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2-22 12:55: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力短缺电力营销思考

一、电力市场分析

我国电力供应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过剩之后,从去年开始,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转变,缺电形势日益严峻。包括广东、贵州、云南、上海、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重庆在内的15个省市自治区,出现程度不同的电力短缺现象。曾经一度消失的“拉闸限电”在许多地区又开始频频出现。尽管目前这种缺电是局部性的,缺电现象并没有在全国普遍发生。但是,缺电主要发生在占国民经济发展总值权重比较大的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缺电的地区可能从数目上来说是少数,但是它们的用电量很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造成电力短缺的局面,原因是综合的。

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用电增幅过快,是造成缺电的直接原因。2002年我国工业经济的增幅达到12.6%,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今年预计工业增幅仍将保持两位数。工业是用电大户,工业高速增长会加大电力需求。2002年,被称为用电量“四大户”之一的钢铁业,用电量增了20%。其他三个用电大户——化工、有色冶金、建材业用电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增幅都超过12%。与工业用电增长比,居民用电增长毫不逊色。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步提高使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舒适程度,空调等大功率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农村电网的改造,逐步实行同网同价。广大农村地区过去电价过高和供电不足的情况明显改观,农村用电需求潜力得到一定释放。

其次,电力供给总量增加受好多因素限制,虽然有增长,但不能赶上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增长,致使电力短缺,这是根本原因。第一,电力容量缺口恐怕与调整电源结构有关。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电力建设上重视火电忽视水电,导致西部丰富的水电资源开发严重不足。这些年,以三峡为龙头,以西部开发、西电东送为契机,我国加快了西部水电的开发力度,一些大型、特大型水电站纷纷开工建设。但是,水电建设周期比较长,建一个大型水电站往往要10年,10年后才见效。电源结构调整,三年不开常规火电项目,火电发展则放慢了,短期内增加容量有限,目前我国每年上网的新增能量只有1000—1500万千瓦。第二,值得关注的是,主要江河流域去年来水偏少,全国主要水库蓄水普遍低于正常水位,水电发电量不足。第三,煤炭供应趋紧,电煤紧缺,也是影响电力供应的原因之一。煤电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计,2003年,我国全年发电用煤将增加5000万吨以上。而电力体制改革后,煤炭供应商面对被拆分后的多家发电企业,开始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大幅度提高煤炭价格。电煤紧缺和提价必然影响到电力生产,带来电力供应不足加剧的连锁反应。有的电厂由于电煤紧缺或价格太高,干脆拉闸限产。

再次,除了上述用电增长大大超过电力容量增长的总量不足的根本原因之外,还有结构性缺电的原因。电网峰谷差过大,调峰能力不足,使得局部电力供应紧张。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气候阶段,比如气候炎热夏季和南方地区阴冷冬季,空调用电量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用电高峰负荷过人,电力供应更加紧张。

查看全文

电力热力资源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实施全面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供电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在供电企业基层单位工作多年,认为各级供电企业应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构建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体系,变人力资源优势为人才优势,使企业中的个体和团体发挥最大的潜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据调查,全国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构成上具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从对南方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和国家电网公司安徽某供电局人力资源调查情况来看,分别具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占职工总数65%和87%,文化程度总体较高,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员工整体年龄偏大,40岁以上者分别占职工总数的44%和47.3%,其中,51~60岁者占职工总数的12%和16%,且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培训愿望低,开发难度大。供电企业由于其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及长期受“重生产、轻管理”思想的影响,人才结构单一,录用的大多是理、工科大、中专毕业生或中技生,学管理、懂经营的人才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少,经营管理人才更是匮乏。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供电企业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初步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机制,但来自观念、体制等方面的束缚仍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

体制制约多,人力资源改革难以深化。企业领导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供电企业的经营者为省公司委托法人,省公司对市级供电企业经营者在资产经营、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经济责任考核,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效益关联不紧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中、长期规划,但是,现在的国企一把手换人频率很高,领导较少考虑到战略问题,即使制定了战略目标,也难以保证它在下一任内能得到延续,所以,大多数经营者只考虑届内工作,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企业行为短期化;又由于供电企业体制的原因,员工能录不能辞,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举措难以配套实施,制约了人力资源改革的深化。

查看全文

提升文化服务力竞争力思考

【论文提要】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全面建设和谐文化新农村,既离不开最基本的文化载体的支撑,还要结合群众实际,创新形式,主动融入;要在实践中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凸显当地文化优势和竞争力;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融入经济发展,既“反哺”自身,为群众提供需求的文化服务。

【关键词】农村文化工作创新服务力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并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确定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我们也看到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如何破解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难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此以赣榆文化建设“两个面向”为例,就如何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问题作一思考。

