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20:36: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临床医学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认知探讨

摘要:探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科的认知及态度的变化,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于预防医学学科的态度有较大改善,特别对预防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更期望学习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的预防策略、预防医学的实践方法和疫苗的研发等相关知识。如何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医防结合,如何培养具备良好的临床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我国“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我国医学教育的供给水平和支撑能力接受了严峻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复合型医疗人才的缺乏,同时也暴露出现今医学教育中医防割裂的弊端[1-4]。如何在医学教育改革实践中,开展临床与预防融合,这对医学教育改革尤为重要[5-7]。而开展医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就是与时俱进地掌握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学科的认知和态度的变化。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预防医学专业的认识及态度的问卷调查,以便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扬州大学医学院430名全日制全国统一招生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所有本科生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4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60%(424/430)。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探讨

摘要:在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医科教学形势下,强化留学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以BOPPPS式教学法模型为指导,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线下相结合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文章简要分析了BOPPPS在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BOPPPS教学法;临床医学

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多专业、多层次、多渠道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1,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专业转化成为重要问题[1]。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cellbiolo-gy)从细胞的角度研究与医学相关的生命科学问题,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基本生命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课程,也是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桥梁课程[2,3]。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是成为合格临床医生的必备基础。导学互动叠加式教育(BOPPPS)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5],由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教学环节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构成,是强化学生参与互动、反馈,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4]。在线上和线下教学形势下,探索和总结BOPPPS的应用,对保证和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设置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对于认识生命、掌握细胞生命活动中基本结构及其代谢规律、从事医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对今后各门课程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内容学习的兴趣。同时,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理论性强、涵盖面广[3]。当留学生无法返校学习,甚至固定的课堂时间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这就对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专业转化成为细胞生物学教学的重点,打造留学生金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BOPPPS教育模式实践

查看全文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发展迅猛,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临床医学专业。随之而来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学生、评价、相关法律、培训、科研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为此,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对于本科生,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应该以病例为中心,同时应该努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与病患沟通的能力;对于研究生,政府部门可以适当修订《执业医师法》,使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同步进行,使理论和实践结合更加紧密,才能提高临床医学教育质量,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问题;解决方法

1949年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在我国经历了多次变革。学制年限从50年代的5年制,60年代6年制,再到90年代的多种学制并存。到2015年,许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立了“5+3”的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此形成了新的医教协同医学教育模式。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有名的高校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医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临床专业学生承担着更大、更多的责任。临床专业教育质量的好坏,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对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医疗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①教学问题:目前,填鸭式教学仍是临床医学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一部分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另外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系、学习思路等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只需要遵循老师的思维模式学习,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它强调的是,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串联和融合,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临床问题当中。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后,许多老师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没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往这方面思考,使自己的讲解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幽默,但效果仍然不佳。②学生问题:临床医学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素质要求较高。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特别广泛,他们需要记住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求他们特别精通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需要瞬时记忆,更需要长期巩固,永久记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非常乏味的过程,时间一久,很多学生不能坚持下来,学习兴趣慢慢降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数量剧增,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接近极限,身体负担和心理负担极其繁重。③评价问题: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一直是教育界争执不休的问题。教育改革以来,我国的考查制度和评价制度一直在寻求改变,但是改革的成效非常有限。现阶段的考试制度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出现病例分析题,即使有病例分析题也只占很少的分值。这就导致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忆理论知识上,而不注重实际临床病例分析。对于考试结果的评价仍然采取的是唯分数论,并未强调学生临床素养的培养。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①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执业医师法》相违背:我国于1995年正式颁布了《执业医师法》,该法律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必须有执业医师进行指导,并在医疗机构、防疫机构、保健机构实习1年以后,才可以参加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后方可拥有临床处方权。这个法律直接制约了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临床医学生本科毕业以后直接考取专业研究生,不能进行独立医学诊断,不能开具医学处方以及医学证明。②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之间互不认可: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由教育部门主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归卫生部门主管。两个部门政令不一,导致学校教育与医师培训之间互不认可,所以研究生工作以后还要进行医师培训,造成时间的浪费。③实践过度,科研水平较低:临床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许多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研究生毕业后即能临床应用,大量减少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时间和课程内容较少,往往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上,从而导致科研水平较低。另外,有些学校降低了专业研究生毕业要求,取消了的硬指标。学生自认为只要掌握应用技能即可,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他们的科研能力不足。时间一久,会使研究生教育变成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2]。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技能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从高职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现存问题,并依据工作导向基本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案,以期能为广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参考。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技能课程;课程改革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掌握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也是打开临床医疗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高职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就目前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缺乏鲜明的教学特点,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和诊断学课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概述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从事基层卫生服务,以执业助理医师的身份向周边基层地区提供服务。中职学生就业后主要负责常见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这也意味着诊断学学习成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工作能力。因此,诊断学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整个学习阶段占据核心地位。诊断学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诊断学强调培养学生对于疾病的基本诊断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客观了解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常规辅助检查,正确诊断各类疾病,其基本培养S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临床诊断工作而言,问诊是基础性的工作环节,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果,要能够学会将通俗化语言转变为疾病诊断的关键信息,同时也要学会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表达方法。二是动手检查能力。临床诊断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特征做详细检查后才能给出诊断结果,故对学生的动手检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综合分析和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疾病的诊断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仅仅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显然不足以满足工作实践需求,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诊断思维。诊断学实践技能课程的现存问题分析临床医疗工作适应能力较差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表现来看,多数学生在离校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存在临床适应能力差的现象。尽管学生掌握了充足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看,临床医疗工作适应能力差的主要原W在于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但无法将其进行有效融合,进而频繁在T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从临床实习价值的角度来看,临床实习的意义在于强化学生对于临床工作的认识,锻炼学生的T作能力,而在学生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基础上,临床实习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工作自信,导致学生出现职业动摇等心理问题。临床实践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机会高职院校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影响,导致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实践教学课堂中频繁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留给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的时间严重不足,且多数情况是以简单性、基础性的工作为主。在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的情况下,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长期无法提升,并直接影响到了实践技能课程的实际意义与价值。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诊断学的课程安排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在诊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课程较多、实训课程和临床实践课程较少的现状:整体来看,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着形式大于实践的现状,从而导致高职诊断学课程的整体授课水平较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无疑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缺乏基础技能操作的统一标准在基础技能操作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操作手法存在不一致、不规范的情况,操作教学的随意性较大,且教师的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正因如此,学生的技能训练也同样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原则性错误问题。缺乏标准化的考核评估体系高职院校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多年来一直以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主要的考核评估标准,而实践技能考核并不属于考核范畴之内。在考核评估体系不完善,存在明显漏洞的基础上,最终的考核结果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也影响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客观评价和学生对于自我的正确认识。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查看全文

