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19:18: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临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临床

临床药师临床药学服务分析

摘要:目的:查找大量的相关文献,并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和研究,再结合临床药师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临床药师服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分析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应用中的价值。

关键词:临床药师;临床医学;服务

造成临床不科学用药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种:①药品的繁多,选用不当;②药物搭配的不合理,禁忌突出。所以,要想保证临床药师用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相关的医学人员仅是简单了解药物说明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经过系统性教学、具备专业药学知识的人员来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一、临床药学的服务内容

药物的不良反应检测:对于临床用药而言,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仅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起到了严重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为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临床药师必须要能够深入了解每1个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除了要对特殊的药品进行重点关注以外,还要能够及时地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并且对频繁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重点的病情讨论,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及时地进行临床的处理工作,此外,应用预防性的药物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针对性的指定给药方案:给药方案的制定都是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是一种因人而异、充分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病情状况以及各项所服用的药物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医师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用药效果以及临床反应来调整药物的治疗方案,并发挥出个人的专业优势而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法、剂量等建议,应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让所建立的治疗药物能够更加的经济、有效,从所有的治疗方案中选出最佳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咨询服务:临床药师除了要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用药进行指导,还要能够对患者、医师以及护士的用药问题进行解答,尽力帮助医护人员查找最佳方案以及相关文献,随时解答药品相关的问题,并定期向医护人员普及药理知识,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此外,还要能够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除了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服药方式外,还要能够提醒其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医师还要能够做好咨询记录,以便定期的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有所重点地进行回访。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常见的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的不对症以及药剂量的不精准上,药物治疗时间的长短以及抗生素药物的普及应用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临床药师要能够依据患者的反应为有关的医护人员提供药物的选择,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本院在抗生素方面患者临床治疗比例的调整,在药师干预前,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明显不够合理,在经过医师的检查之后,有很大一部分的药物应用应该得到调整,其主要调整的药物有头孢替安、头孢曲松钠、头孢美唑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以及奥硝唑。

二、药师深入临床的方法

查看全文

临床药师与临床药学论文

1我院临床药学开展工作的现状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控临床药师每月负责收集出院病历50份、门诊处方400张,统计每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工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指导精神,本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的数量、金额排名、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和使用强度等进行整理。对排前十名的品种进行跟踪,在进行药物数量排名时对数量出现异常增加的药物进行标记,对连续3个月数量异常增加的药物进行跟踪,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立即反馈给临床科室主任。同时,对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定期分析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1.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及时收集和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为用药积累原始数据提供科学依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不仅是药监部门的要求,更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是综合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有力依据。我院为鼓励临床医护人员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积极性,科室或个人每报1例不良反应,年底综合考核就加0.1分。

1.3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和临床会诊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和医师一起查房,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参与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把药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起来,从经济学角度帮助医师分析用药的合理性,调整用药比例,提出用药建议或优化建议,纠正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我院临床药学的努力方向和展望

2.1药师参与危重、疑难病案讨论、会诊,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由于受到临床药师自身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展开此项工作还比较困难。为了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目前我院积极引进高学历药学尤其是临床药学人才,分批次到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学习,临床药师队伍。

查看全文

肺癌临床诊断

1医务人员应对肺癌的早期征相提高警惕,避免漏诊,误诊

1.1充分认识肺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尤其是肺外表现及早期转移症状

1.1.1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

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脑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因肺组织血管丰富,癌栓可经肺静脉进入体循环,经颈静脉或椎动脉上行到脑组织后形成转移灶,或由椎静脉直接进入颅内。肺癌转移发病率高,居颅内转移癌第一位,[1]在无肺部症状而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极易造成误诊。

1.1.2脊髓转移

通过血行转移到脊髓,产生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因部位不同出现相应表现,如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腰腿痛,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髓引起截瘫等。

