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15:08: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理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政治以伦理化剖析

儒家思想是建构伦理政治的思想。这一思想由早期儒家奠定方向,其中,孔孟贡献最大。孔子为伦理政治的理论建构打了桩、奠了基。但是,他所提供的观念与见解,还需要解释。整全地看,伦理政治还只限于“为政以德”的笼统叙述上。分别地看,伦理一端的根据问题尚欠说明,以致伦理功能的显现流于结果化(即以结果证其有效,但原因隐而不彰);政治一端还囿于对礼制权威的重建,新的权力观与利益分配机制尚得进一步推敲。作为处在伦理政治理论预制者起点上的孔子,他也只能以这种概观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文化理念。但下延及孟子,则非得以对孔子的突破,才能推进孔子事业。突破口有三:整全的、伦理的、政治的。孟子以伦理致思率其先,将政治融于其中,从而给政治以伦理化解释,鲜明地凸现出伦理政治中伦理的地位与作用。孟子之采取这一进路,使其显出与孔子周全地处理与政治关系不同,显得清峻伟岸,是时代氛围使然。一方面,从孟子所据的战国时代的历史氛围而言,“天下无道”的状况进一步加剧,政治的治理已成为一时难以达到的目标。因而,从心性内在用功以校正人心,显得更为基础和根本。这使孟子从孔子的内(心)外(礼)兼治的立场退却,转而为以内(心性)治外(政治)的思路。另一方面,孟子时代的思想氛围也有了很大变化,诸子蜂起,思想流派的彼此攻讦相当厉害,思想资源的良性互借已不可能。在孟子,一者务必践杨墨、斥无君无父之论,以确保儒家立于宗法根基之上的伦理政治论说;二者务必驳告子,以求为外在的政治治理寻求更可靠的伦理基础;三者还必须拒斥法家的功利化立场和农家的返朴主张,从而确认儒家的以义统利和社会分工合作主张。这促使孟子采取了以心性一智慧统纳政治的思维进路。如论者指出的,“孔子整个是圆形,孟子整个是方形。……他所以如此,就因为他要反显一个主体,他要把尽物力的时代风气压下去。这里有一个破裂的对反。此时,若不作乡愿,便不可随便讲圆和。”(牟宗三:历史哲学),学生书局1988年版,第120页。)孟子以良心说人、以性善论政,用心性之善为中介打通伦理与政治关隘,从而,成功地凸显了孔子所述伦理政治的崇高一面。

(一)心性之学:将人的抉择安置于可靠的伦理基石上

人是复杂的存在。除开其生理意义层面对人活动的先天限制,而使其具有不可克服的动物性以外,人还受一系列社会条件的影响与支配。现代社会科学揭示,人在社会集群中生活。作为单独的个体,他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爱好、志趣、经历、出身背景。同时,作为合群的人,他的言行抉择,又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人要始终保持其智性和善心,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是不太容易的。因而现代道德哲学在颂扬人的优秀品性之时,存在哲学却揭示了“他人就是地狱”①的可怕情形。以致于人们都同意,人,“一半是上帝,一半是魔鬼”。可以说,人的这种现代处境,不过是其古典格局演化的结果而已。但是,对人的这种现代结论。孟子一定会大不以为然。确实,人有其局限(如因“放心’而引起的蒙蔽与错失),但根性上的善却可以将之校正、收拾,使人的行动始终围绕善的主轴而展开。

孟子的这种见解,有其认定的有力根据:人都有一颗活泼泼的良心,这颗良心是其为善抑恶的根据所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引、丑上》。下引《孟子》只注篇名),颗不忍人之心,是一颗在伦理的行为抉择之极端情形下,都必然地、无条件发挥作用的善心。对此,孟子有一情景性极强的解释。他讲,“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侧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干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同上)。这一解释透露出孟子对“不忍人之心”的三种规定性:其一,“不忍人之心”是先天具有的。因此,它一方面是人人都拥有的,而不是部分人,尤其是部分优异人士所拥有的;另一方面,它是人的一种本质规定性,是划分入与非人的界域与标准。其二,“不忍入之心”是非功利的。一者它与个人的情感反应、心理安适广恶其声”)无关;二者它与结交更多的社会关系(“内交于孺子之父母”)无关;三者它与获得普遍的赞誉也无关(“誉于乡党朋友”)。因此,它是纯粹的伦理之善。其三,“不忍人之心”是一颗在面临非此即彼、非善即恶的危机处境中,人的行为抉择所必然受其支配的良善之心。只要一处此境、一触此情,它就会发动起来。而无需入的苦思冥想,也无需人的艰辛求索、反复比较。由此可见,人之为善,是一种先天规定性所注定了的。每一个人出生下来,就具有了这种伦理善的“种子”(孟子所谓“端”)。对此,孟子沿着两条线索继续论证,首先确认善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善心又表现为四种伦理善的形式,“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钎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其次,在确认“人皆有之”肋先验性存在基础上,再将善的源起与扩展归诸于“我”,使“不忍人之心”的外在显现与功能拓展得到进一步的必然性确证,“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

