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22:31: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领导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领导方式

党的领导方式的内涵分析

全国地方各级特别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召开党代会,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减少领导职数”的要求,选举产生了“一正两副”新一届地方党委班子。直观看是领导职数和岗位减少,但在实质意义上,却是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改革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是贯彻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的重大实践举措,带来的将是党的领导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什么是领导?

先说一下关于领导。谈到领导概念时,大都会从与管理、权力、影响等概念的相关性来分析和定义。

1、领导与权力。领导是由权力派生而来的。权力不仅仅是吩咐、命令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的能力,权力在本质上意味着“能够”或“具备做某种事的能力”或“产生某种结果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别人的潜在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各领域中,权力一般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力由“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是通过领导活动或管理活动的发生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归根到底来源于人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机构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委托;当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机关动员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革命或建设事业的目标而奋斗时,领导就发生了。

2、领导与管理。有学者认为,领导与管理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是一种可程序化的控制工作。①从本质上看,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制度化授权的)、有报酬的(利益导向性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对下属人员指明行动的方向和指令他们去做事情。而领导,简单地说,就是指挥人们去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领导可能是建立在合法的(制度化授权的)、有报酬的(利益导向性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但更多的是建立在作为领导者的组织或个人的模范作用、影响和渗透的力量,以及长期树立培养起来的权威基础上的。在一个组织内,或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一个人可能会利用职权的合法性而采取强制手段命令别人做事情,但他所依仗的只是他所处的职位的权利,这样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管理者,却称不上是领导者。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某个人可能根本没有合法地位所赋予的职权,但他却能以个人的模范行为和影响力来感染和号召人们,他虽不是一个管理者,实际上却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长此下去,他就可能变成领导者。

3、领导的界定。在日常的使用中,领导有时是指领导者、领导人这一角色,有时是指领导职位,有时是指领导者的行为,有时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有人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很能说明问题:如果没有领导,一个组织中就只会有混乱的人群和机器,就如同交响乐队没有指挥而只有演奏手和乐器一样。可见,领导是一种将潜力变为现实的催化剂。到底何谓领导?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如下的界定: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组织,在特定的结构中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示范、说服、教育,甚至长期养成的权威的感召等途径,来发现、发展、发挥和丰富组织及组织成员中业已存在的潜力,动员和带领成员实现本群体的目标的过程。

查看全文

党的领导方式探究论文

一、坚持党政分开原则,建立新型党政关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领导体制改革中决不能片面强调执政党同国家政权截然分开,以此来削弱党的领导。但要确立党政职能分开的新的执政理念,建立起重大决策统一、重要职务交叉兼职、具体职能分开的党政领导体制。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

1.正确处理党与人大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全体选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基点应当放在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领导干部执掌全国人大这一国家最高权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上。要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推选党员领导干部进入各级人大,并合法运用党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中的优势,使党员占据人大各个委员会的多数及其主要领导人职位;要通过各级人大的党组作为纽带把党的系统与国家权力机关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人大党组对党员的领导作用,统一党员代表的思想,协调党员代表在人大立法和选举中的作用;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善于把党和人民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避免以政策代替法律现象的出现;要维护人大的权力和威信,凡是由人大任命或选举产生的重要领导干部,非经法定程序,党组织不得擅自决定对其调离或重新任免,更不能将地方人大选举中落选的干部调任到其他应由选举产生的岗位任职;在人大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党员在党内选举中落先或被解除职务,敢必须相应地辞去其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任职,由党组织重推荐党员干部依法担任人大领导职务。总之,执政党必须牢牢掌握对国家权力的领导权和控制权,通过进入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来实现党的执政意图,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最基本途径。

2.党和政府的关系。人民政府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行政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系统。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重点是明确划分党和政府的职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对它的授权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权力主体之间的授权关系、权力界限和权力运行程序,使国家权力合法化、规范化,以保证政府权力的正常运行;要细化党委与政府的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凡昌政府中关系全局的重要决策,应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提交党委会讨论决定,会议通过后由政府组织实施,党委不直接干预政府施政过程;党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定正确的决策,由政府党组和党员领导干部去贯彻实施,不能由党委直接组织人大、政府等政权机构具体执行;要按照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调整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不再设立不在政府任职又直接分管政府工作的专职书记、常委,撤消与政府机构重叠对口的党的部门,适度精简党干务干部人数,避免因人设事,干涉行政事务现象的出现;要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来实现党的意志,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应主要通过人大琰体现和实施,并依据相应的法律程度,在这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政府程序法。

