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18:17: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利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全球利率趋势

要把握2000年全球利率走向,需要考察1999年全球利率变化的决定因素,根据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九九全球利率先降后升

1999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经历过由松到紧的转变,基本原因是: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呈现「V字型」经济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相继调高了对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与此同时,全球物价继续走低,部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有抬头的迹象,如1999年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有效组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率先采用提高利率目标的政策取向,使全球利率水平出现逆转,呈先降后升态势。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变化也较大地影响到欧元区、英国和加拿大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致使全球市场利率呈现先降后升态势。

决定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国经济。促进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应靠私人部门经济活动。

美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美国经济增速过快,已经持续增长100多个月,而且过去3年的年均增长率达4%,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2)美国劳动力市场紧俏,工资、物价上升的压力增大,失业率为29年来最低水平;(3)股市过热,潜伏着资产价格「泡沫」,因而有的投资银行家提出,美国低通货膨胀的强劲增长奇迹,会因股价过高而转化为金融泡沫。

查看全文

论利率管理概念

中央银行对利率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1.调节和控制利率的总水平,使其既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又能引导社会资金供求变化;

2.调节和控制利率结构,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利率管理的内涵:

利率管理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及利率政策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利率的水平、体系和管理方法进行调整、组织与控制,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利率调节经济的功能。

利率管理的原则:

查看全文

利率改革启示论文

摘要中国利率市场化已是必然。对欧美发达国家和若干发展中国家利率政策及其改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改革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就美日两国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改革措施着眼,阐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具体实施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

1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进程及一般规律

1.1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近30年来,利率市场化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从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到部分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浪潮不断涌动。虽然各国情况不尽相同,所选择的改革时机、方式及结果也不一样,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基本规律。

1.2利率市场化的一般规律

查看全文

推进利率汇率改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演变;近期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分析;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并进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银行一定数额的资金、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券和客户存款的兑付、1984-1998年:中央银行筹集资金手段、1998-2004年: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2004年至今:一般性与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支付清算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信贷规模激增、国际收支顺差矛盾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过热、公开市场业务及再贴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因为其货币乘数效应而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往往是中央银行慎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我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2003年的6%逐渐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内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10次之多,存款准备金跃然成为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本文旨在对我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及效应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存款准备金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因为其货币乘数效应而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往往是中央银行慎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逐渐趋于零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2003年的6%逐渐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内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10次之多,存款准备金跃然成为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常规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并进行资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银行一定数额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模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来说,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中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一旦获得储户存入的存款,就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再存入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这种货币管理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查看全文

剖析利率市场下银行利率风险

摘要:国际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想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具有风险性。利率市场化后,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只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不匹配,就会有利率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利率波动的大小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不匹配的程度。本文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分析利率风险,具体可分为四大类: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基准风险;期权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

该风险来自于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的成熟期的不匹配和重新定价。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是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占了大部分,而贷款中则是短期贷款为主[37]。根据计息规则,在利率做出调整后,存款利率不受存款期内的利率调整的影响,而贷款利率则跟随利率调整而调整。这就使得在利率下降的时候,存款利率不会下降,而贷款利率则下降了,这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直接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润。

第一类:成熟期匹配缺口头寸。假定某家银行只有一种负债,假定金额为100万元,期限为一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再假定该银行把这笔100万元的存款以6%的固定利率发放一年期的贷款,这两笔业务无头寸缺口,因而可以说是没有利率风险的。假如在一年内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假定市场利率在一年内上调了100个基点,银行在存款到期后将把存款利率由原先的3%上调到4%,与此同时,银行的一年贷款利率也将上调100个基点,由6%提高到7%,此时银行的存贷利差仍然为2%。如果市场利率在一年内下降了100个基点,银行在贷款到期后将把贷款利率由6%下调到5%,同时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下调,由3%下调到2%,此时的存贷利差仍然为2%。见表1。

表1成熟期匹配的缺口头寸

查看全文

浅析央行票据对利率影响

目前,我国发行的央行票据大多是三个月期或一年期的短期票据,而影响经济实体的资本成本、进而影响资产投资和宏观经济的主要是长期利率,因此中央银行能否通过调节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来对经济实体产生影响,其关键在于央行票据利率作为货币当局可控制的短期利率,其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何。只有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之间的关系稳定才能保证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调节短期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进而影响经济运行。因此,研究我国央行票据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理论上,描述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关系的经典理论是预期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本期的长期利率是本期短期利率与未来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用公式可简单表示为:

Rt(n)=1n(rt+Etrr+1+Etrr+2+…Etrr+n)公式(1)

其中,Rt(n)为t时点的长期利率,rt为t时点的短期利率,Etrr+1、Etrr+2、…Etrr+n为t时点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值。

货币政策可以控制短期利率,但进而如何对长期利率产生影响,取决于人们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即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变化方向和程度。例如,货币当局针对通货膨胀,在t时点上调本期的短期利率,即rt增加时,如果市场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或继续上调,则按公式(1)都会导致本期长期利率Rt(n)的上升,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通货膨胀期及货币紧缩期的开始。而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期及货币紧缩期的末端时,市场预期在本期短期利率rt上调之后,通货膨胀会消除,甚至经济衰退,为此货币当局在未来将降低短期利率,即Etrr+1、Etrr+2、…Etrr+n下降。根据公式(1),本期的长期利率Rt(n)将有可能下降。因此,综合看来,短期利率的调整对长期利率的影响如何,取决于短期利率调节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一部分,进而人们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如何。

查看全文

国债利率的动态实证透析

摘要:由于宏观经济因素以及金融市场本身众多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利率也在不断的变化。本文针对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动模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动态性可以由三个主成分完全解释,只要给出每个主干利率的变动,就可以由三个主成分得到整条收益率曲线的运动。而且各个主干利率的变动是高度相关的,波动性各不相同,相差很大.

