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13:0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裂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裂隙岩体渗流管理论文
1、引言
随着人类工程和开采活动的日益增加,其影响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地下裂隙岩体,并且人类工程和开采活动与裂隙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使得人们对裂隙岩体的工程及开采特性备加关注。随着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裂隙岩体所赋存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及其所诱发地质灾害的多变性,于是刘继山、仵彦卿、柴军瑞、黄涛等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对裂隙岩体赋存地质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课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裂隙岩体中存有地下水,地下水在岩体中会产生渗流,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不同的因素之间随着时间、空间而发生着复杂的动态变化,其中裂隙岩体中渗流的热学效应(渗流对温度的影响机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方面。
2、裂隙岩体地下水渗流的基本理论
对于裂隙岩体渗流的热学效应的分析,首先应先了解岩体渗流的基本理论。一般情况下,岩体的各个裂隙中均含有水,而地下水在岩体中会产生渗流,所谓渗流是指含空隙(孔隙、裂隙等)介质中流体(液体、气体)通过空隙的流动[1]。地下水的流动是最典型的渗流现象,裂隙岩体中地下水的渗流特性体现了渗流理论的主体特征。
2.1达西(Darcy)定律
达西定律的最初表达式[2](Darcy,1855年提出):
砌体结构裂隙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结构裂隙控制看来是一个比较简单、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却是一门与力学、热工学、材料学等专业知识关系十分密切的、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该领域中,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指标可循。本文仅从一般理论和多年实践经验方面,通过对砌体结构裂隙成因的分析,阐述控制裂隙的措施和加固方法。
关键词:墙体裂隙产生机理控制措施
一、概况
在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中,墙体裂隙多有发生,裂隙出现的时间因不同的建筑物而异,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但多发生在新建房屋的1一3年内;缝宽不等,较宽者有3,二以上,严重者形成贯穿性裂缝。砌体结构裂隙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降低了建筑功能,缩短了使用年限,而且对抗震也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这个问题已日益引起开发商和居民的普遍关注,因此,如何控制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问题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二、裂隙成因及类型
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外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隙,二是由变形引起的裂隙(主要有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而引起的裂隙)。在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中,砌体裂隙绝大部分是由于变形引起的,温度变化是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而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是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二者产生变形差异。此外,由于建筑物中的构件大多属于超静定杆件,具有多个约束,对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将予以限制,从而会在构件内产生温度应力。对墙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差异势必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这些力超过一定限度时,砌体就产生错位裂隙,温度裂隙是造成墙体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由于温度应力和变形而产生的裂隙具有“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阳面重阴面轻”的特点与规律,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可具体分为如下5种:
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研究
[摘要]在对密集裂隙带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根据矿区水文地质的基本调查方法,归纳总结了密集裂隙带的成矿规律以及各级矿区构造的展布空间特征,为下一步的水文地质勘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密集裂隙带;水文地质;成矿规律;地质勘查
