者,作为核心来号召群体实现目标,对外则代表整个群体”[4]。通过对与领导者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的认识到,学者们对领导者的界定,关注“领导者推动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这方面,而且职位权力是领导者的领导力来源,是开展组织活动的基础。作为企业中的领导者,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采取恰当的方式帮助员工实现企业目标。

查看全文

领导者期望与被期望

(本文作者拉里·博西迪(LarryBossidy),1991年至1999年间任美国联合信号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1年至2002年任霍尼韦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还曾任通用电气信用公司(即现在的GECapital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以及通用电气公司副董事长。他也是全球畅销企管书《执行力》的共同作者。)

我们都知道,一个领导和他的直接下属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它对一个团队的成功有很大影响。然而,在领导力方面的著作中,关于领导者能够对下属抱何期望的论述非常少,比较多的是谈到了性格特征、开放与信任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观察,我注意到无论是下属还是上司,都有某些行为能帮助双方建立一种有益的、建设性的关系。说实话,我会更欣赏那些表现出如此行为的人,即便那些没有如此行为的人可能从业绩数据来看还更出色,因为我知道,前者假以时日可能会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把领导者期望与被期望的行为列出如下,并称之为“首席执行官契约”,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够帮助领导者和团队改善彼此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各自的绩效。

一、我对自己的直接下属有何期望

下述做法,单独运用时威力就不小,但如果能结合在一起用的话,则更可以促成企业的高绩效和成长,并对企业的长期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切身参与

