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19:54: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临床免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临床免疫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比两组的临床基本信息,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1.2.1采集标本

(1)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根据检验项目分清检验的先后顺序,达到最优化的组合;(2)全面调整患者的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尽量保持素食;(3)采集血液的前三天,患者要停止一切剧烈活动,避免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4)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认识对,提高治疗依从性,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5)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标本的质量,同时在患者服用激素药物后采集不同体位血清标本。(6)血清采集要注意各种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避免药物影响血清检验;(7)临床免疫检验不仅包括血液的采集,还包括尿液、唾液及粪便的采集。

查看全文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的临床实施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检验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参照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观察组患者优化质量监控的措施,对患者的检验标本进行采集、仪器校准、标本送检和妥善保存等质量监控的优化措施。对比并观察两组检验标本的检验情况和准确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检验情况进行对比显示,对照组总检出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总检出率95.00%,观察组患者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可以对样本的检测起到良好的完善作用,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在实验室的临床免疫检测方面要对质量的控制严加要求,保障临床应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效果;讨论

质量控制是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改善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免疫检验程序中的决定因素。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对检测各项操作中的错误进行总结改正和控制,避免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指标的一致性的保证和临床医生在诊断中的准确性紧密相连,对于降低误诊率,提高人民群众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研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的临床实施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检验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参照依据。对来我院就诊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7.51±3.47)岁;本组患者的血型为A型、B型、AB型以及O型常见性血型。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35.91±2.97)岁;本组患者的血型为A型、B型、AB型以及O型常见性血型。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全文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探索

摘要:目的探析质量控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免疫检验的92例受检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可改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提高检测项目合格率,进而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常规管理

免疫检验可定性定量测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医者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受检者细胞免疫应答能力,进而评估其健康状况,为后续医疗指明方向。众所周知,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特有的疾病防御系统,免疫系统可有效检测出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及有害物质,因检查方法繁多且各抗体特点多样,常规免疫检验,多忽视质量把控,致使检验环节出现人为失误,影响检验结果及后续诊疗。质量控制指为得到临床免疫检验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及监控活动,通过动态监视免疫检验工作,消除质量管理环节上可能引发质量不合格的危险因素,通过质量把控达到质量要求,提高检验准确性,进而满足临床医疗需求。本文旨在分析质量控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92例进行免疫检验的受检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本研究经院领导及检验科医护人员共同审核通过,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遵医性差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2.3±3.4)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2.1±3.5)岁。两组受检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免疫检验时采用常规管理,护士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如检测前禁食禁水,忌服用药物,协助进行检验,采集制作标本,安全转运至检验科,运用相应设备和试剂进行检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所有检测工作均由同一医疗团队工作人员,两人小组进行,采血前4d为受检者分发免疫检验须知,注意饮食、药物、运动调控,检验前3d禁食肉类、含动物血液的食物、铁剂、维生素C等,检验当天空腹,同时在受检前由护士指导其取正确采血姿势,选择适宜采血器(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持针器),如静脉采血准备试管、选择静、,检查注射器、扎压脉带、选择进针部位、消毒采血区域皮肤、穿刺皮肤、抽血,详细记录采血部位及时间;选择适宜检验设备和试剂,事先试检设备,保证设备无故障其试剂在有效期内,如冷存箱、酶检验仪、比浊仪使用前均核对检查,所有检测步骤均严格按规定无菌操作;血液标本检测合格后送检(去除溶血标本),必须在规定范围内检测,若无法立即检测的标本冷存处理,各环节均需工作人员协同完成,且检验各步骤均由相关工作人员签字确认,检验样本及检验结果均一式两份,以保证检验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同时将责任严格落实到个人。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受检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乙肝五项检查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病毒性肝炎(HE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TPPA)合格率,以卫生部检验结果为评定标准,评估两组受检者免疫检验指标合格率。1.4统计学处理使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信息,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探讨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临床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检验项目在临床中的开展也越来越广泛,临床免疫检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1]。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对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免疫检验包括很多程序,如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等,如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会对临床免疫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应加强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而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的临床免疫检验血样10983份,具体的检验项目为:1093例血清胰岛素(INS),1294例甲状腺功能检测、1082例血清C肽(C-P)测定,1668例胰岛素抗体(IAb)、1435例甲胎蛋白(AFP)、1104例癌胚抗原(CEA)、1184例Ca125、1085例Ca199、829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临床免疫检验血样13177份,1197例甲功、1196例INS、1462例C-P、1793例IAb、1663例AFP、1425例CEA、1593例Ca125、1284例Ca199、1564例β-HCG。

