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10:44: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疗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深究绘画疗法
摘要:绘画疗法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其良好的适用性、安全性、高效性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并成为心理治疗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绘画疗法投射创伤后应激障碍
绘画疗法是一种接近自然、感受环境的心理治疗方式,既能放松综合的感觉,又能形成有用的认知行为。英国艺术治疗家协会对其的定义为:借助艺术治疗师的帮助,以绘画、塑造等艺术为媒介,从事视觉心象的表达,藉此表达存于内心未能表达的思想和感情[1]。
绘画疗法有两大理论基础,一为大脑偏侧化理论,一为投射理论。前者认为大脑左右半球存在优势分工,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右半球分管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绘画、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2]。后者认为绘画疗法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利用模糊的(中立的)刺激来探究人格的深层,引发出能够反映被压抑为无意识的经验、欲望、情绪的反应;它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能使在明确的测试状态下被试无法表现或不愿表现的态度、人生中的变故等清楚地表现出来,投射法的解释以作为整体的人,即“统一为无法分割之格式塔的独特人格”为前提,不同于标准化人格量表得出的特性或倾向等特征的列表[4]。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是心理投射的技术之一。
意象和言语属于不同的认知系统,用逻辑思维中的言语改造原始认知中消极意象(心理障碍)是很困难的,言语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存在局限性。
Robin(1998)认为人类的思维大多是视觉性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或是禁锢的,其创伤性经验可能会被压抑,无法用言语表达,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而艺术则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愿望,摆脱了社会道德标准的顾及,当个体意识到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或冲动时,可能就会把毁灭性能量变成建设性能量。绘画心理治疗过程包括心理治疗与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事实上也为患者提供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新方式。
颅项针疗法立法依据分析
摘要:颅项针疗法以颅项交界部的风府穴区为中心,辅以脑户至大椎区域内的穴为针灸配穴处方,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清晰的发展脉络及明确的操作手法。该疗法始终贯彻《黄帝内经》天人相应、自然与生命同构一体的思维模式,借助天地宇宙的气化作用,使人体这个小天地在针刺过程中也可以实现类似于药物等外源性物质的补充与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针灸疗法的效能有限性和“详于解剖、略于气化”的治疗局限性,为针刺临床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颅项针疗法;风府穴;针刺疗法
人类颈项部解剖层次配布复杂,是脏腑精气和经络血气上归于头面的重要关隘,故其为研究以针灸为代表的外治法治疗颅脑和内脏疾病的热点部位之一[1-2],如基于现代神经解剖学的项针疗法在延髓麻痹和脑卒中领域已取得了瞩目的成果[3]。然而上述研究多从解剖层面简单的发挥颈项部腧穴的近治作用,缺乏从中医本真思维方式的系统认识,致使针刺作用于颈项部的临床治疗范围较窄。颅项针疗法(也称少阳枢机针法)为冯军教授所创立的,针刺取穴以颅项交界部的风府穴区为中心,运用通痹开结调气针法[4-5]开导颅项部穴结,借以疏通经络、进而通调少阳之枢机和气化以治疗少阳病、脏腑病和四海病等疾病的新疗法,具有安全、高效、便捷、操作灵活、针对性强、临床适应症广等特点,诚如唐宗海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十二经脉》中强调气化时说到:“经脉者,脏腑气化之路径也,故既明气化,又须知经脉行止之地”。
1颈项属少阳肝脏系统,可调控少阳之气化、五脏六腑及髓海
颅项针疗法的立法依据主要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论述的五脏之俞及四气所病之处:“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1.1俞、腧、输古今文献不通用俞、腧、输是中医古代文献高频词,现代临床多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和《经络腧穴学》教材所注:“俞、输、腧均指腧穴,古代文献通用”的观点,较为随意的选取上述经文中所俞部位的腧穴以治疗该脏腑的病变[6-7],但不难发现这种观点与《黄帝内经》本义多有偏差。以“病在脾,俞在脊”为例,众所周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针灸的基本取穴规律,由于脾经未循行过脊是既定事实,所以“病在脾,俞在脊”在逻辑思维上经不起推敲。再者,语法也决定了此经文中“俞”不能做“腧”解,“俞在颈项……俞在胸胁……俞在肩背……俞在腰股……俞在脊”均为状语后置句,而“腧”在《黄帝内经》多为名词,鲜有这种表述,故森立之《素问考注》尝言:“此俞字非谓肝俞、肾俞等穴处”,如今不少学者也提出“俞、腧、输”应以审慎的态度辨别之[8-9]。俞通输,输者,送致聚也(《黄帝内经太素》),此处应指精气的输注、转输、转运等含义,俞在颈项,即颈项为少阳之气的转输处、转运站和调节阀,所以探讨颈项与东、风、春、肝、头的关系要始终贯穿着“颈项是有机的整体”这一基本前提。1.2从河图五行模式阐释病在少阳之肝,俞在颈项实测与类推是《黄帝内经》划分人体十二经的两种主要方式[10],肝亦据此划分为厥阴和少阳,《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灵枢•阴阳系日月》亦说到:“肝者,足厥阴也,今乃以甲为左手之少阳,不合于数,何也?