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商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3 05:45: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连锁商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连锁商业中央采购运用
连锁经营最早产生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连锁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体现在餐饮、零售等商业领域。很多连锁商业企业为了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对大多数商品实施本地化采购,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对渠道的控制,降低了连锁经营的优势。通过应用中央采购,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增强连锁商业企业的竞争力。
一、中央采购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中央采购就是由规模较大的连锁经营的企业总部进行集中采购,释放订单给供应商,协同供应商一起进行库存管理,并将采购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的社会经济过程。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央采购涵盖了采购管理、供应商库存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内容,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采购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对连锁商业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必须进行中央采购。由于各门店面对的顾客需求存在差异,门店采购的商品也会有所区别。只有各门店采购的同质商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实施中央采购,发挥中央采购的规模经济优势。
2.中央采购应由企业总部统一实施。中央采购必须由连锁经营的企业总部成立专门的部门来统一实施,而不是由某一个区域部门或某一个门店自行采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中央采购的信息和规模优势,强化渠道管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
3.中央采购实现了连锁企业的零库存。对连锁经营的商业企业来说,库存管理是一个难题。库存过小,容易造成缺货损失;库存过大,会占压大量资金,还要面临库存过期的风险。中央采购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协议,主要由供应商来进行库存管理,并保证对采购企业的及时供应。通过这种方式,连锁企业基本实现了零库存,而供应保证能力不但不会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
商业连锁企业会计管理探讨
一、基本概念
商业连锁企业业务涵盖广,包括商品批发、零售、连锁管理等各个业务运行环节,在销售形式上分为线上、线下销售。往来管理是商业企业业务发生过程中,采购商品、销售商品、资金往来等形成的与债权人、债务人的经济关系。本文中的下游客户往来管理指商业连锁企业对外销售发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债权往来管理。在会计管理上,就是要对这种往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使用不同的会计管理方法,结合企业业务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坏账风险,提升会计往来运行质量。
二、公司及公司下游客户群
维维茗酒坊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5000万,是上交所上市公司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600300)的全资子公司。维维茗酒坊有限公司目前以徐州为中心,在北京、西安、南京、常州、连云港均设有子公司,拥有烟酒连锁零售店220余家。茗酒坊作为商业连锁企业,以酒、茶、烟作为经营商品主线,下游客户群较多,按照性质可分为:商超客户、酒店客户、通路客户、名烟名酒零售店客户、企业(政府)终端客户、终端消费者(个人客户)等,数量最多时非个人客户达到5000余家,往来资金占用达到1500余万元。
三、茗酒坊下游客户往来管理的会计基础
(一)做好客户往来管理,建立和完善客户档案。建立和及时完善客户档案是客户往来管理的基石。客户档案管理内容分为合同管理和客户资料管理。其中客户资料管理内容包含客户名称、客户性质、客户物理位置、客户联系人、客户电话、客户基本业务内容、客户月度销量等。公司往来会计科每周三对建立的客户档案定期更新,保证客户信息资料的准确,提高往来管理水平。(二)定期不定期对公司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业务人员往来管理水平。公司把每月20日定为业务人员培训日,除宣传贯彻公司文件规定、培训业务人员业务技巧外,把往来管理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培训,提升业务人员的往来管理水平。在培训会上对业务员进行简单的记账技巧培训,提高和客户业务往来对账的准确性。(三)建立往来分析制度,防患于未然。每月15日是公司的往来管控日,公司财务部、销售部等相关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分析公司往来运行出现的情况,对个别有问题的客户实施特殊追踪监控措施,防患呆坏账风险;同时总结成功客户往来管理经验,必要时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实施。(四)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保证公司往来管理制度有效实施。1.公司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购买了工作管理与业务协同软件“红圈通”,使业务员对每一家下游客户进行拜访时,对销售商品内容、货款回收内容、销售政策变化等会计往来进行随时记录,对客户经营状态随时掌握,提高公司会计往来的管控水平。2.利用公司NC全面企业管理软件,随时掌控客户货款动态,提升客户往来会计管控水平。根据建立的客户信用额度,对超额度发货占款建立了报警机制。(五)建立下游客户对账制度,保证公司往来账务清晰。公司每月10日对所有赊销客户发出“业务往来询证函”与客户对账。对每家客户的发货、回款、促销费用情况等业务往来内容进行核对。客户核实后无论账务数字是否正确均在询证函上书面签字,公司对于业务往来有异议的客户进行重点核对,保证往来账务的准确无误。通过每月的“业务往来询证函”对账制度,客户对自己的往来账务非常明白知晓,减少和杜绝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往来账务摩擦,为公司与客户以后的经济往来结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
摘要:在现代商业活动中,连锁经营是一种具备较强先进性特点的经营模式,连锁经营模式具有集中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等优点。但是,在连锁经营模式的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首先对现代商业连锁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然后围绕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最终希望促进我国连锁机构的经营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有效对策
现代商业的连锁经营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连锁经营模式已经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促动下,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入驻我国,与此同时,我国现代商业的连锁经营问题也逐渐显现。只有不断对问题总结和改进,才能形成我国特有的连锁经营模式及风格。
一、关于现代商业连锁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现代商业连锁经营的实际情况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其中大多表现出精英人才储备不足、经营规模较小、缺乏和谐经营合作、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配送渠道规划建设不合理等问题,下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具体分析:(一)缺少具有优势的经营规模。由于连锁经营具有规模经营、集中采购以及统一配送等优势,所以一旦连锁经营的规模不具备优势,就无法显现出连锁经营的特点。目前,我国国内本土的连锁经营机构规模较小,平均经营机构不超过20家。因此,这类连锁与经营企业存在供应数量少、商品种类少以及经营面积小等问题。当前在我国境内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比较成功的企业有苏宁和国美,但是这种连锁企业并不多见,多数的连锁经营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规模和优势。(二)善于经营连锁企业的精英人才储备不足。在现代商业经营中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加入和支持,当前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存在管理模式、员工薪酬管理以及地域发展的局限性问题。另外,很多连锁机构出现了发展速度过快,后续的消费者研究、信息技术、广告设计以及企划、财务、管理人才配备和投资咨询工作均跟不上进度,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配备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实的连锁企业发展却要面临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三)缺少和谐的经营合作。当前连锁企业内部和连锁企业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商业竞争关系,这些竞争表现在多个层面,既包括价格和管理水平,也包括专业管理人才的争夺。由于竞争压力较大,连锁企业之间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和谐。例如,拖欠货款导致资金链断裂,很容易让企业陷入经营困难或者破产的境地。因此,当前积极构建连锁企业和谐真诚合作的关系十分必要。(四)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从我国现阶段商业连锁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其中除一些大型的商业连锁企业管理较为规范之外,其它一些中小型商业连锁企业普遍存在规范化程度较低的现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大多还局限在单体经营模式上面,自身的规模优势未能在经营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在岗位职责分配上常表现出较多的问题。