3.党与社会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的关系。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是理顺党政关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前提和基础。实践证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等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计划经济时期那种由党的各级组织直接管理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做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必须正确界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党与社会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的关系。

首先,必须对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正确定位。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方式与对社会基层经济文化组织的领导方式有着原则的区别,具体体现为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之分。作为执政党,必须在各级政权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而在其他组织中则主要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政治核心是指基层党组织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通过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来实现的。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基层单位,党组织都应当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把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统一规范起来,也有利于保证行政领导负责制的有效实行。第二,要明确党、政府与经济组织的关系。从目前我国政党组织、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看,总体上是处于一种关系复杂混乱的状态。政府管理国有资产、党委管理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管理干部与管资产相脱节。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直接管理生产经营,造成政企不分;党委仍然用管理党政机关干部的传统模式管理企业干部,没有建立和形成一整套与产权关系和市场经济相的适应的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为此,必须进一步理顺党政企关系。要将地方党委管理企业干部的职能分离出来,企业党委作为企业的政治核心,主要负责企业党组织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影响力和凝聚力;政府职能也要相应的转变,要弄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无限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弱化政府对企业、事业单位具体事务的垄断权,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使政府从部门经济利益中解脱出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在省、市一级建立企业工委(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负责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党的工作和干部管理工作,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由国有资产管理提名,政府党组通过,按法律法规程序任命。

查看全文

领导培训方式调查汇报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区委组织部切实更新培训理念,突破单一的理论学习培训模式,采用“课题+基地+成果”的研究型培训模式,探索出一套可行管用的培训方法,使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今年已举办的四期主体班次培训班中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注重培训需求,选准定好主题。改变以往“一锅煮”、“填鸭式”的干部培训路子,按照干部履职适岗要求和干部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做好主题选定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途径,广泛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各单位的意见,全面梳理出在推进科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经部务会议研究同意后最终确定。通过全员参与的选用主题过程,确保了培训主题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与干部意愿相挂钩、与工作实践相衔接,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教什么。同时,针对不同培训班次的受教对象,因人施教设置教学模块与课程,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案,并对正职领导干部、科级干部、新提任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退实职干部,分别作出不同的培训目标要求,确保学员始终围绕主线开展学习,提高自身相应的工作能力。

二、创新培训模式,精心设计环节。在具体实施中,认真抓住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实施中的组织以及实施后的总结,力求做到培训全过程精细化、规范化操作。一是按照需求选调学员,根据每期班次的培训主题,着力选择关联度较高、具有相关专业或经验背景的人员参加培训。二是围绕培训主题,由受训干部自愿组合建立课题组,设置相应的子课题供调研,一般每个培训班设有2-3个调研课题。三是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展研讨活动,采用圆桌会的方式展开无领导讨论,引导学员畅所欲言,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在互动交流中达成共识,汇聚成团队的集体智慧。四是有步骤地完成所有学习任务,通过专题授课,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基地调研,增强对所学理论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找到差距、明确方向;通过研讨交流,相互沟通、集思广益,形成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撰写调研论文,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检验学习的实际成效。

三、突出培训实效,做到学以致用。要求每个课题小组结合培训内容,形成一篇有深度的调研论文,在“领导之窗”栏目发表,今年以来,已有13篇文章在该栏目刊登,同时上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发挥咨询参考和辅助决策作用。如在第四期培训班中,各课题组形成了《区城市基层治理结构改良路径》、《城区旧城改造的思考和研究》、《区新渔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等几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受到了浙江大学指导老师的高度评价。同时,高质量的调研文章也对决策发挥了重要影响,如我区正在开展的职能部门中层科室考评工作,就是一次学习培训成果的成功利用,它是在学员就干部考核薄弱点提出可行性建议的基础上研究推出的,对提高干部考评覆盖面、增强考评力度起到了很好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干部培训模式,良好的培训机制促成了工作的良性开展,成为“课题+基地+成果”模式下的最大收获。