岐伯曰: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事实上,肝为厥阴乃言其体,肝属少阳乃称其用,在经络则曰厥阴,在脏腑则为少阳[11]。分析前文《金匮真言论》所述五脏太少阴阳属性是沿用了“中土(五)立极”的河图五行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四时五脏”的藏象体系[12]。具体可类推为:东方—风—木—春—肝—少阳—俞为颈项—八,南方—热—火—夏—心—太阳—俞在胸胁—七,西方—燥—金—肺—太阴—俞在肩背—九,北方—寒—水—冬—肾—少阴—俞在腰股—六,中—湿—土—脾—至阴—俞在脊—十。其所要表述的思想是五俞(颈项、胸胁、肩背、腰股、脊)乃一气五分的藏象气化系统在人体外候的分支,其地位应与形体诸窍相当。在这个体系中颈项属少阳肝系统,所以针刺发挥的是肝的气化功能—即疏泄升发之性,同时肝的气化失宜亦会集中反馈于颈项,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阴阳杂说》所注:“东风从春生已与肝为病者,肝之病气运致于颈项,颈项为春也”。冯师认为此类运致于颈项的病气常与正常游行出入的神气相结聚,从而转化为“神客共会”的有形穴结[13],正契合《灵枢•九针十二原》:“神乎,神客在门”,在机体多呈现为结节、斑疹、条索等病症,可从宏观上反映疾病的病变性质与层次。鉴于此,颅项针疗法重视整体辨识、从结立论,治疗上强调以疏通颈项少阳之俞为大法,结开则气通,气通则少阳之气调,气调则病愈,旨在恢复其正常的少阳气化功能,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再对比古代经络循行路径和归属脏腑的标识,可清楚地看出脏腑的部位是明确的、且与解剖学上实体脏器高度一致[14]。由此可见,肝经络属于厥阴肝体系统,并且详于解剖而略于气化,故其主治范围总体上局限于经络循行所过之处的病变,而颅项针疗法重点在于调节少阳之气化,这便体现出颅项针疗法相对于经典经络系统指导下的传统针刺疗法的区别和优势所在。1.3基于六经模式和髓海理论探讨俞在颈项,春气者病在头《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髓海位居人体至高至阳之处,由胸腹腔处脏腑之精源源不断的上归于颅腔蜕变汇聚而成[15],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调控与信息的主宰[16],《灵枢•大惑论》大致还原了这个过程,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人与天地相参,人的生命必然受到天地自然界的影响,所以整个精生髓的过程可参照顾植山教授的“三阴三阳开阖枢太极理论”[17]进行三三类比、一一对应。《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自然界冬至阴极而一阳生,此时乃阳气渐开之时,万物复苏,生意盎然,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随即开始升动;夏至太阳回归之时,阴阳转枢于此,万物由蘩秀转为肃杀,是介于“长”和“收”之间“化”的状态,故精气于颈项部亦可出可入[15];夏至以后,阳气渐收,藏合于阴,万物逐渐蛰伏封藏,精气亦运行至颅腔渐趋静谧,后汇入髓海以充养元神,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正是有赖于这种“天人合一、取象比类”思维的指导。故笔者得出结论:五脏六腑可做为一个整体类比于太阳开机,髓海类比于阳明阖机,颈项部类比于少阳枢机。《灵枢•海论》也说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据刘立安等考探上述髓海所输之两处,并非髓海理论的应用性腧穴,而是髓海之输的范围面[16],在人体结构上看这个范围面与颈项部高度吻合,亦有力佐证了此结论。综上,颈项在精生髓的机制中可调控五脏六腑和髓海,若颈项少阳枢机运转正常,则开阖有度,五脏六腑之精守生发之纪,颅腔之精守封蛰之律,精的运行有序则髓海有余,人体自然轻劲多力、自过其度(《灵枢•海论》);若少阳枢折,便无开阖矣,五脏六腑之精之纪失守,颅腔之精封蛰之律尽失,精的运行失常则髓海不足,继而出现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再度回到《金匮真言论》经文中,此俞在颈项少阳即指枢机,因精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是以有“枢”。“俞在颈项”可释为少阳枢机在颈项,为精气开阖、升降、出入等运动变化之枢纽,春气者泛指上文的少阳肝气化系统,故此精生髓机制正诠释的是“春气升则万化安,逆春气者病在头(《脾胃论》)”所蕴含之理。
2颈项为气海所输之处,可调控一身之气机
疗养学音乐疗法原理
一、音乐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000年以前,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有明确的记载。古代的音乐理论是我国音乐治疗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在《乐记》、《汉书·艺文志》和《琴赋》、《养生论》等著述中看到很多音乐与健康的内容,正是它们为历代音乐治疗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西方现代音乐治疗的历史是从50年前开始的,当时美国的医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就诞生了音乐治疗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现在美国有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且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在中国,目前也已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
二、音乐治疗的原理
主导音乐活动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许多情绪和行为都由大脑右半球控制。音乐的特点在于对大脑右半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音乐的传递作用,能使情绪或行为得到调节,这是音乐治疗原理的重要依据。音乐是由音调、节奏、和声、速率等要素组成。音调指音的高低,乐音力度的平稳增强会造成情绪反应的加强,乐音力度的减弱可产生愉快的、趋于平静的情绪反应。节奏是以有规律的强弱变化的律动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节奏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柔和、缓慢的节奏,如华尔兹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强烈的节奏如摇滚乐给人以烦躁的感觉。和声是音高之间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是丰富旋律的一种手段,包括协和音程和不协和音程,可改变音乐的稳定程度和紧张度,使旋律具有色彩。速率是音乐进行的快慢,与人的生理感觉有密切联系。