如:部分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而其它一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又表现得较为空闲,但是在薪酬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没有做出对应的调整,使得管理工作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不公平性,降低基层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商业连锁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五)配送渠道规划建设不合理。当前连锁经营企业在配送渠道规划建设上较为常见的有三种模式:第一,连锁企业自身构建配送中心,在企业内成立专门的配送部门,统一负责各连锁店铺的货物配送;第二,由供应商进行独立配送,连锁企业与供货商达成协议,由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连锁门店供货,也可通过沟通交流要求供货商供货;第三,由第三方企业进行货物配送,各种配送模式在优劣势上表现较为明显,如:构建配送中心在初始投入上相对较多,但更有助于发挥企业的规模效应。由第三方企业进行货物配送对企业自身管理要求较低,但规模优势较难凸显。而从当前连锁经营企业配送渠道规划建设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连锁经营企业存在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盲目采用配送模式,以致让企业陷入到经营发展困境之中。如:部分连锁经营企业自身投入较多的资金来构建独立的配送中心,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内部的货物配送需求,而在相应的组织管理上又缺乏完善的体系,使得其构建的配送中心运行效率较低,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二、积极发展现代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有效对策
连锁商业人力资源建设论文
“养虎计划”实施细则
(一)“养虎计划”的内涵“养虎计划”通过“(1+8)×5”的多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和“入营计划”、“成虎计划”、“强虎计划”、“威虎计划”、“神虎计划”五个阶段,将人才培养的各个层次贯穿起来,全方位培养商之都后备管理人才。其中将职业发展通道划分为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双重“主干”职业通道,同时充分考虑员工由专业而复合的成长规律,将专业技术通道细分为8个“支通道”:行政(法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信息技术、营销策划、规划设计、电子商务。在这8个通道内,针对公司不同级别的员工,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人才选拔、评估、培养、任用、激励机制,从新近员工的入职培训、能力提升到后期的高端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二)“养虎计划”的意义和目标按照“相马”为主,“赛马”为辅的方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原则和“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的用人思想,从为企业打造一支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团队的要求出发,商之都坚持以推行“养虎计划”为契机,从制度建设、招聘配置、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创新,建立了员工发展的多通道路径,不仅能够有效地选、育人才,更能有效的用、留人才,保障了商之都人才储备库的建立。通过“养虎计划”的推行,商之都会搭建起覆盖每个层级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建立起配套的任职资格体系,明确各岗位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从而建立起制度完善、体制健全、方法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三)“养虎计划”的措施“养虎计划”作为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激励方面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实施方案,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力求涵盖员工发展的各个阶段。1.人才的选拔和评估。借助人才胜任特征模型,人力资源部借助进行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工具,在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的基础上,根据每个级别员工的实际发展情况,抽取和构建了级别序列的员工胜任特征模型,并编制了《人才综合素质评价表》,组建了人才评价中心,从综合素质、业绩考评、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程序化的选拔和评估体系。候选人员只要进入评价流程,会有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来确保对员工进行360度考核,确保无空缺考评,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性。2.人才的培养。按照分类培养的原则,在“养虎计划”体系内,细分成“入营计划”、“成虎计划”、“强虎计划”、“威虎计划”、“神虎计划”五个阶段,每个阶段会根据员工能力发展状况,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方针,重在心智训练和贴身辅导。通过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才学习模式,引入时代光华ELN学习平台和内部导师制度,从知识补充、技能训练等方面,锻炼员工的调研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技能。为了更好地让员工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商之都创新性的建立了以培养心态为目标的训练组合,借助项目研究、轮岗锻炼、对外实战交流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培养人才的综合处理事务能力。3.人才的任用和管理。对于通过培养达到公司预期能力提升的人才,商之都会定期更新公司的人才战略库,这批人进入到公司的战略储备库后,会获得优先晋升的权力。如果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出现空缺,便能够第一时间给予其晋升和锻炼的机会,如果没有空缺岗位,见习任职也能够起到先锻炼、检验,后放手使用的目的。按照多渠道锻炼人才的方针,商之都把轮岗制度落到了实处,连锁店之间和各岗位之间人才流动充分证明这种轮岗制度能够全方位的提升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将其打造成复合型人才,能够提升在各种环境下的工作能力。4.人才的激励。商之都在“养虎计划”体系内,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基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为了能够让员工将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统一,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公司建立了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在个人系数的基础上增加了部门考评系数的权重,这样员工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会主动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充分维护部门利益;在精神激励方面,公司会主动让员工参与公司愿景和目标的制定,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和自身发展的同步性,通过职业辅导和个人职业发展讨论,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发展潜力,主动扬长避短,激发自我要求发展的主动性,并引导其对自身目标进行逐步的分解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不仅如此,商之都还通过业绩考核和人才评鉴等措施,不断强化员工发展愿景。
“养虎计划”实施成效
“养虎计划”从全面实施以来,迄今已设有十个班,超过500人进行了各阶段的分类培养,组建和完善内训讲师队伍和内部测评师队伍,对25位内训讲师进行了考核并续聘26位内训讲师,选派了30名相关人员参加了中国注册测评师培训,打造了一批“养虎计划”实施所需的内训讲师和内部测评师人才。从阶段性成效来看,“养虎计划”的实施成果显著,员工参与积极性较高,借助网络大学、外聘讲师、技能操作等方式,提高了员工素质,增强了企业管理水平,激发了企业经营管理内生活力:(一)转变了员工学习方式,改善了人才组织环境“养虎计划”的实施,首先改变了员工传统以自我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班级形式,结合各种培训资源,支持和鼓励员工借助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技能培训、知识共享等方式提升自我素质。如此一来,既促进了商之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又在促进员工理论知识提高的同时,增强了员工的业务能力,拓宽了员工的学习渠道,开拓了员工学习的事业,促进了员工的学习效率。其次,通过商之都组织的各种培养活动,员工在组织基础上能够清晰了解组织发展战略和与之相对应的组织能力要求。通过“养虎计划”,商之都集合了企业的各方面资源,从培训资源、人员资源等方面,为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二)通过强化人才培训,提高了人才素质“养虎计划”通过完善的岗前、岗位及业务能力培训,从各个层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培训课程,提高学员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实际岗位需求技能的培训。