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考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16:05: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理科考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理科考试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方向论文

[摘要]由于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存在许多弊病,因而很有必要对这种高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为了解决当前的高考资格设置、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移民这三大难题,文章提出了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或许这种新思路对我国将来高考制度改革会起到抛砖引玉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高考资格;高考科目;高考移民

为了解决当前的高考资格设置、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移民这三大难题,笔者在此提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或许这种新思路对我国将来高考制度改革会起到抛砖引玉的启迪作用。

一、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考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病,因而很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大改革。在此就解决高考资格设置、高考科目设置和高考移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考科目设置沿革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方案

各高完中: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的监测,经研究,决定对全县普通高中一、二年级进行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分析成绩、统一信息。现将考试实施方案通知于后,请各校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考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各高完中校长。

查看全文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指导方案

为保持国家普通高中课程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目标的一致性,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优秀新生,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有机结合、平稳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组织好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考试模式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

(二)普通高校招生分为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和艺术类四个报考类别。报考类别由学生自主选择。

查看全文

高中课程对学生智能发展影响

采取问卷的方法,通过对高中生的高考成绩与其9种智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现行高中课程对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高中课程与学生各智能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现行高中课程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有积极促进作用,对语言智能、空间判断智能、形态知觉智能、艺术创作智能、自省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与开发是忽视的,对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起压抑作用。其中,课程对语言智能忽视的结论与以往传统课程只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智能的发展的观点不一致。

一,问题的提出

发展学生智能,开发学生潜能一直是教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之一。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中的重要作用也一直倍受重视,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一直被看成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主渠道。因此,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也多围绕如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展开。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为一种或多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在国内,多元智力理论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并被运用于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指导课程改革。然而,我国现行的高中课程对学生的各种智能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说来,对哪种智能发展起促进作用?忽视了哪些智能?对于这些涉及到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的问题的研究,目前还多为定性分析,实证研究比较少见。一般意义上;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其高中课程学习、掌握情况的集中体现,本研究假设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代表其课程学习,采取问卷的方法,通过对学生高考成绩与其各种智能倾向之间的相关分析,了解高中课程学习对学生各种智能发展的影响力。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查看全文

物理复习策略研究论文

随着2002年全国全面实施“3+X”的高考新模式,理科综合科目考试作为高考的新形式而成为理科教师和高三理科学生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式,作为我们物理教师应冷静、认真思考分析,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更新教学概念,提高物理课的复习效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校近两年来在物理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学习考纲加强复习针对性

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物理学科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学生复习的指南.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三物理复习,在复习中着重解决以下三点:

1、落实知识点结合《考试说明》和课本,以注重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为主.扎实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这首先要把握重要概念、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典型习题加以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次,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积极渗透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突出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中物理教材虽几经变更,但始终列为重点知识的有:加速度、摩擦力、动能和势能、动量和冲量、功和功率、电场强度、电势和电势差、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平抛运动、机械波、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等运动形式;牛顿定律、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这些知识构成了高中物理的主体内容,而且每个知识点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比如电阻定律与超导材料、原子核与核技术应用、圆周运动与航空航天技术及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另外,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适当拓宽部分知识面,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21世纪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离不开数理化,如何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所学的理化生知识去解释、分析、探索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科技动态,应当成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着重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是应景赶时髦,而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因此针对社会热点内容,组织专题讲座,拓宽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的能力.

2.找准结合点“3+X”综合科目不是几门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找准物理与化学、物理与生物等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加以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如讲解物理计算题时要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轴的借用、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空间的想象及不等式的迁移等)来解决物理问题;物理与化学结合方面:如化学反应与运动,恒定电流与电化学,电流与电解质溶液,气体定律与气体反应等;物理与生物结合方面:如运动与人体生理,光学与光合作月,光学与生物视觉等。只有找准了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的结合点,才能正确地把握切入点.复习中可选取有关材料让学生阅读或选编有关习题让学生练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解题,这正是“3+X”高考的目的所在.

3、突破能力点高考的性质将由单纯的“知识考查+能力测试”上升为“以知识、技能为载体,着眼于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学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的并不是为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了何种程度,也不是为了检测教学或学习效果,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查、确定考生是否具备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相应能力等.在所有能力中,创新能力无疑是最具灵魂的.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选编习题要做到浅、精、新、实,坚决抛弃深挖洞的偏题、难题、怪题,改变只有难题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的观点.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3+X”新的高考模式.

查看全文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与转变途径

【摘要】目前,教育体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方式应该做出应有的转变,进而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充分凸显出来。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已不在适用于现在的环境,相应的教学衡量指标也随之提升。本文将重点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并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转变途径,希望本文对更多的高中化学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途径

前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优势,进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化学难题时能够坚定不移的去克服。教师则应该立即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定制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高效化的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所面临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必将受到多方因素的阻碍。我国多数高中化学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新课程却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和教学的主体,这就对教师造成的一定的冲击,无法快速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另外,高中化学教师还要面临高考这一多数高中生都要面临的人生难题,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分数,通常会将一些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知识点和老知识点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而给学生添加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根据笔者深入实践教学调研发现,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因节约课时或院校实验设备缺失等原因,不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化学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实践。

查看全文

中学化学教学意见

化学是由国家统一安排的一门必修课。根据社会发展、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中学化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为推动我县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化学学科教学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根据我县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化学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一、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我县中学化学一线教师共99人,初中教师48人,其中非专业教师占44%。高中教师51人,其中本科学历老师占85%,高级教师约占16%,35岁以下教师约占66%,工作5年以下教师约占3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县化学教师队伍年轻,高级教师较少,学历层次较高,初中非专业教师比例较高。