赣榆县现有人口108万,下辖18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33个社区,420个行政村,2002年乡镇合并,全县由原来的29个文化站合并为18个文化站,其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急剧滑坡,到2005年,全县乡镇文化站无房站和不达标站达到17个。面对危机,2006年以来,赣榆县文化局确立并坚持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工作方向,实施了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信息共享、文化站(文化室)达标建设、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乡镇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农家书香”工程、民间团队培训、体育健身培训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使乡镇文化站“活”起来,体育健身“动”起来,人民群众“乐”起来,使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开创了县级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只有面向农村,主动融入方能有所作为

查看全文

文化力提升生产力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理念;管理品牌;系统评价

论文摘要: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所属的长堤油田环境恶劣,“长堤人”凭着对长堤油田的一腔热血,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起采油三队这个美丽的家园。长堤油田经历了初期开发、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的风雨历程,采油三队这支队伍也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堤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采难度日益增大,企业内部人及经营观念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改革以及价值取向多元等问题给队伍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采油三队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以人为本的“长堤文化”,以文化力促进了团队战斗力、生产力和凝聚力的提升,保证了长堤油田的长期稳定开采,实现了采油三队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单位发展大局的战略工程,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单位发展战略,对单位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长堤文化的建立是一项整体系统工程,需要全队所有人员、岗位的提炼升华,艰苦奋斗才能得以实现。观念形态文化是提炼和建立新时期长堤精神和理念、建立思维和行动的精神核心与目标。制度行为文化是长堤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长堤人贯彻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渗透在长堤油田活动的全部过程。物质形态文化反映出一种文化追求,使长堤人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一、观念形态文化的建立和优化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采油三队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是员工思想上出现了“疲软”现象,有的员工认为管理水平已经很高了,不用再下很大功夫了,出现了自满现象,工作中的进取精神有所减弱,在员工队伍中出现了只顾及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社会、环境利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与他人的协作、配合思想比较薄弱,生产经营基础管理脆弱,企业素质不高,尽管本队较早地提出了“我靠长地生存,长堤靠我发展”的团队精神,但它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还不成体系,文化管理并没有完全到位。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采油三队的长远发展。面对企业内部个体和群体观念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给队伍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队干部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主体是员工,办企业必须紧紧依靠员工,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集员工智慧,谋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采油三队发展的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依据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现代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了长堤文化管理,确定了五大观念。

(1)新时期长堤精神:

查看全文

品牌生命力

1品牌生命力的提出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寻求各种营销战略和策略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品牌营销也成为各营销管理者的重要营销策略。现代品牌观念,认为品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名称、一个图案,而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品牌具有生命有机体的特征,品牌有自己的个性、气质、属性和价值。品牌同生命体一样,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品牌要经历六个阶段组成,即品牌的创立阶段、稳固阶段、差异化阶段、模仿阶段、分化阶段和两极分化阶段(曼弗雷•布鲁恩)。1997年,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品牌同产品一样,也要经历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可口可乐品牌从1886到现在已经有122年的历史,而中国的许多品牌却只是昙花一现,像爱多VCD品牌只有短短4年的历史。这说明品牌是有生命力的,并且有强弱之分。

“生命”一直是哲学和生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生命力”可被解释为维护生命活动的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将“生命力”人化到一个品牌上,是使其赋予生命的特征。品牌可以作为生命体来研究,品牌具有生命周期,因此,品牌也具有“生命力”。对于品牌生命力的界定:本文认为品牌生命力要突出其“生命力”的特征,因此从生命力的最初内涵出发,将品牌生命力界定为:维持企业各项活动的能力;是品牌在市场经济中所表现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个品牌是否具有生命力,将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一旦品牌具有生命力,将表现出无穷的力量,如可口可乐、吉利、万宝路、奔驰、宝洁等这些品牌只能使其竞争对手望其项背。因此,对于今天这样一个品牌显露的时代,一个品牌只有不断培育和增强其生命力,才能增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的品牌竞争力。

品牌生命力表现为品牌的生存力和发展力。其基本特征可归结为如下四个方面:

(1)竞争性:这是品牌生命力中生存力的一个特征,是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查看全文

力 戒 漂 浮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时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近年来,我们重视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干部不以干事为先、作风比较漂浮的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纠正。漂浮的表现,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十种:

一是胸无大志,不出实绩。心中没有远大志向,精神委靡不振,工作热情衰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甘平庸,业绩平平。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缺乏争一流、扛红旗的信心,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决心,缺乏敢闯敢试、敢做敢为、敢超敢胜的雄心,凡事只求不落后、不求走在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能应付、不求创业绩。

二是急功近利,不用实劲。遇事喜欢挑显眼的、轻巧的干,不愿意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有的热衷于“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不惜“花钱买吆喝”。甚至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数字工程”,不惜劳民伤财,寅吃卯粮,造成“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

三是言过其实,不讲实话。求虚不求实,报喜不报忧,评功不说过。讲成绩,夸夸其谈,有一说十;讲问题,隔靴搔痒,轻描淡写。为了骗政绩、骗荣誉、骗升迁,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蒙蔽群众,虚报浮夸、欺骗上级。

四是只图形式,不求实效。工作中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安排部署多、检查督促少,有形式、无实效。喜欢听汇报、作指示,习惯于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当“二传手”,缺乏抓落实的硬功夫。

