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化经营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18:20: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粮食产业化经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产业化经营调研报告

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后,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发展迅速,目前多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企业户数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3—4倍,粮食资源正向着生产成本低的地域集中,各种生产要素也向着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靠拢,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走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已成为国有粮食企业领导者的共识。

一、产业化经营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发展方向

第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有广泛的基础和优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了完善的仓储设施和经营场地,有较高的机械化设备和一支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有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有较好的粮食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遍布在各乡镇,与农民有着长期的购销关系,信誉程度较高,便于掌握粮源,同时更有利于向粮食的生产领域延伸,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国有粮食企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充分,单一、分散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不如集团化经营,产生的效益更不如规模化经营的效益高,同时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经营灵活、反应迅速、成本低的特点,也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不具备的。只有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通过整合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各种资源优势,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和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才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发展出路。

第三,实行产业化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员减少了,历史包袱并没有完全卸掉,改革所需的各种补偿金,以及各种因政策等诸多原因形成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性亏损,仍然压在改革后的企业身上;改制后企业内退人员的社会保险金、生活费用的支付,增加了企业负担;设备、设施老化陈旧,维修、维护费用支出过大;多元化主体参与经营,随意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使企业收购成本加大,造成经营风险的进一步增加。这些原因困扰着粮食购销企业生存和发展。更值得注意的是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使小企业依托大企业,大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实现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才是粮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怎样才能实现产业化经营

查看全文

粮食产业化经营调研报告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传统粮食产销向现代粮食经营产业转化的过程。即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又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作为涉农甚为密切的粮食部门,在实施粮食产业化进程中,参与和服务的最优化形式,在笔者看来,就是积极推进粮食的产业化经营。

一、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

2004年以来,粮食局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以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限,实施以强带弱战略,对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进行调整,采取法人代表制的形式对原粮食购销方式进行了整合,使购销企业由原来的8户合并为1户(沐川县粮油购销公司),改制后的粮油购销公司,积极发挥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较好地推动了粮食产业化发展。但是在粮食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粮食科技的应用和开发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促进粮食稳定增长方面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粮食的深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与兄弟区县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形成完整的粮食产业链条,这不仅不利于我县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制约着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粮食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种植尚未形成

一是在粮食产业化经营问题上缺乏一个稳定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和运作机制,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二是土地合理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几乎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种粮大户十分缺乏。三是种子市场放开后,虽然种子品种日益丰富,但也给粮农选种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往往因为价格的差异,在选种时五花八门,插花现象较为突出,粮食生产没有达到“一村一品”规模种植的效果,这也影响到粮食的分类收购、加工和销售,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订单履约率偏低,企业和粮农双方的积极性不高

查看全文

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分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决定,“十一五”期间加大对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使粮油产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是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现代农业建设战略,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解决了粮食长期短缺的问题,实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高,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稳固,粮食科技开发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促进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制约着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和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将农民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加快粮食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提高我国粮食的精深加工和转化能力,以及粮油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和信贷支持力度

(一)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推广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民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实现粮食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粮食规模经营,使农民在粮食流通和产业化经营中切实得到实惠。支持粮食企业深化改革,以资产、技术为纽带,组建一批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发挥骨干作用。对以粮油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特别是骨干龙头企业,要帮助其争取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查看全文

粮食局产业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粮食产业化工作可以理解为粮食作为产业,使之向理想的状态发生质变的过程。粮食产业含盖了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变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做大做强;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粮食、油料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增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土地革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是农业生产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粮食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特殊商品,粮食产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粮食流通方式,强化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产业化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产业化是粮食产业现代化和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变了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现行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同时产业化又是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粮食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经营多渠道,这是必然趋势。新的形势下,在粮食流通中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的。国有粮食企业要想发挥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掌握充足的粮源掌握粮源的最现实出路就是参与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不然的话,就很难掌握粮源,粮食企业经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存与发展就会更加举步维艰。实践证明,产业化是实现粮食产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为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产业化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目前,农户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基本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国有2.2亿多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两个市场的竞争。而发展产业化经营,可通过“公司+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龙头企业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3、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提高了粮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工厂+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的比较效益。

二、夯实产业化基础是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查看全文

粮食产业化调研报告

粮食产业化工作可以理解为粮食作为产业,使之向理想的状态发生质变的过程。粮食产业含盖了粮食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变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做大做强;向产业链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等形式,带动粮食、油料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增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土地革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飞跃,是农业生产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粮食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特殊商品,粮食产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创新粮食流通方式,强化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产业化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产业化是粮食产业现代化和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变了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现行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粮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同时产业化又是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粮食市场化,主体多元化,经营多渠道,这是必然趋势。新的形势下,在粮食流通中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的。国有粮食企业要想发挥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掌握充足的粮源,掌握粮源的最现实出路就是参与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粮食。不然的话,就很难掌握粮源,粮食企业经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存与发展就会更加举步维艰。实践证明,产业化是实现粮食产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为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产业化是提高我国粮食产业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目前,农户是我国粮食生产最基本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国有2.2亿多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链条短,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两个市场的竞争。而发展产业化经营,可通过“公司+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增强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龙头企业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3、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提高了粮食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使农产品实现重复增值。特别是通过“公司、工厂+农户”、“专业协会+农户”、“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业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粮食的比较效益。