1.2方法。1.2.1检验方法。选择ELISA法来进行临床免疫检验,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选择国产免疫试剂。1.2.2质控方法。(1)检验前:采集和保存标准:对采血姿势、标本采集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稳定剂和抗凝剂的选用进行密切注意。在采集治疗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时,应对采集时间和体位变化加以关注。试剂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定期校正、检查和核定仪器设备,让仪器设备的性能得以保证,让实验误差有效减少,进而让检验治疗得以保证。谨慎选择试剂,并加强试剂的检定工作,试剂盒不能频繁更换,更换试剂盒之前应加强对比试验。对试剂盒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加以关注。(2)检验中:室内质控样本的基质应该和待测标本保持一样,而且应保持稳定和均匀;严格根据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已经确定预期结果或者靶值。(3)检验后:完成检验后应审查检验结果,如果存在异议,则应及时核对;检验结果和标本应保存一段时间,加强记录。

1.3临床观察指标。将卫生部门所提供的质控血清当成标本,比较质控血清结果和血清样本检验,对质量控制前后5年内的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平均变异指数(VIS)来表示,对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查看全文

分层递进模式在临床免疫学的应用

摘要: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然而,参加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主要来自两种专业(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其对检验的认知不同,临床能力不同,采用分层递进的培养模式才能达到培训目的。该文结合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特点,探讨了临床免疫学分层递进培养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为培养出能担任检验与临床之间沟通桥梁的合格检验医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规范化培训;分层递进

随着医疗模式向循证医学的转变以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临床医师对检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既懂检验又懂临床的检验医师是临床迫切需求的。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1]。临床免疫学作为检验医学住培的一个亚专业,在多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免疫学检测方法复杂,项目多样,然而检验医学住培学员的来源不同,能力有差异,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培养高质量检验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提出的分层递进的教育模式充分考虑了这种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使所有学员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还能让高水平的学员得到更高层次的培养[2-3]。基于对分层递进模式的应用,结合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特点,本科室制订了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提高临床免疫学的住培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检验医师。

1依据教学大纲,制订分层轮转方案和培训目标

以往临床免疫学的培养模式不分学员级别和来源,学员均在免疫组一次性轮转4个月,统一安排固定的教学计划,无差异化地完成相同的培训内容。然而,由于检验医学住培学员的来源分为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其对检验的认知不同,临床实践能力不同,如无差异化集中开展理论授课、技能培训,则不利于学员临床能力的培养和住培质量的提高[4-5]。为实现住培学员的整体进步,实施分层递进的培训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分层就是将住院医师按临床能力的差异分为不同层次,递进就是为不同水平的住院医师设置不同的“台阶”,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循序渐进、螺旋式的提升[6-7]。临床免疫学分层轮转方案是根据学员的不同级别来制订的,二年级学员在免疫组的轮转时间定为3个月,培训目标是熟悉临床免疫学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开设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掌握基本检验技能,具备独立分析常规检验报告的能力,并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与临床进行沟通;三年级的学员在免疫组的轮转时间为1个月,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参与查房和病例讨论,培养学员独立分析、解释异常检验报告的能力,学员可以单独参加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临床活动。同时,再根据学员的来源差异设置不同的培训目标:对于临床专业的学员,他们临床思维能力较强但对检验知识不够熟悉,对其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基础检验知识和基本检验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其临床思维能力;而对于检验专业的学员,则是在提升检验技能的同时,进行临床思维的锻炼。最终所有学员都能达到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建议和咨询,实现能独立参与临床沟通、会诊的培训目标,都能担负起检验医师的职责。