如每分钟60~80拍的舒缓音乐,与人体心脏跳动的次数接近,使人感觉自然、舒适。旋律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有秩序的起伏呼应。
音乐治疗时,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肽,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持续倾听轻柔的音乐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每分钟耗氧量、血压、心率及减少止痛剂的使用量,达到肌肉松弛,减低焦虑反应。
肿瘤治疗五联疗法决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对生理功能影响不大,恶性肿瘤生长快或浸润蔓延快,易转移,威胁人类生命。青岛市卫生局通报了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情况:恶性肿瘤已成为青岛居民死亡首因。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对治疗恶性肿瘤方面首先要注意两点:第一确定诊断;第二制定治疗方案,主攻病灶肿瘤细胞。具体如下五个方面:即五联疗法。
一、精神疗法据社会调查证实,心理状态好的人生活中不易患癌,患了也易治愈。心理学家说过:积极的心理对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是任何药物和营养补品都不能替代的。现代医学专家也认为:生存的希望以及信念、意志和意念力是战胜癌症不可忽视的重大力量。有足够的信心,能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积极配合抗癌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二、排毒疗法人在生活中,接触新鲜空气、清洁水源、纯净粮食、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这些一旦被污染了,导致人体内发生气滞、血瘀、热毒、湿聚、痰凝,毒素不及时排除会变成毒垢,成为万病之源。肺恶性肿瘤就与空气污染、化学物质污染不断增加有关[1]。癌症患者如果每月连续做放、化疗,被杀死的癌细胞及正常细胞也会逐渐变成毒素或毒垢,排毒疗法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人体排毒主要通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毛孔排出。多喝水、多吃豆类、海藻以及有益排泄排毒的水果蔬菜。
三、饮食疗法食疗的目的是保证癌症病人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病人康复。
饮食要因病因人而异,要根据患者的口味和病情需要调剂补充营养,一般采用清淡为主少吃多餐的方法。饮食的宜忌要与病情相结合,要注意饮食的搭配与禁忌。以药食同源的产品如黑芝麻、黑豆、何首乌、枸杞、山药、红枣、薏米仁、香菇、芦荟及蔬菜水果等作为食疗成分,坚持服用不但能使营养均衡、补充营养,而且能起到与药物协同的作用。让全身各个系统每个器官对癌细胞时刻监控和杀灭。
四、沐浴疗法是指用水、空气、阳光、森林、药物及其他物质进行浸浴或熏蒸,这是对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这些疗法的特点是,能显著增加白血球的数量,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男性睾丸激素的产生,提高女性雌激素的水平,通过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有条件的患者要每天用热(药)水泡脚、洗脚,逐步恢复机体免疫力、抵抗力。
放血疗法研究论文
【摘要】放血疗法是中国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方法简便、高效、经济,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运用放血疗法治疗痤疮、带状疱疹、软组织拉伤等常见病症,疗效满意。此法适应证很广,但需辨证施治、灵活掌握针刺深浅,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关键词】放血疗法;病案
放血疗法,又称刺络法、刺血法,此法由来已久,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其方法简单,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者所重视和推广。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此法令笔者在工作中受益匪浅,特将临床常见病例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1.1毒虫叮咬例1,女,19岁,战士,2008年5月6日就诊。主诉:前一晚左小腿外侧被毒虫叮咬后,痛痒难忍。检查发现:叮咬处有一核桃般大小的硬结,局部红肿、灼热。遂给予刺络放血治疗:常规消毒红肿硬结,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在硬结处快速散刺3针,深约2分,即在此处拔一火罐,吸拔出浊液污血,留罐5~10min。起罐后,痛痒顿消,一次而愈。
1.2背阔肌拉伤例2,男,19岁,战士,2008年6月22日就诊。主诉:前一日体能训练做引体向上时不慎拉伤右上臂,疼痛难忍,手臂活动受限。查:腋后侧有一拳头大的包,质软,压痛明显。诊断为背阔肌拉伤,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或撒裂,致使局部瘀肿疼痛。给予刺络拔罐,隔日1次。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散状后刺放血,深约3~4分,并在针处拔罐。留罐10min,使暗红色瘀血尽血。经此治疗,肿痛顿减,手臂活动自如。次诊,在包块四周以1.5寸毫针围刺并加电,选择疏密波,留针20min。如此5次治疗后痊愈。
综述痤疮病症中医药临床诊疗法
【摘要】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痤疮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包括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内治与外治结合、饮食调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中草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响。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