在职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论文

1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1.1教学内容缺乏在职临床专业特色和临床实用性

成人临床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迫切要求理论知识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水平。但长期以来,由于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第一学期的课程,他们还末接触到临床知识,所以无论从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针对普通的医学生,即我们一直在将在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当作初入大学的没有临床知识的学生一样在培养。所以在调查中发现,在职临床专业学生普遍感觉生物化学学习内容偏多、偏深、偏难,与专业课和临床实践联系不紧密、不实用。不能满足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需求,缺乏在职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

1.2生物化学教学方法陈旧

在职临床专业学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他们脱离课堂时间比较久,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同时他们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主要放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生物化学的学习上。所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能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生物化学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三位一体”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培养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仁心仁术争上游”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积极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等路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特色、出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双高”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传统的思政教育作为一门专门课程,独立在专业学科之外、自成一体,呈现“个体单干”“一锤子买卖”的态势。导致思政教育“唱独角戏”“孤立无援”,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优势;持续影响乏力、教育效果堪忧,不能有效落实和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1]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创新。把专业学科中思政教育元素提炼出来,融入专业知识学习,将这种隐性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来,达成教育的根本目的。[2]课程思政理念符合综合性的课程观,专业学科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教育学生做人做事。从而使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融合在一起,即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教育融合,把专业学科的学习纳入学校育人课程体系,使育人体系更完善。立足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理应注重各个学科课程的重要基础地位。首先,要弄清专业学科的特质、运行规律,确定专业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其次,专业课程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简约性,因为学时所限,在专业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必然有限。因此,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就不能只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必须纳入、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要求对专业课程思政知识高度概括,保证学习者能够接受到最有价值知识的良好教育。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就是“双高”建设,[3]其核心仍然是立德树人。通过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的融合,以促进专业课程优化、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管理高效,形成高水平专业课程体系,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教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曾智勇1,胡长虎1,曾小青2,范明宽1,杨秋玲1,包莉1塑造是第一位的,力求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与思政课程同步,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要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医学教育专业使命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探讨

摘要:分析解读了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管理工作经验,探讨通过制度、信息化、课程建设、加强导师责任制、培养环节监督机制等措施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人才培养