五是怕苦畏难,不重实干。不敢直面困难,不敢接受挑战,不敢勇挑重担,见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碰到“钉子”就回头,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愿下“深水”、破“厚冰”,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更不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查看全文

幼儿创造力培养

一、有意:即有意识,就是指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黄金时期。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萌芽,他们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等特点,利用他们的可塑性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创造力趋向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如何做到有意的培养呢?我认为: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探究问题罢了。”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何等重要。

首先,允许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的“求异”精神。

其次,转变旧观念,淡化成人权威,正确评价好孩子。

查看全文

深究品牌生命力

摘要: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品牌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关键。目前,品牌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品牌生命力则涉及很少。以有机体的视角来研究品牌,提出品牌生命力概念,并且构建品牌生命力模型,系统地分析品牌生命力问题,最后是探索增强品牌生命力的路径,期望对品牌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品牌;品牌生命力;品牌生命力模型

1品牌生命力的提出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寻求各种营销战略和策略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品牌营销也成为各营销管理者的重要营销策略。现代品牌观念,认为品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名称、一个图案,而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品牌具有生命有机体的特征,品牌有自己的个性、气质、属性和价值。品牌同生命体一样,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品牌要经历六个阶段组成,即品牌的创立阶段、稳固阶段、差异化阶段、模仿阶段、分化阶段和两极分化阶段(曼弗雷•布鲁恩)。1997年,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品牌同产品一样,也要经历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退的过程。可口可乐品牌从1886到现在已经有122年的历史,而中国的许多品牌却只是昙花一现,像爱多VCD品牌只有短短4年的历史。这说明品牌是有生命力的,并且有强弱之分。

“生命”一直是哲学和生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生命力”可被解释为维护生命活动的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将“生命力”人化到一个品牌上,是使其赋予生命的特征。品牌可以作为生命体来研究,品牌具有生命周期,因此,品牌也具有“生命力”。对于品牌生命力的界定:本文认为品牌生命力要突出其“生命力”的特征,因此从生命力的最初内涵出发,将品牌生命力界定为:维持企业各项活动的能力;是品牌在市场经济中所表现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个品牌是否具有生命力,将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一旦品牌具有生命力,将表现出无穷的力量,如可口可乐、吉利、万宝路、奔驰、宝洁等这些品牌只能使其竞争对手望其项背。因此,对于今天这样一个品牌显露的时代,一个品牌只有不断培育和增强其生命力,才能增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的品牌竞争力。

查看全文

电力安全探索

“安全第一”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安全保障、安全监督体系严谨完备,但在实际工作中,百密一疏,仍存在事故隐患,甚至发生违章事故。究其原因,大多因为班组成员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所致。为此,文章通过分析事故案例,剖析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培训考试、执行落实、监督检查、考核分析等环节中的漏洞和缺陷,并从“全过程控制”切入,对治理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事故案例分析

2005年x月x日,某检修公司在对某220千伏变电站#1站用变316开关进行检修时,工作负责人xx和工作班成员xxx共同将工作票上已经注明“3161刀闸靠10千伏母线侧带10千伏电压”,不属本次工作范围的316开关柜上层柜门打开,工作班成员xxx进入10千伏带电母线及3161刀闸柜内时导致放电短路,发生一起人员触电重伤事故。

经调查,事故直接原因如下:

(1)工作负责人(工作监护人)xx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第3.2.10.2条工作负责人安全职责之一“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之三“工作前对工作班成员进行危险点告知,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已知晓”的规定,在开工之前没有将工作任务和危险点详细告知工作班成员。造成本人和工作班成员xxx对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停电范围不清楚就开工,超停电范围作业。

(2)工作班成员xxx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第3.2.10.5条的规定,在不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安全措施以及工作中的危险点的情况下就盲目工作。

查看全文

智力资源与企业竞争力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其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指出,科学、客观地把握智力资源的特征及正确评价智力资源的价值,注重对智力资源培育和开发的投入,有效发掘企业内在的智力资源与智力要素,合理配置智力资源,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知识经济智力资源竞争力

在信息科技时代,现实生产力是人类知识力量物化的产物,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智力资源是一种无形资产,主要依靠知识和智力的投入、开发和运用,是企业总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科学、客观地把握智力资源的特征及评价智力资源的价值,注重对智力资源的投入,有效发掘企业内在的智力资源与智力要素,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智力资源概念及特征

智力资源概念

智力资源是从智力活动效能方面对人力资源的一种特殊规定,指经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育(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以后,能够从事脑力劳动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个人或群体。也有研究认为企业智力资源包括信息、科技、知识、管理、脑力、创意以及人力资本等要素,智力资源是一种由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组成的特殊社会资源,它既包括作为各种能力的人的智力本身这一无形资源,又包括作为智力成果和智力载体等有形资源。有研究更进一步指出,智力资源不仅仅是指具有科学知识的个人,更多的是指从事各种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科研机构。

查看全文