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20:53: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粮食生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粮食生产论文:粮食生产的制约及战略评述
本文作者:黄尚宁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
调动全社会种粮积极性,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条件。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责任,严格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将粮食生产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合理水平上。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必须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一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灌溉,加强对渠道排灌系统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用水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加大工程性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着力解决连片灌溉面积,建设抗旱防洪保收农田;三是逐步完善田间排灌系统的建设,做到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提高水的利用率;四是逐步完善农田机耕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五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稳定和提高粮田质量,培育高产、稳产、标准粮田。优化种植结构,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优先抓好水稻、玉米两大作物品种生产,积极发展大豆、薯类及杂粮生产,促进饲料和工业用粮的稳步增长;二是优化品种种植,扩大超级稻、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种植面积;三是优化种植模式,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扩大秋、冬种粮食面积,大力实施“早稻—晚稻—冬马铃薯”、“春玉米—秋玉米—冬马铃薯”、“中稻—再生稻”“中稻—秋马铃薯”、“中稻—秋黄豆(碗豆)”、“中玉米—秋玉米”、“中玉米—秋红薯”、“中玉米—秋黄豆”等种植模式,在原有种植一造或两造的基础上,增加秋(冬)种一造粮食作物,提高复种指数;四是大力发展间套种技术,在新植甘蔗地、幼林果园、木薯地等地间套种豆类、薯类、玉米等粮食作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
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一是大力推广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扩大超级稻、玉米抗旱耐瘠品种种植面积;二是加强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研究,进一步完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措施并加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推广避灾种植,在易遭受灾害的地方,科学地调整播种期,适时推迟(或提早)播种时间,使生长发育关键期避过灾害发生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损失;四是大力推广覆盖栽培技术,如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等措施,以增强作物抗旱、抗寒能力[3-4];五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栽培技术,培育地力,增强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六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土壤抗旱保水剂,提高抗旱保苗能力,确保玉米出苗、苗全、苗齐,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七是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八是大面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九是切实扩大良种与良法覆盖率,通过良种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全市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幅度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推广机械化耕作,着力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是有效解决百色市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适合丘陵地区和耕作制度特点的农机化技术、机具研发、推广和示范。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开展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快推进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农机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拓展农机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提高农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和高效化。着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以机耕、机播、机收、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引导土地流转,着力粮食产业化经营由于受种粮效益低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生产“只种够吃”的现象,出现了耕地季节性撂荒,造成耕地、光温资源极大浪费,给粮食增产带来困难。因此,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把农村缺乏劳动力农户无力耕种的耕地流转到粮食专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粮食加工流通企业,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转化增值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通过龙头带动,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由比较松散的组织逐步过渡到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和大市场联接起来。发展订单生产,搞活粮食流通。
强化防灾减灾,着力减少灾害损失近年来,冻害、寒害、干旱、洪涝、有害生物等多种灾害在百色市呈多发、并发、重发趋势。“两寒、两旱、两害”对全市粮食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两寒”指“倒春寒”和“寒露风”危害;“两旱”指“春旱”和“秋旱”危害;“两害”指“夏季洪涝灾害”和“有害生物为害”。对这些灾害必须科学应对,及早防范,争取主动,减少损失。一是落实防范技术措施。防“倒春寒”要做到适时播种,推广地膜覆盖防寒保温技术;防“寒露风”要做到合理早、晚品种种植搭配,卡死晚稻播种期,使晚稻抽穗扬花期避过“寒露风”为害;“两旱”防范措施,旱地作物选用抗旱耐瘠品种种植,推广地膜、生物覆盖栽培,采用旱地保水剂拌种种植提高抗旱能力。种植水稻但春季用水困难的地方,头季改种旱粮作物,采取“玉米—晚稻”种植模式,避免影响早稻移栽期或移栽后受旱造成的损失。“夏季洪涝灾害”是百色市主要天气性灾害,地处低洼易水淹没的地方,要选用早熟品种种植,适时早播,在洪涝到来之前收获;“有害生物危害”是百色市常见的农作物病、虫、草、鼠为害。其中,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和稻瘟病、稻纹枯病即“三虫两病”为害最重,要切实抓好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因地制宜推广改革耕作制度,优先推广种植高产抗逆性好的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水稻防寒育秧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营养杯育苗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特别是针对气候变化,大力推广节水农田灌溉等粮食生产防灾减灾配套栽培技术,增强抗旱、抗涝能力。三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科学制定和及早落实防灾减灾预案,一旦灾害出现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强化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粮食生产发展,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和劳动者熟练掌握栽培技术的程度,劳动者素质高发展就快,有利于提高单产水平和实现均衡增产[5]。当前,农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在家的大多数是老人,文化科技素质低,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农村劳动者素质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为了确保我市粮食综合生产的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委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粮食生产实施打算