查看全文

肿瘤化疗临床监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多数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为静脉给药[1]。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护理人员注意查对,严格无菌操作,操作熟练,一次穿刺成功,能迅速排除输液故障,使患者积极配合,操作顺利,输液通畅,局部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满意。现对临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60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PICC堵管患者中,男18例,女31例,年龄32~75岁,平均57.5岁。乳腺癌16例,肺癌19例,胃癌14例,直肠癌7例,淋巴癌4例。置管时间为30~105d,平均置管时间为49d。

2护理

2.1置管前准备

着装整齐,按洗手规范洗手,戴口罩。熟悉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要理解操作目的,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准备用物:治疗盘内盛药液、皮肤消毒剂、棉签、压脉带、小枕、无菌手套、输液器、敷贴、剪刀、弯盘、输液卡、笔、静脉导管针1套、肝素帽1个、输液架。仔细检查各种用物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检查导管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导管针,按静脉输液法准备液体与配药。

查看全文

小肺癌临床诊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患者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39~78岁(平均59.3岁)。结节直径1~2cm19例、结节直径≤1cm14例。

1.2临床表现33例患者有单纯咳嗽20例、痰中带血4例、咳嗽、发热1例、无症状8例。体检均无明显阳性体征。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胸部增强CT、纤维支气管镜、腹腔B超,脑CT、痰抗酸杆菌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胸部CT检查发现表现恶性征象22例,其他倾向良性结节诊断11例。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痰检查阴性,均未发现肺外转移病灶。

1.3治疗27例患者在全麻直接采取胸腔镜下手术,距结节3~5cm行肺楔形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如系肺癌则作VATS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例患者行腋下小切口直接开胸方法,术中注意操作轻柔,勿过度挤压结节。

本组患者25例行一叶肺切除(其中周围型肺癌22例、炎性假瘤2例、血管瘤1例),22例肺癌患者均行隆突下和纵隔淋巴结清扫。8例良性病变行肺局部切除。均行术中冷冻活检,术后切除的肺组织和淋巴结标记后送作病理检查。

2结果

查看全文

中药临床药学及临床中药师的作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区间为18岁-62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心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70例,呼吸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64例,消化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66例。均对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人,其中对照组中有心内科患者35例,呼吸内科患者32例,消化内科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中心内科患者总数、呼吸内科患者总数、消化内科患者总数的比例为35:32:3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特征等一般治疗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治疗。如在治疗慢支患者时,给予患者退热、解毒等常规治疗和处理。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常规行退热、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0ml的热毒宁+250ml生理盐水,每日一次,治疗时间为20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予以炙甘草和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14天。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师的临床药学治疗。具体如下:(1)中药师与中医师合作,结合医院实际,合理的对专科的用药进行安排,调理清楚,方便临床医师的阅读和学习。(2)做好中药调剂工作。(3)发挥中药窗口的作用,开设中药咨询服务,宣传中药的相关知识,同时细心耐致的向患者及病人讲解中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要主动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住院费用花费等。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查看全文

临床药师参与顺产临床路径制订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参与顺产临床路径(CP)用药方案制订、路径实施的作用和效果,探索药师参与CP的新模式。方法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建立顺产CP用药方案。将纳入顺产CP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用药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和对照组(100例,未予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住院天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妇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作为实施CP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有必要根据情况制订精准化用药方案,临床药师参与顺产CP用药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可明显促进患者安全、有效和经济用药。

