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规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08:04: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廉政法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廉政法规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汇报材料

按照省、市纪委的部署,今年以来,我们把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作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注重特色,积极拓展,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截止目前,全县已开展两次任前廉政法规考试,52名拟提拔人员参加了考试,其中正科级7人,副科级45人,党员48人,非党人士4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3345”的工作思路,打基础、抓关键、重结果、广拓展,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学习党政纪法规的主动性,增强了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打基础,落实三个保障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增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促进廉洁从政,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这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我们紧紧围绕“以考促学、以考促廉”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三个保障”。

一是深化认识,强化宣传,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组织学习省市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制定我县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凡任必考”原则,要求凡是拟提拔为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包括由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事业单位领导转任为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的,都要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同时,要求将考廉制度延伸到财政、教育等部门股室负责人的任用上,进一步扩大了考廉制度覆盖面。要求全县各级要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与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与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同时,我们坚持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纪检监察干部会议、责任制分工会议、“5+2”制度培训会等会议上,深入宣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对考廉、学廉重要性的认识,为实施领导干部任前考廉制度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多方配合,密切协作,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顺利实施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县委支持是前提,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是关键。在推行这项制度过程中,县委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任前廉政考试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形成了由纪委牵头,组织、人事、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高度负责,通力协作,在人员调配、车辆使用、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保证了任前考廉制度顺利实施。

三是坚持创新,完善制度,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Xx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保密制度》、《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监考员职责》、《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考场设置及布置要求》、《违反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纪律责任追究办法》、《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广播程序及规范用语》等系列配套制度,同时从纪委、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了监考人员库和阅卷人员库,确保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的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查看全文

干部党风廉政法规培训制度

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建立起思想道德和党纪政纪两道防线,保证上级和县委政府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规定和有关要求得到贯彻落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其全面了解掌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内容,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

二、培训的对象及时间要求。全县副科实职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必须接受一次以上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知识培训;每次培训的时间不少于两天。

三、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内容及党风廉政建设法规。

四、培训的方式。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法规知识培训,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法,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集中在县委党校进行,各乡镇副职在各乡镇党校进行,教员由县纪委和县委党校的有关人员担任。培训结束时,参训人员必须进行开卷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本人廉政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五、培训的纪律要求。全县副科实职以上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风廉政建设法规知识培训。凡接到通知者,必须按时参加,不准请假;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自觉服从党校的管理。

查看全文

科技局廉政法规学习工作方案

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手段。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推动我局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党员干部学廉政法规、倡廉洁新风、树清廉形象,加坚定理想信念,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为实现旌德“增速全市领先、总量迅速扩张”目标、强力推进“发展加速年”活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科技支撑。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对象范围

重点是局班子成员。本局党员领导干部及股室负责人。

三、方法步骤

查看全文

县反腐倡廉交流材料

按照省、市纪委的部署,今年以来,我们把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作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注重特色,积极拓展,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截止目前,全县已开展两次任前廉政法规考试,52名拟提拔人员参加了考试,其中正科级7人,副科级45人,党员48人,非党人士4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3345”的工作思路,打基础、抓关键、重结果、广拓展,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学习党政纪法规的主动性,增强了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打基础,落实三个保障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增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促进廉洁从政,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这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我们紧紧围绕“以考促学、以考促廉”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三个保障”。

一是深化认识,强化宣传,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组织学习省市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制定我县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凡任必考”原则,要求凡是拟提拔为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包括由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事业单位领导转任为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的,都要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同时,要求将考廉制度延伸到财政、教育等部门股室负责人的任用上,进一步扩大了考廉制度覆盖面。要求全县各级要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与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与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同时,我们坚持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纪检监察干部会议、责任制分工会议、“5+2”制度培训会等会议上,深入宣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对考廉、学廉重要性的认识,为实施领导干部任前考廉制度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多方配合,密切协作,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顺利实施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县委支持是前提,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是关键。在推行这项制度过程中,县委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任前廉政考试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形成了由纪委牵头,组织、人事、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高度负责,通力协作,在人员调配、车辆使用、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保证了任前考廉制度顺利实施。

三是坚持创新,完善制度,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保密制度》、《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监考员职责》、《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考场设置及布置要求》、《违反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纪律责任追究办法》、《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广播程序及规范用语》等系列配套制度,同时从纪委、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了监考人员库和阅卷人员库,确保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的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查看全文