为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1](教研〔2014〕2号),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自2015年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培养。在有限的3年时间里,学生面临既要完成33个月的临床轮转,又要保证科学研究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毕业论文出现盲评首次通过率下降、论文学术水平下降的问题。学术能力是学位教育与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区别的根本特征[2],我校对于该类研究生的培养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导,临床科研能力为特色,坚持实践科研两不误。为此,我校构建了论文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制度、信息化、课程建设、强化导师责任制、优化培养环节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来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提升。

1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1培养环节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及监督机制

1.1.1部分培养环节缺乏严格的指标及监控体系跟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培养过程一般包括课程学习、选题、开题、数据收集分析、中期考核、论文送审、答辩等多个环节。原则上每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的指标体系,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过于灵活。以开题为例,我校2013—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开题考核中全部通过。根据我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规定》文件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在第3学期内,在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范围内向评审小组作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3~5人组成。由于缺乏完善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虽然有评审小组,但是评审小组成员一般都是导师邀请的同行专家,如若不是导师本人要求,谁也不会把场面弄得很“难堪”。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这就使研究生在各个环节中有“求情”的漏洞可钻[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学生利用了导师、评审组的宽容,随之而来的或将是学位论文质量的崩溃。且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监督体系,开题等关键环节甚至流于形式。1.1.1.1原始科研实验数据审核不严我校2013—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实验记录要求及审核不够规范、严格,科研实验记录本仅在毕业的时候要求归入学籍档案,部分研究生毕业前找导师或课题组审核签字,二级学院才进行审查,对于数据真实性无法及时审核。导致个别论文存在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临床研究结果脱离实际,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1.1.1.2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位论文形式审查我校对于2013—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缺乏严格的形式审查,少部分论文存在图、表的标识不清,医学专业术语、符号等使用不符合标准,论文逻辑思维混乱,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泛等问题,有的论文存在排版混乱,标题的大小、序号不一致的现象,论文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初探

[摘要]我国正在经历着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战略性转变,亟待进一步实现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快速跨越。高等医学教育应将本科医学人才培养与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探寻更符合临床需求的实践教学方式。我省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合理定位和科学评价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临床医学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从构建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具体措施等方面,探索新时代视域下河北省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以促进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新时代;人才培养;教学评价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发生重要变革的伟大时代。在“”报告中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首,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七大战略,明确了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宏伟目标。实现新时代下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必须有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一流专业(简称“四个一流”)的有力支撑[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建设教育强国,我国正在经历着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大国的战略性转变,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亟待进一步实现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快速跨越。

一、构建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形式的迅猛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应与时俱进,制定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探寻教学效果更好,更符合临床实际的实践教学方式。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表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坚决克服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3]。基于新时代视域,将本科医学人才培养与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公共卫生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为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专科临床医学人才,应创新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结合具体岗位需求自主开发的教材,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可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研究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作为医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研究了有机实验与临床医学有机实验的内在关系,以及存在部分有机实验在医学中使用率不高且与药物合成等内容存在脱节等问题。分别从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丰富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课前指导、优化课程内容以及加强实验与医学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提高医学类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医学;实验课程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理论即来源于有机反应规律的总结,并通过实验可以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有机理论体系。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对有机化学理论的发展起着至关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ExplorationontheReformofOrganicChemistryExperimentCoursein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阳绪衡王芳李玉姣黄坚YangXuhengWangFangLiYujiaoHuangJian(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CollegeofArtsandSciences,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73,China)重要的作用。而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要求大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不断探索新领域的综合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有机化学实验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所开设的一门针对大学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基础的课程,该课程在对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玻璃仪器和常用设备使用技能、避免实验安全事故、提高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以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培训作用。因此,不断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提供重要的实践保障,并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探索能力以及普及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临床医学类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课程,其中实验操作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亟待引起重视。首先医学类学生在思想上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重视不够,目前相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讲,化学理论课和化学实验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体现在课时和学分较少;其次教学内容重视不足,学习效果缺乏系统评价等。除此以外,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过程缺乏对学生及时指导。目前针对有机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探讨较少,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PPT教学,对于实验内容不够全面和直观,同时一次讲授大量的操作知识和技巧,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和理解。同时有机化学实验课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及时有效的指导监督,导致有机实验课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和要求。另外,无论有机实验教学还是理论教学与所学专业和生活联系都不够紧密。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过分偏重实验的操作要点和安全事项,导致课程缺乏趣味性以及与医学专业的紧密性,学生实验仅按照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和思考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