孟子对人的“不忍人之心”做了“人皆有之”和“扩而充之”的两手论证之后,使人确信人的善性良心的先验性存在性质。但是,由于他采取的是一种极端性论证进路,并非人人可从经验生活中见识的。因此,他还面临一个经验性说明的任务,非此不足以强化其论说的可靠性与可信性。为此,孟子从人的生活事实与经验归纳两方面,进一步对“不忍人之心”做了加强性确认。在前者,孟子举出一个简单事实,那就是并不经传授和专门学习,儿童就知道爱其父母、亲其兄长。故恻隐羞恶之心乃是人皆具有人皆能发挥的“天下道义”。“入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如果说人的良知良能对伦理善的先验性之证明,还是沿循“人皆有之”的思路,不过由超验层面落实到经验层面,因而仍难以使人完全信服的话,那么,孟子再以“同类相似”的理由对此做进一步的说明,似乎可以使人从“你我他”的人性、人心同然上,同意孟子的见解。孟子的这一论证,分为两个层面:自然界与社会。前者他以大麦的生长,说明了在性质上的丰收相似性;后者,他又仔细地区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之生理上的相似性;“口之于味也,有同替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告子上》);另一方面,他将生理相似性引至心理相似性上。从而,提出一个“心之所同然者何也”的问题,并指出理义正是心之所同然。而且,这与前一方面是相同的,“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同上)经过这一番先验与经验相吻合的论证,孟子将人本性的善良全然烘托而出。

孟子将人性本善作为伦理的行为抉择根据,当然是意图把人的行为抉择安置于可靠的伦理基石上。所以,孟子特别强调物性的差别,物性与人性的本质不同,《告子上》的一段对白,说明了这点。“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入之性与?”’但是,毕竟人的“上帝”面与“魔鬼”面在古今社会里,都同时呈现而出。孟子不可能忽略这一事实。尽管“上帝”控驭“魔鬼”的能力,孟子绝不怀疑,否则他不会强调人的本性之善。然而,毕竟抹不掉人的失足、陷溺及其完全的非人”化。为此,孟子一方面从具体措施上杜绝人成为非人的可能,祈求人之识“大体”,“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同上)。另一方面,又从根本处下手,既强调人性把握的重要性,人性得以把握的严重性、细微性;同时又特别注重个人修养、情操陶冶的极端重要,及其对人性升华的支配性影响。在前者,孟子着重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在后者,孟子则强调,由于人之善性,“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告子上》)。因此要注重“求其放心”,力求避免“放其心而不知求”(同上)的失误。与此同时,通过伦理的自觉修养,使人的行为更稳固地立于性善四端之上。个人自我的伦理修养,其可能性与现实性都基于个人自己具有完备的伦理善。“万物皆备子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心上》)。因此,“反求诸己”乃强化伦理善性最适当的方法。在这点上他与孔子完全一致。在求诸己的基础上,孟子还特别指出了保持善性的日常修养方法,基本理想的状态和生死抉择关键时刻的去取。在日常修养方法上,他强调以善心去思去想,“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以心思,则取“居仁由义”(《尽心上》)之法,清心寡欲,并以之为最好的方法选择。(“养心莫善干寡欲”)从而,保证善性良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与发扬(“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在基本理想的状态方面,孟子强调以“养浩然之气”,达到“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上》)的境界,培养成一种“大丈夫”精神,进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藤文公下》),使仁心免除世俗功利的影响,使善举坚定扎根于仁心之中。以此,在生死不能随自然安排而必须做人为抉择的时候,能够“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至此,入的行为心思,都已完全地纳入了伦理规范之内;人的言行的正当性,都已整个地置于善性良心的根据中。于是,一种“心一性一天”和“事天一立命”的线性关系也就自然地显现出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在这里,扩张善性良心、理解人的本性,懂得天命,对待天命以处事,以安身立命,贯通一气。