小儿液体疗法研究论文
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混合液的配制在临床上极为常用,但教科书上的常规配制方法较为复杂,液体的组成不易记忆,简易配制方法均以500ml为例,除不够准确外,临床上应用不易实施,一些医师甚至要把简易配制的方法抄在小笔记本上,使用时再翻阅,在临床应用方面极不方便,尤其在急诊科和抢救急重病人,及需要配制特殊张力的液体时显得比较被动。为此,笔者依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有关资料,总结出混合液配制的快速计算公式,以供教学及临床上参考。
1推断过程
众所周知,血浆的钠氯比为3:2,因此,配成该比例的混合液最符合人体生理,这是笔者总结的混合液配制的快速计算公式的理论根据。一般混合液的配制遵循的原则是,该液体的组成的张力为无张或等张,常用无张液为5%或10%葡萄糖,等张含钠液为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配制一般用无张液和高张含钠液,常用的高张液为10%氯化钠,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要想得到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需用2份0.9%氯化钠,1份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即0.9%氯化钠所占的量为等张含钠液的2/3,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所占的量为等张含钠液的1/3。因此:等张含钠液的量=混合液总量×张力,故0.9%氯化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2/3。根据“C稀×V稀=C浓×V浓”,10%氯化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2/3×0.9%÷10%=混合液总量×张力×6%同样,1.4%碳酸氢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1/3,根据“C稀×V稀=C浓×V浓”,5%碳酸氢钠的液量=混合液总量×张力×1/3×1.4%÷5%≈混合液总量×张力×9.3%。依此类推,11.2%乳酸钠≈混合液总量×张力×6%。剩余的液体用无张液即5%或10%葡萄糖配制。
2配制公式
因此,凡是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公式1: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2: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9.3%或11.2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公式3: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的液量3举例配制例1,配制等张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钠=200×1×6%=12ml,5%碳酸氢钠=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2,配制1/2张含钠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2×6%=9ml,11.2%乳酸钠=300×1/2×6%=9ml,10%葡萄糖=300-9-9=282ml;例3,配制2/3张含钠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2/3×6%=12ml,5%碳酸氢钠=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4,配制1/3张含钠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3×6%=6ml,5%碳酸氢钠=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5,配制1/5张含钠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5×6%=3.6ml,5%碳酸氢钠=300×1/5×9.3%≈5.6ml,10%葡萄糖=300-3.6-5.6=290ml。笔者认为,该公式计算简单,使用方便,计算迅速,准确实用,非常符合人体的生理,并且可以不用记忆其组成,如果应用在简易配制上,更加简便,特别适用于基层。该公式不但弥补了混合液配制中无简易公式计算的不足,而且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大家应用及推广。
图书馆在“音乐疗法”的作用
摘要:简单介绍了音乐治疗的定义、国内外发展概况、优点和音乐治疗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运用,重点论述了图书馆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之———“音乐疗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治疗;图书馆;阅览室
1音乐治疗的定义
由于音乐治疗(MusicTherapy)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应用性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之多、应用领域庞杂并且各流派思想十分丰富,所以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学科定义及标准。简单地说,音乐治疗就是运用各种音乐活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不同的手段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由声音激发身体的种种反应,使人达到恢复健康之目的。
2国内外的音乐治疗发展概况
