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20:40: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临床医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述痤疮病症中医药临床诊疗法
【摘要】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痤疮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包括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内治与外治结合、饮食调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中草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响。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
妇产科中医药临床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中医药临床使用现状,为妇产科中医药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药使用情况,评价中医药使用的合理性、费用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妇产科使用的中医药包括益母草胶囊、宫血宁、安坤颗粒、妇康丸、少腹逐瘀颗粒、妇康口服液、桂枝茯苓胶囊、丹鳖胶囊、裸花紫珠及针灸等;存在4例不合理用药(4%)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中医药平均使用种类为(1.39±0.38)种,费用为(528.64±50.42)元。结论:医院妇产科中医药临床应用尚可,能够兼顾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与经济性,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且中医治疗方法应用较少,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妇产科中医药使用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中医药;用药现状;调查研究;医疗费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对完善中医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在临床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1]。妇产科是临床的主要科室,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也得到了重要应用。有文献报道,目前中医药在妇产科主要用于保胎、不孕症、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人工流产、阴道炎、宫颈炎等[2]。随着中医药使用率的增加,不合理用药问题日渐凸显。本文就医院妇产科使用中医药情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年龄23~76岁。所有患者就诊过程中均使用中医药治疗,相关治疗资料均有完整记录。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总结本次研究中100例妇产科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中医药,评价患者中医药使用的合理性,统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药使用种类数、中医药使用费用等,所有数据均由专业人员完成统计与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合理用药》等对不同中医药使用合理性予以评价[3]。1.3观察指标。①中医药名称。②中医药使用合理性。③用药不良反应。④中医药使用种类数。⑤中医药费用。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软件SPSS23.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
2结果
中医药治疗腺体肥大临床研究
摘要:腺样体肥大可导致上呼吸道受阻,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缺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切除,患儿及家长接受度差。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包括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法治疗,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进展,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中药内治疗法,其中又包括了分期论治、辨证加减、验方施治等不同观点,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包括中药外用、小儿推拿、艾灸等;中西医结合方案。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中药;推拿;艾灸;儿童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属于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顶部及咽后壁处。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生时即存在的腺样体逐渐长大,大约6岁时增长最为旺盛,10岁以后逐渐萎缩,成年后基本消失。病理情况下,腺样体因受到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出现腺样体肥大,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身上,可导致上呼吸道阻塞,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睡眠障碍等症状,常继发中耳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和哮喘等相关疾病。并且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长期张口呼吸将影响面颌骨的发育[1-2],形成腺样体面容;长期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的缺氧还会影响患儿的认知能力[3]、生长发育[4],同时还可能造成心理行为异常[5]。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多采用手术疗法。全麻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或机械吸切术是腺样体切除术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中等离子消融费用较高;鼻内镜下吸切较普及,但术中出血稍多,且存在儿童全身麻醉对未来内分泌的影响,及术后恢复和复发的问题,导致患儿家长普遍对手术治疗接受程度较低。保守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停药后症状容易反复,而长期使用会有鼻部干燥出血等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效果颇佳,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就中医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中药内治
1.1分期论治
孙桂莲[6]将腺样体肥大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证型为风热在卫,痰热在肺,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用银翘散与三拗汤加减;晚期虚实夹杂,痰浊壅阻同时肺脾气虚,兼有瘀阻,治宜补益脾肺、化痰祛瘀,方用二陈汤与人参败毒散加减。杨永庆[7]将该病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初期阶段证型为风热郁结证,治以疏散风热、化痰散结,自拟鲜芦根、黄芩、金银花、牛蒡子、桔梗、川贝母、竹叶、玄参、连翘、山慈菇、薄荷、荆芥、炙甘草治疗。中期阶段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处方煅牡蛎、黄芪、半夏、蒲公英、桂枝、玄参、浙贝母、炒栀子、川贝母、醋莪术、桂枝、炙甘草、柴胡、山慈菇、蜜麻黄。后期阶段证型为肺肾阴虚证,治以补肺养阴、填精益髓,处方为炒枣仁、煅牡蛎、蒲公英、牡丹皮、山药、玄参、生地黄、赤芍、川贝母、醋莪术、白芷、生甘草、山慈菇。袁斌认为腺样体肥大的病机有虚实两端,虚即肺脾气虚;实乃气血瘀阻,临床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治疗则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为法,方取会厌逐瘀汤加减;缓解期以补益肺脾为要,治以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8]。俞景茂认为痰瘀互结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自拟“宣通散”,组成:山海螺、浙贝母、皂角刺、白芷、丹参、蝉蜕、炙甘草,又将该病分为外感期和缓解期,外感期以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为主,治以疏风解表、化痰散瘀,以苍耳子散合宣通散加减;缓解期以虚实夹杂为主,以小柴胡汤合宣通散治疗,若已肺脾气虚,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若已肺阴亏虚,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9]。
应急救援下临床药学安全性研究
生命健康是现代人最宝贵的财富,医药科技产业则是保障生命健康安全最核心最重要的产业。当个体受到伤害或出现某些疾病时,科学合理地用药就成为康复的关键。社会应急医疗救援背景下,临床药学安全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临床药学的安全性问题,为患者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医疗用药方案,并针对性提供准确的医药服务,为他们构筑生命健康安全防线。我国当前医药服务分为中药和西药,中药属于传统医药服务,西药则属于现代医药服务。相对于西药更为严谨的循证试验方式,中药作为治疗手段更强调医者的经验。