查看全文

党委领导方式改进调研报告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写党委怎样改进工作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这方面的文章,可是由于水平有限,一直没有提笔。现在,党政论坛开通了,这为我提供了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所以,特撰写这篇文章,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了!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各级党委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这一句话把党委的工作职责阐明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很多乡镇党委的同志在工作中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党委的事情没有抓好,又给政府工作添了乱,工作不仅没有进步,而且是一团糟。当然,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想,必须要把党委的“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

一、认真调研谋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首先要深入村寨和农户,认真调研,掌握乡情。调研不能跑马观花,要做实。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真正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善谋大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思考问题,谋划思路时不能囿于一地,要善观形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的大背景,更好地调整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要有进展,没有思路是不行的。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乡情,把握好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的思路,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盲从,经济社会才会有大的发展。

二、科学决策把方向

方向就是标杆,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乡镇的发展。乡镇党委作为乡镇的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标杆作用,把好发展的方向。要把好方向,主要就是要作好决策,努力推进科学决策。其一,要转变决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就要转变决策的观念,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注重用科学决策的知识充实头脑,用科学决策的方法指导实践,自觉摒弃凭经验、拍脑袋的做法;要坚持群众观点,发扬民主作风,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自觉摒弃独断专行的做法;要坚持按法定程序进行决策,自觉摒弃以权代法,随意决策的做法法。其二,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党务公开,努力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其三,要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要建立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公示、听证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其四,要在充分讲求民主的基础上大胆决策、果断决策,不要因为有不同声音就放弃原则,不敢决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最广泛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试论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党的*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认识新要求。

一、不断提高对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认识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实行领导、执政掌权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的总称。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我们党半个多世纪执政的经验总结,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应对严峻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我们党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追赶中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改革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判断形势,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创新体制和机制,改进方式和方法,提高素质和本领,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

二、把科学执政作为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前提

科学执政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前提。坚持科学执政,必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为科学执政提供理论基础。

加强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的理论是领导者执政的金钥匙。重视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要始终高举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要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用新理论谋划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

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的必然性

内容提要: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执政党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新形势必须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党的领导是否有效,关系党的执政安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有其必然性:它是迎接WTO挑战的需要,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惨痛教训的深刻反思,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必然性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问题,是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新课题,也是我们党要着重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所谓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指党对国家机构、社会组织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的一种制度、体制、机制及具体方式、方法。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决定着执政党的兴衰存亡。其基本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党与权(国家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党与民(人民民主权利)、党与党(派)、党与经(经济组织)、党与法等的关系。核心是党怎样实行领导,使党的领导更加符合党的执政规律,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以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实质是科学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党的领导是否有效、执政效能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的坚持和巩固以及人民权力、权利的实现、保障。

同志指出:“现在历史条件变了,社会环境变了,党肩负的任务变了,因此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改变或改进。”“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因此,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其必然性。

一、迎接WTO挑战的需要

查看全文

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早在1934年1月,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同志70年前讲的这段极富哲理、形象而生动的话,至今细读起来,依然发人深思、回味无穷。进入新时期,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用心探讨“任务与方法”、“过河与桥船”的问题,仍然不失为一件大事要事,有着十分现实而特别重要的意义。

方法,是人们为人处世,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种种矛盾和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式。世上所有的个人、团体、政党和国家机关等,总是要借助、依靠、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做好想要做的事情,达到预想的目的。有了正确的方法,可以纵横捭阖,挥洒自如,举重若轻,事半功倍,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若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或者方法失当,则往往会陷入困境,一筹莫展,一事无成,甚至一败涂地。领导方法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对策、举措和手段,是领导者解决工作实践中种种矛盾和难题的基本程式与做法,是领导者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领导方法有科学与非科学、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区别。领导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程度,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率、效能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们党一向重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始终强调在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方式方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突出强调增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领导作风的同时,强调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他们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对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提高领导水平都有精辟的论述。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正是由于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一代接一代地重视研究解决领导方式与方法问题,引导全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任务,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转变领导作风,才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巨大成功,开创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很适时、很中肯、很有远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任务和新的客观实际,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综观全国各级各行各业领导干部工作方式与方法的现状,既有适应的方面,也有不适应的方面。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领导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改进,创造积累了许多富有生机活力的新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但是,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思想观念陈旧,领导方式与方法落后于形势任务的需要。有些同志无视领导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还在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方法管理市场经济,管理社会事务,仍然习惯于用行政手段随意干预企业运营,用“一刀切”的办法指挥农民种这种那,用“拍脑袋”的办法进行决策,甚至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办法对待群众,以致造成妨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后果。有些同志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感到茫然,苦于无方,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则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欠缺,遇到复杂的矛盾和工作难点不知如何应对的问题。可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学习掌握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各级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同志的当务之急。