查看全文

领导者领导建设意见

古人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意思是要让那些有德行和有能力的人居于领导岗位上。看来德行和能力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必须两项都要硬,决不能一项硬,一项软。这也就是我党选拔使用干部所一贯坚持的德才兼备的原则。本文着重阐述的是作为一个现代领导者,履行自己的领导职责,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哪几个方面的能力。一、驾驭全局能力。古人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奕奕者谋子。”“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个话即十分透彻精辟地指明了,领导者应集中自己的心智才力谋全局、驾驭全局,对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工作有长远考虑,而不可目光短视的道理。同志在纪念党的72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到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问题时,即引述了上面这句话。现代领导者如何谋全局、驾驭全局?首要的就是要确定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思路。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思路,是搞好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工作的根本。就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哪个时期在指导思想上出了问题,工作就会出现大的失误和严重的挫伤,而指导思想搞正确了,工作就能健康发展,就会不断开拓新局面。在这个问题上,大到一个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道理是相通的。处于今天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谋划自己独特的发展思路。如果还像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样,总习惯于等靠上级的明确指示和按红头文件办事,那是不可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的。现代领导者要能够谋全局、驾驭全局,还要善于抓关键环节和中心工作。就像同志所指出的:“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901页)同志在这里刻意强调的领导艺术,是处理某一项具体工作的领导艺术,乃是统筹全局、驾驭全局的领导艺术。对于这一点,现代领导者务必要悉心体察和理解。二、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者的一种创造性,创造性是一个人才最本质的特征,同样地,也是一个优秀领导最本质的特征。那么,一个现代领导者的开拓创新能力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要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新颖性,即在思路的选择上和思考的技巧上都具有独特之处,表现出首创性和开拓性。第二,灵活性,即思维不受固定的框架的束缚,思路可以有很大的跳跃性,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多角度、多侧面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流畅性,即思维上无障碍,运转自如,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能进行“由此及彼”的思考。第四,综合性,即有思维统摄能力——善于概括、整理事实材料,得出正确结论;智慧杂交能力——善于利用多学科成果并形成新成果;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基础上分析等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是两种典型的创新思维形式。二要有洞察力、预见力。洞察力是指观察分析问题的敏锐性和穿透力。预见力是指预测和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超前性和准确性。这是从纵横两个方面考察一个现代领导者驾驭事物的能力的。三要有把握机遇的能力。发展不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处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就更为显著。经验证明,机遇随时都会光顾我们的,而我们对于这种机遇的把握,就是检验一个现代领导者素质能力高下优劣的分野了。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三、信息处理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活动就是信息处理活动。领导者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就是用于和信息打交道的。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历史的车轮已驶进了所谓“地球村”和“信息时代”信息的发生量已远非往昔可比了,其对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的影响已不可同日而语了。领导活动作为领导者获取信息、驾驭信息,并使之为自己的组织目标服务过程的性质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了。因此,信息处理能力,乃是现代领导者的一项重要的和主要的能力。现代领导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一要有对获取信息的自觉性和敏锐性。现代领导者应对获取信息有一种渴求,有获取信息的强烈愿望,有高度的自觉性,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同时,要培养自己对于信息的敏锐性,要能够在别人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和发掘出有用的信息。二要有对于各种信息的鉴别力和判断力。可以说领导者每日每时都处于信息的包围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对信息的鉴别同时也是对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的鉴别。能力低下的领导者,在一大堆信息面前可能无能为力,而在能力卓越的领导者那里,就可能沙里淘金。历史上或现实中这样的例证多的很。三要有娴熟的驾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从微观、零星的信息中分析出事物的整体态势,以小见大;2.能够从蛛丝马迹性的信息中洞察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见微知著;3.能够从公开性信息中发掘出隐蔽性信息,由表及里;4.能够从已知信息中捕捉未知的信息,探微发隐;5.能够从信息的一次性增值发展为多次性增值,节能增效。四、科学决策能力。决策和用人是领导者的两项最基本的职责。关于论述现代领导者决策能力的文字甚多,笔者在这里仅阐述以下几点:一要有科学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这里的科学决策有其特定的含义,是相对于经验决策而言的。所谓科学决策,是指由领导者提出决策构想,依靠集体智慧,借助智囊团的力量,按照科学的决策原则和决策程序,应用先进决策技术和决策手段,在广泛收集、研究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若干个被选方案,交领导者拍板决定付诸实行的决策活动。很显然,科学决策强调的是科学化和民主化。现代领导者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二要有敢冒风险的魄力和意志。有多种类型的决策,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风险决策和博弈型决策(针对竞争对手的决策)。因为决策者要为此冒很大的风险,同时也承受很大的压力。当然,如决策正确,所获得的成功也是很大的。这就是风险和收益相一致的原则。三要有提纲挈领的精明和智慧。科学决策并不要求领导者在掌握了关于对象的全部信息后才进行决策,而只需掌握了关于对象的大部的甚或一些主要的信息后即要以决策了。因为,一则要掌握关于对象的全部信息不仅不可能,即使有可能也必然会使决策的时间大大延后;二则也没有必要掌握那些较为细小的琐碎的无关宏旨的信息,西方管理学有一句话:了解一切细节对行政长官有害的。五、识人用人能力。识人用人能力乃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现代领导者识人用人能力应包括:一要以扬长避短的眼光识别使用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一般说来,一个有突出长处的人,就是一个人才。因此,人才之为人才,是由其长处决定的。我们不能反过来以一个人有没有短处,或以其短处的大小来判断他是否人才。也不能以一个人的短处去平衡或冲淡其长处。二要特别注意选拔任用有争议的人才。能否选拔任用有争议的人才,这对于现代领导者的识人用人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一个人才,在其使用上之所以发生争议,不外乎这样几种情况:或者他身上存在的突出的缺点,或者他思维超前不能为多数人理解,或者他的行为不合流俗难为人接受,或者他比较孤僻、狂傲,等等。千百年来的用人实践证明,在这个群体中往往蛰伏着一些奇才、大才、怪才、鬼才之类。在这个群体中发掘人才,需要领导者具有不同寻常的锐利眼光和宏观气魄。而要能够驾驭这类人才,更需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高超能力。因此,我们说,能够“识才干未显之时,用才于争议之中”的领导者,才是在识人用人上技高一筹的领导者,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成熟的领导者”。三要在识人用人中引入竞争机制。一个成熟的现代领导者,还要在识人用人中引入竞争机制,引导人才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科学、合理、有序的竞争。因为人才竞争机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掘人才,而且还可以不断提高人才的层次,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列宁指出:“竞争可以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人的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392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贯彻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识人用人中贯彻竞争精神,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既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能力。在“竞争出战斗力”已成为共识的今天,作为现代领导者能力的要求就上升到更重要地位了。六、人际交往能力。处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者所发生的工作联系,不像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主要限于纵向的线性联系,而是向四面八方发散开来,呈现一种纵横交错的网络状联系。因此,作为一个现代领导者,有没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其领导工作效能的影响,就不是无足轻重而是至关重要的了。现代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有以下四个方向:与上级领导者或部门;与本单位同级领导者;与自己的下属;与外部组织的领导者或部门。对于这四面八方的人员都需要交往和沟通,然而其中最重要的和基础性的却是与自己下属的交往和沟通。我们在此仅对这个方面的交往和沟通做点分析。现代领导者与下属交往的能力应当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一要有平等的意识和态度。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是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而应该化为领导者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从党和国家的全局上说是如此,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局部上说也是如此。领导者应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下属,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往和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他们真诚的值得信赖的朋友,决不可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和颐指气使的表现。二要有群众观点和理念。现代领导者应该牢固树立起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还应自觉建立起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集体比个人高明,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理念。切不可在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使自己陷入英雄史观的泥坑。三要有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现代领导要有效地与下属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记住古人的两句话至关重要。这两句话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者以“至诚”和“真情”与下属交往,很难设想还有什么不能通的情,不能达的理,消除不了的芥蒂,解不开的疙瘩。这里的“诚”与“理”对于领导者来说,既是一个感情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因此,现代领导者要想锻炼和提高自己与下属交往的能力,就要从感情和方法两个方面下功夫。因此,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查看全文