中医药是我国特色的医药治疗体系,当前中国正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若想中医药治疗方案得到更多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以及患者的认可,则有必要基于循证方式针对性研究中医药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循证,即遵循证据之意,强调通过收集分析临床试验或治疗证据的方式来证明其安全性,也是当今医药安全性研究的主流方式。《循证中医药安全性证据研究与实践》主要探索中医药投入医药市场,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后,研究相关安全性证据评价问题。编者尝试从点、线、面、体等多个维度与层次探索不同的安全性证据源,尝试构建中医药应用发展的安全性整体体系,并探索相关分类与分级标准,为中医药安全证据评价体系提供思路。书中,编者分析了十余个中药知名品牌投入医药市场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评价实践案例,结合安全性证据体系建构理论,理论结合实践,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安全评价研究。编者指出,安全性研究是临床药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安全性保障也是任何一种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必须严谨认真对待的基本要求。
医药上市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前,都必须经过专业的临床试验。在试验阶段,既会从药理方面研究与分析其安全性,也会设计各种严谨的试药试验,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进行医药试验,探索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研究分析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可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状况,通过差异性医药临床试验设计来收集临床医药治疗的安全性证据,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用量用法,建立合理的用药方案,追求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代医疗科技研究表明:绝大部分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也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医药禁忌症,通过循证试验方式了解其副作用与禁忌症,是临床治疗中安全用药的基本前提。当今,医药行业已经形成了科学规范、体系化的循证试验方式,对药学安全性问题进行严格试验检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以药物副作用为例,通过设计实施不同的临床用药试验方案,判断临床用药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具体确定药物的安全性。首先,要判断患者不良反应是否与临床用药之间存在关系;然后,如果确认存在关系,则须进一步根据具体不良表现来分析药理机制,判断其安全性;最后,研究是否可以通过合理调节用药方案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笔者认为,随着医药科技不断发展,对临床药学的安全性研究与认知亦在持续深入。
医药产品上市之前虽然通过严格的循证试验方式证明了其安全性,然而,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临床用药情况,基于此,医药产品在上市之后的临床用药治疗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收集患者对于用药反应的各种治疗数据,不断累积相关的案例,探索安全临床治疗用药的现实路径。与上市前的试验测试方式相比,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数据更丰富,所面临的治疗差异性病情状况更多样化,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提出更严的考验。在临床药学安全性问题研究过程中,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是推动临床药学安全研究最常见最有效的路径之一。药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严谨和充分验证之后,在医疗应急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可以更科学合理地用药。不管是在平常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亦或是在医疗应急救援中,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皆为重要问题。任何一款临床药品的上市并用于临床治疗,必然要严格测试其安全性,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持续关注安全性问题,以全方位建立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防线。
作者:梁宇 单位: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后勤管理部
中医药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综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中医药激励机制人才
【摘要】本文从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要构建全方位的中医药人力资源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阐述,既包括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中医药人才,又包括适应中医药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中医药人才,并指出对各种人才的要求。最后本文从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两方面给出构建全方位中医药人力资源体系的政策建议。
中医药是我国原创医药,被公认为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近年来,国家为振兴中医药发展事业,提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要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需要全方位中医药人力资源体系的支持。
1多层次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
中医药人力资源需要满足各层次卫生服务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
1.1高级中医药人才
临床药学教学论文
摘要:当前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内容和教材缺乏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对生药的临床应用及功效作用等存在一定困惑。因此在生药学教材及教学大纲中补充相关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临床药师工作中对生药能熟练应用,突出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特色。
关键词: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中医药理论
临床药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以具有专业教育背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指导患者用药为特点,使药物治疗及疾病预防达到最合理化的学科。随着我国各级医疗单位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及药物合理应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县级及以上医院设立了临床药学科,配备了相应数量的临床药师,这不仅使临床药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还对其培养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保障国民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各级医疗单位中,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中医院占有一定比例,同时中医药也是很多患者选择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作为临床药师如何正确指导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也对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所在教研室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实践及授课反馈中,发现补充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有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理解生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有利于其未来在临床药师实际工作中对生药能熟练应用,突出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特色[1,2]。