关键词:国债;国债收益率;利率期限结构;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利率期限结构,是描述在某一时点上,在相同风险水平下,各种不同期限国债的利率(即到期年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理论上的零息债券利率曲线。利率期限结构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是金融投资和借贷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资产定价和发现套利机会的重要工具.

有了到期收益率曲线,就能够预测未来利率的变动,并对利率型金融产品进行定价,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参考和依据.

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以及金融市场本身众多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利率也在不断的变化,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对收益率曲线的变动模式进行分析。一般认为,利率曲线的变动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平行移动、斜向移动和曲率移动。

查看全文

分析利率与居民储蓄的关联

自1998年以来,提高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成为政府部门及理论界议论的焦点。降息以抑制储蓄、挤出消费的思路,形成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原因。自1996年至1999年上半年以来,中央银行已连续7次降息。降息幅度之大和频率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但降息的政策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居民储蓄率依然很高,并有加速增长的趋势。政策实践对理论界提出了问题:我国居民储蓄到底是否受利率的影响?为什么?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问题,显得十分现实和迫切。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1978年以来居民储蓄与利率关系的考察,分析利率对我国居民储蓄的作用。

一、经典经济理论对储蓄利率弹性的见解

储蓄利率弹性指利率变化对储蓄变化的影响程度。我国经济界对储蓄和利率的关系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即“利多多储,利少少储,无利不储,负利减储”。这种说法与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利率对于储蓄的作用是单一的、正方向的和十分有力的。所谓单一和正方向,是指利率对储蓄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利率的提高可以刺激储蓄、抑制消费;利率的降低则抑制储蓄,刺激消费。

现代经济理论对利率与储蓄的作用的解释与古典经济学有很大不同。现代经济理论提出,利率对储蓄的作用可能是双重的,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反向作用。正向作用同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完全一样,指利率的变化对储蓄的作用方向一致;反向作用指利率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完全相反,当利率提高时,储蓄反而会下降。

查看全文

利率互换应用研究论文

利率互换的应用机制

假设A公司(AAA级)和B公司(BBB级)都需要一笔1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来进行投资,由于两公司的信用等级不同,A公司在长期资本市场上借款具有比较优势,而A公司投资的收益是随市场利率浮动的;B公司投资的是固定收益的资产,却经常在短期货币市场上进行筹资,通过中介银行进行利率互换以达到各自的目标。A、B公司筹资利率见表1。利率互换业务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A公司向资本市场支付10%的利率,从中介银行获得补偿,同时向中介银行支付LIBOR的利率,比自己在货币市场借款可以节省0.35%的利率;B公司向货币市场支付LIBOR+0.85%的利率,从中介银行获得补偿,同时向中介银行支付11%的利率,比自己在资本市场借款可以节省0.5%的利率;中介银行作为互换交易的一个环节,可以获得11%-10%-0.85%=0.15%的利率收益。利率互换交易可以使三方都获得收益,并减少A、B公司的筹资成本。

利率互换的定价理论

利率互换的定价是寻找一种合适的固定利率,使某一笔新互换交易净现值为零。刁羽的文章中阐述了利率互换的定价理论分为无风险定价理论、单方违约风险定价理论和双方违约风险定价理论等三种,都是参考交易活动中的不同机构有没有违约行为而分析出的定价理论。现有的定价模型有零息票互换定价法、债券组合定价法及远期利率协议定价法等。

无风险定价理论是指在进行定价活动中不考虑双方违约的情况,交易双方都按照预先签订的合约参与交易,最早是零息票互换定价法,把利率互换看成是两个债券的交换: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债券。他们认为定价就是确定浮动利率债券价格,即金融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这是定价的基础和关键。

查看全文

论论信用社利率实证

【摘要】本文运用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及其管理原理,对通道县农村信用社连续数年赢利骤然变为亏损的实例,就利率风险角度对信用社亏损原因进行分析,从重新定价风险、内含选择性风险、基本点风险三方面识别信用社利率风险。研究了造成利率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利率市场化下的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管理的四点启示是:学会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识别衡量技术来做好增收工作,建立农村信用联社利率风险的内控机制,合理确定信用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银监会应开展对信用社利率风险的监测分析与检查。

利率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波动时面对的风险。基本的利率风险有重新定价风险、基本点风险、内含选择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是信用社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但严重的利率风险会给信用社的赢利水平和资本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意在通过对通道县农村信用社连续十几年赢利骤然变为亏损的历史回顾,来分析利率波动对信用社经营成效的影响,以期希望农村信用社在今后复杂的金融市场中,特别是面对不断深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能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应对与管理利率风险。

_、通道县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实例

通道县农村信用社从1990年到1998年,连续九年社社赢利,年平均赢利26万元。1999年,突然亏损611万元。骤然由赢转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经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利率频繁波动引发经营损失的集中反映,也是长年来农村信用社不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的结果。我们从以下分析中可以对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进行识别。

识别之一:农村信用社重新定价风险表现在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下降,收益减少。

从理论上讲,重新定价风险又称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即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它产生于利率变动的时间与银行现金流动的时间之间的差异,是指某﹁时期内信用社需要重新定价的资产与需要重新定价的负债数量不相等,二者存在一定缺口时,信用社再吸收存款或再次贷款时所承受的风险。当信用社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存在“正缺口”时,随着利率的上升,信用社的净利息收入增加;随着利率的下降,信用社的净利利息收入减少。只有在信用社资产和负债的平均生命周期(即成熟期)互相匹配时,才不存在此类利率风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