查看全文

包装合理化设计论文

内容摘要:当代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拥有好的成本最优化和产品个性化的策略,从而很好地推进和维持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这就意味着控制物流成本以及包装成本尤为重要。由于包装与物流和销售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包装设计合理化可以实现这种优化策略。文章从物流的观点来证明包装合理化改革的有效性。

关键词:市场物流环境包装成本优化策略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都很主动,但包装的主要贡献往往不在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产品的个性化来促进销售以及降低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这些被包装购买和包装的损耗管理所直接影响,以及被包装、分配和客户要求所间接影响着。存在于后者当中的间接成本使得企业难以正确地理解关于改善物流系统效率的包装设计的好处。

除了商业和物流的考虑,环境也应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包装主要与三大方面相关联:市场、物流和环境。然而基于包装与物流的重要关系,包装物流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同时发展出包装在履行其功能方面的高、中、低三个水平间的层次和关系。我们可以从企业包装设计策略的三大基石——采用成熟的组织结构、理解设计要求和应用最好的经验,来阐明包装物流学的概念。

综合了以上三大基础的包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改善了产品的个性化,还通过减少物流花费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实例分析

查看全文

改进理化教学实践

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来说,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其内容除了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知识外,还与物理学、高等数学和生物化学等知识密切相关。并且还为后继课程如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并且药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与物理化学密切相关。同时,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自学能力参差不齐,并且学时较少,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因此,改进物理化学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就作者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欲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储备一缸水”。要上好物理化学课,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更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是注重备课环节。备课时重点参考一些理论基础强且较为全面的相关教科书,如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的傅献彩等主编的《物理化学》课本,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一些有关物理化学的最新进展。从中吸取精华,并进行分析比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其次是在教研室内部通过相互听课的方式,互相借鉴对方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每周的教研室活动安排一些专题讨论,把在备课及教学中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各抒己见以供借鉴和参考。此项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公式众多且各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因而教学双方对此都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初学物理化学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下教学方法和手段,常使学生感到知识新鲜有趣,势必能起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

2.1讲述法—抓住重点,讲清概念和规律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3门课程有所不同,物理化学不但与中学化学联系较少,而且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尤为重要。对于新理论的实验依据,处理方法和该理论的应用以局限性都必须讲清讲透,澄清可能产生的各种模糊认识。而对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前设课程中已有完整论述的内容不讲或略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巩固提高,再用较少的课时加以引申和提高。例如在无机化学中已经系统地学习过的热力学中的基本计算、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以及电化学中的有关Nernst方程的计算等,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就可以略讲,甚至于可以不讲。

查看全文

合理化建议管理条例

一.总则

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改善公司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特制定本条例。

二.管理范围

以下范围的建议是应鼓励和可接受的:

经营管理思路和方法的改进;

各种工作流程、规程的改进;

查看全文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及合理化防范对策

摘要:在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影响和工作人员能力的差异,从而埋下了一定的金融安全隐患。本文主要介绍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因素和合理化防范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因素;合理化防范

企业金融会计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原始动力,在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开展一定的工作,可以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的发生,给企业的运营提供一定的金融保障。

一、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类型

(一)会计核算风险

随着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加强企业金融风险的控制。企业中的一些会计工作,不能及时地进行审查或者是在核算时的过程出现了人工的失误等,这些因素的存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查看全文

科学合理化写作管理论文

写作教学的指导需要有“序”,而且需要科学合理化的“序”。这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程序究竟是什么?多年来,笔者潜心于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这样一条新思路,这就是①明确目标→②研读领悟→③探讨写法→④训练操作→⑤交流评议→⑥指点迷津→⑦修改重作→⑧总结升华。这一指导程序合乎学生的认识感知规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高的认识过程。实践表明,运用这一程序进行写作的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可迅速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和大家谈谈我在教学时实施这八个步骤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第一步:明确目标在写作训练之前,笔者首先根据这次训练的目的意图及要求,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这次训练的目标,使学生个个心中有数。当然,目标的设计一要具体,切忌笼统空泛,比如写记叙描写性的文题,不应只是“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具体、生动”之类的话;二要有针对性,目标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估计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写作训练的目标准了,导向明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至于盲目地走弯路,也就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步:研读领悟针对目标要求,布置学生课前广泛阅读与这次训练文体题型同类的文章。其目的有三:一是感知“写什么”,二是丰富积累,三是培养语感。同时指定(印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二至三篇,要求学生仔细研读领悟,初步了解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注意揣摩其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它为下一步探讨这类文章的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作了铺垫,是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阅读的材料则还可供学生在实际写作时模仿与借鉴。