县反腐倡廉经验交流会材料

按照省、市纪委的部署,今年以来,我们把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作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注重特色,积极拓展,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截止目前,全县已开展两次任前廉政法规考试,52名拟提拔人员参加了考试,其中正科级7人,副科级45人,党员48人,非党人士4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3345”的工作思路,打基础、抓关键、重结果、广拓展,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学习党政纪法规的主动性,增强了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打基础,落实三个保障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增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促进廉洁从政,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这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我们紧紧围绕“以考促学、以考促廉”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三个保障”。

一是深化认识,强化宣传,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组织学习省市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制定我县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凡任必考”原则,要求凡是拟提拔为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包括由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事业单位领导转任为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的,都要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同时,要求将考廉制度延伸到财政、教育等部门股室负责人的任用上,进一步扩大了考廉制度覆盖面。要求全县各级要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与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与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同时,我们坚持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纪检监察干部会议、责任制分工会议、“5+2”制度培训会等会议上,深入宣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对考廉、学廉重要性的认识,为实施领导干部任前考廉制度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多方配合,密切协作,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顺利实施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县委支持是前提,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是关键。在推行这项制度过程中,县委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任前廉政考试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形成了由纪委牵头,组织、人事、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高度负责,通力协作,在人员调配、车辆使用、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保证了任前考廉制度顺利实施。

三是坚持创新,完善制度,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保密制度》、《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监考员职责》、《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考场设置及布置要求》、《违反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纪律责任追究办法》、《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广播程序及规范用语》等系列配套制度,同时从纪委、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了监考人员库和阅卷人员库,确保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的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查看全文

县反腐倡廉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省、市纪委的部署,今年以来,我们把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作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注重特色,积极拓展,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截止目前,全县已开展两次任前廉政法规考试,52名拟提拔人员参加了考试,其中正科级7人,副科级45人,党员48人,非党人士4人。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3345”的工作思路,打基础、抓关键、重结果、广拓展,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学习党政纪法规的主动性,增强了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打基础,落实三个保障

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增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促进廉洁从政,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这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我们紧紧围绕“以考促学、以考促廉”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三个保障”。

一是深化认识,强化宣传,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组织学习省市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制定我县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凡任必考”原则,要求凡是拟提拔为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包括由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事业单位领导转任为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的,都要参加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同时,要求将考廉制度延伸到财政、教育等部门股室负责人的任用上,进一步扩大了考廉制度覆盖面。要求全县各级要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与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与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同时,我们坚持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纪检监察干部会议、责任制分工会议、“5+2”制度培训会等会议上,深入宣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制度,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对考廉、学廉重要性的认识,为实施领导干部任前考廉制度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多方配合,密切协作,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顺利实施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县委支持是前提,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是关键。在推行这项制度过程中,县委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任前廉政考试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形成了由纪委牵头,组织、人事、广电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高度负责,通力协作,在人员调配、车辆使用、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保证了任前考廉制度顺利实施。

三是坚持创新,完善制度,为实施考廉制度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Xx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保密制度》、《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监考员职责》、《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考场设置及布置要求》、《违反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纪律责任追究办法》、《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广播程序及规范用语》等系列配套制度,同时从纪委、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了监考人员库和阅卷人员库,确保了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的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查看全文

廉政法制建设基本经验

一、延安时期党的廉政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党的廉政建设思想为指导

延安时期是思想(包涵党的廉政建设思想)成熟时期。1938年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P522)论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于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廉政法制建设的力量源泉。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1](P677)。论述了民主在包括廉政法制建设在内的革命建设中的必要性。1944年9月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P1044)表明为人民服务的党性修养是党的廉政法制建设的根本。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方法”。[2](P1096)阐述了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加强党的廉政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等。的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党的廉政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延安时期党的廉政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始终坚持把建立完善廉政法规制度作为加强党的廉政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

