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15:57: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良好习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学校德育注重培育学生良好习惯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要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思考,什么忘不掉呢?在学校教育中养殖成的习惯忘不掉。由此看来培养习惯就是很好的教育。我国著名家叶圣陶的概括更精练:“教育是什么,简单就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什么是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教育。”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平静地说:“在幼儿园,我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恰恰表明了良好习惯对人生的决定性意义。

报载有人对148名杰出青年作了调查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青年,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原因。调查发现这些青年在中小学读书时,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会抵制住游戏的诱惑,“坚持认真完成作业”;近百分之七十的人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百分之八十的人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经常感到气愤”;而一半以上的人“经常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有趣的是几乎在对这些杰出青年调研的同时,一篇极有震撼力的调研报告,公布了对115名死刑犯青年犯罪的调查结果。调查表明,1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不是偶然,他们日积月累的诸多不良习惯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悲剧之源。

115名死刑犯中,百分之三十多的人曾是少年犯,百分之六十多的人少年时犯有前科,他们基本从小都有贪吃好玩,奢侈为荣,怕苦怕累,不学无术等级不良习惯,正是这些不良习惯的潜在因素没有得到改变,最终导致他们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一切始于年少之时,不同的经历造成了杰出青年与死刑犯青年之分,更造成了先进青年与平庸青年之别。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宙员加加林就因为良好的习惯赢得了主设计师的青睐的信任。他进飞船舱门时的一个细小的脱鞋动作让人看到了他身上的优良习惯。因此,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太空上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也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加加林的成功。

相反,一种不良的习惯会造成一个人的终身遗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的人才都来应聘。他们过关斩将,到了最后只剩下两名条件均等的优胜者,但该公司只需要一名,必须淘汰一名。总经理难以取舍,怎么办?有人建议,再加试一下两人的习惯。于是,总经理构想了一个办法:让这两名优胜者试用一天,并为他们各自安排了一间办公室。下班时,其中,一名入选者甩门而去,门窗,电灯全不顾。就这样,总经理解决了人才取舍难的问题,立马通知这位工作习惯欠佳的幸运者可以走了。也许这位幸运者还不明白其究竟,但这个故事留给人们的教训和启示是值得深思的。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师教好学生语文知识至关重要。而小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初级教育的阶段,也是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课文内容,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后都养成预习学习的习惯,或者是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教学课文内容之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一方面是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好具体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前一定要对学生做出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为自己的课堂学习打下比较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内容,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在家长的帮助之下解决相关的生字,教师也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预习,提高预习学习的效果,同时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只让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结合课文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学生只有细致的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耐心的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全面的学好语文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葫芦在开始时和最后葫芦的样子进行观察比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从葫芦、叶子、葫芦藤进行分别观察,葫芦从挂在葫芦藤上到全部落到地下,叶子从绿绿的到一个一个都变黄了还有蚜虫咬的小洞,葫芦藤也变黄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提供阅读的资料培养广泛兴趣