第三步:探讨写法在上述研读领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对这类文章的写法(主要是构思和章法)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异同,寻找共性,探求规律,从而逐步形成共识。关于文章的写法问题,古人说“文无定法”,可大体则有。中学生训练的四类文体(记叙、议论、说明、实用)中,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自不待言,其他体裁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就议论文而言,总的来说通常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亦即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这就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模式。具体到某一题型又有相对的定式,如对一般事理的阐发可采用“引话题亮观点”“正面说反面议”“驳异议明是非”“提办法做总结”(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的思路展开,而对一些消极现象的评论则以采用“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道实质”的构思方法为佳,如此等等。

一般地说,对文章写法的探讨,我们固然应注意审题立意、选材剪裁、语言表达等方面,但更应着眼于文章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揣摩上,因为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学生写作的困惑主要有两点: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解决这两个问题,前者易,后者难。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模式,有助于学生摆脱不知“怎么写”的迷惘,从而合理地谋篇布局,严谨地构思行文。因此,在写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写法探讨”这一环节。抓住这一作前指导的环节,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该“怎么写”的问题,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第四步:训练操作这一步骤的实施,大体分这几步进行:首先出示文题,接着进行审题指导。审题指导的侧重点可因题型、文体的差别而异,对记叙性的命题作文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抓“题眼”,如何把握“旨趣”;而对供料型议论文,审题指导的内容应着重如下几个方面:(1)弄清着眼点,抓住材料的“神”;(2)把握侧重点,确定最佳议论角度;(3)选准联系点,力求和生活贴近,等等。然后指导学生编拟提纲,最后师生同作。平时的训练,通常是学生习作,教师“旁观”;其实,学生习作,教师亦下水垂范,我以为这个办法很好。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来说,可激发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就教师而言,“下水”尝试,不仅与学生沟通了感情,而且能品尝到训练的甘苦,真切地体会到这次写作的困惑之所在,以便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有利于加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常我们自己不“下水”实践,只知纸上谈兵,叫学生写作是缺乏说服力的。当然,教师“下水”垂范,既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还需要有点勇气。这个道理不言而喻。

查看全文

经济管理制度合理化探讨

摘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企事业单位要想在竞争大流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对其经济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优化。本文主要对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合理化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政策,以逐步创新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确保企事业单位高效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创新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的大发展背景之下,单位要想克服重重障碍,有所突破和发展,在这个社会站稳脚步,更好地立足于市场,就必须大力改革经济管理制度,认真分析原有经济管理制度,保留合理之处,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摒弃,并制定合理的应对对策,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用新式的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事业单位,同时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合理分配资金、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分析总结,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理念落后。众所周知,一家企事业单位拥有良好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今的企事业单位中明显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企事业单位中的在职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在位多年的“老人”,他们在自己的职位上工作了很多年,思想观念落后,对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不甚了解,还在用他们的老一套工作方法管理着单位,导致企事业单位在竞争大流中错过了诸多发展机遇,这对于单位的发展无疑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只会导致单位的发展停滞不前。2.管理制度不完善。波兰作家莱蒙特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我国古人也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更是掌管控制企事业单位的命脉。而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并不尽如人意。就比如很多企事业单位内部都存在形式主义作风,制定的计划很是完美,但是当要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去时,又都唯唯诺诺,推三阻四,行动跟不上言语,明显的形式主义作风。在项目及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有效地监管作用,如果管理制度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企业的整体发展将会因此驻足不前。3.责任分工不明确。在当今的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严重的责任分工不明确现象,当一个问题要落实到具体某个人身上时,相关人员经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而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企业也并不能很针对性地把问题具体定责到某个人身上,导致企事业单位办事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的职工人员思想涣散,行为懒散,认为反正不会是自己的责任,态度消极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种为单位主动奉献的精神。4.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对于一家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金链的正常运行关系着一家企事业单位的存亡。但是经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内部都存在着资金不合理分配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来可能是企业内部人员对项目工程的考察力度不够科学全面,浮于表面,马虎了事,导致这些实际意义不大的项目反而成了重点投资关注的项目,二来可能是这些项目工程是面子工程,企事业单位为了“面子”进行大力投资,导致投资大却收效甚微。5.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永远也不会过时,不仅对于一个人来说要勤俭节约,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也要勤俭节约。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必要的开销,比如两家企业在洽谈合作事宜时,往往会选一些比较高消费的餐厅或咖啡厅进行合作交流,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洽谈合作完全可以选在会议室,这样不仅显得正式而且也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销,诸如此类浪费的现象还有很多。