“养虎计划”通过引进时代光华ELN学习平台,开设了在于增强学员调研能力、团队领导、创新能力、业务技能的相关课程,学员通过网上学习,可以自主掌握学习进度,通过内外部讲师的培训,可以掌握相关岗位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多渠道培训增加了员工眼界的开拓,通过前期学员培训效果考评追踪,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学员能够将培训知识有效地和自身岗位相结合,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三)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建立了系统人力资源理念“养虎计划”在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策划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架构体系和具体课程设置,明确了以培养连锁门店实用型中高层管理者的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培训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进行培养。从专业后备人才选拔、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培训、人才的任用和考核到人才的激励和跟踪管理,“养虎计划”树立了基于现代管理理念的人力资源理念和思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用人措施的转变,确保了商之都人才梯队的建设,为商之都“十二五”规划提供了人才资源。(四)推动了人才的动态管理,激发了企业内生活力商业连锁企业人才流动率高,知识更新换代快。因此,确保人才的不断层是维持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通过“养虎计划”引入进入竞争机制,实行岗位轮换后,人人都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动了商之都人才战略储备库的动态管理,确保了人才的实时更新,强化了员工的自我学习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让全体员工都能得到平等的晋升和发展机会。通过全程公平公开的选拔、培训、评价、任用机制,商之都组建了一个开放性的人力资源系统,促使人力资源向不断合理、优化的方向发展,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极大激发了内部经营管理的活力。
未来设想
“养虎计划”作为商之都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因此,下一步的重点是以“养虎计划”为契机,借助“养虎计划”实施经验,全面建设商之都战略人才培养体系。下一步的人才培养将根据公司战略规划逐步分解到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和公司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才培养和财务部门、营运部门、审计部门、电子商务部门等部门的联动,根据部门个性化人才需求建立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这些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并推行人力资源战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相一致,建立一套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薪酬、绩效、激励、开发体系。同时,重点推进员工知识管理、文化管理,通过知识管理促进员工知识共享,提高员工自我学习能力,通过文化管理促进人才培养氛围和人才组织忠诚度,建立可复制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商业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摘要:商业连锁企业对现代流通企业的推动、商品流通的现代化以及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是目前最值得探讨的话题。为了提高商业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本文从商业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的意义、问题、解决措施着手,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推动商业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商业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商业连锁企业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商业行业的不断转型对其造成一定的的冲击与影响,而商业连锁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加强对商业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研究,解决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
一、商业连锁企业开展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意义
1.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商业连锁企业的最大经营优势主要来自于他的连锁经营所具有的规模效应。商业连锁企业在经济市场上和其他商业经营实体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商业连锁企业所走的是和传统商业所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使得流通行业具有现代化和高效化的特点,流通行业在这一模式下发展必然更加快速和迅猛。在进行连锁化经营和市场开拓的过程中,企业的资金链条不可避免的被拉长,而在资金流向方面也会出现分散。商业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需要将企业财务信息及会计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数据库,在这样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下开展联合式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助于加强资金分析能力,从宏观的视角上分析各个连锁企业及分公司的财务经营共性及共有问题,从而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以及利用价值。
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论文
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摘要】连锁经营这一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本文首先阐述了连锁经营的概念及其实质,并简要介绍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商业连锁经营对策1【Title】Astudyonthecountermeasureofsoundlydeveloping【Abstract】Itis10yearssincethechainmanagementasanewbusiness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formshasbroughtintoourcountryintheearly1990s.Itislaterinourcountrythani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butitdevelopsveryfast.Thispaperelaboratestheconceptandspiritofchainmanagementandbriefintroducesthedevelopingconditioninourcountry.Meanwhile,itindicatessomeproblemsinourchainmanagement.Furthermore,thepaperexploresthecountermeasuresrefertotheseproblemsinordertosoundlydevelopingourbusinesschainmanagement.【Keywords】business;chai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文献综述】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大批量生产体制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日益发达。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社会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分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一方面,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使制造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产品,但受规模生产的影响,产品具有大批量、同质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可支配收入增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向个性化、分散化方向发展,消费层面不断扩大。这种生产与消费发展的矛盾加剧了工业化对流通领域的依赖,推动流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在社会化大流通基础上的新型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它既适应了工业大批量生产体制的要求,能大量地向工业企业采购商品,促进生产的良性发展;又适应了分散、社会化消费的特点,通过遍布各个城区零售网点,就近就便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购物需求,并通过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经营模式,克服了经营地点分散带来的管理不便。一、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现实意义连锁经营在我国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连锁经营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由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产权关系不明确、规范化程度低和管理基础薄弱,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范行业,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整体效益,提升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对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前景的展望及对连锁经营这种模式的深入了解,使我们感到振奋。我们热切地期盼着它在中国能健康成长,被关注、被拥护,而非被溺爱、被误解。