自2002年10月开始,我和部分热心于领导科学研究的同志,就新时期领导方法这个课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探索与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接触过不少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发现有些同志工作热情不可谓不高,责任心不可谓不强,也不可谓不辛苦,一心一意想把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好事,可是,往往心也操了,劲也费了,累也受了,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原因何在?领导方式与方法不对头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同志平时不大注意研究形势任务的变化对领导方式与方法提出的新要求,对学习和掌握科学领导方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自觉性,习惯于“用老方子治新病”,凭老经验办新事,往往是“过河不搭桥”,“跟着感觉走”,得过且过,甚至盲目蛮干,这怎么能产生好的效果呢?有些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领导工作千难万难,方法对头就不难领导工作再忙再乱,方法对头就能举一反三;领导工作容易陷入被动,方法对头就能赢得主动。”可见,把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改革深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做好一线领导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实在必要必需必行。

新时期领导方法课题研究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领导方法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的形势任务和客观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概括新的领导工作经验,注重研究、探讨、回答新时期各级领导、尤其是一线领导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和课题组的同志们经过反复商讨、比较,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为18篇,即观念篇、发展篇、决策篇、调研篇、创新篇、信息篇、用人篇、基层篇、群工篇、矛盾篇、务实篇、示范篇、法制篇、团结篇、公仆篇、廉洁篇、学习篇和班长篇。领导方式方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查看全文

浅谈地方党委领导方式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委的领导,转变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地方党委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关键要实行以下几方面转变:

一、领导原则:从实行党政企不分,大包大揽的高度“一元化”领导,转变为总揽全局,突出中心,协调发展

我国的政体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的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必须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党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领导权责不清,党委的领导职能取代了政府的行政职能和企业的经营行为,“事无大小一把抓”,指挥包揽一切,造成了党政企不分的状况,不仅妨碍了经济建设,也削弱了党的自身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各级党委要领导好本地区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摒弃旧的领导方式,做到总揽全局,突出中心,协调发展。总揽全局,就是要加强党对各方面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各地区、各部门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促进各项工作;对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要明了情况,把握方向,有驾驭能力,确保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前进。突出中心,党委的工作重点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这个中心。否则就会背离党的基本路线,丧失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权。协调发展,就是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协调和理顺好各方面的关系,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地方党委尤其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要增强综合国力和地方经济实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才能解决。发展要依靠改革,通过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企业机制,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和改革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党委要从全局把握好这三者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深化改革,保持稳定,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发展,力争地方经济几年跃上一个台阶。二是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利益比较低,许多地方往往出现放弃农业和粮食生产而热衷于发展二、三产业。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尤其在县级基层,农村的面积、人口占绝大部分,农业、农村不稳,二、三产业也难以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地方党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三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随着权力和利益分配的调整,二者也会产生不少矛盾。地方党委在处理这二者关系时,就要做到既服从大局,又要搞活局部,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在利益分配方面,我们既要在税收、财政上缴等方面确保国家的利益,又要在收入中确定好地方和企业的比例,保持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活力,但绝不能靠偷税漏税、假冒伪劣、走私贩私等违法乱纪行为来发财致富,损害国家利益。四是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靠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除了讲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社会效益,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地方经济发展要自觉接受国家产业政策、基建信贷规模、物价政策等计划调节安排。

二、领导决策:从过去凭经验、拍脑袋,转变到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讲求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实效性、创造性