水文地质学中的裂隙通常指的是类似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变质岩等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的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破裂从而形成的空隙。按照裂隙形成原因分非构造裂隙及构造裂隙[1]。构造裂隙按照构造应力性质分为原生裂隙和次生裂隙。本文研究的矿区为包括了一条600m长、300m宽的剪切应力破碎区域的密集裂隙带矿区。在这块密集裂隙带区域内,很少有规模比较大的裂隙,但是规模小、序次低的次级构造裂隙都极为发育。岩石的蚀变反应表现比较弱,主要是矿化作用比较强烈,以面状钾化为主。由于地下水排泄、补给等都要受到各种自然条件影响,所以不同矿区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类型是不同的[2]。密集裂隙带矿区的地下水大多是基岩裂隙水,它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量的多少受到降水形式、频率以及矿区内裂隙的发育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矿区的地形坡度小、有丰富植被资源且裂隙呈现张开状态、密度大,导致大气降水的停滞时间久,地下水的补给渗入量就较大,相反的状况下,地下水的补给渗入量就较小[3]。剩余还有一小部分属于松散岩孔隙类地下水,补给来源同基岩裂隙水一样属于大气降水。但是由于松散岩的渗透性强,储水性能很差,所以在吸收了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以后,一部分排泄给了基岩,一部分以泉的形式从低洼地带或者沟谷中排泄出去[4]。
1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1.1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调查矿区全部的地下水点,对各个地下水点的控制因素、出露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标定汇水区域,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判断地下水系水位的流量和水位的变动幅度。在实测访问的基础上,安排地下水系的动态观测工作;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特性、地形条件和地下水系的分布、水位、补给范围以及流量大小之间的联系;调查地下水系的发育特征,包括密集裂隙带区域的裂隙构造及褶皱轴、熔岩层的分布特性和分布规律;分析在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彼此影响及转化的关系;在地下水容易出现洪涝现象和排泄不顺的情况的区域,注意要重点参考往年的受涝灾情况,从而确定该矿区最优的排涝方案;在存在污染情况的矿区内,着重调查污染源和污染途径。1.2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确定矿区水文地质的调查区域范围:在密集裂隙带的矿区水文地质调查范围不仅仅是小的矿区内区域,而应该是大于矿区内区域的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其中地质单元的确定主要参考矿区的压扭性断裂以及隔水层的隔水边界,可以从1:10万~1:30万的地质水文图中选取;水文地质观测的调查:地质观测点主要指的是地貌点、地层构造点和地层岩性点。在调查的过程中,要以控制各种类型的地质体和地质界线为主要原则进行工作的开展。其地貌点主要包括了岩溶地貌、河谷地貌、侵蚀地貌几种。地层构造点又包括了褶皱、断裂两种,调查地层构造点主要就是调查褶皱和断裂的位置、走向、规模大小,分析密集裂隙带和地下水系的影响关系。地层岩性点包括的主要是不同岩石性质的标志层、地层的特性点。
2地下水、地表水动态监测
中能煤矿回采工作面顶板水研究
摘要:以物探方式探查回采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富水情况,经钻探设计后开展顶板含水层水疏放工作,有效解除了顶板含水层水对回采工作面的威胁,保障了回采工作的安全。
关键词:含水层;钻探;物探;富水区;防治水
1引言
中能煤矿2306回采工作面受到的水患威胁主要来自于顶板K8砂岩含水层水,为了切实保障回采工作安全,消除顶板水威胁,需要开展顶板水疏放工作。根据物探解释成果,存在富水异常区,因此需要制定专项探测方案,并组织探测,开展疏放水工作。
2概述
中能煤矿井田位于太行山西侧长治盆地南部,新生界地层厚度大,地表大部为黄土层所覆盖。开采3#煤层,埋深约340m~570m,生产规模240万t/a,立井开拓,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煤层厚度为3.68m~5.93m,平均为5.15m。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显示,本井田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不均一,含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裂隙发育及富水性具有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即上弱下强的特点,奥灰水水位标高为+628m~636m,全区带压。
小议成因散光眼日常矫正
1散光眼概述
散光眼概括地说是由于在眼球的经线出现具有不同屈光力使得眼睛不能焦合外界入眼的光线到一个焦点上的一种屈光状态.详细说是眼睛的屈光间质(主要是角膜)无法形成一个理想的球面即各方向的弯曲度不相同造成了散光,多数病例一般是先天性的,当然有些是角膜的病变造成的散光.有些患者有一些不良习惯喜欢看东西眯眼等多种因素,使角膜经常受到上下眼睑的压迫,影响了角膜垂直方向的弯曲度导致散光.散光出现在人眼中,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不但导致视物变形影响视力,还能使人眼视觉疲劳引发头晕头痛甚至造成心情烦躁.通过患者动用调节,轻度近视远视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而散光很难通过患者动用调节来改变视力,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检查和治疗矫正散光眼.