1.制定严厉的惩贪法律法规。一是从具有宪法性质的层面上看,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制定了三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为党的廉政法制建设提供了法理依据。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在第11条中规定:“发扬艰苦作风,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腐化,铲除鸦片赌博。”[3](P210)提出了建立廉洁政治的目标。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8条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4](P3)严格了廉政法制、重惩犯罪的要求。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第6条规定:“各级政府人员,违反人民的决议,或忽于职务者,应受到代表会议的斥责或罢免,乡村则由人民直接罢免之。”规定了政府人员处罚的方法、程序。二是从具体实施的法律层面看,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惩贪法规,使其有法可依。1938年8月15日,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在实施一段时间进行完善后于1939年制定和公布《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草案中规定了边区所属之机关部队及公营企业之人员、群众组织及社会公益事务团体之人员贪污论罪的十种行为,并按照贪污数目规定了具体惩处标准。这些专门性法规的健立,为廉政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确保了边区党的廉政建设依法进行。2.建立配套的防贪制度。一是统一的财政收支及公产管理制度。为克服财政、财务工作中的自收自支现象,“1938年9月,边区政府发出了第二号训令与第15号通令,要求遵循统一财政的原则、建立财政系统、规定财政的登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5](P133)规范了统一财政的问题,建立了统一财政的配套制度。“1939年6月中央书记处作出《中共中央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中重申了严格统一收支问题”,[6](P131)标志着统一财政制度的正式确立。“1941年2月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公产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公物管理的制度”,[5](P135)从制度上防止人员浑水摸鱼、占国家便宜的行为。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克服纠正财政上的混乱现象,为预防腐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实行财务人员监管及决算制度。为规范会计出纳手续,边区政府于1935年在《财政部暂行会计出纳规则》中明确了会计收款、支款、解款、帐薄等方面的内容[5](P138),规范了财经监管程序。“1936年,中央财政部颁布了《暂行会计条例》36条,1941年颁布了《会计工作细则》和《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财务行政制度条例草案》,规定陕甘宁边区的财务人员,统一由边区财政厅所辖主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和培训奖惩”,[5](P139)保证财务人员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明的财经纪律。三是加强财政监督,实行审计制度。完善的审计机关和审计制度是加强财政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手段。边区政府相继建立了金库制度、税收制度和审计制度。特别是1939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1946年颁布《陕甘宁边区审计暂行规程(草案)》《陕甘宁边区审计处规程(草案)》等条例法规,明确了审计人员的职责、机构设置、审计程序等相关规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审计体系。3.突出干部廉政法制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关键。”[1](P526)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始终把干部的廉洁奉公放在重要位置,依法严肃查处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假公济私等腐败分子。在《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第5条中规定:“公正廉洁,奉公守法。注释:这是我们政务人员应有的品格,要在品行道德上成为模范,为民表率。要知法守法,不滥用职权,不假公济私,不旬私情,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腐化,不堕落”[7](P23),规范了边区政务人员奉公守法的行为准则。党中央和边区政府还制定了《关于审查干部问题的指示》《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草案)》等近十部有关干部培训、管理、使用的法规,对干部的登记审查、提拔培养、配备使用、任免调动、考核评价与奖惩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使干部的管理使用有法可依,确保了党的廉政法制建设有效开展。

(三)始终坚持把营造廉政环境作为推进党的廉政法制建设的有力手段

查看全文

反腐败的法律机制健全措施论文

摘要:我国腐败的泛滥不在于缺少相关制度,而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在于法治社会的缺失。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治化、民主公开的立法、司法独立等几个方面促进廉政法治社会的形成,完善反腐败的法律机制,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法治

对腐败的治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本文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治化、民主公开的立法、司法独立等几个方面促进廉政法治社会的形成,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一、完善廉政法治文化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反腐败法治环境

1、完善廉政法规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廉政法治氛围。建立健全防治腐败法律法规,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在国家立法中,充分体现反腐倡廉基本要求,适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反腐倡廉具体制度和有效做法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大廉政建设法规制度,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了要制定实施的多项制度。今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但是,目前还存在廉政法规制度不统一、惩处不一、弹性过大等问题。比如许多廉政法规制度主要是针对党内监督,对党外人士起不了作用;又如我国《刑法》对腐败渎职犯罪惩处的标准弹性较大,各地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惩处标准不统一。某市交通局局长受贿1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0年,而某县委书记贪污受贿20多万元仍然只领刑10年,甚至有的贪污受贿上百万元仍然只领刑10多年。对贪污受贿犯罪普遍量刑偏低,据最高人民法院近些年的数据反映,对贪污受贿犯罪适用缓刑的比例较高,贪污受贿犯罪者的特殊地位及特殊关系加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弹性,削弱了惩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威慑性,明显与党中央加强惩治腐败的决心与要求不符。50年代杀了刘青山、张子善起了很大的威慑作用,近些年虽然中央惩治了陈希同、成克杰、慕绥新、褚时健、胡长清、刘方仁、陈良宇等一批高官,其他受惩处的官员不计其数,但是为什么贪污受贿者敢“前腐后继”,就是目前惩处的法规制度不完善,许多人还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必须统一廉政法规制度,统一惩处标准,建立腐败违法行为与惩处相当的惩罚制度,改变实践中以党纪政纪处分取代其它处分的不良现象,形成良好的廉政法治氛围。