确保粮食安全,为进一步巩固粮食基础地位。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现将抓好全县2010年粮食生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保护耕地、稳定面积,加大投入、提高单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大小春粮食播种面积54万亩,总产15300万公斤。其中小春粮食21万亩,总产2800万公斤;大春粮食33万亩,总产12500万公斤。具体为稻谷12.5万亩,总产5750万公斤;包谷17.5万亩,总产6330万公斤;杂粮3万亩,总产420万公斤。
三、主要措施
粮食生产消费调研报告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安全事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许多难题,需不断采取措施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据介绍,1*9-20*年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曾连续下降,国家在严峻形势下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自20*年开始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粮食总产量达到4.69亿吨,20*年达到4.84亿吨,20*年达到4.90亿吨,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仍呈逐步扩大趋势,20*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净进口国,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为4.9亿吨,产需缺口达2000万吨,20*年产需缺口上升到2500万吨以上。据《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预计,到201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5亿吨,按国内粮食自给量要达到5.4亿吨计,与20*年相比需要新增粮食近5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要达到2%,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
从长远来看,粮食生产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在近年来的粮食增产因素中,除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以外,国家及省实施的重大项目的带动起了很大作用,而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一旦有关项目实施结束,很难保证粮食生产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二是由于经济建设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必然会继续占用一部分耕地,耕地总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对粮食生产构成强大竞争;三是粮食生产资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而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提高的收益主要在中间流通环节,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提高有限。相对于棉花生产,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够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中乡及乡以下的环节十分薄弱。现有的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中的老技术人员相继离开农技推广岗位,而有的县(市)年轻技术人员又后继乏人,有的县(市)农技推广部门多年未新聘用农业院校毕业生。
为巩固近三年中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的成果,应继续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为此,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雁鸣等人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巩固粮食生产:
一、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切实保护耕地。各级政府应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不予上报或审批。基本建设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重点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建房中对耕地的占用,下大力量解决“空心村”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土地撂荒现象。加强宣传,采取更为优惠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二、加大粮食增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已经研究成功了一批促进粮食作物增产的技术成果。要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关键使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具有不同地区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大对粮食增产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使粮食增产技术成果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提高单产来保证总产量不断增长。
粮食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为了确保我市粮食综合生产的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委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措施
1粮食生产优势
11人均耕地面积多。虽然靖州县耕地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多,算不上粮食生产大县,但人均耕地8846m2(其中稻田80593m2),比全省平均的4527m2多4319m2。1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近年来,通过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达通畅等项目的实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250hm2,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正在逐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县城建有国家粮食储备库,为粮食收储创造了有利条件。13温光水热资源丰富。靖州县海拔278~1173m,属于中亚季风湿润气候带,年均降水量12666mm,年均气温131~169℃,无霜期278~291d,≥10℃年有效积温为4500~5200℃,≥0℃正积温为4976~6166℃,1月份最低气温为19~53℃,7月份最高气温为231~274℃,年均日照时数1337h。境内溪流密布,渠江贯穿县境南北,有一级支流42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3%。有中型水库一座、小I型水库(坝)16座、小II型水库33座、山塘4667口、溪坝5617处,现有水利设施的蓄、提、引能力达162亿立方。全县水资源总量33亿立方,人平河川径流7733m3,是全国人平2700m3的268倍,全省人平2983m3的259倍,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4生态环境优美。靖州县是全国森林分类经营示范县、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县和全国生态功能重点区。生物多样,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49%,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污染源少,生态环境良好,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场地。15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靖州县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辐射面广,是周边18个县市的商贸物流中心。境内交通便捷,焦柳铁路、G65、G209、S222和S319贯穿东南西北,全县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交通十分方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可快速运往全国各地。16龙头企业建设初具规模。