关键词:临床路径;临床药师;用药方案;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学服务

临床路径(CP)是指医师、药师、护士、检验人员等多个相关学科人员针对某个国际疾病分类(ICD)对应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制订具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和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截至2007年,美国80%以上的医疗机构对部分病种实施CP,在亚洲和欧洲20多个国家的医院已开展应用CP[2]。1996年,我国开始引入CP理念。2009年,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CP试点工作[3],并在此后3年多时间里共制订下发了22个专业341个病种CP(不含县医院版路径),组织全国23个省110家医院开展CP管理试点。CP在众多疾病和手术的诊疗管理中被证实具有明显优势,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缩短平均住院天数[4]。药师对CP中药物治疗的分析和干预作用在美国最先得到认可[5]。2007年,美国药师参与CP的机制和体系基本成熟。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SHP)制订了《ASHP药师在临床路径制定、实施和评价中作用的指南》,详细规定了临床药师参与CP的方式[6]。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临床药师在CP的实施中应发挥更大作用。顺产在产科常见,CP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其管理水平,并降低医疗负担[7-8]。本研究中通过了解临床药师参与用药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效果,探索临床药师参与顺产CP的可行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用药方案制订依据。根据《妇产科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新编治疗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WHO建议:催进产程》《ACOG委员会意见:产程中减少干预的方法》《AAP政策声明:关于围产期预防B族链球菌疾病的推荐意见》《2016CNGOF临床实践指南:产后管理》《2016WHO指南:产后妇女铁补充》《临床路径释义-妇产科分册》及药品说明书等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建立标准化、精准化用药方案,将顺产用药方案精确到具体品种、剂量范围、给药方式与频率、用药及停药指征等。1.2一般资料。纳入标准:孕龄不低于37周;规律性子宫收缩;临床检查除外臀位和横位;分娩方式选择经阴道分娩(包括阴道手术助产);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80.0伴Z37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编码;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患者即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只要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CP流程的实施。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产科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第一诊断为孕足月头位自然临产孕妇2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完成路径100例,平均年龄(29.02±4.30)岁;对照组完成路径100例,平均年龄(30.27±5.07)岁。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方法。对照组孕妇未予干预。观察组孕妇予临床药师会同产科专家、质控部共同制订的顺产CP用药方案,且临床药师参与CP执行过程。具体为根据顺产的治疗指南、规范、临床路径制订出“顺产临床药师工作路径表”,临床药师按其要求完成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审核、药学查房、药学监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宣教、依从性督导检查等全程化的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的工作以路径形式贯穿于临床路径实施中。1.4观察指标。统计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满意度。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多个独立样本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临床药学实例分析

我院属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住院病床500张,自从2010年5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配备专职临床药师,成立医院临床药学室。虽未能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但也为医院的合理用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总结探讨如下。

1建立药学信息资料平台

药学信息资料平台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用药知识、新的药学知识、新药简介、老药新用及一些新的用药理念等。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把临床药学每月的科室病历分析报告、处方点评结果、临床药学合理用药讲座和培训课件上传到医院信息平台上,供医护人员参考和学习。通过编写和发放医院药物通讯普及药学知识,改变用药不良习惯。公开临床药学室电话和技术骨干手机号,全天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服务,受理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

2发挥药学工作人员职能

I临床药学工作人员每天都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全院各科医嘱进行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或超常规用药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纠正不合理用药。如医师未能理解,先由药房调剂人员暂扣该医嘱,待Il缶床药学人员与医嘱医师沟通后再行调配、发药。除少数情况医师保留意见外,大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纠正。例如:一次发现消化内科某医嘱与患者化验报告相矛盾,该患者连续3d空腹血糖都在7.8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都在7.2%左右,但医师医嘱开具银杏叶针(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ml+5%葡萄糖注射50Oral缓慢静脉滴注I临床药学人员审核医嘱时发现后,马上与医嘱医师联系,但医师认为该患者多年皮下注射胰岛素能很好控制血糖。银杏叶针说明书明确注明其溶媒只能使用5%葡萄糖注射,而不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注射单位剂量来抵消静脉输入的葡萄糖;经药学人员的详细解说,建议把银杏叶针剂停用,改为银杏达莫注射液,不仅达到了用药目的,而且该药可用不影响血糖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静脉输入,该医师也积极听取了药学人员的建议,同意修改医嘱。

3开展用药咨询和宣传,营造合理用药氛围

查看全文

临床运用分析

目前社会上有“”滥用趋势,人们对这一新型的认识不够,是导致滥用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是“”呢?“”通常社会上称为“K仔”或”笳”,其学名为氯胺酮(Ketamine),又称为开他敏,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的衍生物。临床所用的氯胺酮是右旋氯胺酮和左旋氯胺酮两对映异构体的消旋体。实验研究表明,右旋氯胺酮的麻醉效价为左旋氯胺酮的4倍,而苏醒期精神运动反应却较少。市售氯胺酮为其盐酸盐,易溶于水,pH3.5~5.5,PKa7.5。