2散光眼成因分析
2.1先天成疾
散光眼作为一种眼球不协调病症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在基因位对上表现为显性基因.模糊研究可以标记为A基因.当患者基因中拥有A基因时则表现为散光眼的显性特征.基于如上理论,父母为AA基因型时,二代为100%散光眼;父母为AA与Aa混合型基因型时,二代为100%散光眼;父母同为Aa基因型时,二代为75%散光眼;父母同为aa型基因型时,二代不会出现散光眼.
2.2后天形成
滑坡勘查稳定性事例评论
1滑坡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自然条件
该滑坡处于中纬度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llOOmm,最大年降雨量1522.4ram,最小年降雨量694.8ram。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75.2ram,一日最大降雨量达193.3ram。
1.2地质环境
1.2.1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鄂西中低山地貌单元。由于地壳长期间歇性抬升,形成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地貌特征。
隧道工程涌水突泥段地质探讨
摘要:通过地质调查、钻探结合物探、隧道洞内现场踏勘等勘察手段对桃山隧道DK0+160~DK1+720段进行了勘察,综合分析了隧道涌水突泥段的地质,并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地下径流模数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分别计算了隧道最大涌水量,以减少可能存在的隧道特大涌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隧道工程;区域特征;涌水突泥;水文地质;工程措施
1工程概况
桃山隧道位于福建省境内,为单线隧道,全长5598m,出口里程为DK2+788,最大埋深270m。本次涌水突泥段位于桃山隧道DK1+720处。该处掌子面埋深约146m,围岩级别为Ⅴ级,施工方法为台阶法开挖。补充勘察段落为DK0+160~DK1+720。
2区域特征
2.1地形地貌。测区位于戴云山西侧,属中低山地貌。测区山脉走向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地面高程在420~720m。区内最高峰为位于线位以西北2km的虎臂崎,高程1197m,最低点在长溪坝一带,海拔高程430m,相对高差100~500m,最大高差达600m。区内山脉属条形中~低山,具构造剥蚀地貌特点。山坡地形坡度15~45°,沟谷见泉水出露,形成水沟。2.2地质特征。测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角砾土,坡洪积(Q4dl+pl)软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砂岩及晚白垩世石牌前单元(K2S)花岗岩岩脉。突水涌泥段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溪口组(T1x)砂岩,青灰色,细粒结构,层状构造。该层夹有灰岩,局部夹砂质页岩,差异风化严重,区域内有花岗板岩岩脉侵入。全风化带原岩结构清晰可辨,取芯呈硬塑土柱状,局部夹少量风化残块,厚2~15m;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剧烈,多见有铁锈,岩石不新鲜,质软,锤击易碎,取芯破碎,以碎块状为主,厚20~80m;弱风化带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岩石新鲜,质硬,锤击不易碎,呈短柱、长柱状及碎块状(图1、2所示)。
砌砖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常见建筑砌体裂缝的成因、类型及裂缝控制原则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砌体结构的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以后房建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程度轻重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一、常见的裂缝的成因及类型
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外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隙,二是由变形引起的裂隙(主要有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而引起的裂隙)。在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中,砌体裂隙绝大部分是由于变形引起的,温度变化是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二者产生变形差异。此外,由于建筑物中的构件大多属于超静定杆件,具有多个约束,对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将予以限制,从而会在构件内产生温度应力,对墙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差异势必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这些力超过一定限度时,砌体就产生错位裂隙,温度裂隙是造成墙体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由于温度应力和变形而产生的裂隙具有“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阳面重阴面轻”的特点与规律,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如下5种:
(一)八字形裂隙