同时,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连锁经营,促其健康、规范发展。二、理论研究现状(一)国外对于连锁经营机理的研究一般用专业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等来解释。分工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分工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它的经济性体现在不仅可以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提高管理效率。连锁经营企业依据其营运程序和作业特点所形成的大项分工,即连锁企业的采购、库存、配送、经营、促销等环节的分工,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组织商品购销。同时,它根据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通过总部与分店的职能划分,实现了决策与作业、决策与管理的分工。这些都促进其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这就是规模经济,否则,就是规模不经济。连锁经营是规模经济的原理在流通领域的运用。这种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随企业的连锁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从此确立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取得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研究发现:市场交易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研究中所假设的那样,交易费用为零或忽略不计,而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科层组织,它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当交易行为由企业来完成比由市场进行耗费成本低时,这种交易行为将被内部化到企业中去,反之则由市场调节。所以,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与市场能否相互替代的根本原因。连锁经营就是将市场的交易活动变为企业内的行为。它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符合现代化、大企业运行机理,既节省了交易费用,又节约了流通费用,使连锁企业拥有低成本运行的绝对优势。同时,随着连锁分店的增加和商品交易额的扩大,虽然交易费用总量增加了,但单位交易成本却是下降了,即交易费用递减。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结构(行业或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保证企业行为的优化,实现较高的市场绩效。其研究的基本框架是: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是后期的结构主义或产业组织理论所构造的框架)。连锁经营就是实现企业结构合理化的一条有效途径。企业通过采用连锁经营,扩大企业规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规模水平、组织化程度。通常表现为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提高,从而使企业间有效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向有序化发展,实现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由于连锁经营本身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包含着现代的经营思想、经营技术、管理方法,如果说一个企业从“硬件”上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从“软件”上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那么,势必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个体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产业市场绩效的提高。(二)针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纷纷提出解决对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查志强在其撰文《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政府应加强对连锁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一些具体措施,比如连锁网点的布局,资金投向上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同时,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体制,完善连锁经营法规,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的问题,张德良、孙继义在其文章《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中指出连锁企业可以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或兼并、收购实力不强、规模弱小的连锁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组建全国性的连锁集团。这样既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迅速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普遍落后,南京大学赵世勇指出,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真正发挥配送中心在流通体系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同时,他也指出必须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范化程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三、本文主要观点及该课题的趋势预测(一)文章主要观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是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认识不清以及过于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其内在要求,导致经营失败。(2)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3)产权关系不明确。(4)工商关系不和。(5)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6)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7)规范化程度较低。(8)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9)管理基础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综合我国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1)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2)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3)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4)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5)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6)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7)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8)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二)趋势预测国外连锁经营主要有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种形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今世界商业连锁经营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趋势一:在连锁经营的三种形式中,以特许连锁发展最为迅速。趋势二:连锁加盟店的数量将逐年激增,同时各种形式的连锁加盟行业也将不断涌现。品牌嫁接活动已开始在特许经营领域普遍出现,合作双方的品牌吸引力和营销活动给双方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大的特许品牌与小零售商的合作以及小的特许品牌与大零售商的合作开始出现。趋势三:区域性连锁公司的兴起。连锁总公司在一些大的地区,选择几个区域性连锁公司,在该区域内授权其执行协助加盟店的训练、经营管理、促销等本应由连锁总公司来发挥行使的职能。趋势四:集中相关行业而组成的连锁企业购物商场或多种行业集成式连锁所组成的连锁城将崛起。趋势五: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我国连锁业大发展的条件也已逐步成熟。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便利店、超市、品牌专卖店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已逐步普及。据统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将逐步占据零售业、服务业的相当比重,今后我国连锁经营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从数量增长转为集约化增长。独具特色的集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会成为城市功能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也会有较大的发展壮大。就业态而言,除百货店、超市、便利店、快餐店以外,折扣连锁、仓储连锁、服务业连锁也会快速发展。连锁行业将更为广泛,并可能有部分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发展成为国际连锁。从趋势上说,我国零售市场最终将由连锁业主导,因而我国连锁经营的前景相当光明。