领导者的素质探究论文

领导作为一种指挥和控制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是由于人类社会共同劳动的客观需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因而,它是社会分工协作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协作的进步而发展。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它是领导者为了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运用相应的理论、原则、职能、方法,影响、率领、引导组织内的成员完成预定任务的活动过程。领导者是组织活动的率领者、引导者,是组织中的主要角色。在特定的条件下,领导者素质的高低、修养的好坏,决定着领导活动成效的大小。所以领导者的素质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领导者素质的涵义

领导者的素质,就是指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的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最基本的特征及其所达到的水平。领导者素质中素质的概念同心理学中的素质概念有联系,又有区别。领导者素质不仅包括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同时又有更广泛的内容,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组织能力素质等。

马克思主义管理学、领导学,一方面,承认心理、生理素质在领导者素质形成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和强调后天的学习、训练、教育和实践在领导素质形成中的决定作用。一个领导者可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也可以由于怠惰和蜕化,而丧失原来的素质,甚至变质。

二、领导者素质在领导中的作用

1、领导者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的基础。素质和功能密切相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如此。植物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发挥制造营养的功能,这是因为植物有叶绿素这种素质的关系。歌唱家歌声婉转,使人心旷神怡;舞蹈家舞姿翩翩,使人赏心悦目,得力于各自具备的特殊素质。不同职能各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同样道理,领导功能的发挥,必须有领导者的素质条件,不同的领导者,之所以履行领导职能的情况不一样,都与领导者的领导素质状况直接相关。一般说来,领导素质愈高,领导功能就能发挥得越好,而一个素质不高的领导者只会把工作弄糟。

查看全文

领导者当做“政策通”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同志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掌握政策对于做好领导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它告诉人们,掌握政策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政策通”。

确实,党的工作往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把握不好政策,或者在贯彻政策中走了样,不仅做不好工作,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一些人在工作上犯错误、走弯路,与在理解和把握政策上出现了偏差不无关系。因此,理解好、把握好、运用好政策,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信访工作就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张云泉在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的岗位上默默工作20多年,处理了成千上万的信访案件,无一差错。其原因除了他有着坚定的党性、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还在于他对党的各项政策学习理解得好、把握运用得好。在群众送给他的诸如“张青天”、“铁头局长”、“政策通”、“铁嘴”、“流动党校”等多种朴实无华的称号中,“政策通”这个称呼就非常值得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

时下,有些党员干部政策意识不强,对政策学习不够,有的甚至成了“政策盲”。他们对上门办事的群众,或者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拒之门外;或者语焉不详,几句大话打发了事。对群众提出的一些要求,他们则要么麻木不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不加分析,一味答应下来。其实,对于群众遇到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如何看待和处理,能不能解决和如何解决,并不是由个人说了算,而是看政策是否允许,条件是否具备。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干部做工作的热情不能说不高,投入不能说不多,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群众仍然有意见。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按党的政策办事。因此,做一个“政策通”,有利于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怎样才能做一个“政策通”呢?当然首先应当学习政策、吃透政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策就是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工作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水平的高低。对党的各项政策学习得透彻、掌握得准确,可以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工作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学习政策,表面看是学习文件、读书看报,其实是补充营养、苦练内功。要让群众“问不住”,就需要勤于学习;要让困难“难不住”,就需要勇于探索。学习文件有时会是枯燥的,但越是这样越要钻进去。对党的方针政策,要掌握精髓并熟记在胸,以便及时运用。