查看全文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探究

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一项长期性的使命,要从孩子抓起。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将基本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道德行为,并养成相应的道德习惯。因此,养成道德习惯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重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可操作且最有实效的德育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其中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是首要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会使人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因此,德育教育在对社会和个人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德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笔者对这句话有三方面的理解:(1)德育与好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2)德育不完全等同于好习惯;(3)好的习惯是德育的一部分。但笔者不主张把所有的“好习惯”均归入德育的范畴,但德育与“好习惯”的确密不可分。下面笔者以道德习惯为例谈谈德育与好习惯的关系。为什么说德育与好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呢?“德”的概念是很宽泛的,它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党、爱国、爱民,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精神,还包括孝顺父母,尊重长辈,与人为善,宽厚待人,知恩图报的心田,也包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观念等,不管是宏大的还是微小的,都属于意识领域,这是其一。其二,德育是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的统一体,思想教育的成果要靠行为表现体现出来,否则,德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其三,不仅英雄壮举才是“德”的体现,更现实的德育成果就体现在平常的最普通的行为中,包括许许多多的好的习惯,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良好的环保习惯等。有小才可以有大,良好的习惯越多,德育的成果越明显、越丰厚。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最直接的德育教育,良好的习惯也体现着教育的效果,所以说,德育与好的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又不完全等同于好习惯,因为德育的领域是宽广的,好的习惯所反映的意识领域仅仅是德育的一部分而已,同时,德育思想应该有高低层次之分,人的境界也有高低之分,良好的习惯代表的一般是普通的(当然是可以肯定的)思想境界,尚不能代表具有爱主义、民族大义、英雄主义之类的高尚情操。好的习惯是德育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已经在以上阐述中表明。要培养好习惯,首先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强烈愿望。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此外,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最根本的也是最实际的做法就是从小事做起。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从要求学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做起,从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丢纸屑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可以从拣起地上的一个塑料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可以从“对不起”“谢谢”“老师好”“辛苦了”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按时完成作业,不耻下问做起。总之,要从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层层深入,慢慢提高,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用终身。其次,教师要以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要以身作则来当好学生的表率。以制度来规范中小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主要目的就是以制度阻止和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和不良习惯的形成。约束不良的习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如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按规章制度要求来检查自己的行为品质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很必要的,但这只是外在的手段。如前所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还得让学生明白某种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他们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才能积极起来、自觉起来。同时,教师要重视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中小学生而言,这句话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心灵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对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否则就会让学生失去信任。另外,家长的表率作用也不可低估,所以,教师还得获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学校、家庭形成一个德育的整体,形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阵地。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德育既不完全是相同,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形成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本文作者:康新应工作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慎公中学

查看全文

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探讨

1不良习惯的危害

在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很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经调查分析发现本校学生不良习惯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1饮食习惯。中职生处在青春发展期阶段,每天需要摄入合理的营养膳食,促进身体生长。有的学生不吃早餐或者饮食不规律,喜欢吃膨化食品、方便面、喝碳酸饮料等,这些食品添加剂过多,过量饮用会影响身体健康。出现四肢乏力、头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还会直接影响身体发育。1.2作息习惯。学生晚自习下课,回到宿舍之后并不是直接洗漱睡觉,而是做其它事情。有的玩手机游戏,能偷偷玩到深夜。这种不良习惯,导致他们睡眠严重不足,精力跟不上,白天无心学习,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种不良习惯对处在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来说危害很大。1.3吸烟习惯。虽然学校明文规定不许学生吸烟,但还是会有少许学生偷偷带烟,并在校园或校外吸烟。有关吸烟的危害在很多的音像资料和书籍中都有报道,对口腔、气管、肺部均有损害。吸烟的学生认为吸烟可以彰显个性、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事实证明,吸烟容易降低学习效率,严重影响人的智力、记忆力和身体健康。

2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教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名言。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2.1学会开“班会”。好的班会应该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着手。通过一次次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在学习、生活和道德情感方面会更有上进心和判断力。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班会。在召开班会前,要研究好班会主题,做好主题内容的选择和拓展引导。班主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就可以提前布置任务,下发到个人,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收集资料,班会上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老师引导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才能意识到班会上的“收获”,在今后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中分清“何为?何不为?”我开过很多效果显著的主题班会,这些班会对处在青春发展期学生树立良好习惯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形体;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手机;吸烟的危害有多大;感恩父母,从小事做起;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早恋的那些事;关于我有话说;女生在外如何保护自己等主题,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开对、开好班会,班主任在工作中也就事半功倍了。2.2只有“表扬簿”没有“投诉簿”。一些班主任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学生,就是因为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督促,学生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变得越来越放纵和脱离班级管理。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心是他们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都会正常发展。通过对班级学生家庭背景分析,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普通物质需求一般,物质奖励作用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源动力。班主任哪怕没有时间在实物上做一个记录本,至少要在心里设一个这样的“表扬簿”。短暂的军训,让我有机会去熟悉了解每一位同学,随身带个本子,得空了就在边上仔细地记录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军训表现以及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每天天刚蒙蒙亮学生就要跑操,班主任也要到岗。因为有了前期军训时,我和教官的严格要求和全天候“陪伴”,学生们已习惯了校纪校规和每日跑操规定。我开始慢慢地学“不陪”他们,跑操时没有像其他班主任一样每天跑在队伍边上,时刻提醒和监督他们。偶尔出现在某一段跑操路上和他们“偶遇”陪跑,他们冲我点头微笑,不再关心我有没有一直跟在队伍边上陪跑监督,队伍跑得整齐划一,口号响亮。班主任陪学生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3总结