二、夯实产业化基础是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查看全文

市粮食产业化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今天召开全市粮食产业化工作会议。年前召开的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刚刚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今年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也为今年的粮食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九次全会要求,紧紧围绕深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主题,认真分析当前粮食工作面临形势,全面研究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努力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前面,市政府朱冬副市长已对抓好全市粮食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五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认清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稳步推进改革,加强市场调控,推进产业发展,依法管理市场,全市粮食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油产业化的意见》,并在通江召开了全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全市共建优质粮油基地124个,有18家粮油购销及加工企业被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翡翠米等6个品牌再获“放心粮油”产品称号;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系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收入19333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粮油购销调控扎实有效,全年共收购粮食241215吨,销售粮食253279吨;依法管粮规范有序,规范经营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依法管粮、确保粮油安全的良好氛围;为农惠民服务成效显著,全市去年共帮助农户新建、维修改造小粮仓1310个,建立连锁经营配送中心4个,新建、改建连锁店189个,工作成效得到省粮食局充分肯定;积极开展作风整顿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粮食从业者素质,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去年全市粮食工作总的看来是好的,但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企业联结机制不够健全;企业改制后资金不足,分流安置职工欠账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慢,特别是经营性企业效益不高;依法管粮仍然面临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难落实等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用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路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针对当前粮食工作存在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我们确定了2008年粮食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为主题,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根本,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供求平衡;完善企业改革,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发展现代物流,构建粮食流通网络体系;加强依法管粮,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当前,国际粮油价格猛涨,世界粮食库存降到了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粮油供求偏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已成不争的事实。重新审视粮情,顺应时代要求,科学定位工作目标,有所作为,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查看全文

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现场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粮食生产传来丰产增收喜讯的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农业产业化暨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总结我市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之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昨天,我们参观了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县、信州区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涌现出的典型,刚才,亚平书记、和平市长作了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农业产业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相继制定并大力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全市各地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的主导产业布局,水产、畜牧业、以梨柚为主的果业、蔬菜、绿色食品和毛竹等六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基地面积达到多万亩;发展壮大了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首次突破家,德兴百勤异钠有限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家龙头企业位列省级龙头企业,全市新增市级粮食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家。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万元,同比增长,年均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产业化经营的深度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收入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⒈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中坚力量。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辐射、带动下的种养大户,真正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无论是高速公路沿线的蔬菜产业带,滨湖三县的特种水产,还是万年、横峰的生猪,玉山、广丰、上饶县的梨柚,背后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在发挥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初现端倪:特种水产、水禽向滨湖三县集中;万年县形成了个万头以上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万头,销售收入超过粮食产值;信州区、上饶县、玉山县的蔬菜产业带逐步成型;婺源、德兴的生态农业经济日渐壮大;横峰成为“中国葛之乡”。

查看全文

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的粮食经营模式,实践证明,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和创新。对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传统农业大市,又是产粮大市,要实现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跨越,必须立足本地优势,把发展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化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推进,为我市尽快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创造条件。

一、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是粮食种植规模较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2.64万亩,其中夏粮90.47万亩,油料作物77.74万亩,全市年粮食总产量85021.6万公斤。全市农业人口91.79万人中有40万人从事粮食生产。

二是粮食购销服务体系齐全。全市已建立起粮食收购、储备、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国有粮食企业具备粮食仓储能力10000万公斤,能够满足全市粮食生产和流通的需要。特别是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经多轮的改革改制,创新了经营机制,企业经营呈现勃勃生机,在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中大有作为。

三是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品牌意识开始增强。通过改制和联合、兼并、重组等有效措施,我市培育发展了一批规模粮食加工企业,其中有盐城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兴源面粉有限公司和康威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我市的“嘉禾”牌面粉、“乐万家”牌大米、“秋之韵”牌大米和“秋之韵”牌挂面、“康威”牌饲料等产品在市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粮食加工企业的规模不大,粮食产业链不长,粮食产加销等环节还处于分割状态,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系不紧,协作关系不稳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产业化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查看全文

领导在粮食产业化专题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全州粮食产业化现场会,是在以下背景下召开的:一是全州抓粮食产业化已有几年,有必要总结经验,研究下一步发展方向;二是全省粮食产业化工作会即将召开,需要对全州粮食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深化认识;三是州政府将出台支持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文件,需要研究、明确相关问题。

本次会议采取现场观摩、借鉴交流和座谈总结相结合的形式,认真总结全州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经验,重点研究培植龙头企业,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防范市场风险等问题,是对全州粮食产业化建设的一次学习与交流,动员与部署。州粮食局为这次会议准备已久,一路上大家很劳累很辛苦,但学得也很实在,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对如何进一步抓好全州粮食产业化将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促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全州粮食产业化的成效,进一步增强抓好粮食产业化的信心

近几年来,在省粮食局的大力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下,通过各级粮食部门的努力工作,全州粮食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精深加工初具规模。目前全州已拥有利川清江源、湖北希之源、金穗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先进的大米和杂粮加工企业,粮食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8.3万吨,其中大米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24.6万吨,杂粮精深加工年生产能力3.7万吨。

查看全文

产业化是农民持续增收良策

2004年,9亿农民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实现了粮食产量4550亿公斤的预期增长目标。与粮食的增产相对应,农民收入也获得了大幅度提高,增幅达10%,但这主要是前三季度的情况。进入第四季度后,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急转直下,出现了农民卖难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探讨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

一、2004年农业大幅度增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重大转机,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几年持续下滑的颓势,实现了年初4550亿公斤的预期目标。经济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等,也获得了大丰收,产量远远高于去年。我认为,2004年农业增产,既有市场本身的因素,也与中央的支农政策分不开,还与风调雨顺的气候有关,总之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04年农民收入的情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季度,随着粮食的增产,农民增收幅度较大;但进入第四季度以后,由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急转直下,农民增收发生重大困难。

为了扶持农业,国家大幅度调高了农副产品的价格。事实证明,国家对农产品涨价的政策是有效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起主导作用,当农产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是难免的。那么,怎样使农民增受能够得以持续?

二、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