做“政策通”,还应当注重实践、勤于思考。党的政策是用来指导和推动党的工作的。掌握政策,并不仅仅是为了熟悉一些政策条文,也不能满足于“纸上谈兵”,而应着眼于运用政策去推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当工作打不开局面时,当面对重重困难时,善于从政策中找方法,往往能够开辟新的天地。在工作中运用政策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政策、掌握政策的过程。学中干、干中学,会学习得更深入,感受得更深刻,掌握得更扎实。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为完善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依据。做这样的“政策通”,有利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领导者艺术研究论文

“有人认为成为一个既值得信任,又具备政治敏锐力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一个需要开放,一个需要内敛。”这个观点实在有点差强人意。按照辨证论的观点去解释这个问题就有些主观意识存在,无论在政治理论还是在企业领导理论中,这样的领导论终有一天是很容易被推翻理论的。我们就下面一个IBM公司的2002年的领导为一个点拨看一个企业:

2002年,IBM新任CEO彭明盛(SamPalmisano)认为,IBM需要变成一个随需而变的公司,而不是简单地卖给客户一台台的服务器。如果公司的管理风格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而业务已经发生转型,IBM将面临大麻烦。于是,从2003年开始彭明盛从IBM全球各地分公司、不同部门挑选出33名具有潜力的高管,并逐一访谈,来考察他们是否能够随需而变。考察发现,这些高管都具有完成工作的非凡能力,而且在与客户、同事、下属相处时,他们大多具有出色的合作影响力。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不同的部门需要联合起来解决客户问题,这时指令型、控制型的领导风格就不管用了;愿景型、参与型才是真正需要的新管理风格。合作影响力正是IBM新战略方向需要的管理素质。通过对新选拔的管理者的素质培训,IBM管理团队的风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适应随需而变的业务战略。接下来,IBM又对全球大约4000名经理人员进行了后续培训。据我所知,IBM领导力转型仍在进行之中,这是一个旅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领导者是指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班子。“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企业的发展,一靠正确的政治路线,二靠优秀的干部队伍.领导者是整个干部队伍的核心,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而政府领导者非职位权威的内涵所谓领导者的权威,是指领导者正确运用权力以及非权力因素在被领导者中取得的威望、尊严,获得群众的信赖、信任。领导者的权威是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的关键。

HAY公司在全球范围的研究表明,领导力决定企业氛围的70%,而企业氛围决定企业业绩的30%,两者相乘,领导力直接影响企业业绩的21%。2006年在中国的调查发现,在中国的企业当中19%的管理者被认为是高绩效的领导者,9.8%是鼓舞人心的领导者,13.4%是不创造明显价值的领导者,还有57.7%完全是帮倒忙的领导者,也就是说,70%的企业领导者要么不帮忙,要么就是帮倒忙。

以此推断,领导力应该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新领导上任,马上扭转了局面,在短时期内就使企业面貌大为改观。(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领导力应该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它既能推动生产力,也能阻碍生产力;但由于个人的理论功底有限,在这里就把统称为生产力了。)

综上所述,领导者在整个企业或者政府中,他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首先他是群众然后才是一个个体。在整个理论研究的文献中,领导首先还是第一生产力。一个的领导者不是指身居何等高位,而是指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和拥护者,并且使组织群体取得良好绩效的人.公正、信念、毅力、进取精神等优秀的人格品质,也会极大地提升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扩大其追随者队伍。法定领导地位和影响的个人称为领导者.领导则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三因素所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领导者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过程。所以本文先期所引用的观点是一个静止的过程。

查看全文

企业领导者性格

组织文化或者说组织性格的形成过程又与其领导者的个人性格密不可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其领导者个人性格的延伸与扩大化。从许多国际知名大企业的企业文化的起源上就可以看出,一个组织的文化与其主要领导者的性格及言行休戚相关。

微软公司由于其创始人比尔•盖茨本人进取心很强,富有竞争与冒险精神,因而微软公司的文化特点也是富于进取创新,敢于冒险,在用人上也愿意聘用那些有错误而又能吸取经验教训的人。在微软,大家的共识是,最好是去尝试机会,即使失败,也比不尝试任何机会好得多。

而在同样是电脑行业巨人的IBM公司,情形却相反。其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几乎为每一件事都制定了规则。深色西装、白衬衣、条纹领带、禁止喝酒,甚至下班后也禁止。因而IBM公司企业文化表现为稳健与保守。