煤田地质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1.裂隙对煤层自燃的影响煤层中的裂隙主要是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内生裂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因成煤物质结构、构造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裂隙,一般面平且直,一般不切入到其它煤层中。外生裂隙:煤层形成后,由于区域构造变动而在煤层中发育的裂缝。通常成组出现,方向性明显,裂隙面较平直,延伸远,可切入其它煤层,甚至煤的顶底板岩层。裂隙影响煤层的供氧条件,它们的存在可以增大煤氧接触面积,从而导致煤层自燃初期的低温氧化阶段顺利进行。2.孔隙对煤层自燃的影响煤层中的孔隙主要是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原生孔隙:煤层在沉积时,沉积物颗粒之间生成粒间孔和植物各组织内部的胞腔,共同组成煤层的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原生矿物结晶溶蚀而形成的孔隙,因淋滤、溶蚀等作用形成的粒间孔隙,以及煤化作用过程中因甲烷等气体的逸出而留下的孔隙等,共同组成煤层的次生孔隙。一般来说,煤中的孔隙越多,氧气越容易进入,煤氧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氧化升温直至自燃。煤的孔隙会随着煤化作用加深而不断减少,煤级较高的煤中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这就可以解释变质程度低的煤比变质程度高的煤更容易自燃,就是因为变质程度低的煤孔隙度要大于变质程度高的煤,从而使氧气更容易进入到煤层中,增大了煤氧接触的面积。3.褶皱对煤层自燃的影响褶皱通过控制煤层氧化释放出的热量的运移方向和聚集状况来影响煤层的自燃。在背斜位置,煤层低温氧化释放出的热量就会运移到背斜的核部,如果核部的煤层顶板是渗透性较差的泥岩、页岩,那么核部处就会集聚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煤体温度升高,继而发生自燃。在向斜位置,煤层中集聚的热量向上扩散,一般不会在核部周围发生自燃。另外,倒转褶皱可以使煤层厚度变大,有利于热量的集聚,并且增加了燃烧物质的数量,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煤层自燃。2.4断层对煤层自燃的影响在没有受到采动影响的煤层中,断层的数量、规模、性质和走向对煤层通气供氧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煤层的自燃。煤层自燃后,火焰蔓延的方向受断层的性质和断距大小的影响。在正断层位置,煤层被断开,阻止了火焰向煤层深部蔓延。当火焰蔓延到正断层处时,由于煤层已经被断层切断,火焰在此结束蔓延趋势。当正断层完全切断煤层时,断层位置成为天然的防火墙。在逆断层附近,一旦断距较小,就会使煤层发生重复,煤层厚度增大,而厚度又是煤层自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煤层自燃会在逆断层处发展和蔓延。当有多个煤层且间距较小时,断层的存在则会引起不同煤层之间的煤火相互贯通,燃烧煤层可导致不同层的煤燃烧。另外,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在选择开采方法时必须采取工作面过断层的种种措施,从而严重影响采煤和掘进的速度,给采空区中遗煤的自燃争取了时间,加大了自燃的几率。
煤田地质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机两者的合理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物质生产资料。所以说,有了生产,就会有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政策、法令、规程、组织、技术等综合管理内容,充分地运用和执行就能在经济工作中产生效益。目前,煤田地质队伍在走向社会地质市场、多种经营中,往往忽视了安全生产管理和作用,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煤矿的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更加复杂。所以加强地质工作是煤矿安全的第一道保障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通过地质工作对井下的危险性有效的预测提高安全保障。
本文作者:邱龙娇工作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砌砖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范透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常见建筑砌体裂缝的成因、类型及裂缝控制原则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砌体结构的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以后房建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程度轻重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一、常见的裂缝的成因及类型
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外荷载(包括静、动荷载)变化引起的裂隙,二是由变形引起的裂隙(主要有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而引起的裂隙)。在砌体结构的民用建筑中,砌体裂隙绝大部分是由于变形引起的,温度变化是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由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二者产生变形差异。此外,由于建筑物中的构件大多属于超静定杆件,具有多个约束,对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变形将予以限制,从而会在构件内产生温度应力,对墙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差异势必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这些力超过一定限度时,砌体就产生错位裂隙,温度裂隙是造成墙体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由于温度应力和变形而产生的裂隙具有“顶层重下层轻”、“两端重中间轻”、“阳面重阴面轻”的特点与规律,裂缝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如下5种:
(一)八字形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