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集体既要班主任用心打造,也要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动力来源于学生每日的进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身作则,言出必行,树立良好榜样,平时工作中处处做个“有心人”,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习惯影响

摘要: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父母帮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留给孩子的一笔宝贵财富。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任务,只有家园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家园教育;幼儿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是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重要,表明父母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1聚焦家庭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老师,但离家庭更加不可分割。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幼儿园的孩子处于学习的萌芽状态,更多的习惯来自家庭。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特别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常常会鼓励孩子多爱书,并帮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有位经验丰富的家长有一次在家长会交流期间提到,他的从孩子刚读小班开始他就坚持为孩子定制各种儿童的启蒙书籍,每天花一些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和听故事。他还提到,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在阅读书籍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孩子,或者制造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他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父母可以看看自己的书,孩子们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环境下把阅读书视为一种爱好,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2聚焦家庭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查看全文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论文

【论文摘要】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学生行为教育应该因地制宜,从细节入手。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探究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细节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

一、要求要“低”一点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教师们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笔者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人手。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第一份“我爱我校,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简单的签名,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两周后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月后德育处向同学们发出了第二份倡议书“弯弯腰”,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此项活动自始至终训练着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要“实”一点

查看全文

科技实验教育中学生良好习惯培育

科技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是摆在每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培养学生在科技实验中的良好习惯对小学生至关重要。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科技实验探究的开始,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创新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观察是“源”,创新是“流”,只有使观察与思维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课以实验为主,而几乎每个实验都要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细看,实验中的现象会“昙花一现”,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环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如《冰、水和水蒸气》一课(教材四年级下册),在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时,学生在老师提醒下用眼观察到了沸腾全过程的变化:底部聚集较小水泡→水泡变多变大不断上升→水上下翻滚→试管口出现水气。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手、耳、鼻、舌也是人体重要的感官,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通过反复强化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兴趣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技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现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查看全文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一、表扬鼓励,产生良性效应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而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细致地引导,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正面强化,从而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二、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好的行为习惯及时表扬鼓励,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在各项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工作琐碎细致,更需要教师的耐心与坚持。

三、因材施教,规范幼儿行为

通过实地入户调查和家访,发现移民安置区家庭教育问题较多,突出的归为以下几类:1.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孩子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督,处于脱管状态。2.异地搬迁,父母忙于生计,对幼儿关爱较少,忽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形成不良生活习惯。针对不同情况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查看全文

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英语成绩不好而影响学习成绩。尽管他们考入了高中,但是他们的实际能力并不同步。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影响进行正常的课堂活动。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英语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状况,我坚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逐步消除畏难情绪,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从师生之间进行英语会话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差的学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以致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

课堂活动以口头练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好差生搭配起来,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对于他们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无时不在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CONTINENTSANDO-CEANS》一课时,我课前在小黑板上画一幅世界地图,采用循环训练的方法。第一步,先请一名差生读出七大洲、四大洋及一些地理名词,再请一名较好的学生在小黑板上填词,其他学生听写。第二步,请学习稍好的学生分别用课文中的词或词组联词成句。第三步,请成绩好的学生看图复述。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训练,能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学生们只要跳一下,就会摘到果子,使学生既不能产生自满情绪,也不能让学生悲观失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们自暴自弃,羞于开口说英语的现象改变了,课堂活动有了很大的起色。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教学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摘要:文章以小学阶段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然后重点论述了培养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良好习惯;观察能力

从心理学来看,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缺乏兴趣,那么要想熟悉和全面认知该项事物的难度就会呈几何倍数的增加。对小学科学学科教学来说,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便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和实验探究。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科学素养,还可以让学生一生获益。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学科体系的结构来看,每个教学阶段中的每个科目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对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开放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学生成为创造性、创新性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