韩国现代集团是一家年销售额曾达450亿美元的企业王国,由于其创始人陈裕阳的家庭忠诚感和专制统治的风格,以及他成长创业的经历,使得现代集团的企业文化又呈现为另外一种风格,那就是强制的、充满竞争气氛、封建顺从意识,并带有军事化的特点。在他权力的顶峰,他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物。甚至有传闻说,在现代集团的经营委员会会议室里常备担架,因为陈裕阳有时会把不听他的话或不按他的方式做事的下属击倒。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是非好恶惟上是务。组织的领导者的行为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组织的领导者掌握着组织的决策权,他是为组织制定游戏规则的人,他会以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方式制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自己的业绩标准对员工进行激励和惩罚,这些制度和规则会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判断和选择。而组织文化的起源恰恰源于制度化,组织制度化运作的长久积淀就会形成组织文化;

查看全文

浅谈领导者的工作创新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给各级领导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而领导者的决策是否正确,工作能否创新,则是这一关键的关键。在现代条件下,一个领导者比任何时候都更应该感觉到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动态,应该表现出最大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工作创新,首先思维要有创新。思维创新,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流畅性,二是应变的灵活性,三是反应的独创性。具体地说,要勤于思考和发现问题;要敢于标新立异,不蹈前辙;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并顽强地进行实践。也就是说,思维创新,是指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脑”与“手”的最完美的协调。

什么叫工作创新呢?工作创新就是要像同志早就告诫我们的那样,要反对本本主义,切莫生搬硬套外国的经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身体力行,把工作有无创新作为党和国家能否发展、前进的大事来抓。邓小平同志十分反对僵化的思想,陈旧的观念,提倡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还认为,如果工作不能创新,社会生活就没有生机,事业就不能发展。他甚至强调,不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在他这种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才出现了许多新生事物,如“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作创新,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和“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使不少干部形成了长期传承的“单向思维”、“线性思维”和“求同思维”,对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指示,习惯于照抄、照搬、照转,面对执行政策和决策后的实际效果,一般是不重视的。因为政策或决策是上级作出的,执行方式也是上级规定的,一切都是从规定中来,到规定中去,无需什么创新,只要照上级规定的模式,方法和要求操作了,执行了,就是履行职责,就有政绩。而现在不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只是宏观的、全局的。经济领域里的各项工作,也是一切都要从市场中来,又回到市场中去,而且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使得各级领导更有了发挥工作主动性的条件,即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在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用足、用活、用好上级的各项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具有“主体思维”、“多向思维”和“创造思维”,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工作创新,不是泛泛而谈的空喊,更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领导者首先要领会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所谓上情就是指领导工作的指南。领会上情就是要正确理解和吃透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指示等,研究其目标、对象及相关因素,把握整体,抓住实质。所谓外情,就是要收集和加工外界各方面的信息。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的科技信息、经济动态、社会形势、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以及经验教训等等。领导对外情必须广采博览,吸收借鉴。一是鉴别外情的真假,科学分析判别,不能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二是要开发外情的价值,抓住和利用外情潜在的其他信息,从中梳理出更广泛、更深刻的头绪,从而获得更高、更现实的价值。所谓下情就是指领导工作的基础。掌握下情,明确和把握本辖区内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为此,要科学地观察,全面地分析,本质地看待,千万不可根据个别的,孤立的现象就草率地下结论;要做到“三看”:一“看形势”,既闻“喜”,又闻“忧”,了解下面的新办法、新成绩、新经验,清楚下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二“看资源”,既要看到优势,又要看到劣势,从优劣对比中挖掘出最有利发展的资源来。三“看人才”,既要看到未来“短缺”,又要看到现在的潜力。要动态地思考问题,不仅要分析现在,而且要预测未来;不仅要看发展趋向,而且要注意转化因素;对社会心理更应经常“望、闻、问、切”,了解群众的呼声、期盼和要求。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导需要不断探索追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新旧体制交替,新老问题交叉;利益关系复杂的新形势给领导者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所以领导者一定要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作出新判断。

工作创新,就是要学会融会三情,创造性地决策,创新性地实践。懒字当头、怕字当先、因循守旧、无所用心、穷于应付、不思进取都与工作创新相去甚远。只有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下功夫,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勤于动脑,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才有可能使自己独创的意识得到发挥和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