1作用机制

氯胺酮产生一种独特的麻醉状态,表现为木僵、镇静、遗忘和显著镇痛。此种状态被认为是边缘系统与丘脑新皮质系统分离的结果,因此被称为“分离麻醉(Dissociativeanesthesia)”。现知这种概念并不很确切,故已不再使用。根据脑电图研究结果,认为氯胺酮对丘脑新皮质系统有抑制作用,而对丘脑和边缘系统则有兴奋作用。氯胺酮产生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L谷氨酸)以及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氯胺酮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主要是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的传入信号,而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因此,其镇痛效应主要与阻滞痛觉的情绪成分有关,而对身体感觉成分的影响较小,还有些研究的结果表明,氯胺酮由于与K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应。

2药理作用

2.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静脉注射氯胺酮后意识逐渐消失,往往表现为眼睛睁开凝视、眼球震颤、肌张力增加,有时出现不自主肌肉活动。眼睑、角膜和喉反射不受抑制。镇痛作用显著,即使阈下剂量(SudbissociativeDose)也产生镇痛效应。脑电图表现为α波活动减弱,出现θ和δ波,有时在丘脑和边缘系统出现癫痫样波形,但不向大脑皮质扩散。氯胺酮可使脑血流量和脑耗氧量增加,颅内压随脑血流量增加而增高,过度通气造成低二氧化碳血症可消除这些现象。氯胺酮麻醉苏醒期可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表现为恶梦、幻觉、谵妄、恐怖感等。地西泮、咪达坐仑等药物有助于减少这些不良反应。

2.2心血管系统氯胺酮既有直接抑制心肌的作用,又有通过兴奋交感神经中枢而间接地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临床上的表现是这两方面作用的综合结果。对一般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兴奋作用,包括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均增加,而在危重患者,尤其在交感神经活性减弱的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血压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外周血管扩张。氯胺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兴奋效应是由氯胺酮阻滞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包括摄取Ⅰ和摄取Ⅱ)介导的,同时还可引起交感神经节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查看全文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影响

临床不合理用药是造成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临床用药加以干预和规范,意义重大[1]。药师的药学干预是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就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临床用药记录114份,均抽取自我院各科室2013年1月至2016年的用药记录,以未实施药师干预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53份用药记录为参照组,骨科、内科、妇科、结核科、肿瘤科分别8、13、9、7、16份;以实施药师干预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61份用药记录为观察组,骨科、内科、妇科、结核科、肿瘤科分别11、15、10、8、17份;两组用药记录的科室来源比较接近,可对比。1.2方法1.2.1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实施药师干预前后的临床用药情况加以整合对比。1.2.2药师干预方法:①设立专职药学干预药师:让药师进驻医院各科室,主要工作为参与会诊,用药方案制定以及查房,对医师的处方予以查验,监督临床用药。②抗菌药物进行专项干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严格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对其适应证,适用人群以及给药方式和剂量等进行确认,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如使用第1、2代药物即可治愈的病症,尽量不使用第3代药物等[2]。③对药师处方的干预:明确各类药物的使用标准和处方评价标准,定期对整理好的处方进行审核,审核后将结果上报至医务科,对医师的处方开具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医师处方开具情况予以相应的奖罚。④干预方式:医师与药师的专业特点,临床实践经验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二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与用药干预工作的效果有较大关联,因此,药师在向医师提出建议或采取干预时,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尽量先进行交流讨论后再行干预。1.3效果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对比不同干预方式下药师接受率。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两组差异,使用χ2检验,如P<0.05,可断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处方用药不合理比例:干预后的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比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的参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不同干预下医师的接受率:相比于药师直接干预,经过讨论交流后,医师的接受率更高,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