组建了湖南四通食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系集种植、收储、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注册资本1200万元,有职工48人,占地面积2hm2,其中厂房面积062hm2,仓库面积08hm2,储油罐5000m3,现拥有年产8万吨精制米和1万吨植物油全自动生产线各一条。产品主要有高山苗米、四通苗米、苗寨贡米、山核桃油、野生山茶油和纯菜籽油等,并于2014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2015年销售收入7650万元,实现利税485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粮食生产效益较低。靖州县水稻生产以一季中稻为主,每公顷产量约7500kg,投入种子、农药、化肥等物化成本和劳务用工成本共约10500元,纯收入约为9900元,而种植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纯收入多达22500元以上。因此,种粮效益相对偏低,农民收入有限,种粮积极性不高,不愿从事粮食生产。22综合提质增效技术普及率低。受山区地形、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种粮效益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制约,靖州县粮食生产优质良种、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提质、节本增效技术普及率偏低,粮食单产不高、品质难以提升、效益难以提高。23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靖州县粮食加工虽初具规模,但整体来看,还存在龙头企业偏弱、加工量少、产品单一、产值利税不多、附加值偏低等问题。24体制机制有障碍,集约化水平低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千家万户从事生产和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低,严重制约粮食产业效益的提升。
3提质增效措施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靖州县粮食生产要实现提质增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狠抓以下措施的落实。3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靖州县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县、边远山区县和省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断头渠”“断头路”问题,有些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已报废不能使用,有些水库、山塘和灌渠渗漏严重,部分耕地不能旱涝保收,不便机械化耕作。因此,靖州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扶贫攻坚,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认真组织实施好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现代农业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000hm2以上,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强根基、奠基础。32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发[2016]67号)文件精神,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复垦抛荒闲置土地,把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落到实处,加快土地向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提高粮食产业效益。33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银行信贷、民间集资、项目扶持等方式,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企业现代管理体制。企业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范围,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要主动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建立企业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和商家签订产销合同,确保企业原料供应和粮食市场平稳。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态环境优美等资源优势,开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创新“互联网+”销售新模式,让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34实施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工程。靖州县约60%的耕地的温光条件是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要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应实施以下工程:一是发展再生稻。根据2016年在渠阳镇二凉亭村68hm2‘Y两优9918’的示范结果,每公顷平均产量头季为10530kg,再生季4200kg,合计可达14730kg,比周围一季中稻增产5730kg,增加产值23271元,增加纯收入6105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二是发展籼粳杂交稻。2016年在甘棠镇乐群村示范的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面积3773hm2,每公顷产量达12999kg,产值39000元,纯收入18450元,比普通一季杂交中稻增产约3750kg,纯收入多7950元,米质优,提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三是推广水稻—油菜、水稻—蔬菜、水稻—荸荠、西瓜—晚稻等两熟耕作制和稻鱼、稻虾、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推广经济林前期间作套种旱杂粮,把粮食生产与经作、油料、蔬菜、水果、养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土地、温、光、水、热等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如湖北省潜江市大面积推广的稻虾共生模式,每公顷产稻谷7500kg以上、小龙虾3000kg左右,合计产值可达96000元、纯收入75000元,比一季中稻增收60000余元。四是推广优质良种、集中育秧、标准化栽培、设施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等综合提质增效技术,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效益。35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靖州县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粮食总产中稻谷占比在80%以上,而消费者喜爱的优质稻占比不到60%;市场上货少价高的一些旱杂粮供不应求。因此,实施粮食生产品种结构调整,搞好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大力种植优质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优质稻占到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二是发展特色旱杂粮,增加红薯(紫薯等)、马铃薯、玉米(甜玉米、糯玉米为主)、黄豆、绿豆等的种植面积,提高旱杂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例,增加旱杂粮的市场供应量;三是加工企业要拓宽经营渠道,开展旱杂粮加工,增加加工的花色和品种。36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硬件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粮食产业的科技含量、产量、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提质增效。要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集中育秧、机耕、机插、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依靠服务提质增效。37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粮食产业与稻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的新业态,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将“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粮食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农超对接、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广“产城融合、产业内部融合、延伸产业链条”等融合模式,实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旅游景点+基地+农户”、“互联网+”等融合方式,不断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民从融合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粮食生产大户标兵颁奖讲话文稿