2依据教学大纲,设计递进式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

摘要:《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是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必修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疾病的桥梁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文章立足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结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点及课程特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以期为新形势下《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思政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抗原抗体制备、凝集和沉淀反应、各种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分离技术以及免疫分子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和移植免疫的基础知识、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手段和方法;了解免疫学检测质量控制的特殊性,理解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检验应变能力以及保证临床免疫学检测的质量,提高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整体水平。

(二)能力目标

查看全文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解析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方法将我院检验科收集的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系统质量控制)与对照组(常规管理),每组40例,对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检验环境温度及湿度、标本的质量、洗液更换情况以及实验人员素质等均会对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P<0.05);干预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5%、95.0%,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临床免疫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系统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临床免疫检验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试剂、检验人员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检验标本制作、保存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到检测结果[1],进而影响到临床诊断与治疗,因此,必须加强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收集我院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及80例接受临床免疫检验患者的资料予以分析,并对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及80例接受临床免疫检验患者的资料。根据质量控制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12岁-54岁,平均年龄为(33.5±6.6)岁,病程为4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2±1.4)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3岁-56岁,平均年龄为(33.1±6.5)岁,病程为3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3±1.1)年。研究征得临床科室的同意及医学伦理会的支持,病例选择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对标本的采集、储存、输送至检验等流程进行管理。干预组:给予系统质量管理,其主要包括3个阶段:(1)检验前,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采集样品量、送检时间、样品保存温度进行控制,定时清洁、消毒相关仪器设备,离心抽样操作需将离心机的温度及转速调整到适宜范围,定期检验化学及生物性质。(2)在检验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建立有效的监测与调节机制,确保温度与室温能够保持一致,加强对接触样品器皿的消毒灭菌。(3)检验后,对试验结果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留样保存,定时更换清洗液,采用纯净水清洗,避免出现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2.0,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查看全文

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文中对该院随机选取的200份免疫检验单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处理,观察组给予质量控制处理,对照组中有29份胰岛素检验、21份甲胎蛋白检测、21份C-肽检测、14份Ca199检测、11份Ca724检测、4份癌胚抗原检测;观察组中有30份胰岛素检验[3]、21份甲胎蛋白检测、19份C-肽检测、13份Ca199检测、10份Ca724检测、7份癌胚抗原检测,两组免疫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1.2方法

两组检测采用的均是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使用的是罗氏诊断试剂。观察组继续加上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分布在检测前、中、后的各个环节,检测前包括标本的采集是否合格、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等,检测中包括数据的监测,检测后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检验单必须保持字迹清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果有效,检验单上还必须注明检验标识以及检验方法,检验标识指的是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以及唯一识别的条码号等),血清样本送检科室,医生姓名,血清原样采集的时间日期以及标本是否合格,标本状态、检验项目是否合格,检验报告的发放日期,检验单上是否有检验报告人和审核人的签名。核对检测结果是否和临床诊断结果一致,若出现差异需要进行复查,并及时和医生交流,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4]。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重新血清样本的采集、检验,防止发生差错,分析的原因需要给予书面登记,包括原因以及整改的措施。实验室需要对原始样品进行保存,将其放置在冰箱中,保持温度为2~8℃,保存时间为7d,对于特殊检测标本则要将血清保存在-18℃冰冻,便于出现差异后进行复查,必要时可重新采集标本进行检验、对比分析,对于不再使用的标本需要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的信息建立档案,保留检验信息。两组血清样本的监测采用的是专门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其差异性。