[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正文】连锁经营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其实质就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运作能力和规模经营效益的目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提高商业组织化水平;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像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那样,使之相对简化,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规模效益,从而解决了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的矛盾、规模效益与专业化的矛盾,同时也为在企业内部实行买卖分离创造了条件,使企业能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商品的销售。一、连锁经营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连锁经营最早发源于美国,从1859年创立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始,到目前连锁经营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连锁经营,70~80年代,连锁商业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日本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与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步,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从而使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革命,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外连锁经营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正规连锁(RegularChain)。指同属于一个资本的多个店铺,在同一总部集权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经营活动。总部对各店铺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统一运作,包括统一店面、统一装饰、统一进货、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税赋、统一营销策略等。pp2.自由连锁(VoluntaryChain)。指零售企业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而成的连锁经营。总部和各店铺间是协商和服务关系,统一订货和送货、统一使用信息、统一广告宣传、统一销售战略。各店铺拥有所有权、核算权和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上交加盟金。pp3.特许连锁(FranchiseChain)。指由专利、特殊品牌商品或管理技术的有偿转让而形成的连锁经营。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授权加盟店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和其他为总部所独有的经营技术,在同一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服务活动。总部拥有经营权,具有总体销售计划制定、业务指导、广告促销、统一进货、物流组织、教育培训等职能。各加盟店对所属店铺拥有所有权,承担总部所规定的义务,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总部与各加盟店以特许合同作为连锁关系的纽带。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1984年深圳百佳超市落户深圳蛇口,成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市,而1990年底由广东省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连锁超级市场,则是内地首家国有连锁超市。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以前,企业自发的按照连锁方式进行经营运作,而不是政府号召推动;1995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上海召开了连锁企业座谈会,由此,我国连锁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政府的强力推动与企业市场化内在发展需求相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才正式开始连锁经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连锁经营数量增长快,地区分布广,业态结构多,以直营连锁为主,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在业态结构上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着重发展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其它业态专业店、仓储式商店。目前我国连锁店有以下七种类型:一是超市连锁店,主要经营蔬菜、食品、副食品、日用小百货、冷热饮;二是便民连锁店,店铺多设在居民住宅区,营业时间较长,主要经营粮油制品、副食品、冷热饮;三是精品专卖连锁店,主要经营国内外名品,如服装、钟表、黄金饰品等;四是大型百货连锁店,主要经营百货类,营业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五是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经营汽车及配件、建材、五金工具等;六是快餐连锁店,主要提供标准化、系列化、大众化的餐饮服务;七是服务连锁店,包括旅馆、彩扩、洗染、家庭服务等行业。在连锁形式上以直营连锁为主,较为成熟企业将把特许经营作为主要发展方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国有流通企业成为连锁经营的主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其他资产主体的连锁企业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6986个,销售总额达到2465亿元。同时,在发展连锁经营的实践中,涌现出一批较具实力的连锁商业公司,如上海华联、联华超市公司、北京伍富、东莞美佳超市等,它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极开拓,对全国连锁经营的健康、迅速发展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与国外成熟的连锁经营相比,我国连锁经营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一)认识上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界的一些学者、新闻媒体对我国连锁经营一味地强调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连锁经营的内在要求。例如,有的学者过于强调我国连锁经营因规模小、速度慢,效益才上不去,甚至以开多少间店铺作为小型与大型企业之分,或者认为开到了理论上认可的店铺数量就一定能达到规模效益,结果这种把连锁店的数量作为经营目标之一而盲目发展的做法,由于人才、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地解决,仅开了几个店铺就导致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企业对连锁经营的概念、特征一知半解。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每家门店都是这个集团的构成单位,业务经营均由总部控制的商业组织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连锁经营是指在同一个行业内由某一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第一种观点只说明了连锁经营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但缺乏连锁的目的与达成目的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其中存在一个错误认识:经营同类商品的一群商店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从实践来看,除正规连锁外,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中的每个商店均不属于同一个企业集团所有,因此这种观点不妥。第二种观点除了表明连锁经营的性质以外,对其基本特征、目的等均未作说明。同时也存在一个错误:即它是由零售公司控制的商店集团。事实上,有的连锁商店是由批发商或厂商进行控制的。因此此种观点亦欠妥当。此外,在一些亏损企业眼中,把连锁经营认为是“一连就灵”,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特点而盲目上马,一旦进入这种误区,令人担忧的局面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二)传统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发展连锁经营十分不利。由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绝非易事。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主要局限于在本行业、本区域这个“贝壳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尚较少出现,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这种人为的封锁,说到底是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从社会总体来看,造成重复投资,经济上极不合理。如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连锁店,其经营品种不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有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由此形成各连锁企业各开各的店铺,各家都难以有更大实力扩大规模,连锁店虽遍地开花却都难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三)产权关系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明确,影响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发挥,产权表明企业财产的归属关系,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动力基础,而经营形式是企业借以获得利润的载体。连锁经营形式所产生的规模效益主要来自公司的资本实力,来自产权所有者对资产增值、扩张欲望的内在动力。而我国的连锁经营,大多建立在产权模糊的基础上,严重影响了连锁经营的发展动力。