2.1国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音乐治疗在国外起步较早。1890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就成功发表了“音乐医生”的观点,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从此,音乐的治疗作用正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分别于1944年和1946年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课程内容为培养专业的音乐治疗师。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治疗的国家协会NAMT(NationalAssociationofMusicTher-apy),协会的成立宣告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学科正式诞生。而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音乐治疗的研究毫无悬念的走在了世界前列。LabbeE等研究表明古典音乐能降低人的焦虑和愤怒。而Ebne-shahidiA等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减少患者术后止痛剂的用药剂量,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后的焦虑状况。2.2国内音乐治疗的发展历程。我国使用音乐疗法的历史十分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之一。查阅我国古代的文献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对音乐治疗的讨论和对临床实例的记载。如在《群经音辨》中存在“乐,治也”等相关的论述。尤其是《黄帝内经》中有对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记载,揭示了音乐与身体健康的内在联系;《黄帝内经》这一医学伟大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五脏中的某一脏腑有恙时,其发声常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反过来看,五音又会侧重对相应的脏腑产生切实的影响,对应关系可以总结为徵音通心脏、角音通肝脏、商音通肺脏、宫音通脾脏、羽音通肾脏,并强调了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作用非常重要。这些用音乐治愈疾病的理论有着实践经验作为佐证,如我国宋朝的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愈。此外,查阅《养生论》《太平经》《乐记》《论衡》等文献,其中也记录了十分丰富的鲜明思想,对音乐治疗的现象和原理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上古代文献资料为我们现代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当前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的扎实基础。与我国音乐治疗思想起源较早的优势相比,我国音乐治疗的现展就略显落后。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直到1979年,山东煤矿临沂温泉疗养院才开展音乐治疗的实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的发端。此后,其它一些医疗机构如沈阳军区医院、湖南长沙马王堆疗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等也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方法在一些心理、生理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风湿免疫病壮医药物竹罐疗法论文
摘要: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论,方中多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铁包金、宽筋藤等。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风湿免疫病;治疗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是用煮沸之壮药液加热特制之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即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宽筋藤等。将上述适量的药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10min后取出备用,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部位上,每次拔5~10min,第1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4针,迅速取热药罐再在针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复拔2~3次。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其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方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操作规范:即采用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宽筋藤等,将上述适量的药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10min后取出备用,边拔边捞,甩净水珠,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部位上,每次拔5~10min,第1次拔的时间可短些。第1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4针,迅速取热药罐在针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复拔2~3次。竹罐上出现的白泡多的可多拔几次,直至无白泡为止。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卫生纸擦净后再吸再拔。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药巾冷了再换热的药巾(药巾为干净的毛巾浸于上述药液,捞出拧半干即成)。疗程的第1天只敷不洗,第2,3天再用药液熏洗患处。急性病程者每天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慢性病程者每2天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适用于:滚克(类风湿关节炎)、隆芡(痛风)、令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壮族民间早已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中。
二、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