2、加强廉政法治文化教育,筑牢御腐防败的思想防线。廉政法治文化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要把依法治国为核心、依法行政为重点、依法执政为统领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廉政法治文化教育的主线,全面开展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树立领导干部依法思考、依法办事、依法从政的意识,减少因盲目行事、盲目从政、盲目执政影响廉政建设或者腐败问题的产生。有的领导干部本来出于好心,但是由于对法律法规的无知,无意间触犯了法律。比如许多单位领导为了解决职工的福利,给单位职工发放钱物或者集资,或者将罚没财物发放给职工激励职工工作,构成了私分国有资产罪,或者私分罚没财物罪,就是对我国刑法396条关于该罪的不了解而稀里糊涂的触犯了刑法。要把廉政法治文化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把廉政法治文化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材,保证课时。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必须进行廉政法治文化培训。

查看全文

反腐败法律制度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腐败的泛滥不在于缺少相关制度,而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在于法治社会的缺失。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治化、民主公开的立法、司法独立等几个方面促进廉政法治社会的形成,完善反腐败的法律机制,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法治

对腐败的治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本文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治化、民主公开的立法、司法独立等几个方面促进廉政法治社会的形成,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一、完善廉政法治文化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反腐败法治环境

1、完善廉政法规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廉政法治氛围。建立健全防治腐败法律法规,提高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在国家立法中,充分体现反腐倡廉基本要求,适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反腐倡廉具体制度和有效做法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大廉政建设法规制度,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了要制定实施的多项制度。今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提出了今后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但是,目前还存在廉政法规制度不统一、惩处不一、弹性过大等问题。比如许多廉政法规制度主要是针对党内监督,对党外人士起不了作用;又如我国《刑法》对腐败渎职犯罪惩处的标准弹性较大,各地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惩处标准不统一。某市交通局局长受贿1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0年,而某县委书记贪污受贿20多万元仍然只领刑10年,甚至有的贪污受贿上百万元仍然只领刑10多年。对贪污受贿犯罪普遍量刑偏低,据最高人民法院近些年的数据反映,对贪污受贿犯罪适用缓刑的比例较高,贪污受贿犯罪者的特殊地位及特殊关系加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弹性,削弱了惩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威慑性,明显与党中央加强惩治腐败的决心与要求不符。50年代杀了刘青山、张子善起了很大的威慑作用,近些年虽然中央惩治了陈希同、成克杰、慕绥新、褚时健、胡长清、刘方仁、陈良宇等一批高官,其他受惩处的官员不计其数,但是为什么贪污受贿者敢“前腐后继”,就是目前惩处的法规制度不完善,许多人还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必须统一廉政法规制度,统一惩处标准,建立腐败违法行为与惩处相当的惩罚制度,改变实践中以党纪政纪处分取代其它处分的不良现象,形成良好的廉政法治氛围。

2、加强廉政法治文化教育,筑牢御腐防败的思想防线。廉政法治文化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要把依法治国为核心、依法行政为重点、依法执政为统领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廉政法治文化教育的主线,全面开展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树立领导干部依法思考、依法办事、依法从政的意识,减少因盲目行事、盲目从政、盲目执政影响廉政建设或者腐败问题的产生。有的领导干部本来出于好心,但是由于对法律法规的无知,无意间触犯了法律。比如许多单位领导为了解决职工的福利,给单位职工发放钱物或者集资,或者将罚没财物发放给职工激励职工工作,构成了私分国有资产罪,或者私分罚没财物罪,就是对我国刑法396条关于该罪的不了解而稀里糊涂的触犯了刑法。要把廉政法治文化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把廉政法治文化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材,保证课时。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必须进行廉政法治文化培训。

查看全文

关于基层行政监察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纪检监察机关适应依法治国和党风廉政建设法制化的要求,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建设,在反腐败斗争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方面、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方面,都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在依靠法制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开展。但是,通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调查了解,基层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一、基层纪检监察法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规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大多数党员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法规知识贫乏,不知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和依法依纪行政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和监督水平严重不足,客观上导致基层执法人员违规违纪执法现象多发。

二是执法不到位,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偏轻。从近年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看,纪检监察机关在处理环节偏重于对干部的教育、保护,在量纪上一般是就低不就高,从轻处理偏多,这种情况客观上放纵了违规违纪行为,也严重损害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没有专门的法规工作机构,没有专门工作人员,大多是办公室、执法监察室承担此项职能,实际情况是工作专不起来,严重影响了法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对策和建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