尊敬的杨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你们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感谢市委、市政府为我举行的颁奖仪式。“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这一荣誉,凝结了省、市、区党委、政府和农业、科技、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领导的心血。借此机会,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感谢各级各部门领导,感谢相关企业、各位朋友和广大农民兄弟一直以来对海纳公司的支持和鼓励。
连续四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使我公司的发展壮大,如沐春风,三上台阶;使我对粮食生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年开始,我公司在省、市、区党委、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和农发行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从单一的粮食加工、销售转向自主产业化发展粮食生产上,围绕“水稻上台阶,特色创一流”的定位高度,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机”的方式,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坚持走产业化、机械化发展之路,努力探索适合海纳的效益农业、规模农业、加工农业、品牌农业之路,创出了海纳现代化农业的品牌,成为省水稻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典型代表。仅仅五年的时间,海纳创造了“四个第一”:规模化种植水稻面积达16800亩,第一;五年的时间,投入购置农业机械化装备资金600万,第一;6800亩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综合水平达到87%,第一;具有防癌保健等五大功能的“秋杨富硒米”,科技含量第一。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通过创办和发展企业,更好地落实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尊上扶下”,帮助更多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因此,从年起,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农机”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平等互利、互相促进的发展联合体,以订单形式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全程机械化“保姆”式服务,充分调动起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并促进了周边地区优质稻或绿色稻生产的发展和粮食结构调整,加快了粮种优化步伐,辐射带动了市两区一县优质粮的种植。当地的农民平均年收入从700元提高到4500元以上,达到了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他们亲切地称海纳是农民的“保护神”和种粮的“小神仙”。这一称呼,是广大农民对我的最高褒奖。
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就在眼前。今后,我公司将以荣誉作为新的起点,继续顽强拼搏、不断努力,争取再创佳绩。我公司的水稻产业化进一步做大做强,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科技等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海纳必将更加坚定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依靠科技种粮致富的道路!
全镇粮食生产指导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驻村干部是驻点村的粮食生产工作联系人和责任人。各村也要相应地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二、目标任务
1、大力恢复双季稻。在双季稻适宜区要采取措施坚决遏止“双改单”,要扶持双季稻生产,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全镇完成恢复双季稻生产1000亩的任务。
2、积极扩大以玉米为主的旱粮生产。要充分利用旱土资源,大力发展以玉米为主的旱粮生产,扩大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
3、精心培育种粮大户。积极引导耕地流转,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大力扶持和精心培育以种水稻和玉米的种粮大户。年内新培育耕种30亩以上的大户4户以上。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xx乡2005年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粮食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核心,依靠科技,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力度,落实了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512亩,粮食总产量6312吨,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了目标任务。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实现粮食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全面分析了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式,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抓紧抓好。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确保总量供还应平衡,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原则,立足抗旱狠抓早,面各市场调结构,推广先进适用避灾增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普及三熟制,扩大复种面积,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引导农民大力开展复耕种粮。夺取了全年粮食丰收。
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我乡将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分解到了各村,并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农业分管领导胡世民同志负责牵头,由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技术指导。
二、依靠科技,推广增产技术
镇粮食生产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粮食生产会议精神,确保粮食安全,切实做好我镇粮食生产工作,使我镇粮食生产保持持续上行的发展势头,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靖府办发〔2013〕19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对我镇2013年粮食生产提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拓宽渠道,夯实基础。各村要把粮食生产摆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位,以“稳面积、扩复种、提单产、增总量”为重点,合理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二、全面宣传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今年国家扶助粮食生产的政策继续加强,惠农补助奖励资金进一步增加,所以我们要把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告诉种粮农户,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禁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降低补贴标准、改变补贴用途、克扣农民补贴,及时足额将惠农资金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
三、全面推进早稻集中育秧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单改双”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严禁土地撂荒,同时,要充分利用冬闲田、荒坡、荒地扩大马玲薯、玉米、豆类、小麦等其它旱粮作物,增加粮食总产。
四、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的服务力度。加强对农资的调控与监管,保持农资市场价格稳定,确保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防工作,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力做好主要农时季节农业气象灾害趋势分析,及时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有效减灾。要加强农情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及时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增强抗灾意识,切实做好抗旱防涝准备工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粮食浪费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