认知行为疗法对白内障手术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入科2h内和术前2h内心率、血压、焦虑的变化及手术配合程度。结果:入科2h内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焦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h内试验组心率、血压、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配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降低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降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白内障;焦虑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常见的术式之一[1]。研究显示,92.6%的眼科患者存在术前焦虑,40.5%的患者存在高度焦虑[2]。因患者对手术治疗方式的认知不足,担心手术意外及治疗效果,容易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从而引起焦虑等应激反应,增加手术风险。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矫正患者错误认知,并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放松疗法,从而改善个体情绪和行为方式,调节身心健康[3]。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降低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其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心理干预[4-6],在白内障手术中较少应用。本研究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减轻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88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入院后第2天早上手术,意识清楚,语言沟通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愿意配合调查。排除标准:沟通障碍、智力缺陷或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白内障二眼手术的患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恶性肿瘤的患者。两组均由一名主任医师主刀,眼球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2方法1.2.1对照组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包括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状态,解答患者的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提供手术相关信息,介绍手术室环境、护理团队和手术医生信息,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前术中放松的重要性,嘱其学会自我放松。1.2.2试验组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1.2.2.1成立认知行为干预小组[7]:参与认知行为疗法小组的人员为4位主管护师,接受了呼吸放松术和肌肉放松术的强化培训,统一干预流程及资料收集的指导语。由干预小组人员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8],干预时间为患者入院2h后至手术前2h。认知行为疗法中涉及一些人体解剖部位,为保证干预效果,指导之前对患者进行相关解剖知识的培训,指导过程中运用口头语鼓励患者对不理解内容及时提问,给予通俗易懂的解释,确保患者掌握相应的方法。1.2.2.2干预方法:①识别患者自动思维,矫正错误认知。通过提问等沟通方法找出患者自动思维,如夸大手术危险、害怕手术出现意外或手术效果不理想等认知错误。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一步介绍手术医生信息、手术流程及大约时间、术中配合方法等;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情景模拟,体验手术过程;要求患者学会放松术,并在手术过程中运用呼吸放松术。②手术情景模拟:模拟手术室内,患者躺在诊疗床上,予头包盖巾后铺上一次性洞巾露出术眼,无影灯照射下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泪道冲洗与冲洗结膜囊。③呼吸放松术:本研究采用缩唇腹式呼吸,患者平卧放松,一手放胸部、一手放腹部,先呼气,后用鼻子缓慢吸气,心里默数1-2-3,再屏气1~3s后嘴巴缩成小圆型缓慢呼气,心里默数1-2-3-4-5,再屏气1~3s,吸气时气体通过鼻腔、气管、胸部到腹腔,腹部隆起,呼气时感觉气体从腹部、胸部、气管、口腔呼出。④肌肉放松术:患者闭上双眼,先做3次缩唇腹式呼吸,然后集中注意力尽最大力量握紧双拳,保持3~5s后彻底放松,感觉放松后血管穿行肌肉,体验放松后身体出现酥麻发热的感觉,接下来依次二头肌、三头肌、前额、眼睛、颚部、颈项、双肩、双肩胛、胸、腹、臀、双腿、双足等身体部位进行紧张后放松,再做3次缩唇呼吸,每次5个循环[9]。1.3评价指标:分别于入科2h内和术前2h内用状态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状态,并测定患者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和血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AnxietyInventory,STAI)由40项组成,分为状态焦虑量表(SAI)与特质焦虑量表(TAI)两个分量表,第1~第20项为SAI,SAI用于评定应激状况下的状态焦虑,每项从无到非常明显记1~4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明显,该量表信效度为0.88。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性别、文化程度、有无基础疾病及手术配合程度等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年龄、心率、血压、焦虑水平等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