不但束缚了现有经营者的手脚,而且冲减了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产权不清造成了我国连锁业的不规范发展,制约了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实现。(四)工商关系不和长期以来,我国的工商关系一直处于“产品旺销商求工,平销滞销工求商”的不正常状态,造成双方同床异梦、彼此算计的局面,大家都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双赢经济效益,更无法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来,买方市场的形成更使得工商关系变得一边倒:商品代销已成普遍现象,商业风险基本由供应商承担。而供应商们也不愿任人宰割,他们一方面在商品价格上做文章,以弥补代销的成本,另一方面则伺机发威反客为主。连锁经营企业应深刻认识这种扭曲关系的弊端,尽可能为供应商分忧,以求得共生共荣。(五)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商誉不强,缺乏经营竞争力连锁商店的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水平,无论与国内大型零售商店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的商业企业相比,其差距都很大。我国许多连锁商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类别品种的食品周转期过长,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购物环境及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处在商业区的连锁店的购物环境相对好一些,处在居民区的店容店貌差一些。一些店铺出租柜台经营生肉和蔬菜,卫生差,管理不善,影响整体形象。非定量包装食品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出入口设计,存取包的程序,对顾客有无偷窃行为的监督措施,结算及差错率,为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等,都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合理、方便、周到,或者说有些做得较差。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商誉、企业形象、吸引顾客的力度,影响销售数量和经济效益,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六)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从国际上连锁经营的情况来看,国际通行的连锁经营的起始规模一般要在10家门店以上。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大的连锁经营企业往往都是一些庞大组织系统。例如,美国沃尔玛公司到2002年已拥有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个,销售额达到2445亿美元。巨大的规模经营产生的规模效益,正是国外一批大型连锁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从我国的情况看,连锁企业要15家以上的店铺才有规模效益。可是目前国内多数连锁企业大多只有10家以下的门店。这样,由于分店过少,集中进货带来的成本降低及价格优势就无法实现,各店之间的商品调剂也难以进行,必然影响规模效益的实现。而造成连锁网点过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七)规范化程度较低连锁经营一般来说,必须做到统一市场、统一配送、统一商店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销售价格等。这些统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务的标准化,采购、配送、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购销、信息处理、广告宣传、职工培训、管理规范一致化。而我国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权威的理论指导和在实践中的盲目冒进,或搞“拉郎配”式的强行连锁,或搞只图虚名,不讲实质的连锁,其结果是普遍存在着标准化低、规范性差的问题。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甚至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八)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严重制约连锁经营的发展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中心环节,它一端连着厂商,另一端连着店铺,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1)统一配送率不高;(2)配送规模较小;(3)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多数连锁企业机械化水平低,计算机应用很有限,离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主要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差甚远。有的店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多数店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既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机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配送中心的配送效率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九)管理基础薄弱这一方面的突出问题是运作不规范,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的专业人才太少,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连锁店中,除了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和一些大公司比较规范以外,大部分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乏科学化;专业人才缺乏,一些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制定的规章制度本身存在较大的缺陷,管理水平自然跟不上去,另一些企业虽然起点较高,但由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公司的制度无法真正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经营方法缺乏沟通,员工跟不上连锁经营形式的发展;商品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确,商品档次、购物环境、陈列方式千篇一律等,缺乏创新;经营不灵活,效率低下。三、进一步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由上可见,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却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把连锁经营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连锁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办事。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政策扶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组织经营方式,其选择权属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但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的起步阶段,往往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没有一定政策措施的支持,单纯靠其自然发展很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政府在客观上创造条件,为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对连锁经营的辐射性扩展仍有较大的制约,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予以解决。在资金投向上,银行贷款应集中扶持一些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连锁企业,使其形成规模,既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之需,又能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连锁企业集团,应通过国家贷款鼓励它们跨地区、跨行业拓展,使它们成为我国流通市场的中坚力量。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政策性贷款扶持,使其能更好地为连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服务。在连锁网点的布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把连锁经营的发展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予以考虑。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各类不同零售商业业态的有序发展和有机结合,并把发展连锁作为重点进行宏观指导。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改建及居住小区的新建应为连锁企业留出一定的空间,并把连锁网点的布局、业态结构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对待,在营业用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连锁企业的特殊要求。(二)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三)扩大连锁企业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生命力,取决于其能否取得规模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从国外连锁经营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连锁经营要显示出优势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店铺。如美国和国际连锁商店协会规定,连锁经营的最低店铺数量为11家。从上海等地连锁公司的成功经验看,一般在开业2~3年内达到15家左右的门店,公司才开始产生效益。然而,国内多数连锁商业网点不仅规模小,而且只有“店”,而不成“网”,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流量有限。