查看全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究

论文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因素

论文摘要:近几年,关于有效教学的探讨方兴未艾。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笔者苦苦思索的课题。本文着重探讨社会因素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影响。

1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高考制度。

1.1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思想政治课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学生的兴趣点也难以得到激发,从而间接影响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查看全文

招生办2017学年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我县招生考试工作,在市招办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基层各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招生考试政策和要求,坚持“公正、透明、公开”、“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招生原则和“面向社会、确保质量、拓宽功能、稳步发展”的自学考试要求,按照年度工作目标,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狠抓考试安全和考风考纪,积极加强现代化管理,切实维护招生公平公正原则和工作正常秩序,圆满地完成了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中考、中职学考、自考、成考等各项任务,达到了省考试院、市招办提出的工作要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一、认真履职,狠抓落实,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圆满完成。

1、高考

我县共有5149人报名参加高考,高职提前单招录取659人,体育类单招2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4498人,比去年减少123人,文、理科所占比重分别为20.50%和36.64%;艺体类兼报文科580人,占12.89%,艺体类兼报理科1333人,占29.64%,艺体类不兼报15人,占0.33%;在选科结构上,物理科目组考生2981人,占66.27%,历史科目组考生1502人,占33.39%,不参加选科考生15人,占0.33%,各科目组均有考生报考。高考一本达线人数543人,上线率为12.33%,本科达线人数3761人,上线率为85.4%。

2、中考

2017年初中升学考试报名8948人,共设3个考点,299个考场,抽调了9所学校598名教师参加监考。考试组织秩序井然,考试工作安全、平稳、顺利。志愿填报规范有序,录取工作阳光高效。

查看全文

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实践研究

摘要: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在国家层面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境,细化为从入口到出口的完整教学质量监控规程或细则,界定了监控主体的相应义务和权力,表现出监控主体角色清晰、监控实践与制度的动态互补性、监控行动自主性等特点,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大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实践

民国时期的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在国家层面规范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境,细化为相应的规程或细则,指导着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为便于说明民国时期大学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设计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运行情况,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北京大学为个案,剖析这一时期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行动。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为保证组织的顺利运行和监控行动的合理有效,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不断作出调控。在此基础之上,北京大学建立了从入口到出口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北京大学以过程监控为主,设计了以监控学生为主的规范和细则,以此来指导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行动。

一、入口生源的质量保障

(一)开办预科。民国初年,中学还未遍设,持证的中学毕业生并不多,大学多以办预科方式来保障生。北京大学亦是如此,1918年7月的新生入学考试以预科一年级新生为主,本科主要自预科升入(只招法文学一班)[1]。预科生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大学生源质量,为整顿预科,提高入口生源质量,在蔡元培的提议下,1921年9月,北京大学成立“预科委员会”[2]。建立预科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沟通渠道。教员学生可就实地经验函件,署名,交第一院教务处长室转交预科委员会[3]。同时,北京大学以考试为手段,加强对预科过程质量的监控来保证出口质量。1923年3月,北京大学教务处布告,预科委员会和教员商议以考试作为平时测验的一种方法,但是学生没有参加考试,教务处特告说明,考试为觇教员和学生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是记录的阶梯,请大家重视[4]。1924年制定《国立北京大学预科规则》[5],以规范的形式将预科考试制度合法化,作为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随着民国时期初等中等教育的发展,1930年,蔡元培根据教育部停止预科的要求,提出停办预科。[6](二)入学招生考试。北京大学十分重视入学招生考试,1918年6月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成立了“入学试验委员会”[7],进行入学考试的准备和实施。入学试验委员会将入学考试分九大事务:命题与阅卷;监视照料一切;报名及出报;审查文凭及一切文牍;题目及缮印;试卷及点名与编座号;核算复算分数;核对照片及布置试场一切事务与监试。[8]1919年5月的入学考试委员会对部分事务进行了调整,将“审查文凭及一切文牍事务”分离,由“审查文凭”和“文牍”两个部门负责,将“出报”职能转移到“杂务”部门。经过1918年入学考试的运作,北京大学为使招生工作运行顺利,将人员报名和身份审查作为重点进行监控。仝年10月,北京大学就处理了一名冒名顶替的入学事件,[9]可见,所做的监控重点和职权调整有利于发挥教学质量入口监控功能。而“出报”是通过刊登来进行广告招生,吸引生源。其广告职能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1921年,新生入学考试,有五百多人,但是本科报名一人,且缺考,须进行第二次招考。[10]因此,刊布招生消息和公布已考试题成为考生获取招考信息的重要通道。(三)同等学力同等学力,是在民国初生源不足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法科学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等学力学生因素质过劣,规定自1918年9月14日起法科不收取选科生、旁听生、改科生。[1。1]其实,1918年7月的入学考试人数就比1917年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年投考本科者须有大学预科毕业之资格,投考预科者须有中学毕业之资格限制;而1917年的报考者只要有同等学力者均可。[12]1919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如所招新生中学毕业者已可成班,即勿庸再收同等学力学生。如毕业生人数太少,必不得已,酌可收数名,但其额数仍不得逾十分之二”,此种变通办法,截止民国十年(1921年)秋季始业时为止。[13]由于民国时期社会动乱,大学招收同等学力学生入学,并未根本废除。1929年和1932年的《日刊》上,都间或还有借读、寄读学生教学情况的记载。为了保证生源质量,相关调控从未停止。

二、教学过程的质量改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