1中医药理论在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临床药学专业是药学类专业中与临床合理用药关系最紧密的一个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及特点,要求其掌握的临床医药知识范围更广、难度更深。生药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目前国内医药类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药学》,内容以生药的植物来源、形态、采收时期、性状理化鉴别、药理学研究等为主,比较适合传统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来说,传统药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生药学中占较大比例的生药植物来源、采收时期、性状鉴别等内容,在临床药师工作中应用较少,而药理活性、功效、用药禁忌及临床应用等知识,则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及考核中,生药的功效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是目前教材中药物功效部分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内容相对较难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学习过中医药理论,对生药的功效特点、配伍等存在一定困惑。学生对于传统中医药基础知识,如阴阳五行理论、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知识、药性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配伍中的君臣佐使等没有概念,导致在学习生药的功效及临床应用时无法结合中医药理论进行准确理解。因此,在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课程中合理、适当引入相关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必要性。笔者所在教研室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特点,组织生药学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探讨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相关知识。为使学生全面理解和系统掌握生药的功效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除对生药学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外,着重结合中医药理论讲解生药的药性、功效及临床用药特点。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文献及相关报道进行综合分析、讲解,使学生不仅掌握生药的基本性状、理化鉴别、炮制等知识,还对临床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临床生药学》教材的编著与探索
中药临床药学论文
1中药临床药学相关概念、定义始终未有定论,在文献报道中各有其说,但未见中医药权威学术部门给出准确定义。流行2种说法:
(1)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临床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科学。(2)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笔者认为中医药理论指导是核心,是灵魂;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一切都无从谈起。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中药在体内发挥最大效用,以确保临床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合理用药的内容,所以定义中合理用药4字足够了,如果要强调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中药临床药学的作用或工作内容。合理用药是中药临床药学的根本目的和目标。为避免内容重复可以这样定义: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合理使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有人认为中药临床药学是临床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称是中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本人倾向于后者,既名为中药临床药学,则应重视中医药理论指导,具有独立的研究框架,讲究理、法、方、药,辨证施治,主要研究中药的合理用药问题;中药与西药虽同属疾病预防、治疗的武器,均存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的问题,但其应用指导的理论体系不同,如果把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临床药学的一个分支,沿用西医药理论或诊疗要求来求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在逻辑上说不通;容易给人误导,导致研究走入死胡同。
2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
从古至今,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都是人们不断探索中药临床药学的过程,人们从事中药活动究其根本都是为了中药的合理使用,广义讲都归为中药临床药学的范畴。由于中药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其研究工作较为复杂,难度较大,目前真正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均与实际工作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2.1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如果不遵守此原则,就会犯大错误。以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人参为例。各高校《中药学》教材都把人参归入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人参就应读懂《神农本草经》,就应参悟仲景立方之法。本经记载,人参主补五脏,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仲景《伤寒论》中,用人参的小柴胡汤、炙甘草汤等15个方中,皆因汗、吐、下之后,亡其津液,取其甘寒以救阴也。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用人参。人参生上党山谷,背阳向阴,其质柔润多液,置于日中一晒便变色,证明其为阴药无疑。栽培者也用北坡之地用棚遮阴方能成功。人参应为补阴药,并非补虚药中的补气药,应用人参产生的很多不良反应多数是由使用不当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反以人参为害。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人参,中药临床药学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如果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使用人参就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发生。2.2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明确提出“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发展方向。中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由于认识不统一,方向不明确,行业和医院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人才缺乏,经费投入少,发展极为缓慢。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刻苦钻研中医药理论,使用每味中药得心应手,所有问题迎刃而解。2.3在质量保证、辨证立法准确、选药得当、组方合理的前提下,用量的适当与否决定疗效。古代医家对于药物用量十分谨慎,并根据在临床用药中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常用中药的起始剂量和最大用药量,在现行药典、地方标准和教科书中也规定了常用中药的一日用量。但部分医家总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规定用量限制了中医用药的灵活化裁,许多病症不用重剂不能疗重病,有用200g黄芪治重症肌无力,用黄连100g治糖尿病者;有的认为当代人耐药性强,强调现在药品质量不好;认为现行的中药常用剂量,仅从保障用药的安全性考虑,且受传统思想影响及条件所限,大多数中药及处方量的量效关系,未经过严谨的试验研究与大样本的验证,多以个人经验或个案经过归纳而载于文献中,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局限性,故对典籍、教科书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在没有科学依据的前提下遵循药典。2.4患者个体差异与用药依从性:患者个体禀赋不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和耐受性也不同。且人有男、女、老、幼不同。故用药后的疗效或副反应则不完全一样。加之,有的患者不按医嘱用药,或随意加大、减少剂量,或不按疗程用药,或不按规定服用方法使用等时有发生。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以处方为准。
3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
有人提出了8个方面的内容,具体为:(1)合理用药;(2)复方配伍研究;(3)剂量研究;(4)中药品质研究;(5)中药不良反应监测;(6)中药生物利用度研究;(7)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的研究;(8)处方分析研究。有人提出的研究内容为5个方面,即:(1)信息情报研究;(2)中药复方配伍相互作用研究;(3)中药处方应用的合理性研究;(4)中成药合理用药研究;(5)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笔者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围绕合理用药展开的,所以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就是中药的合理使用问题,没有必要具体细化和规范多少方面,各个医院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工作,为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担当起识别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解决并防止潜在用药问题的发生,与医生一道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体现中药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魅力。