二、针对不足所应采取的合理对策

查看全文

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倾向选择购买高品质及高营养食物。在食品安全检验中采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能提高食品安全性,成为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种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在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效果。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食品理化检验内容包括食品所含成分和有无受到化学药品污染。根据检测数据,给予更为详细地分析,并判断食品安全性和食品质量[1-2]。食品理化检验不仅能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同时还能避免食品资源浪费。现阶段,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对该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理化检验技术控制食品质量的意义和现状

1.1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影响食品检验结果因素较多,如工作人员操作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样本采集、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检验方式、样品原因等,而通过质量控制对一些尚未明确的因素进行评价,并在符合评价因素基础上实施检验,可大大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保证食品检验最终结果真实可信[3]。

查看全文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对食品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食品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食品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方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虽然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从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现状可以看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对食品理化检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发挥出食品理化检验的作用,导致食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新形势下,检验人员必须认识到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水平,以更好地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1]。

1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对于食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是,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②实验器材;③设备性能;④实验环境。对此,要想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必须严格控制以上几个因素。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加大了食品理化检验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中还是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设置了专门的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但是食品理化检验管理环节比较薄弱,各个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依旧得不到保证,而且我国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时间比较短,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这些都制约着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2]。

2食品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对策

查看全文

食品理化检验环节质量控制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导致人们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失去信任。为了提高人们的信任度,国家加大了对食品行业的治理力度,严控食品安全质量成为监管部门最主要的工作内容。随着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质量,但由于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仍然有待提高。本文以食品理化检验为例,分析了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四大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检测准确度的质量控制策略。

一、食品理化检验概述

食品理化检验是指应用物理、化学的检测方法来检测食品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目的是对食品的某些物理常数(密度、折射率、旋光度等)、食品的一般成分(水分、灰分、酸度、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矿物质、食品中功能性成分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食品理化检验的任务是对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和质量监督,使之符合营养需要和卫生标准,保证食品的质量,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确保食品的食用安全;研究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来源、途径、控制化学性污染的措施及食品的卫生标准,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减少食品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论什么食品,只要进行理化检验,就必须按照一个共同的程序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程序大致如下: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检验测定;分析数据处理;检验报告。从上述食品理化检验的程序来看,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设备因素,唯有做好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二、影响食品理化检验准确性的四大因素

1.样本。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采集样本,样本在采集、贮存、和运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影响检验的精确度。例如,如果采集人员技术不专业,可能会导致样本不合格,或者导致样本被污染。在采集液体样本时,由于液体存在沉淀,所以在采集时要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才能确保样本符合规定。再有,不同的样本,贮存的条件和运输的方式也不同,如果没有按要求进行贮存、运输,也会影响样本的质量,最终影响检验准确性。比如,在贮存样本时,要防止样本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影响样本的质量。2.仪器和试剂。(1)仪器。仪器是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因素,高精密的仪器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但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如果技术人员对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或者开始未对仪器进行数据核准,就很容易影响检验的结果。所以在进行食品理化检验时,要管理好仪器,提升仪器的精密度,确保其准确性。(2)试剂。试剂也是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因素,如果试剂的用量不准确,很容易导致检验的结果不准确,而且也会延长检验的时间,影响检验效率。例如,有的试剂在不同的温度下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所以要严格控制试剂的量和使用时间,确保试剂的科学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的准确度。3.检测人员。食品理化检验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于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责任意识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检测人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不高,人员配置不合理。在检验工作中,很多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没有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导致在检验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另外,目前一些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配置也不太合理,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数量较少。二是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影响理化检验的准确度。前面提到,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检测人员的专业性不高,会导致检验的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但在目前的食品理化检测工作中,有部分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在进行操作的时候,由于对操作步骤不熟悉,导致操作过程不符合要求,最终影响检验的结果。还有部分检测人员的检验经验有限,在面对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检测技术时不知该如何操作,无法顺利开展检验工作。所以,在食品理化检验中,要加强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其专业能力,这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4.检验标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食品行业也方兴未艾,目前市场上的食品类型日渐丰富,这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食品的同时,也埋下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隐患。对于这些新型食品,由于检验标准滞后,导致检测人员没有可供参考的检测依据,从而让一些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企业钻了空子,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三、提升食品理化检验准确性的质量控制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