1.3统计方法

查看全文

近视眼临床免疫学分析论文

近视眼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少年视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预防和治疗近视、防止近视的进展是当今眼科学界的重大课题。在近视的发病机理方面,至今仍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不外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1]。尽管许多眼科学者在眼色素膜炎的免疫学和免疫病理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尚未有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近视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报道。而这种从免疫学观点出发的病理学探究能够促进对近视的治疗新见解以及近视发病机理新概念的形成[2]。近视的免疫学探究也将从根本上为预防、控制和治疗近视开辟一条广阔的途径。本文仅就近视的临床免疫学探究进行综述。

1近视和其相关抗原

1.1ABO抗原近年来,ABO抗原已被用于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探究上,已知的可能和ABO抗原有关的眼病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老年性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变性[3]。

有关近视的遗传方式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胡诞宁等[1]对近视眼患者家族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代100%为高度近视。而有的资料却表明,双亲单纯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子代不一定都出现近视。孙成甲[4]在临床探究中发现,父母都有近视而其子女患近视的不足半数。还有人认为中低度近视的发病有肯定的家族倾向性,和遗传密切相关[5]。另外,通常人眼各部分遗传性不同,轴长、角膜曲率及晶状体后曲率遗传性大,而晶状体厚度及前曲率和遗传无关,Sorsby[4]认为决定近视眼遗传的主要成分是轴长。

1.2HLA抗原HLA是比ABO血型系统更为复杂和重要的强抗原系统。HLA抗原称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具有极高度遗传性的多型性膜抗原[6]。HLA抗原根据其构造、机能,分为Ⅰ类和Ⅱ类抗原。

目前已知有20多种眼病和HLA抗原有关[7]。1983年王蓉芳等人[8]发现HLA-B8阳性者易患高度近视,而HLA-B15阳性者不易患高度近视。Пучковская[9]发现,先天性近视和HLA-B7和HLA-B12是有联系的,当近视患者同时有HLA-B7和HLA-B8抗原时,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升高。

查看全文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目的总结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择140位免疫检验对象,对比展开常规检验及质量控制检验观察,比较检验结果准确率差异;回顾性分析50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样本,统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施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准确率达到98.57%,对照组为92.86%;影响因素以样本质量、检验场所温度、检验场所湿度为主。结论临床免疫检验需强调全过程控制,从人员、环境、操作等多方面控制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8年5月-8月期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人群共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0:40;年龄22岁-53岁,平均年龄(37.94±2.7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33:37;年龄24岁-53岁,平均年龄(38.15±2.63)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选择我院临床检验科近年来收集的存在质量问题的检疫检验报告共500份作为影响因素统计回顾性分析样本。1.2一般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免疫检验操作,其流程为标本采集、样本存储、样本送检、检验科收取样本、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更强调对免疫检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具体操作如下。1.2.1检验前质量控制。样品采集期间严格控制采集量、采集时间、送检时间、保存温度、保存湿度、光线强度等。定期清洗相关检验仪器并常规消毒,校准仪器的精准性。在离心抽样处理中注意对离心机转速以及温度的调节。所有免疫检验试剂均需根据患者免疫检验类型以及所需仪器配备适合的试剂盒,定期检验试剂的生物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1.2.2检验中质量控制。检验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空气高洁净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建立调节机制以及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实验温度与室内温度一致,避免样本在温度变化下影响其结果。检验试剂平衡时间应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不宜时间过短。检验样品应避免存储过长时间或在凝固不完全下送检。对于接触检验样本的器皿应定期消毒,保障洁净性。1.2.3检验后质量控制。对免疫检验过程及结果及时详细记录准确,进行数据分析,并将样本留样保存。已经完成的检验样本容器应彻底清洁,将原本的清洁液倒出更换并使用纯水将容器清洁干净,以免假阳性反应影响检验结果。1.3观察指标。统计在不同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措施下检验报告准确率。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已确定存在质量问题并得出所致原因的500份检疫检验报告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影响因素。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诊断准确性。比较在不同质量控制模式下检验报告准确性,显示对照组准确率为92.86%(65/70),观察组准确率为98.57%(69/7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0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检疫检验报告展开讨论,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样本质量以及温湿度所占比例更高(P<0.05),见表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