党委实施领导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工作决策。过去,我们党在领导经济建设中由于决策不当而造成重大失误的教训是不少的,如大炼钢铁,毁林开荒造“大寨田”,人工改河,推广三季水稻等等。造成领导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不顾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靠长官意志盲目决策;二是领导者素质不高,没有坚持集体领导,个人说了算;三是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上至飞机、导弹,下至铁钉、火柴生产都由国家计划安排,管得太多、统得太死,不管地方条件差异,导致地方党委政府只能被动决策,奉命行事。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现代化建设,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新时期领导决策应体现这几个特征:(1)民主性。决策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由党委集体研究作出决策。(2)科学性。要遵循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特别是对经济建设项目,要经过广泛的市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诸要素的调查,反复进行科学论证,比较出最好的经济规模、经营模式和经济效益方案后,才能作出决策。(3)实效性。任何决策都要讲求效益和效果。不搞形式主义,更不要为片面追求速度,贪图“政绩”而盲目决策,劳民伤财。(4)创造性。要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工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结合起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和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工作,这样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查看全文

党委书记领导方式交流

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从事领导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方法、程序和结构的总称。领导者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领导,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而根据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方式,却是永恒的真理。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对党委书记原有的工作方式冲击比较大,他们面对的组织结构、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必然要带来工作方式的改变。主动认识或实现这样一种转变,可以更快地适应党委新体制的工作需要。

一、党委职能更加明确:对党的队伍管理方式应加强

地方党委换届后,由原来的众多副书记转向只设两名副书记,一名行政正职任副书记、一名专职副书记。这样一种转变既表明党委的职能更加明确,与政府间的工作权限和职责重叠问题从制度上得到了解决;同时也表明了党委书记的领导方式必须根据新要求作出新的调整。班子配备改革前,党委书记要面对分管农业、政法、宣传、教育、文化等工作的副书记或常委;改革后,除两名副书记外,常委主要由行政副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政法委书记和公安局长等组成。新的党委常委组成,更突出了党自身职能的履行。

新的结构需要体现新的功能。由新的常委身份组成的党委,对党委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一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总揽全局能力要求更强,在领导方式上更需要运用宏观谋略的方法,体现出党委把握大局、引领方向的工作视角,而不是忙碌于具体的行政事务之中;二是对党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决不是仅仅体现为人数的多寡,而更要体现出某些功能的强弱转化上。行政管理功能的弱化和党自身建设功能的强化,应该是地方党委领导班子改革的重要动因之一。在新机制下,党委书记在行政事务上应该更超脱些,而在党的建设上必须投入较大力量。通过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遏制腐败机制的建设等党的队伍管理方式,使“党要管党”的党委工作职能真正到位。

二、党委书记要直接面对众多常委:扁平化领导方式需提升

现在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配备改革、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不能说就是实行了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但是党委书记由原来直接面对副书记,转向直接面对常委,不仅减少了层次,而且增加了人员,这就会影响党委书记原先习惯了的工作方式。随着“书记办公会”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党委书记联系常委的“缓冲层”没有了,与副书记共同商讨和决定的事项大量减少,与各常委之间的联系却要频繁密切起来,而各常委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这与扁平化组织形式,如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等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新机制下,党委书记要推进相对扁平的党委班子有效运作,不仅要求各常委独立负责,还要注意一定程度的放权,使每个常委能够有责有权地独立开展工作;另外,通过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依靠现代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变化着的各种因素,对各种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显在或潜在的变量因素保持警觉,一旦发生变故快速作出反映,及时提出符合时代和本地区发展趋势的新思路,用思想或意识牵引整个组织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是扁平领导方式的关键。

查看全文

乡镇党委领导方式改进调研报告

试论乡镇党委怎样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写党委怎样改进工作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这方面的文章,可是由于水平有限,一直没有提笔。现在,党政论坛开通了,这为我提供了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所以,特撰写这篇文章,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了!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各级党委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这一句话把党委的工作职责阐明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很多乡镇党委的同志在工作中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党委的事情没有抓好,又给政府工作添了乱,工作不仅没有进步,而且是一团糟。当然,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想,必须要把党委的“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

一、认真调研谋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首先要深入村寨和农户,认真调研,掌握乡情。调研不能跑马观花,要做实。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真正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善谋大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思考问题,谋划思路时不能囿于一地,要善观形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的大背景,更好地调整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要有进展,没有思路是不行的。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乡情,把握好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的思路,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盲从,经济社会才会有大的发展。

二、科学决策把方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