因此,必须从企业资产重组入手,以规模经济手段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具体措施有:(1)鼓励较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一部分未能充分把握连锁经营实质的企业已陷入困境,结合现状,为这些企业的出路考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将其兼并,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对于大量分散的小企业、小商店,可以用改、转、租、卖等多种形式,允许其自主联盟、自主选择加盟伙伴。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规模小的问题,同时也打破了区域的局限性。(2)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经营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鼓励工业、商业、银行相互持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3)以知识产权(如著名商标、商号、商品等)为纽带,通过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形式,回避扩大规模的体制障碍,组建一批全国性的连锁集团。(四)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走配送共同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的几个统一中最重要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实施的,所以连锁企业中配送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国外豪华的配送中心,应根据各地区物流水平因地制宜,适时发展。具体运筹应把握以下几点:(1)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有长远眼光,统一规划,集中部署,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分阶段实施。(2)政府部门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对各大城市物流中心、仓库、集装箱中转站以及码头、铁路、航道的规划与建设,为配送中心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3)连锁企业应该重视配送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加强配送中心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推出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4)实施连锁配送中心的共同化与社会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的发展必然走向共同化和社会化。实行连锁经营的配送社会化可以采取三种典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连锁企业将100%的配送业务委托给其他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连锁企业专门进行连锁店的卖场管理和营销。第二种模式是连锁企业自办配送中心,承担本企业的全部配送业务,配送设施若自用有余,剩余的配送能力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配送业务。第三种模式是连锁企业承担50%以下的配送业务,50%以上由专业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这类企业拥有一部分配送设施,可以满足本企业部分配送需要,因各种原因又不愿扩大自身配送中心规模,便委托专业配送中心完成其余的配送业务。(五)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连锁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之传统的商业管理具有范围广、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为此,一方面是出国考察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总结和借鉴国内成功连锁企业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依托大中专院校,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连锁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有关院校应开设与“连锁经营”相关的课程,为连锁商业准备后续人才。此外,加快电子计算机、收款机、条形码管理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商业信息网络等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商品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及整个流通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连锁经营中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六)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英国的马狮公司被称作没有工厂的制造商,它的“圣米高”品牌极富盛名;日本大荣公司的“节约”牌商品深受家庭主妇的青睐,该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占大荣公司总销售额的40%左右;家乐福集团拥有的“家乐福”品牌也深受用户信赖。我国发展较成功的商业企业可借鉴上述公司的经验,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准确的信息,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商誉,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在顾客中树立自有品牌形象。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培养顾客的品牌偏好,使他们总是乐于来商家购买那些独家经营的商品,在目前商家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易于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群及生产群。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七)发展多种业态的连锁经营众所周知,德国是连锁企业发展比较成熟和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德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已深入到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连锁经营方式有效地综合利用了社会资源,推动各行各业规模发展,连锁店各种业态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成熟期。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门店扩大形式主要是正规连锁,行业主要以零售百货业为主。我国由于还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制过程,尚未真正走出困境,私有企业还不强大,发展连锁商业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努力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连锁多业态发展之路。我国在推动连锁店发展的过程中,可适时地把连锁经营的方式延伸到超市和便利店之外的业态之中去,加快流通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进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方式推动连锁经营多种业态的发展。自由连锁为数较少,它是各店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联合经营,比较有名的是北京京化快餐公司。正规连锁和特许连锁目前发展势头较快,尤其是特许连锁,它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和时装业之中,如肯德基、狗不理、佐丹奴等。对一些取得规模效益的连锁店来说,下一轮的目标应把发展加盟店作为主要连锁方式。目前我国还处于连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外连锁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实力雄厚、规模大和管理先进等优势,使我们的一些连锁企业陷入困境。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在向国外连锁巨头学习,发展多种业态连锁经营的同时,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外这些大型连锁店的进驻进行适当的限制,以保护我国大批的中小型连锁店和新兴连锁业态企业,让它们有一段成长期。(八)完善连锁经营法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使连锁企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尽快制定、完善商业连锁经营标准、管理条例、服务规范等法规,努力同国际惯例接轨,做到有法可依。除了国家立法以外,地方也可以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法规。此外,积极培育连锁经营协会和特许连锁协会以及律师事务所等有关市场中介组织,推动我国连锁业的健康、规范发展。[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结束语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把资本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要求同现代消费的分散化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商业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现代零售形式,使流通从适应生产的要求,转变为带动生产发展的动力,加速了传统商业向现代化商业的转变,成为中国流通业的一个里程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还不成熟,还不完善,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牢牢把握好连锁经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合理布局分店,规范经营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集团,积极为连锁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发展,为国内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盛洪.