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现状与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医疗机构医师、药师、护士进行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现状及需求调研,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2469份,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地区;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缺乏中医药特色,亟待加强;医师、药师、护士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均较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调研样本对中药临床药师未来职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结论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应建立合理的中药临床药学高等教育体系,优化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模式,增加中药临床药师配备;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突出中医药特色;分析医师、药师、护士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倾向,提供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合理用药;需求调研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中药不合理使用现象也愈发严重[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中药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2-3]。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很多,用药不规范是最主要的原因[4]。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大多为医务工作者不合理用药导致[5]。近年来,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师和药师的精细分工[6],中药应用范围日益扩增,医师在实际应用中更易出现辨证不当、药不对证、无适应证用药、超剂量用药、药物选择不当、中西药合用不当等诸多用药安全问题[7]。为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国内不少医疗机构已逐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探索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8-9]。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16年启动了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工作,目前共有43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招生,现阶段培训尚无标准的参考模式,仍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足[10]。本研究中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实际,调研了全国医疗机构范围内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提出了建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在文献梳理、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拟《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通过预调研与专家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问卷。调研内容包括医师、药师、护士的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现状,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医师、药师、护士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职业态度5个方面。问卷共设计43道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及开放性问答题。以网络问卷星的形式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我国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地区)2469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药师、护士、其他药学工作者发放问卷。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统一审核,将调研数据分别录入Excel软件,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中医药发展工作安排
2012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不断加大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质量和服务品牌,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医改文件精神,主动跟进,突出特色,不断加大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力度。重点抓好中药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加强基本药物中中成药临床应用培训,做好中药应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落实好提高新农合中医药补偿比例的政策措施,引导医疗机构和群众更加广泛地应用中医药。不断加强基层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医院发展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落实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示范、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中医临床路径等惠民措施。
二、加强中医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
启动新一轮全市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工作,全面提升中医医院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临床制度和技术规范建设。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医院科室的建设与管理,积极研发和使用中药院内制剂,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实施医疗质量、护理服务、技能培训、信息化管理“四项示范工程”和双降、双控、双规范(即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耗材支出占医疗支出的比重;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过快增长;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诊疗项目)“三双行动”,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比武和急救技能大赛,不断提升中医药的整体服务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临床药学发展现状与前景
1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现状
我国几千年来的医药文化中,重医轻药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以至现在普通老百姓一听说“药师”这个职业,首先想到的就是“抓药的”,只要认识字谁都能干,没什么技术含量。即使到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医院中从事药学工作的人员仍有一些是学护理、检验等专业的。在传统的医药观念中,“药师”等价于“药剂师”,不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更谈不上“临床药师”的层次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药品短缺,药师工作的重点是药品研制、生产、保障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药学教育严重滞后,人才匮乏,没有条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开放与繁荣,法制的规范,药品管理的加强,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等新兴学科的设置,临床药学工作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即使到了现在,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2我国临床药学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医轻药”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无论是投资建设还是人才引进方面,医院领导都不重视临床药学,患者在药物治疗的整个阶段医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在现有体制下,有些医生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垄断了患者的全部药品,不希望他人干预、监督。现阶段,药师大多是以化学为主的药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只懂药不懂医,即使参与到临床中,也无法指导患者用药。国家卫生计生委尚未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职责,权利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使临床药师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更谈不上积极而热情的工作。
3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
药师进入临床,积极参与合理用药,与医生合作为临床提供用药咨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展临床用药监测,研究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的关系,以取得最佳给药方案,提高用药安全性,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为护士配液提供指导,引导护士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药物信息的收集与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