分工与交易[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3]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4]国内贸易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1995年6月26日[5]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6]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7]李大军.连锁经营与计算机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刘安,黄江明.连锁商店组建与运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9]刘培松.连锁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M],2000年[10]李品媛.连锁经营机理新探[J].商业经济,2000,(8)[11]王婉珍.立足消费需求、发展连锁商业[J].商贸经济,2001,(3):9[12]王钦,徐玉德.连锁经营:实现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商贸经济,2002,(12)[13]戴安琨,寇建亭.关于发展连锁经营的几点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1997,(6):5[14]李晓红.发展连锁经营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0,(4):112[15]刘星原.WTO下我国零售业亟带解决的问题与连锁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0,(3):49[16]陈晶瑛.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J].消费经济,2000,(4):14[17]张德良,张继义.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23[18]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19]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3):44[20]徐宁宁.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J].财贸研究,2000,(7):20[1][2][3]
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连锁经营这一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本文首先阐述了连锁经营的概念及其实质,并简要介绍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解决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连锁经营对策
【Abstract】Itis10yearssincethechainmanagementasanewbusiness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formshasbroughtintoourcountryintheearly1990s.Itislaterinourcountrythani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butitdevelopsveryfast.Thispaperelaboratestheconceptandspiritofchainmanagementandbriefintroducesthedevelopingconditioninourcountry.Meanwhile,itindicatessomeproblemsinourchainmanagement.Furthermore,thepaperexploresthecountermeasuresrefertotheseproblemsinordertosoundlydevelopingourbusinesschainmanagement.
【Keywords】business;chai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文献综述】
几个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大批量生产体制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日益发达。受社会生产的影响,社会消费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分散化和社会化的特点。一方面,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使制造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任何产品,但受规模生产的影响,产品具有大批量、同质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可支配收入增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向个性化、分散化方向发展,消费层面不断扩大。这种生产与消费发展的矛盾加剧了工业化对流通领域的依赖,推动流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在社会化大流通基础上的新型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它既适应了工业大批量生产体制的要求,能大量地向工业企业采购商品,促进生产的良性发展;又适应了分散、社会化消费的特点,通过遍布各个城区零售网点,就近就便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购物需求,并通过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经营模式,克服了经营地点分散带来的管理不便。
连锁经营完善商业经营机制增强竞争论文
〔关键词〕发展;连锁经营;优势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强化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引导生产领域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保护消费者利益要做到顾客至上、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探索了连锁经营的优势,指出发展连锁经营可以完善商业经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势在必行。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中陈fl!的经营观念,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改进传统商业,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连锁经营在我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大、中城市已经起步,而且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烟草、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厂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连锁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
一、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
1、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丁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不会出现浪费现象,既节约厂费用,又提高}一作效率和效益
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连锁企业经营情况,更好的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连锁企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年6月底,我区规模以上连锁企业7家,其中民营企业2家,在用配送中心7个,连锁门店290个,其中直营连锁门店96个,加盟连锁门店184个。营业面积96390m2,其中直营门店面积为:87700m2,从业人员1201人,2007年度销售总额69382万元。20*年1-6月份营业额为42568万元。
二、经营存在问题
我区连锁经营起步较晚,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连锁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又面临着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设备滞后。我区连锁企业网点建设一直缺少投入,大部分网点门面破旧,设施落后,特别是配送中心建设,配送车辆少,库房面积小,设施条件差,跟不上连锁网点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民营连锁企业更为突出,没有固定配送中心场所,靠租赁经营,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更新改造任务相当繁重。
我国连锁经营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连锁经营通过分工与专业化经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连锁经营企业也应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快人才培训,共同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经营管理制度化建设
“连锁经营”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和杜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下而产生的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由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个分店或分支企业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及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相对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承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